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742811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嘉兴市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 划 思 路 研 究(讨论稿)南 湖 区 科 技 局嘉兴学院经济研究所二一年二月33目 录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1(一)主要成就1(二)“十一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5(三)存在的主要问题6二、发展背景与社会需求8(一)科技发展背景8(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10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科技发展重点领域15(一)先进制造业领域15(二)现代服务业与社会发展领域17(三)都市现代农业领域18(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领域19五、主要工作任务20(一)加强科技平台建设20(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2(三)加

2、快科技人才队伍集聚与培育23(四)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24六、重大保障措施26(一)构建“政产学研金中”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6(二)营造科技创业创新良好环境28(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30(四)加强“十二五” 科技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组织领导32南湖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思路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建设创新型南湖和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的关键五年。在认真回顾“十一五”科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背景和社会需求,提出“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

3、务和重大举措,为我区制定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思路。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氛围已经形成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科技真正放在了“第一生产力”的战略高度,加大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2006年,南湖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了南湖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又制定了南湖区创新推进工程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政策意见,以提升全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为加快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4、推进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建设,我区及时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意见、嘉兴市南湖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通过这些文件,加快了产学研合作的成果转化,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促进了创业企业的发展壮大。科技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为238840千元,比2005年增长156.8%,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03%,比2005年提高0.44%。全区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7.64亿元(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等科研院所均纳入统计监测范围),比2005年增长82.

5、3%。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4.90亿元,比2005年增长86.3%;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02%,比2005年提高0.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为5.81亿元,比2005年增长67.4%。人均争取到省及省以上科技项目经费3861元,居全市首位。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充分发挥嘉兴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高等学校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专、技校、普通高中、成人教育等教育机构的作用。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同时,通过出刊南湖科技、举办各类科普专题活动、举办科技讲座和科技培训班、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

6、。2.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副中心核心区正在形成科技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近5年来南湖区引进各类人才4941人,集聚了博士100多名,硕士144名,高级职称专家123名(其中海归人才51人,兼职院士3人)。目前,嘉兴科技城、南湖科创中心、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业大厦等3家大型科技孵化器面积达34.6万M2,在孵企业达220家。全区已有嘉兴市中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级孵化器,拥有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3家省级孵化器,拥有秀城商品鸡养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7家市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拥有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有限公司、嘉兴浙清晟峰软件园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其它各

7、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0家。以嘉兴科技城、南湖科创中心为主要载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在专利代理、技术产权交易、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向广度深度推进。 “十一五”以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我区积极组织官产学研对接,官产学研合作的范围扩大,内涵日益丰富,机制日趋完善。全面推进嘉兴科技城“双核六园”建设,依托入驻的大院名校,在IT、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了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中科院嘉兴应用化学工程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等一批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乌克兰、俄罗斯、韩国的多元化国际科技合作机制,

8、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的源头不断拓展、丰富。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2008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54%,已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区已拥有包括加西贝拉压缩机、四通车轮等2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在科技的强力支撑下,科技城内产业格局日益明朗,各类资源加速集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科技城内已逐步形成以闻泰集团为龙头的浙江省通讯产业(嘉兴)基地,一部手机从方案设计、制造、组装到整机交付,产业链3天就可完成。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方面

9、,以光伏、风电、生物质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为主的新一批产业标杆企业,并带动相关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在南湖区集聚。生物医药项目方面已引进凯实生物项目,策划耶鲁大学转基因猪重大专项及动物实验基地项目。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我区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科院嘉兴应用中心,加大对创新企业、科研团队的引进,加大对专利申请、创新载体等激励力度,培育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企业队伍壮大。嘉兴科技城通过引导性投入和项目补助的形式参与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已参与投资留学归国人员和科研团队创业企业26家。培育的创新型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并能快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其中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嘉兴最早批量生产

10、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之一,成为嘉兴首家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区共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拥有嘉兴市绿环生物有限公司等12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 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现。我区专利工作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以宣传培训为切入点,不断完善专利鼓励政策,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全区专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08年底,全区拥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650件和31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06件和17件。我区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只、浙江名牌15只、市

11、名牌25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6个、市著名商标60个。斯达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IGBT功率芯片和模块设计产品打破欧美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一批拥有专利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一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南湖区 “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大部分好于预期。根据前三年的实际情况和2010年的年度计划,至“十一五”末, 11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能超额完成,这些指标是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科技企业孵化面积、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专利授权数指数等指标;有5个指标

12、目前尚未完成,经过努力有把握完成,它们是科技型企业数、企业研发中心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每万人经省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数、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增加值比“十五”期间增加2倍等指标;只有1个指标完成目标有难度,它是R&D占GDP比重。 “十一五”科技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预期目标“十一五”前三年实绩(2008年)2010年预计基本评价1R&D占GDP比重(%)32.02%有难度2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44.03%超额完成3科技企业孵化面积(万平方米)1034.6超额完成4科技型企业(家)10076完成5高新技术企业(家)20超额完成6

13、企业研发中心(家)3027完成7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1224超额完成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2完成9每万人经省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数(项)2完成10专利授权数指数600598超额完成11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增加值比“十五”期间增加(倍)2完成(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技对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较弱,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我区“4+3”产业集群架构已基本完成,科技工作对其中部分集群的关联度不够紧密。一方面,区内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对“4+3”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提升缺乏主动介入和引领,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平台和集群内企业尚缺乏主动依托科技城创新资源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科技与

14、产业发展的“两张皮”现象。全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仅有新丰无纺布行业技术中心一家,目前还没有建立与香精香料、通讯电子、汽配机电、钢铁制品等产业集群有关的行业技术中心。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本地优先产业化亟待加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技术投入水平较低,主要采取跟随战略、产品模仿和代加工,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骨干企业虽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技术外源性较强、创新成本高,对区域块状产业的引领作用有限。企业与科技城内相关科研项目的联系和对接也不够紧密,项目落地周边县市明显多于我区。比如,中科院物理所工程中心的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成功转让并推动项目在海宁、嘉善等地的7家

15、企业孵化出10多家科技企业,带动的是浙北光伏产业群体的快速发展,而本地的光伏产业发展却没有大的起色。江苏省的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其核心科研团队和产业应用均以中科院嘉兴传感网工程中心长达五年的探索和积累为基础,却一举进入国家视线,在新闻宣传和中央领导关注等方面抢占了机遇和先机,这些例子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3. 科技人才资源增幅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活动,人才是区域科技进步和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008年南湖区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为92.87人,近年虽有明显增长,但总量仍居全市第六位。科技人才队伍分布不合理,5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分布在科教文卫体等社

16、会事业口中,制造业的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根据2008年全市经济普查资料调查,南湖区从事制造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数为3022人,而同期的海宁市为9407人、平湖为6201人,桐乡为5795人、秀洲区为4418人。同时,人才层次结构也不尽合理,全区技术人才中的高中级职称人才比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偏低。2008年,南湖区从事制造业的高中级职称人才为891人,而同期的海宁市为1656人、桐乡为1477人。4. 科技城发展空间不足,副中心核心区建设受到制约随着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目前,科技城发展空间已显不足,尚缺乏能科研孵化作用的产业实体,科技城内的“产学研金中”等创新链功能发展不

17、够完善,从而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到打造国家级科技园区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科技城地处南湖中心城区,土地资源获取困难,周边用地已隶属于不同的开发主体,向外拓展空间受到限制,成为未来束缚科技城发展的瓶颈。科技城发展空间不足又制约了特色产业集群与高科技产业的集群发展,从而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建设的一大瓶颈。二、发展背景与社会需求(一)科技发展背景“十二五”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将逐步进入平缓增长期,以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将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科技创新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再次复苏的根本源泉,中国有望加速在全球的战略崛起,中国

18、经济将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背景。1.科技革命是推动全球经济再次复苏的新源泉回顾世界已经历的四次大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1857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子时代;1957-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信息革命,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

19、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或数字化革命,网络经济突飞猛进。可见,每一轮全球经济的再次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一次经济危机既宣告了旧的技术革命的谢幕,同时也昭示了新的技术革命的登场。2.技术创新是推进世界各国产业振兴的新动力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两次提出美国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地球等;欧盟宣布到2013年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

20、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20%;日本推出“绿色新政”,今年起拨款90亿日元,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中国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生物育种等。可见,在未来发展阶段,哪一个国家能在技术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哪一个国家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够成为世界强国。3.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是引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最近,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浙江成为全国首个试点省,这既是对浙江历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浙江“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提出

21、了新的更高要求,更是给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既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又着眼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强调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调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开放型科技资源整合。可以预见,“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方案的实施,必将促进我省梳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寻求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开拓创新发展的新空间。(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1.创新驱动型发展阶段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目标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时,技术创新模式将从模仿

22、创新转向自主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当前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0美元,表明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来临,这势必带动以自主创新为内涵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标志着我区进入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由投资拉动逐渐转到创新拉动。处于创新驱动型发展阶段的南湖区,必然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必然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全区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2.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对科技发展提出新要求嘉兴市正在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最近,科技部公布了全国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嘉兴也荣列其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嘉兴发展的

23、主线和亮点。我区地处嘉兴市主城区,从2003年以来,在创建科技城、引进大院名校等方面创造了重要经验,历史性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核心区,也必然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核心区。为落实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嘉兴)建设行动纲领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我区副中心核心区建设“两步走”战略,“十二五”期间将是建成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关键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必将对我区科技发展提出更多更高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嘉兴科技城建设先发优势,调动各类科技资源,打造创新南湖的主平台;如何进一步的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如何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

24、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等,必将成为我区科技发展需要努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南湖作为当务之急,积极促进城市转型,从“肢体型”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头脑型”城市跨越。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把南湖区打造成为生态田园宜居区、创新经济活力区、魅力文化特色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同城融合、创新引领

25、、城乡统筹、文化兴区”四大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南湖和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为目标,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更加注重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城的核心平台作用,更加注重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加注重增加科技投入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服务中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坚持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部署科技工作,围绕提升我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

26、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科技工作。在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服务业的科技进步;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2.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促进企业进一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完善相关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支撑保障体系,优化配置公共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3.坚持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紧

27、密结合南湖实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与核心技术,重点培育“硅谷型”科技企业,重点打造科技城核心载体。同时,充分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4.坚持改革创新,开放集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政产学研金中”六大创新要素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开放和集成创新,大力加强对内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进一步积极引进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做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努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城的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

28、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到2015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均比2009年翻一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和超过58%,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进入全省20强。全力打造“一区、四基地”,即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核心区,创新创业精英人才集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和培育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基地。2.具体目标(1)“十二五”末,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17.5亿元以上,RD经费占GDP比重超过3%。(2)“十二五”末,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其中企业

29、科技人员0.7万人,RD人员0.47万人/年以上。(3)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98件和39件以上。(4)“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81亿元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8%以上。(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0亿元以上,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68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6)“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育50个以上创新型企业、创新平台、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团队和创新重大项目,进入全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八个一批”工程。四、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立足我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社会发展事业

30、、都市现代农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四类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一)先进制造业领域南湖区是嘉兴市先进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区。围绕打造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我区科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面上项目,在通讯电子、无线传感网、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若干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壮大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技术:(1)电子信

31、息技术:重点研发手机及其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高频磁电子器件、电子专用装备、数字电视产品技术、光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设备制造、功能集成电路开发与设计、数字声学等。(2)无线传感网核心技术:重点研发无线通信芯片设计、USSN(Ultra Scale Sensor Networks)技术、UTK(Unique Tick)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无线信号空间模拟技术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网核心技术,参与制定国内外行业技术标准。(3)卫星导航工程技术:重点研发芯片和终端设备制造、应用系统建设、终端产品测试认证、卫星导航运营等卫星导航技术。(4)新能源技术:重点研发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生物质能转

32、化、利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光电转换材料、新一代光伏技术,低成本风能发电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燃料电池配套材料等。(5)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重点研发汽车配套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技术,汽车配套电子产品,汽车传动和行驶控制系统技术,汽车安全和故障诊断系统技术,汽车信息系统技术。2.传统优势制造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速对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加快对化工产业、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品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攻克并推广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

33、染。主要技术:(1)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CAX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电子商务等,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提高设计、生产、营销和管理水平。运用信息化技术、新型节能技术与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2)嵌入式等先进技术:利用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嵌入式技术、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绿色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技术,重点研究各类应用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外包,数字通信、智能家电、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嵌入式技术在

34、化工产业、机械制造等产品中的推广应用。(3)特种功能材料等技术:重点研究特种功能材料、智能材料和高效能源材料等制备技术,以及合成纤维、磁性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涂料(油漆)、印染助剂等领域的纳米材料制备,纳米微电子及器件,纳米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技术在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中的运用。(二)现代服务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汇聚的比较优势,努力构建高端服务业发展聚集区。重点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创建高水平的服务平台。主要技术:(1)电子信息技术:重点研究

35、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交通、广播电视、城镇建设与住宅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大电子信息技术在法律、咨询、设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及产业化开发。 (2)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技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安全保密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电子商务平台软件技术,电子信息数据交换、共享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系统业务协同处理技术。(3)现代物流技术:研发和推广卫星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理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实物“可视化”技术,现代仓储、配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和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平台等,研究制订和推广现代物流标准及应用。大力发展

36、现代物流系统优化技术、融合技术、监控和管理技术。研究第三方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的资源整合和提升技术。(4)科技检测和综合技术服务:发展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的第三方检测与咨询服务平台,包括为现代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食品卫生、纺织服装和建材等进行检测认证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检测平台,信息资源数据库平台等,研究网络超高速计算服务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网络“传感诊断”和远程响应处理技术。(三) 都市现代农业领域以发展都市型农业、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从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突出农业高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升级,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农业与农村科技进步,把依靠

37、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主要技术:(1)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技术: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专家系统,发展精准农业,推广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安全与高效种养技术:重点研究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新型饲料添加剂、疫苗、生物兽药,及规模化健康畜禽养殖技术体系,动植物病虫害持续控制技术,农村生态技术,农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技术研究。(3)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安全监控、评估、预警、应急处理及系统控制技术,农药和兽药合理使用、饲料安全、动植物疫病,以及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和

38、流通的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如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品生产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有害化学物快速监测技术、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检验监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及评估技术。重金属、农药残留快速准确检测技术。(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领域围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着力攻克环境污染整治以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主要技术:(1)清洁生产技术:重点研究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化工生产中有害原料和溶剂的替代技术,高污染化学品的绿色催化、合成等关键共性技术。从源头上消除化工生产过

39、程的环保和安全隐患,加快生产过程绿色化、生态化。 (2)“三废”处理和修复技术:重点研究工业废水、废气、生活污水高效处理技术,主要水系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物的综合控制技术,城镇生活垃圾和特种垃圾的综合处置技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和多级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主要行业特征污染物的排放在线监控与处置技术,水质在线监测和流域水质监控、预警和管理技术示范。(3)高效洁净节能燃烧技术:重点研究生活垃圾、产业废弃物等低品位燃料能源化技术,变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节能技术(包括工业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交通系统节能技术)、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生物质能的转化和利用技术、发光半

40、导体照明技术、节油代油技术,并加快高效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五、主要工作任务(一)加强科技平台建设1.加快嘉兴科技城主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城公共性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功能定位,致力于引进世界500强、国内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和运营总部,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技术源优势,把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注重研发和攻克我区“4+3“产业发展关键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做实做强做大“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材料园、生物园、孵化园”6个产业园,使其成为培育无线传感产业、卫星导航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家电产业、ITO和BPO服务基地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摇篮。引导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应用工程

41、中心进一步加强与我区企业合作和项目对接,使科技城成为提升我区传统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坚强后盾。2.积极推进“大科技城”平台建设国内外科技城发展的经验表明,科技城发展需要相应的空间,没有产业支撑的科技园难以显现科技示范作用。按照“科研新城+科技创业园+高技术产业体”全面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模式,实施市、区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科技城二期规划,将嘉兴科技城功能区由目前的3.66平方公里拓展至新07省道以东、嘉善塘以南、平湖塘中环南路以西、交通走廊以北约14.32平方公里,进一步完善提升大科技城技术研发区、科技创业区、教育培训区和生活服务区等各项功能作用。同时,将新丰、大桥、余新等各镇

42、、街道的工业功能区与科技城的资源合作互补,扩大其对全区的创新辐射作用,形成规模更大、功能更全、实力更强,更具产业吸纳能力的“泛科技城”,使其真正成为集聚大院名校、集聚创新机构、集聚高端人才、集聚高新产业的“东方硅谷”。努力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平台。3.大力发展行业及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嘉兴科技城主平台,围绕我区“4+3”产业,重点推动区域内南湖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嘉兴市电子通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大桥精细化工行业研发中心、新丰特钢新城研发中心、凤桥机电行业创业服务平台、余新亚特园林机电研发中心等建设,以不断提高我区四大工业产业集群和三大特色产业的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进

43、一步增强我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发展国家级孵化器嘉兴市中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农业科技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南湖区建设成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现代科技研发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着力推动“硅谷”型企业发展创新“硅谷”型企业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加大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秀合作团队的“硅谷”型企业。以嘉兴科技城主平台为依托,借鉴通过制度安排创新灵活机制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创新创业型企业家队伍,努力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人员创业。借鉴嘉兴

44、博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在清华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的研发团队中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既有“高、精、尖”技术、又具有高产出、高效益特征的“硅谷”型企业,努力以“硅谷”模式点燃我区科技创新之火。 2.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我区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和支持现有制造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我区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三)加快科技人才队伍集聚与培育1.加

45、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利用嘉兴大科技城人才集聚效应以及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载体,积极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化背景、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自主创新领军人才,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我区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利用与沪杭同城效应以及沪杭高铁余新站直接建在我区的交通优势,加大吸引沪杭两地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通过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转化中心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工程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拓展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人才培养与科技项目合作,遴选和扶持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优势、特色学科,争创国家、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建立以业绩与能力

46、为重点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和引进选拔机制,让人才在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公开环境中得以自由流动和自主择业;积极创新科技人才管理服务机制,积极解决各类创新人才的购房、安居、科研、创业中的各类问题,努力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2.实施企业家创新素质培养工程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开拓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针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依托区域内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载体的现有人才培养资源优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我区现有企业家队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

47、强化培训或轮训,以增强他们把握自主创新规律和领导科技研发、管理科技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企业经营高管人才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企业家在区域创新活动中成功经验,切实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企业家的成长和创业环境。3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南湖区“高技能人才711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和南湖区服务“333”人才培养计划精神,以科技城内一批培训中心为依托,加大对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我区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选派和培训制度,每年组织紧缺人才在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等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大力发展我区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

48、,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内部培训,不断改革创新技工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培训内容,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2225”重点用户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高技能的生产一线人才。(四)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1.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以及通讯电子、汽配机电、香精香料、特钢四大产业集群和电动机械、防爆电器和消防器材等三大特色产业等新兴领域,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建设。鼓励企业、各类科研机构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进一步完善专利奖励政策,加大财政对专利专项资金投入以及各类取得的知识产权的

49、补助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利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重点做好对中科院嘉兴中心、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发挥专利信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指导和借鉴作用,鼓励企业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版权和专有技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专利执法专项行动,对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提高企业专利申请、保护及应用能力,积极扶持科技城创建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确保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持续较快增长。 2.有效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

50、订。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会商机制,引导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及时向标准转化,进一步加强专利技术与标准有效结合。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以及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的培育与保护力度。积极建设传统产业技术联盟,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集成,促进品牌创新。联动推进技术创新、专利、标准和品牌工作,有效提高专利工作与企业创新、创牌、创业的结合度。六、重大保障措施(一)构建“政产学研金中”紧密

51、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大力培育和提升“政产学研金中”六大创新要素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组织、中介组织是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要素,六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根据南湖区的实际,应抓住三个重点环节。注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需求方和应用者,另一方面,企业又是技术创新的供给方和实践者。要注重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更多地培育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更多地构建企业研发机构。注重培育和引进面向技术创新的金融组织和中介机构。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的若干意见,积极鼓励国内外企业、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外资、民资和自然人等投

52、资者以独资、合资或其他形式在我区设立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区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逐步扩充至8000万元,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3家以上。大力培育富有整合功能的纽带型科技中介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政府的主导作用。区、镇两级政府要着力拓展和完善科技城技术创新主平台,构建和提升科技城的城市配套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的软硬环境和创新氛围。遵循扬长补短的原则,进一步引进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特别要重视引进国内外大企业的研发机构和产业链,加快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2.着力探索部分科技成果本地优先产业化实现途径双

53、向优化结构,提高科技与产业的吻合度。南湖区企业界应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产业导向,依托科技城的技术优势,适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城的研发机构应该适度围绕南湖区“4+3”产业集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引领南湖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鼓励加西贝拉、天通股份等当地龙头骨干企业主动与科技城研发主体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政府对这类产业化合作项目提供重点资助。区科技局和科技城每年联合组织两次 “高校、科研机构与规模企业技术对接恳谈会”,这种技术对接会以区内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形式比较活泼简便,内容上可以包括成熟技术的推介,也可以是研究方向介绍,还包括企业技术需求意向。完善合作

54、机制和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对科研机构的经费资助要与科技成果优先本地产业化绩效挂钩,区政府可专门设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奖项,鼓励部分科技成果优先当地产业化。完善科技城对入驻科研机构的考核制度,把为当地科技服务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探索当地政府科技基础设施投资在技术创新成果中的股本化。3.充分发挥大院高校在促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社会联系,构建南湖区四大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议一个高校或科研机构牵头组建一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产学研主体之间的人才交流互动。高校科研院所挑选科技特派员进驻南湖区龙头骨干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选派专业技术管

55、理人员到高校及科研机构挂职,区科技局定期组织挂职干部交流经验。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对南湖区企业家及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轮训,有些人员培训可以插入既有的培训班,根据需要,区科技局可以委托科研院所和高校组织专门的培训班。(二)营造科技创业创新良好环境1. 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创新硬环境科技城作为一座新“城”,必须完善综合服务配套功能,“住”方面,应加快办公楼、住宅区和人才公寓的建设;“学”方面,不仅要建设科技文化中心、培训中心,还要为科技人员、企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就近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商”方面,科技城内应健全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如电信、银行、餐饮、健身、娱乐设施等;“医”方面,科技城内建立

56、社区医院;“行”方面,科技城与嘉兴各县市区之间应有多条出入口通道,科技城内设置较多的便捷停车位,并开通公交线路。2. 健全区域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经费多渠道投入体系。按照构建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技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两级政府的科技投入,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十二五”期间,确保财政科技经费的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区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平均比率达到和超过5%。区设立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自主创新项目配套。引导和鼓励规模企业、骨干

57、企业、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加强科技金融合作,优化创新投融资环境。学习和借鉴杭州市创新金融体系的“西湖模式”,将政府扶持资金、银行、担保公司、社会基金捆绑在一起,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发挥我区优势,探索设立商业银行科技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科研开发的贷款业务。鼓励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加大科技投入,政府适当予以贴息扶持,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推动科技担保体系的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区贯彻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多项政策的经验,有的放矢地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经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

58、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政策。着力建立起部门联动和跟踪指导机制,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3. 弘扬创新文化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倡导以敢于创新、敢于冒险、自强自信、锲而不舍、宽容失败为核心的创业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完善科普活动阵地、科普宣传、科普组织、科普保障“四大工作体系”,重点提高学生、产业技术工人、城镇居民、农民和机关干部五类群体的科学素质。提高人均科普投入,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各类科技协会作用。进一步办好一年一度的南湖金秋科普系列活动,大力打造和提升“科技城”品牌。(三)

59、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1. 健全区镇两级科技管理和促进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加强科技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探索构建区镇联动、专家咨询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新体系。适度加强区科技局的力量,优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适应新市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市镇科技管理功能,建议在镇政府领导班子中设立专职科技镇长,同时,每个镇配备一名专职科技助理。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我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多的优势,为我区“4+3”优势产业集群每年各配备一名科技特派员,并逐步拓展到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领域。协助当地制定发展规划,帮助、指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60、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对于区内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主导产业,应建立一支产学研结合,科技、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组,帮助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决策咨询。2. 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绩效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照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的要求,根据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调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立项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资助单一技术项目向资助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转变,从资助单个企业向资助产学研联合开发体和公共科技服务设施转变,从重点资助创新链的中后端向重点资助创新链的前端转变。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企业集聚,保证全区创新

61、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重点项目的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提高项目集成度和关联度。坚持和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强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完善科技项目追踪问效制,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实行监理制。建立健全科技信用制度,加强科技信用管理。3. 强化技术创新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创新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科技进步和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进一步形成全区各级领导关心和重视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创新构建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评比制度,创新设立南湖区科技成果转化奖,强化对科研机构、科

62、研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健全技术创新的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技术创新的分配制度,深化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改革,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本化、股本化,探索推行期权期股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四)加强“十二五” 科技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组织领导1.认真做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对建设“五彩”南湖、加快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镇联动,集思广益,使“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特别要把事关我区科技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制订具有操作性

63、的对策措施。规划编制工作由分管区长牵头,区科技局负责,组织精干力量编制,要注重科技发展规划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注重体现省市“十二五”科技规划的精神,注重体现南湖区的特点。广泛听取各相关部门、镇、街道的意见,认真听取相关专家的咨询建议,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精益求精。各新市镇也要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 组织和落实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最终都要通过科技项目的落实加以实现,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要认真借鉴发展与改革部门编制规划的经验,增强项目意识,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科技城的核心平台作用,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

64、市型现代农业和支柱型传统产业,突出节能减排和公共安全领域,组织和落实一批“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建立科技重点项目的滚动立项和管理机制,凡列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项目,区科技局给予优先资助和重点扶持,同时利用科技年度计划对“十二五”重点科技项目予以适当的补充和修正。3.切实抓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经区政府批准后具有行政约束力,成为指导全区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区科技局要将规划目标和任务以签订责任书形式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新市镇。各相关部门和新市镇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报区科技局备案;区科技局每年组织一次科技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活动,2013年组织一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活动,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先进典型,找出薄弱环节,部署改进措施,确保“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圆满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