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8974196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语言领域活动月亮的味道。下面,我将根据本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现状及自身授课特点从活动的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六方面阐述我对此次教学活动的认识和想法。一、说教材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充满传奇想象和智慧的图画书。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的呢?冷的?热的?甜的?还是咸的?这个在成人看起来滑稽可笑的问题,在绘本月亮的味道中被描绘成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思考、好奇心强,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二、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自主参与活

2、动为主,我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共同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1. 情感上:学习看画面猜测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2. 认知上:尝试想象并讲述故事们的活动与对话3. 能力上:能仔细观察图,较敏锐地感知故事表达的意思活动重点:学习看画面猜测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活动难点:尝试想象并讲述故事们的活动与对话三、说教法学法猜测讨论法:通过猜测讨论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开拓幼儿的思维,教师通过多样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有效完成目标观察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等感官,

3、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察,直接获得印象。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的习惯,在看的基础上幼儿才会想说、有话可说、说的生动。在活动中,幼儿主要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三、活动准备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准备:1.硬件的准备: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月亮的味道PPT、轻柔的音乐、收集的一些有月亮的风景图片(公园、高山、森林、海边、沙漠等)。2.知识的准备:幼儿有晚上看月亮的一些经验3、教室准备:讲活动室拉上窗帘,在一面墙上贴上有月亮的大幅夜景画四、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我首先会问幼儿“你见过月亮吗?

4、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发现月亮是有变化的。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和幼儿一起欣赏风景画。并请幼儿讲讲画中的风景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然后从其中选择一副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幼儿会说出喜欢月亮。我会用一句话导入,“很多动物也非常喜欢月亮。你们猜猜他们为什么喜欢月亮?”引出故事月,并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2.自由阅读幼儿有序地取书,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熟的封面,认识书的名称。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从书中发现动物喜欢月亮的原因?3.细致读图,深入理解五、活动延伸 :将头饰投放到区域让幼儿尝试合作表演。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结构分析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

5、)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

6、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2)难点: 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选择恰当的坐标系

7、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2.学法分析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过程.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三】

8、教学过程与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 启迪思维,深入探究 获得新知,应用举例 巩固提高,反馈训练 形成方法,小结反思 拓展引申。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首先:纵向叙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问题一 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探究,把学生的思维由用勾股定理求线段cd的长度转移为用曲线的方程来解决.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车不能通过的结论的同时学生自己推导出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9、4的圆的标准方程,从而很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方程上来,此时再把问题深入,进入第二环节.(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问题二 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时又如何呢?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对问题一进行归纳,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再让学生对圆心不在原点的情况进行探究.我

10、预设了三种方法等待着学生的探究结果,分别是:坐标法、图形变换法、向量平移法.得到圆的标准方程后,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应用平台,进入第三环节.(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i.直接应用 内化新知问题三 1.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2)经过点,圆心在点.2.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我设计了两个小问题,第一题是直接或间接的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ii.灵活应用 提升能力问题四 1.求以点为圆心,并

11、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2.求过点,圆心在直线上且与轴相切的圆的方程.3.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什么?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题有了刚刚解决问题三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求出半径,根据圆心坐标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第二个小题有些困难,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再求解,从而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第三个小题解决方法较多,我预设了四种方法再一次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了空间.最后我让学生由第三小题的结论进行归纳、猜想,在论证经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的过程中,又一次模拟了真理发现的过

12、程,使探究气氛达到高潮.iii.实际应用 回归自然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0.01m).我选用了教材的例3,它是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三个参数的又一次应用,同时也与引例相呼应,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建模的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问题六 1.求过原点和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2.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3.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接下来是第四环节反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三个小题作为巩固性训练,给学生一块“用武”之地,让每一位同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3、,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与信心.另外第3题是我特意安排的一道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由于学生刚刚归纳了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因此很容易产生思维的负迁移,另外这道题目有两解,学生容易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时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初中已有的圆的知识进行判断,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具有良好的效果.(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1.课堂小结把圆的标准方程与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加以小结,提炼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待定系数的方法圆心为,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圆心在原点时,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2.分层作业(a)巩固

14、型作业:教材p81-82:(习题7.6)1,2,4.(b)思维拓展型作业:试推导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3.激发新疑问题七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2.方程表示什么图形?在本课的结尾设计这两个问题,作为对这节课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起点与终点都蕴涵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在知识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另外它为下节课研究圆的一般方程作了重要的准备.以上是我纵向的教学过程及简单的设计意图,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横向的进一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横向阐述教学设计(一)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求圆的标准方程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布设了由浅入深

15、的学习环境,先让学生熟悉圆心、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逐步理解三个参数的重要性,自然形成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思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了难点.第二个教学难点就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这是学生固有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应用问题的题目冗长,学生很难根据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为此我首先用一道题目简洁、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真正走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了信心.最后再形成应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式,并尝试应用该模式分析和解决第二个应用问题问题五.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16、,形成了方法,难点自然突破.(二)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探究主线本节课的设计用问题做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从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到应用都是在问题的指引、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重点设计了两次思维发散点,分别是问题二和问题四的第三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立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科学研究和真理发现的复杂与艰辛,又在我的适度引导、侧面帮助、不断肯定下顺利完成了探究活动并走向成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三)培养思维 提升能力 激励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问题一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

17、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利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具体的教学过程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向生成性课堂进行转变.最后我以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力争“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

18、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阅读困难较大,所以大多技校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考虑文言文教学的“古为今用”,必须面向学生实际。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情共鸣。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

19、文言文的陌生感,愿意学习文言文。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课学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2德育目标: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培养学生情感共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完成能力目标。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完成德育目标。三、教法与学法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讨论、课堂剧演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步

20、骤:(一)、新课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作答。谜底:归有光。通过新课导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二)、新课讲解1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文言文阅读同现代文一样,第一步要整体把握文意。这便启示我们:阅读文言语段,要把它当作文章来读,而不能把它当作古汉语材料来阅读。按照这个阅读理念阅读古文选段,首先不要死扣字、词、句,要先整体理清思路,特别要注重把握其人、事、理(情)。所谓人,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

21、谁,人物间的关系怎样。所谓事,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件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情,是指文段围绕主要人物所叙述的事件里蕴涵的感情。(1)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人。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人物主要有归有光、老妪、母亲、祖母和妻子;其中归有光的形象可分为幼年、少年和成年。(2)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事。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事情主要是家庭琐事,依次有修缮项脊轩、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项脊轩遭火未焚、怀念亡妻等生活画卷。(3)指导学生透过这些人和事找出作者流露的情。学生明确:修缮项脊轩喜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悲项脊轩遭火未焚悲喜交加怀念亡妻悲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训练,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

22、体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文言文阅读理念,完成教学重点,并为话题讨论做好铺垫。2教师出示话题: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1)幼年归有光的伤痛(2)少年归有光的形象(3)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4)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把全班分为4个组进行讨论比赛,每组讨论解决一个话题;每组由学生推选1名组长来搜集组员讨论的信息,然后归纳作答。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补充,最后读懂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板书如下:幼年的伤痛:想像和怀念母亲难言的伤痛少年形象:好静、勤奋不老的亲情少年内心世界:悲凉成年内心世界:人亡物在,无限伤心通过本话题讨论,突破教学难点。(三)、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剧演出,每组选出2

23、名演员,要求3男5女。角色分工:学生1幼年归有光学生2少年归有光学生3成年归有光学生4母亲学生5老妪学生6祖母学生7妻子学生8、9、10诸小妹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领悟文章中流露出的真情,唤醒学生对亲人的感激意识。(四)归纳总结(5)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联想我们现在的技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家庭

24、、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五)布置作业学习本文借老屋写亲情的写作技巧,想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请同学们作文感受母爱。(六)板书设计文言文阅读方法:整体把握人、事、情(理)幼年的伤痛:想像和怀念母亲难言的伤痛少年形象:好静、勤奋不老的亲情内心世界:悲凉成年的内心世界: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说课稿 篇4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

25、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学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材联系了百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

26、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二、以人为本,说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三、以探为主,说流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

27、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1)准备题。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0.2 1.5 0.375 1.25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2/25 21/100 7/8 3/5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71/1

28、00 120/100 250/100 12.5/100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2)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例1。活动一:出示尝试练习后先让学生说说0.24.1.4.0.123的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突出转化过程进行铺垫。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联系以前的知识,可以先把小数怎么办?之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做不出来的学生可先看教材例1)汇报结果时突出每道题的转化过程。活动二:完成P80的做一做(1),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活动三、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简便方法。(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并注意让学生理解小数点

29、右移两位与添百分号的关系。学生有了小数、分数互化的基础,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2)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活动一:学生学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出示例2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之后每组先选代表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集体讲评。活动二:完成P80(2)做一做,并思考如何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先出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再出现比较有分数、百分数、小数混合的题目。(四)

30、全课总结,质疑问难。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说明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众数。2、教材简析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平均数”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对小学数学内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种新的统计量的学习。众数是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他在统计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材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

31、过让学生统计班上部分同学的龋齿情况,发现龋齿颗数是“1”颗的最多,从而抽象出众数的概念,再通过“试一试”、“议一议”加深学生对众数意义的理解,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二、说学生众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的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已经能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和统计图、表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另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这些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

32、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理解。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课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让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3、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

33、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只有知道什么是众数,学生才能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这节课的教学准备:学生用的练习题单、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联系生活理解众数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

34、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学习新知本环节设计了为同学们介绍9月20日我国的“爱牙日”为话题,引出学生的非常熟悉的本班部分学生龋齿情况的统计,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分三个层次来进行例题的教学:1、众数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经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后,对统计图表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在龋齿数据中颗数1出现的次数最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众数。然后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一组数据,再发现这一组龋齿数据中,1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就把1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意义

35、的理解。并结合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这里的众数1是反映了这部分同学龋齿颗数的普遍情况。让学生感受众数的实际意义。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2、掌握求众数的方法学生理解了众数的意义之后,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众数意义的理解,尝试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教材中“试一试”的内容。在学生完成之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众数是3呢?”学生会说:“因为在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次数最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然后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众数的呢?”学生回答、交流自己的方法,可能有观察法、数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等等。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掌握求众数的一般方法。整个环节的教

36、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3、认识一组数中有2个众数的情况在生掌握了求众数的方法后,教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完成教材中“议一议”的内容。学生在独立完成时就会遇到一组数中有2个众数的情况。这样,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组数的众数到底该是“3”还是“5”?为什么刚才出现的每一组数据的众数都是1个,而这一组数据的众数却有2个呢?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让学生明白:众数是在一组数局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一组数的众数有时是1个,有时也可能有2个。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因为数学模型可

37、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对众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安排了3个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活动情景,如:在本班一组学生50米跑的成绩、本班同学的年龄、穿鞋的尺码等现实情景中找众数。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找众数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感受众数所具有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的强弱,感受众数的生活化。在对众数实际意义的理解方面,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首先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教学生说众数的实际意义,也就是例1;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说众数

38、的实际意义,也就是本班一组学生50米跑成绩的众数的实际意义的感受。最后,由学生自己来说众数的意义,也就是后面安排的本班同学的年龄、穿鞋的尺码等现实情景中找众数。这样由“扶”-“半扶”-“放”,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热爱数学情感在教师引导中逐渐得到培养。(三)感受众数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强弱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充分感受了众数的实际意义之后,教师还创设了一个统计大家希望在下周星期一至五哪一天看电影的一个情景,让学生分大组进行统计,找到自己这个大组的意见的众数。然后,请两个组的同学来进行介绍自己组统计的结果,再将两个组的统计图进行比

39、较,发现众数的代表性有强弱之分,其中一个组同学的意见更加集中,他们这一个组的众数更能代表大家的集中意见。从而让学生感受众数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强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五)板书设计:众数试一试:2,3,3,0,4,3,2,3的众数是()议一议:2,4,3,3,5,3,5,4,3,5,6,5的众数是()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两组找众数的练习板书出来。这两组数的众数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这两种不同情况。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第九册教材中可持续发展分为三个框题。第一框题“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讲述

40、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第二框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讲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环境的现状,使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框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讲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二、说学情近年来,由于各种报道,学生了解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也懂得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对我国人口、环境的现状等也有所了解。但在认识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问题。本单元力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情、国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懂得制定这些国策的依据,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支持国

41、家的各项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三、 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计划生育政策。知识目标: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能力目标:数据分析的方法,学习预测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四、说重、难点重点是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五、说教法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基于本框题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和具体化。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

42、过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六、说学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与评价、分析与归纳、自主与探究、总结与反思。七、说教学过程1、用视频导入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宋丹丹回忆刚结婚时的幸福和现在奔波不定的生活的一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主题2、通过图片和数字让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数字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我国人口现状3、通过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人口状况的特点4、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压力5、宣传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在讲课时也可以解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含义6、课堂小结、练习巩固知识。八、说板书板书主要是一个线索,便于导学,便于理清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