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200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646120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2004(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现实定位及具体类型吴 庆内容摘要 本文从历史发展研究、现实定位研究和具体类型研究三个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说明。从历史发展研究,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双向选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自主择业”三个阶段。从现实定位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使就业市场体系真正发挥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兼顾公平,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应在效率和公平中找到一个好的均衡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应该起到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规制大学生就业市场、引导大学生就业市场健康发育、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共服务、人才宏

2、观调控、促进社会公平等的作用。从具体类型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包括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招考录用政策、权利维护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派遣接收政策、指导服务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等。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政策History and Orientation of Employment Policy for ChineseGraduates and Its PresentationsWu Qing(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

3、cal Science)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mployment policy for Chinese graduates will be fully illustrate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policy has seen “planned job-assignment”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bi

4、lateral selection” as a result of the renov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free job-settlement” as the product of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in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its orientation, the current policy gives its highest priority to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the employment mark

5、et resources and to a fair play in the market, as we all know that a sound graduate employment policy is suppos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ffectiveness and fairness. In this regard, the current policy should manage to fulfill the following tasks, that is, to help establish, standardize and optim

6、ize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market, to provide employment service for graduates, to exercise a macro-control of human resources, to promote social equality. An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ret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olicy, this general policy of employment is comprised of a series of specific “s

7、ub-policies” concerning different aspects like market regulation, employment access, employment admission based on examination, right protection, macro-control, business supporting, social security, the dispatch and takeover of graduates from universities, guidance service and other related policies

8、 etc.Key words:Graduate(s), Employment, Policy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从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情况看,从1997年开始,我国开始经历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期,每年都大体在2000万以上,2003年已经达到最高峰,之后虽开始下降,但2000万以上的基数将大约持续至2008年。同时,当前的就业面临着3个特殊情况:由传统企业改制、改革带来的工人下岗、失业问题;由于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的就业问题;由于高校的普遍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三个具体问题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

9、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人才极其稀缺,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的介入,特别是政策手段的合理使用。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在得到职业岗位过程中的一系列国家原则、方针、依据。其时间段主要是指从求职到试用期结束的政策,体现了国家行为和公共权力导向。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深度研究极其缺乏,更多的仅停留在现

10、状描述上;从实践中看,相关政府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还没有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和一般就业政策的差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使得具体的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容易摇摆不定,甚至迷失方向。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研究、现实定位研究和具体类型研究三个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说明,以开阔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的视角,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的研究能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方位和未来走向。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一直随着国情不断的发展,这是一个持续的变动过程。根据这些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特征,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视为经

11、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无不打上了“计划”经济的历史烙印。学校按指令性计划招生,学生按照计划分配,用人单位就像一个“大箩筐”,有什么学生装什么学生。我们通常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称为“统包统分”模式。这种就业模式就是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实行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的制度。其特点是“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执行的是“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大政方针。应该说高等学校毕业生由国家负责按计划分配的制度,是伴随

12、着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产生和完善的,这种分配制度与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保证了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地区之间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人才流向,有利于社会安定。2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越来越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不相协调,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该政策对于人才的合理配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办学积极

13、性,及用人单位择优选才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亟待改革。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重要标志。而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决定的重大决策之一,它明确指出,对于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其“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这项决策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传统的“统招统分”制度逐步改革,形成了以“供需见面”为主要形式,以“双向选择”为指导目标的就业政策。“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政策顺应了教育体制改革对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新要求,适用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转轨的全过程,有人形象的称“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政策开创的是一种“自由恋爱”的新模式,以区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办婚姻”模式。“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的结果,对广大高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双赢”。它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了用人单位选才的自主权,有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选才,促进了用人单位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风尚的形成;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增强了学校适应社会需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了高等学校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有利于学生发展成才;转变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他们的

15、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打破了过去在单一计划分配体制下,大学毕业生那种“包上大学,包当干部”的思想,使在校大学生有了危机感,学生感到没有真才实学就会找不到工作单位,这从根本上为端正高等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起到了推动作用;保证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要,增大了毕业生到基层的比例,充实了基层科研、教学、生产的第一线的人才需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双向选择”为主要特征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只是过渡性的就业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以“自主择业”为主要特征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势在必行。1993年2月1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

16、和发展纲要是“自主择业”就业模式的政策依据,它明确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以纲要为政策依据而确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即除少数享受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单位奖学金的学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外,大部分学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自主择业”。在这种就

17、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而不再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就业;用人单位也只能用工作条件及优惠待遇吸引毕业生,不能等待国家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给予保证;而高等学校作为就业工作的中介,主要为毕业生“自主择业”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仍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模式,这是因为“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在我国,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将要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市场发育过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立还要有个时间过程。通过“双向选择”

18、的政策过渡是必然的。有鉴于此,有人预计,我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真正能够大量地、无限制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应当要到2010年左右。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国家会逐渐放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安排和控制,与此同时,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户籍制度方面也将继续进行深入改革,并要建立起有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使得人才流动更为自由,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实定位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实定位研究,特别是当前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职能定位的研究将使我们对实际就业工作有着一个清晰的导向,并能够适当的处理现实就业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政

19、策是国家就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家极其珍贵的青年人力资源的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人事部门、教育部门)担负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调控的重要作用,从国家传统计划分配到今天重点依靠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政策观念、政策制度、政策执行体制等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改变。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究竟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持怎样的价值观,这是解决其他问题的首要前提。笔者认为中国的就业格局(包括大学生的就业格局)正在经历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因此首要的出

20、发点应该是如何使就业市场体系真正发挥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是政府政策努力的方向,要完善现有的人才市场,包括建立市场,规整市场和宏观调控市场等各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市场并不能解决人才就业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格局,公平的实现,这也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因此一个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应在这两方面找到一个好的均衡点,并能够协调发展,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人才市场的完善显得更为迫切。从政府的职能转变角度看,传统的行政观念正在发生变革,统治、管理的色彩在许多领域已经淡化,服务意识正在凸现,因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加大服务力度,使人才更好地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具体来说,目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发展应

21、该紧紧围绕以下目标:1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继续举办多种有效的人才招聘会。可进一步挖掘资源,政府、学校、社会举办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人才招聘会,并切实提高人才招聘会的质量。要重视信息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关键地位。信息服务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各部门在这方面要加大服务力度,信息畅通才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分配。作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各种信息提供的力度,尤其是注意发挥现代网络的功能,完善现有的网站、建立更为专业化的网站、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相应的网上服务。通过网站,给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供求信息中,通过人机对话,迅速找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单位或毕

22、业生。同时继续办好各种刊物,出版相应书籍、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等。可以就人才市场信息畅通问题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组成的相应机构。大力扶持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形成。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成为大学生人才市场有效的润滑剂。如建立各种服务代理、各种评估、各种公证组织等。进一步改革阻碍市场形成的旧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取消人才合理流动的种种障碍,注重有关热点政策的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等,注意到不要正式工作留在城市继续考研和打工的同学越来越多,应及早研究这个群体,制定相应政策。2规制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规范各种录用考试,为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人单位的录

23、取考试中,应进一步强化程序,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中参加竞争。完善相关制度和条例,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益。毕业生应有公平录用权、知情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协议应受法律保护。应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各项规定,使就业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合理的实现。3引导大学生就业市场健康发育政府相关部门应注意到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变化,引导大学生从更加切合实际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就业,使就业市场更为平稳。注意到用人单位“高消费”的问题,加强相关研究,加强引导,根据人才市场的状况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4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共服务建立正规的就业辅导、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学校和

24、社会相关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正规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体系。如完善职业生涯辅导、开设就业辅导课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心理辅导的力度等。注意到大学生就业消费的需求,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方向。5人才宏观调控要根据国家发展的人才战略完善和制定新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加强基层工作等宏观形势,制定新的优惠政策,从而调整学生的期望值。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建立创业扶持体系,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为学生自主创业开辟道路,提供创造性人才合理流动的优惠政策,可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奖励机制,争取相应的基金等。 6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就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如女大学生

25、就业难,低学历大学生受歧视、形象歧视等问题,应加强相关研究并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将失业大学生尽快纳入社保体系。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具体类型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具体类型研究能使我们跳出目前繁杂的政策条文,更清晰地认识具体就业政策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框架。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主要有以下类型:1市场规制政策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客观调控手段,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途径,优化毕业生人才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广义地讲,就业市场是利用市场规律调节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才供求的一种机制,它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其服务机构、交流洽谈场所、社会保障制度

26、等等组成。狭义上来讲,是指毕业生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见面洽谈、相互选择的场所,即人才交流会、招聘洽谈会等。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如此的重要,国家自然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来维护和支持。从总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规章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都适用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市场规制政策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一些规定:最重要的有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职业介绍暂行规定、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等。二是国务院各部门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制定的部门规

27、章、重要通知等。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三是各地区或者各学校出台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如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北京市人才信息网络市场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才招聘洽谈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2就业准入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是指大学生就业获准进入某些地区、专业、职业等的相关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

28、原则中规定毕业生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育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而且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的研究生面向全国就业;国务院其他部委学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本系统、本行业就业;省属学校或地方学校在地方就业。地区准入政策。每个地方都会有进入本地方的用人指标,相应的会出台一些具体的进入政策,特别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等,每年都会出台接收普通高等学校非北京(上海)生源毕业生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政策。从发展趋势来说,该类政策会逐渐萎缩,但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间段,该类政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职业方

29、面的就业准入。职业方面的就业准入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3招考录用政策招考录用政策主要指在选拔毕业生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关于招考上的规定,是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入口上所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性原则和措施。在招考国家公务员层面主要是公务员招考的相关制度,在企事业单位录用大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的在招考程序上的一系列规范。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考录用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典型调查

30、的招考录用政策。4权利维护政策权利维护政策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者本人和就业单位权利维护的一系列原则、规范。对于就业者本人,主要是维护其平等的就业权,对于用人单位主要是保护用人单位的一系列利益,权利维护政策有利于就业过程的规范化和秩序化。权利维护政策最主要的是对毕业生的保护政策。毕业生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多方面的权益,根据目前就业规范的有关规定,毕业生主要获取信息权、接受就业指导权、被推荐权、选择单位权、公平待遇权、违约及求偿权等。5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政策最主要的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我国人才结构的平衡而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城市企业、到农村、到西部等地区去

31、就业的鼓励性措施。比如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经过两三年锻炼,根据工作需要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县、乡(镇)机关和学校或企业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或充实到基层金融、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质检等部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团中央、中央机构编制办公室、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03年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通知,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北京市政策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通知等等政策都属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6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是积极劳动政策体系中最直接、最积极的政策,也是现阶段效果比较显著、作用

32、比较持久的措施。我国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发生转变,自主创业、先就业后择业应该成为新的发展途径。我国人事部规定,为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人事部门鼓励毕业生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各级人事部门已经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近几年来,国内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非常积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教育部前年公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这项

33、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前,北京市曾提出,大学在校生可享受“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他们既可提前毕业,也可先工作再完成学业。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为切实落实国办发200349号文件精神,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了关于切实落实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除了国家法律和政策方针以外,地

34、方和高校也出台了一些创业扶持政策。上海市教委在就业政策中强调,高校毕业生运用其知识和技能参股或合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自行创办科技和其他类型的小企业。由高校毕业生创办的科技小企业,可享受注册、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都对学生开展了创业教育;每年都有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创业大赛举行。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将“创业停学与复学”的规定列入学籍管理规定中:在学研究生可向校方提出创业停学申请,经导师和院方书面同意后可按规定细则办理停学。7社会保障政策2003年是扩招学生第一年开始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甚至没有工作,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相

35、应地,国家除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外,还出台了一些有关的社会保障政策,以解除在就业上困难群体的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大学生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主要有以下的内容: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就业工作整体规划,在宏观调控和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积极组织实施“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和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为毕业生自主就业创造条件;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择业提供更多帮助;加强失业登记和组织管理,对未就业和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在失业、求职期间给予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帮助;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

36、创造良好的环境。8派遣接收政策派遣与接受政策指在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到就业单位报道过程中国家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则。派遣和接受政策的完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实现,并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的主体,落实各项工作。调配派遣对象为:国家计划招收的非在职毕业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班、结业研究生、肄业研究生);国家计划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结业生;国家计划招收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国家计划招收的为地方培养的军队院校毕业生。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派遣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

37、”),报到证由国家教委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学校要根据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议,结合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认真拟定毕业生派遣方案。派遣方案经上级毕业生分配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9指导服务政策就业指导也可称“择业指导”或“职业指导”,它是为求职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进步、求发展而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指导。通俗地讲,它是给求职者传递信息,帮助求职择业,为其与职业结合牵线搭桥当“红娘”。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求职择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和择业,为其与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广义的就业指导就是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

38、知识、经验和技能。它包括预测就业市场,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和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工作,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明文规定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第五条: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在第四章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有的省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课程、服务场地、服务经费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大学生就业指导有了行政资源上的充分保障。10其他相关政策还有一些以上没有涉及的,但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一般都是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原则。例:人事代理制度,特殊毕业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入伍当兵的有关规定等,他们和前面的政策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以上三个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政策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认识。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而更重要的问题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和研究者缺乏相应的沟通渠道,这种研究和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研究者的成果运用和进一步创新的动力,而政府也失去了宝贵的智力资源。因此吸纳学者参加实际工作,打造政策导向的决策平台,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和实施中的重要课题,在这一方面政府和学界应该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