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319469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4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地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二地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二地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周第 1 节课题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型新课程模式第1 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 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能力目标:学会概括、归纳区域的特征;掌握案例分析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4分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以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二导入新课 (师)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图片展示: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图片:云南傣族的竹楼、贵州布依族的石屋、皖南民居、大兴安岭的木屋、内蒙古的羊毛毡帐房、陕

3、北土窑洞、西北平顶土房、东北大屋2.学生活动1:请将符合南方或北方传统民居的方格内容选出来,试一试:请用箭头将以下方格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因果关系。(建筑结构的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朝向、墙体厚度和高度、屋顶坡度屋檐宽度、房屋进深与高度、窗户等等)(2分钟)(推进新课)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不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什么是区域呢?同一区域有什么特征?一、区域1区域的含义2区域的特征三板书:运用媒体呈现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只有自己学会了观察才会提问,只有学会了提问才想解答。无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要对其创新之

4、处作积极评价,不完整之处进行补充,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自主自学,完成学案 静静地思考(推进新课)通过对南方、北方传统民居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差异,展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地图。五集体探究:以我国三大自然区为例 踊跃地发言通过举例印证1区域的含义2区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内部性质相对稳定。具有不同的级别。请大家阅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踊跃地发言,以后教师补充):a.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气候、地貌差异)(5分钟)b. 三大自然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补充: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

5、国家、行政区的边界是明显)c.同一自然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特点?d.东部季风区与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谁的级别更低一级?区域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都有明显差异,而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人类的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推进新课)每个区域内部都有相似的地理特征,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就很大,对人类活动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发展,下面我们再来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六板书: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七自主自学,完成学案 静静地思考(5分钟)

6、十学生活动2: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图问题探究:对比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有何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1小组探究:请大家分2类大组来共同研究,首先确定将对比两个区域的哪些方面?在从两幅区域图上寻找相关信息进行论证,在组内交流,形成观点后,最后请小组派代表来交流小组的共同观点并小黑板上展示(可采取列表对比法)。(5分钟)2.分析方法:比较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一,确定对比的区域;第二,明确所应对比的要素或主要内容;(1)自然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矿产资源;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气候状况:包

7、括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地形状况:包括地形和地貌类型。水文状况:包括河网的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含沙量、冰清。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型、肥沃程度、面积大小。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分布。矿产资源状况:包括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2)人类活动的差异: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农业类型、工业类型、交通条件、生活习惯状等;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熟制、种植方式,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工业生产活动:包括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的分布、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条件。商业、交通状况:包括商业中心的分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便捷程度。生活习惯状况:民居、饮食

8、、服饰、文化等特点。第三,阅读相关区域地图,获取信息,进行全面对比,综合分析。(5分钟)3.学习成果展示: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交通运输4.问题探究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

9、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4.知识归纳(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点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点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东部,长江入海口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业发达。2.农业发展利用良好的水热条件,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到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3.利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

10、业。4.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进矿石等原料,发展重工业地理位置:北纬4348,我国东北地区中部1.农业一年一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作农业。西部发展畜牧业2.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3.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水田为主;人均耕地少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高的黑土;旱地为主,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十一思维拓展:长三角的崛起 1.材料: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

11、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放,中部崛起更待何时(因为中部地区相对成为“政策洼地”,增长“塌陷地带”); 材料:“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中国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突破千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4亿美元,全国吸收外资额的53%均来自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有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集中的趋势。读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 2. (2011年全国课标版文综)回答:(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发布的特

12、点。(8分)(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投资的条件。 (1)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北沿海省市,以长三角、环渤海最为集中;西北部总部数量最少。(2)优势条件(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长三角城市综合实力。十二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区域,了解区域寻求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对比法,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学会掌握案例分析和案例比较的方法。十三学习成果检验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来进行2类大组,每个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设一个记录员,所有小组成员参与分组

13、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最后请小组派代表来交流小组的共同观点并小黑板上展示,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质疑。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就是设法将教学环节设计成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的漏洞和问题,想解答它进而学习地理。1.确定区域的位置,可以通过海陆位置、经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位置;2.判断重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学会如何判断等值线,判断等值线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气温还是降水量,是否为年均气温还是月均气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

14、等值线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具体的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第三,判读等值线的疏密与弯曲的形态,推断影响其形态的因素。4.综合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并从中推导出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板书设计:一、区域(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二)特征1.具有面积、形状、边界等区位特征。2.内部性质相对稳定。3.具有不同的级别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活动长江

15、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交通运输教学启示只有自己学会了观察才会提问,只有学会了提问才想解答。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就是设法将教学环节设计成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的漏洞和问题,想解答它进而学习地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学习理念。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热情。我在这节课中,利用课件,展示地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学习、大胆发言,并在学生发言后利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 周第 2 节课题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

16、域发展的影响课型新课程模式第2 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 以某区域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能力目标:学会概括、归纳区域的特征;掌握案例分析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

17、段的照片,或者各种图像等,在教室里展览交流。导入新课通过对图片展览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图片显示的景观显著不同。那么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三板书: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探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科技条件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大家一起总体描述一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自然条件如何?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沼泽广布、土质黏重、气候优越。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自然条件对长江中下游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

18、的作用?(学生探究:同学们共同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6一起来填下列表格。(教师出示下面的空表)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水平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特点开发早期落后阻碍农业发展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使用船只、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劳力丰富气候优越河流成为交通通道,土壤适宜耕种,水稻大面积种植精耕细作成为我国粮食、蚕桑、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运用媒体呈现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只有自己学会了观察才会提问,只有学会了提问才想解答。无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要对其创新之处作积极评价,不完整之处进行补充,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

19、。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且零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全国粮仓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不仅仅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动态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都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所以请大家看有关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论述,请同学阅读教材中的“阅读”,填写下表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总结能力)区域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特点区位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发展单一自然资源优势或交通便利等基本上是协调的成长阶段经济增长点或城镇由点向面发展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复杂显现出不

20、协调后期阶段区域整体发展萎缩资源耗竭,区域集聚力减弱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学生填表教师评价,然后出示参考答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强度是变化的,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也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知识拓展】西部开发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借鉴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在目前的区域发展阶段,依据我国的国情如何更好地进行西部开发。中国的西部大开发1.西部地区的位置与范围:由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和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组成。南北跨越28个纬

21、度,东西横贯37个经度,总面积54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57%。2.西部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1)地形复杂。西部几乎占据了中国的第一、二级阶梯。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三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以及众多的山脉,东西走向的天山、昆仑山、秦岭、西北走向的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弧形山脉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众多的地貌类型是形成西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基础。(2)气候多样。主要包括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局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区。(3)地广人稀。西部地区地域

22、辽阔,总面积540平方千米,占全国的55%。其中新疆、西藏、青海和四川的面积居全国前五位。西部人口相对稀少。总人口约27350万,人口密度为51.8人每平方千米,远低于全国水平。(4)边境漫长。广大的西部地区有我国漫长的陆地边境线,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为邻。陆地边境线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50%以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3.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1)区位评价。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闭塞的状态,这是其发展的劣势,但是,西部地区陆地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2)资源评价。西部

23、地区自然资源总体上是丰富的,在矿产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均有优势,但是水资源的缺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随着西部开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所以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以便有效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3)生态评价。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开发西部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4)基础评价。西部地区基础薄弱,因此西部开发的先导工程是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4.西部开发的方向与具体策略(1)西部开发的方向:生态建设放在核心位置。西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的源头,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脆弱的生

24、态环境。西部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存的长治久安,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沙漠化、资源枯竭、水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环境恶化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不仅极大地制约西部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天然林的保护、沙漠化的防治可以减轻东、中部洪涝灾害和风沙危害的程度,水污染的防治可以为流域中下游的水质提供保障,合理的西部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减轻东、中部地区受风沙危害的程度,为东、中部地区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所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基础建设放在第二位。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第三位。(2)西部开发的具体策略

25、: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地理、气候、资源等条件逐步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5.西部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西部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因为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会对西部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以下影响:水土流失;对原始植被的破坏,以及被破坏的原始植被难以恢复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有些资源开发会造成环境污染,如煤炭的开采、有色金属的开采与冶炼等。(2)西

26、部开发如何保护开发、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治理水污染。(3)西部开发如何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6.西部开发的几项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是:加快西部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应该是全面的,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生态环境建设、普及科学教育、推广实用技术、发展特色旅游、发展交通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下面我们用几个例题来

27、分析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教师出投影例题。)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作相应提示、评价)。【例题剖析】1.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2.西部开发的先导工程应该是()A.资源开发,建设新基地 B.更新设备,改造老工业C.交通、通讯设施建设 D.培养人才,提高技术水平3.我国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请列举陕西省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至少四个):_。4.加强基础设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作之一,请列举“九五”期间西部地区三大铁路建设工程:_。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

28、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6.江泽民同志强调西部大开发“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实出位置”,原因何在?课堂小结 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尽相同。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机,因而关心时事,关注社会,把握机遇,促进发展是我们未来建设者睿智的选择。学习成果检验板书设计: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水平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特点开发早期落后阻碍农业发展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使用船只、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劳力丰富气候优越河流成为交通通道,土壤适宜耕种,水稻大面积种植,精耕细作成为我国粮食、蚕桑、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人口、城市

29、稠密,人均耕地少且零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全国粮仓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教学启示 第 周 第 3 节课题第一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型新课第1 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地理科学思维去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具体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掌握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信心。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30、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难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方法调查研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请上网搜集有关遥感的信息,获取一些遥感的图片,进行交流。导入新课 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应用广泛 广泛应

31、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播放录像:98抗洪)我们看到了洪水给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了解灾情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是救援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那么大家是否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详细迅速的了解洪水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呢?这就是遥感技术。下面我们共同探究遥感技术的作用与原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998年洞庭湖和荆江地区飞机遥感图像,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像在抗洪中发挥

32、了什么作用?遥感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什么?推进新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遥感(RS)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装置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组成(了解)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功能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收集、传输信息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案例

33、介绍: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课本图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课本图1.5(右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通过不同

34、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从点、线实地观测传统的工作方法面上的分析研究遥感技术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

35、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5遥感技术的应用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在农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美国的世界小麦估产精度达90%。这种大面积的估产对于国际贸易、储运、加工等都有重要意义。

36、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其长势,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和收割等,当农作物受灾时,可以及时预报。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大面积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导致的破坏和影响。在监测城市热岛、烟雾扩散、水源污染、绿色植物覆盖指数、交通量等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海洋局在监测渤海湾海面石油污染时,发现某国商船在大沽锚地违章排污,及时作了处理,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思考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点拨: 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

37、少、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点拨: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2应用广泛二、遥感(RS)技术极其应用1概念:2遥感的装置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组成(了解)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遥感的优越性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5遥感技术的应用教学后记第 周 第 4 节课题第一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型新课第2 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

38、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地理科学思维去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具体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掌握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信心。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难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方法调查研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39、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准备GPS,同时搜集相关GPS的各种信息,到课堂上交流。板书: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2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

40、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L还通过语音提示 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5GPS卫星星座: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

41、PS卫星。思考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点拨: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阅读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教师指图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有一般性了解。3应用 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 在区域地

42、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案例介绍点击以下网址:http:/ (香港网上地图网页)或者 Web/china/(中国网上地图)指导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43、:(1)界面组成:功能区,索引,图层内容等(2)信息系统的功能:地图信息,全部或局部地区信息,专业分类信息,有关内容的文字、图像信息,缩放、补充、测算等,信息输出等。有关GIS在国土整治中的其他一些功能作用,教师可以参照后面备课资料,适当补充讲解。思考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点拨: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多维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时效性好;更新快等等。2有人说: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你怎样理解?点拨: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地图等方面思考。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 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区别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44、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1)概念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活动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点拨: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

45、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11)。(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点拨: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点拨: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

46、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点拨: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点拨: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点拨: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课堂小结】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们三

47、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为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三者的关系可用以下简图表示:板书设计: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2组成: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5GPS卫星星座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3应用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2数字地球教学后记第 周 第 5 节课题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课型新课第1 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新加坡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48、式。3.学会分析地理数据图表。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区域研究的方法。2.学会评价某区域发展的条件。情感目标:1.培养对地理科学实用性的认识。2.建立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教学难点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 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法调查研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分组进行研究,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探究过程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研究,课堂上主要是

49、汇报研究的成果。教师也准备相应的资料,以备学生在课堂展示研究成果时进行一些补充。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新加坡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创造着奇迹,许多人都在研究新加坡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同学们也作为专家进行了一些研究,重点以新加坡为例,分析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已经形成一些想法的同学可以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后,代表小组来介绍探究的成果。推进新课板书:问题研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条件(设置探究题目便于将学生思考引向深入)请大家针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特点来共同分析和评价新加坡地理环境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

50、业发展不利?课件展示图片: 新加坡地图课件展示:文字资料材料: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简介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槃(pn)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件展示:文字资料材料: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简介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槃(pn)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

51、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简史古称淡马锡。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为马来西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46年英国将其划为直辖殖民地。195

52、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千米,东经10338至东经1046,北纬109至129,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面积为682.7平方千米(新加坡年鉴2002),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属热带海洋

53、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自然资源缺乏。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有利条件主要是地理位置优越,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贫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然后总结)新加坡的工业非常有名,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是什么地理环境影响到工业部门的选择呢?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我们从其发展简史上去寻找。板书:一、主要经济部门课件展示:文字资料新加坡工业发展新加坡国土小,人口少,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从英属

54、殖民地时代起,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在李光耀总理执政期间,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实行全方位开放,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的严重失业问题,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55、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失业的就有20万人。经过5年的努力,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第二阶段(19661970):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着力发展制造业,引进电子产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每年递增26%;同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第三阶段(19711975):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电子行业为先导,开始大量生产电脑。提倡科研与经

56、济结合,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业继续发展,其就业人数由21万增加到36万。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条件。第四阶段(19761980):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五阶段(19811985):扩大引进高新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为了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原来的33%减为10%,同时鼓励外国人在新加坡办学校、医院,便于他们长期居住。(学生回答后师生讨论并评价)新加坡国民体系中,服务业、农业等与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

57、向海外投资?课件展示:新加坡的经济概况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政府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1)农业概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农业拥有可耕地面积590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5%。粮食全部靠进口,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