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1240250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1、 基本概念界定2 1.1 地方政府债务21.2 地方政府债券21.3 地方融资平台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分析3 2.1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概况3 2.2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42.3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存在的问题62.4 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73、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9 3.1 美国地方债务管理特点94、 如何解决我国地方债务问题10 4.1 借鉴美国成功经验 114.2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12 5、总结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理学院 金融数学10本 张洁 指导老师:陈元明摘要 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中国

2、才刚刚起步,一些制度和规则还不健全,导致中国地方债务问题严重而突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以及管理如何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借鉴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较为成熟的美国在发行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券中的经验,并结合十三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希望在比较与结合中找到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地方政府债券发债机制和管理机制。关键字 地方债券;发行;管理;机制Research on Chinas local debt issuesZhang Jie Director:Chen YuanmingAbstract Local government bonds in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h

3、as decades of history, but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some of the systems and rules are not perfect, leading Chinese local debt problem is serious and prominent. Local government bond issuance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needs further study. In this paper, learn the local government bon

4、d market is more matur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bonds, combined with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Thirteenth related content, hoping to find local government bond issuance mechanism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co

5、mbination of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Keywords Local bond; issue; management; mechanism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贷款通则和担保法禁止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融资和对外担保,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不应该存在债务问题。但事实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额庞大,据审计署2013年第24号公告: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 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12.94% 。因此,我国债务数额庞大、

6、举债主体众多、变相融资现象突出、债务透明度低等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突出的问题。虽然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地方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地方债务规模不断增大,管理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安全,因此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进展,加强债务管理,对有效控制国家财政风险,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 基本概念界定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主要涉及到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券、地方融资平台等概念,现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1.1. 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债务依据债务主体的不同被分为中央政府

7、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本文研究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范围指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为了履行其基本职能,依据信用原则,有偿、平等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融资形式。财税大辞海中地方公债的概念:“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发行,收入归地方财政支配的公债”2,在学者们现有的研究中,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外延的认识并不统一,多数学者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就是中央代发的地方公债。但是除此以外,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绕过法律法规举借了大量的债务,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因此,本文研究的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包括地方政府公债,而且包括通过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1.2. 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Loc

8、al Government Bond)也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后于1993年被叫停。1995年后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市场的冲击,从2009年开始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中央主要起“担保”作用,不承担偿还义务。1.3. 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财政补贴、政府担保

9、等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其主要投资方向是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3虽说地方政府举债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举债都是非正式的。以融资平台等途径举借的隐性债务缺乏透明度,比中央代发的债务更难以管理。42.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分析2.1.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概况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换句话也就是说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出于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的怀疑,我国1995年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

10、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首次尝试“国债转贷”的方式解决地方融资问题,但这次尝试并不理想。几年后全球金融危机再次爆发,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次地方发行债券,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10年11月,财政部代理30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任务全部顺利完成。在总结09年和10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基础上,2011年我国首次启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地方

11、政府债券共发行2000亿元,期限分3年和5年两种。其中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金额为1771亿元,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四个试点省市自行发债额为229亿元。去年,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增至2500亿元;试点范围并没有变化,依旧为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最显眼的变化就要属发债品种的改变,除了3年期和5年期债券外,新增了7年期债券。财政部明确提出,2012年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券收入,要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6月25日印发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适当扩大自行发债试点范围。现确定,2013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开展自

12、行发债试点。2.2.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13年第24号公告:为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揭示债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风险隐患,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6号)规定,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划分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三种类型,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涉及的903个政府部门和机构、223个融资平台公司、1249个经费补助事业

13、单位、83个公用事业单位、273个其他单位、22 240个项目,共75 559笔债务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一)债务规模及变化情况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 475.81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8 437.10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9079.02亿元、其他相关债务10 959.69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其中12个地方政府本级减少1417.42亿元,24个地方政府本级增加5827.23亿元),增长12.94% 。从债务形成年度看,2010年及以前年度举借20 748.79亿元,占53.93% ;2011年举借6307.40

14、亿元,占16.39% ;2012年举借11 419.62亿元,占29.68% 。 图2-2(二)债务余额结构及变化情况从债务举借主体看,2012年底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举借的分别占45.67% 、25.37% ,仍是主要的举借主体。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单位债务余额增长较大,分别比2010年增加3227.34亿元和1295.72亿元,增长比率分别为22.50%和32.42%。从债务资金来源看,2012年底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分别占78.07%和12.06% ,仍是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2012年底银行贷款余额比2010年增加1533.96亿元,但所占比重下降5.60

15、个百分点;发行债券、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增长较大,分别比2010年增加1782.13亿元、1308.31亿元,增长比率分别为62.32% 、125.26% ,其中发行债券中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增长比率达113.40% 。从债务资金投向看,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土地收储、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等支出占已支出债务额36 434.47亿元的92.14% 。用于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土地收储和市政建设的债务支出增长较大,分别比2010年增加3295.45亿元、720.68亿元、652.83亿元和407.74亿元,增长比率分别为30.29% 、141.47% 、21.1

16、5%和4.15% 。(三)债务负担变化情况从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看,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有24个地区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比2010年下降;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31个地区债务率比2010年下降。但仍有10个地区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 ;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 。从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衡量当期偿债压力的指标)看,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有13个地区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比2010年下降;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

17、18个地区偿债率比2010年下降。但仍有14个地区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 ;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20个地区偿债率超过20% 。从逾期债务率(逾期债务额占债务余额的比重)看,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2年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0.59%和0.75% ,分别比2010年上升了0.16和0.48个百分点。5 2.3.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存在的问题(一) 债务负担较重,偿债风险加剧 近年来,各地区为了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债务不断膨胀,尤其大量债务今年到期给政府以巨大压力。2012年,一些省会城市本级债务率和偿债率指

18、标偏高,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 ,最高的达188.95% ,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 ;有1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 ,最高的达60.15% ,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偿债率最高的达67.69% 。由于偿债能力不足,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债务问题,而且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还债负担,偿债风险加剧。6(二)地方政府没有独立举债权,变相举债情况相当普遍。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没有独立举债权,所以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政府部门和机构甚至是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结果

19、导致政府本身难以准确控制管理债务风险。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比较普遍的地方融资方式是国家代发地方债和城投债。融资工具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市场化的债务融资工具,显然这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多样化融资的需求。(三)债务制度不够完善,债务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债务管理制度,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等管理仍显薄弱。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仍有8个尚未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13个尚未建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举借审批制度,19个尚未编制债务预算或债务收支计划,24

20、个尚未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制度。二是部分单位违规取得和使用债务资金,部分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其中:5个省本级和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有关部门违规为817.67亿元的债务举借提供担保,部分单位以虚假或不合法的抵(质)押物、高估抵押物价值等方式取得债务资金192.38亿元,部分单位违规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70亿元;一些债务单位违反合同约定将378.16亿元债务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归还到期债务或作为项目资本金,其中企业债券资金未按核准用途使用68.84亿元;有271.71亿元债务资金于2010年及以前年度举借,至2012年底仍未支出,闲置时间达2年之久,未发挥效益。 2.4、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

21、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为什么地方政府还会积累如此巨额的债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而不同的因素对不同地区的政府债务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体情况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且不平衡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发展的客观需求基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因;经济体制转轨和财政体制现状是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需求的重要因素;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被动增大的因素;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管理层面的原因;而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不可抗力因素。1、 经济高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需求基础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2、。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和城市,不仅二、三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果单一,而且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邮电通信、工业基础设施、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均不能满足经济反战的需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方面更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经济指标、政府形象等方面的竞争,这些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维持正常运转都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靠举债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从而导致政府债务逐年增加,债务风险不断增大。2、 行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内在动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居高不下,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不良的政绩观等,都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和快速增长的重要

23、内在动因。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明显滞后。一方面,尽管1999年以来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试图逐步割断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之间的利益纽带,但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盟关系仍然根深蒂固,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障碍,企业举债成为地方政府担保行为发生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仍比较落后,在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方面形成很多欠账。同时,干部考核制度扭曲,助长了地方政府的过渡举债。“不怕还不了,就怕借不到”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各级地方政府行为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行为目标短期化,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为了在有限任期

24、内实现其“政绩”,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大肆融资举债,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任政府用完几任政府的资金,所借债务随时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还款压力,形成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3、 财政体制: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增大的机制性原因首先表现在我国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等。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权不断向中央集中,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所要承担的事权却没有相应缩小,反而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的职能得到很大增强,许多项目从国家、省级逐步下放,这样就造成了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等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

25、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的结构转型期,需要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和维护等方面大量投入,但是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政府又不能自己发行债券,所以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创新,建立了许多地方融资平台以满足自身需求。其次,转移支付不到位使地方财政支出矛盾更加突出。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主要采取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中央专项拨款、体制补助和过渡期转移支付等形式。由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缺乏明确、严格的事权依据,导致财政资金低效率运作。地方政府从中央获取的税收返还额取决于其祭旗年的实际收入额,

26、而不是其履行职能的财力需要与其自身收入水平之间的差额,其结果是,地方经济越发达,基期年收入越多,“两税”增长越快,税收返还额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从而导致其只能求助于各种借款或挪用其他专项拨款等手段保证基层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4、 宏观经济政策:地方政府债务被动拉大的诱因审计署的报告显示,2009年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61.92% ,增长率达到历年来最高。原因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爆炸式的发展,我国推行4万亿的刺激计划,中央计划投资1.18万亿,其余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投资,7这无疑给地方政府提供了过渡负债的政策条件。地方政府

27、配套资金大都来自于银行贷款,因此债务规模不断增大。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债务的积累,例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虽然对减轻农民负担确实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导致基层财政收入同时减少,上级政府为此给予的一定比例的转移支付资金又明显不足,造成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使地方政府债务数额扩大。5、 管理机制缺陷:地方政府债务发展中的粗放管理模式目前大量的债务融资分散于众多的职能部门及其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且未被纳入预决算管理,从而游离于本级及上级政府和地方人大的监督管理之外。一方面,这会造成地方政府风险意识不强,不但没有及时采取行动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膨胀,而且仍然继续各种政府担保的借债活动,

28、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因没被纳入年度预算,财政部门不可能及早安排偿债资金,只能到了还本付息时才被迫介入。显然如果这种体制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一旦出现明显的偿债高峰期,并且偿债额巨大,那么就可能成为爆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导火索。83.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财政管理体制,为满足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配置职能,在相关法律中允许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以下简称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又称为州和地方政府债券,是以政府的信用作为担保,是州和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和授权机构为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融资而发行的债券。市政债券一般用于公共

29、事业,为学校、道路、环境和住房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投资筹集资金,通常按照债务偿付资金来源和担保形式可分为以发行机构的全部信用即税收收入作为担保的一般责任债券和以项目收益来偿还的收入债券。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 Obligation Bonds)由地方政府对债券提供全面信誉和信用支持,把所有的收入来源作为偿还债券的基础,属于真正的地方政府债券。我国发行的奥运债券,从本质上看属于一般责任市政债券。收入债券(income bonds)由政府代理机构发行,提现政府的投资意图,其目的是对能够产生一定收入的项目进行融资,一般由项目的收益独立担保,所以不属于真正的政府债券,不直接构成政府的债务负担。

30、从发展趋势来看,收入债券在市政债券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提高。随着市政债券的发展,还出现了混合债券、特种债券等其他新品种。3.1. 美国地方债务管理特点1、 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发债权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满足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配置职能,通过法律赋予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平等的发债权,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法律保障,并且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权责范围,为政府税收税权的划分和政府支出责任的划分提供了制度保障。2、 实行彻底的分税制,各级政府税权独立各级政府在联邦政府宪法规定范围内,均有独立的税权、税收体系和征管制度,不需要经过联邦政府的批准州和地方就可确定税制,并且地方政府以所得税、财产税和销售税为主体税种,因此

31、收入来源稳定,为其行使职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 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发达的债券市场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联邦政府通过免收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税来减轻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债券收益率。94、 信息披露,公民以适当形式参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20世纪70年代纽约财政危机之后,公共证券协会(Public Security Association ,PSA)和美国城市财政局长协会(Municipal Financial Association ,MFA)共同制定实施了信息资源披露准则。准则规定:在发行市

32、政债券时,地方政府应该披露的必要事项和信息发布的标准格式;一旦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负债数额以及收入和支出情况都是可以在网上查询的公开资料。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美国政治民主的体现。在举债权方面,当要用政府普通基金偿还债务或用税收作为担保时,要通过公众投票来决定是否发债;在举债规模方面,许多州宪法规定(如加利福尼亚州),除非事先获得辖区2/3选民的赞同,否则任一年度中县、市和学校举债数额不得超过年度收入。5、 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美国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美国市政债券规则委员会(MSRB)和联邦证券交

33、易委员会(SEC);二是部分地方建立债务风险防范机制,最著名的就是俄亥俄州的“地方财政监控计划”。地方审计局按照该计划设定的健康状况指标和测试标准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核查,从而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施监控。该计划实施后取得很大成效,因此成为很多国家学习的典范。三是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美国地方政府通过市场作用影响市政债券供求和利率变化,债券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品种和数量也完全由投资者自主决定。104、如何解决我国地方债务问题适度举债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放任地方债务继续扩大下去。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实行完全的分税制,地方政府可以申请破产,但仅是财产的破产,而不是政

34、府职能的破产,所以联邦政府可以坐视不管;但是在我国,如果地方出现债务危机,中央政府会提供财政援助。实际上,这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从不担心会出现财政破产的主要原因。中美虽然国情不同,但是美国地方债券市场相对成熟,我国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获取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重要出路。114.1、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第一、 转变政府职能,赋予地方发债权化解地方债风险,我国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变地方政府充当经济活动的主角这种不正当状况,变“经济建设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12无论是着眼于当前还是将来,都不能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因为尽管眼下与过去在法律和行政规章上均明确不允许地

35、方举债,也照样有多种变通方法绕过法律使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大规模膨胀起来,以至到了近乎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借鉴成熟经济体美国的经验,从长期来看,为了推动“阳光化”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行更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这样比较符合国家惯例,更重要的是可以转隐形债务为显性债务,有利于国家政府监督管理,防范融资平台过乱举债引起的债务风险。此次十八届三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业内纷纷认为,决定的提法,意味着市政债的发行或将提上日程,不失为对城镇化“输血”的一剂良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地方

36、政府独立发债涉及预算法的修改,所以现在的融资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决定指出了未来融资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对制度规范化、地方政府负债透明化、城镇化融资机制都有利好作用,但是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13第二、 编制资产负债表修改法律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三中全会中也提到了要 “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地方政府发债跟企业发债一样,都有个前提,就是建立资产负债表,目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在于不清楚范围有多大、是不是清晰的、哪些是地方政府资产等。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希望在领导人的带领下,各级政府能够尽快摸

37、清家底。第三、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九三学社(九三学社,前身为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更名为九三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称,要彻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必须从财政体制方面入手,在现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上级和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科学划分上下级财政之间的收支,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情况,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地方财政的可用财力,减少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第

38、四、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政府预算透明化信息的透明是监管和避免风险的前提,但目前我国几乎没有法律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包括财政局、审计局均无法精确地获得地方债务数据,只能估算数额大小,这无疑不符合透明性要求,且不利于政府及时监控债务风险。借鉴美国做法,我国应该以信息公开为切入点,制定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将民主思想贯穿整个债务的“借、管、用、还”过程中,9有效控制地方债务的恶性膨胀。同时各级政府可结合本地财政收支状况、社会经济、服务水平和人口变动等因素,参考国际通行做法,采用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率和偿债率等指标设立具体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标准,逐步建立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和债务风险评价预警体系。

39、第五、设立专门债务管理机构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均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部门,这些管理部门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审查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和风险状况。9例如美国,设立市政债券规则委员会(MSRB)和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专门管理地方债务。因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政府专门设立地方政府债券委员会来具体管理和约束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立隶属于省财政厅的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地方政府债券的管理工作。14第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防止经济虚拟化倾向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些国家这几年经济过度虚拟化所致。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过大使经济基础不稳,经济易受资本市场影响,政府税收增长

40、缓慢、支出快速增长。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一国提高偿债能力、控制和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只有实体经济增长,才能促进政府可用财力的健康增长和国民就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减少政府福利支出,从根本上遏制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4.2、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彻底分类重组已有的融资平台,并上收融资平台的审批权;对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情况,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

41、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为推进平台融资多元化可以实行资产证券化,就是说如城镇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作为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投资项目,均具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符合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条件,如果将这些项目进行资产化,能够显著增加现金流,提高还本付息能力。其次,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和问究机制。在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的影响下,地方领导干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大肆举债投资,大大助长了地方债务规模。因此,为了从根本

42、上控制地方债务规模,我国可以考虑给地方债设置上限,约束其过快增长,并将此作为考核官员的硬性指标,若超过地方债上限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罚。同时完善问究机制,避免官员们盲目投资,硬化风险约束。145、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还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仅仅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再配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并经过各级人大走一个程序那样简单。要想妥善解决,理顺各种关系,真正规范有序地运作,绝非易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解决对策来说,若要治本,就要围绕三中全会“改革”精神进行实质性改革。参考文献1肖珍.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兼论国外地方债务管理办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43、2012,(04).2财税大辞海编委会.财税大辞海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4243.3王朝阳,谢晨,何德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若干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0,(9).4林建设.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东北:东北财经大学,2011.5审计署办公厅.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201306 10/20131125.6陈其华.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7李慧.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风险及化解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8樊丽明,黄春蕾,李齐云.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

44、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9徐进前,王珊珊.借鉴国外经验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J.中国金融,2011,(18).10安立伟.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民主思想分析和借鉴J.财政研究,2012,(9).11李峻光.中国与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比较J.投资与合作,2012,(1).12王爽,白宇飞,王丹.欧债危机与中国地方债务风险比较研究J.时代金融2012,(12).13黄俊溢.地方政府独立发债或提上日程 城镇化融资渠道将拓宽J/OL.中国经济时报,201311 25/20131127.14马腾飞.防范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J.经济师,2012,(3).致谢本论文是在导师陈元明老师的悉心

45、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无不倾注了导师的心血和汗水。没有导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此,谨向我尊敬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在论文的写作中遇到很多不懂,感谢论文小组的成员们给我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感谢组长虞张栖同学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文献,他们完成的工作是我深入研究的基础。在此,谨向这些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谢!感谢四年来与我同甘共苦的大学同学们,我会永远记住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特别感谢我亲爱的室友(002、003、004),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最后深深地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来年的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成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