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6825788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 +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结论 +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1+r 2=2a。第二定义中,r1=ed1r2=ed2 。(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 r1r22a ,当 r1r2 时,注意 r2 的最小值为c-a:第二定义中, r1=ed1,r 2=ed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2、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

2、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1),B(x 2,y2),弦 AB 中点为 M(x 0,y0),将点 A 、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 x2y21

3、(ab0) 与直线相交于A 、 B,设弦 AB 中点为 M(x 0,y0),则有 x0y0k0 。a2b2a2b2x2y21(a0,bx0y0( 2)b 20) 与直线 l 相交于 A 、 B,设弦 AB 中点为 M(x 0,y0)则有bk0a2a22( 3) y2=2px ( p0)与直线 l 相交于 A 、 B 设弦 AB 中点为 M(x 0,y0),则有 2y0k=2p, 即 y0k=p.【典型例题 】例 1、 (1) 抛物线 C:y2 =4x 上一点 P 到点 A(3,42 )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 ,则点 P 的坐标为 _(2)抛物线 C: y2=4x 上一点 Q 到点 B(4,1)

4、与到焦点 F 的距离和最小 ,则点 Q 的坐标为。分析:(1) 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则 PHPF ,因而易发现,当 A 、P、AHQF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PB( 2)B 在抛物线内,如图,作 QR l 交于 R,则当 B、Q、R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F解:( 1)( 2, 2 )连 PF,当 A 、P、F 三点共线时, APPHAPPF 最小,此时 AF 的方程为 y4 20 ( x 1) 即31y=2 2 (x-1), 代入 y2=4x 得 P(2,2 2 ),(注:另一交点为(1 , 2 ),它为直线 AF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舍去)21( 2)( 1 ,1)过 Q 作

5、 QR l 交于 R,当 B 、Q、R 三点共线时, BQ QFBQ QR 最小,此时 Q 点的纵4坐标为 1,代入 y2=4x 得 x=1,Q( 1,1)44点评:这是利用定义将“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互相转化的一个典型例题,请仔细体会。例 2、F 是椭圆 x2y21的右焦点, A(1,1) 为椭圆内一定点, P 为椭圆上一动点。yAPH43(1) PAPF 的最小值为F0 Fx(2) PA2 PF 的最小值为分析: PF 为椭圆的一个焦半径,常需将另一焦半径PF 或准线作出来考虑问题。解:( 1) 4-5 设另一焦点为F ,则 F (-1,0)连 A F ,P FPAPFPA 2aPF2

6、a( PFPA ) 2aAF45当 P 是 F A 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 PAPF 取得最小值为 4-5 。( 2)3作出右准线 l ,作 PH l 交于 H,因 a2=4, b2=3, c2=1, a=2, c=1, e=1 ,2 PF1 PH ,即2 PFPH PA 2PFPAPH2当 A 、 P、 H 三点共线时,其和最小,最小值为a24 13xAc例 3、动圆 M 与圆 C1:(x+1) 2+y 2=36 内切 ,与圆 C2:(x-1) 2+y 2=4 外切 ,求圆心 M 的轨迹方程。分析: 作图时,要注意相切时的“图形特征”:两个圆心与切点这三点共线(如y图中的 A 、M 、C

7、共线, B、D、M 共线)。列式的主要途径是动圆的“半径等于半径”C(如图中的MCMD )。MD解:如图,MCMD ,A0 B5x ACMAMB DB即6 MAMB2 MAMB8 (*)2轨迹方程为x2y2点 M 的轨迹为椭圆, 2a=8, a=4, c=1, b =1516115点评:得到方程(* )后,应直接利用椭圆的定义写出方程,而无需再用距离公式列式求解,即列出( x1) 2y 2(x1) 2y 24 ,再移项,平方, 相当于将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了一遍,较繁琐!例 4、 ABC 中, B(-5,0),C(5,0), 且 sinC-sinB= 3 sinA, 求点 A 的轨迹方程。5分析:

8、 由于 sinA 、sinB 、sinC 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两边乘以2R( R 为外接圆半径) ,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2解: sinC-sinB= 3sinA2RsinC-2RsinB=3 2RsinA ABAC3 BC555即AB AC 6(*)点 A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去掉顶点)2a=6, 2c=10 a=3, c=5, b=4所求轨迹方程为x 2y291 ( x3)16点评: 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这里由(* )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双曲线右支)例 5、定长为3 的线段 AB 的两个端点在y=x 2 上移动, AB 中点为 M ,求点 M 到 x 轴的最短距离。分析:( 1)可

9、直接利用抛物线设点,如设A(x 1,x12), B(x2,X 22) ,又设 AB中点为 M(x0y0)用弦长公式及中点公式得出 y0 关于 x0 的函数表达式,再用函数思想求出最短距离。( 2)M 到 x 轴的距离是一种“点线距离”,可先考虑 M 到准线的距离,想到用定义法。( x1x2 ) 2( x12x22 )29解法一: 设 A(x 1 ,x12), B(x2 ,x22), AB中点 M(x 0, y0)则 x1x22 x0x12x222 y0由得 (x1-x2)21+(x 1+x 2)2=9 即 (x 1+x 2)2-4x1x2 1+(x 1+x 2)2=9由、得 2x 1x2=(2

10、x22-2y0 代入得(2x 0)2-(8x22=90) -2y 0=4x00 -4y0) 1+(2x 0) 4 y0 4x029, 4 y04x029( 4x021)91 2 9 1 5, y051 4x024x024x0214当 4x02+1=3即 x02时, ( y0 ) min5此时 M(2,5)2424yB法二: 如图,2MM 2AA2BB2AFBFAB3MA31310M1A1BxMM2,即MM14,22A2MB225, 当 AB 经过焦点 F 时取得最小值。5 MM1M 到 x 轴的最短距离为44点评: 解法一是列出方程组,利用整体消元思想消x1, x2,从而形成y0 关于 x0

11、的函数,这是一种“设而不求”的方法。而解法二充分利用了抛物线的定义,巧妙地将中点M 到 x 轴的距离转化为它到准线的距离,再利用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A 、 B 到准线的距离和,结合定义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三角形“压扁”时,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属性,简捷地求解出结果的,但此解法中有缺点,即没有验证AB 是否能经过焦点3F,而且点 M 的坐标也不能直接得出。例 6、已知椭圆 x 2y 21( 2 m 5) 过其左焦点且斜率为1 的直线与椭圆及准线从左到右依次变于A 、mm1B 、 C、 D、设 f(m)=ABCD ,(1)求 f(m), ( 2)求 f(m) 的最值。分析: 此题初看

12、很复杂,对f(m) 的结构不知如何运算,因A、 B 来源于“不同系统” , A 在准线上, B 在椭圆上,同样C 在椭圆上, D 在准线上,可见直接求解较繁,将这些线段“投影”到x 轴上,立即可得防f (m) ( xB x A )2( xDxC )22 ( xBx A ) ( xD X C )yDC2 ( xBxC ) ( x AxD )2 (xBX C )F1 0F2xBA此时问题已明朗化,只需用韦达定理即可。解:( 1)椭圆x2y22221中, a=m , b =m-1, c =1,左焦点 F1(-1,0)m m 1则 BC:y=x+1, 代入椭圆方程即 (m-1)x 2+my 2-m(m

13、-1)=0 得 (m-1)x 2+m(x+1) 2-m2+m=0 (2m-1)x22设 B(x 1,y1),C(x 2,y2),则 x1 +x2=-2m(2 m 5)+2mx+2m-m=02m1f (m)ABCD2 (xBx A )( xDxC )2 (x1x2 ) ( x AxC )2 x1x222m2m1( 2) f (m)2 2m 1 12 (11)2m12m1102当 m=5 时, f (m) min94 2当 m=2 时, f (m) max3点评: 此题因最终需求 xBxC ,而 BC 斜率已知为1,故可也用 “点差法” 设 BC 中点为M(x 0,y0),通过将 B、x0y0k0

14、 ,将 y0=x 0+1 , k=1x0x01, x0mC 坐标代入作差,得m代入得m0,可见m1m12m 1xB2mxC12m4当然, 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是解此题的要点。f (m)ABCD 的认识, 通过线段在 x 轴的“投影”发现f (m)xBxC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椭圆1. 点 P 处的切线 PT 平分 PF1F2 在点 P 处的 外角 .2.PT 平分 PF1F2 在点 P 处的外角, 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 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 相离 .4. 以焦点半径 PF1 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15、.5.若 P0 (x0 , y0 )在椭圆x2y2x0 xy0 y1.a2b21上,则过 P0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b2a26.若 P0 (x0 , y0 ) 在椭圆x2y2P1、 P2,则切点弦22 1外 ,则过 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是 x0xy0 yab1.a2b27.x2y21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 2,点 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F1PF2椭圆 22ab角形的面积为 S F PF2b2 tan .128.椭圆 x2y21(a )的焦半径公式:a2b2b0| MF1 | aex0 , | MF2 |aex0 ( F1 ( c,0) ,F2 (c,0) M ( x0 ,

16、 y0 ) ).P1P2 的直线方程,则椭圆的焦点9.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P、Q 两点, 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 AP 和 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 F 的椭圆准线于 M 、N 两点,则 MF NF.10.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 A 2 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 A2Q 交于点 M,A2P和 A 1Q 交于点 N,则 MF NF.11.AB 是椭圆x2y21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 M (x0 , y0 ) 为 AB 的中点,则 kOMkABb2a2b2a2 ,即 KABb2 x0。a 2 y0x2y2x0 x y0 y x02y02

17、12.若 P0 (x0 , y0 ) 在椭圆 a2b21内,则被 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a2b2a2b2 .13.若 P0 (x0 , y0 ) 在椭圆x2y2x2y2x0 x y0 y2b21内,则过 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b2a2b2 .aa双曲线1. 点 P 处的切线 PT 平分 PF1F2 在点 P 处的 内角 .2.PT 平分 PF1F2 在点 P 处的内角, 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 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 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 相交 .4.以焦点半径PF1 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 .(内切: P 在右支

18、;外切:P 在左支)55.x2y21x0 x若 P0 ( x0 , y0 ) 在双曲线b2( a 0,b 0)上,则过 P0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a2a26.x2y21( a 0,b 0)外 ,则过 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若 P0 ( x0 , y0 ) 在双曲线b2a2切点弦 P1P2 的直线方程是x0 xy0 y1.x2y2a2b27.1( a 0,b o)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 2,点 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b2a2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S FPF2b2co t .12x2y28.双曲线 a2b21( a 0,b o)的焦半径公式: ( F1( c,0) , F2

19、(c,0)y0 yb21.P1、 P2 ,则F1PF2,当 M ( x0 , y0 ) 在右支上时, | MF1|ex0a , | MF 2 |ex0 a .当 M ( x0 , y0 ) 在左支上时, | MF1|ex0a ,| MF2 |ex0 a9.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P、Q 两点, 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N 两点,则 MFNF.10.过双曲线一个焦点 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 A2 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1P和 A2Q 交于点 M,A2P 和 A1Q 交于点 N,则 MF NF.11.A

20、B是双曲线x2y21 ( a 0,b 0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 x0 , y0 ) 为 AB的中点,则a2b2KOM K ABb2 x0 ,即 K ABb 2 x0 。a 2 y0a2 y012.若 P0 ( x0 , y0 )在双曲线x2y21 ( a 0,b 0 ) 内 , 则 被 Po 所 平 分 的 中 点 弦 的 方 程 是a2b2x0 x y0 y x0 2y0 2a2b2a2b2 .13.若 P0 (x0, y0 )在双曲线x2y21 ( a 0,b 0 ) 内 , 则 过Po 的 弦 中 点 的 轨 迹 方 程 是a2b2x2y2x0 xy0 ya22a2b2 .b椭

21、圆与双曲线的经典结论椭圆1.椭圆x2y21( a b o)的两个顶点为 A1 (a,0), A2 ( a,0)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1 、P2 时a2b2A 1P1 与 A 2P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1.a2b2x2y 22.1 (a 0, b 0)上任一点 A(x0 , y0 )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B,C 两点,过椭圆b2a2则直线 BC 有定向且 kBCb2 x0 (常数) .a2 y03.若P为椭圆x2y21 ( a b 0 )上 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1, F 2 是焦点,PF1 F2,a2b26PF2 F1actanco t.,则ca224.设椭圆

22、x2y21( a b 0)的两个焦点为F1、F2,P(异于长轴端点)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在PF1F2a2b2F1PF,PF1 F2,F1 F2Psinc中,记2,则有sinsine.a5.若椭圆x2y 21( a 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左准线为L ,则当0 e21时,可a2b2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得 PF1 是 P 到对应准线距离d 与 PF2 的比例中项 .6. P 为椭圆x2y21 ( a b 0 ) 上 任 一 点 ,F1,F2为二焦点,A 为椭圆内一定点,则a2b22a | AF2 |PA| PF1 | 2a | AF1 |,当且仅当 A, F2 , P 三点共线时,等号

23、成立 .7.椭 圆(x x0 ) 2( y y0 ) 21 与 直 线 Ax By C0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a2b2A2 a2B2b2( Ax0By0C)2 .8.已知椭圆x2y21 ( a b 0 ), O为坐标原点, P、 Q为椭圆上两动点,且OPOQ .( 1)a2b2111122的最大值为4a2b2S OPQ 的最小值是a2b22 .|OP |22a2b2 ; ( 2)|OP| +|OQ|a2b2 ;(3)a2b|OQ |9.过椭圆x2y21( a b0)的右焦点 F 作直线交该椭圆右支于M,N 两点,弦 MN 的垂直平分线交a2b2|PF |ex 轴于 P,则.|MN |210.x2

24、y21(已知椭圆 a2b2P( x0 ,0) , 则a2b2a11.设 P 点是椭圆x2y2a2b2(1) | PF1 | PF2|2b2cos1ab 0),A 、B 、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相交于点a2b2x0.a1( ab 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1 、 F2 为其焦点记F1PF2,则.(2) S PF Fb2 tan .12212. 设 A、B是 椭圆x2y21( a b 0 ) 的长 轴 两 端 点, P 是椭 圆上 的 一 点 ,PAB,a2b2PBA,BPA, c、 e分别是椭圆的半焦距离心率,则有 (1)|PA|2ab2 | cos|a2 c2co

25、s2.(2)tan tan2.(3)S2a2b21 ePABb2a2 cot .已知椭圆 x213.y21( )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a2b2ab07于 A 、B 两点 ,点 C 在右准线 l 上,且 BCx 轴,则直线 AC 经过线段 EF 的中点 .14.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垂直 .15.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16.椭圆焦三角形中 , 内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e( 离心率 ).(注 : 在椭圆焦

26、三角形中 , 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17. 椭圆焦三角形中 , 内心将内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e.18. 椭圆焦三角形中 , 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椭圆中心的比例中项.双曲线1.x2y21 ( a 0,b 0)的两个顶点为 A1 (a,0) , A2 (a,0),与 y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双曲线b2a2于 P1、P2时 A1P1与 A2P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1.a2b2x2y22.过双曲线1 ( a 0,b o)上任一点A(x0 , y0 )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2b2b2 x0B,C 两点,则直线BC 有定向且 kBC(常数) .

27、a2 y03.x2y21( a 0,b 0 )右(或左)支上除顶点外的任一点,F1,F2是焦点 ,若 P 为双曲线2b2aPF1F2,PF2 F1,则 catanco t(或 catanco t) .ca22ca224.设双曲线x2y21( a 0,b0)的两个焦点为F1、F2,P(异于长轴端点)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a2b2在 PF1F2 中,记F1 PF2,PF1F2,F1F2 Psinc,则有(sinsin)e.a5.若双曲线x2y21( 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左准线为 L ,则当 1 e 2 1a2b2时,可在双曲线上求一点P,使得 PF1 是 P 到对应准线距

28、离d 与 PF2 的比例中项 .6.P 为双曲线x2y2,F1,F2为二焦点, A221 ( a 0,b 0 )上任一点为双曲线内一定点,则ab|AF2|2a|PA| PF1 |,当且仅当 A, F2 , P 三点共线且 P 和 A, F2 在 y轴同侧时,等号成立 .7.双 曲 线x2y21 ( a 0,b 0 ) 与 直 线 AxByC0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a2b2A2 a2B2b2C 2 .88.x2y21( b a 0), O 为坐标原点, P、 Q 为双曲线上两动点,且OPOQ .已知双曲线2b2a4a2 b2a2b2( 1)111122的最小值为;( 3) S OPQ 的最小值是2

29、 .22a2b2 ;( 2)|OP| +|OQ|222|OP | |OQ |b ab a9.x2y21( a 0,b 0)的右焦点F 作直线交该双曲线的右支于M,N 两点,弦 MN的过双曲线b2a2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 P,则 | PF |e .|MN |210.x2y21( a 0,b 0) ,A 、 B 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相已知双曲线2b2a交于点 P(x0 ,0) ,则 x0a2b2a2b2或 x0.aa11.x2y21(a 0,b 0)上异于实轴端点的任一点,F1、F2 为其焦点记F1PF2,设 P 点是双曲线b2a2则 (1) | PF1 | PF2 |

30、2b2.(2) S PF Fb2 cot .1cos12212.设 A、Bx2y21 ( a0,b 0)的长轴两端点, 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PAB,是双曲线b2a2PBA,BPA, c、e 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离心率,则有(1)| PA|2ab2 | cos| a2.c2cos2 |(2)tantan12.(3)S PAB2a2b2eb2a2 cot .13.x2y21( a0,b 0)的右准线 l 与 x 轴相交于点 E ,过双曲线右焦点F 的直线与已知双曲线2b2a双曲线相交于A 、 B 两点 ,点 C 在右准线 l 上,且 BCx 轴,则直线 AC 经过线段 EF 的中点 .14.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垂直 .15.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 .16.双曲线焦三角形中, 外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e( 离心率 ).( 注 : 在双曲线焦三角形中, 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17.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 , 其焦点所对的旁心将外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e.18.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 , 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双曲线中心的比例中项.1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