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说课稿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7717129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数乘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数乘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数乘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小数乘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乘法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小数乘整数 。 对于本节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阐述: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 讲” 、学生被动“ 听” 的局面,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的“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

2、生活问题数学化”。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 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的内容2、教学地位及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

3、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作单位的数。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

4、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探索小数乘法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4、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并理解算理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的倍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身影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运

5、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的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四、说教法学法 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富于教育。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共同探究,明理获知,深化运用,巩固新知全课总结,畅谈收货。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学生是数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主任,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人人参与计算,积极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练习,合作交流学习成果,亲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逐步培养简单

6、的逻辑思维能力。五、说教学流程设计依据教参,紧扣课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同学们买风筝进行户外放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显示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而后提出小名准备购买三个燕子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是学生的情绪高涨。(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

7、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 共同探究,明理获知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 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么样把他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5元看作是35角

8、来算,变成整数乘法。(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教师让不同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的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空间。(5)、巧妙转化,获得新知,在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之际,老师引导提问:1、同学们,大家有信心挑战新任务吗?(出示算式:0.72*5=?)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尝试竖式计算并说说算理,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9、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相同的倍数100后为3.6,边说边板书。(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根本目的。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并有所拓展,每题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第一题,侧重比较每组里的两个算式,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同时理解他们间的相互联系。第3题是运用老师自制卡片题列举了学生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能很好的吸引学

10、生。(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在总结中学生畅谈收获,便于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沟通,更好的梳理所学知识,提出质疑。 六、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巩固记忆。七、评价分析本节课不着眼于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而在于关注学生能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能否主动参与,能否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融入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所以只要学生参与,就给所在小组加分,举手发言的加5分,上黑板展示的加10分。并在结束后进行汇总,表扬获胜的小组,以此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整个设计环节

11、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尝试教学模式为抓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习惯。老师做到少讲精讲,将课堂还给学生。不足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小数乘小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张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小数。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学情(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计算教学范畴。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

12、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并能熟练计算整数乘法。如果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与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竖式中和、差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二、说目标、重难点 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学地思考”,发

13、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自主探究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以及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小数乘小数算理

14、的推导,即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三、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

15、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16、,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间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

17、性。在引入“2.40.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四、说教学过程为充分体现以上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宣传栏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即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均为小数,与之前学习的有所不同,这样的题目该如何解决?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揭示本节课主题:小数乘小数(板书)。这样引导,还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

18、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2.40.8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

19、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并用两种方法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

20、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

21、。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再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五、说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2.40.81.92(平方米)2.4扩大它的10倍 0.8也扩大它的10倍2.4 10 24 0.8 10 8 1.92 100 192这样的板书这是既能清晰地体现出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又能在课堂小结过程中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

23、、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尊敬的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积的近似数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张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一、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4、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教学难点则是 :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而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三、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

25、中采用了情景创设法、观察发现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学法。四、教学流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堂开始,我会播放动画片警犬卡尔的片段。2、在学生欣赏完好看的动画片后,提出问题:看过动画片,你觉得卡尔为什么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呢?3、孩子们思考后,会自然的回答出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师:是呀,正因为狗的嗅觉非常灵敏,所以才能够帮着警察屡次破案。(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

26、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导入,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一、回顾旧知,理解积的近似数1、首先我出示书中这张图片 接着向孩子们提问:根据这个信息你能够求出狗的嗅觉细胞大约有多少个吗? 让他们试着在下面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我会把交流出来的算式:0.04945板书到黑板上。接着启发他们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我进行归纳并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然后让孩子们回顾旧知:我们原来学习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谁能说一下方法?学生思考后

27、交流,我会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总结。二、探究新知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首先,出示例题6图片- 请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解决的时候,我会进行巡视,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然后在学生交流做法的时候,我会板书整个算式。接着提出问题:你能说一下结果为什么是2.2亿个吗?(这个地方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说明,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我会根据他们说的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充,)。接下来,向孩子们提问:谁能说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看好要求,也就是看问题中让我们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要求保留位数

28、:看第几位。3、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位数 4、计算的结果要正确。 学生总结的注意事项,只要合理我都会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教师小结这一环节中我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第二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自行解决新知识。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练习题组设计如下:(出示幻灯)(首先我设计了一组

29、基本练:包括填空和判断题。练习题B是一组计算题。练习题C是三道实际应用题。)(通过这样各种形式的的习题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练习B: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340.1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练习C:练习1、一栋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m,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练习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他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两个问题: (1) 你有什么收获?(2)你

30、有什么感想?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孩子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中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也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积的近似数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可能会有一些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要说

31、课的题目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一、教材分析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

32、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

33、、情景创设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

34、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35、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

36、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

37、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出示例题7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0.254.7840.65201(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2)指名让学生板演。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第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接着问他们:你们认为第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38、。)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

39、评价。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以上是我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

40、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对于本节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阐述: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06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要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即使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也有不同的情形:本节课主要讲的例1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也是这一系列内容的起始课,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41、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 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课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

42、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点拨、渗透,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学生利用画线段图”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实践的活动过程,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3、,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内涵。五、说教学过程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课前铺垫: 我设计了找手指上的数学。从我们熟悉的手中寻找数学问题,用意在于先突破教学中的知识点,理解间隔,间隔数,初步感知间隔数与物体个数的关系,并且起到规范学生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同时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离不开我们生活的道理。(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我从美化环境和净化化空气的植树活动揭示课题:植树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植树活动里面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这样设计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

44、于生活实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植树问题中隐藏着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其实也是生活中一些类似问题的关系问题,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观擦植树的情景,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找到规律,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2、学生汇报,初步建模。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环节意识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再让学生利用电教手段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把关注焦点聚集到棵数与间隔的关系上来,使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 1,间隔数比植数棵数少

45、1。并总结: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老师这时再提出让学生从其他数据中找规律,从而知道间隔数=总长间距,为例1后面的内容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利用模型,解决问题。我利用电教手段,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看表总结规律,既避免了用语言表达的困难,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学生豁然开朗。这时的例1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列式,交流反馈,明白算理,巩固结论,学生研 究成果被认可,学生也有了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4、图文并茂,回归生活。这环节我设计了生活中很多的植树问题,让学生明白了现实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

46、摆花、锯木头、走楼梯等等。由于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让同学们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这环节我安排了三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性,包括填空,选择,应用,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我用课件展示出图文,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解决了实际生活中4的问题,也体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感受了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

47、成功的喜悦,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环节我设计了先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再提出植树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探究做好了进一步的铺垫。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树: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 + 1= 棵数1005+1=21(棵)七、教学效果预设: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充分体验,动手操作、课件数形结合的演示,小组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手段,让学生有夯实的学习基础;重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渗透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尝试教学模式为抓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

48、现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习惯。老师做到少讲精讲,将课堂还给学生。不足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对于本节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这一内容,看似简单、浅显,其实不然,由于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

49、次飞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2、教学目标:新教材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知识目标:根据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力目标

50、: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二、说教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比较、顺势诱导、交流归纳的教学方法。三、学生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教师诱导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

51、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活动1、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故在教学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设计的。学生熟识的年龄问题及扑克牌等,吸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2、学习活动重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大胆调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等,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经过分析对比,诱导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

52、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3、考虑到了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量上可以有差异,尤其在在反馈上采取的形式和评价也是多样的,比如教师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评价、同学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反馈。4、自主的问题情境,开放的练习视野,引发了蓬勃的思维活动。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家人年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材料,从而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由形象感知迈向抽象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展性练习中得到有效拓展。五、教学流程: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本课的教学构想是:首先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

53、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顺势诱导,在发现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知识,以及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意义等。总体体现“初步感知知识形成实践运用抽象概括”的教学思路。主要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熟识的年龄问题和扑克牌等引入字母,继而导入本课。揭示课题: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出示例题,诱导启发,分析数量关系,由直观的数字计算顺势导入抽象的字母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进一步设疑追问,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全面,同时揭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

54、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揭示知识应用的切入点,指导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思维方式及做题技巧等,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进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及延伸。本环节的活动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不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量,同时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反复感悟字母表示数的不同取值范围,促进学生对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的理解,而且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简洁明了的表述数量关系,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第四环节:指导看书,课堂小结通过指导学生看书,使学生感知到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全面性,使知识应用更加系统

55、化。通过学生自由小结和引导总结,进而达到对本节知识构建情况的测评及升华之目的,通过对照反思,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尝试教学模式为抓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习惯。老师做到少讲精讲,将课堂还给学生。不足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56、。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二)学情分析本课所研究解

57、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二、说教学目标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58、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

59、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五、说教学程序: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龙头未关紧或忘了关,会浪费多少水,假设: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因为未关紧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请问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

60、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1、深入

61、分析(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725.763=241.92(千克)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241.927=34.56(千克)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第二种:可以先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725.767=103.68(千克)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103.683=34.56(千克)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