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

上传人:go****ng 文档编号:16323145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 高考化学科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考查学生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考查了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

2、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

3、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 (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自学能力(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二、考试范围及要求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

4、、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纲要求: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

5、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化学用语(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3化学中常用计量(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

6、)、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4化学反应与能量(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2)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5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3)了解饱和溶液、

7、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6物质结构(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

8、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9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四、学法指导:1、多记善背、注重理解。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点多而繁,易学难记不好用。学习中应加强记忆,否则就只能“望题兴叹”。记忆时要讲究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借助口诀记忆是行

10、之有效的,如元素周期的记忆表:七主七副七周期,零族.族.镧锕系,同周金减.非递增,同族金增.非递减;相邻相似规律;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相同结构.阴上阳下.径小序大等。2、勤学好练、巩固提高 勤学首先是要认真地学好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对不清楚的问题勇于提问、质疑,同时要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求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理论指导、注重技法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知识需要记忆,但却不能机械记忆,而应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使之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以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为指导,认识硫、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这

11、样既强化了元素知识的记忆巩固,又深化了对概念、理论的理解。4、重视实验、乐于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你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仔细做好学习实验,而且要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的探究。5、及时归纳、探求规律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都应及时进行总结。一要全面整理,编织成网:将化学知识和方法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要查漏补缺,完善知识:善于总结者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欠缺并及时予以补救;三要专题整理,深入学习:将分散在不同章节的同类知识或方法进行专题总结,可使学习

12、不断深化;四要归类习题,探求规律:善于把习题按题型或题性归类,总结解法,找出规律,可使解题能力不断提高。五、复习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复习时加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表达式的运用,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熟悉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和正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适用范围等.如:一般情况下凡是增大(或升高)某外界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反之均减小,但程度上有三同三不同;从而导致平衡是否移动及反应的方向.还应特别重视图像的应用,如: Vt(14种)过程变化图像等.复习化学平衡时要理解概念,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判断

13、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并比较“四大”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研究的对象范围,移动原理的分析应用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理解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掌握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及思路.结合典型例题的分析及解答.启发学生掌握: 化学平衡计算的方法思路(建立平衡模式、确定三量变化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思路(看懂图像、联想规律、作出判断)等.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例 反应4NH3(g)+5O2 (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

14、反应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V(NH3)=0.010mol(Ls)-1 B.V(O2)=0.0010mol(L s)-1C.V(NO)=0.0010mol(Ls)-1 D.V(H2O)=0.045mol(Ls)-1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V(H2O)=0.0015mol(Ls)-1,再利用V(NH3): V(O2):V(NO):V(H2O)=4:5:4:6这一关系分别求V(NH3),V(O2),V(NO)对比可知C项正确.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例 100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15、,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 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C.加热 D.加入少量金属钠答案C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此题与压强,催化剂无关,从浓度与温度因素考虑.已知酸不足,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后,c(H+)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的总量也增大,不符合题意;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强酸制弱酸生成了少量的醋酸,降低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D加入少量金属钠后,钠可以与水反应使生成的氢气量增大,当然反应放热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只有C符合.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n t2 abcdeNH3H20t1t例

16、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 H 0 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 B点 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由0点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 v(逆)逐渐增大,直到反应达到平衡;d、e两处都处于平衡状态,

17、n(N2)相同.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773K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比673K下的小,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小.4.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例 对于N2(g)+3H2(g)2NH3(g);H0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 B断裂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CN2,H2,NH3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D密闭容器中的总压强不变E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 FN2,H2,NH3的浓度相等GN2,H2不再发生反应 HV(N2)=1/3V(H2)I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J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K反

18、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反应吸收的热量答案:ACDJK 解析: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V正 =V逆0;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符合其中一个特征,则达到平衡状态。A项符合;B项表示的是正反应的进行情况;E,F项中分子数之比为1:3:2及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各成分浓度不变,也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G项违背了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的特征;C,D项符合;H表示的无论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满足这种关系,不能说明此时V正 =V逆;I项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若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不变;J项符合,K项符合。故,C,D,J,K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5.等效平衡例

19、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2和3 1 molH2 ,使之反应,合成NH3平衡后,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w ,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w,若N2 H2. NH3 的物质的量分别用 x、y、z 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若x=0,y=0,则z= _ .若x=0.75mol , 则y=_, z= _.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恒温恒压条件下若x=0,y=0,则z= _ .若x=0.75mol , 则y=_, z= _.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解析略 答案:. 2mol 2.25mol 0.5mol x+z/2=1 ; y+3z/2=3 . z0 的

20、任意值 2.25 mol z0 的任意值 x :y = 1 :3 z0 的任意值6.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 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等有关问题。A选项中平衡不移动,故A错,B项符合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正确,C项中由于平衡正向移动,且m+nq,此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增大,D项中增加X的物质的量(体积一定),Y的转化率应增大

21、,故D错。7.正确识别综合图像 例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反应温度 P2P1T2T1T2T1T2T1反应时间 反应I:2A(g)+B(g)2C(g)反应A:2A(g)C(g)n(B)起始 压强 反应:A(g)+B(g)2C(g)反应:3A(g)+B(g)2C(g)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H0,P2P1 B反应:H0,T1T2C反应:H0,T2T1;或H0,T2T1 D反应:H0,T2T1答案:BC 解析:A项,随温度升高,A的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说明反应I的正反应

22、为放热反应,H0,A项错误;B项T 1 先建立平衡,说明T1T2,T1温度高,生成物C的量反而少,说明升高温度反应向逆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H0,B项正确;C项对反应,当T2T1时,C的平衡体积分数高,说明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之H0时,T2T1,C项正确;D项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与压强无关,温度高时,(T2T1)A的平衡转化率高,说明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D项错误。8.化工生产适宜生产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例1 反应 2A(g) + B(g) 2C(g);H 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低温、低压答案:A

23、解析: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既要考虑产率,又不能使反应太慢,要综合选择适宜条件。此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都有利于C的生成,并且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例2 下列有关氨合成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使用铁触媒,是N2和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B 高压比常压条件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C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 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答案:B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只能解释有关平衡移动问题。不能用于解释化学反应速率问题。A项使用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但平衡

24、不移动;C项中500考虑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和催化剂活性问题,而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分析,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D中循环操作也未涉及平衡移动,因此A,C,D都不正确。而B中由于合成氨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使平衡正项移动,利用了勒夏特列原理。能力训练: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B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的CuSO4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D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FeCl3固

25、体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的较快,较安全3将3mol X和2.5mol Y混合于2Lmo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X(s)+ Y(g) nZ(g)+2W(g),5min达到平衡状态,生成1molW,经测定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以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min)-1 B.平衡时,Y的浓度为1 mol/LC. n的值等于2 D.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4.密闭容器中,反应xA(g)+ 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

26、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 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C的体积分数下降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增加 D.x+y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7在下图所示的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3A(g)+ B(g) 2C(g);H0 外有隔热套 活塞可上下移动(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6mol A和2mol B,则达到平衡时各

27、容器中物质的百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容器的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平衡时中均再投入6molA,2molB,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C物质的量浓度 (填“”“=”).(3)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3.0mol A和1.0mol B,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维持温度不变,又向此容器中加入3.0mol A和1.0mol B,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8. 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g)B(g) 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1-a

28、) mol。(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3a mol。(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 x 2 mol,y 3(1-a) 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丁(选填一个编号)(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无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a/(2-a)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

29、、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乙 (选填一个编号)。(甲)ab(乙)ab(丙)ab(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考试题注重突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试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因此认真研究、领悟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试题的特点,对有效提高复习的质量非常重要。以下主要结合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

30、的特点,分析试题的命题趋势和谈谈复习中的一些处理方法。一、 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1、 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重视对学生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例 1.(2007年全国理综11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C+2H2O=CO2+2H2O 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解析:本题结合中学教材中常见重要反应考查基本概念的氧化剂的判断方法。解答题的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H2O中H、O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而不难得出正确答案A。由此可以联想到命题还可以考查或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概念及相关知识2、

31、试题注重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考查重视原理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综合运用例2.(2007年四川理综27题)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周期_族。(2)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3)在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写序号)。(4)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_(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

32、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本题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背景,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点。该题是一道全面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优秀试题。解题时抓住物质的特殊性质、特殊变化推出K为NO2、A为SO2、B为SO3、C为H2SO4。特别在推断第步反应的生成物M和第步反应的情况时,试题非常隐蔽、巧妙地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设问中的至分别考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计算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及其方程式的书写等。重视原理在实验试题中的应用例3.(2008年天津理综29题)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C2O42-+MnO4-+H+ CO2+Mn2+H2O(2)称取6.0 g含H2C2O42H2

33、O、KOH、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mol。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变为。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mol。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KHC2O4的质量分数为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配平、计算及其与中和滴定实验相结合考查氧化还原滴定。另外2008年宁夏卷27题、2007年北京卷28题、2006年天津

34、卷29题都属此题型。重视原理的创新、综合应用例4.(2006年上海24题)(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_H2O(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被还原的元素是_。(3)反应中1mol氧化剂_(填“得到”或“失去”)_mol电子。(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_ _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配平和计算的掌握情况,但考查的方式新颖独特。解题时根据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结合题上所给的物质,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抓住守恒,结合观察法进行配平和

35、计算。二、 氧化还原反应备考复习有效策略1、 重视基础,理顺概念间的关系理清两条主线:升(化合价升高)失(失去电子)氧(发生氧化反应)还(还原剂),降得还 氧;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抓住一个守恒进行配平和计算。2、 研读考纲,分清主次,明确目标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和复习、备考的重要指南。研究该部分知识点、能力点、应用点及其结合点,并关注变化点。3、 研究高考试题,突出能力,注重创新高考试题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走向。特别是全国各省市的优秀高考试题和一些教育考试试点地区的考试题(如北京、上海、山东等)应引起关注,同时必须研究近几年四川高考试题,研究试题中常考、

36、已考、还没有考的知识点和题型,从而真正做到提高复习的效率。4、 引导学生“多读”读课本、读参考书、读以前做过、考过习题和试卷。离子反应知识梳理:1、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型2、类型 复分解型 非氧化还原型 双水解型 络合型 A定义3、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 B意义 C书写方法及步骤 依据4、应用 离子是否共存判断 类型a 复分解b 氧化还原c 双水解b 络合技能:1、常见离子方程式书写2、判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3、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4、离子推断难点:1、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2、浓度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3、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以下例说明)一、 限制“酸性溶液”条件型 pH7 pH试纸变蓝碱性

37、溶液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 使酚酞试液变红 使甲基橙呈黄色 c(H+)=11014mol/L不能共存的离子:NH4+、Mg2+、Cu2+、Fe2+、Fe3+、Al3+、Ag+、HS、HSO3、HCO3等三、 限制“酸性或碱性溶液”条件型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水电离出的c(OH)或 c(H+)=11014mol/L溶液。四、 限制“无色透明溶液型”条件型“无色”一定无Fe2+、Cu2+、MnO4、Fe3+“透明”一定无浑浊、无沉淀如:Ag+与Cl、Br、I、SO42;Mg2+、Cu2+、Fe3+、Al3+等在水中会水解浑浊。五、 限制“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常见氧化性离子:Fe3+、H+、M

38、nO4、Cr2O72、ClO常见还原性离子:I、S2、Br、Fe2+、SO32复习方法:讲练结合、重要反应必须过关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知识点:1. 原子结构.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电子数相同的微粒2. 原子结构的规律及特性3. 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及强弱的判断方法4. 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微粒半径大小比较5. 化学键与晶体类别的关系规律及特性6. 熔点.沸点高低的规律及比较方法练习: 双基过手ACB1、金属性由强到弱CBA 2、原子半径由大到小CBA3、非金属性由强到弱ABC 4、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1”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3” 6、置换水

39、中氢难易“1”7、等摩时置换酸中氢最多AB 8、与H2化合由易到难“3”9、气态氢化物稳定性“3” 10、原子氧化性由强到弱“3”11、原子还原性由强到弱 “1” 12、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3”13、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1” 14、化合价最高 AB15、负化合价最低 C 16、An+半径 A原子半径17、若A 最高氧化物为A2O5 ,则C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CH4能力训练:1.已知A、B是第一周期以外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若A的核电荷数为a,则B的核电荷数不可能为( B ) A、a+8-m-n B、a+18-m-n C、a+16-m-n D、a-m-n解题思路: 原子

40、电子(核电荷数)关系 找离子电子关系An+电子: a n Bm-电子:ZB+mAn+ 与Bm- A B a-n+8=ZB+m的电子关 B A a-n=ZB+m系可能是 A B a-n+16=ZB+m 2 2515P是我国最近合成的一种新核素, 2515P表示的磷原子是( D )A. 核外有25个电子,其中有5个电子能参与成键B. 2515P是一种新元素C. 核内有15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D. 质量数为25,原子序数为15,核内有10个中子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

41、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Y的元素符号是 ;Z的元素名称是 。XZ3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结构简式是 。4目前人类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D ) 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单质在反映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 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A 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 D.均不正确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

42、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WX2分子式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WY Z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BNa2O和Na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7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C ) A离

43、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8.在元素周期表中, A、B、C、D 、E五种元素分别位于不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E、分别位于不同的短周期,且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易溶,C与B、D直接相邻。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请填写下列空白: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B、E形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C、E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 性。BA4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该燃料电池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气,电解质是KOH溶液,则正极的电池反应式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D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催化剂作用

44、下,BA4与之反应的生成物可参与大气循环,因而消除了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质溶液一、高考热点内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主要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理论的应用;溶液酸碱性(或pH的大小)的判断;有关溶液pH的计算。此类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对盐类水解的考查应引起重视,因为盐类水解常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溶液的pH、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但也有一部分简答题。二、电解质溶液知识要点归纳电解质溶液知识可归纳为:一实验、二判断、三守恒。一实验是中和滴定实验原理

45、及误差分析。二判断是弱电解质的判断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弱电解质的判断可通过比较一定条件下导电性强弱,氢离子浓度大小,起始反应速率,稀释后pH的变化程度,相同pH的两溶掖稀释至相同pH所加水的量,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或pH的大小),较强酸制较弱酸的难易(离子结合能力)等进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需考虑电离程度、水解程度、不同溶液同一离子、同浓度下不同溶液不同离子、促进、抑制等种种因素。三大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复习时注意与生产及生活实际结合,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电离平衡或水解平衡中的应用。三电解质溶液复习建议1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高考的重点和

46、热点问题,强化训练,集中突破。要从各个侧面讲清讲透,练足练够,条条落实,尽量避免撒大网而无针对性的做法,因为这样对知识漏洞难以准确把握,同时学生也可能感到知识杂乱而不易掌握。对经典高考题型进行“陈题新做”, 加强“变式训练”。近几年高考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考题,考点清晰明确,以旧知识考新问题,以新信息考旧知识的题型很常见,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从而使知识从点到线并延伸到面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和总结,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7、达到加强“双基”、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2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各知识点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的。如用勒夏特列原理就可以很好地统领、收敛和发散“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四大平衡,且与高中化学中许多主干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用联系的眼光对待分散的知识点。3结合例题和能力强化训练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向规范化要分数。在复习中一要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单位符号要用国

48、际标准,名词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有效数字要正确;二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路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的环节;三要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要点准确,语言简练;四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依次写出条件,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关于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题,解答的思路是:先判断酸碱过量,若反应后剩余酸,按c(H+)计算pH;若反应后

49、剩余碱,则按c(OH)计算,由KW计算出c(H+)得pH;若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后pH=7。按照上述思路方法,也可由混合后溶液的pH,分析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或体积大小。另外许多题目计算pH的角度与方法在不断变化,但关键仍然是要设法确定溶液的c(H+)或c(OH)。溶液与胶体一、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三章第三自然节,第三册中的第二章第一、二两个自然节,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溶液等有关内容,其主要考点是:溶液、浊液、肢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及主要差别;溶液的组成、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有关溶解度、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结晶、结晶水、

50、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理解及应用;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本部分概念较多且易混淆,复习时宜从概念的对比辨析入手,把握有关概念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特点。诸如:悬浊液与乳浊液、胶体与溶液、分散系与分散质和分散剂、溶质与胶粒、溶解度与溶解性、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盐析与沉淀、风化与潮解等,对此多归纳对比,加深理解领悟。2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溶液的计算,如:配液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溶解度计算等。熟记有关的计算公式,引入大量公式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灵活熟练的掌握此类计算题目的解题方法、

51、思路。3注重典型实验的理解与应用。如: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胶体的检验与鉴别(丁达尔效应)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本部分的重点实验内容,应从仪器的选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4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溶液的组成、有关溶液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二课时复习三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胶体制备、性质及应用。二、例题注释本部分共设计三个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 用渗

52、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此题主要考查胶体的重要性质。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注重对胶体的性质应全面准确地掌握,不但要记住概念,还要知道产生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电泳等现象的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对答案一一分析方可得出正确答案。例2:若以1和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2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1=2B. 22=1 C. 221D. 1221此题主要以已知浓度的两种氨水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为题材,考查溶

53、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关系,要求考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可机械地套用公式。只有掌握两种表达形式的实质,并巧用氨水密度与浓度的关系(提示),方可顺利解题。例3:(1)标准状况下,用氨气做喷泉实验,实验完毕后,液体进入烧瓶总容积的2/3。假设溶质不外泄,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2)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以溶液的密度为0.90gmL-1,则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此题是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和溶液体积(L),即可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有关计算中形成解题思路一般由两个出发点: 由“定义式”出发:物质的

54、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n/V,由此知,欲求c,先求n及V。 由守恒的观点出发:a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b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c质量守恒。三、拓展题例例1、(2003年新课程,1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解析】设与5.6g生石灰反应的水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Ca(OH)2的质量为y,则:CaO + H2O = Ca(OH)256 18 745.6g x y x=1.8g y=7.4g此时原溶液剩余质量为100g-1.8g=98.2g。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故与Ca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