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8609390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02.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资源描述:

《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2018-2035)文本.图集(报批稿)陇南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10月项目名称: 成徽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2018-2035)委托方(甲方): 陇南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38000996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141269)编制单位领导及项目组成员院长: 卢海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副院长、总规划师: 张岭峻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规划一分院院长: 周晓冬 高级规划师规划二分院院长: 张 海 高级规划师 项目负责

2、人: 张祥德 高级规划师项目组成员: 张祥德 高级规划师李霆华 高级规划师孙建强 规 划 师方 晨 规 划 师马晓理 规 划 师满晓武 规 划 师谭 政 规 划 师盛韩微 工 程 师汪建兵 工 程 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明确发展战略定位4第一节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4第二节城市规模9第三节成徽一体化发展策略10第四节成徽一体化发展路径11第三章 优化全域空间格局14第一节空间发展格局14第二节空间统筹管控17第三节规划区城乡统筹19第四章 培育新型发展动能25第一节提升特色优势产业25第二节创新发展新兴产业26第三节统筹产业空间布局28第五章 优化成徽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布局29第一节总体布局

3、结构29第二节产业功能空间布局31第三节居住功能空间布局33第四节生态及开敞空间布局35第六章 提升要素配置品质35第一节城市公共服务35第二节市政基础设施40第三节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49第七章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62第一节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62第二节完善区域骨干交通系统63第三节适应组团城市的城市交通65第四节支撑城乡一体的客货枢纽体系67第八章 彰显文化魅力68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68第二节文化彰显70第三节总体城市设计71第九章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72第一节成徽一体72第二节联动陇南74第三节融入关天75第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7618第一章 总则第1条 编制目的全面贯彻十九大精

4、神,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总体谋划,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城市发展动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促进陇南市经济开发区的空间落地和成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作用本规划是引领新时期成徽两县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战略蓝图、政策平台和行动纲领,是指导成徽两县行政辖区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凡在规划范围内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各项政策制定,以及各类规划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第3条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5、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设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甘肃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锦绣陇南示范区。第4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施行);(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印发);(5)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印发);(6)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18年印发

6、);(7)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印发);(8)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2018年施行);(9)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年印发);(10)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11)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精神(2017年);(12)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印发);(13)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4年印发);(14)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成果稿);(15)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印发);(16)中共陇南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2016年);(1

7、7)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18)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19)陇南市城总体规划(2016-2035年)(成果稿);(20)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21)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22)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3)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4)其他相关的法规、规范、各类规划和指导文件。第5条 规划范围和层次1、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成县和徽县行政辖区,成县行政区总面积1678.33平方公里,徽县行政区总面积2699.01平

8、方公里,总面积4377.34平方公里。2、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分为成徽全域,成徽规划区和成徽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成徽全域层面:成县和徽县全域行政辖区范围,总用地面积为4377.34平方公里。核心编制内容是成徽全域城镇体系规划。成徽规划区层面: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本次规划结合两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规划区,包括沙坝镇、小川镇、抛沙镇、陈院镇、成县城关镇、店村镇、红川镇、泥阳镇、栗川镇、伏家镇、银杏树镇、水阳镇、徽县城关镇、永宁镇14个镇全域,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核心内容是编制规划区城乡统筹。成徽中心城区层面:由成县主城区(城关镇、抛沙镇、陈院镇)、徽县主城区(城关镇、银杏镇、水阳镇)、陇南市经济开发

9、区(包括成县店村镇、红川镇和徽县泥阳镇、伏家镇、栗川镇)组成,总面积71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成徽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第6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8-2035,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7条 规划解释权本规划由陇南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1第二章 明确发展战略定位第一节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第8条 战略定位锦绣陇南示范区。落实中央新型发展要求的示范区:成徽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以改革、科技、文化等创新因素为驱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率,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价值,以民生建设

10、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以空间调整促进发展模式转型,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甘肃省区域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引领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制优势,有效落实十九大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成徽一体化综合发展区作为两地联动发展的战略平台,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两地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结合产业转型优化谷地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通过一体化发展建设交通同构、产业同谋、设施共享、建设同步的陇南市经济中心。陇东南开放型绿色生态产业区域合作经济带的先行区:结合成徽地区发展实际,依托国家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以及徽成一体化综合发展区建设,形成高效协同、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集群,

11、作为陇南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承载板块,打造陇东南开放型生态产业区域合作先行区、陇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引导全域资源、人口集聚,建设陇南市经济中心、教育中心,实现成徽地区的绿色崛起。第9条 阶段目标2025年发展目标建设甘肃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区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临空服务、高端制造、健康养生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市级经济中心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局面。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健全。本土特色品牌培育成熟,市级经济中心带动效应显现。有效承接转移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

12、方式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高。2035年发展目标市级经济中心基本建成,形成陇南市经济发展高地,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建成生态共育、城乡共荣、交通同构、产业同谋、设施共享、建设同步的甘肃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优良生态本底条件的陇南市绿色发展引擎。成为川-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彰显“人与自然、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第10条 规划指标体系1、经济发展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到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2:38:5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

13、1。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陇南市域经济中心。到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GDP达到7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0:40:5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成为甘肃省区域中心城市。2、民生改善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0%,实现全面脱贫,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5年再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74%,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3、区域协调到2025年,成徽一体化建设初步形成合力,陇南市经济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成徽基本形成

14、交通同构、产业同谋、设施共享、建设同步的格局,成徽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核心区域。4、资源环境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上下达任务内,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风貌特色逐渐形成;到2035年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在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循环经济、废物处理、城市环境治理等各领域均取得明显成效,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优势充分彰显。 5、基本公共服务到2025年,持续推进各领域的制度和标准建设,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

15、、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化水平稳步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能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6、基础设施到2025年,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际公路为主干道、以农村公路为脉络,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联通、航路广通三大突破。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供热、供气、供电、邮政、环卫、防震、防洪等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35年,形成适应区域发展、覆盖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城乡公交、快

16、递实现所有城镇全覆盖,能源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表1 成徽发展指标体系表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1620252035指标属性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0.02300450预期性2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21.613545预期性3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30.19115150预期性4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48.22150225预期性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18预期性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5108预期性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175662500060000预期性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925预期性9城镇化率(%)45.276074预期性创新

17、驱动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11.5预期性1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54预期性12科技进步贡献率(%)5070预期性13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710预期性民生福祉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4763000085000预期性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3631300050000预期性1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8100预期性1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10约束性1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98100约束性19人均预期寿命(岁)767779预期性20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9899100约束性21城镇燃气普及率(%)6285100约束

18、性2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98100约束性2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约束性24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8085100约束性资源环境25耕地保有量(万亩)完成省上下达分解目标任务约束性26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约束性27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约束性2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束性2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束性30森林覆盖率(%)42.24448约束性31空气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上下达分解目标任务约束性32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33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1001

19、00100约束性34劣类水体比例(%)0003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完成省上下达分解目标任务约束性36氨氮37二氧化硫38氮氧化物第二节 城市规模第11条 突出底线思维1、人口规模近期至2025年,成徽中心城区人口约30万人,其中:成县15.5万人、徽县14.5万人(含泥阳镇1万人)。远期至2035年成徽中心城区人口约43万人,其中:成县22万人、徽县21万人(含泥阳镇2.5万人)。2、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25年,成徽两县总用地规模34.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 远期2035年,成徽两县总用地规模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15

20、平方米以内。第三节 成徽一体化发展策略第12条 突出底线思维以综合承载力分析为基础,严格管控成徽两地生态红线,严格控制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基于现状评估分类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保障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形成成徽两地共同培育的生态大格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成徽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第13条 强化战略思维以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为原则,建设区域大通道,预留服务设施与新兴产业空间,梳理延续地方文脉,全盘统筹成徽两地资源配置,建立功能一体、和谐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为市委、市政府“433”战略总体谋划构建空间落地平台。第14条 提升创新思维以提高区域空间品质为目标,以“多规合一”的视角和技术创新区域空间

21、管控手段,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方法,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升级,打造区域协调一体发展的创新示范。第四节 成徽一体化发展路径第15条 生态共育统筹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严格保护生态用地,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山区开展整体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加强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质量。推进对泥石流多发区、矿山治理恢复区等重点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整治。构建乔灌草立体配置、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强化生态网络建设,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第16条 城乡共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框架。促进人口和经济要素向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集聚,加强陇南

22、市经济开发区与城镇建成区的协调与融合。因地制宜,分区引导,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以城镇主要对外联系方向打造城镇发展轴线,带动主要城镇的整体发展。健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生态和产业承载力为基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发展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第17条 设施共享共建水资源调配工程,共同推进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协力加强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协同推进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应用与信息资源整合。联合建设高等教育、健康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提升区域整体的科教文

23、卫水平。开展合作办学,打造统一的教育信息平台。建立医疗合作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完善两县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与联防联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与互通协查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联手开展重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共同打造成徽文化品牌。第18条 交通同构整体谋划区域交通网络,适度超前、优先发展航空、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前规划控制交通战略走廊和重大交通设施用地。推进区域内部交通与成州机场、高铁枢纽的衔接,合力建设外联交通,打通与周边城市群的交通网络通道。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完

24、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推进重点功能区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周边道路网建设,大幅提高次干路和支路规划实施率。第19条 产业同谋依托锦绣陇南示范区战略平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龙头企业一体化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共同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成徽农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从半成品向成品转化,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提升;以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为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区域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同组建旅游市场主体,合力打造有影响的旅游品牌。第20条

25、 建设同步结合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全域城镇空间布局,点轴开发,有序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重点依托成徽一体化综合发展区,建设陇南市经济中心,重点承担以高端制造、健康养生、科技教育、会议会展、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兴高端职能,推进成徽空间发展的全面一体化。第21条123第三章 优化全域空间格局第一节 空间发展格局第22条 人口城镇化发展规划2025年全域常住总人口为56万人,城镇化率水平在60%左右,城镇人口约为33.78万人。2035年全域常住总人口为68万人,城镇化水平在74%左右,城镇人口约为50.37万人。合理引导人口向成徽盆地集聚,人口主要

26、集中分布在成县主城区,徽县主城区和陇南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成县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2025年徽县常住人口达到 2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2035年成县常住人口达到3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2%。2035年徽县常住人口达到 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6.7%。 第23条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落实建设锦绣陇南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要求,强化中心聚集、多极联动,以“双心三轴四片区”为总体布局结构,统领成徽空间发展。1、双心成县主城区:通过一城三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生态养生、有色冶金等产业。徽县主城区

27、:以一城两区建设徽县主城区,重点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大健康、文化旅游、白酒酿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2、三轴徽成盆地发展轴线:沿主要交通线,在区域中部形成东西向城乡发展主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导空间与主要对外联系通道,以城乡公共服务和城镇产业发展为主导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生态旅游等现代产业,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有色冶金等产业。成县南北向城镇发展轴:沿成县境内省道222,主要连接成县南北片区,以旅游发展为主,兼顾农林和矿产采掘加工。徽县南北向发展轴:沿徽县境内国道316和十天高速,主要连接徽县南北城镇,以旅游发展为主,兼顾农林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3、四片区全域划分为中部城镇密集发展区、北

28、部生态涵养区,南部生态旅游区和西部农旅生态发展区。中部城镇密集发展区:以城乡一体示范为主,是全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拓展和城镇分布的重要载体,促进城镇综合布局发展。北部生态涵养区:以生态保育空间为主,促进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南部生态旅游区:以生态旅游示范为主,打造山水休闲度假目的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西部农旅生态示范区:以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是农旅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第24条 完善城镇体系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城镇体系,多层次辐射带动全域城镇化发展。1、中心城区即成徽中心城区,包括成县主城区、徽县主城区和陇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城镇人口达到40万人以上。

29、2、重点镇黄渚镇、小川镇、鸡峰镇、江洛镇、嘉陵镇、柳林镇和大河店镇,规划城镇人口0.6-2万人。3、一般乡镇一般镇:沙坝镇、陈院镇、黄陈镇、王磨镇、纸坊镇、苏元镇、索池镇、麻沿河镇、高桥镇、永宁镇,规划城镇人口0.2-0.6万人。乡集镇:二郎乡、镡河乡、宋坪乡、榆林乡和虞关乡,规划集镇区人口0.1-0.2万人。表2 2035年成徽全域城镇等级规模一览表城镇等级人口规模(万人)城镇数量(个)城镇名称(万人)成徽中心城区4010成县主城区、徽县主城区、泥阳镇区重点镇0.6-27黄渚镇、小川镇、鸡峰镇、江洛镇 嘉陵镇、柳林镇、大河店镇一般乡镇一般镇0.2-0.610沙坝镇、陈院镇、黄陈镇、王磨镇、纸

30、坊镇、苏元镇、索池镇、麻沿河镇、高桥镇、永宁镇乡集镇0.1-0.25二郎乡、镡河乡、宋坪乡、榆林乡、虞关乡第25条 建设美丽乡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提高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公共服务配套水平,高标准建设特色村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分类推进乡村发展,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综合整治型、分项整治型、基本保障整治型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

31、兴。第二节 空间统筹管控第26条 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1、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两屏十廊多核”的生态安全格局。两屏:全域南北两侧的西秦岭山脉。十廊:西汉水、东河、南河、嘉陵江、永宁河、洛河、东沟河等河流构成生态廊道。多核: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形成的生态保护斑块。2、生态功能区划划分为三大生态功能区:北部生态涵养区、中部城镇密集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北部生态涵养区:加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保护,保护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生态功能。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禁止采伐林木等方式保护好森林草场,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中部城镇密集区:按照“城乡一体、率先发展”的思路,科学调整城镇布局和产业

32、布局,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和现代产业,把本区建成全域最大的经济密集区,是陇南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南部生态保护区:坚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保护森林、草地等资源,防治地质灾害。大力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链,在生态脆弱的区域建议实施生态移民。第27条 筑牢生态发展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1708平方公里。是全域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红线内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原则上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若需占用,必须满足相关保护要素法律法规的规定。第28条 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749平方公里。是依法确定的

33、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第29条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结合全域城乡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拓展方向,划定全域城镇开发边界85平方公里。规划期内,两县集中城镇建设必须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在不突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布局可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改变城镇开发边界的范围和形态。因国家、甘肃省、陇南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确需调整城镇开发边界的

34、,应编制专项论证报告,报规划原审批机关批准。第三节 规划区城乡统筹第30条 引导村庄分类发展结合规划区内村庄发展的实际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型、综合整治型、分项整治型和基本保障型四类。1、城镇化型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及村庄改造难度,统筹安排,采取综合整治、拆迁改造、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有序推进城镇化整理,争取改造一段、完善一段,避免“一窝蜂”式改造,逐步将城市建成区内的村庄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2、综合整治型积极引导和推进周边村庄居民点的迁并整合,促进人口集中布局,形成稳定的乡村布局形态,积极鼓励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休闲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增强产业支撑就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3、分项整治型村庄加强

35、村庄的整理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加强职业培训与政府引导等多种措施,鼓励人口向中心城区转移。4、基本保障性村庄严格限制该类村庄用地规模扩张,近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危房可适当加固,但不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远期考虑将村民搬迁并入条件优越的扩建型居民点、镇区和中心城区。88表3 规划区村庄分类引导表乡镇基本保障型分项整治型综合整治型城镇化徽县城关镇王庄村、东关村西寺村、和平村、东河村樊塄村、石佛村、先农村、唐庄村唐庄村伏家镇郭庄村李尧村、河湾村、索罗村、李庄村、前进村、山庄村架山村、西沟村、西厢村竹林村、中坝村、豆坪村、伏镇村、硖门村、贺店村泥阳镇

36、朱阳村、成庄村寇庄村、冉庄村、张垭村中集村、乔王村、李磨村文庄村、雷庄村、苟庄村、郑垭村、柳巷村永宁镇高庙村郭坪村、张沟村、岳王村、青山村、秋木林村、庙湾村、苏沟村泰伯村、唐庄村、高山村、永街村高庙村栗川镇李山村、耿寺村、石沟村、龙洞村、范寺村、杜公村、高坝村、吴湾村、栗亭村郇庄村、闫庄村、邢庄村、范山村田庄村、云坝村银杏树镇李河村、任庄村中川村、马山村、罗河村、峡门村、高山村、高墙村、刘河村、峡门村胡台村、宏化村、关坡村高坪村、银杏村、马庄村、庆寿村水阳镇李坝村水莲村、玉山村、胡河村、南山村、石滩村、滩店村、刘沟村新柳村、泰山村、牟坝村、两垭村新寺村大河店乡青泥村、文池村成县城关镇闫北山村、

37、高旗村、李沟村、袁大村、王坪村幸福村、柳垭村、枣儿沟村、南山村石碑村、北关村、邵总村、张旗村、北泉村、梁旗村、西关村、东郊村、支旗村、李武村、庙湾村、中心村、宁寨村、龙峡村、石沟村店村镇柏柳村、王家山村、安家沟村、友联村黑家山村、卯上堡、石关于村、朱家桥村东大寨村、张家寨村、黑旗寨村、店村、毛坝村、尹家寨村、折庄村红川镇席坪村青山村、墁坪村、二条岭村、杨河村吕坝村、韩庄村、席郝村、东槐村、西柳村抛沙镇赵山村、磨坝村、胡寨村、任湾村、唐坪村东营村、强坝村、小湾村、坪岛村、丰泉村、广化村、东罗村、转湾村、乐楼村、高桥村小川镇新兴村、后寨村、单山村、祁坝村、阴湾村、韩山村、草坝村、关山村、坡底村、西

38、寨村、贺沟村、乱山村、水磨沟村周旗村、天山村小川村、联合村、上峡村、下狭村沙坝镇石门村牛窑村、羽川村、赵坝村、闫山村、桦树村、芦湾村开元寺村、李坝村、杨坝村沙坝村、尖川村陈院镇七盘村、冰林村、龙门村、李山村大垭村、大壳村、玉泉村、半山村武山村、芦沟村、马坝村梁楼村、陈庄村、白马寺村第四节 规划区空间管控第31条 管控体系说明本次规划区确定了“全覆盖、不交叉”控制线体系共三区五线。三区主要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其中,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文化控制线两类;限制建设区:包括特定功能控制线、自然基底控制线两类;适宜建设区:等于开发边界控制线。第32条 规划区三区管控1、禁

39、止建设区划定禁止建设区面积为537.1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0.20%。主要包括永久性基本农田,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国家公益林,河流水库,草地等。禁建区细分为生态文化控制线和基本农田控制线。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开发性建设,不同区域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处于禁建区内的现有城镇、村庄建设用地应按照要求进行改造或逐步搬迁。2、限制建设区划定限制建设区面积为425.5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39.8%。将区域交通设施及其防护区、区域工程设施、采矿用地、一般农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自然保留地及一般基底划为限制建设区域。限建区内保护优先,应限制各类

40、开发建设活动,城乡建设尽可能避让。在注重开发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上,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乡建设整体布局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开发强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中,必要的建设行为包括交通、市政、军事设施等,应经过一定程序方可进行,如住建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等。对区域内零星分布的林地、水系等自然生态斑块予以重点保护,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安全和稳定。3、适宜建设区划定适宜建设区面积为107.4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0.0%。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备用地以村庄发展用地。适建区内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甘肃省城乡规划

41、条例的要求,在城乡规划指导下有序开展城乡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建设项目依法依规落地。第33条 规划区五线管控1、基本农田控制线规划区内基本农田控制线一经划定,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规划区内与基本农田冲突的城镇建设区、国家公益林、基本草原等进行统筹协调,原则维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本次规划区内划定基本农田控制线面积为385.5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的36.03%。2、生态文化控制线生态文化控制线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原则上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若需占用,必须满足相关保护要素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次规划区内划定生态文化控制线保护范围面积为151.6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的

42、14.17%。3、特定功能控制线规划区划定特定功能控制线12.6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18%。特定功能控制线内设施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有关部门专项规划中落实。4、开发边界控制线规划区划定规划区内开发边界107.4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0.0%,包括成徽县城、经开区核心区、规划区内的镇建设用地以及村庄建设用地。5、自然基底控制线规划区划定自然基底控制线412.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面积为38.6%,主要包括一般农田、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一般基底等要素。线内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特殊的交通、市政、军事设施等建设行为需要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第四章 培育新型发展动能

43、第一节 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第34条 提升以白酒为主导的绿色食品加工业高效发展以金徽、红川酒为代表的陇南白酒产业集群,推进技术研发,提升产业发展后劲。构建以优质白酒生产为主,集科技研发、物流配送、网络营销、彩印包装、观光旅游、饲料生产、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酿酒产业集团,建设西部地区高端白酒酿制基地,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充分发挥两县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核桃、蔬菜、银杏、花椒、食用菌等果蔬加工业,推进工业企业向多元化发展。形成核桃系列产品为主的特色品牌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核桃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陇东南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第35条 做强

44、以农村电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产业以规划的电子商务中心、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依托,依托良好的农村电商基础,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大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陇南电商旅游观光古镇项目、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陇南农产品(核桃)交易中心建设,协同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加快城乡宽带网络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以电商产业为基础,提升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等创新产业的布局,提升城市产业发展能级。第二节 创新发

45、展新兴产业第36条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优美的生态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多样的特色产业资源,积极推进两县旅游资源的整合,统一旅游体系,以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规划形成“陇上江南、人间名城、世外仙境”的旅游主题,推动形成“处处是景、时时见景、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第37条 多元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以栗川健康养生中心、医疗中心、西狭文化旅游度假中心为核心,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绿色食品、养老和医疗等基地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绿色融合发展。引进省内外优势医疗资源,构建市级医疗中心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性健康医疗中心。积极发展养老和健康产业,

46、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集养生养老、新型健康管理、康复疗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研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西部康体疗养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第38条 推动既有有色冶金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以现有有色冶金产业为基础,提升铅锌冶炼、黄金冶炼工艺装备水平,发展铅锌深加工产业、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任务,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空间布局,中心城区以冶金产业总部经济为主,在工矿重镇协调布局深加工企业。促进成徽地区成为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开发与加工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腹地,利用成徽的有色冶金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培育服务于两个城市群的汽

47、车、机械制造电子部件冶金化工等产业,推动制造业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建设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第39条 提质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依托陇南机场、高铁站,强化“公、铁、空”的立体交通网络联运优势,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网络完善、管理科学的商贸体系,完善区域商业中心功能地位。加快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建设,推动会展经济发展,形成区域性会展会议中心。以陇南师专为基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形成陇南市教育中心。推动金融、科技咨询、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第三节 统筹产业空间布局第40条

48、 统筹形成“一区双城、四轴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区:指陇南经济开发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心,是陇南市新兴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双城:包括成县与徽县主城区,区域公共服务与现代服务的核心区。四轴:包括沿徽两高速、十天高速形成的徽成盆地发展轴;沿平绵高速、十天高速形成的通道商贸发展轴;沿省道S222形成的产业融合发展轴;沿十天高速、国道316形成的文化旅游发展轴。多点:包括黄渚镇、小川镇、鸡峰镇、江洛镇、嘉陵镇,是成徽地区重要的产业增长极,重点布局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第41条 引导产业向陇南市经开区集中利用经开区优越的用地空间、交通区位,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高用地产出,引导新兴

49、产业企业向经开区集中,形成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第42条 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按照“景城一体、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产业互补”的思路,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两心、三带、四区、多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两心:包括西狭鸡峰山景区与金徽工业旅游景区,作为成徽区域重要的旅游品牌,整合鸡峰山、青泥岭、西狭颂、摩崖石刻、金徽酒文化等生态、工业、文化资源,打造集生态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拓展、绿色康体养生、工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核心区。三带:包括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带与两条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带。四区:包括南部世外仙境旅游区、中部人间名城旅游区、西部生态体验旅游区和东北部山水生态旅游区。第五章 优

50、化成徽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布局第一节 总体布局结构第43条 融入自然,构建“一带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基于成徽盆地优越的自然山水本底,良好的可建设用地空间,整合形成“一带多廊三区”的多组团布局、联动发展的空间结构。一带:东西向依托十天高速为主的成徽一体化发展纽带;多廊:南北向穿插于各功能片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廊道;三区:成县主城区、陇南经济开发区、徽县主城区。第44条 形成产城融合,建设互为补充、有机联系的主导功能组团充分发挥三区联动作用,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形成互为补充、有机联系的功能片区,共同构建空间聚、功能强的核心发展区。成徽中心城区由成县主城区、陇南市经济开发区和徽县主城区3个片区组成,共包括

51、12个城市组团。1、成县主城区成县城区由西狭组团、陈院组团、成州组团组成,总建设用地规模约1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西狭组团:主要借助西狭颂景区建设西狭旅游小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陈院组团:预留为成县未来发展备用空间;成州组团:发展集居住、教育、医疗、文化、行政、商务等功能的综合城区。2、陇南市经济开发区陇南市经济开发区由泥阳组团、店村组团、红川组团、伏镇组团、栗川组团组成,总建设用地规模约2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9万人。其中:泥阳组团:主要依靠泥阳货运站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产业;店村组团:主要依托成州机场和高铁枢纽发展空港经济、高端商务、会议会展、教育科研等;红川

52、组团:以高端商务、白酒酿造、休闲养老、生态旅游为主;伏镇组团:以陇南市文体会展中心为核心功能,打造农副产品加工、金徽酒文化产业链等核心产业。栗川组团:依托青泥岭, 形成以养生旅游、休闲运动为主的养生度假组团。3、徽县主城区徽县城区由银杏组团、城关组团、水阳组团组成,总建设用地规模约10.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万人。其中:银杏组团:以商贸、物流、科教、现代居住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主的城市发展组团。城关组团:以疏解人口、梳理交通、完善配套、优化环境为主的城市综合服务组团。水阳组团:依托泰湖和青泥岭景区,以休闲度假、水上乐园、自驾游基地、户外探险、生态居住及相关配套服务的休闲度假组团。第45条 优化用地

53、布局和结构,促进城市集约、均衡发展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至2035年,成徽中心城区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主导功能用地总量和比例详见下表:表4 中心城区主导功能用地统计表主导功能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居住及配套服务主导功能用地15.030.0公共服务主导功能用地5.811.6商业商务主导功能用地5.611.2工业生产主导功能用地5.010.0仓储物流主导功能用地4.69.2绿地主导功能用地7.014.0道路及其他功能用地7.014.0总计50.00100.00第二节 产业功能空间布局第46条 建设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的产业集聚

54、区立足陇南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统筹布局电子商务、白酒酿造、有色金属、绿色农产品加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推进城市与产业协调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内,结合主导产业,完善生产性配套。按照产城一体原则,合理确定用地比例,适度增加配套用地,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层级分明、类型丰富的生活性配套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区包括西狭文化产业园、成县电商产业园、陇南市经济开发区(成县园)、陇南市经济开发区(徽县园)、店村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产业区、空港临空产业区、红川工业园区、伏镇金辉产业园区、栗川健康养生产业园。第47条 完善高品质、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促进陇南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快建设陇南市

55、经济开发区,依托已建成县机场发展空港经济及临港服务业,完善物流、商贸、商务、金融、航运等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与空港相适应的临空服务产业,建设具有航空客货运输、综合贸易等职能的空港经济区。围绕规划兰汉高铁店村高铁站,加快旅游服务中心、会议会展、星级酒店、高端高端商务、高端零售等区域服务和高端业态集聚,建设高铁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专业性服务业中心。重点建设西狭文化展示中心、成县电子商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体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产业中心、临空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临空商贸商务中心、临空仓储物流中心、店村交通枢纽中心、栗川医养中心、韩庄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红川绿色产业中心、伏镇白酒产业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56、等14处专业性、特色服务业中心。第48条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西狭颂、鸡峰山、杜公祠、栗川白塔、青泥岭、三滩等多处文化旅游体验区,集中展示碑刻诗词文化、酒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蜀道文化、餐饮民俗文化等成徽地区特色文化内涵。推进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文化展示载体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强化城市特色。加快游线建设,构建文化旅游体验带,串联文化旅游体验区,衔接天水麦积山、九寨沟等精品旅游景区和外围区域旅游线路,系统提升成徽地区的文化自信和人文魅力。第三节 居住功能空间布局第49条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调控居住用地供给统筹居住和就业,促进职住均衡。在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

57、周边,优先安排住宅用地;在城市核心区和就业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区,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实现合理公交通勤圈内的职住均衡。(1)成县成州组团:规划基于成县老城区向周边扩展发展居住用地,同时划对现状住宅进行改建修缮,通过土地置换扩大商贸居住用地,增加公共绿化,使之逐步形成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居住区。(2)成县西狭组团:依托西狭景区和西狭小镇开发建设,居住用地以居民安置为主,规划建设较小规模的环境优美、建筑质量较高的居住区。(3)徽县城关组团:规划主要对现状住宅进行整治和修缮,通过老城改造进行土地置换,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之逐步形成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居住区。(4)徽

58、县银杏组团:依托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优美、建筑质量较高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5)徽县水阳组团:通过土地置换扩大商贸居住用地,增加公共绿化,使之逐步形成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6)经开区泥阳组团:规划为物流发展及工业组团配套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7)经开区店村组团:依托成州机场和空港商务发展带动建设环境优美、质量较高环境舒适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8)经开区红川组团:规划为工业区配套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9)经开区栗川组团:依托实际体育中心、康养中心,配套工业区建设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10)经开区伏镇组团:依托伏镇工业区、天

59、河景观带建设较大规模的环境优美、建筑质量较高、公共配套齐全的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第50条 建设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基于“多样化居住+丰富便捷的社区服务+多元的就业空间+低碳出行设施+绿色开放空间”的社区生活模式,建设15分钟生活圈,以构建更丰富的绿色空间、更高的设施标准、更便捷的公共交通为核心,塑造步行友好、服务便捷的城市生活。第四节 生态及开敞空间布局第51条 保护“山水城”自然生态格局保护成徽“青山为屏,成徽盘卧,绿水穿城,林田相融”的山水城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彰显独特生态本底魅力。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红线,管控生态空间,保障山水格局。重塑人与自然、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第52条 塑造生态、开放、宜居的城市滨河岸线城市滨河岸线应采用自然式软质堤岸与硬质堤岸相结合的的驳岸处理方式,增强驳岸亲水性。滨河道路不宜紧贴河堤线建设,充分预留滨水岸线建设空间,以保障城市滨水特色空间的建设,塑造生态、开放、宜居的城市滨河岸线。第53条 完善以“人”为核心的公园绿地系统构建与人的活动相匹配、内外联动的绿地系统,形成以“山、河、园”为基,“谷、廊”串联相融的成徽公园绿地系统。第六章 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