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654788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主讲人:袁国忠主讲人:袁国忠二二O一一年六月一一年六月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共分15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加固处理、洞口及缓冲结构工程、洞身开挖、支护、衬砌、辅助坑道及附属洞室、明洞工程、防水和排水、附属设施、盾构、TBM掘进机、隧道单位工程综合质量评定等。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共分13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洞口工程、洞身开挖、支护、衬砌、辅助坑道及附属洞室、明洞工程、缓冲结构、防水和排水、附属设施、隧道单位工程综合质量评定等。整篇结构看,高铁验标增加了加固处理、盾构、TBM掘

2、进机等章节,将暂行标准中的缓冲结构一章合并入洞口工程。下面向大家介绍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比较,调整和新增的主要内容。1、贯彻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增加了工序操作责任人的登记事项,体现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追溯要求。表3.4.1 _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续:2.优化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单元划分、组织程序、实施方法和工作内容。3.调整了检验项目、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质量检测工作更趋科学、合理、先进、有效。第7314: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2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应不小于10MPa。检验数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级连续围

3、岩进行一次工艺性试验。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贯入法或拔出法或无底试模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验。4.增加了“加固处理”一章,包括地表注浆加固、井点降水、旋喷桩、灰土挤密桩、洞内预注浆等验收内容,对影响隧道洞身安全质量的加固处理过程重点环节提出了验收要求。5.强调了隧道洞口边仰坡工程应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支护,及时完成洞口边仰坡加固、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规定了隧道洞口应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洞口段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6.新增了超前地质预报验收内容,强调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安全控制。规定了超前地质预报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并应采用有经验的专业化队伍承

4、担,规定了岩溶及富水破碎断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水平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1.1 建设单位应组织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审查和技术交底;审批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监督检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情况,必要时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组织审查。1.1.2 勘察设计单位应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分析和研究施工预报成果,并结合实际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调整。1.1.3 施工单位应负责预报实施大纲的编制;按建设单位审批后的方案组织施工预报的实施;及时向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各方提供预报成果。1.1.4 监理单位应对预报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理,核查施工单位现场人员、设备、数据采集

5、、工作量等。1.1.5 岩溶及富水破碎断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水平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主控项目 1.1.6 洞身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开挖前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检查预报成果。1.1.7 隧道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地质素描的内容应真实可靠,应有文字和数码影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法、测量(尺子,罗盘

6、)、照像、数据记录;1.1.8 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预报范围、频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检查方法:现场观察、与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对照检查。1.1.9 超前地质预报施作里程、位置、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检查方法:现场观察、与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对照检查。1.1.10 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后,应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总结预报成果,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施作后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检查方法:检查数据记录、预报成果。一般项目一般项目 1.1.11 采用

7、物探法时,炮孔、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循环一次。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法,尺量、水准仪测量、测角仪测量、记录数据。1.1.12 采用超前钻探法时,钻机钻深不宜小于25m。成孔的倾角和方位角偏差应不大于1,深度偏差应不大于0.5m。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循环检查每个孔。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法,尺量。7.强调了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强调了双线、级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锁脚锚杆(管)、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8.新增了监控量测验收内容,强调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安全控制。规定了监控量测

8、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明确了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和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控制标准。监控量测一般规定 1.1.13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应及时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1.14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报监理、建设单位,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1.1.15 监控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1.1.16 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

9、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1.1.17 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施工中应认真实施。1.1.18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加密布置量测断面,并适当增大监控量测频率。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级围岩不得大于10m、级围岩不得大于5m。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1.1.19 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1.1.20 施工中应定期观察支护、二衬表面情况,对于有开裂、掉块、渗漏水等情况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加固措施。1.1.21

10、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主控项目主控项目 1.1.22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布点应牢固,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1.1.23 隧道内测点设置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级围岩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不得大于10m、级围岩不得大于5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安装循环检查一次,监理单位按断面数量20

11、%进行见证检验。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1.1.24 监控量测数据应按设计要求的频次读取数据,量测数据内容应完整、成果真实可靠。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日检查一次量测数据,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检查书面记录。1.1.25 监控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反馈于施工。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日检查一次量测数据,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测量、检查书面记录。一般项目一般项目 1.1.26 隧道内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12h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

12、据,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安装循环检查一次。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1.1.27 隧道监控量测元件、工具精度、测量范围满足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读取数据,仪器测量,第三方鉴定。1.1.28 测点埋设应符合设计量测方法和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隧道收敛测点应埋入围岩浅层内;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形;无尺量测的测点应贴反光标,标识应准确、醒目。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安装段检查一次。检验方法:观察。9.强调了系统锚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施工,并根据国标完善了全长粘结锚杆的

13、长度和注浆饱满度检验方法。强调了喷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不能湿喷时需另行设计。10.将原验收标准衬砌底板、仰拱、仰拱填充内容合并到混凝土节中,吸收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最新要求,使隧道混凝土验收项目层次更清晰、内容更全面,保持了相关标准的一致性。11.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的要求。强调了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级围岩不得大于90 m,、级围岩不得大于70m。12.增加了综合接地、沉降观测与评估的验收内容,加强了隧道工程与轨道、及站后相关专业接口之间的联系。1.2

14、1.2 综合接地综合接地主控项目主控项目 1.2.1 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和尺量,监理单位见证试验。1.2.2 接地体的位置、埋设深度、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1.2.3 隧道地段贯通地线的规格、型号、电气特性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测试;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1.2.4 贯通地线的敷设位置、接续和防护方式应符合

15、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1.2.5 各部引接端子之间、各部引接端子与贯通地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连接可靠。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测试检查;监理单位观察、见证试验。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照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进行评估。施工单位测量,监理单位确认。1.3 1.3 沉降观测与评估沉降观测与评估主控项目主控项目 1.3.1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7.1的规定:表8.7.1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观测项目布置要求备注

16、沉降观测断面级围岩每4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1个。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级围岩每3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级围岩每2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按规定要求进行相应数量的平行检查。1.3.2 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表8.7.2规定及设计要求。表8.7.2 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观测阶段观测

17、频次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一般围岩软弱围岩隧底工程完成后1个月3个月1次/周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观测,监理单位重要环节见证检验,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一般地段平行检查总测点的30%,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平行检查总测点的50%。1.3.3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应不低于表8.7.3的规定。沉降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表8.7.3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1.3.4 用于评估的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相关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应内容齐全,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和专业队伍组织检查相关资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观测检查。13.细化了防水板、止水条、止水带等原材料检验要求,完善了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板施工过程中重点检验要求。14.增加了钢筋、锚杆机械连接的检验内容和要求,明确了电缆槽盖板工厂化生产的具体要求,强调了预埋件锚固安装验收要求。15.新增了盾构、TBM掘进机二章,补充了盾构、TBM掘进机施工的隧道工程验收一般要求和检验批项目表,提高了标准的完整性和易用性。欢迎指正!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