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第五节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课件新人教版202103261235

上传人:xi****a 文档编号:85378437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第五节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课件新人教版202103261235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第五节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课件新人教版202103261235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第五节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课件新人教版202103261235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第五节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课件新人教版2021032612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第五节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课件新人教版202103261235(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第第1 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必备知识必备知识】一、文言实词推断一、文言实词推断7 7法法1.1.字形推断法字形推断法汉字虽历经演变汉字虽历经演变, ,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 ,因此因此, ,通过对字形结构通过对字形结构( (主要是象形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知字的意义。如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知字的意义。如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IIII“致致奠醊以奠醊以千数千数”中的中的“醊醊”, ,偏旁是偏旁是“酉酉”, ,本义是贮酒器

2、本义是贮酒器( (即谷物成熟即谷物成熟, ,可可以酿以酿酒酒),),由偏旁由偏旁“酉酉”可推断该字和可推断该字和“酒酒”有关有关, ,“醊醊”在古代指在古代指“祭祀时以酒浇地祭祀时以酒浇地, ,祭祭奠奠”。2.2.成语推断法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 ,推断文言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实词的含义。如20192019年全国卷年全国卷中中“楚悼王素闻起贤楚悼王素闻起贤”的的“素素”, ,联系成语联系成语“素不相识素不相识”可推断为可推断为“一向一向”。3.3.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高考试题中考查

3、的实词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 ,其意义都能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印证。因此其意义都能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印证。因此, ,我们要善于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 ,推断试题中实词的含义。如推断试题中实词的含义。如20192019年全国卷年全国卷“击秦击秦, ,拔五城拔五城”中的中的“拔拔”, ,可联想到教材可联想到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中的“其后秦伐赵其后秦伐赵, ,拔拔石城石城”, ,推断其意义为推断其意义为“攻下攻下”。4.4.语法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 ,组合也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组合也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

4、语法位置, ,为我们推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如如20192019年全国卷年全国卷“至则相楚至则相楚”中的中的“相相”在句中做谓语在句中做谓语, ,由此推断由此推断“相相”应为动词应为动词, ,意思是意思是“任相国任相国”。5.5.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利用语境利用语境( (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 )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这是最主要的推断方法。这是最主要的推断方法。如如2019201

5、9年全国卷年全国卷“公叔为相公叔为相, ,尚魏公主尚魏公主”中的中的“尚尚”, ,借助语境可推断为借助语境可推断为“娶娶”的意思。的意思。6.6.结构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文言文中, ,排比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 ,位置对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 ,词义相近或相反词义相近或相反, ,因此因此, ,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进行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II“II“州举茂才州

6、举茂才, ,除温令除温令”一句中的一句中的“举茂才举茂才”“”“除温令除温令”为相同句式为相同句式, ,句中的句中的“举举( (举荐举荐)”)”和和“除除”处于同一位置处于同一位置, ,在词性上皆为动词在词性上皆为动词, ,由词义相近的角度可推断由词义相近的角度可推断“除除”的词的词义为义为“任命任命”。7.7.通假推断法通假推断法当遇到一个句子中某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当遇到一个句子中某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 ,便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考便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7、。如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IIII“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后坐考妖言不实论”一句中的一句中的“考考”, ,通通“拷拷”, ,意思是意思是“拷拷问问”。二、文言虚词推断二、文言虚词推断6 6法法1.1.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 ,因此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因此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 ,利用文意解题。如利用文意解题。如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今今乃与百乃与百县均赋县均赋”中的中的“乃乃”, ,结合上句结合上句“陵寝皆在邑境陵寝皆在邑境, ,岁时缮治无虚日岁时缮治无虚日”, ,可以推断出可以推断出“乃乃”

8、是副词是副词, ,竟然。竟然。2.2.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句子成分来推断的。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句子成分来推断的。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如如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中中的的“以棼然之丝而杀之以棼然之丝而杀之, ,吾不忍也吾不忍也”一句一句, ,从语法结构上分析从语法结构上分析, ,主语是承后省略的主语是承后省略的“吾吾”, ,谓语是谓语是“杀杀”“”“忍忍”。句。句中的中的“以以”用在前一分句中用在前一分句中, ,应该是连词应该是连词, ,作作“因为因为”讲讲; ;第一个第一个“之之”放

9、在修放在修饰语饰语“棼然棼然”和中心词和中心词“丝丝”之间之间, ,可判断应该是助词可判断应该是助词, ,的的;“;“而而”连接前面事连接前面事件件, ,应该为连词应该为连词, ,表转折表转折, ,但但; ;第二个第二个“之之”, ,做了动词做了动词“杀杀”的宾语的宾语, ,应该为代词应该为代词, ,他他( (指库吏指库吏) )。3.3.标志推断法标志推断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 ,如表被动的如表被动的“见见”“”“于于”“”“为为”“”“为所为所”, ,表宾语前置的表宾语前置的“之之”“”“是是”; ;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式“

10、是以是以”“”“无以无以”“”“有所有所”等。如上文等。如上文“遂为匠擒遂为匠擒”中的中的“为为”, ,是被动句是被动句的标志的标志, ,所以译为所以译为“被被”。4.4.句位推断法句位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 ,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其其”, ,在句首一般作代在句首一般作代词词( (今者今者项庄拔剑舞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其意常在沛公也););还常作语气副词还常作语气副词, ,表反问或揣测表反问或揣测( (其皆出其皆出于此乎于此乎););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秦王恐其破璧秦王恐其破璧),),在

11、名在名( (代代) )词后一般作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语气副词, ,表期望、祈使语气表期望、祈使语气( (尔其无忘乃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之志) )。5.5.对称推断法对称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 ,推断对应位置的虚词的用法。如推断对应位置的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中的中的“以以”和和“而而”处于对应位置处于对应位置, ,“而而”是表修饰的连词是表

12、修饰的连词, ,由此可推断由此可推断“以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也是表修饰的连词。6.6.词性界定法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有些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 ,用法也不一样。如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中的中的“及其所之及其所之既倦既倦”和和“不能不以之兴怀不能不以之兴怀”两句两句, ,前一个前一个“之之”是动词是动词( (往、到达往、到达););后一个后一个“之之”是代词是代词( (代指代指“向之所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已为陈迹”),),通过词性即可推断二者不一通过词性即可推断二者不一样。样。【备选要点备选要点】【一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 (一一) )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中的中的

13、“通通”是通用之意是通用之意,“,“假假”是借用之意是借用之意(“(“假假”就是就是“借借”的意的意思思) )。所谓通假。所谓通假, ,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类别释义释义示例示例通用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义也相通的字, ,古代可以古代可以写这个写这个, ,也可以写那个也可以写那个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中中“失其所与失其所与, ,不知不知”的的“知知”就是就是“智智”的意思的意思, ,“知知”和和“智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现代一现代一般认为般

14、认为“知知”同同“智智”假借字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义毫不相干的字, ,古代有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时也可以借代鸿门宴鸿门宴中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王”的的“蚤蚤”, ,本义是跳蚤本义是跳蚤, ,因为它和因为它和“早早”读音相同读音相同, ,借用了借用了“早早”的意义。的意义。“早早”是本字是本字, ,是是“蚤蚤”的假借义的假借义; ;“蚤蚤”是是“早早”的假借字的假借字, ,“蚤蚤”同同“早早”古今字古今字一个汉字一个汉字( (古字古字) )原有几个原有几个意义意义, ,后为区别后为区别, ,另造一个另造一个新字新字( (今字今字

15、) )来表示其中的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说师说中中“师者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的“受受”是古字是古字, ,“授授”是今字是今字, ,“受受”同同“授授”( (二二)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 ,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1.本义本义词的本义词的本义, ,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本”的本的本义是义是“草木的茎或根草木的茎

16、或根”,“,“道道”的本义是的本义是“路路, ,道路道路”。2.2.引申义引申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 ,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本”的引申的引申义为义为“根本、本来、原本根本、本来、原本”;“;“道道”的引申义为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方法、道理”。3.3.比喻义比喻义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爪牙”的本义是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比喻义是“武臣、重臣武臣、重臣”, ,现在属贬义词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草菅

17、人命”的的“草菅草菅”, ,本义是本义是“野草野草”, ,比喻义是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不值得珍惜的事物”。4.4.假借义假借义词的假借义词的假借义, ,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见见“通假字通假字”部分部分) )( (三三)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这种意义和用法的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六种。如下表格

18、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六种。如下表格: :类别类别阐释阐释示例示例词义扩大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中国中国”, ,古义指古义指“中原地区中原地区”, ,现指现指“整个中国整个中国”词义缩小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 ,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之中“谷谷”, ,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 ,故有故有“五谷五谷”“”“百谷百谷”之说之说; ;今义在北方专今义在北方专指指“小米小米”, ,在南方专指在南方专指“稻谷稻谷”类别类别阐释阐释示例示例词义转移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为表示乙

19、事物“孙子膑脚孙子膑脚”的的“脚脚”, ,古义指古义指“小腿小腿”, ,现在专指现在专指“足足”词义弱化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示的语义较强, ,现在表现在表示的语义较弱示的语义较弱“病病”, ,古代的基本义是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重病”, ,轻微轻微的病一般用的病一般用“疾疾”; ;而现在而现在, ,只要是生理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 ,都通称都通称为为“病病”, ,不再单纯表示不再单纯表示“重病重病”这个这个意思意思词义强化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示的语义较弱, ,现在表现在表

20、示的语义增强示的语义增强“宣言宣言”, ,古义是古义是“扬言扬言”, ,今义是今义是“宣宣告、声明告、声明”感情色感情色彩变化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词语在使用过程中, ,感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情色彩发生了变化“逢迎逢迎”, ,古义是古义是“迎接迎接”, ,中性词中性词; ;今义今义是是“迎合迎合”, ,贬义词贬义词( (四四)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 ,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虽然它在古汉语中很少出现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虽然它在古汉语中很少出现, ,

21、但如果不了解、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掌握它, ,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推断技巧推断技巧示例示例1.1.弄弄清两清两个语个语素的素的构成构成方式方式意义意义相近相近“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中中的的“父兄父兄”, ,偏义在偏义在“兄兄”, ,“父父”是衬字是衬字意义意义相对相对“缘溪行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中的中的“远近远近”, ,偏义在偏义在“远远”, ,“近近”是衬字是衬字推断技巧推断技巧示例示例2.2.在语在语境中辨境中辨别别“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2、 (鸿门宴鸿门宴) )中的中的“出入出入”, ,结合结合前文的语境可知其偏指前文的语境可知其偏指“入入”3.3.从语从语法法及角度及角度分析分析“昼夜勤作息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中的中的“作作息息”, ,从句中的从句中的“勤勤”分析分析, ,与之搭配的应是与之搭配的应是“作作”, ,而不是而不是“息息”, ,由此可判定由此可判定“作息作息”偏指偏指“作作”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 ,因此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因此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二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一一) )代词代词代指对象要明确代

23、指对象要明确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 ,使文章简洁。使文章简洁。1.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1)(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 :吾、予、余、我。吾、予、余、我。“吾吾( (我我) )入关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鸿门宴) )(2)(2)第二人称第二人称: :女、汝、而、尔、若、乃。女、汝、而、尔、若、乃。“吾意久怀忿吾意久怀忿, ,汝汝( (你你) )岂岂得自由得自由!”(!”(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3)(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之、其、彼、厥、渠。之、其、彼、厥、渠。“彼彼( (

24、他他) )与彼与彼( (他他) )年相若也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道相似也。”( (师说师说) )(4)(4)人称复数人称复数:“:“属属”“”“辈辈”“”“侪侪”“”“族族”“”“徒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 ,可译为可译为“们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类”“”“这些这些”等词。等词。“若属若属( (你们你们这些人这些人) )皆且为所虏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鸿门宴) )2.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1)(1)近指代词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这这”“”“这个这个”“”“这里这里”“”“这这样样”

25、。“某所某所, ,而母立于兹而母立于兹( (这里这里) )。”(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2)(2)远指代词远指代词: :彼、夫、其。可译为彼、夫、其。可译为“那那”“”“那个那个”。“予观夫予观夫( (那那) )巴陵胜状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3)(3)旁指代词旁指代词: :他。可译为他。可译为“别的别的”“”“其他的其他的”。“备他备他( (其他其他的的) )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鸿门宴) )(4)(4)虚指代词虚指代词: :或、某。可译为或、某。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人”。“或或( (有的人有的人) )以为死以为死,

26、 ,或或( (有的人有的人) )以为亡。以为亡。”(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5)(5)无定指代词无定指代词: :莫、无。可译为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没有哪一个”。“我心伤悲我心伤悲, ,莫莫( (没有没有谁谁) )知我哀知我哀!”(!”(诗经诗经小雅小雅采薇采薇) )3.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1)(1)代人代人: :谁、孰。谁、孰。“吾与徐公孰吾与徐公孰( (哪一个哪一个) )美美?”(?”(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2)(2)代事物代事物: :何、胡、奚、曷。何、胡、奚、曷。“其间旦暮闻何其间旦暮闻何( (什么什么) )物物?”(?”(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

27、序) )(3)(3)代处所代处所: :安、焉。安、焉。“且焉且焉( (哪里哪里) )置土石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 (二二) )副词副词修饰限制要适度修饰限制要适度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做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做句子的状语或补语。1.1.程度副词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 ,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心理活动的动词。(1)(1)轻微度轻微度: :少、稍、略。可译为少、稍、略。可译为“稍稍”“”“略微略微”“”“丝毫丝毫”等。等。“太

28、后之色少太后之色少( (略微略微) )解。解。”( (战国策战国策) )(2)(2)加深度加深度: :愈、益、弥、更。可译为愈、益、弥、更。可译为“更加更加”“”“尤其尤其”等。等。“奉之弥奉之弥( (更加更加) )繁繁, ,侵之愈侵之愈( (更加更加) )急。急。”( (六国论六国论) )(3)(3)极高度极高度: :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译为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译为“很很”“”“极极”“”“太太”“”“非常非常”“”“分外分外”“”“特别特别”等。等。“而君畏匿之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恐惧殊( (很很、极、极) )甚。甚。”( (廉颇蔺相如

29、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2.2.范围副词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副词。(1)(1)表总括表总括: :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可译为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可译为“全全”“”“都都”等。等。“村中闻有此人村中闻有此人, ,咸咸( (都都) )来问讯。来问讯。”(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2)(2)表仅限表仅限: :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可译为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可译为“只只”“”“仅仅”“”“单独单独”“”“只是只是”等。等。“但但( (只只) )见悲鸟号古木。见悲鸟号古

30、木。”( (蜀道难蜀道难) )(3)(3)表共同表共同: :共、同、并、相。可译为共、同、并、相。可译为“起起”“”“一同一同”等。等。“又多豪右又多豪右, ,共共( (一起一起) )为不轨。为不轨。”( (张衡传张衡传) )3.3.时间副词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1)(1)表示表示“已经已经”“”“曾经曾经”: :既、已、曾、尝。既、已、曾、尝。“吾尝吾尝( (曾经曾经) )终日而思矣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劝学) )(2)(2)表示表示“以前以前”“”“当初当初”“”“过去过去”: :

31、向、初、曩、始、昔。向、初、曩、始、昔。“寻向寻向( (以前以前) )所志所志, ,遂迷。遂迷。”(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3)(3)表示表示“常常常常”“”“经常经常”“”“向来向来”: :常、素、雅、恒。常、素、雅、恒。“安帝雅安帝雅( (素常素常) )闻衡善术学。闻衡善术学。”( (张衡传张衡传) )(4)(4)表示表示“正在正在”“”“正当正当”“”“恰逢恰逢”: :方、正、适、会。方、正、适、会。“方方( (正当正当) )急时急时, ,不及召下兵。不及召下兵。”(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5)(5)表示表示“一会儿一会儿”“”“片刻片刻”: :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

32、既而、斯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既而、斯须。须。“既而既而( (一会儿一会儿) )儿醒儿醒, ,大啼。大啼。”( (口技口技) )(6)(6)表示表示“突然突然”“”“急忙急忙”“”“立刻立刻”: :急、遽、猝、立、即。急、遽、猝、立、即。“群臣惊愕群臣惊愕, ,卒卒( (通通猝猝, ,突然突然) )起不意。起不意。”(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7)(7)表示表示“将要将要”“”“接近接近”: :将、且、行将。将、且、行将。“若属皆且若属皆且( (将要将要) )为所虏为所虏!”(!”(鸿门宴鸿门宴) )(8)(8)表示表示“终于终于”“”“最后最后”: :终、卒、竟。终、卒、竟。“

33、卒卒( (最后最后) )相与欢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4.4.语气副词语气副词表示肯定、否定、禁止推测、反诘等语气的副词。表示肯定、否定、禁止推测、反诘等语气的副词。(1)(1)表肯定表肯定, ,确认确认: :必、诚、信、固、果。可译为必、诚、信、固、果。可译为“一定一定”“”“实在实在”“”“果真果真”等。等。“烟涛微茫信烟涛微茫信( (实在实在) )难求。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2)(2)表否定表否定: :不、弗、非、靡、亡、否。可译为不、弗、非、靡、亡、否。可译为“不不”“”“没有没有”等。等。“得之则生得之

34、则生, ,弗弗( (没有没有) )得则死。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3)表禁止表禁止: :勿、莫、无。可译为勿、莫、无。可译为“不要不要”“”“别别”等。等。“多谢后世人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戒之慎勿( (不要不要) )忘。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4)(4)表推测、估量表推测、估量: :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可译为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可译为“大大概概”“”“也许也许”“”“几几”“”“可能可能”等。等。“殆殆( (大概大概) )有神护者。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5)(5)表反诘表反诘: :岂、其、庸、

35、独、宁。可译为岂、其、庸、独、宁。可译为“难道难道”“”“哪里哪里”等。等。“其其( (难道难道) )孰孰能讥之乎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5.5.频率副词频率副词(1)(1)表示表示“常常常常”“”“往往往往”“”“一再一再”“”“再三再三”“”“多次多次”: :屡、数、辄、每、屡、数、辄、每、频、累。频、累。“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累( (多次多次) )召不应。召不应。”( (张衡传张衡传) )(2)(2)表示表示“再再”“”“也也”“”“还还”“”“第二次第二次”等等: :复、更、再、又。复、更、再、又。“复复( (再、又再、又) )前行前行, ,欲

36、穷其林。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6.6.谦敬副词谦敬副词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 ,无实在意义。无实在意义。(1)(1)表恭敬表恭敬: :请、敬、谨、幸、惠。请、敬、谨、幸、惠。“谨谨( (敬辞敬辞) )使臣良奉白璧一双。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鸿门宴鸿门宴) )(2)(2)表谦卑表谦卑: :窃、忝、猥、伏惟。窃、忝、猥、伏惟。“猥猥( (谦辞谦辞) )以微贱以微贱, ,当侍东宫。当侍东宫。”( (陈情表陈情表) )7.7.指代性副词指代性副词(1)(1)相相: :指代第一、二、三人称指代第一、二、三人称,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表示动

37、作偏指一方。“便可白便可白公姥公姥, ,及时相及时相( (指代指代我我) )遣归。遣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2)(2)见见: :用在动词前用在动词前, ,有人称代词的作用有人称代词的作用, ,相当于前置的相当于前置的“我我”。“生孩六月生孩六月, ,慈父见慈父见( (指指代代我我) )背。背。”( (陈情表陈情表) )( (三三) )介词介词引出方式要得当引出方式要得当介词介词, ,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 ,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间、处所、方式、原因、对象

38、等的词。1.1.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 :以、因。以、因。“何以何以( (凭借凭借) )战战?”(?”(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2.2.引出动作的对象引出动作的对象: :于、与、因、为、乎。于、与、因、为、乎。“于于( (对于对于) )其身也其身也, ,则耻师焉。则耻师焉。”( (师说师说) )3.3.引出动作的原因引出动作的原因: :于、以、为。于、以、为。“不以不以( (因为因为) )物喜物喜, ,不以不以( (因为因为) )己悲。己悲。”(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4.4.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 :于、乎、自、从、缘。于、乎、自、从、缘。

39、“有朋有朋自自( (从从) )远方来远方来, ,不亦乐乎不亦乐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5.5.引出主动者引出主动者, ,表示被动表示被动: :于、乎。于、乎。“此非孟德之困于此非孟德之困于( (被被) )周郎者乎周郎者乎?”(?”(赤壁赋赤壁赋) )( (四四) )连词连词表示关系要清楚表示关系要清楚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 ,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1.1.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关系: :与、及、且、而、且与、及、且、而、且且且、载、载载载。“命如南命如南山石山石, ,四体康且四体康且( (而

40、且而且) )直直!”(!”(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2.2.表示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 :而、且、尚而、且、尚况况、以。、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臣以为布衣之交尚( (尚且尚且) )不相欺不相欺, ,况况( (何况何况) )大国乎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廉颇蔺相如列传传) )3.3.表示选择关系表示选择关系: :如、抑、其、或、非如、抑、其、或、非则则。“天之苍苍天之苍苍, ,其其( (是是) )正色邪正色邪? ?其其( (还是还是) )远而无所至极邪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逍遥游) )4.4.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而、以、乃、

41、则、遂、即、于是、然后。“锲而锲而( (表承接关系表承接关系) )舍之舍之, ,朽木不折。朽木不折。”( (劝学劝学) )5.5.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而、然、则、但、乃、顾、虽。而、然、则、但、乃、顾、虽。“然然( (然而然而) )视其左右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6.6.表示因果关系表示因果关系: :以、为、因、故、是故、是以。以、为、因、故、是故、是以。“是故是故( (因此因此) )弟子不必不如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说师说) )7.7.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关系: :若、苟、今、使、虽、则、向使、假令。若、苟、今、使、虽

42、、则、向使、假令。“苟苟( (如果如果) )非吾之所有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赤壁赋) )8.8.表示修饰关系表示修饰关系: :而、以。可不译。而、以。可不译。“木欣欣以木欣欣以( (表修饰表修饰关系关系) )向荣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 (五五) )助词助词辅助功能要到位辅助功能要到位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 ,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用的词。1.1.结构助词结构助词(1)(1)之之: :常作为定语、补

43、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常作为定语、补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 ,或用于主谓之间或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宋何罪之宋何罪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有?”(?”(公输公输) )(2)(2)所所: :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所所”字结构字结构, ,表示人、事物、处所等表示人、事物、处所等, ,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所闻闻, ,即即所知道的一切所知道的一切)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2.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1)(1)陈述语气词陈述语

44、气词: :也、矣、焉、耳。也、矣、焉、耳。“今已亭亭如盖矣。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2)(2)疑问语气词疑问语气词: :乎、与、欤、耶、邪。乎、与、欤、耶、邪。“沛公不先破关中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公岂敢入乎?”(?”(鸿门宴鸿门宴) )(3)(3)感叹语气词感叹语气词: :哉、夫。哉、夫。“善哉善哉! !技盖至此乎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庖丁解牛) )(4)(4)句首语气词句首语气词: :唯、夫、盖。唯、夫、盖。“夫战夫战, ,勇气也勇气也。”(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3.3.音节助词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指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音节助词指

45、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 :之、者、其、之、者、其、言、言、有、止。有、止。“久之久之, ,目似瞑目似瞑, ,意暇甚。意暇甚。”( (狼狼) )【典例剖析典例剖析】(2018(2018全国卷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问题。完成后面的问题。(19(19分分) )自主推断自主推断以以:_:_于于:_:_以以:_:_岂岂:_:_将将:_:_ 之之:_:_乃乃:_:_与与:_:_之之:_:_ 乎乎:_:_为为:_:_ 以以:_:_一一:_:_ 之之:_:_其其:_:_ 于于:_:_于于:_:_ 而而:_:_之之:_:_ 则则:_:_ 足足:_:_ 但但:

46、_:_ 以以:_:_ 之之:_:_ 以以:_:_ 其其:_:_ 以以:_:_ 以以:_:_ 方方:_:_ 务务:_:_ 犹犹:_:_ 岂岂:_:_ 由是由是:_:_而而:_:_ 于于:_:_ 为为:_:_ 所所:_:_若若:_:_ 以以:_:_ 何以何以:_:_ 以以:_:_辄辄:_:_【备选例题备选例题】(2019(2019全国卷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问题。完成后面的问题。【自主推断自主推断】事事:_:_将将:_ :_ 或或:_:_图图:_:_疑疑:_:_谢谢:_:_ 闻闻:_:_事事:_:_以为以为:_:_拔拔:_:_ 下下:_:_吮吮:_:_遂遂:_:_

47、所所:_:_ 以以:_:_ 廉平廉平:_:_乃乃:_:_ 以以:_:_ 拒拒:_:_ 既既:_:_ 顾顾:_:_ 固固:_:_ 经经:_:_ 置置:_:_ 相相:_:_ 悦悦:_:_ 附附:_:_ 信信:_:_ 是是:_:_ 属属:_:_ 默然默然:_:_乃乃:_:_ 所以所以:_:_乃乃:_:_ 弗如弗如:_:_既既:_:_ 尚尚:_:_害害:_:_ 惧惧:_:_遂遂:_:_ 去去:_:_之之:_:_ 素素:_:_相相:_:_ 却却:_:_患患:_:_ 害害:_:_走走:_:_ 之之:_:_坐坐:_:_【技法归纳技法归纳】积累是前提积累是前提, ,技法是关键技法是关键1.1.积累整理积累整理

48、, ,系统归纳。所有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勤积累系统归纳。所有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勤积累, ,强记忆强记忆, ,各种方法要融会贯通。要把各册教材梳理一下各种方法要融会贯通。要把各册教材梳理一下, ,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虚词, ,归类整理归类整理, ,系统掌握。系统掌握。2.2.结合语境结合语境, ,综合运用。无论运用哪一种推断方法都要结合语境综合运用。无论运用哪一种推断方法都要结合语境, ,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思考, ,仔细推敲仔细推敲; ;几种文言词语的推断方法不是完全割裂的几种文言词语的推断方法不是完全割裂的, ,可以综合运用。可以综合运用

49、。3.3.方法灵活方法灵活, ,提高效率。对于一道题而言提高效率。对于一道题而言, ,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多多掌握几种方法掌握几种方法, ,在答题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答题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够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能够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4.4.反复朗读反复朗读, ,体会语气。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时体会语气。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时, ,要先反复朗读文言词语所处的语要先反复朗读文言词语所处的语句句, ,整体把握语句的基本意思整体把握语句的基本意思, ,仔细体会句子的语气仔细体会句子的语气, ,再进行推断。再进行推断。【即学即练即学即练】1.1.下

50、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3(3分分) ) ( () )A.A.纯礼字彝叟纯礼字彝叟/ /以父仲淹荫以父仲淹荫/ /知陵台令兼永安县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独永安不受令/ /B.B.纯礼字彝叟纯礼字彝叟/ /以父仲淹以父仲淹/ /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独永安不受令/ /C.C.纯礼字彝叟纯礼字彝叟/ /以父仲淹以

51、父仲淹/ /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独永安不受令/ /D.D.纯礼字彝叟纯礼字彝叟/ /以父仲淹荫以父仲淹荫/ /知陵台令兼永安县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独永安不受令/ /【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断句的能力。史传文的开头往往介绍传主。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断句的能力。史传文的开头往往介绍传主的字、籍贯等的字、籍贯等, ,故第一处断句毫无疑义故第一处断句毫无疑义

52、; ;第二处介绍传主身世第二处介绍传主身世, ,纯礼乃北宋名臣纯礼乃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子范仲淹之子, ,结合古代的世袭制结合古代的世袭制, ,可知这里的可知这里的“荫荫”( (读作读作yn)yn)是是“庇荫庇荫”的意的意思思, ,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以父仲淹荫以父仲淹荫”意为意为“凭借父亲凭借父亲范仲淹的庇荫范仲淹的庇荫”; ;如断为如断为“以父仲淹以父仲淹”, ,则后边的则后边的“荫知荫知”无解无解, ,据此排除据此排除B B、C C两项。两项。A A项中项中“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明显不通明显不通,“,“永昭陵永昭陵

53、”的的“陵陵”指陵墓指陵墓, ,不可能做主语去不可能做主语去“建建”什么官职什么官职, ,故也可排除故也可排除, ,因此可确定因此可确定D D正确。正确。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3(3分分) ) ( () )A.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 ,陵墓建成后陵墓建成后, ,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B.“株株”, ,本义树根本义树根, ,根与根间紧密相连根与根间紧密相连, ,因而因而“株连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人。

54、C.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尹”为官名为官名, ,如令尹、京兆尹如令尹、京兆尹, ,是知府的简是知府的简称。称。D.D.御名指皇帝名讳御名指皇帝名讳, ,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御”字字, ,如御玺指皇帝印信。如御玺指皇帝印信。【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尹尹是知府的简称是知府的简称”错。错。“尹尹”是官名是官名, ,本义是本义是“治理治理”。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

55、的一项是(3(3分分) )( () )A.A.纯礼敢于抗言纯礼敢于抗言, ,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 ,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议, ,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 ,不应与各县均等不应与各县均等, ,得到陵使韩琦认同。得到陵使韩琦认同。B.B.纯礼关怀下属纯礼关怀下属, ,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 ,草场失火草场失火, ,守吏惶守吏惶恐等候诛杀恐等候诛杀, ,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 ,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

56、偿的惩处。C.C.纯礼鉴察往事纯礼鉴察往事, ,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 ,有村民被误告谋逆有村民被误告谋逆, ,他发现事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实并非如此, ,认为应判杖刑认为应判杖刑, ,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 ,征得皇上认可。征得皇上认可。D.D.纯礼坚毅刚直纯礼坚毅刚直, ,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 ,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告纯礼, ,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 ,致使纯礼蒙冤致使纯礼蒙冤, ,最终遭到免职。最终遭到免职。【解析解析】选选

57、D 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D项曲解文项曲解文意意,“,“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不对。由原文曾布的话不对。由原文曾布的话“上欲除君承旨上欲除君承旨, ,范范右丞不可右丞不可”可知可知, ,曾布只是说纯礼坏话曾布只是说纯礼坏话, ,并未挑唆王诜诬告纯礼。并未挑唆王诜诬告纯礼。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分分) )(1)(1)方务去前之苛方务去前之苛, ,犹虑未尽犹虑未尽, ,岂有宽为患也。岂有宽为患也。译文译文: : (2)(2)愚人村野无所

58、知愚人村野无所知, ,若以叛逆蔽罪若以叛逆蔽罪, ,恐辜好生之德。恐辜好生之德。译文译文: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1)关键关键词词:“:“务务”“”“苛苛”“”“宽宽”。(2)(2)关键词关键词:“:“村野村野”“”“蔽罪蔽罪”“”“好生好生”。答案答案: :(1)(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 ,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尚且担心做得不够, ,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2)村野愚人无知村野愚人无知, ,如果以叛逆定罪如果以叛逆定罪, ,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

59、仁德。附附【译文译文】范纯礼字彝叟范纯礼字彝叟, ,凭借父亲范仲淹的庇荫凭借父亲范仲淹的庇荫, ,做陵台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做陵台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 ,京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 (平均平均) )摊派给各县摊派给各县, ,只有永安不接受只有永安不接受( (摊摊派派) )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使臣韩琦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使臣韩琦, ,韩琦说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吗? ?一定有他的说法。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后来, ,众人责问他众人责问他, ,纯礼说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陵寝都在永安县

60、境内, ,一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 ,没有闲着的时候没有闲着的时候, ,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 ,怎么比得上怎么比得上将永安县赋役暂免将永安县赋役暂免, ,让永安县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让永安县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可了他的建议。回韩琦认可了他的建议。回到朝中到朝中, ,起用他做三司盐铁判官起用他做三司盐铁判官, ,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离京主管遂州。泸南有边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离京主管遂州。泸南有边防事务防事务, ,征调赋税严苛急切征调赋税严苛急切, ,纯礼一概以静应对纯礼一概以静应对, ,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 ,不从百不从百接下诰

61、命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接下诰命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 ,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原来是) )这个人到这个人到戏场看戏戏场看戏, ,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 ,就拿过桶来戴在头上说就拿过桶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和刘先主相比怎样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对策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对策, ,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 ,纯礼纯礼回答说回答说:“:“村野愚人无知村野愚人无知, ,如果以叛逆定罪如果以叛逆定罪, ,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按

62、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 ,就够了。就够了。”皇帝说皇帝说:“(:“(这样做这样做) )凭什么告诫后人凭什么告诫后人呢呢?”?”纯礼回答纯礼回答:“:“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 ,足够作为典范了。足够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意见。纯礼性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徽宗听从了他的意见。纯礼性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 ,曾布畏惧他曾布畏惧他, ,挑拨驸马都尉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 ,范右丞不同意。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辽国使者, ,纯礼主持宴会纯礼主持宴会, ,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 ,纯礼被罢免为端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崇宁五年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崇宁五年, ,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举。去世, ,享年七十六岁。享年七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