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557279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一)(转)目录诗词鉴赏的术语及运用1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5二、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5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7(一)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7(二)语言特色的鉴赏知识12(三)古典诗歌形象的鉴赏17(四)思想内容、情感意图的鉴赏21四、古诗分类鉴赏例析28(一)送别诗28(二)写景诗29(三) 咏物言志诗30(四) 怀古咏史诗31(五) 即事感怀诗32(六)边塞诗征战诗32(七)思乡诗33(八)闺怨诗33五、古诗鉴赏解题指导34六、古诗鉴赏题答题思路与方法37七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41八常见诗歌意象诠释43诗词鉴赏的术语及运用1类别概念说 明例 句赏析表达方

2、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3、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 借用相关

4、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

5、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6、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7、)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表现手法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

8、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

9、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0、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

11、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

12、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

13、物的“静”。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

14、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古典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2002年以

15、前,该考点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答题的难度相对地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理论知识,具有阅读分析、鉴赏的实际能力。但只要我们熟读课内古典诗词,多诵读一些课外同类作品,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该题应该是“踮踮脚,够得着”的题目。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5【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

16、、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古代诗歌的考

17、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在命题上,上述四方面可以是综合设题,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设问。二、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5解答古典诗歌阅读鉴赏题的第一步是读懂原作,再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设置的题目答题。要读懂一首古典诗词,当然要求具备一定的文言字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特殊手法,以便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1.知晓“活用”,理解词句。许多文言文作品都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古典诗歌也不例

18、外。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

19、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其它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本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变绿”(吹绿),诗句因这一字,动态感强烈。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镜”原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即“照镜子”

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与“惊”本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在此活用为使动词,变成了可带宾语的及物动词。诗句的意思是:因感伤国事,春花使我泪飞溅;因恨别离之苦,鸟声使我心惊。2.留意“互文”,参互理解。所谓互文,是指古代诗文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使上下文有关词语互相辉映、暗示,收到意思全面而行文简洁的效果。碰到互文现象,应上下补充,参互理解,不能孤立地理解诗句意思。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齡出塞)第一句中“秦”与“汉”是互相补充的,意思是“秦汉时代的明月秦汉时代的关塞”,因受字数限制,不得不拆开来说,解释时

21、必须把它们合起来讲才完整,此即所谓“互文见义”。不可把“秦”“汉”两字割裂,孤立地理解为“春朝时代的明月”和“汉朝时代的关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首句应理解为“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应理解为“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即“千万里冰封雪飘”的意思,3.识别“倒装”,还原语序。古典诗词由于格律的限制及表意修辞上的特殊要求,写作中某些诗句的词语有时会出现临时错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装”,阅读时,我们必须把临时错位的句子成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否则就无法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甚至会出现读不通、读不懂的情况。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22、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主谓错位。应还原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诗句的意思是:洗衣的女子高兴地归来,竹林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渔舟顺流而下,莲花在水中轻轻摇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状语错位。应还原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重错位。应还原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多重错位。应还原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4.注意“省略”,添补字词。古典诗词由于语言的精炼简洁,常存在省略现象,阅读时,要善于将补节略浓缩的字词重新补充

23、出来,以便更好地读懂原句。例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猎”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理解时应补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风”、“雨”前省略了比喻词“像”,阅读中应补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应为:国破(但)山河在,城春(但)草木深。(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诗词的省略与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及意象的组合有关。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所以要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24、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问:师往何处去?答:吾师采药去。问:采药在何处?答:只在此山中。问:山前抑山后?答: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

25、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7(一)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71.表达方式的鉴赏知识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

26、情。 描写: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

27、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

28、”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抒情直接抒情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皆抒情的,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作者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的苦闷寂寞情怀,格调慷慨悲凉沉郁。在局部直接抒情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阙对月抒情,下阙描写之后,至结句直抒胸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前面描写梦游情景,最后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29、开心颜。”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大致分两类:第一,借景抒情与托物抒情 抒情者借助客观事物为载体,借所描述的物、景等来表情达意,在对客观事物(人物、景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议论中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的方式。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30、借景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松、竹、梅、菊等花草树木,清风明月、斜阳落日、细雨微草、小桥流水、古道关隘等自然景色,历史古迹、园林庭苑等人文景观,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

31、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

32、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2、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的鉴赏知识就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言,常见的有:虚实相生(或称虚实相间、虚实结合或虚实相衬,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言此意彼)、烘托渲染、借古讽今(咏史诗常用)、托物起兴(比兴)、抑扬(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运用典故(可使表情达意显得含蓄而意蕴深厚)、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移景入情)、以乐景写哀情、白描、象征、照应(前呼后应)、想象(奇想、幻想、联想)等。就修辞手法而言,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对比、互文、化用、叠词、衬托、反语等。

33、就篇章结构而言,主要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详略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就创作风格而言,通常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如杜甫的大量诗篇,真实而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成了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

34、如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石壕吏中的老翁、老妇。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如杜甫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多用白描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白搭手法描绘了一幅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诗人执着的理想追求。具有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丰富的想象构成虚幻的境界,如屈原涉江中“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

35、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神奇虚幻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寄托。常使用夸张、比拟手法。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多用奇特而华丽的语言,如李贺雁门太守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奇特的语言表现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澎湃的激情。另外,不同作家也有各不相同的创作风格,如前所述。3理解几种表现手法:(1)渲染和烘托渲染,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

36、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本来一句“鱼戏莲叶间”就已经可以把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状显示出来了,但作者偏又来了个“东西南北”,不厌其烦的逐一描写,通过渲染,因而使全诗写得生动活泼,单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烘托,即所谓烘云托月,为了表现月亮的神采,在其周围画上几缕云彩,以云衬月,就会使月亮显得格处有神。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

37、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烘托离别之情。有时也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虽没正面描写罗敷之美,但通过侧面烘托却把罗敷之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其艺术效果往往是下面描写所达不到的。(2)衬托侧面描写方法中,除了用旁观者的反应进行烘托之外,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即通常所说的衬托)也是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时也被称为烘托

38、。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陪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例如,写周瑜的乖巧,用来衬托孔明的加倍乖巧,是正衬。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衬丑等等。例如,写鲁肃的老实,用来衬托孔明的乖巧,是反衬。王籍入若耶溪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更是典型例子。俗话说“要想甜,加点盐”,可以说是理论用之实践之举吧。(3)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39、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令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又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江碧”、“鸟白”,“山青”、“花红”,互相映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越玉勾践破吴归

40、,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唯见鹧鸪飞。”和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两绝句,均以大半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这一手法,有时也被称为对比。(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41、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

42、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之境。这类虚境或者是非非亲眼所见的身边之境,或者是还没有发生的未来之境,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

43、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身处长安,担忧妻子处境,看的本是长安月,但全诗从妻子所处的鄜州情景着笔,也是一种想象中的虚境。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

44、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

45、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用典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S226;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

46、想感情。(6)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鄜州:现陕西省富

47、县。 云鬟:妇女的鬓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至德元年(756)八月太子(肃宗)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被叛军掳至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望月怀妻,抒发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

48、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二)语言特色的鉴赏知识121.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要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对语言的要求更高。我们鉴赏一首诗,有时会说它“诗中有画”,可见高明的

49、诗家是用“语言”来作画的;我们有时还会说这首诗“绘声绘色”,这声、色,也是诗家运用“语言”,借助高超的技巧描摹表达出来的。总的说来,好的语言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对诗歌语言的品味鉴赏,首先应该从这几个角度考虑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遣词造句,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不同的诗人运用语言有不同的喜好,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简言之,常见的语言风格或说语言特色有以下几种类型: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而又能语出自然。即所谓“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

50、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又如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以清新的语言描写早春清新之景。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过香积寺等。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其诗的

51、突出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则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孟浩然:诗歌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

52、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平淡朴素,或称质朴,或说平易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朴实真切,平易近人,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

53、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孟浩然的春晓在用语及诗意上也有此特点: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丝毫不事雕琢,但言浅意浓,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情与境会。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54、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又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间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笔细腻,用语工整,从早春景色的描写中透出姹紫嫣红的盎然春意,景象饱满,仿佛浓妆艳抹的西子。绚丽工整的诗风上,要注意的是李商隐与李贺。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绚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

55、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挚细腻,感伤气息很浓,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诗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其咏史诗托古讽今,往往讥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误国,或借咏史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具有以小见大、词微意深的艺术效果,名作如隋宫二首、南朝。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瑰丽。艺术形式上追求鲜明的创造性、独特性、陌生化的美学效果。主要表现在用词求生

56、、求冷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荡,境界惝恍朦胧四个方面。李贺诗歌中,少有前人用过的熟词熟字,他的选词用字,总是务求给人以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即体现在他多用许多冷色调的字和带有硬性基质的词汇。一些字如“凝”、“幽”、“泪”、“冷”、“苦”、“惊”、“血”等频频在诗中出现。色调的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在冷色调字眼的使用中,我们见出诗人的力避陈言的用心和独特的诗情。这种独特即是表现了他的凄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诗歌总能使人体会到诗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57、携玉龙为君死。写一支轻兵在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以及他们英勇赴战的决心。他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黑云”两句就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正如杜甫的诗句“武帝旌旗在眼中”(秋兴)一样,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角声”两句的写法则不同:先从正面写练兵,只用“角声”这一细节,“角声满天”必伴随着喊“杀”之声和战马悲鸣,给人以“杀气上腾作阵云”之感,显得威武雄强;后用山间紫气作烘托,指的是燕脂山所产之草在暮云掩映下呈现的色调,又给人以庄严之感(按:清人王琦以为此句即王勃所谓“烟光凝而暮山紫”

58、之意,极是)。其下,“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至于奔袭结果如何,在抒情诗里是用不着交代的。(玉龙:指剑。)含蓄委婉。或称婉曲、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描写,而是曲曲折折婉转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

59、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写了共剪烛花的情形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中,在夜里,在灯下,我们一边共剪烛花,一边促膝交谈,将在巴山的情况说给你听。通过想象的情景透露出诗的本意,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有人将此诗与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的后两句相比,说白居易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是“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其间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有时间的回环对比。明快奔放。或说简洁明快,其特点是不绕弯子,一语中的,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毫不遮掩,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