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407413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情况报告3篇【篇一】根据专项监督工作组调研情况,现将本市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 总体情况从调研总体情况看,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市新农村建设,相关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重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重点突破,将本市新农村建设纳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本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一)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新成绩围绕建设都市现代农业这一目标,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更

2、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茬口安排,推进“三三制”模式,降低耕地使用强度。推进水旱轮作、粮菜轮茬耕作方式,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土壤生态环境。切实抓好优势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工作,做优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双绿工程”,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孙桥、崇明、市农科院三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探索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交易新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 美丽乡村建设有新进展市政府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截至xx年底,全市已累

3、计推进50万户农户的村庄改造,占全部改造农户数的2/3,市级财政(含中央)累计批复奖补资金约40亿元。强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工作,xx年项目整合资金达到了11亿元,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制度,xxxx年共计45个村被评定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了多种建设模式,有效带动了面上工作。(三) 农村人居环境有新变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xx年全市整治关闭了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推进了424家畜禽养殖场粪尿处理设施运行,完成3741个窝棚整治工作。推进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全市累计施用商品有机肥23万吨。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5127艘,拆除

4、陆上违章搭建约13000平方米。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制定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xx2018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2018年年底前,规划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加强粪污治理并符合环保要求,规划不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计划实施退养。(四) 深化农村改革有新成效结合上海实际,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组织实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全市已有1068个村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户确权登记率达到99.3%。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公开市场建设,至xx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5%。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

5、改革,截至xx年,全市已累计完成改制1621个村,占全市1677个总村数的96.7%。全市累计25个镇完成镇级改革,中心城区“五区六镇”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探索形成了各种模式。如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开发区实行“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强化镇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资产和资金的整合,采取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实现抱团发展。探索推广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为集体经济组织留存一定比例的物业用于长远发展。(五) 促进农民长效增收有新举措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落实农村综合帮扶各项政策,狠抓项目推进和措施落实,提高农村“造血”机制的内生动力。截至xx年底,全市提前完成第一轮帮扶“造血”项目申报工作

6、。5个受援区共申报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33.8亿元,涉及市级专项资金9.96亿元,部分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收益,用于村级分配1.5亿元,长效“造血”机制逐步显现。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本市已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693名。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打通了职业农民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合作联社就业期间参加职保的通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主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浦东、嘉定等区已推出了缴费补贴政策。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20元,比上年增长10%,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二、 主要问题从调研和座谈的情况看,虽然本市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但制约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工

7、农和城乡关系仍需调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瓶颈问题:(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还不大一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本市农产品价格易受大市场和不利气候的影响。如去年11月份以来,由于受大市场和暖冬气候影响,本市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田头交易价格大幅下跌。据有的区统计,今年14月,蔬菜上市9.75万吨,比去年同期9.68万吨略增,实现产值8250万元,同比减收69%,蔬菜生产企业或组织亏损严重。农产品品牌多而散,如地产大米的品牌就有60个左右。本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虽然已达到70%左右,但农业科技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在种源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还缺乏核心品种和

8、技术,在推进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生产机械化方面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较低,只有5.56%,有机农产品认证率只有0.06%,质量优良、品种多样的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三是农业用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解决烘干设施、仓储冷链、农机库房、农产品加工用房等配套设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些配套设施所需用地难以得到落实。一些原来备案的用地由于期限已过成了违章用地。有些农业企业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场所用地无法落实,无法申办QS认证。有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土地不能适度硬化,一些农业生产智能设备安装等需求得

9、不到解决。(二) 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农村相关建设规划编制滞后。农村村庄规划编制相对滞后,各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不均衡,大部分镇的村庄规划尚未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因缺少规划依据和支撑,进程受到影响。农民集中居住专项规划进展缓慢,计划年内启动的郊区6个区6个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进展迟缓。本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刻不容缓,村庄风貌和村民住房风貌比较单调。二是农村水环境亟待改善。本市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后,农村中小河道黑臭现象正在改变,但有的河道水动力不足,水质状况无法改善,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有的河道疏浚时,断头河浜需要打通,但涉及到基本农田保护,缺少统筹协调和解决办法。

10、有的宅前屋后小河道污染严重,只采取截流或填埋处理,未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有些河道两侧、田间路边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村住房相对破旧,农民住房改建呼声较高。由于本市农村建房管理办法正在修订中,有的区相关部门停止审批,农民新建住房与老宅翻新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四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庄改造标准较低。村庄改造奖补标准仍然停留在10年前的每户2万元,现在建材、人力等费用成本不断提高,奖补标准需要调整。五是对纯农地区支持政策有的尚未落实。xx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本市纯农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纯农地区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措施。但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如关于新增的支农资金要向纯农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11、降低纯农地区乡镇用于各个农业项目的配套资金比例直至取消的政策,有关乡镇反映没有得到落实。(三)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有欠账也有新忧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缺乏后续资金保障。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后,需要绿化养护、道路清扫、环境卫生、垃圾收集、村庄骨干道路路灯、村民健身设备等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但现阶段市级财力不安排维护资金,农业比重高的区因财政状况无力全部承担维护资金,乡镇、村普遍反映缺乏后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已建成的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因原建设标准较低,后续管理维护又缺乏资金,道路失管失养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农村老年农民不愿离土离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农村社区

12、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养老设施数量不够,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加强。三是农业人才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农村基层“三支队伍”力量薄弱,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老化,专业素质不高,服务乏力。科创中心人才支持的有些政策还未覆盖农业领域,外籍农业高科技人才难以取得长期居住证,三个月一次办理签证,不利于开展工作。四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教育等人才相对缺乏。特别在纯农地区,由于专业人才待遇不高,职业发展机会少,造成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医疗卫生机构等级低,药品种类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就医需求。(四) 部分地方农村改革进展不快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

13、权制度改革推进不快。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已累计完成本市总村数的96.7%,剩余的扫尾工作难度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困扰改革的突出矛盾,推进问题解决的措施不多。镇级集体资产在本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中占到70%左右,涉及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面更广,集体资产关系更加复杂,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艰巨,特别是中心城区“五区六镇”集体资产总量较大,集体组织成员关系更加复杂,深化改革难度较大,有些区镇推进力度不大。二是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还没有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虽已完成99.3%,但全市尚未登记的农户还有0.74万户,需要积极推进,确保工作达到预定目标。三是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

14、“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治理拆除的违章建筑中,属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物业占比较大,集体经济组织当年和预期收益大幅减少,对增加成员收益分配和提供村级公益服务带来影响,基层干部迫切希望寻找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调研中,大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有些问题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等政策性强,必须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和现实要求。三是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如在村庄改造中,部分区镇统筹协调机制较弱,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5、四是突破新农村建设中一些瓶颈问题的勇气和办法有所欠缺。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用地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基层呼声比较强烈。三、 有关建议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要在补齐新农村建设的“短板”上下功夫。为此建议:(一) 深化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在新时期要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

16、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根据市委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的系统筹划和顶层设计,落实好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和配套政策文件。本市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特别是涉农区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本市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上来,把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增强责任感,主动作为,措施落实,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17、、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建设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得益彰的新农村,实现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走出一条符合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二) 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确保村庄规划尽快编制完成。在完成9个郊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审查,以及20个保护村村庄规划和5个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加快规划编制进度,特别是镇级规划的落地。在启动郊区6个区6个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特别是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走廊沿线,以及生态敏感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各级政府要

18、进一步强化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组织专门力量,科学编制规划,确保规划编制任务按计划完成,引领新农村建设。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要在集中基础上做好村庄改造工作,顺应农村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生产生活方式、整体布局、功能特点、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留住乡愁、留住文化、留住根。要切实保证规划实施的权威性。规划确定后就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严格遵照执行,防止“建了拆、拆了建”的浪费现象出现。(三) 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和智慧农业。抓住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

19、,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打造孙桥现代农业、崇明生态农业和市农科院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努力使之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任务的研发中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水平,进一步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民宿旅游业态,拓展农村休闲、体验、度假等服务功能。加快编制设施农业用地规划,

20、加强对设施农用地管理,统筹盘活现有存量设施用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产品加工、工厂化生产、农机库房、粮食烘干、育种育苗及新产业新业态等农业设施用地需求。(四)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要培养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农村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积极加入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来。加强耕地和土壤环境监测和修复,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在郊区中小河道黑臭治理的基础上实施村沟宅河疏浚治理,净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在“五违四必”整治、河道和环境治理后出现反弹现象。要加大环保法的宣传力

21、度,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五)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市级统筹力度和区级责任,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纯农地区、生态保护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完善健全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的激励政策,使城市人才能向农村流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统筹规划,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针对农村居住分散、老年农民离土不离乡等特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解决老年农民的

22、用餐、就医等基本需求。【篇二】根据常委会工作要求,今年8月,xx乡人大主席团组织县、乡人大代表20余人围绕全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全乡5个村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xx乡是一个偏远山区乡镇,东与泉口接壤,南与横路、宋溪、甫田毗邻,西北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交界,距县城64公里。下辖鲁桥、畈上、箬田、岭下、彭坪5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人口2597户9698人。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始于2006年,到今年已有5年,共有35个建设点进行了新农村改造,涉及5个行政村,其中“十三五”贫困村

23、彭坪村13个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已达到全覆盖。主要做法一是做好村庄整治,加强引导塑造新风貌。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抓好“七改三网”基础建设,配套完善“8+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整治建设质量和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根据“三多三少”原则,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水改厕率达100%,进村路、村内主干道和入户路硬化率达100%,房屋四周、村内改沟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村内干净整洁,保洁制度健全,保洁设施配套完备,资金有保障;村内河道、沟渠、塘坝清淤畅通,雨污分流;村庄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水系、空闲地及农户庭院四周有序绿化。二是定期督查指导,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挂点领导

24、和新村办干部天天下村,对拆迁、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实时检查调度,并根据情况予以表扬批评。新村办坚持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评比排位,乡党委书记、乡长不定期到点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及干部到岗到位情况,并在全乡进行通报。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对村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平时检查成绩按50%分值计入年终考评总分。根据年终考评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在全乡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三是推进 “两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结合各村实际,把具有比较优势的猕猴桃、黄蜀葵、油茶作为新村主导产业,着力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成立专业种养合作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

25、、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并带动周边群众到基地务工,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存在的问题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几点建议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4、加大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5、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用。【篇三】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结合市人大常委会xx年立法调研工作计划,1

26、1月上中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就我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组织召开了市级相关单位座谈会,听取了市委农工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牧局、市法制办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介绍;深入到仁和区、盐边县,与县(区)人大常委会和有关涉农部门的同志就新农村建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现将我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着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

27、设。同时,强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全市新农村管理。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截止xx年底,全市累计建成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5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幸福美丽新村144个,新村聚居点184个,“1+6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51个;全市新农村的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日趋规范。(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2007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和11个分项规划。我市各县(区)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新村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全市44个乡镇,已编制完成乡镇总体规划32个、乡镇控制性详细

28、规划25个,已完成三区两县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全市349个行政村,已编制行政村规划126个、新村建设规划144个。(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今年在北京、成都和上海等地成功举办以“阳光的味道”为主题的xx芒果品牌推介会,推动了xx芒果的品牌打造。(三)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村民生活空间围绕农民生活生产需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电力、广播、电视、宽带入

29、户连网,改厨、改厕建设大规模推进,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坚持同步跟进,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是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等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四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二、存在的问题和困

30、难虽然全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存在偏差一是建设资金压力大。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宽量大,资金需求多,群众投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财力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市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如xx年,我市农业(含农、林、水)财政资金总计投入48186.29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投入46651.19万元,市级财政仅投入1535.1万元。三是资金整合难度大。中央、省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大多按行业划拨到地方,到基层很难整合使用,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四是资源配置上没有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

31、关系。一些地方不惜重金,在基础好、条件好的地方搞示范,集中资源塑造“形象”、打造“亮点”,忽视最需要投入帮扶的边远山区、落后地区,造成区域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二)农民新村建设主体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投资投劳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既搭台又唱戏,大包大揽,让农民成为局外人、旁观者。(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部分农户不能正确使用农用化学品,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使得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而且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二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亟待改善。在中心场镇以外的广大农村,一般没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农户

32、直接从河道、池塘、山泉、浅井取水,存在饮水安全隐患。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村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一些农户直接将污水排入江河湖溪等。部分聚居点没有就近建立垃圾堆放场点,垃圾处理运输成本过高,随意丢弃垃圾现象比比皆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四)部分相关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与管理领域基本上有法可依,但也有部分相关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真空地带以及操作性不强、刚性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部分相关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市、县(区)部分单位提出了加强我市地方立法的建议以弥补上位法

33、的不足,有的认为应当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即xx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条例,有的认为应当根据实际制定涉及xx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此外,还存在新村建设产业支撑力度不够,新村建设项目后期管护不力,新村建设规划科学性、前瞻性不足,以及新村建设用地指标难以保障、宅基地低效利用和闲置突出、违法建筑较多等问题。三、几点建议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上述问题和困难,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新思路新举措,这对于我市

34、加快振兴乡村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要依托xx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康养+农业”“康养+旅游”上下功夫,探索农业和康养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田园变公园、产区变景区。四要按照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助推新农村建设。(二

3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运行机制和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是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的关键。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确保农业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且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二是进一步明晰财权和事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哪些由政府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应该进一步明确,并合理划分各级财权、事权,从而调动各种主体、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三是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对某些项目可只下达资金计划,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为地方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应尽早下达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加强使用监管,确保

36、资金使用科学高效。(三)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一是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唱主角,努力激发广大农民建设和管理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规划、选址、建设、管理全过程,切实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三是对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管理等项目,采取由下而上,让民作主,自主决策,自主实施,实现农民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四)坚持服务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努力破解城乡收入差距大和农民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卫生条件差、文化生活单调等难题。一是继

37、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交通、集中供水、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厨、改厕、改水、改路,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二是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努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五)强化产业支撑,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努力形成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的良好格局。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

38、,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一些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三是创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在家乡留得住、有钱挣、过得好,就地就近实现增收致富。(六)坚持科学立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只有在坚持科学立法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地方立法工作,才能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是不能追求大而全。搞一个大而全的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不符合全国第二十三次地方立法工作会议关于“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质量,不追求数量,不搞大而全的”的精神。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反映出在新农村建设与管理领域有一定的立法需求,但不够强烈、具体,应当在调查清楚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具体立法需求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三是可以分“两步走”。市政府可以从创建机制方面先行探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待条件时机成熟后,再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