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6538285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ppt(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简介 * 2020/10/9 3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一、区域空间结构概述 二、增长极理论 三、核心 -边缘理论 四、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 五、圈层结构理论 一、区域空间结构概述 1、空间结构概念 广义概念 广义即地域结构,指区域系统内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 化政治等方面的 物质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总称 。包括区域自 然空间结构、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结构。 狭义概念 狭义指 人类经济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 式,即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结构 。 2、构成要素及组合 区域空间结构由 点、线、网络和域面 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节点 点是

2、最基本的空间结构因素 ,是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最 基本组成元素。 有明确的位置、有大小和形状、集聚性、节点内部有明确 的功能区,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起 主导 作用。 适合以点状模式来表达的地物有:城市、集镇、聚落、工 矿点、风景区、旅游点等。 轴线及其网络 轴线,由点状要素组成。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有长度和方 向,有一定的质量和标准,有密度的概念。 其中,交通线路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空间经济活动的 基础和空间经济活动横向扩展的先决条件。 可以抽象为线状要素的地物主要有:交通运输线,包括高速 公路、各种等级公路、铁路、航道、管道、运河和大型水渠等。 网络,多条轴线组合即构成网络。区域网络主要

3、形态有放射 状、扇形、轴带形、过境网络、环状 一字形网络。起 联结 作用。 域面 即经济腹地( 节点影响与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 是节点 和轴线存在的空间基础,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起 基础 作用。 面状要素的主要特征有: ( 1)面状要素的形式特征主要是其 面积大小的可测性 。 ( 2)界限的 非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 ( 3)类型的 多样性 。 域面的发展水平主要受节点和网络要素的发展水平的制约 。 适合表达为面状的地物主要有:经济区、文化区等各种类型 分区,国家、各级行政区域,规划的城市平面,大洋、海、大湖、 平原等。 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 要素及其 组合 空间系统 空间组合类型 点 -点

4、 节点系统 村镇系统、集镇系统、城市体系 点 -线 经济枢纽系统 交通枢纽、工业枢纽 点 -面 城市 -区域系统 城镇聚集区、城市经济区 线 -线 网络设施系统 交通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给排水网络 点 -线 -面 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统 等级规模体系 二、 增长极 理论 (一)增长极的提出: 法国 佩鲁( F.Perroux)“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 它以不同测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 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 (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 从 20世纪 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主要沿着部门增 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线 展开。 增长极理论强调经济

5、结构的优化,着重发展推动型工业; 也强调经济地域空间的优化,以发展中心带动整个区域。 (三)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1、极化作用(回流效应) 规模效应、集聚经济效应 2、扩散作用(涓滴效应) 极化中心带动和促进作用、外溢作用 两点说明: 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是同时并存的复合过程 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其作用力的大小不等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 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 、 孤立发展 , 变 成彼此联系;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 的区域系统 。 三、核心 -边缘理论 ( 一 ) 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1、 前工业化阶段 2、 工业化初期

6、阶段 3、 工业化成熟阶段 4、 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 10%,各地经 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 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 。 开始拥有单个强有力的中心。 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 10% 25%之间, 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占的比重在 25% 50%。核心区发展 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由简单的中心 外围结构 逐渐转变为多中心结构 。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 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

7、域, 城市 等级结构形成,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 ( 二 ) 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 1、 核心区域 弗里德曼所指的核心区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 , 它工业发达 , 技术水平较高 , 资本集中 , 人口密集 , 经济增长速度快 。 2、 边缘区域 边缘区域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 可以分为两类: ( 1)上过度区域。 这是联结两个或多个核心区域的开发走廊,一般是处在核心区域外围,与核心区域之 间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就业机会增加,具有资源集约利用 和经济持续增长等特征。该区域有新城市、附属的或次级中心形成的可能。 ( 2)下过渡区域。 其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

8、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其衰落向下的原因,可能由于初级 资源的消耗,产业部门的老化,以及缺乏某些成长机制的传递,放弃原有的工业部门,与 核心区域的联系不紧密。 ( 三 ) 核心 -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核心 -边缘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变化都具有较高的解释价 值 , 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 所以该理论建立以后 , 许许多多 的城市规划师 、 区域规划师和区域经济学者都力图把该理论运用到实践 中去 。 现在来看 , 在处理如下几个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1、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2、 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四、 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

9、( 一 ) 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 二 ) 点 -轴开发模式 ( 三 ) 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 一 ) 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据点开发理论 是地域极化理论的一种 。 该理论认为 , 由于资金的有限 , 要开发和 建设一个地区 , 不能面上铺开 , 而要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 , 通过这 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 日本第一次全 国综合开发计划实施策略 , 就是据点开发策略 。 轴线开发或者称带状开发 是据点开发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 该理论认为 , 区域的发展与基 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 将联系城市与区域的交通 、 通讯 、 供电 、 供水 、

10、各种管道等主要工程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集中成束 , 形成发展轴 , 沿 着这些轴线布置若干个重点建设的工业点 、 工业区和城市 , 这样布局既 可以避免孤立发展几个城市 , 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影响区域的发展 。 ( 二 ) 点 -轴开发模式 点 -轴开发中的 “ 点 ” 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 , “ 轴 ” 是联结点 的线状基础设施 , 包括交通干线 、 高压输电线 、 通讯设施线路 、 供水线路 等工程线路等 。 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 “ 轴带 ” , 简称 “ 轴 ” 。 分析和确定 “ 点 ” 及 “ 轴 ” 的位置与等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工作 。 工作步 骤通常是: 首先 ,

11、 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的线状 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 , 作为发展轴 , 予以重点开发 。 其次 , 在各条发展轴线上 , 确定若干个点 , 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 , 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 、 性质 、 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 , 以 及它们的服务 、 吸引区域 。 再次 , 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 , 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 。 ( 三 ) 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1、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 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

12、生产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带。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 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2、 重点发展点 ( 城镇 ) 的选择 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镇的发展现模。 3)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重点发展点 ( 城镇 ) 的确定 , 通常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理论发展 1)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的 农业圈 理论( 1826); 2、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 E W伯吉斯 的城市地域空 间结构 同心圆 法则( 1925); 五、 圈层结构理论 2、 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区域实体 。 从外表形态来说 , 它是指有相 当非农业

13、人口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范围 。 城市空间大体上可分为 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建成区;另一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 、 与市区有频繁 联系的郊区 。 城市与周围地区有密切的联系 , 由建成区至外围 , 由城市的核心至 郊外 , 各种生活方式 、 经济活动 、 用地方式都是有规律变化的 , 如土地 利用性质 、 建筑密度 、 建筑式样 、 人口密度 、 土地等级 、 地租价格 、 职 业构成 、 产业结构 、 道路密度 、 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 公共服务设施等等 , 都从中心向外围呈现出有规则的变化 。 2020/10/9 3、 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三个圈层 , 即内圈层 、 中圈层和外圈层 , 各

14、圈层有各自的特征; ( 1) 内圈层的特征 内圈层 , 可称为中心城区 、 城市核心区 , 是城市核心建成区 。 该圈层是完全城市化了 的地区 , 基本上没有大田式的种植业和其他农业活动 , 以第三产业为主 , 人口和建筑密度 都较高 , 地价较贵 , 商业 、 金融 、 服务业高度密集 。 2020/10/9 ( 2) 中间圈层的特征 中间圈层 , 可称为城市边缘区 , 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渡地带 , 是城市用 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 。 城市边缘区是城与乡的结合部 。 2020/10/9 ( 3) 外圈层的特征 外圈层可称为城市影响区 , 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 , 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 与城市景观有明显差别 , 居民点密度低 , 建筑密度小 。 外圈层中也许会产生城市工业 区 、 新居住区的 “ 飞地 ” , 并且一般在远郊区都有城市卫星镇或农村集镇或中小城市 。 4、 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 1)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是圈层结构理论的应用之一。 ( 2)圈层结构理论在日本已成为国土综合规划的重要指 导思想,并且发展成为大城中经济圈构造理论,远远超出了 城市圈层结构概念,转化为大区域经济圈模式。 ( 3)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也广泛用于城市经济区和综合 经济区的研究。 2020/10/9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