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7921654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04.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年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2年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2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计划:教案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目标: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 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案重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授课时数:7 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案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教材第104 一 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 题。二 教案目标1 通过教案,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

2、数相加减的算理,掌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 页,共 32 页2/32 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案过程(一)导入(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是,里有()个。(3)3 个是(),是 4 个()。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二)教案实施1 出示例 1。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

3、成8 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 页,共 32 页3/32 计算。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 个,是 3 个,合起来也就是。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板书: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 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

4、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 出示例 2。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 页,共 32 页4/32 同。)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 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5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优生)其中()一=-()=,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教案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4 页,共 32 页5/32 第二课时一 教案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一)教材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4 题。二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小黑板五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 题。提问: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几个?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M 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M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

7、M?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5 页,共 32 页6/32 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M?3 在里填入“”、“”或“=”。(四)思维训练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是 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教案后记: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一 教案内容异分母分数加

8、、减法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6 页,共 32 页7/32 教材第 110 一 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 4 题。二 教案目标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三 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小黑板五 教案过程(一)谈话导入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9、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二)教案实施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案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7 页,共 32 页8/32 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请学生列出算式2.探讨“”的算法。尝试计算“”。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2)集体评价。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

10、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 20 份,这样变成,变成,所以=。老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8 页,共 3

11、2 页9/32 加?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3 教案教材第111 页例 1 的第(2)题。(1)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因为+=,所以原式计算错误。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因为-=(结果为负数)

12、,所以原式计算错误。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先通分,将化成)。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9 页,共 32 页10/32 是先通分再相减。(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

13、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和-。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老师:通过计算+、-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 1 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

14、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 4 题。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0 页,共 32 页11/32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四)思维训练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

15、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教案后记: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1 页,共 32 页12/32 第二课时一 教案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材第 114 一 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 13 题。二 教案目标1 通过教案,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四 教具准备:小黑板五

16、教案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学生回忆并口答。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二)教案实施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2 页,共 32 页13/32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l)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计算时,只需将

17、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学生举例,如:+=-=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18、 题。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3 页,共 32 页14/32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出示“杨辉三角”图: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呢?(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19、 个孩子,每人得到 2 8=(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个)。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四)思维训练1 在 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 1。2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你能写出几组?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4 页,共 32 页15/32(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分母互质时,它

20、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板书设计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教案反思: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一 教案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 117、118 的内容及第 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 4 题。二 教案目标1 通过教案,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5 页,共 32 页16/32 3

21、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教案过程(一)导入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12+8-13 16-4+21 24-(18+3)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二)教案实施1 出示例 1 的表格。(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

22、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6 页,共 32 页17/32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2)请学生列出算式:(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3 小结。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

2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4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四)思维训练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7 页,共 32 页18/32 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板

24、书设计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教案反思:第二课时一 教案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8 题。二 教案目标1 通过教案,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8 页,共 32 页19/32 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教案过程(一)导入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25、53+36+64+97 1.5+3.8+6.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3 老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 十 a 加法结合律:a+b c=a 十(b c)(二)教案实施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板书:()()提问: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9 页,共 32 页20/32 加法结合律)3 结论

26、: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 121 页的第 5、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0)再应用规律计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四)思维训练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 ()2.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3.计算。(1)(2)1(五)课堂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

27、纳总结-第 20 页,共 32 页21/32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a+b=b 十 a 加法结合律:a+b c=a 十(b c 教案反思:第六单元统计单元计划:教案内容: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

28、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 案 重 难 点:理 解 众 数 的 作 用,会 制 作 复 式 折 线 统 计 图授课时数:5 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1 页,共 32 页22/32 第一课时一 教案内容众数教材第 122、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二 教案目标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

29、、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五 教案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2 页,共 32 页23/32 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二)教案实施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 1。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 的比较合适。(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 1.485m

30、比较合适。(3)身高是 1.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 左右比较合适。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

31、3 页,共 32 页24/32 5 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 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三)思维训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1)计算出 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板书设计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教

32、案反思:第二课时一 教案内容众数教材第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二 教案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4 页,共 32 页25/32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 87,意味着在这次

33、竞赛中得88 分和 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5 页,共 32 页26/32 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 2 本的有 1

34、 人,拥有 3 本的有 2 人,拥有 4 本的有4 人,拥有 5 本的有 3 人,拥有 6 本的有 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2006 年 9 月人数(1)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2)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 1 份的有 3 户,订 2 份的有 4 户,订 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 5 月(1)想一

35、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2 之间吗?为什么?(2)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6 页,共 32 页27/32 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2.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一 教案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 126、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 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二 教案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

36、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教具准备五 教案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7 页,共 32 页28/32 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

37、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二)教案实施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 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8 页,共 32 页29/32 4 指导

38、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 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5 完成教材第129、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三)思维训练下面是 2005 年 1 月 22 日到 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2006 年月 1 11 查阅 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查阅 2006 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

39、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教案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9 页,共 32 页30/32 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案内容教材第 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二 教案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教具准备五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3

40、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0 页,共 32 页31/3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课堂作业新设计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2005 年 2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

41、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1 页,共 32 页32/32 并会根据需要选择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教案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2 页,共 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