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415016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精美教学论文范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求异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思维训练的核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题型的变换,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发 求异思维 思维定势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

2、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因此,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学生提问中“求异”学生提问中“求异” 是多向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在命题角度和解法角度两个方面同时发散。在提问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必须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恰当地、适时地加以运用。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

3、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例1 某班学生男生有21人,女生有28人这两个条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提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多少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多少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又可以这样提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或多百分之几)?对于同一道题,教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从而培养学

4、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例2 A、B两站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两车何时相遇?200(4060)2(小时)如果将“两车何时相遇?”改为“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20千米?”(20020)(4060)1.8(小时)如果将“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20千米?”改为“相遇后,两车何时相距20千米?”(20020)(4060)2.2(小时)如果将题目条件改为“A、B两站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其中甲车先开1小时,问乙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两车相

5、遇?”(200401)(4060)1.6(小时)如果将题目条件改为“A、B两站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两车经过2小时相遇,问乙车的速度是多少?”20024060(千米小时)综合上述题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问的好形式。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一题多问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解题方法上“求异”命题角度的集中,解法角度的分散,是多项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在解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必须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

6、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3 红新村计划修一条长300米的水渠,前6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第一种:(30030020%)(30020%6)24(天);第二种:300(30020%6)624(天);第三种:300(120%)(30020%6)24(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30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30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

7、”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第四种:6(120%)20%24(天)第五种:1(20%6)624(天)第六种:620%624(天)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六),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时,老师再启迪学生的新思维:“此题除了以上六种解法外,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吗?”这一提示,学生很快又发现如下解法:第七种:解 设完成这条水渠共需X天,还需(X6)天,由题意得: 1X20%6解得: X30 30624(天)第八种:解 设完成这条水渠还需X天,由题意得:(120%)X20%6解得:X24综上八种解法,最后两种解法虽然都是用比例知识解答,但设的未知数不

8、同,所列的比例也不相同,显然解法八简洁、灵活。但如果审题不仔细,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出错,设的未知数为第八种,而列的比例为第七种,从而导致错误。由此可见,同一道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三、创设情境中“求异”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的余数“0”表示什意思?学生回答:“0”表示正

9、好分完,没有剩余。紧接着,将准备题正好的“8”改为“9”,作为新课的例题: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然后引导学生边用教具操作边思考问题:“这样改动之后,题目意思变了吗?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怎样?”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突出了演变点,由在除法计算时没有剩余的数来引出剩余的数,为理解“余数”这一概念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几乎收到了一点即破的效果。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各种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

10、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能力。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求异思维的训练,既有利于学生系统、灵活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小学数学教学新法探究,兰州大学出版社【3】中小学数学,2020年第11期,中国教育学会出版【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