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经济史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842908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经济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经济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经济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经济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经济史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644-1658年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地方反应 摘录:第一位入关的顺治帝遇到了历代新的王朝开始时所遇到的同样问题:地荒丁亡,财尽民穷,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清初的统治已不能够象明末统治者那样大的剥削,也不可能完全抄袭从前的剥削方法。有长期统治经验的汉族官僚地主,从明朝的覆亡中看到,苛重的剥削是造成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建议清朝统治者,“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薄赋”“行蠲免、薄赋敛,则力农者少钱粮之苦,而从逆之心自消”。在一定程度地减轻对农民的剥削,恢复社会生产,缓和阶级矛盾,成为清朝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清顺治年间实行了多次蠲免,但是有趣的是,在已整理出版的清史档案中,较少能看都有关地方大

2、臣对于朝廷政策的讴歌。相反,奏折内容多为请求朝廷再次减免或是推迟当地的税收。这其中有许多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关键词:清朝入关 赋税趋势 大臣反应 互动清兵入关,首除明代加派之三饷,悉复明万历年间赋役制度,各种杂税均蠲免。康熙年间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再实行“摊丁入亩”真正实行一条鞭法。可以说,康熙及雍正年间的赋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在顺治皇的基础上实施。因而考察顺治年间的赋税,朝廷是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措施以解决这一经济矛盾,巩固新政权有积极意义。本文拟从清初顺治朝的赋税政策的制定与变化对此经济策略加以清史档案进行考察。一、 清入关之初的赋税制度1644年,清王朝从北部边陲入主中

3、原, 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必须尽快恢复正常的国家运作。在古代有农业和农民,赋税就有保证,政权就能得到巩固。【 】中国财政问题源流考 张翊刚.著 中国社会科学园出版社 2002年4月 p151】而前明正常的经济生产秩序、赋税征收体制在农民军的打击下荡然无存,南方的战事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兵饷粮饷的供应,是清初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顺治帝于皇极门颁即位诏于全国:“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起,“地亩钱粮,俱照前朝会计录原额,按亩征解,饭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 】清史编年顺治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p46】清入关后首个关于赋税的诏令明显实行的是怀柔的财

4、政政策以期收买人心。可见清政府认识到明朝灭亡的原因与繁重的赋税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入关后即实行大范围调整。在废除三饷之外,清王朝还颁布了一系列蠲免政策,以鼓励民归田地,促进生产恢复。据清史编年记载,顺治年间曾多次下诏蠲免赋役。如顺治十一年8八月四日以加上皇太后徽号礼成,颁“恩诏”于全国。主要内容有:“顺治六、七两年地亩人丁本折钱粮,累系拖欠在民,悉与豁免,其已征在官者,不得借口民欠侵隐。”【 】清史编年顺治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p410】十五年又进行了一次豁免。因皇太后病愈,颁诏大赦。其中规定:“拖欠在民之十、十一两年未完地亩人丁本折钱粮,抚按具奏豁免。【 】清史编年顺治朝

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p517】不仅大规模的免除当年或累计的赋税。同时,还积极严防官吏私自增加加派。顺治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顺治帝谕户部,以水旱频仍,干戈未靖,人不聊生,命:“自今以后,各地方钱粮,凡横敛私征,暗加火耗,荒田逃户洒派包赔,非时预征、蠲免不实以凭重处。”【 】清史编年顺治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p428】顺治十三年八月六日,顺治帝以“钱粮不敷,每日会议,全无长策,”命裁汰京内外冗员,“当此钱粮匮乏之时,暂行裁汰,嗣后钱粮充裕,再行增设。”【 】清史编年顺治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p472】为应对征收钱粮不足问题,顺治帝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裁剪政

6、府官员。这也是无奈之举。在早些年间,朝廷就已增加农民的税额,此时已别无它法,在增加农民的负担,只怕是会激起农民反抗,只能裁剪官员。由此可见,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在赋税方面的政策是温和的,颇体恤百姓疾苦。以上清入关之后宣布“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处,一切加派,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这一明智的做法最终使得清立马站稳了脚跟。最好收买的阶级便是农民阶级,古代农民没什么大的野心,只要少交点税,一家人的温饱能满足,他们便是愚民政策下“最听话”的傀儡。但实际上,百姓的赋税有没有减少,在下文中我会继续深入探讨,此处便不展开。二、税赋蠲免后又大幅提高正所谓,历代的赋税改革均不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顺治年

7、间的财政亦是如此。自顺治四年起借口辽饷原属万历年间确定的税项,将之重新恢复。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顺治十八年的加派,由于在边外修避暑城及后期修顺治帝陵墓、滇闽用兵及修建顺治的陵墓,钱粮不充,当年财政超支五百七十万两有奇,且支付在即,窘迫万状。为了从困境中解脱,与顺治十八年七月经王大臣会议提出,将明代所加派的练饷,照例起征。当即奉旨“依议”施行。清中央政府通令各地方官,在征收练饷时,不论土地肥瘠,也不分边远与内地,更不管水旱虫灾,一律自命下之日起,两个月内按亩数尽数征完。同时顺治发诏令谕吏户二部:“钱粮系军国急需,而各省拖欠甚多,完解甚少,今后经管钱粮各官,不论大小,凡有拖欠参罚,俱一体停其升转,必待

8、钱粮完解无欠,方许题请开复升转。尔等即会同各部寺酌立年限,勒令完解,如限内拖欠钱粮不完,或应革职,或应降级处分,确议具奏。如将经管钱粮未完之官升转者,拖欠官并该部俱治以作弊之罪。【 】清史编年顺治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618 】下诏要求大臣在地方上尽快如此高强度的要求地方官员将钱粮之数收完,与明“三饷”政策无异。并将税收与职位升迁挂钩,这样的做法是残忍的,官员为完成指定的数额,定会不择手段的压榨百姓。清朝江山稳定之后,便借口军费支出大幅增加赋税额度,接下来且看众大臣反应。二、 地方大臣的反应顺治元年,清政府减免赋税的政策却没有得到地方大臣的好感,相反,在顺治二、三年间就有众多大臣上奏从国计

9、民生角度出发,呼吁朝廷解决土地问题。此奏折能证明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朝廷免除一切明朝的加派,但实际上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少这一观点。造成大臣纷纷上奏以表农民与土地关系的重要原因便是顺治年间的圈地和投充问题。顺治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傅景星为各王府免分昌平山场以利民憔采事揭帖中提到:“民之养此命者,柴与米而已矣,有则生,无则死。”【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49】此奏折很好表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鉴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傅景星上奏乞求朝廷能免分昌平山场,使得农民能有田可耕。顺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宋权题密云地圈人投孑遗之民相率逃徙情形本中提到:“地多圈种,人效投充,尽责之见在孑遗之民,所以相率逃徙

10、,莫可禁遏也。”【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52】圈地导致了大量的农民投充又或是逃迁,使得当地的税收无法按额完成,当地官员为完成朝廷下派的任务,加重对留守农民的征额数目,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顺治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向玉轩题畿辅地圈拔将尽民众失业苦不忍言事本,向玉轩具体探讨民与国的关系,有重点阐述农民的生存现状。“窃闻国以民为本,而畿辅尤在所先,故民生遂,则邦本固,畿甸定,则四方宁。”【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53】在封建社会为百姓谋权益的官员并不多,向玉轩能直言国以民为本,实为不易。在该题本中他又提到:“察囤地与勋戚绝产及民间无主荒田,安插满洲,窃意满洲

11、虽多百万之众处之裕然已。今三百里内不足,则远及五百里无主之地,不足因概及于有主,以致民众失业,苦不堪言。”【10】奏章中大胆提出圈地的危害,指出圈地只使得满族贵族生活惬意,而民众失业。在最后指出:“民间辗转流离,哭声遍野,椎埋行劫,狂吠时间,从此生计既枯势归于尽,不知此五百里将来土流孰为恒产,钱粮何人办纳,粟草料豆何人运搬。”【10】有识之士勇敢指出“减负”的同时,要配以百姓适当的土地,即“耕者有其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圈地导致的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当地的生产生活会全数瘫痪。土地无人耕种、物品无人搬运,这样只会导致赋税的进一步拖欠。在该题本中我们能清楚得知土地的重要性。它既是

12、中央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同时赋税制度是否合理及能否正确执行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自增加赋税的诏令一下,地方大臣就纷纷上奏书。奏疏内容大抵分地方官员上奏禀报当地的自然灾害,请求蠲免。以下,便略举几个例子。顺治十八年十一月初六日徐越题河南旱蝗之灾甚重练饷何以征得事本据河南抚臣疏称,豫省自入伏以后,旱魃为虐,满目红磷,至秋将丰,方获微泽,间有甫秀之区,又被蝗蝻蚕食,本年正赋将完,不敢望冀蠲免,新增练饷,见在严檄各官设法追比。【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22】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上奏的目的。一是禀报河南旱蝗灾害,二为说明在此状况下无力完成朝廷下派的

13、征税额度。顺治十八年同月张瑃题请免陕省练饷或于明年按粮石摊派事本中诉苦道:“实缘秦地瘠薄居多,秦民困穷为最。且按亩例派,轻重失约,征比难免。职此之故臣。请为我皇上陈之,贴黄难尽,仰垦睿慈轸念秦疆越在西陲,为边檄重地,土瘠民贫,开逾格之恩,俯赐减免,苏此一方重困。或自康熙元年为始,将新增练饷照依粮石摊派,使肥硗多寡适均,无偏重偏轻之患。庶小民犹可勉力输将,亦不悖于则壤定赋之制矣。”【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31】顺治十八年集中出现大臣上奏以乞减免和推迟赋税的上交。地方官员对于上奏乞求豁免的原因各不相同,不过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天灾人祸;一是无据可查;一是地区贫瘠落后。而皇帝对

14、于这些奏折的批复大多为交由户部处理。户部的处理态度我们也可一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阿思哈题征收练饷于按银粮额数征事本该臣等看得晋抚自如梅疏称,派增练饷,晋省地有肥瘠,粮有厚薄,若照亩派征,委属不均。再三酌议,照原额银粮分别派征,诚为均平。阿思哈题山西所征练饷少于题定之数事本今该抚题报之数,比臣部题定之数少银十万八千余两,但所增练饷原充兵饷之用,难以缺额,应请敕下该抚查照臣部题定数自征收可也。【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18】阿思哈题征收练饷可按银粮额数派征事本查新加练饷,原议每亩加征一分在案,今该抚疏称,照银粮额数均派与原派银数俱不亏少。请敕该抚确议,有无便民,须求无弊,将

15、所征银两,作速照原数征完,以济兵饷。如有多派等弊,该督抚题参之日从重议处。其直隶各省仍有称未便照一分之例派征照银粮均征者,仍与原数一分之数不缺,酌论民便征收,如不及每亩分征数缺少,仍遵前旨照一分之例,原题限期作速征收,毋得借口以缓军需可也。【】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20】以上户部的处理结果大多为毋得借口以缓军需,作速照原数征完。皇上对于户部的处理意见大多是依议行。这样的处理粗一看有些不尽人情或是不顾百姓的生死,但深入研究便大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乏地方官员谎报,中央对于此类的奏折已经司空见惯。查清史档案得知,顺治年间出现的自然灾害特别的频繁,其中,有可能是真的地质灾害集中爆发。

16、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是由于顺治十八年的赋税政策的转变使得一些地方官出现的瞒报灾害的现象以求得蠲免。长江下游者一级官员被迫承认灾情严重,结果,出现了省一级主管用谎称天灾的一套花招以希图北京给予免税的情况。【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美】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P138】自顺治四年来增加的税额,使得大臣叫苦连天,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三 、对于顺治年间赋税制度的评价清朝一入关就发布蠲免诏令,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存在许多因素影响它发挥功效,农民得到的受益微乎其微。顺治年间的赋税政策没有真正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16441658年的在财政方面对地方的监控并未有所加强。明末清初

17、的战火使得明朝的赋役制度土崩瓦解相关的文书记载更是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为了确定征收赋税的依据,免除官吏们收税时任意增减的弊端,一六四六年下令重修赋役全书,于一六五四年修订完成。赋役全书的制定根据以下几条原则:恢复万历年间三饷加派之前的原额;凡赋粮以地肥瘠与丁贫富为差;赋皆以银,粮则米豆麦草,根据所产的不同而定;全书总载地亩人丁赋税定额及荒亡开垦招徕之数,作为征收的依据。【 】清代赋税制度变革研究】在此顺治十四年前的税收中央大多无力监管;二是赋税制度中的民族歧视性相当严重。支撑赋税的主要生产要素:土地。清入关之初下令强行圈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及明代已故皇亲国戚的土地,但实际上在强行占有农民

18、土地。顺治在位期间就有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满洲贵族圈占所得土地可以不纳地租且世代相袭,而失去土地的汉人就流离失所。勉强还拥有土地、未投充的小农就不得不背负更重的赋税艰难生活。三是地方官在税收的增收过程中横征耗羡。十八年闰七月十七日彭之凤题征练饷严禁私派加耗事本中:“百姓每地一亩额银若如数征收,何难输纳。所难者贪婪官吏,正额之外,复有私派,正饷之内,复有加耗。”“民力几何堪此重困乎!【】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4】这不仅是地方官吏所为,而且整个官吏阶层都参与了分配,从中各部门到地方州、县、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州县官员俸禄句子民间派取。此大臣身为人臣却有这般

19、见识,在当下中国也属少见。大臣直言恭请圣上下严旨,痛惩私派加耗之源,可见当时地方官吏的行为有多大胆,简直成为地方的土皇帝。【 】中国税收制度史 黄天华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571】“明清两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赋税征用管理制度,赋税的制征、解运、管理和使用都实行一元化领导,中央则由皇帝集中控制。凡有新的收支,必先由皇帝批准。地方财政收入除存留奉公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师。明清赋税、财政领域混乱无序、错弊丛生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明清赋税制度改革探析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三期】对于这一观点,本人并不是十分的认同,清赋税混乱无序甚至于地方官员的克扣现象一直是其弊病。顺治年

20、间赋税体额由中央规定,而其征收费用则由各地自定,自然全部由纳税人负担,关于耗羡朝廷既无明文规定,也没有统一的课征标准,地方财政亏空,官吏中饱私囊皆取于耗羡。因而朝廷一再发布诏令“谕知、州、县或任纵胥吏以扰民,或徇私逞欲以上亏国帑,王章具在,岂尔贷欤!”钱粮火耗任意增加,民何以堪!嗣后断宜禁止。【 】清史编年第四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2-3】如果清朝赋税真如上文中学者所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圣上还须多次发诏警告各级官员勿私吞税款、勿任意增加加派。四是:天灾人祸的影响。顺治年间大规模集中爆发了水旱、蝗虫等灾害。顺治二年二月,河源霪雨。三年二月,当涂恆雨。四月,南雄霪雨。【21】顺治九年冬,武清

21、大雪,人民冻馁;遵化州大雪,人畜多冻死。十年冬,保安大雪月,人有冻死者;西宁大雪四十馀日,人多冻死。十一年冬,濼河大雪,冻死人畜无算。十三年冬,武强大雪四十余日,冻死者相继于涂;昌黎、濼州大雪五十余日,人有陷雪死者。【 】清史稿卷40志十五 异灾一 异灾三】面对高额的赋税和天灾,百姓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卖地逃入山林或亡入大户,国家也失去财力和人力来源。顺治时期的赋税总体上看并没有如它在顺治元年发表的下诏那样,对农民的征收的赋税有所下降,实际上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也未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百姓的生活境况并没较大改变。结束语:研究顺治年间的财政,也许有人会觉得在农业税已经废除的今天没有什么实在的

22、意义。其实,不然。在农业税虽已废除,农民摆脱了皇粮国税的负担,农民的生活未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说成是顺治年间的悲苦生活,但值得我们重视。国以民为本,更何况中国是一个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在我的文中我重点引用顺治清史档案中大臣对于顺治帝增加税收的看法,正是出于这一考虑。财政、农民在任何时代都是必须关注的焦点。注释:【1】清史编年顺治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p46 同上 p410 p517 p428 p472 P618 p2-3【2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中华书局 P49同上p52 p53 P22 P31 p18 P20【3 】清史稿卷40志十五 异灾一 异灾三【4】剑桥中国晚清

23、史上卷 【美】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P138【5 】中国财政问题源流考 张翊刚.著 中国社会科学园出版社 2002-4 p151【6】中国财政史 张翊刚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02 【7 】中国税收制度史 黄天华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571【8】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 秦佩珩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p284286【9】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 何平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中国救荒史邓拓 北京出版社 1998-09期刊【1】明清赋税制度改革探析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三期【2】秦至清代的农业租税制度变迁及思考 现代商业 顾硕秀 2007【3】清初顺治朝赋税政策初探 襄樊学院学报 李兴祥 2009年第三期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