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687711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切入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这是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理解和掌握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切入点是初中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一、教师要探索隐性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和“机械执行者”,而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求教师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积

2、极主动地开发、丰富、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在课程目标方面,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显性目标,还要潜心发掘和探索其背后包含的隐性目标。一般来说,隐性目标包含伦理、道德、情感、人格、精神、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人文学科责无旁贷的任务。历史学科是最基本的人文学科,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据此,历史教师要依据“情感态度

3、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使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历史教育的成败。比如,在学习“江南经济的开发”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历史内容时,我们会发现,江南经济、文化取得重大进展,不是在统一的秦汉时期,而是在南北分裂对峙的六朝;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在大一统的隋唐时期,而是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两宋时期。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问到,这两个时段,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较为活跃,而恰恰在这一时段又是政治上处于分裂割据、封建中央集权遭到冲击和削弱的时期。这里似乎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承认区域经济在分裂割据时期发展较快,是否有悖于

4、“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说法?教师可以就此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探究性学习,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辩论式,也可以是诸如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等。总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历史事象的方法,即应该全面、客观、辩证地考察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的说来,统一比分裂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为各地经济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而分裂则引发了许多战乱和纷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当中央集权过度强化时就造成地方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权和主动性,区域经济的发展被纳入与集权政治需要相适应的轨道,导致各地区之间缺乏竞争,经济发展的活力被扼杀。

5、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分裂割据打破了高度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萌发出了“新因素、新事物”,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正如著名史学家韩国磐先生所说:“事物总有两个方面,恰恰也正在这个时期,孕育着新事物,萌现出新曙光,赋予历史发展以新的活力。”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历史教师对于沿袭多年的传统说法,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而应该尊重事实,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历史事实与人们已有的认识不相符时,需要改变的是人们的认识,而不是历史事实。这也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现。只有教师具备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引导学生学会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认识人类社会,汲取智慧,陶

6、冶品性,继承文明,激励上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精神教育的隐性目标。二、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一)范式引领所谓“范式引领”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内容进行讲解,以此作为范例帮助

7、学生举一反三地理解学科知识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并借助于这些原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实现活学活用。例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教学时,教师可以汉武帝为范例,将汉武帝参与的重要活动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以事实为依据对汉武帝进行评价;也可以将汉武帝的重要活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评述。还可以将汉武帝的重要活动按照所起作用的积极与消极性分别评说。学生掌握了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就能够对历史上诸多的重要人物一一评价,达到“自能读书,不

8、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二)激发兴趣历史课程中有许多丰富的、精彩的片断和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片断和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如,创设故事情境、媒体情境、表演情境和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开阔历史视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创设媒体情境,播放相关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然

9、后,营造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课题“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全班学生被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扮演“历史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学家”和“政治学家”,收集、整理、研究圆明园被毁之前和被毁之后的各种资料和图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最后,将调查情况写成报告,探究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启发、帮助、鼓励他们。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三)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文献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是初中学生,教师不必对论文的写

10、作规范和篇幅作过多要求。在论文的选题和立意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杜绝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所谓创新,只能是科学的创新,而不是缺乏充分事实基础和理论根据的所谓“标新立异”。学生完成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认真地阅读和讲评,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对于小论文中的不足与缺陷,教师应单独予以辅导,帮助学生纠正。例如,史书记载孔子有三千求学弟子,成材七十二人。对于这一记载,就有学生发表看法,认为孔子培养的学生成材率非常低,称其为伟大的教育家是不正确的。对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观念。三、教师要提供历史与现实

11、对话的平台目前,学生不重视历史、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在许多地区普遍存在。历史课程和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严重脱节,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这就要求历史教学紧密联系现实,提供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其实质就是在现实社会这一独特的“情景”氛围下,基于已有的社会认知,通过人和人的思想碰撞,理想与现实的交流,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实现社会个体对历史内容进行现代“意义”的自我建构。例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问题、日本申请加入联合

12、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在现实问题中追溯历史,在历史问题中认识现实。这样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讲述的并不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历史与现实存在着难以割断的联系。又如,学习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教师可用拉萨布达拉宫导入新课。学生观赏了大量精美的布达拉宫图片以后,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布达拉宫主要呈现出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教师以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追述布达拉宫的历史:布达拉宫的前身是红山宫。公元64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天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为她修建了红山宫。红山宫后来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清朝入关后,五世达赖喇嘛重修了这座

13、宫殿,并改称布达拉宫。此后,布达拉宫经过汉族、藏族工匠的多次扩建,才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布达拉宫的引入,不仅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还生动有力地证明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现实的背景下解读历史,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切身体会到了“以史为鉴”的真正含义,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借助现实解读历史,借助历史提示现实,其实质就是一个对历史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四、教师要了解学术动态,更新知识结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渗透了许多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标准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于历史研究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14、,这就使得历史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滞后性。怎样才能克服课程标准和教学的这种局限?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一方面要用心体会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历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更新知识结构,适当地把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弥补课程标准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滞后。与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吸取了许多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史学研究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界定,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更为科学和合理。历史教学大纲详细说明了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时间,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只对此进行了笼统的阐述:“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这种表述淡化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的分界,是极其恰当的处理。众所周知,当今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尚未能达成共识,存在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及魏晋南北朝封建说等多种说法。在基础历史教育阶段,学生只要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这些学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向学生解释清楚,实际上也难以对史学知识准备不足的中学生解释清楚。这样做,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研究的生动性、具体性,也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历史现象各抒己见,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关于历史教学改革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