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3690898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 文章标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作为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并把友好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高度,从而使党有关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这么三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扩展为包含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这无疑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在二十一世纪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新理念,这是我们党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我国形势改变趋势、顺应

2、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从我国情况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不过,同时应该看到,在中国由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这一进程中,伴随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改变,社会阶层分化十分快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很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如弱势群体问题、地域发展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可谓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很多

3、国家和地域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么一个时期往往是多事之秋。能够说,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将决定着中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党要率领全国人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进程,就必需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保持和提升整个社会的友好程度。从国际环境改变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将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专题,但总体上国际社会也并非一片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少数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单边主义行径使得局部地域冲突不停。另外南北贫富差距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贩毒问题等很多国际问

4、题还十分严重。中国置身于这么一个国际背景之中,必需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努力为本身营建一格友好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明条件,这是我们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定要求。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友好、人民要幸福,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一个友好的社会主义便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友好社会这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提出,适应了目前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求,含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理念的提出完善了党执政能力建设体系。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包含掌

5、控市场经济能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能力、发展优秀文化建设能力、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等在内的综合体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停提升党在管理国家过程中的多种能力,每一个能力全部含有独立性,但只有多种能力协调利用、相互配合,才能达成执政能力的完美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泛而充足地调动一切主动原因,在综合利用多种能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友好的社会则一样是一个主要能力,这一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友好能力。这一能力建设的提出,完善了党执政能力建设体系,表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停成熟。其次,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一个更具号召力

6、和亲和力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一样时期,党率领人民确立了不一样的奋斗目标,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有经济目标也有政治、文化目标,这些目标对于鼓舞全党斗志、激励人民士气起到了主要作用。在目前,我们党正在率领人民朝着我们所确定的各个既定目标前进,不一样的目标对于不一样阶层、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地域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目标表现了小康社会的根本特征,既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也是现阶段人民要求实现的社会状态,愈加有利于将全国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再次,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愈加科学的标准。友好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但含有宏观意义,也含

7、有微观意义。在微观意义方面,它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愈加科学的标准,这一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人民利益”标准的科学再现,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标准的应有之意。以此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标准,将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愈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愈加自觉地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这个伟大工程的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担负着主要的历史使命,党必需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抓住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关键,不停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

8、会的能力,率领全国人民实践社会主义友好社会这一共同理想。一要充足调动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主体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发明性。这一主体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能够说,一切能够对友好社会构建起主动作用的人、团体、阶层、阶级全部能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最主要主体的组员,党本身建设的成败,对于能否实现友好社会的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构建社会主义友好这个伟大的工程,只靠执政党是万万不行的,友好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阶层全部有为这个家园的友好美好贡献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党在加强本身建设的同时,要充足调动和发挥不一样

9、主体的主动性和发明性,最广泛最充足地调动一切主动原因,激发各行各业大家的发明活力,动员一切主动力量为构建一个友好社会而共同奋斗。在发挥不一样主体组员作用的过程中,执政党要有掌握整合不一样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能力。既要重视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力争使全部社会阶层的大家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的结果,使各个社会阶层的大家友好相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最大程度地化消极原因为主动原因。详细讲,就是既要维护全局的利益,又要照料局部的利益;既要保持保护发达地域的利益,又要照料比较落后的地域的利益;既要保护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又要扶持比较困难的企业取得生机;既要保护经过

10、辛勤劳动和正当经营先富起来的大家的利益,又要关心一般群众,尤其是农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利益。需要指出的是,党还要提升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扶植和培育对构建友好社会有利的主体。在现阶段,这些主体关键是指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组织,尤其是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我们要支持和培育这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并善于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在实现社会的友好方面的作用。二要大力完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制度体系。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友好的根本保障,我们关键应创新和完善两种制度体系,一个是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另一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是构建这两类制度体系所要遵照的

11、共同标准。就社会管理体系而言,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的关键目标就是经过“完善社会管理系体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加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对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是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前提,要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社会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改。社会管理体系,既包含经济管理体系、也包含政治管理体系和文化管理体系。它不但指政府主导的管理体系,而且包含大量的社会自治性管理体系,如城镇基层自治组织,社团、行业组织,社会救助和慈善组织等等。不一样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要依靠政策、法律法规作用,经过适宜的政策和法律引导和规范社会管理体系本身的

12、发展,经过法律来确定不一样管理组织在整个社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就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而言,这一体系由社会舆情聚集和分析体系、社会预警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司法机关和群众性治安管理体系组成。任何社会中全部会存在部分矛盾,存在部分不友好的声音,处理这些矛盾和将不友好的声音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的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是保持社会安定、维护社会友好的最终一道防线,要依据法律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完善这一体系建设工作。三要主动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良好环境。从我国环境来讲,这里的环境关键指和制度环境相区分的“软环境”,即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习俗环境,我们能够统称为

13、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但是社会友好的主要表现,也是推进社会向友好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要不停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诚信负责、扶贫济困的精神,主动提倡和睦相助、友爱向善的良好风尚,努力形成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其次,要不停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在全社会营造生动活泼、文明高雅的文化气氛,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法。最终经过道德意识的积淀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形成全社会、全民族高度认同的主动向上的民风民俗。人文环境的营造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足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从国际环境来讲,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全部不可能不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社会的友好一样离不开世界社会的友好,我们要发明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就必需努力为本身营造一个友好的国际环境,这是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