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DOC87页)

上传人:小明 文档编号:14965755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DOC8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DOC8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DOC8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DOC8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DOC87页)(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试 行)目 录第一章 概述一、按摩适应证 二、按摩禁忌证 三、按摩注意事项 第二章 常用手法操作规范一、按法 二、摩法 三、推法 四、拿法 五、扌衮法 六、一指禅推法 七、揉法 八、点法九、捏法十、拨法十一、叩击法十二、擦法十三、搓法十四、抖法十五、振法十六、踩蹻法十七、摇法十八、拔伸法十九、屈伸法二十、扳法第三章 常见疾病按摩手法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 骨伤科疾病一、落枕二、项痹病(颈椎病)三、岔气四、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紊乱)五、急性腰扭伤六、慢性腰肌劳损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八、骶髂关节损伤九、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2、)十、肱骨外上髁炎十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十二、梨状肌综合征十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四、踝关节扭伤十五、跟痛症第二节 内科疾病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二、泄泻(腹泻)三、便秘四、胁痛(慢性胆囊炎)五、不寐(失眠)六、头痛七、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八、面瘫病(周围性面瘫)第三节 妇科疾病一、月经不调二、痛经三、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四、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五、乳癖(乳腺增生)64第四节 儿科疾病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二、疳积(消化不良)三、便秘四、咳嗽五、夜啼六、遗尿七、能近怯远证(青少年近视)八、小儿肌性斜颈九、桡骨头半脱位十、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十一、五迟(小

3、儿脑性瘫痪)第一章 概述 一、按摩适应证 1.骨伤科疾病:落枕、项痹病、岔气、胸椎小关节错缝、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痛病、骶髂关节损伤、肩凝症、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膝痹病、踝关节扭伤、跟痛症等。 2.内科疾病:胃脘痛、泄泻、便秘、胁痛、不寐、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病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乳癖等。 4.儿科疾病:小儿泄泻、疳积、便秘、咳嗽、夜啼、遗尿、能近怯远证、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头半脱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五迟等。 二、按摩禁忌证 1.骨折、关节脱位、骨与关节结核、骨髓炎、严重骨质疏松症。 2.急性脊柱损伤或有脊髓症状诊

4、断不明确者。 3.严重心、脑、肺、肾、肝等疾病。 4.恶性肿瘤。 5.急腹症。 6.有出血倾向疾病。 7.传染病、化脓性疾病。 8.烧伤、烫伤、溃疡等皮肤异常部位。 9.月经期腰骶、腹部慎用;妊娠期腰骶、腹部禁用。 10.饥饿、过劳及醉酒后。 11.不能配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 三、按摩注意事项 (一) 按摩医生注意事项 1.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告知患者治疗相关情况。 2.详细诊察病情,排除按摩禁忌证。 3.选择适当的体位。 4.随时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以保持适宜的按摩强度。 5.按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按摩治疗。 6.月经期、妊娠期按摩,应掌握适宜的部位与刺激量。 7.按摩时要保持手

5、的温暖和清洁,经常修剪指甲,勿戴戒指,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二) 患者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过劳或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时不宜立即接受按摩。 2.按摩时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 3.按摩过程中如有不适,如心慌、胸闷、过度汗出等,应立即告知医生。 4.功能锻炼的强度、范围均应量力而行,切忌过量。第二章 常用手法操作规范 一、按法 【定义】 用指腹、指间关节、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用力下压的手法,称为按法。可分为指按法、指间关节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 【操作要领】 1.指按法、指间关节按法宜悬腕,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按法、肘按法以肩关节为支点,借用身体的重量。 2.按法应垂直向下,力量由

6、轻到重,逐渐增加,不可用蛮力或暴力猛压。 3.用力要沉稳着实,不可偏移。 4.当按压力达到所需力量后,应先停留片刻,再松劲撤力。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 施力过程中要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手法刺激量。 二、摩法 【定义】 用指或掌在受术部位做环形摩动的手法,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操作要领】 1.肩臂部放松,肘关节适当屈曲。 2.指摩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摩时腕部要放松。 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适中。一般指摩稍轻快,掌摩稍重缓。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多用于胸腹部。 【注意事项】 施摩法时不宜带动皮下组织,与揉法有别。 三、推法 【定义】 用肢

7、体某一部位如指、掌、肘等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称为推法。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等。 【操作要领】 1.着力点要紧贴体表,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 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 1.受术部位可涂以润滑剂等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2.不宜隔厚衣物操作。 四、拿法 【定义】 用拇指指腹与其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而提起肌肤的手法,称为拿法。 【操作要领】 1.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捏住受术部位的肌肤,腕关节适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用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地提捏揉动。 2.操作时用

8、巧劲提拿受术部位的深层筋肉,协调连贯,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或间断用力,不可用指端内抠。 3.动作要深透、柔和、灵活、连贯、有节律。 【适用部位】 头部、颈肩部、胸腹部和四肢部等。 五、扌衮法 【定义】 用小鱼际、掌背侧或掌指关节部着力于受术部位上,做腕关节屈伸、内外旋转连续往返运动的手法,称为扌衮法。 【操作要领】 1.肩关节放松下垂,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旋转摆动,带动腕关节做旋转和屈伸运动,通过小鱼际掌背侧或掌指关节突起部来回扌衮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上。 2.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向外扌衮约80,向内扌衮约40,使小鱼际与手背1/2面积依次接触受术

9、部位。向外扌衮动和向内扌衮动时发力轻重之比为3:1。 3.压力要适中,不可过度碰触患者骨性突起部位。 4.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适用部位】 肩背部、腰臀部和四肢部等肌肉丰厚处。 六、一指禅推法 【定义】 用拇指指腹、指端或桡侧偏峰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或拇指指间关节做屈伸往返运动的手法,称为一指禅推法。 【操作要领】 1.用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以肘部为支点,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或拇指指间关节做屈伸往返运动。 2.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上。 3.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

10、动作要灵活。 4.掌握紧推慢移的原则:“紧推”指摆动的频率要快,每分钟约120160次;“慢移”指从一个受术点到另一个受术点时应缓慢移动。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七、揉法 【定义】 用指腹、鱼际、掌根、全掌、前臂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某一穴位上,做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的手法,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和肘揉法。指揉法又可分为单指揉法和多指揉法。掌揉法又可分为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和全掌揉法。 【操作要领】 1.施掌揉法或指揉法时,腕关节要放松,用掌或指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及手掌、手指做轻柔、缓和的环旋动作,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

11、位或穴位上。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施前臂揉法或肘揉法时,用前臂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00120次。 3.揉法宜柔和深透,需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八、点法 【定义】 用指端、屈曲的指间关节或肘尖点压受术部位或穴位的手法,称为点法。可分为指点法和肘点法。指点法又可分为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 【操作要领】 1.拇指端点法宜手握空拳,拇指指腹应紧贴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免用力时扭伤拇指指间关节。 2.屈拇指点法时拇指端应抵在食指中节桡侧缘,使拇指得到助力

12、和固定。 3.屈食指点法宜手指相握成实拳,拇指末节尺侧缘要紧压在食指桡侧以固定和助力。 4.肘点法要以尺骨鹰嘴突起部为着力点,以肩关节为支点,借用身体上半部重量,逐渐用力。 5.取穴要准,用力要稳。 6.用力方向宜与受力面相垂直,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 1.不可突施暴力。 2.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心功能不全者,施术时应注意力度。 3.本法与按法的区别在于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更大 九、捏法 【定义】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在受术部位上做对称性挤压的手法,称为捏法。 【操作要领】 1.拇指与其他手指要以指腹着力,施力时力量要对称。 2.动作要连

13、贯而有节律,用力要均匀而柔和,不能用指甲掐捏皮肤。 【适用部位】 颈项部、背部和四肢部等。 【注意事项】 捏法作用位置较浅,仅限于皮肤和浅筋膜。 附:捏脊法 【定义】 用手指在脊柱两侧的皮肤及浅筋膜上做提、捏、捻、推的手法,称为捏脊法。可分为拇指前位捏脊法和拇指后位捏脊法。 【操作要领】 1.拇指前位捏脊法:用拇指指腹同食指桡侧缘捏住皮肤,腕部背伸,以利于前臂施力推动前行。 2.拇指后位捏脊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捏住皮肤,腕部稍悬,以利拇指的推动前移。 3.捏提皮肤用力要适度,自龟尾至大椎穴施35遍。 4.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协调。 【适用部位】 脊柱两侧。 【注意事项】 1.捏脊法着力部位

14、在指腹,而非指端,捏起时勿拧转。 2.如出现皮肤不适感,可在操作结束后,自上而下施推法35遍。 十、拨法 【定义】 用指、肘或其他部位按于受术部位上,做单向或往返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 【操作要领】 1.拨动的方向应与肌纤维、肌腱、韧带等方向垂直。 2.拨动速度要均匀,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适用部位】 颈项部、肩背部、腰部、臀部和四肢部等。 【注意事项】 1.拨动时不可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肌腱、韧带一起拨动。 2.拨动的时间应根据施术需要而定,一般不宜过长。 十一、叩击法 【定义】 用小指侧或空拳的底部击打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叩法。用拳背、掌根、小鱼际或指端快速、短暂

15、、有节律地击打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击法。 【操作要领】 1.叩击时用力要稳,要有反弹感。 2.叩击动作连续而有节律,快慢适中。 3.叩击力量因人、因病(证)而异。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 1.避免暴力击打。 2.年老体弱者及小儿慎用。 十二、擦法 【定义】 用掌、鱼际等部位贴附于受术部位,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摩擦,使局部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为擦法。可分为掌擦法、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操作要领】 1.用力稳,不可歪斜,压力要适中。 2.动作均匀连续。 3.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00120次。 【适用部位】 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 1.不宜隔衣操作,应暴露施受术部位。 2.受

16、术部位可涂少许润滑介质。 十三、搓法 【定义】 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胁肋部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的手法,称为搓法。 【操作要领】 1.用双手掌面夹住受术部位相对用力,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和上臂主动施力,两手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并上下往返移动。 2.动作要协调、连贯,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3.两手用力要对称,不可过重。 【适用部位】 四肢部和胁肋部。 十四、抖法 【定义】 用单手或双手握住肢体远端,做一定幅度连续抖动的手法,称为抖法。可分为抖上肢法、抖下肢法和抖腰法。 【操作要领】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放松。医者前臂动作要协调一致,稍用力做上下或左右连续抖动,使所产生的抖动波由肢体远端

17、传递到近端。 2.抖上肢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每分钟约250次。抖下肢的幅度可增大,频率宜放缓,每分钟约100次。 3.抖腰时,患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固定其两腋。医者两手握住其双踝,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其腰部片刻,待腰部放松后,身体前倾以准备抖动。其后随身体起立之姿,瞬间用力,做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之力作用于腰部。在操作时要用巧力,一般抖13次即可。 【适用部位】 四肢和腰部。 【注意事项】 1.习惯性关节脱位者禁用。 2.腰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抖腰法。 3.抖腰时患者切忌屏气。 十五、振法 【定义】 用指或掌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做快速振颤

18、的手法,称为振法。可分为指振法和掌振法。 【操作要领】 1.指、掌及前臂静止性用力,维持前臂和手的姿势相对稳定,腕屈肌群和腕伸肌群交替收缩,产生较快速的振动波,使受术部位或穴位有被振动感或温热感。 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指或掌,不可过度用力下压或离开受术部位皮肤。 3.动作要协调连贯,均匀持续,要有较高的振动频率,每分钟约300600次。 【适用部位】 指振法适用于全身多个部位,掌振法多用于胸腹部和腰背部。 十六、踩蹻法 【定义】 用足的不同部位作用于受术部位的方法,称为踩蹻法。 【操作要领】 1.医者通过踩床扶杆控制力度,掌握平衡。踩床床垫宜厚软,患者一般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 2.力度应由小

19、到大,不可在一处过长时间施术。 3.要有节律性,呈轻踩步式,足底离开被踩部位时不要过高,以身体重心能转移至对侧足部即可。 4.做弹跳起落动作时须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即弹起时患者吸气,踩下时患者呼气,切不可屏气,以免胸胁逬伤。 5.弹压踩蹻时足尖不可离开受术部位。 6.以腰为轴,身体前倾后移踩蹻时,双足均不离开受术部位。 7.踩蹻的力量、次数和时间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适用部位】 肩胛部、背部、腰骶部和下肢等肌肉较丰厚处。 【注意事项】 1.注意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其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术。 2.年老体弱、极度疲劳、严重骨质疏松、孕妇等禁用。 十七、摇法 【定义】 以特定关节为中

20、心,使关节做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称为摇法。可分为颈部摇法、腰部摇法和四肢关节摇法。 【操作要领】 1.医者一手固定被摇动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持关节的远端,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被动摇动。 2.摇动幅度应在各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3.摇动速度宜先缓慢,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患者的适应程度,可逐渐加快。 4.动作缓和,用力稳妥。除被摇的关节运动外,其他部位不应随之晃动。 【适用部位】 颈项部、腰部和四肢关节。 【注意事项】 1.忌用蛮力、暴力。 2.习惯性关节脱位者慎用。 3.骨折、外伤者禁用。 十八、拔伸法 【定义】 将肢体或关节的一端固定,在关节的另一端做持续牵拉的手法,称为拔

21、伸法。 【操作要领】 1.拔伸动作要稳而缓,用力要均匀而持续。 2.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待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持续的牵引力。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受术部位的不同来控制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适用部位】 脊柱和四肢关节。 【注意事项】 1.忌用突发性蛮力和暴力,以免造成牵拉损伤。 2.骨折、骨肿瘤、骨关节结核、关节畸形、习惯性关节脱位、严重骨质疏松等禁用。 十九、屈伸法 【定义】 使关节被动屈曲或伸展的手法,称为屈伸法。 【操作要领】 1.医者一手固定被活动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持关节的远端,使关节做被动屈伸活动。 2.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到大,并在此活动范围内连续做屈伸运动,反复

22、数次。 【适用部位】 脊柱和四肢关节。 【注意事项】 1.用力应视病情而定,不可用暴力。 2.操作时要避免患者因疼痛闪躲而发生意外。二十、扳法 【定义】 用两手分别固定于脊柱或肢体的一定部位,做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扳动的手法,称为扳法。 【操作要领】 1.两手用力稳实、配合协调,同时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扳动,不可硬扳或施以暴力,整个操作要稳、准、巧。 2.扳动的幅度要在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内,并结合病变关节的活动度而定,不要强求关节弹响。 3.因扳动的部位不同,其操作要点亦各异,仅介绍以下三种: (1)颈椎斜扳法:患者坐位,颈部略前屈或后伸。医者一手扶其枕后部,一手托其下颌部,令其头部向一侧旋转至

23、有明显阻力感时,稍做停顿,随后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做一小幅度、短促的扳动。 (2)扳肩式胸椎扳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患侧,以一手拉住对侧肩前上部,另一手以掌根部按于偏歪胸椎棘突旁。拉肩一手将其肩部拉向后上方,同时另一手将偏歪胸椎棘突推向健侧,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随即做快速、有控制的扳动。 (3)腰椎斜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健肢伸直,患肢屈膝屈髋,医者位其旁,一手固定患侧肩部,一手或肘部固定患侧臀部,将腰椎被动旋转至有明显阻力感时,稍做停顿,随后向相反方向用力,推肩、压臀,扳动腰椎。 【适用部位】 脊柱和四肢关节等。 【注意事项】 1.骨折、骨肿瘤、骨结核、椎体滑脱、严重骨质疏松、脊柱术后

24、、先天畸形、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损伤症状体征者禁用。 2.施扳法后,应卧床休息。 3.副主任医师以下职称者慎用。第三章 常见疾病按摩手法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 骨伤科疾病 一、落枕 【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多因睡眠时卧姿不良,颈肩部感受风寒,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致,以颈部拘急疼痛为主要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落枕是颈部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为单纯的肌肉痉挛或关节紊乱,成年人若经常发作常系颈椎病的前驱症状。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患者坐位,医者位其后。 (1)在患侧颈肩部施扌衮法、推法或揉法35遍。 (2)在颈部两侧施一指禅推法、拿法35遍,重点施术于肌肉紧张处。 (3)一手托下颌,另

25、一手扶后枕部,颈部略前屈,下颌内收,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拉,并缓慢左右旋转头部35次。 (4)点按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肩外俞、阿是穴。 (二)辨证治疗 1.风寒型:在颈肩部施擦法0.51分钟,患侧为重点,点按风池、风府、曲池、阿是穴。 2.瘀滞型:在颈部两侧施推法、揉法或拨法35遍,点按风池、后溪、肩井、阿是穴。 【注意事项】 1.注意调整卧姿,垫枕高低要合适。 2.注意保暖,避风寒。 二、项痹病(颈椎病) 【概述】 项痹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低头久坐、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属痹病、颈项痛范畴。 现代医学称颈椎病、颈椎综

26、合征,是因颈部的椎间盘、椎体、关节、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颈部两侧施揉法、拨法或拿法35遍,点按风池、百劳穴。 (2)拨、揉项韧带35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和压痛点。 (3)在两侧斜方肌施拿法、揉法或扌衮法35遍,点按肩井穴。 (4)沿脊柱两侧(胸1胸7)施揉法、拨法35遍,点按肩中俞、肩外俞穴。 (5)在肩胛冈下部施揉法、扌衮法35遍,点按天宗穴、冈下酸痛点。 2.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1)揉锁骨下缘35遍,点按气户穴。 (2)拿、揉患侧

27、上肢35遍,点按曲池、合谷穴。 (二)辨证治疗 1.风寒湿型:在颈肩部施擦法0.51分钟,点按风池、风府、风门、曲池穴。 2.气滞血瘀型:沿背部膀胱经施推法、揉法或捏法35遍,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膻中、曲池穴。 3.痰湿阻络型:沿头部督脉及膀胱经、胆经路线施揉法、推法35遍,点按中府、中脘、阴陵泉、丰隆穴。 4.肝肾不足型:沿背部膀胱经施推法、揉法35遍,擦腰骶部0.51分钟,点按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穴。 5.气血亏虚型:捏脊35遍,点按膻中、血海、足三里、膈俞穴。 (三)对症治疗 1.颈型:重点拨、揉或拿颈肩部斜方肌、菱形肌,点按百劳、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 2.神经根型:重点施术于

28、颈部阿是穴、冈下酸痛点、肩外俞、天宗、小海穴,拨臂丛神经干。 3.椎动脉型:重点施术于风池、风府、天柱、太阳、百会穴。 4.交感神经型:连续按压郄门至内关穴35遍,点按心俞、肝俞、肾俞穴。 5.混合型:结合症状对症治疗。 6.脊髓型:慎用手法治疗。 【注意事项】 1.注意颈部保暖,垫枕高度要适当。 2.急性期应减少颈部活动。 【功能锻炼】 1.左顾右盼:立位或坐位。颈部左右交替地缓慢旋转,双眼随之尽量向身体侧方看,转至颈部有牵拉感或微痛处保持515秒。 2.低头仰头:立位或坐位。头部缓慢抬起,双眼观天保持515秒后,再缓慢低头保持515秒。 3.左右侧屈:立位或坐位。颈部左右交替地缓慢侧屈,至

29、颈部有牵拉感或微痛处保持515秒。 4.手颈相抗:立位或坐位。前后相抗:颈部居中,双手交叉置于额部或枕部,并施加一定阻力,手颈对抗515秒。左右相抗:颈部左或右侧屈后,将同侧手放于头部并施加一定阻力,手颈对抗515秒。 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三、岔气 【概述】 岔气又称胸胁迸伤,是由气机运行失常,气行岔道所致的胸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胸胁迸伤是在不正常的姿势下扭转胸部、躯干,伤及胸廓的关节及软组织而引起的胸、背部疼痛。 【按摩手法】 患者坐位,医者位其旁。 (1)在患处施摩法、揉法或一指禅推法0.51分钟。 (2)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另一手五指分

30、开与患侧手指交叉相握,两手密切配合,嘱患者咳嗽,同时用力向上方牵拉顿提上肢,使胸胁部肌肉有牵拉感,反复施术23次。 (3)点按肩井、中府、支沟、内关、阳陵泉、阿是穴。 【注意事项】 1.手法宜轻柔。 2.注意休息,避免负重。 四、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紊乱) 【概述】 胸椎小关节错缝常因姿势不当或不慎闪挫,以致骨缝错开,局部气血瘀滞,经脉受阻,发为肿痛,属骨错缝范畴。 现代医学称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改变,以致胸部脊柱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按摩手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胸椎两侧施按法、揉法或推法35遍。 (2)按压胸段华佗夹脊穴35遍。

31、(3)点按肩井、天宗、阿是穴。 (4)俯卧扳压法:一手向上扳动一侧肩部,另一手掌抵压患处棘突,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扳压,常可闻及弹响。 2.患者坐位或立位,医者位其后。 抱颈提升法:患者屈颈,双手于颈后相扣抱住颈部,两肘内收,全身放松,医者两手抱住患者的肘臂部,胸部紧贴其脊背,瞬间用力上提,常可闻及弹响。 【注意事项】 1.施关节整复手法时宜轻、快、稳、准,勿以关节有无声响为标准。骨质疏松的患者慎用。 2.治疗期间卧硬板床休息,避风寒,勿劳累。 五、急性腰扭伤 【概述】 急性腰扭伤多因跌仆、闪挫,伤及腰脊,经络受损,气滞血瘀,致腰部疼痛,转侧不利,属筋伤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是指劳动或运动

32、时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为突然承受超负荷牵拉或扭转等间接外力所致。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腰背部两侧施揉法、扌衮法35遍。 (2)按压或一指禅推腰段华佗夹脊穴35遍。 (3)在两侧腰臀部施揉法,重点施术于肌肉紧张处,反复施术35遍。 (4)点揉或一指禅推肝俞、肾俞、委中、承山、阿是穴,拨揉环跳穴及周围阳性反应物,反复施术35遍。 2.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患侧股四头肌施扌衮法、拿法或揉法35遍。 (2)拨揉或点按手三里、阳陵泉穴。 (二)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型:在腰背部两侧施推法35遍,点按血海、太冲

33、、膈俞穴。 2.湿热内蕴型:点按天枢、阴陵泉、三阴交穴。 (三)对症手法 1.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腰部屈伸按压法:患者坐位,医者位其后,令患者腰部前屈,使棘突间隙加宽,同时医者用双手拇指在损伤处点按,再令患者腰部主动后伸以形成对抗作用。 2.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把腰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3.髂后上棘周围软组织损伤 屈伸按动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位其后。患者腰部向前屈曲,并稍向左旋转,同时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压住髂后上棘周围痛点,令患者腰部向右后方背伸、旋转,以损伤部位有酸痛为度,反复施术23遍。

34、【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卧硬板床休息。 2.日常活动时配合医用护腰带固定腰部,注意腰部保暖。 3.恢复期应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1.“空中自行车”运动:仰卧位。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动作要缓慢而有力。 2.俯卧抬腿:俯卧位。双腿伸直,一侧腿缓慢向上抬起。左右腿交替进行。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六、慢性腰肌劳损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是因平素体弱,肾气亏虚,劳累过度,或外感风、寒、湿邪,凝滞经脉,致气血不和,经络阻滞,肌肉拘挛而引发的慢性腰痛。 现代医学又称慢性腰部劳损、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 【按摩手

35、法】 (一)基础手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腰背部两侧施揉法、推法35遍。 (2)在腰部酸痛点及阳性反应物施拨法、按35遍。 (3)揉或点按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穴。 (4)擦腰骶部0.51分钟。 (二)辨证治疗 1.寒湿型:扌衮八髎穴,拿、揉患侧小腿后侧肌群35遍。 2.湿热型:点按丰隆、阴陵泉穴。 3.肾虚型:擦命门、涌泉穴各0.51分钟。肾阳虚者,点按志室、昆仑穴;肾阴虚者,点按腰眼、太溪穴。 4.瘀血型:点按血海、膈俞穴。 【注意事项】 1.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姿势。 2.睡卧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 3.适当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1.“拱桥式”运动:仰卧位

36、。双腿屈曲,以头、双肘及双足为支点,用力抬高臀部,腹部上凸如拱桥状,保持515秒后放下。 2.“飞燕式”运动:俯卧位。双臂放于体侧,双腿伸直,以腹部为支撑点,胸部和双下肢同时抬起离床,如飞燕状,保持515秒后放下。 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痛病是指腰部气血运行失调,脉络阻滞,腰府失养所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 现代医学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因外力作用,使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刺激脊髓,而引起的一组以腰腿痛为主

37、的症候群。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腰骶部施揉法、扌衮法35遍。 (2)在腰骶部酸痛点及阳性反应物施拨法、一指禅推法35遍,点按肾俞、大肠俞、志室、腰阳关、阿是穴。 (3)在患侧臀部酸痛点及肌肉紧张处施按法、拨法35遍,点按环跳、秩边穴。 (4)在患肢后侧施拿法、揉法或扌衮法35遍。 (5)沿患肢膀胱经路线施拨法、一指禅推法35遍,点按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穴。 (6)根据腰椎侧弯、后凸、棘突偏歪等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腰部扳法。 2.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患肢前外侧施推法、揉法35遍。 (2)揉或点髀关、伏兔、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穴。 (

38、二)辨证治疗 1.寒湿型:擦八髎穴0.51分钟,点按命门、承山、三阴交穴。 2.湿热型:点按丰隆、阴陵泉穴。 3.肝肾亏虚型:擦涌泉穴0.51分钟。肾阳虚者,点按命门、昆仑穴;肾阴虚者,点按太溪、肾俞穴。 4.血瘀型:推腰部及患肢后侧35遍,点按血海、膈俞穴。 【注意事项】 1.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2.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不宜手法治疗。 【功能锻炼】 恢复期可配合功能锻炼。 1.仰卧抬腿:仰卧位。双腿并拢伸直,同时上抬(抬腿越高,强度越小),腰部不离开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515秒后放下。 2.“空中自行车”运动:要求同前。 3.“拱桥式”运动:要求同前。 4.“飞燕式”运动:要求同

39、前。 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八、骶髂关节损伤 【概述】 骶髂关节损伤属筋出槽、骨错缝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骶髂关节损伤是因外力而造成该关节紊乱及其韧带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变换体位时疼痛加剧。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腰骶部和臀部施揉法、扌衮法35遍。 (2)在骶髂关节损伤处重点施按法、揉法或一指禅推法35遍,点按八髎、环跳、秩边穴。 (3)在下肢后侧施拿法、揉法35遍。 (二)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型:在损伤部位施拨法、揉法35遍,点按太冲、血海、委中穴。 2.气虚血凝型:一指禅推膻中、气海穴。 3.气血两亏型:摩腹0

40、.51分钟,点按气海、关元、足三里穴。 4.肝肾亏虚型:擦腰骶部0.51分钟,点按肝俞、肾俞、三阴交穴。 (三)对症治疗 1.向前错位: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另一手扶膝,使髋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用力下压12次。 2.向后错位: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医者位其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髂后上嵴,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向后拉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手作相反方向的推拉。 【注意事项】 1.卧硬板床休息,不宜剧烈运动。 2.注意保暖,避风寒。 九、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肩凝症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

41、,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多在50岁左右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多见。 现代医学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的疾病。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以右侧肩关节为例) 1.初期(疼痛期) (1)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在患侧肩前部施揉法、拿法或拨法35遍,点按抬肩穴(肩髃穴下行1.5处,三角肌前缘)。 沿锁骨下缘由内向外连续按压35遍。 按揉或一指禅推喙肱韧带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35遍。 (2)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位其后。 拿、揉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随后一手点按肩髃穴,另一手点按曲池穴,同时做肩关节外展、内收及旋转动作3

42、5次。 (3)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在冈下肌、大圆肌处施拨法、揉法或一指禅推法35遍,点按肩髃、肩井、肩贞、天宗穴。 (4)患者坐位,医者位其旁。 拿、揉或拨患侧颈肩部35遍,以双手虎口环行叩患肢35遍。 2.中后期(粘连期) (1)前屈上举受限 患者坐位,医者位其前。 一手拇指点按患侧肩关节前方痛点,另一手握住手部,做肩关节屈伸运动35次。 点按抬肩、尺泽穴。 (2)外展上举受限 患者坐位或健侧卧位,医者位其旁。 拨、揉肩井至巨骨穴,拿、揉三角肌35遍。 点按肩髃、曲池、合谷穴。 (3)内旋摸脊受限 患者健侧卧位,患肢屈曲内收,医者位其后。 在大圆肌、背阔肌处施拨、揉法或一指禅35遍。

43、一手拨、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另一手握患侧腕部做内旋后伸动作35次。 点按肩髎、天宗、肩贞穴。 (二)辨证治疗 1.风寒湿型:搓、揉肩部0.51分钟,点按风门、秉风穴。 2.瘀滞型:摩、揉三角肌前后缘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点按肩髃、云门穴。 3.气血亏虚型:擦脾俞、胃俞穴0.51分钟,点按膈俞、天宗、手三里穴。 【注意事项】 1.注意肩部保暖,避风寒。 2.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1.爬墙运动:立位。面对墙壁,肘部伸直,用患侧手自下而上沿墙爬动,感患侧肩关节疼痛后仍尽力向上,达极限位时保持515秒后放松。侧对墙壁,用患侧手自下而上沿墙爬动,要求同前。 2.背后拉手:立位。双手置于背后,

44、用健侧手握住患侧腕部,逐渐用力向上或向健侧拉动,感患侧肩关节疼痛后仍用力拉,达极限位并轻微颤动保持515秒后放松。 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十、肱骨外上髁炎 【概述】 肱骨外上髁炎多由气血虚弱,血不荣筋,筋骨失养,或损伤后瘀血留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所致,属筋伤范畴。 现代医学又称网球肘,是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中年人,与长期劳损有密切关系。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位其患侧。 (1)在前臂桡侧施扌衮法、揉法、拨法或一指禅推法35遍。 (2)拿前臂桡侧3

45、5遍,点按曲池、手三里、尺泽、少海穴。 (3)一手拇指点按肘部痛点,另一手握住腕部做肘关节屈伸旋转运动35次。 (4)点按阳溪、肘髎穴。 (二)辨证治疗 1.风寒阻络型:在肘外侧施擦法0.51分钟,点按风门、后溪、阿是穴。 2.湿热内蕴型:点按曲池、合谷穴。 3.气血亏虚型:点按内关、手三里穴。 【注意事项】 1.急性期,避免重刺激。 2.注意保暖,勿劳累。 十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概述】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指拇指过度伸展牵拉劳损,渗液积聚,留而不去,以致气血瘀滞,筋肌僵粘,拘凝挛掣,属筋伤范畴。 现代医学又称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狭窄性腱鞘炎,多属于手部慢性损伤性疾患,多由拇短伸肌和拇

46、长展肌肌腱与骨性纤维管壁长期摩擦,反复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与职业、寒凉刺激有密切关系。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患者坐位,医者位其旁。 (1)自曲池至阳溪穴施揉法、拨法或一指禅推法35遍。 (2)在痛点施揉法、点法35遍。 (3)一手握住患侧拇指施拔伸法,同时另一手自鼻烟窝至拇指关节部施推法,反复施术35遍。 (4)点按阳溪、温溜、偏历、阳池、合谷穴。 (二)辨证治疗 1.瘀滞型:在前臂桡侧施扌衮法35遍,点按曲池、列缺穴。 2.虚寒型:在局部施擦法0.51分钟,点按手三里、外关穴。 【注意事项】 1.急性期手法宜轻柔。 2.注意休息,避免手部劳累和寒凉刺激。 十二、梨状肌综合征 【概述】

47、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闪、扭、蹲起、跨越等动作不慎引起的损伤,或受风寒湿邪侵袭,以致气血瘀滞,经气不通,循足少阳经筋而筋络挛急疼痛,或累及足太阳经筋出现循足太阳经筋的腿痛。 现代医学又称梨状肌损伤或梨状肌孔狭窄综合征,是由于用力不当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腰骶部及患肢施推法、揉法或扌衮法35遍。 (2)在臀部沿梨状肌走行方向施拨法、揉法或按法35遍。 (3)点按秩边、环跳、承扶、阿是穴。 2.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位其后。 在臀部及大腿外侧施推法、揉法或扌衮法35遍

48、,点按居髎、风市、阳陵泉穴。 3.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施髋关节摇法35遍。 (二)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型:拨、揉患侧臀部35遍,点按膈俞、血海穴。 2.风寒湿阻型:擦腰骶部0.51分钟,点按次髎、阴陵泉、三阴交、丰隆穴。 3.湿热蕴蒸型:点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穴。 4.肝肾亏虚型:按、揉腰骶部35遍,点按肝俞、肾俞、太溪穴。 【注意事项】 1.梨状肌位置较深,施术时用力宜深透,避免暴力。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3.注意保暖,避风寒。 十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概述】 膝痹病多因慢性劳损、受寒或轻微外伤所致,也可因年老体弱、肾虚髓亏、气血不足而致,属痹症范畴。 现代医学称膝

49、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累积性关节磨损,引起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的一种病症。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以右侧膝关节为例) 1.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1)自上而下沿下肢脾经、胃经走行路线至髌骨下缘施拿法、揉法或扌衮法35遍,点按梁丘、血海穴。 (2)在髌骨两侧施拿法、揉法35遍。 (3)将髌骨推向对侧,同时在髌骨边缘施点法、按法,以痛点为主,反复施术35遍。 (4)双手拇指点按内、外膝眼,同时其余四指握住膝关节后侧,边点按边屈伸膝关节,反复施术35遍。 (5)一手按住

50、膝关节内侧痛点,另一手握患肢踝部,做膝关节的屈伸运动35次。 2.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患肢后侧施拿法、揉法或推法35遍。 (2)膝关节屈曲,点按委中、阴谷、合阳穴,随后以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在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肌腱处施拿法35遍。 (3)左手拇、食指点按昆仑、太溪穴,同时用右手手掌擦腘窝及腓肠肌0.51分钟。 3.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位其后。 屈膝屈髋,沿患肢胆经路线,自大转子至股骨外侧髁施推法、拿法或扌衮法35遍,点按风市、阳陵泉穴。 (二)辨证治疗 1.瘀血阻滞型:拨、揉患肢后侧膀胱经35遍,点按梁丘、血海、阳陵泉、委中穴。 2.肾虚髓亏型:在关元穴施振法0.51分钟,点按肾俞、太溪、绝骨、三阴交穴。 3.阳虚寒凝型:擦腰骶部0.51分钟,搓、揉患侧膝关节0.51分钟,点按气冲、膝关穴。 【注意事项】 1.膝关节肿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局部慎用手法。 2.避免超负荷的活动。 3.避免感受寒凉。 【功能锻炼】 恢复期可配合功能锻炼。 1.坐位伸腿:坐位。双腿屈膝着地,将患膝缓慢伸直保持515秒后,恢复原状。 2.抱膝运动:仰卧位。健侧腿伸直,患侧腿屈膝屈髋,同时双手抱住该膝保持515秒,使大腿尽量靠近胸部,然后双手放松,伸腿放下。 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十四、踝关节扭伤 【概述】 踝关节扭伤,属筋伤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