道路设计技术指标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8279999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1.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设计技术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路设计技术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路设计技术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道路设计技术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设计技术指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道路设计技术指标一)设计简图1、道路剖面标准横断面图0机动车道251.5衣10隊$5U 一 1.5%设计路中线710_机片3 I 2.5 侧分帶T非机动0.25+3.5+5.5=7.25 甘 3.5+3.5+0.25=7.25 机动车道_道路红媒-冒3 弓2、安全岛/中央隔离带中央分辭端头铺装大样II-U刮面图加地400一 1QO 一150丄全才音例示EMP-ftrf厘示石用xiu2.34ti二)采用的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40km/h;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4)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15 年;5)路面设计荷载标准: BZZ-100;6)路拱横坡

2、:车行道 1.5%(双向),人行道 1%(坡向车行道);7)抗震设计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g8)平面线形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技术指标米用指标设计速度km/h4040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500设超咼最小半径一般值m150-极限值m7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110427.296极限值m70-停车视距m40-最大超高横坡度2%-超高渐变率1/150 (绕中线旋转)-9)纵断面线形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技术指标米用指标设计速度km/h4040最大纵坡%6 (一般值)7 (极限值)2.5最小坡长m110110竖曲线 最小半径凸形一般值m

3、600-凸形极限值m400-凹形一般值m7004700凹形极限值m450-竖曲线长度一般值m9070.14极限值m35-(三)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根据规划高程进行设计,并与两侧地坪标高相适应,同时兼顾 道路排水的顺畅性。(2)新建路段的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的要求,来控制 设计高程,合理控制路基高度,确保路基、路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3)纵断面线形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4)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觉要求和路容美观为宜,在增加工 程量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大竖曲线半径。同向竖曲线间,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 向竖曲线

4、间插入直线坡段,最小长度大于 3 秒行程。(5)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平缓舒顺,起伏不宜频繁。2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主要控制因素为:1)交口规划高程为;3)小区出入口高程为;4)幼儿园出入口高程。(2)道路纵断面高程:设计高程为道路中心线处路面高程。(3)纵断面设计 由于本工程属于片区道路工程,为了避免道路在区域内道路高程起伏太大进而造成与地坪标高相差太多,本工程按最小纵坡不小于 0.1%进行设计。同时采用加密收 水井的设置,保证道路排水顺畅。项目采用的指标最大纵坡()2 5最小纵坡()0 1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7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 1

5、4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10(四)横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及远期车流增长的需求。(2)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注重景观设计,必须提高道路景观的宜人氛围,与区域 的整体景观相协调。(3)应能够适应交通流构成的转变,满足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有系统 性又有连续性。(4)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合理确定机动车道宽度及条数,节约道路用地资源,降 低工程造价。2横断面布置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 40km/h。红线宽度为25m,两侧各有10米绿化带,即绿线总宽度为45m,考虑到红绿结 合,合理优化横断面的布设,具体布置为7m (绿化带)+2.5m (人行道)+2.5m (非 机动车道)+3m

6、 (侧分带)+7.25 (机动车道)+0.5m (双黄线)+7.25 (机动车道) +3m (侧分带)+2.5m (非机动车道)+2.5m (人行道)+7m (绿化带)。(五)路基设计 路基填筑应稳定密实,填筑前先清除垃圾、草皮、树根、淤泥等,清表按 30cm 考虑。路基应达到压实度标准,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不小于30Mpa,对应弯沉值应不 大于310.5 (0.01mm)。土基回弹模量应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土基不出现弹软现象, 路基压实度达到压实度标准要求,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本工程路基基 本处于潮湿、中湿、干燥状态。依据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道路为低填浅挖路基及填方 路基,拟定相应的

7、路基处理措施如下:低填浅挖路基:根据地勘报告,低填浅挖路基基本属于潮湿、中湿状态,故原地面清表30cm后(道路起点处大约有1240m2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破除,破除深度 为50cm),挖方至路床顶面以下40cm处,进行20cm原槽掺灰处理,压实度不小于 93%;整平压实后填筑40cm石灰土 (8%)至路面结构底面,压实度不小于94%,然 后按序施做路面结构。填方路基:根据地勘报告,填方路基基本属于干燥状态,地面清表30cm后分层 填筑压实素土至路面结构底以下 40cm 处,压实合格后分层填筑压实 40cm 石灰土8%)至路面结构底,压实合格后按序施做路面结构。(六)路面工程设计1机动车道路面结

8、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18cm 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 +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 +15cm石灰土( 12%), 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1cm。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6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9.5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4.1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67.5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

9、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5.2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10.5 (0.01mm)2.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C) +0.6CM 下封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 +18cm石灰土( 12%),路面结构总厚度为 44cm。土基回弹模量E0三25MPa。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48.5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4.3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64.8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

10、验收弯沉值 LS= 196.9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72.6 (0.01mm)3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彩色透水花砖+3cm中粗砂垫层+15cmC25透水混凝土+15cm级配碎石,结 构总厚度为39cm。碎石层底设置纵向盲沟,铺设纵向有孔GlOcmPVC排水管,横向 采用无孔 lOcmPVC排水管接雨水收水井。4路面接茬及搭茬处理道路施工完成后,为保证后续道路的施工,需设置预留路面接茬,详见路面结 构图。道路施工时,为了与施工完的道路进行搭接,需设置路面搭茬,详见路面结构 图。5侧石、缘石设计车行道两侧侧石统一采用花岗岩侧石,其规格为12X32X 100cm,侧石外

11、露高度 为15cm,背后用C15现浇混凝土做后戗,下卧2cm水泥砂浆(1:3);花岗岩要求石 材饱和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0MPa,饱和抗折强度不得小于10MPa,体积密度不得小 于2.5g/cm3。吸水率不大于0.6%。人行道外侧采用缘石,材质为预制混凝土,其规格为10 X 25 X 50cm ;缘石应满 足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3.5Mpa。七)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应全面推行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本 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无障碍设计作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工程的人行道设 置盲道及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行走。本工程的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 过街设施、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 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计应 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控制在 1.5%左右; 有条件处采用单面坡型式的坡道,变坡段10米长,坡度为1.3%;4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5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 10m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