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796337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作者:刘海洋,陆路,严成俊,徐金花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1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茶手工炒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加工条件、鲜叶分类分级和手工茶加工工 艺。本标准适用于手工茶加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456绿茶。GB/T 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H/T 1077- 2011茶叶加工技术规程。GH/T 1124-2016茶叶加工术语。 NY/T 5019-2001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

2、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抓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下,五指微曲,稍呈弧形,控制住茶叶。3.2 抖手心向上,五指微微张开,稍曲,将抓起或搭起攒在手掌上的茶叶作上下抖动,并均匀地散落 锅中。3.3 搭四指伸直合拢,向上翘起,拇指分开,翻掌手心向下,顺势朝锅底茶叶压去。3.4 拓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向里移动带在手掌上。3.5 甩四指微张,大拇指叉开微弯,手心向下翻掌,顺势把手中的茶叶扔向锅底。3.6 挺也称“推”。手掌向下,四指伸直或微曲,拇指前端略弯向下,手掌与四指控制住并压实茶叶, 用力从靠身边锅壁向锅底和前锅壁推去

3、。3.7 扣手心向下,大拇指与食指张开形成“虎口”,在抓、挺、磨过程中,用中指、无名指抓进茶叶, 用拇指挤出茶叶,将大部分茶叶掌握在手中,形成循环运动。3.8 捺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用力向外推动。3.9 磨在抓、挺时用较快的速度作往复运动。3.10 压在做抓、挺、磨动作时,一只手压在另一只手背上。3.11 揉捻双手交叠按住杀青叶,顺同一方向盘旋,即杀青叶在手掌与锅壁(竹匾)间进行公转和自转。3.12 推揉双手交叠握住杀青叶在竹匾上来回推滚。4 基本加工条件4.1 加工场所应符合NY/T 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的要求。4.2 加工人员应

4、取得健康合格证。上岗前应经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应符合GH/T 1077- 2011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和GB/T 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范的要求。4.3 加工器具摊放器具。竹制软匾、蔑、簟,大、中、小簸篮、专用摊放架等。筛分器具。竹制大、 小筛子。炒制器具。炒茶专用电炒锅(深23 cm、口径64 cm,铸铁斗锅),油褟(用本色多层棉 布制成,约10 cmX15 cm),棕扫帚(用棕衣扎成,直径10 cm为宜)。5 鲜叶要求5.1 鲜叶分类分级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别摊放,晴天叶与雨(露)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 开,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芽叶分开。鲜叶质量与分级应符合

5、GB/T 18650 5.3.2的要求。5.2 鲜叶摊放(1) 摊放方式。应在摊放器具上进行,以室内自然摊放为主,可通过适当控制通风,关闭或开放门窗来调节鲜叶的失水。必要时可用鲜叶脱 水机脱除表面水后再行摊放,也可用鼓风方式缩短摊放时间。有条件的可在空调室内或用专用摊 青设备进行摊放,根据鲜叶数量和加工能力来调节摊青进程。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空 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2) 摊放厚度。视天气、鲜叶老嫩而定。二级及以上鲜叶原料摊放1 kgm-2左右,摊叶厚度控制在30 mm以内;三级、四级鲜叶原料一般控 制在40 50 mm。(3) 摊放时间。视天气和原料而定,一般6 12 h 。晴天、

6、干燥天时间可短些;阴雨天应相 对长些。高档叶摊放时间应长些,低档叶摊放时间应短些,掌握“嫩叶长摊,中档叶短摊,低档叶 少摊”的原则。(4) 摊放过程。中、低档叶轻翻1 2 次,促使鲜叶水分散发均匀和摊放程度一致。高档叶 尽量少翻,以免机械损伤。(5) 摊放程度。以叶面开始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2)%为适度。6 手工扁形茶加工工艺手工扁形茶加工工艺流程为:手工青锅、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手工辉锅。6.1 手工青锅6.1.1 青锅温度鲜叶下锅以锅底温度200 150 C为宜(机械温度计显示温度,下同)。特级鲜叶170 150 C, 一级、二级鲜叶190 1

7、70 C,三级、四级鲜叶200 180 C。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掌握从高到低。6.1.2 投叶量根据手的大小和个人习惯掌握,一般特级鲜叶每锅100 150 g,一级、二级鲜叶150 200 g,三级、四级鲜叶250 300 g,炒制中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6.1.3 青锅程度当芽叶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40% 左右,即可出锅。6.1.4 作业过程应先用油褟沾极少炒茶专用油脂,润滑锅面,油烟散去后,放入鲜叶。炒制时应先轻抓、轻抖, 抖得高、散得匀,使茶叶均匀受热,充分散发水气,炒约3 min 茶叶呈自然“瘪落”时适当降低 温度并同时减少抖,并逐渐加用搭带拓等手

8、法,开始轻,逐渐加重搭、拓的用力度,以不出茶汁、 不相互粘结,茶叶平扁为宜,炒6 7 min。加快手法的协调和运动速度,再炒3 4 min,至茶叶 有干燥感时起锅。炒制时不应用力过早易挤出茶汁使茶色暗或显黑,或用力过迟易产生茶末或形 成“空壳燥”,应先轻后重。青锅全程时间为12 14 min。6.2 摊凉回潮青锅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青锅叶摊凉后,适当并堆,必要时可覆 盖清洁棉布,使芽、茎、叶各部位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回软。摊凉回潮时间以30 60 min 为宜。6.3 青锅叶分筛用不同孔径的茶筛将回潮后的青锅叶分成2 3档,簸去片末。高档叶可以不分筛。筛 面叶解散搭叶,筛底叶

9、簸去片末。筛面、中筛、筛底叶分别辉锅。6.4 手工辉锅6.4.1 辉锅温度准确掌握青锅叶落锅炒制时的锅温,特级、一级、二级茶锅温在90 C、65 C、75 C,三 级、四级茶可略高些。炒制过程基本保持平稳,在干茶出锅前略提高锅温感到烫手即可,能起到 提香透出色泽的作用。6.4.2 投叶量根据手的大小和习惯确定,每锅炒制中应保持稳定一致。一般特级、一级、二级茶每锅投青 锅叶200 250 g,三级、四级茶250 300 g。6.4.3 辉锅程度干茶含水率8% 以内。6.4.4 作业过程应先用油褟沾极少量炒茶专用油脂, 润滑锅面,放入青锅叶。用力程度应与锅温有机配合, 掌握“轻- 重- 轻”。开始

10、以轻抓、轻抖、稍搭,把茶叶匀齐地掌握的手中,以理条和散发水气, 炒3 8 min;然后逐渐转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阶段,用搭、抓、捺、扣等手法,把茶叶齐 直地攒在手中,然后逐步以抓、扣、挺的手法代替搭、抓的手法。用抓、挺、捺、扣手法相互交 替、密切配合,使茶叶在手中“里外交换”吞吐均匀,炒5 6 min。当茶叶出现灰白(即茶的茸 毛显露)时,可略提高锅温(有烫手感),用力减轻,为使茶茸毛脱离茶身,改用抓、挺、磨等手法, 使茶叶光、扁、平、直,当茶毛起球脱落,此时一定要“守住”茶叶,尽量不让茶叶“逃”出手外, 当茶毛脱净,茶叶一折就断,可起锅,炒约5 min。如要增加扁平度,应在炒制中期进行抓

11、、挺、 磨时,用压手法,增强对茶叶的压力和重力,促使茶叶更趋平实、光滑。辉锅全程时间为15 20 min。7 手工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手工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高温杀青、热揉成型(冷揉捻)、搓团显毫、文火干燥。7.1 高温杀青7.1.1 杀青温度鲜叶下锅以锅底温度200 160 C为宜(机械温度计显示温度,下同)。特级鲜叶180 160 C, 一级、二级鲜叶 190 170 C,三级鲜叶 200 180 C。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掌握从高到低。7.1.2 投叶量根据手的大小和个人习惯掌握,鲜叶量控制在250 600 g, 一般特级鲜叶每锅250 400 g, 一级、二级鲜叶350 50

12、0 g,三级鲜叶500 600 g,炒制中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7.1.3 杀青程度芽叶色泽一致,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折而不断,不粘连,始发清香,失重约20%(含水率约50%), 即可出锅。7.1.4 作业过程当锅温升至200 160 C,锅心发白,投下鲜叶。用双手或者单手反复旋转抖炒,先抛后闷, 抛闷结合,杀青1.5 2 min 后,关高温,以抛为主,以闷为辅,进一步散失水分,并降低锅温。杀 青时间3 4 min,芽叶柔软,折梗不断,失去光泽,有清香。7.2 热揉成形(冷揉捻)7.2.1 热揉成形维持锅温65 75 C,双手或单手按住杀青叶,沿锅壁顺一个方向盘旋,使叶在手掌和锅壁 之间进行公

13、转与自转,边揉捻边从手掌边散落,不使成团,开始时三四转即可抖散一次,然后逐步 增加旋转次数,减少抖散次数,基本形成卷曲紧结的条索。历时10 15 min,失重约55%。7.2.2 冷揉捻若采用冷揉方式,需将杀青叶全部捞出薄摊在竹匾中,待完全冷却后,收堆并揉捻,力道以轻 为主,揉捻时,双手或单手按住杀青叶,顺同一方向旋转,让杀青叶在手掌和竹匾间公转和自转,揉 捻5 6 转后解散一次,重复3 次左右,揉捻后的芽叶茶汁部分外溢,带有粘手感即可。冷揉叶 上锅前须在锅壁上涂抹茶油,以避免粘锅产生焦糊。7.3 搓团显毫维持锅温50 65 C,保持锅温“低-中-低”,手法要“轻-重-轻”。搓团初期, 火温5

14、0 55 C, 一边搓团一边进一步散失水分,手法要偏轻,此时水分相对较多,手法偏重,容 易使茶汁外溢过多,茶条色泽偏暗。搓团中期,火温55 60 C,此时茶条内水分适中,茸毛初 现,提高温度,促使茸毛充分显露,加重力度使茶条更加紧细卷曲。搓团后期,火温50 55 C, 降低锅温,避免毫毛被烧,同时手法力度减轻,以免茶叶过分断碎。搓团显毫程度:茸毛显露,条 索卷曲,失重70%。作业方式。一臂撑着锅台,将揉叶置于两手掌中搓团,顺同一方向(与热揉 成形时方向一致)揉搓,每搓4 5 转解块一次,要轮番清底,边搓团,边解散,边干燥,历时12 15 min。7.4 文火干燥锅温保持50 55 C,将搓团后

15、的茶叶用手微微翻动或者轻轻团揉几次,烘至有触手感,及 手捻成均匀的细末,即可出锅,历时6 7 min,水分含量6%以内。8 手工针形茶加工工艺 手工针形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高温杀青、温揉、搓条和拉条、干燥。8.1 高温杀青8.1.1 杀青温度鲜叶下锅以锅底温度180 140 C为宜(机械温度计显示温度,下同)。含水量高的鲜叶,锅 温偏高,含水量低的鲜叶锅温偏低。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掌握从高到低。8.1.2 投叶量每锅投叶350 500 g,特级叶和一级叶350 400 g,二级及以上叶400 500 g。8.1.3 杀青程度芽叶萎软无光泽,折梗不断,始有清香。8.1.4 作业过程应先

16、用油褟沾极少炒茶专用油脂,润滑锅面,不宜过多,以锅壁不见油滴为宜,油烟散去后,放 入鲜叶。双手迅速翻炒,在抖杀的同时,可配合短时间的闷杀,使叶温迅速达到75 C以上。杀青后期 即起锅前,双手将叶子合拢轻搓几下,使叶子初步卷起,为揉捻打下基础。杀青历时5 7 min。8.2 带温揉捻杀青叶未完全冷却就开始揉捻,采用双手推揉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竹匾上来回推滚,切勿拖 带硬擦,动作先慢后快,力度先轻后快,用力应掌握来轻去重,每揉2 3 min,解块散热一次,历 时8 10 min。8.3 搓条、拉条锅温升至85 90 C,在锅壁涂抹适当茶叶专用油,涂抹均匀,投叶后翻炒抖散,边将茶条理 顺,并置于手中轻轻搓条。待叶表面不粘手,锅温按照80 C- 70 C- 60 C- 50 C逐渐降 低,手势也逐渐加重,直到叶子六七成干,转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的手法,5 8 min 再 进行拉条。拉条是将茶叶从锅心至锅沿抓起收紧,部分可从虎口溢出,如此反复进行,炒干至九成 干,即可起锅摊凉。8.4 干燥锅温保持55 65 C,将茶叶用手微微翻动或者轻轻抓理几次,烘至有触手感,及手折茶条 断碎,可捻成末,即可出锅,历时5 6 min,水分含量8%以内。9 贮藏制成的手工茶摊至室温后宜贮存在低温避光专用冷库中,不得与其他异味物品混放,温度以 0 5 C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