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7类词类活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944355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7类词类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7类词类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7类词类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7类词类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课件:7类词类活用(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7类词类活用类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某些词会失去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了解词类活用的特点对我们读懂文言文将有很大的帮助。一、名词作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除了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外,一般名词不能用作状语,常常是副词充当状语。古汉语中,一旦名词的位置处于动词、形容词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这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用法。翻译的规律是在这个名词前面加上相关的介词或动词。下面分五个方面列表解析名词作状语。二、名词、数词

2、用作动词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数词在一定的句子结构里,可以临时作动词用,充当句子谓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有动词性罢了。由于名词、数词本身不是动词,活用作动词,就具备了动词的特征。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在古汉语中,形容词一般用作补语、状语。形容词和动词一样,也能作谓语,但它不能带宾语,这时候还不算是形容词的活用。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或者补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是活用为一般动词了。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

3、人或事物,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五、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一般作句子的谓语,但有时也可以作名词用,以替代跟这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如:“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可翻译为:“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也就是说,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施行的,而是主语使宾语

4、施行的,谓语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 意 思。如:“项 伯 杀 人,臣 活之。”(鸿门宴),这不是说“臣”自己“活”,而说“臣”使“之”“活”。使动用法实际上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语动词兼语动词宾语(或无宾语),现在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即主语使宾语动词。七、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它怎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句子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状态和性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小鲁”是孔子认为鲁国的地方小,这里的“小”是形容词临时用作意动词,含有

5、“以鲁为小”的意思。形容词意动用法,指的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其译成现代汉语的公式为:主语形容词宾语主语觉得宾语形容词。一般可译为“认为”或“以为”,即“以宾语为形容词”或“认为宾语形容词”。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奇”是意动用法,“才”是“奇”所带的宾语,“奇其才”就是“以其才为奇”,即“认为他的才干出众”。名词意动用法,即把名词放在宾语前充当动词,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按下面这个格式:主语以(或“把”)宾语为(或“看成”或“当做”)

6、表意动的名词。同样可译为“认为”或“以为”等。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名词“宾客”是意动用法,“其父”是宾语,“宾客”与“其父”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用动宾关系来译又不通,因而是意动,即“以其父为宾客”。点击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内容;所谓“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把文言内容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的材料。因此,“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地分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子中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

7、关系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理解文意的基础,而文意又帮助和限定着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留、删、增、调、变(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

8、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2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如“(孙)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应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己悲,也不以己喜”。3在翻译句子时要学会抓关键词语阅卷时关键词语是给分的“点”。这些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等,也包括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重点词语。在平时文言文的翻译练习中,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眼高手低”,许多人往

9、往自以为文意知晓,就不屑于落笔翻译,这种态度是必须克服的。文言文翻译并非易事,确实需要踏踏实实地训练一番,切不可等闲视之。4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做到如下五步骤(1)读。通过读,明确其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大意。(2)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3)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使用文言翻译的八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4)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5)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

10、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例9(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

11、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

12、,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解析:翻译时,在遵循“信、达、雅”的基本要求下,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可用“加字法”把古汉语单音节词对译成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如(1)中的“学”译为“学校”,(2)中的“虽”译为“虽然”,“幸”译为“庆幸”,“将”译为“将要”,“行”译为“推行”,“继”译为“继承”。采用“替换法”把(1)中的“所以”译为“用来的”,“复”译为“再”,把(2)中的

13、“本”译为“推究”。用“保留法”把(1)中的“天下国家”保留不译。用“调序法”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1)中的“出于学”,(2)中的“不吾继”。用“补充法”补充(2)中的省略成分。答案:(1)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2)我虽然为它将要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例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

14、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迳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

15、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选自宋书,有删改)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2)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迳之资,可乎?”(3)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能力。要准确翻译句子,离不开对重要实词的正确把握。(1)句中,“趣”、“尝”、“况”属于重要实词,其含义分别是“情趣”、“曾经”和“比较”。(2)句中,“谓”、“弦歌”、“资”为重要实词,其含义分别是“告诉、对说”、“以弦歌为教化工具(在此指做文官)”、“费用、钱财”。(3)句中,“解”、“畜”、“适”、“寄”为重要实词,其含义分别为“懂得、了解”、“收藏、贮藏”、“满足、畅快”、“寄托”,其中“畜”为通假字,通“蓄”。答案:(1)陶潜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情趣,曾经写了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之为实情记录。(2)(陶潜)对亲戚朋友

17、们说:“我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贫居生活所需的费用,可以吗?”(3)陶潜不懂音乐,却收藏一张素琴,琴上没有琴弦,每当他有酒喝并很畅快时,总是抚弄着这张无弦的素琴来寄托自己的心意。点击考点五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考生根据需要辨析并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文中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意义的文言词语、句子。从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涉及的信息有:人物的行为举止、人物的志向和思想主张、人物的品德和才干、人物的性格和情操。该考点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或考查

18、考生对符合两方面信息要求的选项进行筛选和辨别的能力。解答该类试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含意;其次,要理解所给选项中的文句的含意;最后,推敲各选项中的文句所表达的内容与题干的所指是否契合。具体而言,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读,要以试题为依据,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材料的内容与层次,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2找,就是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要从文章中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发掘其隐含信息。3.辨,就是要辨明信息的边界(信息的边界规定了信息的外延)。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要找准所选语

19、句与文章内容的对应点,注意有的题干中有“下列各组句子 中 分 别 表 明 (材 料 中 主 人 公 姓名)和(都是主人公的行为、特点等)的一组是”,考生就应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着手答题。4.断,就是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选项。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周孝闵帝践祚,进

20、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命所在收葬之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A BC D解析:扣住题目“惠民业绩”的要求选择,其中项不属于,是对守令的告诫,是自己廉洁的品行。答案:B例12(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孟德传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

21、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

22、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书孟德传后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

23、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注意题干中的“分别”二字。其意思是,每组的前句对应“生存艰难”,后句对应“无所畏惧”。A组第一个句子不是写他的生存状态,与“生存艰难”无关。B组第二个句子讲孟德介绍虎的情况,与“无所畏惧”无关。D组第一个句子介绍的是孟德后来的境况,第二个句子是作者的评论。答案:C点击考点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

24、立的依据等。此考点要求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主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具体内容为:作者意图在文中的流露,写作目的在文中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有的蕴藏在关键句子中,有的则直接表现。因此,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随意拔高或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客观地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高考实践证明,单独考查“

2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少之又少,大多是以下列方式呈现:一是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整合考查,寓“观点态度”于“归纳概括”中;二是与筛选信息相整合,寓“观点态度”于“信息梳理”中;三是以主观题的形式,通过概括形象、提取观点等来显露“观点”,展示“态度”。本考点在解题时可遵循以下思路与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文 体文章关键点传记类文章何人,何事,表现了什么性格或品质记叙类文章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涉及什么人,人物关系,对事所持态度,人物品格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释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

26、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从整体上把握了材料后,对于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语段的理解等,考生就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判断其正误。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阅读题目时,必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只有对题干作出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做题时要将选项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作比较,

27、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特别是在人物的角色,事情的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人物、事情一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对选项中的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来解文的意识。4利用选项,排除干扰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充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考生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因为依据这些信息,考生就可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5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

28、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又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疑。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

29、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解析:“贺兰祥出身贵族”与原文不符。他的祖辈可能出身高贵,但“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即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了。答案:A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解析:“关注百姓疾苦”无限拔高谢氏的品行,这里应是表现她对丈夫的感激之情。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