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9388424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一、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背景(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运输行业生产现状的严重性是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必然要求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本设施,它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需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道路交通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也成为困扰我国运输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的重要难题。根据国家有关数据统计(表1),全国每年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平均每小时就有11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因此被称作“永不休止的战争”,汽车被称为“飞驶的凶器”。表1 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总体统计情况我

2、国尚属道路交通发展中国家,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呈现“一多三高”的现象,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交通事故致死率高、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高。纵观我国交通事故历史,除去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交通事故一直呈波动趋势。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可能会迎来上升时期。图1近五年我国营运车辆事故死亡人数变化趋势以2005年为例:我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死亡人。而期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是煤矿企业的40倍,建筑业的60倍,危险化学品行业的82倍,是“三大高危行业”生产事故起数总和的23倍;死亡人数是煤矿企业的6.5倍,

3、建筑业的15倍,危险化学品行业的169倍,是“三大高危行业”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总和的4.4倍。可见,道路运输行业已经是比煤矿、建筑和危险化学品“三大高危行业”更加危险的行业。运输行业在安全管理上没有“围墙”,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驾驶员单兵作战,有多少台运行车辆就有多少个危险点源,车辆行驶多远,危险场所就有多大,安全管理的难度毋庸置疑。因此,运输企业将安全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文化素质,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是其内、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

4、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某厂地处城乡结合部,且大部分井站分布在亚洲第一大苇场东郭苇场的茫茫苇海之中。其道路交通安全存在五大隐患:一是道路多样、路况复杂。国道、省道、市地级公路、乡村道路和矿区生产专用道路交汇融合,路况、车流量等变化极大,十字路、丁字路等路口、岔路众多,而且缺少红绿灯、提示牌等警示标志(图2);二是车多为患。矿区及周边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低速载货小汽车、三轮车、载重汽车和轿车等机动车辆,机动车辆的大幅度增加使原本狭窄复杂的矿区道路安全隐患大增;三是管理失控。不仅因公交客运不发达,出租车、机动三轮车随意停车,争相载客,扰乱交通安全秩序。而且报废车、拼装车、病

5、车、无牌车、无证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等违规违法上路行驶现象突出。四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受传统油田及周边粗放式管理旧制的影响,部分员工安全素质差距较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普遍存在交通违规违法现象。五是城乡结合部距离城区较近,且矿区濒临“苇海蟹滩”等风景区,流动人员增多。加上交通流量大,人车道不分,车流混行,车辆的行驶速度参差不齐等,致使道路交通事故层出不穷。386台运行车辆,每天都行驶在这样一种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特殊区域里。单车日平均行驶距离达 927 公里(几乎一天往返北京一次),日载乘员工人数高达5600多人次。其中,还有46台次大

6、、中客车,每天都满载上下班的员工,往返于市区、矿区和井站之间,交通安全压力十分突出。多年来,始终把交通安全列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道路、设备、人员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显现出了效果,连续9年实现了交通安全无事故。但因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行为仍时有发生。交通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依然不容忽视。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判断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而培育交通安全文化,恰恰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文化引领将安全管理工作深入进行到底。图2交通运输路线图 (三)国家五部委“交通安全示范

7、企业”评比活动,为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提供有力契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4月14日,由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旨在通过构建基层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传媒,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交通法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打造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这一全国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为员工构建安全生产的思维

8、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从事各项工作,从而达到规范和安全驾驶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经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借此时机,培育具有特色的交通安全文化。二、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创新点(一)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企业交通安全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员工为本、以发展为基、以安全为首”,以“安全、和谐、健康、科学”为工作理念,以争创国家级“交通安全示范企业”为契机,以HSE管理体系为主线,以愿景理念引导、构建五个机制、“情绪管理”及“五三”管理法为手段,以打造本质安全为目标,把柔性的人文管理和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安全素质,规范

9、安全风险,减少交通事故。它贯穿于企业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员工工作、生活的一切活动中。交通安全文化的由四部分构成(图3),即:交通安全物质文化、交通安全行为文化、交通安全制度文化和交通安全精神文化。交通安全物质文化:包括交通安全生产的装置设施及各类安全防护的技术设施、安全设备和使人处于安全、卫生、舒适及至享受的工作环境等。它是形成交通安全精神文化和交通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础条件,它所折射出的是运输安全生产理念、思想、作风和意识等。交通安全行为文化:是员工在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包括员工行为准则、生产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体

10、活动等。交通安全制度文化: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员工和企业组织的交通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规定了员工在运输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制性文化。交通安全精神文化:是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等,是交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交通安全制度文化和交通安全物质文化的基础。图3曙采交通安全文化结构图交通安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交通安全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融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体现员工最切身利益,反映了员工对最新安全的需求。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安全发展,才能

11、科学发展,只有安全发展,才能以人为本。经过分析、研究、优化、融合与发展的交通安全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因此,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交通安全生产中的深层次矛盾,建立稳定性格局,确保长期效果,最终提升安全品质的重要途径。(二)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创新点1、创新点之一:系统分析了企业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难点培育交通安全文化过程中,先后走访了虎跃快客公司、冀东油田等同行业单位9家,访谈各类机动车驾驶员580名,交通安全管理人员59人,下发调查问卷1200份。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验项目,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系统的分析了企业培育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

12、,找到了制约企业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1)管理者观念上存在误区,缺乏管理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2)员工的安全理念落后,知识匮乏,麻痹侥幸心理突出。(3)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够有力,管理制度难以落实,三违现象严重。(4)车辆维护、GPS安全监控等安全设施投入与保障不足。(5)企业井、站分布分散,周边环境恶劣,交通运输道路状况复杂,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6) 驾驶员单兵作战,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现场,点多、面广,车辆安全受控的力度不够,危险因素多。针对上述问题,作出了以下分析:一是瓶颈:观念制约。调查中可以发现,企业高层管理者已经高度认识到交通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中、基层管理者,也充分

13、感受到交通安全管理的强大压力,但在交通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尚未真正树立。在对待安全问题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相当一部分还是强调客观因素的多,分析主观意识的少。由此可见,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真正到位,员工缺乏对正确的交通安全文化理念的认同和践行,这正是其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瓶颈所在。二是危局:行为失范。通过对同行业单位的走访,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这些企业的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但在交通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习惯性违章现象还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全员执行能力不强。其实在主观意识中,企业中的任何一员都不希望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更不希望事故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14、但在客观现实中,往往在“不可能、没有事”、“一直都这样”的投机取巧的意识驱动下,违章不仅产生,更在“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监督控制下,形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安全行为习惯。三是失控:制度“虚弱”。不能落实的制度是无效的制度。由于企业井站环境的特殊性,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行车现场的安全监督把控力量的相对薄弱。也就是说在落实行车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时,常常会出现“漏网之鱼”。加上,管理执行过程中的人情关和个别盲目控制,给“报喜不报忧”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提供了滋生的条件。对交通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不能及时的把控,反馈分析和奖励处罚,必然会失去或减弱了对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刚性

15、约束,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和培育。由此,不难看出,在企业塑造和培育交通安全文化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因素,也有意识的因素;既有制度规范的原因,也有个体行为的差异;有行车环境、车辆条件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倾向、能力素质等本体要因。多方面矛盾相互交织,互相渗透,共同作用,使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升。2、创新点之二:解析交通事故原因,探求企业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规律和途径根据调研结果,通过对同行业单位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司机因素、车辆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表2)。其中司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是车辆因素,居第二位。司机

16、和车辆这两个因素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因为车是由人驾驶的,如果司机的安全素质高,就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故障,车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司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反映。管理因素对安全行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部门重视车辆交通安全工作,则车辆安全就会改观、情况良好。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但这个因素中的不安全问题也和司机有关,因为行车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要靠司机发现和预防,如果司机的安全思想牢固,驾驶技术熟练,即使遇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能保证行车安全。表2企业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项目司机因素车辆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情绪不好 睡眠不足 驾驶时精神不集中 强行超车 开车闲谈 开车

17、饮食或吸烟 开赌气车 开快车 开车办私事 (10)酒后开车 (11)驾驶技术不佳 (12)非司机开车 (13)疲劳驾驶 (14)判断错误 (15)误操作、灯光不好 制动不灵 方向失控 安全设施缺乏或不好用派车办私事 派病车上路 派非司机开车 、规章制度不严 安全教育不落实 安全事项交代不清楚气候不良 路面不好 山区险道 闹市区人多 行人违章 遇有违章车上述分析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到要加强企业干部员工的安全理念、强化其安全意识,提高整体安全素质,绝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靠交通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的力量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为此,按照事物变

18、化的发展规律,正确把握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所处的阶段,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塑造和培育交通安全文化探求出一条规律: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HSE管理体系为主线,以发展为基、安全为首,以理念引导、有效培训和职责落实为重点,以物质投入为保障,以全面提升全体员工安全品质为目标,形成浓厚安全氛围,养成员工群体安全习惯的动态建设过程。这一规律既遵循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清晰的结构特点。3、创新点之三:解析执行素质的养成,摸索企业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重点和方法企业塑造和培育交通安全文化要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

19、科学发展观,要把人的因素放在安全管理的第一位,要着力于全员安全习惯的养成,提高整体安全素质,才能实现本质安全。那么,如何使广大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呢?根据调研走访和长期的实践,提出了把握一个关键着重强化安全理念、巩固一个基础着重提高安全技能和强化一个保障着重规范制度督促的“三个一”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注重把握了五种执行方法的运用:(1) 教育引导,自觉执行;(2) 完善制度,刚性执行;(3) 加强考核,保障执行;(4) 不断创新,高效执行;(5) 员工互促,监督执行。通过对上述方法,发现:员工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知”强化阶段。这一阶段突出教育性,重在规范的

20、明确具体。是让员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明白如何做。第二个阶段是“他律”强化阶段。这一阶段突出制约性,重在正负激励的有效运用。让员工在严格的规范和监督下,执行和遵从,进而长此以往形成习惯。第三个阶段是“自律”提升阶段。这一阶段突出整体性,要在整体素质上着力。通过自觉形成的安全氛围,引导全员安全风气,实现本质安全。对此,又特别针对个体进行了观察了解,得出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处于“感知”阶段,还是“他律”与“自律”阶段,强化员工安全行为,必须要考虑员工“情绪”。因为只有员工从内心深处做到感知和认同,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执行,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安全素质。所以,企

21、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要突出以“情绪管理”为重要方法。三、塑造和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主要做法:企业交通安全文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从愿景理念引导入手,突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素质的提升,运用“情绪管理”和机制督促,把刚性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人文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层次,实现本质安全的目的。(一)加强理念愿景引导,奠定本质安全基础从创新文化载体入手,坚持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各项管理之中,做到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与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真正让交通安

22、全文化在员工心理上着陆。首先,对特有的文化积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炼和升华,形成理念文化主旋律。其次,在全员中广泛开展如“安全警言”征集和“安全承诺语”宣誓等文化活动,让员工用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方式,加深了对交通安全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另外,充分利用“安全文化墙”、“绿色长廊”、会议室、走廊和车辆等载体,以图板、窗帷、粘贴画、灯箱、电子屏等宣传形式塑交通安全文化之容;以网络、广播、车载电视等宣传形式塑交通安全文化理念之声,让员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到交通安全文化的熏陶,从而使驾驶员在安全观念上,确立了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一旦违背了行为标准,违背了安全生产理念,就会自责

23、,会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二)着力五个“构建”,打造本质安全机制企业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要以HSE安全管理体系为主线,结合实际,着力五个“构建”,以打造本质安全型机制。构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群体人员所具备的不同特点,开展全方位的安全共同监控、监管工作,形成“六位一体”的安全责任链。“六位一体”,即坚持“党委管党、行政管长、工会管网、团委管岗、技术管防、社区管帮”的安全协管工作体系,形成党、政、工、团、技、家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格局。构建奖惩机制。激励方面,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惩罚措施上

24、,一方面实施责任连带,从管理者到违章人员,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一方面通过开展“违章帮教知心话”、观看事故动漫教育片等教育活动,让违章者切实悔过。对于严重“三违”人员,除了履行以上程序外,还将接收为期3天的军事训练,规范行为。按绩效考核要求,取消其个人和所在班组的一切荣誉评选资格。构建保障机制。突出强化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以HSE“两书一表”为主线,进行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制订风险防范措施,强化HSE风险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过程控制,借以不断提高员工HSE综合素质。构建创新机制。结合实际,着重开展了交通安全文化“五进”活动,即:进基层、进班组、进岗位、进社区、进家庭。通过交通安全知识

25、宣讲、亲人温馨安全祝福语等系列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角落。构建沟通机制。为消除员工“情绪”这一安全隐患,实施“情绪管理”。通过定期召开员工大会、设立意见箱、安全反馈热线和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事事能落实、件件有回音”,从而让其放下了包袱安心工作。(三)“五三”并举,全力打造交通安全文化企业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也就是说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的过程,也是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过程。对此,创新了“五三”管理法,全力打造交通安全文化。一是管理“三到位”,强化保障力。按照“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工作要求,明确提出要

26、做到“领导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的管理思路。首先实施“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实践,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通过定期组织的主要领导安全文化专题汇报会,有效发挥了“有感领导”的推动作用。其次,通过领导班子坚持集体每周上路进行一次路检,每月集体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活动,每季度集体组织召开一次全员见面会的“三个一”活动,让全体员工切实“听到”领导强调安全;“看到”领导实践安全;“感受到”领导重视安全。另外,从直线领导、直线组织、属地主管“三个层面”狠抓属地管理原则的落实,做实了工作前抓苗头预想,工作中抓联防提醒,工作后抓总结分析的安全工作。二是情感“三贴近”,强

27、化凝聚力。实施“情绪管理”,注重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上下功夫。首先从“要想员工以单位为家,单位首先要象个家”的思路出发,展开“家园”建设,实现了工作生活环境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和舒心化。其次,用真心、动真情从生活细节上为员工办实事。开展了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一大早,为员工送平安、送祝福;“3.8”节,为员工家属送安全祝福卡;圣诞节平安夜为员工送上管理人员亲手制作的“平安果”;探视慰问婚丧嫁娶和因病住院员工和为员工过生日等“阳光暖心”活动。另外,针对驾驶员的健康问题,不仅建起了员工“健康室”,为每名员工都建立了健康档案。而且以“员工文体活动中心”为基地,成立了如“羽毛球协会”

28、、“自行车交通安全宣传队”和“电声乐队”等系列文体小组,有效提高了广大员工幸福指数。这样通过拉家常求真、察实情求深、解难题求实的方式,促进了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三是督查“三严格”,强化执行力。从“执行制度从严、落实责任从严、跟踪监督从严”三个从严入手,提升全员执行能力。首先,实施“两网”联动安全管理法。挑选懂安全、讲安全、重视安全、热心安全的员工家属成立了安全协管会。家属协管员与专职安全监督人员相互联动,通过不定时、不定地点的联合路检、共同监督的方式,把安全管理由原来单一的道路管理向所有的现场管理延伸,做到了哪里有大队驾驶员,哪里就有安全监督人员。其次,推行安全管理连带责任追究考核办法,具有“

29、威力”的是避免了人情操作。干部员工出现任何问题,从几元钱的处罚到对违章行为进行积分,分满自动停驾,让违章人员自己就能对号入座,建立了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另外,为使安全隐患得到全方位、多角度、超前性控制,通过强化GPS监督网络建设,使物控和人控有机结合,做到重点人员重点盯、重点路段重点管,重点时间重点防,有效地保证了车辆安全受控。四是安全教育“三结合”,强化学习力。为了让员工养成安全的驾驶习惯,在安全教育培训上,注重理论知识、实际操作、风险演练“三结合”的方法,强化学习力。对基层班组的安全活动纪录和员工学习笔记,每月一抽查、每季一评比,并在全员中倡导“问题主义”,要求干部员工在平时就养成善于发现

30、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开展了“师带徒”、“干部承包助教”、“技术比武”和“军师训练”等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修建了一座集盘山路、交叉路、坡路、过水路(冰雪路)等六种路况和环境于一身的多功能练兵场。并组织技术人员,精心设计了一套道路风险实战演练安全教育培训法,把司机驾驶岗位的应知应会条款、道路交通法等学习内容,真实地显现在练兵场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练兵,让员工对道路事故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措施熟练掌握,实现了员工技能培训向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延伸。五是深入“三面向”,强化亲和力。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员工,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大讨论”、“全员风险大排查”活动

31、,员工深刻反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隐患、管理死角和监督考核漏洞,全员自查自改热情空前高涨。加上安全员、群监员、青安岗员和家属协管员,不间断地开展查隐患、查违章活动,有效地消除了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各类“三违”现象。同时,广泛的开展“树立零违章理念,争做无违章员工”安全生产竞赛、“安全旗签名”承诺、党员、干部身边无“三违”和安全经验分享“员工上讲台”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保护和激发起员工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我的生命我负责,我的安全我来管”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以每月每人捐出一元钱的形式,长期资助了一名因交通事故失去双亲的孤儿。在员工献出爱心的同时,更受到了一次安全责任教育。这样全体员工化亲情为动力

32、,变嘱托为责任,为行车安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四、实施后的效果(一)社会效益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有效促进了企业更好、更快、更和谐的发展。一是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厂上下对交通安全文化理念,由开始的不认识到逐步认识、由不认可到普遍认可、由不愿接受到自觉接受,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渗透到灵魂深处,落实到行动之中,成为适应安全、科学、和谐发展训练有素的新型工人的阶级队伍。二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员上下抓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由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由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员工安全健康转变,真正建立起一种追求标准“零错位”

33、、管理“零盲区”、成本“零浪费”、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行为“零违章”的多维体系的精确管理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由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由随机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转变。三是矿区文化氛围更加浓郁。通过实施“家园”建设,实现了“人在景中,楼在园中”的美好愿景。矿区每一处景致都融入了所有干部员工的心思,彰显着情感体验所付出的点滴努力,处处都体现出交通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企业形象得以不断提升。员工遵章守纪,安全文明驾驶,车容车貌焕然一新,交通安全宣传阵地无处不在,给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交通安全

34、文化的塑造与培育,已经带动了全社会交通安全风气。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交通安全示范企业”,并被辽宁省推荐申报国家级“交通安全示范企业”。同年10月,人民日报时政专辑还专门报道了“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做法。20072009年,辽宁省公安厅、省消防总队、省治安总队、省交管局、辽西七市区交警支队及盘锦市、油田公司有关领导先后就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工作前来参观指导,并给与了充分的好评。省公安厅有关领导评价:和谐的交通安全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刚性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人文管理相融,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之路。该成果不仅对企业自身,对整个社会交通安全管理都

35、值得很好的借鉴。此外,还有多家兄弟单位和社会上的运输企业到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二)经济效益交通安全文化塑造与培育以来,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显著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安全违章率、经济损失等大幅降低。2009年,该成果累计创效263.7万元。成果创效采用相关因素合成法(PCP)进行计算,具体如下:计算公式:EP=EiFH(CbI)EP 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Ei成果产生的各单项效益之和;F非成果创造的效益;H单项效益重复计算的效益;Cb成果的各项实施费用之和;I实施成果产生的损失费用。1.交通事故赔偿费用明显减少。2009年,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及交通纠纷事件(未造成事故,但引起经济纠纷事件)减少67起,对比以往下降72.9%,对减少赔偿80万元。2.交通事故设备维修费用明显减少。2009年,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各类维修费用117万元。3.安全行驶,经济行驶,节省各类燃油费用139万元。4.2009年,各类安全措施费用45.7万元,培训费用与各类安全管理费用合计花费12.6万元、其它资金13万元。5.效益合计EPEiFH(CbI)(80+117+139)(45.7+13.6+13)263.7万元。注:若按2009年,公安部最新公布,全国年度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起,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计算,即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广此成果将创造效益为:9.1*72.9%=6.6亿元。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