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871703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3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ppt(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讲 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知识创新研究所 魏发辰,2020/9/11,2,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1,2,3,4,创新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创新人才自我修练,2020/9/11,3,参考书,魏发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科(电话:01051686107),2020/9/11,4,1,创新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哲学含义 是指与国家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创新关系。,系统学含义: 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为直接目的,充分发挥国家政府部门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根据创新活动的社会分工,由政府部门、大学、科

2、研院所、企业等创新性组织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系统结构。,2020/9/11,4,国家创新体系,2020/9/11,5,创新型组织,所谓创新型组织,是指由若干个认同创新价值的成员构成,以创新文化为背景,遵循适于创新活动的规律和规则,形成创新氛围,具有保障和激励组织成员从事创新活动的制度和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适应外在条件变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高于个人创新绩效总和的综合创新绩效。,2020/9/11,5,2020/9/11,6,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3,2,1,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组织及

3、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及 创新文化,2020/9/11,7,2,创新人才论,参考创新实践论第六章,1,2,3,4,创新潜质论,创新效能论,个性品质论,创新素质论,2020/9/11,8,1)创新潜质论,脑容量的增大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创新潜质形成的标志。 脑物质-思维-创新能力-创造物的出现。 思维是脑物质的运动。 脑物质的容量和结构决定人的思维潜能。 脑物质运动的目标、方向、形式及其路线决定思维的内容和结果。 一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其能否熟练运用思维方法和技巧直接相关。 注意: 中国人的平均脑容量在83立方寸(英寸)左右,即1360毫升,与非洲黑人持平;斯拉夫人平均脑容量在92立方寸

4、(1507毫升)左右,日尔曼人、西欧人及欧裔美国人平均脑容量在90立方寸(1475毫升)左右,印欧及中亚、西亚人平均脑容量在86立方寸(1409毫升)左右。犹太人平均脑容量在88立方寸(1442毫升)左右,介于西亚、印度与欧洲之间。,2020/9/11,9,创新潜质,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劳动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魏老师:创新潜质的形成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脑容量1350ml 艺术、宗教,容量是1200ml 人工取火,脑容量1000ml 制造工具、用火,脑容量是637ml 直立行走简单工具,2020/9/11,10,2) 创新效能论,创新活动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相统一的过程。因此

5、,创新效能的研究需要考虑思维和行为两个方面。但由于行为受思维所支配,又是思维的表现,可以参考成熟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来研究思维。 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行为、个人特质及主观能动性、环境。三者交互影响。 勒温的行为模型: 行为函数。B=f(P, E);(B=行为,P性格,E=情境) 行为改变模型:软化旧习惯-尝试新习惯-固化新习惯。 我们可以得到创新行为模型:B= f(P, E,S); (B=行为,P性格,E=情境,S=创新思维) 创新绩效函数:C= f(B,P, E,S); 换言之, 假定X1、X2Xn顺次表示具体创新过程中所采用的n种创新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获得的最大创意量,则创新绩

6、效函数可以写成以下的形式: Q = f( X1,X2Xn),2020/9/11,11,创意的本质,创意: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的新概念、新构想。 创意的形成:相关知识的定向组合。 一个人的创意能力与其所能利用的知识量成正比。 创意的新颖性与其来源较之目标领域的距离远近成反比。,2020/9/11,12,3)创新效能与个性品质的关系,创新人才标准,充分条件: 超常创新绩效、创新核心价值、看事物多角度、提问题先一步、想问题多思路,解决问题多创意。,人格与思维: 尊重科不墨守成规、好奇心和批判精神、挑战困难和坚强毅力; 市场意识和竞争精神、批判意识和求异思维、想象丰富和联想类比。,创新型人才,合

7、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 敬业上进,2020/9/11,13,性格决定创新命运,性格与品质,求知欲、好奇心;自信自强又主见;怀疑和挑战精神;直觉与洞察力;想象和幻想;唯美意识;思维流畅;冒险精神;坚强意志力;善于社交。,有利因素与 不利因素,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气馁胆怯;孤僻守旧;从中盲从;固执己见、思路单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有利因素,不利因素,2020/9/11,14,4)创新素质论,美国劳工部SCANS委员会1991年根据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高质量工作所应具备能力调查,提出了一份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咨询报告,将美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

8、三大基础、五种能力”。 三大基础: A,能力基础:读、写、听、说,完成一般的数学运算。 B,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会决策、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学习新知识和推理等。 C,素质基础:有责任心、自尊心、善交际、能自律、正直和诚实。 五种能力: A,资源统筹能力。包括合理统筹分配时间、财力、物资和人员的能力。 B,善处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包括团队精神、领导能力、服务能力、谈判能力、适应能力等等。 C,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评估信息,组织、保持信息,诠释、交流信息和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D,系统运作的能力。包括认识系统、监控系统运作、改进设计系统的能力,要求能系统理解复杂事物之间的相互

9、关系。 E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包括选择科技、应用科技等能力。,2020/9/11,15,创新素质论,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造型人才的七条标准: a,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 b,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 c,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d,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f,有丰富多彩的个性; g,具有和他人协调及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2020/9/11,16,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模型,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之中,不仅包括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还包括知识储备和能力因

10、素三大层面。这三个层面也可看作三个侧面。人的创新素质高低不同,取决于这三个侧面的之中各个侧面的修养水平,以及三个侧面之间的协同程度。因此,引用金字塔结构可以非常恰当的建立起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模型(如图7.4.2)。 金字塔的四个面分别表示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的三个侧面,即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储备水平,以及能力结构和训练水平。三个侧面的协同作用输出相应水平的创新能力。 A ABC: 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 ABD: 知识结构和储备水平 D ACD: 能力结构和训练水平 B BCD: 创新能力的最佳适用范围 C,2020/9/11,17,3,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直接目的,根据创

11、新活动及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所形成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等要素的总合。 尽管创新教育不等于单个创新教育要素或环节,但是,每一个教育要素或环节的创新性,决定了创新教育整体的水平和性质。 例如:一门课程的创新教法属于创新教育范畴,但是,创新教育绝不能看作只是一两门课程或一两位教师的事情。当然,没有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创新教育也是不可能的。,2020/9/11,18,3,创新教育,见创新实践论第七章创新教育论 1 )创新人才的充要条件 2 )创新型人才的知识构成 3 )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4 )创新型人才的教育,2020/9/11,19,1)创新人才的充要条件,充分条

12、件: 超常创新绩效、创新核心价值、看事物多角度、提问题先一步、想问题多思路,解题多创意,人格与思维 尊重科学不墨守成规、好奇心和批判精神、挑战困难和坚强毅力 市场意识和竞争精神、批判意识和求异思维、想象丰富和联想类比。,创新型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 敬业上进,2020/9/11,20,2 )创新型人才的知识构成,三个层面、三足鼎立,创新意识的修炼和相关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的训练,是区分创新人才同一般专业人才的关键。,一般专业人才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必要的知识储备、逻辑思考能力和相应的操作技能。,2020/9/11,21,创新知识,培根:知识就是

13、力量。 经合组织:知识分类 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方法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文知识(Know-who) 创新知识: 创新事实知识(案例)、创新原理知识、创新方法、技能知识和创新人才知识四种形态。,2020/9/11,22,创新技能,创新技能的构成,创新技能,创新实践,识别需求,发现问题,目标选择,创新思维,创新实验,创新组织,创新技能:运用创新理论和方法与创新实践的能力。,2020/9/11,23,3 )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型人才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但其成长的足迹却往往各不相同。在这些不同的成长经历之中,经过仔细研究仍然能够找到其中的共性,发

14、现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人常讲,条条大路通罗马,创新的成长模式并不唯一,也不可能唯一。通过对近现代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的个案考察,从中归纳出如下6种类型,亦即创新人才成长的6种模式或规律。,2020/9/11,24,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成长模型,创新 人才成长 规律,环境历练型,经验累积型,教育培养型,二次开发型,范式效应型,自我修炼型,2020/9/11,25,4 )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直接目标的教育体制、组织、政策、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总称。 创新教育不排斥现行教育,而是在原有教育体制、组织、政策、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等教育要素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新的以创新人才

15、培养为目标的结构系统的构建,即系统工程。 创新教育是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2020/9/11,26,1)创新教育历史,创新教育源于美国,并向世界各国扩散。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教育各不相同之中所存在的共同点是:适应国家发展的不同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如理工科大学首先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形成。 二战之后,美国首先开启创造教育先河,其标志是:1936年奥斯本发表创造工程学讲义;陶行知是在我国开展创造教育第一人。 70年之后,美国率先引入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寂静发展理论1912年初版),与此同时,国家开始推动创新教育,并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80年代最

16、后两年,创新教育理论开始向我国扩散。,2020/9/11,27,2)创新教育目标体系,创新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建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目标体系; 创新教育目标与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相适应; 创新型人才的评价体系是创新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 创新教育目标体系要统筹兼顾:知识和能力、思维和操作、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德和能的统一。,2020/9/11,28,创新教育目标,2020/9/11,29,创新能力教育目标,创新能力简单分解,2020/9/11,30,3)创新教育方案制定,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创新教育目标体系,还需要制定系统的创新教育方案; 创新教育方案要与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相

17、适应; 注重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将创新素质转化为创新能力; 积累创新案例,储存创新范式,形成创新能力; 创新理论教育,认识创新规律,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绩效; 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我修练,成为创新人才。,2020/9/11,31,几种典型创新教育方案,1,大学建立综合创新中心(美国早期模式) 各院系或专业-创新中心-国内外企业 实习学生-创新实践-委托研发项目 2,产-学-研联合机制,(中国原行业管理体制很适合,可惜被打破了,好在藕断丝连) 3,阶梯式教育模式(目前西方流行) 1)本科阶段为知识教育和创新理论教育,研究生阶段创新实践训练(研究生在研究所培养) 2)

18、硕士研究生分为课程研究生和论文研究生 4,专业综合创新中心,建在各个学院,面对一个行业,负责城联项目和组织学生创新实践。 注意:我国大学有类似的组织,却变成了个人营利的机构,令人痛心! 5,在各类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理论和科学方法论课程,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2020/9/11,32,4)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要与创新型人才的充分条件相协调; 注重知识的发展和演变,有利于质疑和批判意识的形成; 问题激励思考,创新意识和欲望及创新思维训练; 条件变换,开放式探讨结论,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训练; 案例教学,有利于积累创新范式,增长创新能力; 注重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学

19、会创新。 例如:美国创造教育家托兰斯曾经提出并于20世纪4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旨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内容不完全法”、“先想后做法”和“促使提问法”;还有目前美国正在流行的“木匠教学法”。作者也曾经于1986年提出“问题激励创新教学法”(曾获得北京市首届教学成果奖)。,2020/9/11,33,5)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内容构成与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优化相一致; y t 创新能力 Know-what 知识积累 Know-Why 创新精神 Know-How 创新品质 Know-Who 创新观 o x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Z 校内实习 校外实践,2020/9/11,34,4 ,创新型人才的自我

20、修炼,我们既不能重演历史,期望通过恶劣环境的历练或者依靠“摸着石头过河”一般积累创新经验,也不能对创新教育的发展速度抱有过高的期盼,只有将主动权留给自己,通过自我修炼将自己塑造成为创新型人才。根据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以及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不同模式形成的育人机理,本文提出如下自我修炼的6个方面及其修炼方法。,2020/9/11,35,创新型人才之自我修练,自我修练的几个方面,创新型人才之自我修练,创新价值认同,有欲则刚,事事思变,拓宽知识,勤于实践,其他,2020/9/11,36,结束语,谢谢大家对创新理论和创新教育的关注! 谢谢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听我的演讲! 谢谢会议的承办单位给我提

21、供这个同大家交流的平台和以后联系的桥梁! 由于时间有限难以展开更多内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判,更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我的联系方式: 邮箱: ; 手机:13911112331,2020/9/11,37,我的相关著作推荐,创新实践论,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现与发明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工程设计方法引论,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工程师实用创造学,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自然辩证法纲要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论纲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自然辩证法纲要新编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9/11,38,Thank You

22、!,2020/9/11,39,第六讲 创新型国家与中华文明的复兴,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知识创新研究所 魏发辰,2020/9/11,40,提 要,曾经一国独大数千年的中国,在近代500年来竟然被一个个西方国家所超越,不找到其中的原因就难以重振中华文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借鉴近代以来西方大国崛起的经验,才能够真正找到中华文明的科学的复兴之路。 ,这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2020/9/11,41,目 录,6.1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6.1.1.五百年来不进则退的中国科学技术; 6.1.2.落后的政治制度及封建专制统治 6.1.3. “学而优则仕”的核心价值观

23、; 6.1.4.传统思辨哲学思想与近代科技发展的不适应 6.1.5.保守、排外的小农意识阻断了科技交流的渠道; 6.1.6.私塾制教育体系淹没了科技人才培养 6.2。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社会条件 6.2.1.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条件 6.2.2.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条件 6.2.3.以人为本、崇尚科学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条件 6.2.4.不断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 充分条件,2020/9/11,42,目 录,6.3.创新型国家的评价标准以及我国的差距 6.3.1. 创新型国家的一般评价标准; 6.3.2.实现小康工程目标的迫

24、切要求; 6.3.3.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唯一选择; 6.4.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6.4.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6.4.2.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6.4.3.强化崇尚科技鼓励创新的核心文化; 6.4.4. 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体系 6.4.5.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6.4.6.完善国际人才交流和吸引世界高新人才的导向性政策 6.5创新型中国与中华文明的复兴 6.5.1.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创新文化的复兴 (古代文化中的创新传统) 6.5.2.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振兴 (科研成果增长趋势) 6.5.3.创新型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6.5.4.创新

25、型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旗帜作用),2020/9/11,43,6.1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曾经一国独大数千年的中国,在近代500年来竟然被一个个西方国家所超越,不是我们没有进步,而是西方创造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越条件,开始加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够及时创新科技关系,相对的发展速度之差,拉大了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落后且不适应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落后的政治制度, “学而优则仕”的核心价值观,不适时宜的传统哲学观念,固步自封的小农经济基础,还有蔑视未来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 6.1.1.五百年来不进则退的中国科学技术; 6.1.2.落后的政治制度及封建专制统治

26、 6.1.3. “学而优则仕”的核心价值观; 6.1.4.传统思辨哲学思想与近代科技发展的不适应 6.1.5.保守、排外的小农意识阻断了科技交流的渠道; 6.1.6.私塾制教育体系淹没了科技人才培养,2020/9/11,44,6.1.1.五百年来不进则退的中国科学技术,1,曲线发展不等于停滞不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浪潮:春秋战国、大唐盛世、大宋王朝、元朝帝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国500年波谷恰逢西方500年波峰; 华夏文明自发源以来,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进入奴隶制社会(夏朝建立),公元前700至公元前221年是灿烂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秦朝建立).

27、而欧洲,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才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此时中国已经历了秦汉三国晋,正处于南北朝时期.中国比欧洲提早约700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的科技在宋朝960年到1127年) 进入颠峰时期,而此时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阶段。宋朝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15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得近代科学技术真正诞生,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广泛建立,获得了加速度的发展,直到今天,拉开了东西方的距离。 3,不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而是西方科学技术在高起点上获得了加速发展,迅速超越中国,并拉大了差距。 4,今天的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正在

28、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小这同西方的差距。,2020/9/11,45,6.1.2.落后的政治制度及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共2132年; 西方从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到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建立,封建社会只有1173年; 西方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697年,而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比西方晚了262年。 封建社会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统治,小农经济,等级制度,三纲五常,八股取士,等等。 政治制度落后使得整个环境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生产关系远远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现代科学技术不可能在落后的社会制度环境中诞生。,2020/9/

29、11,46,6.1.3. “学而优则仕”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由皇权王政所决定的,一切以保护与实现皇家政治经济利益为目的,因此,封建社会所求之“正果(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集权统治和残酷征战、剥削等手段,实现和巩固“王道乐土”。 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来维持的; 维持社会和谐的文化价值体系是“仁”、“礼”、“和”;“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在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教核心价值观即:“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 西方国家则公开标榜“自由、民主、

30、人权”等价值观,如“宽容、民主、人权与正义”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与之相适应,探索未知,追求真理,自由创造,则是科教领域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科学技术活动的非主流化,甚至有将技术看作奇技淫巧之说。这就使得比西方苟延残喘多了26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成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2020/9/11,47,6.1.4.传统思辨哲学思想与近代科技发展的不适应,观念决定思维,思想决定行动; 行动反应观念,成果反映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注重思辨,不注重实验,注重整体,不重注重细节;注重经验,不注重逻辑;注重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不注重对立和斗争,缺少解剖和分析。 近代科学是

31、从实验与解剖开始的,是从突破整体观开始的,是从细节研究开始的,是通过研究细节来研究整体,通过个别、特殊来研究整体和一般,通过对立两极来研究统一的。 认识的辩证法:个别一般个别;整体部分整体;部分-整体-部分;经验理论经验;每一种情况都有其条件性,不顾具体条件的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形而上学。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从哲学、方法论上讲,是由于整体观念和整体思维方式固化形而上学的结果。,2020/9/11,48,6.1.5.保守、排外的小农意识阻断了科技交流的渠道,中国的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最大特色,也是中国经济的根本,这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崇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32、农为本,商为末,以农为本便成了国策。所谓的自给自足,是指“整个中国社会”这一群体,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便可自给自足。中国人口在宋时突破一亿,在清时突破四亿,上亿人的商品交换,造就了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以这种经济为基础,就形成了所谓大国意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保守、排外的文化意识。没有形成拉动科技创新的强大需求动力。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错失了同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阻断了航海需要对科技创新的动力来源。康熙元年二月开始实施禁海令。沿海迁界牵连的范围究竟有多广呢,顾诚摘引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

33、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福建总督姚启圣在一份奏疏中说:在当日原因福建海贼猖獗而议迁界,又因贼势蔓延止迁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贼,故并迁及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五省之界,是迁五省之界者其祸实始于福建之郑贼也。按照这个记载,当时奉诏迁海的共有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按现在的分省还包括了广西、海南二省沿海地区)。”,2020/9/11,49,6.1.6.私塾制教育体系淹没了科技人才培养,私塾是私学的一种。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

34、、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 学生人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教法大多为先教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由教师逐句讲解。除读书背诵外,有习字课,从教师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学童粗解字义后,则教以作对,为做诗做准备。“四书”读完后,即读“五经”,兼读古文,如东莱博议、古文观止等,并开始学习作文。由于科举取士深人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八股文)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学规极严,订有严厉罚则,体罚为平事。 私塾读的书有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尺

35、牍杂字。,2020/9/11,50,天工开物的时传说明什么?,八股取士,学而优则仕的核心价值体系,反映在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之中,只有忠、义、礼、仁、孝;培养目标是纵向效忠意识做事,横向礼、义、仁做人。最终目的是保持封建统治的稳固有序,所谓江山不倒。 其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到学生入学资格,毕业流向,谁能够看到科学技术的影子?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曾经先后被译为多种文字,但由于清朝时

36、期的文字狱,使得一度在国内失传,直到1920年才从日本传回。由此一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2020/9/11,51,6.2。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社会条件,“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世界大国的一次崛起的历史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同样可以看到社会条件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要求,进行相应的条件分析,对于增强我们的创新欲望和信心,规划我们的创新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6.2.1.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条件 6.2.2.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

37、本条件 6.2.3.以人为本、崇尚科学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条件 6.2.4 不断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充分条件,2020/9/11,52,6.2.1.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条件,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一国独大,其根本条件是领先世界700年进入封建社会。 意大利文艺复兴引领了整个欧洲的科学技术发展,却没能够造就意大利经济大国,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没能够及时创新,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崛起,都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首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后成为世界大国的。 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表明

38、,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条件,创新型国家建设,必然带来中华文明的复兴,带来社会主义中国的腾飞。,2020/9/11,53,6.2.2.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条件,技术创新理论成立的社会条件是市场经济; 世界各个大国崛起的经验已经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对于国家科技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 胡锦涛17大报告提出的总路线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指出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9、;具体任务之一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显然,胡锦涛讲话已经将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条件。,2020/9/11,54,6.2.3.以人为本、崇尚科学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条件,创新的主体首先是人,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的,是创设最有利于人创新活动的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以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技术和科学的关系,只有树立崇尚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够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才能够遵循科学规律创造新技术

40、,推动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对于创新价值的社会认同,是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要条件。,2020/9/11,55,6.2.4 不断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充分条件,世界科技活动中心转移的社会条件分析表明,后发展国家比较优势的形成,主要在于其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对完善程度。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适应国家创新能力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协调国家创新能力与创新关系的一种战略目标,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充分条件,没有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就不可能有创新型国家,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由于县发展国家的比较优势,更谈

41、不上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2020/9/11,56,6.3.创新型国家的评价标准及我国的差距,胡锦涛17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小康工程建设新的目标要求。那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准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目前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差距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使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前提。 6.3.1. 创新型国家的一般评价标准; 6.3.2.实现小康工程目标的迫切要求; 6.3.3.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唯一选择;,2020/9/11,57,6.3.1. 创新型国家的一般评价标准,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些共同特征: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

42、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这些国家获得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7;同时这些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都在2以上。,2020/9/11,58,6.3.2.实现小康工程目标的迫切要求,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创新的综合指数在世界上排名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我国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仍旧保持目前不到50的水平,要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必须要达到60,也就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再增加20个百分点。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倡导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2020/9/11,59,6.3.3.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唯一选择,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占有量严重不足

43、,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的瓶颈约束。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水资源仅仅是四分之一。另外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的粗放经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实践已经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国际的经验表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惟一可行的途径。这就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自主创新之路。,2020/9/11,60,6.4.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相关创新理论,完善创新市场经济制度,强化崇尚科技鼓励创新的

44、核心文化,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体系,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完善国际人才交流和吸引世界高新人才的导向性政策。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有利于创新的国家文化氛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拥有众多的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条件;国家创新体系和政策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吸引世界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策略。 6.4.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6.4.2.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6.4.3.强化崇尚科技鼓励创新的核心文化; 6.4.4. 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家政策体系 6.4.5.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6.4.6.完善国际人才交流和吸引

45、世界高新人才的导向性政策,2020/9/11,61,6.4.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技术创新的基本社会环境是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需要竞争,有竞争才需要创新。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法可依才能竞争有序。 创新成果表现为知识形态和物质财富,知识产权法和物权法的颁布和严格实施,是创新活动的有力保障。 人才市场,是人才培养和个人成长规划的晴雨表,也是伯乐相遇千里马的机会。 “创业带动就业”的法律保障,创新人才才尽其用。,2020/9/11,62,6.4.2.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市场机制,更要加强政府干预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创新型组织建设,每一个层级组织的创新能力是国

46、家创新能力的保证。 理顺国家创新体系各层级组织的创新职能,实现国家创新成本最优化。 建立创新型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保证国家创新绩效的最大化。,2020/9/11,63,6.4.3.强化崇尚科技鼓励创新的核心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胡锦涛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崇尚科学,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不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依靠人,为了人,建设创新性国家同样要依靠人的创新智慧,为了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而创新。 实现全社会对于创新的价值认同。,2020/9/11,64,6.4.4. 完善和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家

47、政策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政策体系是形成国家创新制度和机制的基本条件,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制,是保证国家创新机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这三者缺一不可。 国家政策体系: 鼓励自主创新的人才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成果转化政策;创业政策,教育政策,管理政策;薪酬政策;激励政策;晋升政策,等等。,2020/9/11,65,6.4.5.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创新需要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也需要组织环境和工作环境。 创新型人才有其不同于一般的特点,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管理和评价就应该有不同于一般的方式和方法,否则就会遏制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模

48、子塑造。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2020/9/11,66,6.4.6.完善国际人才交流和吸引世界高新人才的导向性政策,漫长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已经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再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国际人才交流克服夜郎自大和坐井观天的倾向; 国际人才交流可造成人才竞争的国际化,提高我国创新人才的水平; 国际人才交流,可以吸纳世界一流创新人才,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政府职能,拓展国际人才交流渠道,制定有利于人才交流的政策,造就世界一流创新人才。,2020/9/11,67,6.5创新型中国与中华文明的复兴,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是实现小康目标新要求的必由之路,而且,

49、创新型中国必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创新文化,迎来国家科学技术的振兴,实现中华人民的强国之梦,并引领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方向,对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6.5.1.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创新文化的复兴 (古代文化中的创新传统) 6.5.2.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振兴 (科研成果增长趋势) 6.5.3.创新型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6.5.4.创新型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旗帜作用),2020/9/11,68,6.5.1.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创新文化的复兴,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制度,到1649年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诞生之前,社会

50、制度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比较优势条件,相对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商业贸易,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创新传统。落后了的社会制度,使得中国文化中的创新传统几乎丢失殆尽。 创新型国家建设必然包含适应创新的文化建设; 创新型中国的崛起之日,必将是中国创新文化的复兴之日 创新文化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必将形成国家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速机制,2020/9/11,69,6.5.2.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振兴,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创新型中国。这就意味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达到30以下;科技投入达到 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 胡

51、锦涛: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创新型中国必将迎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振兴,2020/9/11,70,6.5.3.创新型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为50%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位;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不会有什么问题。 步入

52、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我国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30%以下,也就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虽然只是达到今天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2020/9/11,71,6.5.4.创新型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前提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创新型中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一种证明。 证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量的发展的高速度,还具有发展的高质量。 将向世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正确方向;对世界各国人民选择发展道路起到范式的作用。 从今天的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角色推定,创新型中国,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当然,是示范,而不是强权。,2020/9/11,72,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