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264312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1407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业课题名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章兴鸣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 年 2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设 计) 姓 名校外学习中心学 号证 件 号批 次层 次专 业指导教师课题名称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指导教师评 语终 稿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摘 要: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已经超过1.6亿,并且正在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加,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到2050年,中国老龄

2、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中国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现象被称为“未富先老”。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经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面对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以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现依据养老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缺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一、 我国及镇江市老龄化现状分析(一) 我国老龄化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大约在40年代,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顶峰;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

4、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1】。据统计,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9.6%)、天津(15.68%)、北京(14.6%)、江苏(13.75%)、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省市。老龄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2005年,镇江市全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45万人,占总人口的15.2%,超过老龄化国际标准5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为31万人,

5、占总人口的10.5%,超过老龄化国际标准3.5个百分点。14岁以下少儿人口降至39万人,首次低于老年人口总数,少儿人口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0.5%降为13.2%,大大低于30%的老龄化国际标准。老少比现已高达79.5%。各项指标均大大超出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见表1)。表1:1990-2005年镇江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表(单位:%)人口老龄化指标老龄化国际标准1990年2000年2005年老年人口比重(%)60岁以上人口1010.4812.2615.2465岁以上人口76.758.7410.4714岁以下少儿人口比重(%)3020.5416.6813.18老少比(%)3032.8652.4

6、279.49人口年龄中位数(岁)302935(二) 我国老龄化特点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1) 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1.44亿,世界上60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2) 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据统计,大概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从2005年的11%到30%,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我们的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3) 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

7、年总人口的97;(4) 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部省、自治区预计要到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5) 历史欠帐较多。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是没有养老积累的,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6)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二、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一)家庭养老(1)家庭养老的概念养老的一种方式,包括经

8、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交流3个方面。在养老的3项内容中,收入保障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其他两个方面的经济基础。家庭养老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以家庭的存在为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传统的农业社会以小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具有多方面功能。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家庭养老是一种最主要、最普遍、最根本的养老方式。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的功能逐渐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家庭的其他一些功能,如养老功能逐步为各种社会机构所代替。在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中,家庭养老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其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社会保障制度,老年人的收入和医疗保障基本

9、上由社会提供。大部分生活服务由社会各类专业部门或志愿组织来承担。但由于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在发达国家中,有些人提出要重新给家庭养老以必要的重视,要重建在社区支援下的家庭养老制度。(2)家庭养老的基础家庭养老的重要基础是传统的孝道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赡养老人义务的履行情况。中国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家庭养老经验。当前,家庭养老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普遍的养老方式。中国农村的家庭养老包含着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顾、情感上交流等方面的全部内容。虽然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为老年农民发放一定数量的退休金,但为数极少,只能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城市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绝大

10、多数老年人都与自己的子女一起居住,但他们多系离退休人员,主要是靠离退休金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在城市中约有 1/3的老年人(多数为高龄妇女)从未参加过就业劳动,没有收入保障,要依靠子女赡养或靠配偶的收入作为生活的保障。不管有无收入保障,他们的生活照顾和情感交流仍需在家庭内部实现。家庭养老在中国城市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被社会所取代。但家庭养老的方式不可能完全消失。只要家庭还存在,它就仍然会保留有某些养老的功能,并继续发挥其作用。(二)社会养老(1)社会养老的定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

11、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2)社会养老的基础:社会养老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多,公办养老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福利彩票、公益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加大投入等,而民办养老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投资者个人的私有财产以及贷款。(3)社会养老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

12、,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三、两种养老模式优劣分析(一)家庭养老的优势老年人在家庭中养老,不仅可以得到儿女的生活照料和经济帮助,更重要的是得到儿女的精神慰藉,享受天伦之乐。有关研究表明,愉快的精神比良好的物质条

13、件对保持老人的身体健康更加有利。而给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主要靠家庭,家庭中的亲情交流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社会服务无法替代的,家庭是老人的一种心理支持,它能增进老年人的生活勇气和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二)家庭养老模式困境分析 (1)人口结构变化加剧家庭养老负担。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与生育率普遍降低,这意味着家庭供养老人资源的减少和能力的减弱。相比以前老年人由众多子女共同或轮流赡养,使得赡养平均分摊到几户家庭,单个家庭赡养负担的减弱。现在由一户家庭赡养两位甚至是四位老人,养老负担骤增,这无疑会增加家庭养老的负担 。 (2)农村劳动力转移致使家庭养老功能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城市化迅速发展

14、,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镇,虽然提高生活水平 ,但是也影响到家庭养老的及时性与延续性 。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时空分离 ,使得老年人缺乏子女应有的照顾以及情感关怀。因此,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严重影响了家庭式养老的质量。 以镇江市司徒镇旬头村为例,村上一百多户人家,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中只有老年人,年轻人或在外地打拼或已在城镇安家,只剩下年迈的老年人守在村上。 (3) “孝文化”衰落影响家庭养老水平。传统的孝文化在自然经济中,是维系整个家庭的价值思想,是家庭赡养的主要保障。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子女反哺老人、赡养老人的意识薄弱,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空前挑战

15、。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虽然以两性和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仍难以取代但在二 元结构导致农村养老存有先天缺陷的背景下,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失。再加上传统孝,文化的缺少等问题,使得家庭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家庭式养老模式正日益受到冲击,这些冲击使得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因此,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急需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16、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三)社会养老的优势(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表现。公办养老机构属于国有养老机构,即国家政府部门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供养的对象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并参照国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的养老机构,它隶属于各级政府统一管理,其产权及资金归属国家所有;而民办养老机构属于民间养老机构,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兴办的养老机构。收养对象是社会上的老年人,它隶属各级民政部门主管,产权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所有。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互相并存,在养老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社会养老城乡并重,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图

17、表 2 2009-2011年1季度全国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数量分析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资金筹集的多样性。社会养老资金的筹集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专项资金安排,也可以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非国有资产集体出资,公民和社会组织个人出资筹集集资金。一般来说,公办养老机构资金属于财政统一预算安排。这种预算安排可以是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地方各级财政算安排资金、社会捐助的资金等等。而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源于企事业单位自筹的非国有资产、公民个人自筹的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等。(3)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四)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1)人均床位数少目前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很少,

18、有些地区不足老年人口数的1%,养老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当前老年公寓的有效需求正在不断增强,但公寓数目少、规模小;政府对老年人的住宅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配套设施,管理不善。(2)我国养老机构投资少,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投资少,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投入不足,充其量是“老年集体宿舍”,房间构造简单、功能单一、档次低,含卫生间的住房少,带厨房的更少,没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对财政补助收入依赖性过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多数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尤其是

19、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创收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脆弱,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或内部循环。(3)养老机构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的养老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强烈的国家福利的色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养老机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床位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养老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大,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入院老人的需要。(4)城乡差异明显城乡老年养老机构的设置情况存在着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农村村委会的养老机构明显多于城市街道养老机构。从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了解来看,城市老年人口和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机构的了解基本持平,农村女性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了解略少。城乡老年人口对养

20、老院的印象评价上有著性差异,农村对养老机构的评价要高于城市,这主要源于是由于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制约、对养老问题的认知习惯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使其评价的标准不同所造成的。(5)公办养老机构是政府直接创办的,土地、资金、人员、工资、业务指导都有保障,基本不存在经营风险,而民办的处处都要自己打理,仅建房或租房一项就需付出大量资金,加上员工培训、生活管理、医疗保健、日常开支等等费用就更大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立养老院火爆到“一床难求”,而民营的养老机构却大多床位空缺,入住率不高。归根结底是因为养老产业缺乏法律规范,所以导致了“差钱”,由于“差钱”,导致了“位卑”,导致了“言微”,最后导致了“量

21、少”。(四)社会养老的前景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份规划中指出了我国目前养老行业的现状;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等。该规划中指出外来中国养老的模式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2、“,并明确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要建立与政府养老配套的高端养老产品和服务,”要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扶持具体体现在对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税收上的优惠,比如国务院和民政部门相继出台减免养老机构的税收以及鼓励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与文件。此外,还有针对金融保险机构进入不动产投资领域及健全中国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和保监会都相继发布了相关的政策及文件。“十二五”期间,镇江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特别提出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镇江市提出实现到2015年基本形

23、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专业、运行高效、投资多元、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五)社会养老的必然性社会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顾服务及健康护理。社会养老在理论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化、更人性化的服务。老人在养老机构中各种社会活动和交往、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助于解除其孤独感,从而提高其生活品质,机构这种集中供养的方式可以确保老年人口的安全。从另一个角度讲,专业分工、规模经济效应可以使家庭服务的社会供给成本低于家庭供给成本,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子女也可以从繁杂的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减轻子女的压力,使得他们拥有

24、更充分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同时,社会养老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人从事养老事业,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所以,社会养老在现实社会中有其存在的必要。首先,社会养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养老的功能在逐渐弱化,尤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专业分工,规模经济效应致使居民的一部分生活服务的家庭供给成本超过了社会供给成本,家庭养老的生活服务业正是如此。在我国经济还没高度发达的时候,老年型社会己经到来,社会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只会是越来越强烈。其次,家庭和社区都不能保证老有所养的那部分人,就要依靠社会养老来作为补充。我

25、国规定,在城市当中的“三无老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在农村,“三无老人”,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从建国以来,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院、养老院就专门收养“三无人员”和“五保人员”。再次,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家庭、社区又护理不了的老年人,都要依靠专门的机构来养老。尽管医学科学发展较快,医疗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加,他们由于自然衰老所带来的疾病及器官的退化导致的行动不便,这些会使高龄老人对专业护理需求增大,促进养老机构尤其是护理型机构的发展。最后,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老人和经济条件充裕的老人,他们对专业化服务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

26、了高档养老机构的产生。这些人虽然身体健康、有住房,但是由于不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或者是子女不在身边,同时想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他们愿意选择入住较为高档的养老机构。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入住养老社会养老。(六)镇江市在社会养老的有益实践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镇江市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目前,镇江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32家,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12956张。到2012年年底,每千名老人将拥有26张养老床位。为破解养老难题,镇江市一方面加大国办养老机构建设力

27、度,另一方面,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尹卫民委员透露,镇江市从明年起,拟对市区新建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标准从原来的每张床位2000元,按公寓型和护理型分别提高到4000元和5000元,并建立运行补贴制度。在加大国办养老机构建设力度的同时,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现在,镇江市的养老机构多为政府出资兴建的福利养老院,养老服务业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化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镇江市已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可加强民间资本筹资管理,调动养老机构出资者的积极性。建立民间筹资的

28、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为民间筹资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担保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让民间资本不但放心地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更让它能在这一领域发展壮大。另外,还可制定对民办养老设施的扶持政策,调动全社会,包括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积极性,积极投资兴建养老设施。尽快制定出台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及养老规范服务的国家及地方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符合国家标准、提供标准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养老作为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善养老制度,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且人们的观念在逐渐改变,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的专业

29、化水平,社会养老将是主流选择。 【参考文献】1田雪原. 中国老年人口2007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P148P1502穆光宗.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J. 社会科学. 1999(12)3刘书鹤. 全世界关注的家庭养老J. 妇女学苑. 1995(01)4周皓. 谈家庭养老存在的长期性J. 人口学刊. 1998(04)5姚远. 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 人口研究. 2008(02)6吴玉韶,李伟,孔伟,孙慧峰,岳琳琳. 居家养老的实践难题与对策建议A. 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 20097罗元文. 社区服务与养老保障体系J.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3(02)新闻学研究,2002. 8高飞. 传承与超越:孝德文化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02)9卫富魁. 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养老问题J. 山西老年. 2009(12)10朱明元. 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08(04)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