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6725488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尚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性。(1) 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干从主线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有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苦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用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2、。(2) 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管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成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行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3) 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行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味他们进一步深造发明条件。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

3、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限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干保证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2、 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观测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3、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性: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5、 确立小学教育目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规定,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它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制定都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2.人们的教育抱负和价值观。根据不同的教育抱负和价值观,人们对于教育目的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取向。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模

5、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7、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发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足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8、 小学的学习爱好从部分华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爱好:学习上由直接性趣逐渐向间接爱好转化,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由悲观爱好向积极爱好发展。9、 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

6、。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发明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毕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习爱好、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探究学习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

7、方式。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10、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的主线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失误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不适应学习生活社会的现象,重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引导教育,就会呈现出连续性不良心理症状。教师应当结识到这是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发展性的学生观来看待问题行为,凭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引导学生自觉

8、自律,自动矫正问题行为。2.学生是独特的人。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教师不仅要进一步学生,并且要心入学生。掌握每个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既要充足结识,更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11、 学生为本基本概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足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权,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尊重小学生人格,启迪心智,变单纯专家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发明的方法。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9、12、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以上这五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足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主线道路。13、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一方面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涉及由性别

10、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性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由于遗传素质、家庭和环境的差异以及所受教育不同,同龄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心理品质和个体倾向等发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14、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定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定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定教育要把握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1、,规定教育要进行长善救失。(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定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6)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规定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律。以上六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足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结底是儿童个体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主线道路。15、 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1)主题教育活动。重

12、要形式有: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发言。(2)班队例会。它的类型一般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月会、晨会等。(3)班队文艺活动。班队文艺活动是班队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简称,是指学校通过健康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形式。(4)班队体育活动:班队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课以外开展的,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目的的教育活动。(5)班队科技活动。班队科技活动是指以学习科学技术,促使学生发挥潜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而只是,丰富和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

13、重要的作用。(6)班队劳动。(7)班队游戏活动。16、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1.根据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2.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17、 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对于学生不对的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18、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班级环境,开展班会活动,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操行评估,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9、 小学班主任基本职责:

14、(1)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4)组织和知道学生参与劳动实践;(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开展有益课外活动;(6)做好班级的平常管理工作;(7)与家长、社会沟通,形成合力。20、 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抱负和价值观。21、 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1.建立共同奋斗目的2.选拔班干部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形成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23、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

15、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24、 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的;(3)课型、课时;(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作业解决;(8)板书设计及教具。25、 小学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对依存、互相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目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

16、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目的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教学设计应建立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的群。(4)具体性原则: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独特的,都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下产生的,又对当时的具体教学情境具有指导作用。(5)反馈性条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26、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全班教学(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文化限度编成有

17、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上课的一种组织形式。(2)班内小组教学。是把班级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群体进行教学的特点,但是联系这个群体的重要纽带是共同感爱好的某门学科或某项活动。(3)班内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花一定期间以一对一形式给学生辅导。特点: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重要面向班上的差生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进行的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难点和性格特点为依据教师的作用重要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27、 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学生一旦了解了知

18、识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有助于培养学习爱好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爱好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学好知识的乐趣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爱好和热情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教师应通过言语和行动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信息,让学生知道教师喜欢所教学科,喜欢学习的钻研,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满足,使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爱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只是不断积累,这是对某一具体只是领域产生稳定而浓郁爱好的基本条件。28、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

19、作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可以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指导自己的教学,对的分析和结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使理论与实践互相支撑。通过反思,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发明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总之,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新手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的转变,促进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转变。29、 教学评价的内容:涉及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重

20、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30、 教学评价的方法:(1)观测法:观测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佳方法。它合用于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爱好、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型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但被观测者若知道他被人观测时,他的行为便不同于平常,因而观测的结果就不完全可靠;再者,观测的精确化问题也要解决。为了提高观测的可靠性与精确度,一方面应使观测经常化,记一些学生的行为日记或轶事报告,使评价所根据的资料更全面;另一方面可采用等级量表,力求观测精确。(2)测验法。重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合用于对学生学习文化科

21、学知识的成绩评估。测验的质量指标重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常用的测验有: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3)调查法。调查是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估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假如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有疑问则需要通过调查解决;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需要调查。调查一般通过试问卷、交谈进行。(4)自我评价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对的地评价自己,从而自觉改善学习。重要有:运用标准答案;运用核对表;运用录音机、录像机。(5)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6)档案袋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

22、关学习成绩或连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31、 发明性思维的特性:(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期间内产生不同观念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也许答案越多,表达他的流畅性越高。(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新奇、新奇、独特性的意见。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新异的、独特的,说明具有独创性。32、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

23、素;初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33、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班会;学校活动;课外科学技术文娱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34、 教案设计的环节:(1)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的与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所应达成的基本规定。(2)分析解决教材;(3)拟定教学目的;(4)了解教学情境,了解学生与教学的场地和设备;(5)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级特性来拟定;(6)准备教学媒体;(7)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

24、课、布置作业。35、 教案设计的规定:(1)科学规范:观点对的、材料真实,符合教学实际,做到书写规范、语言通顺。(2)简洁明了,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36、 培养学生的发明性思维:(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发明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发明性想象能力(4)进行发明性的活动,对的评价有发明能力的学生。37、 小学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只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2)谈话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规定

25、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3)讨论法:学生在教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5)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毕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6)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结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7)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测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

26、,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8)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发明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9)实习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10)参观法: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规定,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测、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11)实践活动法(12)以情感陶冶为主(13)以探究为主(14)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法。38、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法:是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这一方法时,又可以分为书面问卷调查和实

27、地访谈座谈等;(2)观测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3)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进一步剖析的研究方法。(4)文献法(5)比较研究法:对某些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39、 小学班级管理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组织(实行)、检查、总结。40、 课外活动的内容:由于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育形式的限制,课外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

28、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主题活动。41、 课外活动的特点: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活动方法的实践性;活动评价的综合性。42、 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任务多样性、劳动对象差异性)和发明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题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集体性。43、 课程计划的含义: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献。44、 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立、学科顺序、课时分派、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45、 综合实践活动课

29、程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运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行课程。(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从活动主题、过程、方式、学生的收获都具有强烈的生成性。(5)自主性。46、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47、 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知、形成对的的观点。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重要有语言说服、事实说服。

30、2.楷模示范法。用楷模人物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动。重要有家长老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3.情感陶冶法。老师运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人格感化、环境、艺术陶冶。4.实际锻炼法。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5.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认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陷,督促其进步。6.品德修养指导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

31、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48、 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劳动5.少先队活动6.班主任工作7.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4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50、 小学德育基本原则:导向性;疏导;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51、 小学德育内容重要涉及:爱国主

32、义教育;抱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对的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52、 小学德育的构成: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53、 小学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互相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结果;(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过程,是从

33、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54、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结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55、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互相关系,是人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的规范作用与主体对规范的反映及反作用,在人脑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构成要素:道德结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结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结识。道德情感是随着着道德结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得到克制是人们自觉地拟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结识指

34、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别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56、 美育原则:按照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和准则。美育原则是对美育的特性和规律的最集中的概括和总结,对美育的实行具有指导作用。根据我国中小学实行美育的经验和人的审美意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实行学校美育重要应遵循:形象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活动性、差异性、发明性原则。57、 心理辅导的含义: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老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对的地结识自己,结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生活目的,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

35、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应注意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重要对象,工作重点是防止和发展,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58、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征询;小组辅导。59、 心理辅导重要方法:1.强化。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2.系统脱敏,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映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映,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映

36、的事物,不再发展敏感反映。3.认知疗法。主线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4.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为来访者发明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来访者可以深化自我结识、发现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来访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足发展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自我实现的和无限成长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5.理性情绪疗法。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60、 考试焦急:学生中常见的焦急反映是考试焦急。1.考试焦急是在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性,以防御或逃避

37、为行为方式,通过紧张不安的情绪反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2.考试焦急的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不能松弛下来。3.考试焦急产生的因素是学校统考、升学的持久过度压力,使学生缺少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盼望;学生个人过度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急反映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度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度自责。4.治疗方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6

38、1、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1.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3.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4.运用游戏创设情境5.运用故事创设情境62、 教学反思的内容:从宏观层面来讲,教学反思的内容应涉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两个方面。从微观层面上讲,教学反思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反思的内容至少涉及:1.反思教学态度2.反思教学目的3.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4.反思教学内容5.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6.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7.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8.反思教学评价。63、 依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派复习时间3。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

39、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64、 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注意事项:1.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选,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应重要不是给学生下定义或者分等级,而是要客观的给学生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2.评价重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规定班主任平时细心观测,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素材,在平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的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65、 知觉的一般特性:1.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2.选择性。在平常生活中,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

40、样的,但在一定期间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可以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结识它,并用语言把它标志出来。4.恒常性。人的直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6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为本2.提倡以师德为先3.重视教师能力提高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67、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采用对偶故事对儿童的到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

41、思维判断重要是依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2.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重和顺从的愿望。3.可逆性阶段(8-10岁)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当作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规定。68、

4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图式通过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结构,也就形成了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皮亚杰把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重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对事物的被动反映发展到积极探究,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自我中心化,不可逆性,不能推断事实,泛灵论,尚未形成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群集运算,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化,思维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

43、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69、 奥苏泊尔故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故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70、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种,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别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是使个体互相区别的重要因素,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个别特质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

44、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如有的人在外面很礼貌,在家却很粗鲁。7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将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是人格结构最基本的层级,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涉及各种生理需要。它遵循“快乐原则”。新生儿就处在这种状态。(2)自我是从本

45、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重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规定。(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它重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处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抱负自我,拟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超我的重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超我遵循“道德原则”。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能

46、经常使它们保持相对平衡与和谐,我们就说这些人的人格是健康的;有的人不能使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如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者超我过度地严厉和追求完美,都也许导致生活适应的困难,甚至心理失常。所以,一个充足有效地发挥作用的自我对于人格的健康是关键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出生-1岁左右)肛门期(2-3岁之间)性器期(大约4岁左右)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青春期前)生殖器(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7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七种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按照出现的顺序,由低档到高级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与

47、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属于缺失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得到满足而这些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减少。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的满足。马斯诺认为,只有在低一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高一层级的需要。73、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的发展阶段要经历顺序不变又互相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通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盼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假如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毕了该阶段所规定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悲观的品质

48、。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完毕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假如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涉及: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初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学前期(3-6岁)积极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初期(18-25岁)密切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74、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提出

49、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并且他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1)前习俗水平(0-9岁以下)该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重要特点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春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判断是非好坏。第一阶段:处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9-15岁)可以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规定,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可以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这时的规则已被内化,他们认为按规则行动是对的的。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5岁以上)人们不仅能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能结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发展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这时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判断。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柯尔伯格认为个人的道德认知是由低档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并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