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6010741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 工 实 验 报 告姓名: 学号: 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名称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班级名称组 长同组者指导教师实验日期教师对报告的校正意见一、 实验目的 1、了解传气汽对流热的基本理论,掌握套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 i 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中常数A、m 的值。 4、了解强化换热的基本方式,确定传热强化比 。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定不同空气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i 。 2、不同空气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i 。 3、分别求普通管、强化管换热器准数关联式中常数 A、m

2、的值。 4、根据准数关联式,计算同一流量下的传热强化比。 5、分别求取普通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三、 实验原理 1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51) 式中: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52) 式中:空气流过测量段上平均体积,m3/h ;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密度,kg/m ; 管内传热面积,m; 1 页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比热,J/(kg.g); 管内流体空气与管内壁面的平均温度差,。 (53) 当 2 / 0.5 时,可简化为 (54) 式中:,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壁面平均温度,。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3、: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时,处于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55) 其中,传热准数: (56) 雷诺准数: (57) 其中:u-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流速: (58) 普朗特准数: (59) 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朗特准数变化不大,可认为是常数,关联式简化为: (510) 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与。 3、关联式中的常数A,m的确定: 以纵坐标,Re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上绘关系,作图、回归得到准数关联式中的常数A,m。 同理得到强化管准数关联式中的常数A,m。 4、强化比的确定 2 页 将强化套管换热器求得的 Re、Pr 数值分别带入强化管和普通管换热器所得的准关联式中,可以得到Nu 及

4、 Nu0,强化比=。 5、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确定: 试验中若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在稳态传热过程中,空气升温获得的热量与对流传递热量及换热器的总传热量均相等,则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 (511) 式中S0-传热管外表面传热面积,m2 。 因为本实验中i0 (i、0分别为管内,外壁传热系数),故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i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0。四、 实验装置气-汽传热综合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 (一)实验装置流程图(二) 设备参数 实验内管内径d1(mm) 20.00 实验内管外径d2(mm) 22.00 实验外管内径D1(mm) 50.0 实验外管外径D2(mm) 57.0 测量段(紫铜内管

5、)长度L(m) 1.20 强化内管内插物(螺旋线圈)尺寸 丝径h(mm) 1 截距H(mm) 40 加热釜 操作电压 200V 操作电流 10A 3 页 (三)、空气流量测量 空气流量测量由孔板流量计测量,由以下公式计算: (m3/h) (512) (m3/h) (513) (m3/h) (514)式中,V空气实际流量,m3/h; Vt1入口温度下的空气体积流量,m3/h;V2020时体积流量,m3/h。五、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实验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1、向电热釜中加水至标志线上端处。 2、向冰水保温瓶中加入适量冰水,并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中热电偶冷端均处于0。3、 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

6、,检查普通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支路控制阀是否打开,使其分别与蒸汽上升支管和大气相通,并将强化套管换热器的进出口的阀门全部关闭。4、 接通电源总开关,设定加热电压185V,启动电加热器开关,开始加热。 (二)实验过程1、一段时间后水沸腾,观察蒸汽排出口有恒量蒸汽排出,标志着实验可以开始。 2、约加热10ming后,可提前启动鼓风机,保证开始时空气入口温度t1比较稳定。 3、调节空气流量旁路阀的开度,使压差计的读数为所需的空气流量值。从最小到最大流量依次测量,每改变一次流量,稳定58min,,读取孔板流量计压差p,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和TW值,并记录下读数,测量6组数据。4、测量完毕后,先打开

7、强化套管的空气和蒸汽支路控制阀,再关闭普通套管空气和蒸汽支路控制阀,重复步骤3,进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测定6组实验数据。 5、实验中应注意观察储水罐中水位,若水位降至液位计下端处线,应及时补水。 (三)实验结束 关闭加热开关,过5min后关闭鼓风机,并将旁路阀全开。再关总电源。六、注意事项 1、最大最小流量值一定要做。 2、实验中应注意观察储水罐中水位,若水位降至液位计下端处线,应及时补水。 3、电热釜,是生产水蒸气的装置,为了安全和长久使用,建议最高加热电压不超过200V。七、数据处理及计算实例(第二套) 4 页表三 普通管实验数据整理表设备编号:2# 传热管内径d1=20mm 传热管外

8、径d2=22mm 传热管长度=1.20m 内传热面积S1=0.075408m2 外传热面积S2=0.082949m2 流通截面积F=0.0003142m2N0.123456孔板流量计压差P/KPa0.20 0.90 1.60 2.30 2.95 3.45t1/24.728.230.733.236.840.4t2/61.958.658.058.460.862.6Tw/100.3100.4100.4100.4100.4100.4tm/43.343.444.445.848.851.5m(kg/m3)1.121.121.121.121.121.09m(w/m)0.02780.02780.02780.0

9、2780.02780.0283Cpm(J/Kg)100510051005100510051005m1051.941.941.94 1.94 1.94 1.96 tm()57.0 57.0 56.05 54.6 51.6 48.9 V20(m3/h)4.90 12.99 18.86 23.86 28.04 31.03 Vt1(m3/h)4.94 13.17 19.20 24.39 28.83 32.09 Vm(m3/h)5.25 13.84 20.07 25.40 29.95 33.23 um(m3/h)4.64 12.23 17.74 22.45 26.48 29.38 Qi(w) 61.06

10、 131.52 171.27 200.11 224.72 224.48 i(w/m2) 14.21 30.60 40.52 48.60 57.75 60.88 Re 5359 14124 20483 25925 30570 32676Nu 10.22 22.01 29.15 34.97 41.55 43.02 Pr 0.701 0.701 0.701 0.701 0.701 0.696 Nu/Pr0.4 11.78 25.37 33.60 40.30 47.88 49.73 光滑管关联式 Nu=0.0126Re0.7959Pr0.4 A=0.0126,m=0.7959K0(w/m2)11.53

11、 24.82 32.88 39.43 46.85 49.39 (一)普通管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实例: 已知:传热管内径d1=0.02m,外径d2=0.022m,传热管长度L=1.20m,流通截面积:F=d2/4=3.1420.022/4=0.0003142(m2), 5 页内传热面积S1=d1L=3.1420.021.2=0.075408(m2),内传热面积S2d2L=3.1420.0221.2=0.082949(m2)。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1、确定空气物理性常数、CP、。根据定性温度查表得到。 t1=24.7,t2=61.9, 测量段上空气的定性温度(),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密度m=1.12(

12、Kg/m3)。平均比热CPm=1005(J/Kgk), 平均导热系数m=0.0278(w/mK),平均黏度=1.9410-5(Pas)。 2、求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由公式(5-4)可得: ()。 3、求管内平均体积流量Vm。由公式(512)、(513)、(514)求得: (m3/h), (m3/h), (m3/h)。 4、求传热速率Qi。由公式(5-2)求得: (w)。 5、求管内传热系数。由公式(5-1)求得: w/(m2)。 6、求传热准数。由公式(5-6)求得: 求雷诺准数Re。由公式(5-7)求得: 6 页 其中管内平均流速um,由公式 (5-8) 求得: 求普朗特准数Pr。由公式(

13、5-9)求得: 7、求准数关联式中的常数项A,m。 以纵坐标,Re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上绘关系图,并进行回归公式。见图2 8、管内总传热系数(w/m2) 图2 关系曲线图 7 页 (二)强化管实验数据处理表四 强化管实验数据整理表设备编号:2# 传热管内径d1=20mm 传热管外径d2=22mm 传热管长度=1.20m内传热面积S1=0.075408m2 外传热面积S2=0.082949m2 流通截面积F=0.0003142m2NO.123456孔板流量计压差P/KPa0.140.611.111.582.122.63t1/34.034.436.338.140.142.8t2/84.679.67

14、8.478.178.379.2Tw/100.0100.0100.0100.0100.1100.0tm/59.357.057.3558.159.261.0m(kg/m3)1.061.061.061.061.061.06m(w/m)0.02890.02890.02890.02890.02890.0289Cpm(J/Kg)100510051005100510051005m*1052.012.012.012.012.012.01tm()40.743.042.6541.940.939.0V20(m3/h)3.8910.1014.8818.7122.6326.03Vt1(m3/h)3.9810.3415.

15、2919.2823.4027.02Vm(m3/h)4.3111.1016.3320.5224.8228.58um(m3/h)3.819.8214.4418.1421.9525.27Qi(w)64.54148.50203.45242.85280.62307.83i(w/m2)21.0345.8063.2676.8690.99104.67Re40191035315228191312314826648Nu14.5531.6943.7853.1962.9772.44Pr0.6990.6990.6990.6990.6990.699Nu/Pr0.416.7936.5850.5261.3872.6683.5

16、9强化管关联式 Nu=0.0153Re0.8426Pr0.4 A=0.0153,m=0.8426K0(w/m2)17.0637.1551.3262.3673.8284.92Nu08.06717.12923.28827.92532.49936.353Nu/Nu01.8041.8501.8801.9051.9371.993 同理,处理强化管的实验数据,作图、回归得到准数关联式中的常数A,m。 8 页 9、计算强化比将强化管的Re、Pr值代入普通管的准数关联式中,求。 强化比六、 误差分析1、感温棒距离蒸汽排出口太近,对温度影响较大,使得测得进口温度不稳定,读数不准确,对实验有一定影响。2、仪器自身

17、存在系统误差。3、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七、 思考题 1、空气与水蒸气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答:逆流传热效果最好,并流效果较差,当一侧为恒温时,并流与逆流无差别。 2、本实验中管壁温度是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 答:蒸汽温度。蒸汽的对流传热系数较大,壁温比较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流体温度。 3、本实验中强化管的强化效果如何实现? 答:本实验强化套管是采用在换热器内插入螺旋线圈来实现的,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增强传热效果,但是额外加入的金属螺旋线圈会花费额外的费用。4、强化传热的效果一般如何评价?采用什么作为评价指标。答: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影响,用强化比作为指标,形式是。5

18、、 空气速度和温度对给热系数有何影响?答:空气流速越快,吸附的能量少,传热系数越小,空气温度越高,能吸附的热量少,传热系数也会越小。八、 实验心得体会 本实验的稳定性以下因素影响:空气和蒸汽的流向,冷凝水不及时排走,蒸汽冷凝过程中,存在不冷凝气体。如果使空气走壳程,水走管程,根据流体在管外的强制对流公式,可求出空气一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值。 9 页实 验 原 始 记 录表一:普通管实验数据原始记录表设备编号:2# 传热管内径d1=20mm 传热管外径d2=22mm传热管长度=1.20m 内传热面积S1=0.075408m2 外传热面积S2=0.082949m2 流通截面积F=0.0003142m2

19、NO.123456孔板流量计压差P/KPa0.200.901.602.302.953.45t1/24.728.230.733.236.840.4t2/61.958.658.058.460.862.6Tw/100.3100.4100.4100.4100.4100.4表二:强化管实验数据原始记录表设备编号:2# 传热管内径d1=20mm 传热管外径d2=22mm传热管长度=1.20m 内传热面积S1=0.075408m2 外传热面积S2=0.082949m2 流通截面积F=0.0003142m2NO.123456孔板流量计压差P/KPa0.140.611.111.582.122.63t1/34.0

20、34.436.338.140.142.8t2/84.679.678.478.178.379.2Tw/100.0100.0100.0100.0100.1100.0 2014 年 11 月 25 日指导教师评定意见 实 验成 绩指导教师签 名 10 页 图4-4 KP关系曲线表2 恒压过滤常数汇总表曲线序号 1 2 3过滤压MPa 0.045 0.06 0.08 过滤常数斜率 12826 8605.1 7867.4截距 2600.4 2210.7 1430.8 0.000156 0.000232 0.000254 0.1593 0.2129 0.1382 162.67 195.37 75.19滤饼可压缩性指数S=0.1527 特性参数 =0.00125 页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