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分析(ppt).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6547699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分析(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分析(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分析(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分析(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分析(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7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 或场效应管电压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简称信 号,指变化的电压、电流、功率)不失真地放大到所 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地转化为按输 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 的实质,是一种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 能量转换装置。 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是必须有直流电源,而且电 源的设置应保证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状 态;元件的安排要保证信号的传输,即保证信号能够 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输入,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从输 出端输出;元件参数的选择要保证信号能不失真地放 大,并满足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要求。 本章

2、将依据上述原则,介绍几种常用的基本放大 电路的组成,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基本 分析方法。掌握这些基本放大电路,是学习和应用复 杂电子电路的基础。 1. 电路的组成 7.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7.1.1电路组成及各元作用 图 7.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 各元件作用 (1) 三极管 V:实现电流放大。 (2) 集电极直流电源 UCC :确保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3) 集电极负载电阻 RC :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 化转变为电压变化,以实现电压放大。 (4) 基极偏置电阻 RB :为放大电路提供静态工作点。 (5) 耦合电容 C1和 C2 :隔直流通交流。 3.工作原理 (1)

3、 ui直接加在三极管 V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引起 基极电流 iB作相应的变化 。 (2) 通过 V的电流放大作用, V的集电极电流 iC也将变化 。 (3) iC的变化引起 V的集电 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uCE变化。 (4) uCE中的交流分量 uce经过 C2畅通地传送给负载 RL,成为输出交流电压 uo,, 实现了电压放大作用。 静态分析就是要找出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通常 由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来确定。如图 7.2所示。 图 7.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静态工作点 7.1.2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通常有两种方法 1. 估算法 (7. 1a) (7.1b) ICIB (7. 2)

4、UCE = UCC - IC RC (7.3) B BECC B R UUI B CC B R UI 2. 图解法 (1) 作直流负载线 由 uCE = UCC - iC RC 令 iC=0时, uCE= UCC,在横轴上得 M点 (UCC , 0) 令 uCE=0时, ,在纵轴上得 N点 (0, ) 连接 M N 即直流负载线 C CC R U C CC R U (2) 求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与 iB=IB对应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 点 Q,即为静态工作点,如图 7.3(b)所示 (a) (b) 图 7.3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 例 7.1 试用估算法和图解法求图 7.4 (a) 所示放大 电

5、路的静态工作点,已知该电路中的三极管 =37.5,直 流通路如图 7.4(b)所示,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7. 4 (c) 所示。 图 7. 4 例 7. 1的图 解: 10 用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 由式 (7. 1) (7. 3)得 IB0.04mA=40A ICIB=37.5 0.04mA=1.5mA UCE=UCC - ICRC=12-1.5 4=6V 20 用图解法求静态工作点 由 uCE = UCC - iCRC = 12 - 4iC 得 M点 (12, 0); N点 (0, 3) MN与 iB=IB=40A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相交点 , 即 是静态工作点 Q。 从曲线上可查出: IB=40

6、A, IC=1.5mA, UCE=6V。 与估算法所得结果一致 。 3.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 RB 增大时 , IB减小 , Q点降低 , 三极管趋向于 截止 。 (2) RB 减小时 , IB 增大 , Q点抬高 , 三极管趋向 于饱和 。 此时三极管均会失去放大作用 。 1. 图解法 (1) 负载开路时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波形的分 析 根据 ui波形,在输入特性曲线上求 iB和 uBE的波形 根据 iB波形,在输出特性曲线和直流负载线上求 iC、 uRC和 uCE的变化 ,如图 7.5所示。 7.1.3 动态分析 图 7.5(a) (2) 带负载时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分析

7、 作交流负载线: 10 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MN, 确定 Q点 。 20 在 uCE坐标轴上,以 UCE为起点向正方向取一段 IC R/L 的电压值,得到 C点。 30 过 CQ作直线 CD,即为交流负载线,如图 7. 5所 示。 (3)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截止失真 : 三极管进人截止区而引起的失真 。 通 过减小基极偏置电阻 RB的阻值来消除 。 图 7.5(b) 饱和失真: 三极管进入饱和区而引起的失真 。 通过增 大基极偏置电阻 RB的阻值来 消除 。 失真波形如图 7.6所示 。 图 7. 6 截止失真 饱和失真: 三极管进入饱和区而引起的失真 。 通 过增大基极偏置电阻 RB的阻值

8、来 消除 。 失真波形如图 7.7所示 。 图 7. 7 饱和失真 为了减小和避免非线性失真,必须合理地选择静 态工作点 Q的位置,并适当限制输入信号 ui 的幅度。一 般情况下, Q点应大致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当输入 信号 ui 的幅度较小时,为了减小管子的功耗, Q点可适 当选低些。若出现了截止失真,通常采用提高静态工 作点的办法来消除,即通过减小基极偏置电阻 RB的阻 值来实现;若出现了饱和失真,则反向操作,即增大 RB。 2. 微变等效电路法 (1) 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 图 7.11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rbe=300+(1+) )()( )(26 mAI mV E (2) 放大电

9、路微变等效电路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就是用三极管的微变等 效电路替代交流通路中的三极管。交流通路指:放大 电路中耦合电容和直流电源作短路处理后所得的电路。 因此画交流通路的原则是:将直流电源 UCC短接;将输 入耦合电容 C1和输出耦合电容 C2短接。图 7. 1的交流通 路和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7.12所示。 (b) 交流通路 (c)微变等效电路 图 7.1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3) 动态性能分析 电压放大倍数 Au 输入电阻 Ri 输入电阻指从放大电路输入端 AA/ (如图 7.13)看进去 的等效电阻 , 定义为: Ri= 由图 7. 12可知 = rbe RB be L beb

10、Lb i o u r R rI RI U UA i i i I UR i i I U 若考虑信号源内阻 (如图 7. 13), 则放大电路输入电 压 Ui是信号源 Us在输入电阻 Ri 上的分压 , 即 输出电阻 Ro 输出电阻指从放大器放大器信号源短路 、 负载开 路 , 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 定义为: Ro= Si i Si RR RUU o o I U 图 7. 13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由图 7.12可知 Ro= = RC 工程中 , 可用实验的方法求取输出电阻 。 在放大 电路输入端加一正弦电压信号 , 测出负载开路时的输 出电压 U/o;然后再测出接入负载 RL时

11、的输出电压 Uo, 则有 式中: U/o 、 Uo是用晶体管毫伏表测出的交流有效值 。 L Lo o o RRR UU / L o o o RU UR )1( o o I U 例 7.3 图 7.4(a)所示电路的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 如图 7.14所示 , 试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 10 动态性能指标 、 Ri、 Ro。 20 断开负载 RL后,再计算 、 Ri、 Ro。 图 7.14 例 7. 3的图 uA uA 解: 10 由 例 7. 1可知 IE1.5mA 故 = 967 Ri = RB / rbe=300 / 0.9670.964k Ro=RC=4k mA mV I mVr E b

12、e 5.1 26)5.371(30026)1(300 789 6 7.0 )4/4(5.37 / be L u r RA 20 断开 RL后 Ri = RB / rbe = 300 / 0.9670.964k Ro= RC = 4k 1 5 69 6 7.0 45.37 be C u r RA 当温度变化 、 更换三极管 、 电路元件老化 、 电源 电压波动时 , 都可能导致前述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 工作点不稳定 , 进而影响放大电路的正常工作 。 在这 些因素中 , 又以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 。 因此 , 必须采 取措施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 常用的办法有两 种 , 一是引入负反馈;另一

13、是引入温度补偿 。 7.1.4 稳定工作点的电路 1. 射极偏置电路 (a)电路图 (b)微变等效电路 图 7.15 射极偏置电路 (1) 各元件作用 基极偏置电阻 RB1、 RB2: RB1、 RB2为三极管提 供一个大小合适的基极直流电流 IB, 调节 RP的阻值 , 可控制 IB的大小 。 R的作用是防止 RP阻值调到零时 , 烧 坏三极管 。 一般 RB1的阻值为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 RB2的阻值为几十千欧 。 发射极电阻 RE:引入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 点 。 一般阻值为几千欧 。 发射极旁路电容 CE:对交流而言 , CE短接 RE , 确保放大电路动态性能不受影响 。 一般 C

14、E 也选择电解 电容 , 容量为几十微法 。 (2) 稳定工作点原理 利用 RB1和 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 UB。 利用发射极电阻 RE产生反映 Ic变化的 UE, 再引 回到输入回路去控制 UBE, 实现 IC基本不变 。 稳定的过程是: T Ic IE UE UBE IBIC (3) 静态分析 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一般用估算法来确定 , 具体 步骤如下: 由: UB UCC, 求 UB。 由: IE , 求 IC、 IE 。 由 IC=IB, 求 IB。 由 UCE = UCC - ICRC - IERE UCC - IC(RC+RE) 求 UCE 。 21 2 BB B RR R E

15、B R U (4) 动态分析 该电路动态性能指标一般用微变等效电路来确定 , 具体步骤为: 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 如图 7.15(c); 求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Ri 、 输出电阻 Ro 。 比较图 7.15(c)和图 7.12(c)可知: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的动态性能与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一样 。 图 7.15(c) 射极偏置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例 7.4 在图 7.16所示的电路中 , 三极管的 =50, 试求: 10 静态工作点 。 20 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 30 不接 CE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 阻 。 40 若换用 =10

16、0的三极管 , 重新计算静态工作点和 电压放大倍数 。 图 7.16 例 7. 4的电路 解: 10 求静工作点 UB =3.5V IC 1.4mA IB 0.028mA=28A UCE 12-1.4(3+2)=5V 122.615 2.6 21 2 CCBB B U RR R 2 7.05.3 E BEB E R UUI 504.1CI )( ECCCC RRIU 20 求 Au、 Ri、 Ro rbe =300+(1+) =300+(1+50) =1.25 k R /L=RC RL= 0.75 k 故 : Au= = -50 = -30 Ri = rbe /RB1/RB2=1.25/6.5

17、/6.2=0.97 k Ro RC = 3 k )( )(26 mAI mV E 4.1 26 13 13 be L r R 25.1 75.0 30 计算不接 CE 时的 Au、 R/i 、 R/o 当射极偏置电路中 CE不接或断开时的交流通路如图 7.17(a)所示,图 7.17(b)为对应的微变等效电路。 图 7.17 不接 CE 时的电路 由图 7. 17(b)可得: 故: A/u = ri = rbe+(1+)RE R /i = ri / RB1 / RB2 = RB1 RB2 LbLCLCoo RIRIRRIU )/( EbbebEebebi RIrIRIrIU )1( Ebe L

18、 Ebbeb Lb i o Rr R RIrI RI U U )1()1( b Ebbeb b i I RIrI I U )1( )1( Ebe Rr 输出电阻可由图 7.18求出,由图可知 ,所以 图 7. 18 不接 CE时求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 0bI Co RI UR / 将有关数据分别代入上式得 A/u = - 0.36 R /i =103.25 k R /o =3 k 由此可见 , 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了很多 , 但输入电阻 得到了提高 。 40 当改用 =100的三极管后 , 其静态工作点为 IE = 1.4mA IC =1.4mA IB = = 14A UCE = UCC - IC

19、(RC+RE) = 12 - 1.4(3+2) = 5V 可见,在射极偏置电路中,虽然更换了不同 的管 子,但静态工作点基本上不变。 2 7.05.3 E BEB R UU EI 100 4.1 CI 此时 与 =50时的放大倍数差不多。 )( )(26)1(300 mAI mVr E be k2.24.126)1001(300 342.2 75.0100 be L u r RA 2. 集 基耦合电路 集 基耦合电路如图 7.19所示,它引入了直流电 压负反馈实现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 7.19 集 基耦合电路 静态工作点稳定过程如下: TICUCUBUBEIBIC 3. 温度补偿电路 温度补偿电路如图 7.20所示 。 图 7.20(a)为:用二极 管温度补偿来实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电路 , 图 7.20(b) 为:用热敏电阻温度补偿来实现静态工作点稳定的电 路 。 图 7.20(b)中 RB2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 若采用 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 只需将 RB1和 RB2位置对调一 下即可 。 图 7.20 温度补偿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