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学法”教学预案范例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4325173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步教学法”教学预案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步教学法”教学预案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步教学法”教学预案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四步教学法”教学预案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步教学法”教学预案范例(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6 *找骆驼一、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拟定探究内容、制定探究用的表格。学生准备:搜集名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事例。五、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自主学习(约10分钟)1.引导学生读准课题。(约1分钟)师:今天我们学习16*找骆驼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提醒学生:“骆驼”的“驼”读轻声。生:再读课题,读准轻声。2.引

2、导学生发现略读课课题的特点。(约1分钟)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题,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课的课题和我们这单元前几篇课文的课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生:题目中有个“*”。师:对,这一课的课题里面多了一个“*”,像这样的课文被称为“略读课文”。3.引导学生明白略读课的学习任务。学法指导(约2分钟)师:这是我们接触的第四篇略读课文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前三篇略读课文是怎么学习的?生作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要完成三件事(1)、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解决课文前面提示语里的问题。(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约6分钟)(1)整体感知。(

3、约5分钟)生:自由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边读边勾画出其中的问题。师:通过读这段话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故事与老人有关,与商人有关,与骆驼有关。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会儿大家在回答的时候,要用上“老人”、“商人”、“骆驼”这三个词语。生:自由读课文。抽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1分钟)师: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提示语这段话,导读里给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生:答。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约15分钟)1.老师明确分组情况,落实组长及其职责。

4、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约2分钟)师:现在请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自主学习,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分发表格。表格内容如下:骆驼的特点老人怎么知道的2.分组探究。(约10分钟)组长组织成员通过读课文探究完成表格。(组内交流,组长做好记录,组员人人参与,人人发言。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约3分钟)教师组织展示探究成果。根据分组情况抽2-3组在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或多媒体出示答案。(三)角色朗读,即时训练(约10分钟)1.观看无声动画片。(约2分30秒)师:各小组都学得非常认真,为了犒劳一下大家,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片。(多媒体播放无声动画片)生:观看。师:这动画片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一样?

5、生:没声音。师:没声音,我们来给他配音。来,我们先把商人的话和老人的话标上不同的符号。生:在书上标记。2.交流朗读体会。(约1分30秒)师:要配好这个音,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读时应注意的地方。举例指导朗读:商人后面的话要读出生气的语气,老人的话应该读出不紧不慢的语气。师:请大家认真练习,呆会儿我们来评几个“金话筒”。 3.学生自由练读。(约2分30秒)4.抽学生分角色朗读,完成给动画配音。(2-4组)(约2分30秒)5.评“金话筒“奖。(约1分钟)(四)评点总结,升华主题(约5分钟)师:在我们配音的这部动画片中,有两个演员,是哪两个?在这两个演员中,你佩服

6、谁,为什么?抽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见解。师小结:对,老人的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值得我们钦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比如鲁班观察带齿的叶子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课件出示: (谁)通过观察 (什么)发明(或发现)了 (什么)。老师课前请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全班交流。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祝大家在以后都能成为一个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人。六、板书设计16 找骆驼用心观察,认真思考骆驼的特点老人怎么知道的左脚有点跛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7、。缺了一颗牙树叶上留下的牙印。七、教学反思本设计突显了略读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难点突出,学法指导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略读课到底该学些什么。尤其是“给无声动画配音”、“评金话筒奖”两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也张驰有度: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合作完成表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表格的设计,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达标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对“即时训练”中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又不失教师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和教学条件,发挥教师范读的示范作

8、用,必要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教读,以确保朗读指导的实效。)。小学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旧知: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新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2.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后续知识: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准备。基本技能:作图、统计分析。基本数学思想方法:1.统计思想方法有统计意识、选择合理的统计方法。2.辨证统一思想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联系(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

9、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符号思想用图(点、线、图形)、数反映数学现象。基本活动经验:观察记录、制作统计图、分工合作、交流倾听、分析总结教学目标: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图像得出信息、判断、推测问题结果或趋势。2.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逐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渗透统计思想方法、符号思想等,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提供富有现实意义

10、的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经历认识、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逐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根据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合理预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纸。教学预设:一、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 情景引入:课件出示超市图片,了解绿豆的销售情况,引出销售量,超市老板分析最近几个月绿豆的销售量作了统计,分析后就作出了决定。想知道老板是怎么做出决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2. 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1)出示一幅条形统计图

11、,看一看这是什么统计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思考:条形统计图的特征(2)出示(折线)统计图(直条变点):有什么变化?哪些没变?思考:这种(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二、合作探究交流1. 交流(条形统计图):哪个月的销售量最多?哪个月的销售量最少?你怎么看出哪个月多哪个月少的?小结:从直条的长短很容易比较数量的多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认识折线统计图(师生合作探究)()观察折线统计图(直条变点):有什么变化?哪些没变?(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得出信息,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师:从这些点我们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都同意吗?(小结并板书:数量的多少)】(3)通过

12、连线,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下降,数量减少;上升,数量增加;(师生合作探究)小结: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就能看出数量增加和减少,也就是数量的增减变化。(小结并板书)这样的统计图就叫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比较两种统计图(1)(课件出示比较图)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同桌交流、集体交流)。(2)(需要时课件出示总结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板书: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1)讨论画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折线统计图应该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干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师生合作:教我画一画:(课件出示画的过程),边画边引导

13、绘制方法:描点、标数、连线(顺次)。(2)尝试画图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图”。完成后展示部分作品。三、 即时训练、运用拓展分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图”(画、说)分析“某地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1) 回忆:折线统计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广泛。)(2) 这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什么叫“月平均气温”?这个地方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有规律吗? (课件出示问题)(3) 你觉得下一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会上升还是会下降?说说你的理由。3分析“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1) 一年的气

14、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但是在某一段时间,比如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却可能会没规律,所以呀在这样的天气里就一定要注意身体(情感教育)。这不,就在四月初,一位小朋友生病了,他来到了医院,医生为了方便了解他的体温变体情况,画了一幅统计图(出示“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2) 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统计了什么? (3) 解决问题(出示问题):小组讨论。(然后反馈。注意理解红虚线的含义)四、评点总结梳理1、老板是怎么做出决定的?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折线统计图呢?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特 点: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绘制方法:描点、标数、连线(顺次)初中

15、物理:第一节 压 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力的概念。2了解压强的概念。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4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5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二)技能目标:1能掌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三)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这种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16、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学习器材:图钉、铅笔、气球、小桌、海绵、砝码或钩码、木板、水、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学生自备器材等。导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谈谈你的认识过程。2、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这样定义有什么好处?回忆它的表达式、单位及物理意义。3、什么是弹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怎么画力的示意图?4、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5、看教材76页的图14.1-1、图

17、14.1-2,至少提出一个问题。6、自己动手做实验:把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沙面上,记录砖对沙的作用效果。7、动脑筋想一想,再设计出一些与以上类似的实验。并用你身边的器材亲自动手做一做,仔细观察现象,准备将你的实验向大家展示和交流。二、合作探究(一)、交流预习情况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实验的情况。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二)、根据我们的预习,让我们来共同深入探究一些问题,深化课前的学习。1、压力的方向如何?通过哪些事实来说明这一点?压力方向是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 、 等体现出来。在你感受过的压力作用效果的事例中,哪些

18、事例能说明作用效果不同?例如:红军过草地时,很多战士因陷入泥潭而牺牲。事例1: ;事例2: ;事例3: ;3、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观察书上76页图14.1-1、图14.1-2,及做书上77页图14.1-3的实验得到的体会,你一定能初步感知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4、根据你的感知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5、根据以上的感知及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要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实验器材(写出选择这些器材的理由):实验步骤(写出步骤中要注意的地方):实验现象(设计表格说明):实验结论(通过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

19、果与 和有关。6、你在课前的研究中,还有哪些实验支持上述结论?大家互相交流并展示实验,教师点评。(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7、如果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的情况下,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提示: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类比)三、即时训练(一)、通过刚才的体验、探究和类比引导出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1、压强的定义:。2、计算压强的公式:文字表示: ;字母表示 3、 压强的单位: 4、 压强的物理意义 : 例如:报纸对桌面的压强是0.5Pa,表示 ;5、练一练:(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算)一边长为0.5米的正方体木箱,重100N,放在10平方米的水平地面上,问:1.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2.木箱与

20、地面的接触面积是多大?3.木箱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讨论:两位同学的解法正确吗?他们的解题过程谁表达的更好?为什么?受力面积和物体的底面积一定是相同的吗?举例说明。四、评点总结:五、课后拓展探究 1、估测:自己的体重为N,自己鞋底的面积为m2,估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为 Pa。2、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参考课本79页图14.17)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自己设计表格填写) 实验结论: 思考1:对照实测结果与你的估测,你的估测准确吗?思考2: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思考:是否体重越大压强就越大?为什么?六、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和疑难:你估计在全班的同学中,哪一位同学双脚站立

21、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初中语文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授课)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3、品味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会飞的蒲公英原文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发资料,生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思考:在文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

22、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中,“我”的母亲也为我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二、自主学习:1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山”、“海”的含义。2生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痴( )想 隐秘( ) 凝( )成 喧( )腾 一瞬( )间、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 , 。 (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

23、得我信赖的朋友)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3用“/”划出诗句的朗读节奏。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做完练习,你发现的规律是:4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A、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作品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等。 B、该诗写于1979年,当时作者是刚从边远山区到大学校园的学生。作者生活在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都是教师

24、,作者从小随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本诗就起源于他童年的生活体验。“文革”后,诗人来到大学,怀着对同龄人的深切理解,写下该诗,以此激励自己与同时代的人。 三、合作探究(一)诗歌朗读: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学生2人一组,读给对方听,每人读2遍。请生朗读,师、生评议。听朗读录音。2练读重点语句:.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失望过枯干的心灵。.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3自由朗读;全班齐读。(二)感知诗歌大意。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讨:、诗歌的第一节、第二节各写了哪两个时期?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不同角度归纳。、“山”和“海”蕴含了什么意思?这首诗

25、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说。 2班上交流,师生订正、归纳板书。(见后) 3生再次朗读诗歌,加深理解。四、即时训练:1、生独立完成练习,师巡视督查。 、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别的含义吗?第一节诗写了童年时候我的向往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理想。、这首诗采用 手法,用大海比喻 ,用群山比喻 ,用爬山比喻 ,从而揭示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即本诗的主题;通往理想的人生之路是漫长的,曲折的,但只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奋斗,理想最终会实现。我明白了,

26、象征就是借助某一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理念、思想或感情。、诗歌的主题表现了对人生信念的执着追求,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古人执着追求的故事?请写出三个以上。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勾践卧薪尝胆、祖逖闻鸡起舞) 这些故事感动着我们。也许我们的人生并不会绚烂如花,但对生命的追求却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执着追求的生命历程,才是不悔的人生。、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B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C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D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孩童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也不例外,请用一段话大胆地写出

27、来。80字左右。 2、交流、质疑,师生共同释疑。3、教师小结。五、课堂小结。 作者坚信,人生存在着更高的境界,历经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与心灵。法国作家左拉也告诉我们:“要前进,永远前进,跟随永不停息的生活前进。”同学们,相信你也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实现你的理想!附:板书设计: 童年:向往、困惑 自然界的海 在山的那边-海-成年:感悟、坚信 信念凝成的海困难、失败 理想、成功 启示:要实现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看谁背得多、准。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后练习二的问题,不能解答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2、生自

28、读课文,思考: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将问题归类,生答或师点拨)。三、合作探究:1、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分组讨论解决,每小组负责12个问题。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评议。示例: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为什么说

29、“山那边啊,铁青着脸”?讨论并归纳:“铁青”不是写远山的颜色,而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

30、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

31、信心”?点拨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达到目的地的,要翻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境界。失望是因为对困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认识深化了,就可以战胜失望,乃至不再失望,就能够“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诗人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的过程。这首诗对人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概括,当我们经过一番奋斗不能实现理想并且感到沮丧的时候,想起这首诗,就会鼓起信心,继续奋斗,继续前进。3、再回读全诗,加深理解。4、生说感悟。 四、即时训练:(一)课外美文拓展阅读: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 青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

32、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注 乌兰诺娃,世界著名芭蕾舞女演员。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2、诗的语言是很形象的,分析画线的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来比喻有什么效果。(自然界中的云是淡淡的白云,特点是漂浮不定;自然界的风是温馨的春风,徐徐拂过,这一切与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轻盈、精湛的舞姿极为相似,这样的比喻更易为人接受。)3、诗中的“不是却是”强调的是什么?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强调的是芭蕾舞演员如人间的女神;诗人用对比肯定了芭蕾舞演员的圣洁和无与伦比的美。)4、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这首诗背下来。(二)品味下列广告语言,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牌汽车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丰田”汽车广告。(答案示例:运用成语俗语,琅琅上口;均隐含产品名称,能使人在接受广告时记住品牌;语言有气势;旧词新用,富有新意。)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说明:1、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朗读和主题理解;第二课时的主题是品味诗歌语言和拓展阅读。2、“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练习题、即时训练题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教学重点;练习题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选用征订的资料上的题,但一定要学生查资料、动脑筋去做,而不是抄答案。3、问题的解答可采用多种形式,最好运用多媒体,以节约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