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共享精品doc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104466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96.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共享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共享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共享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共享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共享精品doc(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学时:12学时说明:本章预定课时为9-10课时,弹性课时可至12。第四章教案课时分配课时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课时2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课时3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课时4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

2、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课时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课时6: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课时7 (三)资本积累课时8 (四)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课时9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课时10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时

3、11一、资本主义的国家 、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课时12一、资本主义的国家 、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课时1教案本课时讲授内容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重点难点: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2.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作用授课思路:用经典作家的论述点题,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围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的产生展开阐述,强调资本原始积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课程导入: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从封建主义的旧世界中产生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建立的社会条件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原理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途径资

5、本主义关系萌芽的标志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主要途径有两个:第一,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第二,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2.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实质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3.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4.资本主义

6、生产方式的形成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扫清了障碍。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的关键性因素产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起,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劳动,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重大变革。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教

7、学资源:1.马克思论资本原始积累马克思所说:“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22页。“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42页。“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同上2.案例英国圈

8、地运动的原因和过程15世纪末,市场上羊毛价格上涨时,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用以养羊。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可划分为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15世纪的最后30年至16世纪最初的10年左右;第二次高潮在16世纪30年代英国宗教改革期间;第三次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的规模相对比较狭小,据统计从1455至1607年,英国24个郡共圈地516676英亩,相当于这些郡土地总面积的2.76%,被赶离土地的农民约为5万人。3参考书目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法米歇尔博德著,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出版。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

9、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教学实施设计:在本课程中观看视频资料:第一,大国崛起西班牙和葡萄牙对外的掠夺资本;第二,走向英特纳雄耐尔第三集“血与火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确立”组织学生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中国与西欧截然不同的命运进行讨论。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不久,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瓦解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中国与西欧截然不同的命运。第四章 第二课时教案本课时讲授内容第一节 二、(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重点

10、与难点: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 价值的本质3. 劳动的二重性授课思路:透彻地阐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商品经济的实质,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分析,重点把握价值决定的本质及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课程导入: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 斯密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分法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远远比他意识到的要强,因为这一区分的本质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是“为赚钱而生产”并非“为使用而生产”。因此

11、,200多年来,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斯密的这一观点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19世纪70年代,三个经济学家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说明价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钻石是昂贵的。这已经“科学地”解决了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然而,当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向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发展时,卡尔马克思,一位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建立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区分了“价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价值”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这里马克思继承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交换价

12、值”理论,指出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由此案例引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主要原理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经济范畴第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2. 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

13、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次,二者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3.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

14、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教学资源:1马克思论商品生产及其产生条件“社会分工是多种多样劳动的整体,这些劳动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别,由于它们的差异性而互相补充。假如别人的劳动与他自己的劳动是同种的劳动,那他就不需要别人的劳动,也就不会用自己的劳动去交换别人的劳动了。因此,只要劳动是有用的劳动,它就能与其他各种劳动相交换,因为既然它们彼此不同并隶属于人的需要的不同领域,它们是彼此不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8439页。“如果一个人生产一个物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

15、需要,是为了供自己消费,那他所创造的就是产品而不是商品。他作为一个为自己工作的生产者,与社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一个人为要生产一个商品:他就不仅要生产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的物品,并且他的劳动本身也应该是构成社会所耗费的劳动总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劳动应该服从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没有其他部分的劳动,这种劳动就不能存在,而这种劳动之所以必需,又是为了补充其他部分的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7l一172页。2案例: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

16、,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

17、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3参考书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7-101页。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逄锦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教学实施设计: 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2.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源泉

18、有不同?在讲授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指出现今的GDP、GNP、人均总产值等指标是按价格计算的社会财富量,不是价值总量。实际反映的是使用价值量的价格量(一般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辞典都把GDP定义为新生产的价值量总和。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提高,财富量大幅度增加,但价值总量(劳动量)并非同步增长。 第四章 第三课时教案本课时讲授内容第一节 二、(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重点与难点: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价值规律的作用3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职能授课思路:本节讲授围绕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和价值的表现形式展开,重点阐述价值量的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及作用。课程导入:本世纪初,彩电

19、行业价格战打得很厉害,虽然2000年月,九大彩电巨头聚集深圳,签订了一个“限价联盟”,但没什么效果,2001年4月13日,长虹彩电降价后,创维又宣布了彩电降价的决定。白热化的价格大战使一些小企业伤痕累累,纷纷宣布破产。彩电大战,也是优胜劣汰的有效途径。首先是长虹亮出降价大旗,然后是创维、康佳、厦华、熊猫等彩电价格大幅度下降,这样,很多实力弱小的小厂在竞争中淘汰出局,被兼并或破产,而长虹在竞争中日益壮大,成为彩电业的龙头老大典型的优胜劣汰。“彩电行业优胜劣汰”说明,在竞争中,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不断做大,而一些小厂有的转产、有的破产、有的兼并了,价值规律把生产条件不好,努力程度不够的企业无情地淘汰,

20、自发地促进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简单劳动 价值形式 主要原理: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第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2.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及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称为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一,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第二,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二是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

21、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这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三,一般价值形式;第四,货币价值形式。4.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还相继发挥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作用。教学资源:1. 马克思论货币“由于商品形式

22、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所以它早就出现了,虽然不象今天这样是统治的、从而是典型的形式),因而,它的拜物教性质显得还比较容易看穿。但是在比较具体的形式中,连这种简单性的外观也消失了。货币主义的幻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于货币主义没有看出: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而蔑视货币主义的现代经济学,一当它考察资本,它的拜物教不是也很明显吗?认为地租是由土地而不是由社会产生 的重农主义幻觉,又破灭了多久呢?”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7-101页。2背景资料: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1937年1

23、949年一百元伪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1937年 可买黄牛二头; 1938年 可买黄牛一头;1939年 可买猪一口; 1941年 可买面粉一袋;1943年 可买鸡一只; 1945年 可买鸡蛋二个;1946年 可买固体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 可买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0.002416两(每斤16两算);1949年5月可买大米0.000000000185两(1粒大米的24.5)3案例品牌商品的价值品牌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共同构成。由于品牌商品价值不仅包含了生产一般商品物质形态使用价值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还包含了生产品牌商品信息态使用价值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4、因此,品牌商品的价值必然超过一般同类商品的价值。而生产品牌商品信息态所耗费的劳动主要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复杂劳动,是大量人本耗费,由于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这就决定了品牌商品的价值量远远大于同类一般商品。教学实施设计:在本课程中观看视频资料货币的种类和发展;补充结合货币银行学关于现代货币的理论;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实际,组织同学谈谈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四章 第四课时教案本课时讲授内容第一节 二、(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重点与难点:1.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5、的认识授课思路:本次授课必须首先交代清楚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该矛盾如何构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阐述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阐述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课程导入: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配第经过斯密到李嘉图已有了劳动价值论,但既有科学的成份,也有非科学成份,马克思通过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

26、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主要原理:1.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另一方面又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拥有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自负盈亏。因此,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27、。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由于缺乏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笼统地讲劳动创造价值,既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劳动既制造使用价值又形成价值,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劳动可以进行比较。因此,这种劳动价值论是不科学的,不彻底的。马克思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中的正确部分,批判他们学说中错误的自相矛盾的说法,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劳动价值学说置于科学的、牢固的基础之上,为揭示剩余价值

28、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了解政治家学的枢纽。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的关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的理论,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

29、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学资源:1马克思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

30、版社1975年版,第90页。2案例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 本案例资料参照翁志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6页,并进行了删减。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亚当斯密在他写作经典的国富论前十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就解决了钻石和水的悖论。钻石和水价格的不同是稀缺性不同,斯密说:“仅仅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钻石的稀有它是那么珍贵。”然而十年后写作国富论时,斯密突然从

31、价格中分离出效用。他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开。水很有用途,但有很小的“价值”;一颗钻石几乎没有用途(这指钻石被用于工业之前),但有巨大的“交换”价值。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分法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远远比他意识到的要强,因为这一区分的本质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是“为赚钱而生产”并非“为使用而生产”。19世纪70年代,三个经济学家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说明价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钻石是昂贵的。并认为这已经“科学地”解决了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马克思,一位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的

32、价值理论,区分了“价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价值”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这里马克思继承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交换价值”理论,指出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参考书王振中:永远的劳动者的圣经: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市场出版社2003年版。林岗等: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教学实施设计:在本课程中,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价值”论可以取代它吗?2如何将劳动价值论应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四章

33、第五课时教案本课时讲授内容第二节 一、(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二、(一)所有制和所有权(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重点与难点:1. 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2. 资本及其本质3.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授课思路:用劳动力成为商品即雇佣劳动制度点题,重点分析劳动力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强调在劳动力商品买卖背后掩盖不等价的交换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和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本质。课程导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

34、成为商品入手。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劳动力资本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主要原理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关系。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

35、,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3.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当货币为它的所有者带来增殖时,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价值增殖的发生是以资本家把货币投入流通为前提条件的。但就资本购买商品(货币转化为商品),再卖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两个相联系的价值转换行为本身来看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显然与货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其中生产资料作为生产手段,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只转移原有价值,不会带来价值增殖;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过程,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

36、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4. 所有制和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马克思首先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对所有制作了区分。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超额利润或利润)。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为了维护经济上的所有制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规章制度逐步以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所有权是指生

37、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它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也决定着其他权能的行使和运用。5.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和联系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而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6.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者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

38、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教学资源:1.马克思论资本主义所有权与所有制“所有权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的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马克思在谈到私有产权时也说过:“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

39、产的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2页。马克思说:“要转化为资本的货币的价值变化,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

40、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9190页。”2.背景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拓展阅读)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在历史上,所有与占有、支配、使用并不是分离的,所有者也就是占有者、支配者和使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有、支配、使用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含义。相对于所有而言,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出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

41、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具有排他性。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在现实经济中,所有者和占有者可以同时是支配者,也可以通过他人支配,如股份公司中实际执行职能的经理。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生产资料的使用是取得经济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体系。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主要内容。3案例:“不幸的皮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地理论中,为了说明资本的属性转述了一个脸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是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英国经济学家在

42、他的英国和美国一书中谈到的,威克菲尔德在殖民地发现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而没有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没有被迫自愿出卖自己的人,也不能使一个人成为资本家。他发现,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个发现来源于一个叫皮尔的资本家的考察。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并同时带去了3 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竞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马克思于是幽默而讽刺地说,“不幸的皮尔先生

43、,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一种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教学实施设计:在本节课中组织学生讨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这会使私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课堂测试。第四章 第六课时教案本课时讲授内容第二节 三、(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重点与难点:1.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3.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授课思路:应用实证分析方法重点阐述价值的增殖

44、过程和资本的本质,强调价值增殖的源泉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的重要意义。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尤其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课程导入: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就开始了追求剩余价值的历程,为剩余价值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从雇佣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追逐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那么,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是怎样的?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什么?这些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所必须搞清的问题。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

45、本可变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主要原理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是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2.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第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

46、本。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所以叫做不变资本;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工人的活劳动凝结在产品中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第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意义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

47、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第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4.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

48、值源泉问题首先,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在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其次,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教学资源:1.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资本的性质“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

49、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230页。“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22页。“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50、1995年版,第344页。2.背景资料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主要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剥削工人。到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工人阶级的觉悟带来了为缩短工作时间的长期斗争,并最终为工人阶级赢回了自己的部分自由和利益。1884年,美国劳工联合会等组织决定,在1886年5月1日发起一个争取8小时工作日运动。这一天,美国近50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罢工。罢工工人中流行的“八小时之歌“是:”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

51、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但是罢工遭到芝加哥政府当局的暴力镇压,多人死伤。5月4日晚,3000多名工人聚集芝加哥秣市广场,悼念死难工友,又遭到武装警察的镇压。芝加哥工人的鲜血,燃起了全美工人斗争的烈火,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在世界进步舆论的支持下,1个月后,美国政府终于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后来,就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3案例生产流水线和5美元工作日1913年春天,世

52、界上第一个生产流水线在高地福特汽车公司的发电机车间建成,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到这一年夏天,工厂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再次实现了翻番,可是在此期间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为12880人。 然而,与成倍增长的产量和滚滚流入福特等人腰包的钞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劳动强度的加大和收入的降低。据统计,由于新的生产方法的实施,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视工种的不同是其他工厂工人的05倍或数倍,他们手中的半机械的动作每过四个小时才得片刻休息,神经更是高度紧张,然而工资水平却仅相当于整个底特律的平均水平每天2.34美元。另外

53、,在1913年夏天公司实行流水线作业后,还相应取消了“多劳有奖”的分级工资制度,代之以最原始的计时工资制。这样一来更打击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于是大批工人在干了一段时间后,就纷纷离开福特汽车公司,而去其他工厂从事报酬不低且劳动强度低的工作。面对如此困境,1914年1月5日,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郑重宣布:“本公司将实现五美元工作日!任何合格的福特汽车厂的工人不论年纪,不分工种都能领到他自己的一份。”进厂的工人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无条件地服从,拼命跟上传送带的转动速度以挣到诱人的五美元工资,要么被淘汰,由云集在厂门口跃跃欲试的其他人来代替自己;而且“挣五美元的工资,就要有五美元工资的纪律。

54、”这是福特的口头禅。1914年1月,一名工人的妻子写信给亨利福特说:“上帝呀,我丈夫下班后回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瘫倒在床上福特先生,别再这样下去了,一天五美元的工资虽然诱人,可我们实在挣不起呀!你的传送带比奴隶主的皮鞭还厉害!”随着“福特制”的诞生与推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法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转变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教学实施设计:在本节课上,观看视频电影摩登时代选段;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2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阐明剩余价值和资本是商品经济共有范畴。 第四章 第七课时教案本课

55、时讲授内容第二节 三、(三)资本积累 重点与难点1. 资本积累及其趋势2.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3. 相对过剩人口授课思路:资本积累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继续,强调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是对再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分析,其实质是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本节内容要对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以及相对过剩人口的理论展开重点分析。课程导入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扩大,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

56、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这些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所必须搞清的问题。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主要原理1. 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

57、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2. 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提高的趋势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概念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资本的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扩大,在自然形式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3.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随

58、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而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则相对下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这里之所以说是相对,不是就整个社会生产的实际发展而言,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所需要, 所以才成为“过剩”或者“多余”的人了。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首先,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其次,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

59、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教学资源:1.马克思论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会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26页。“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8页。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60、而实现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6页。2案例:当代无产阶级境况 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2000年2月21日。 贫困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间有着牢固的、密切的关系。贫困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是无产阶级,其中包括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无产阶级。长期贫困、极度贫困的人中间,绝大多数来自这个阶级的家庭。曼谷的打工妹为了两个美元的日工资,在狭窄、昏暗、嘈杂和污浊的空气中缝制体恤衫

61、,每天工作16个小时或者更多。这些体恤衫不仅使普通的美国人廉价地享受舒适和潇洒,还抑制着最富有国家的通货膨胀,造就了家资千万的总裁和家资百万的经销商。她的祖国成为一个乱七八糟的组装车间。当她在细腰肥臀的美式广告牌下奢侈一回麦当劳的时候,点点滴滴的消费就又转而吹涨了国外富人的腰包。3. 理论透视: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应当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对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不应该从资本主义制度的个别缺点中去寻找,而应该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去寻找,不能仅停留在现象上,而要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其

62、本质。第二,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不能只考察现役劳动者的状况,还要考察产业后备军的状况。第三,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不能只着眼于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还必须把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众的贫困状况包括在研究范围内。第四,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应当把经济景气和经济危机时无产阶级的就业和生活状况统一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得出科学的判断。教学实施设计:在本节课上观看视频: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分析资本积累与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变迁的关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关于贫困化理论的论述,揭露了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资本积累规律必然导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制造劳动者贫困化后果。这为史无前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敲响了警钟,给我们提高反贫困化的认识,贫困予警以及最终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