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66337002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试点方案二o年二月目录1. 专业根本情况 1.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根底 2.2.1 以我校汽车行业特色和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根底 22.2 以工程力学专业的深厚沉淀和雄厚实力为根底 3.3. 试点规模及学制 9.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1.1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1.15.1 培养目标和要求 1.1.5.2 培养模式 1.2.5.3 知识体系的根本框架 1.3.5.4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1.3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6.1 组织保障 1.7.6.2 条件保障 1.9.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 206.4 标

2、准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 21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 2. 3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2.37.1 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237.2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 2.47.3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 2. 5附件 1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 .27附件 2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企业阶段 培养方案 3.3.附件 3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师资队伍 建设方案 3.6.1. 专业根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是在老一辈著名力学家王龙甫教授的关 心和

3、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开展、壮大起来的。自 1986 年本 专业开始招生时起,以著名力学家王龙甫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就确 立了坚决保证办学质量的根本原那么,举全系之力悉心培育。由于具备 坚实的根底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 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欢送。 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到达 95%左右,有超过 30%的毕业生考 取力学、结构工程、材料、汽车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遍 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院所。 2006 年力学实验中心获 批为

4、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21 年工程力学专业被批准为湖北 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2021 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 业。除本科专业外,本专业目前已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博士 后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力学一级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近 年来先后承当了国家重大根底研究工程 973 工程课题、国家平安重 大根底研究工程军工 973 工程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 重大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国家 863 高技术工程、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方案工程、湖北省杰出青年基 金工程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工程,年均科研总经费在 600 万元以上,获

5、得 了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2006 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力学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工作中,我校力学学科在全国参评的 41 所高等学校中排名第 23位。其中,科学研究排名第 14 位,人才培养排名第 20位。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根底2.1 以我校汽车行业特色和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根底汽车产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牵动我国的经济社会 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拉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植 下,我国汽车产业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开展态势。但是,相 对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先进国家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在产品自主研发、形 成自主品牌的能力、支撑汽车产业持续开展的智力支持和人

6、力资源等方 面,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汽车产业要想缩小差距,改变目前 “大而不 强的产业面貌,最终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对欧美日汽车产业的超越, 迫切需要人数较多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 1958 年,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 个传统特色专业,由于专业在国内具有悠久历史,为我国汽车及相关工 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湖北省乃至黄河以南地区汽车工业开展的重 要人才培训基地。汽车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三大行业特色之一,长期以 来,我校与汽车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办学发挥了重 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反过来学校也成为为行业企业输送科技成果、工 程技术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源地。

7、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于 2021 年获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方案试点专业。汽车产品的问世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模拟,从零部件到整 车,从固体到流体和传热,从静态力学特性到动态、碰撞、疲劳、断裂 和可靠性,从传统材料到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从传统能源到 新能源的应用,从设计过程到零部件的制造、整车的组装过程,等等。 同时,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力学性能的测试也非常重要,包括静态应力 应变、动态和冲击特性、动平衡、振动和噪声、疲劳、新材料应用的力 学行为,等等。有限元分析模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正是工程力学专业 学生的特长所在,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优势互补,本专业将借助卓越 工程师方案的试点,在人

8、才培养上,培养具备扎实的有限元分析模拟和 力学实验测试能力,能够有效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开展汽车科学研 究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创 新型工程技术人才。2.2 以工程力学专业的深厚沉淀和雄厚实力为根底2.2.1 学科专业实力较强 本学科是在我校老一辈力学专家王龙甫等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创立并 开展壮大的,学校 1984 年获得流体力学博士点, 2003 年获得固体力学 博士点, 2005 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1999 年建立力学博士后流 动站。固体力学 1994 年为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 2003 年再次批准为湖 北省重点学科,是学校“ 211工程建设的

9、学科之一。学科特色十分鲜 明,主要表现在力学与材料科学、力学与土木结构工程、力学与船舶海 洋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 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作为 科学研究基地支撑。力学学科已形成以博士生导师和年轻博士为主的 5 支学术梯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结构及其结构动力学。自 1994 年以来,重点针对两大方面开 展研究:其一,智能材料的功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力学行为;其二,结构 振动的损伤识别与智能控制。前者包括:智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 智能材料的力热电磁耦合效应及其失效理论、智能材料本构关系等研 究;后者包括:结构动力特性的智能

10、系统的损伤自诊断的在线信息实验 方法、以及智能材料作为结构振动控制的调节器和驱动器来实现结构振 动反响的半主动和主动控制,形成了以研究本征智能材料与结构有机结 合的智能结构体系为主要特色和优势:在碳纤维机敏混凝土智能材料功 能特性及其力学行为方面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文章,并作 为原创性成果被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等;建立了基于智能控制装置的智 能主动和智能半主动控制算法,建立了智能控制装置设置位置优化的设 计方法。新型材料力学。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材料向高效能、高 可靠性、高灵敏度、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开展,结构材料呈现出 复合化、高韧性、高比强、耐磨损、抗腐蚀、耐高温、低本

11、钱和高可靠 性的趋势。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给力学学科提出了一系列的崭新课 题。我校力学学科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结合国防、航空航天、土木、 汽车与能源等工程领域中的几类重要新型材料,集中了以翟鹏程教授为 学术带头人的较强的学术队伍,致力于将新材料的力学研究同材料复合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展与应用相结合,在陶瓷金属梯度材料宏细观力 学与设计理论、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力学根底研究以及太阳能热电光电 复合发电新技术的力学根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形 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且有一定影响的“新型材料力学研究方向。复合材料工艺力学。本研究方向以航空、汽车、化工、国防等工业 为应用背景,致力于高性能树脂基复

12、合材料结构设计及低本钱制造技术 关键问题的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包括:复合材料力学与结 构设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力学理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与预浸料成型 工艺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质量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该研究方 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 工程和国防科研工程的资助,在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数值模拟、复合 材料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应用流体力学。本研究方向 1983 年获得船舶流体力学博士点, 1998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调整为流体力学博士点。经过 25 年的 建设,建设了大型船舶流体力学实验基地、风洞实验室等

13、良好的实验条 件,积累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本方向的主要特色一是结合船舶工 程、工业与环境等,开展船舶流体力学和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研究,二 是结合数学与数理统计学开展流体力学计算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国际 前沿学术水平的成果。岩土工程力学。岩土介质中存在着许多地质结构面以及具有多孔 特性,使对岩土介质的动静态力学特性研究变得困难和复杂。本研究 方向以岩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加固防治为应用背景,致力于 岩土体的动静力学特性、岩土工程结构的变形分析、稳定性评价与加 固优化设计、监测预报及环境保护、岩土工程计算软件开发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在环境岩土力学、计算岩土力学、裂隙岩体力学等三个方 面取得了

14、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 2006 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力学学科排 在第 23 位,省内仅次于华中科技大学。本学科的整体实力与国内一流 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但在与材料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上本学科处在国内 先进水平。今后 5 年,将坚持以特色求开展,建立以研究材料的力学行 为为特色的研究基地;在跨物质层次和多尺度力学、信息力学、制造力 学等最新研究领域中寻求创新,使之在该领域处在国内外前沿阵地。2.2.2 学科专业培养条件优越,办学效果和声誉良好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是安世亚太 ANSYS-CHINA 公 司授权的技术支持中心和软件培训中心,目的旨在加强 ANS

15、YS 软件在 华中地区通用机械、土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推广与效 劳,我单位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 CAE 培训讲师,每年都进行多期 ANSYS 软件的培训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已拥有ANSYS 、MSC-MARC 和ABAQUS 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资源,曙光天潮 TC4000 高性能刀片式计 算机集群和浪潮英信 NL230D 塔式工作站等硬件资源。计算机集群包括 1 个管理节点 +20 个计算节点,浮点运算能力理论峰值为 1.07 万亿次 / 秒,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为解决大型工程计算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本一级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情况如下表,包括固体力学实验室、高温 高压研究室

16、、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室、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室、智能 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结构试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 良好的实验条件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一级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情况简表实验室 名称实验室面积m2设备台、件合计万元以上固体力学实验室3607335高温高压研究室700127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室1001210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室100103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300179流体力学实验室6005223结构试验室35013524岩土工程实验室3106811从老一辈力学家王龙甫教授在原武汉建材学院开办力学师资班,1982年开始招收固体力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工程力学专业开

17、始招收 本科生,开展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新校园已矗立起一栋五层力学 大楼,工程力学专业已走过了 30多年的光芒历史。在科学研究方面,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材料的力学根底、智能材料结构的力学理论、复合 材料成型工艺力学和工程结构分析等科研方向,其中有限元数值模拟及 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环节,这些研究成果被 积极引入到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科 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如今,工程力学专业已是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 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都已成为国内外科研、教育、设计、施工、 管理等岗位的骨干,为本专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2.2.3 与汽车有关的有限元计算

18、模拟和实验测试教学成效斐然本专业早在 2002年便开设了学科必修课 ?有限元分析与应用 ?以及该 课程的课程设计,该课程在简要介绍有限元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的根底 上,主要结合汽车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使用有限元软件 ANSYS 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静力和动力特性进行求解分析。让学生 将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根底。下面列举了局部教学、科研过程中所应用的与汽车有关的有限元计 算模拟和实验测试的分析实例:1、汽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车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出了车 架的应力分布、弯曲强度,并依据计算结果对初始设计提出了改良意 见,使

19、其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2、汽车轮胎支撑体的有限元分析 对汽车轮胎支撑体在设计载荷、转弯及制动情况下的应力进行了有 限元分析,得到了轮胎支撑体在上述三种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场,确 定了危险点的位置及数值,为改良设计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3、汽车保险杠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应用 ANSYS/LS-DYNA 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轿车保险杠碰撞数值模拟仿真,得到了速度、加速度、碰撞力等参数的响应曲线。4、汽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针对车轮动态弯曲疲劳试验,对车轮结构在三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 情况,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反映离心力对车轮结构应力分布 的影响,以及动态弯矩作用下车轮结构的危险点和应力

20、分布的变化情 况。5、汽车发动机支架疲劳失效分析汽车发动机支架是通过四个角螺钉安装在车架上的防护罩,长期工 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条件恶劣,运行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断裂,断裂位 置一般在螺栓固定处和上部弯曲处。研究工程对整个钢架进行疲劳失效分析,先按照原始设计尺寸对其 进行疲劳分析,然后进行一些优化和改良设计,以期满足工作要求。6、东风皮卡 EQ1074G5AD 制动抖动测试试验 通过测量驾驶室内振动加速度、 测量制动力矩的变化情况、 测量前桥 制动蹄片的温度变化情况、测量制动管路气压情况、测量制动压杆的应 变变化情况,目的在于检验汽车制动时抖动情况。3. 试点规模及学制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试

21、点班每年招收 30 人/年。根本学制 为本科 4 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准现场工程师资质。卓越 工程师工程试点班学生中的 30%可以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进 入设计型工程师培养阶段。试点班在本科学习的前3年采用“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相结 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模式,以确保学生培养质量。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异动 在每学年初9月完成。学生的学籍异动原那么上在工程力学专业所 有班级范围内进行。根据学生学分及综合考评情况,对试点班学生进行 “升级确认,对学分未到达最低要求的学生实施“淘汰,编入工程 力学专业其它班级完成学习。工程力学专业其它班级班级的学生,根据 自愿申请方式从中择优选拔“介入试点

22、班。学籍管理及异动条件年级学期教育内容升级条件中途介入条件大一1通识教育取得一年级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取得所学专业一年级 总学分的四分之三2大二3学科教育取得二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取得所学专业前两年 的全部学分4大三5专业教育取得三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取得所学专业前三年 的全部学分6大四7企业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合格 才能进入毕业设计8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取得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可以毕业, 但只有当GP倖2.0才能进入硕士阶段4学位论文在企业完成试点专业学生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 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学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发挥专业导师 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

23、性学习。试点专业学生就业采取自主择业与推荐就业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与联合培养企业和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协议,将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的培养 与企业岗前培训深入结合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1. 安世亚太 ANSYS-CHINA 2. 上海合科3. 黔轮胎4. 万向集团公司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5.1 培养目标和要求5.1.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工程力学专业根底知识,较强的有限元分析和力学 测试能力,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 才,可从事车辆工程领域产品以及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分析和实验等方 面的工作。5.1.2 培养规格本专业根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

24、修满规定学分,辩论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5.1.3 知识、能力与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力学根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 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车辆工程有关的 力学问题的根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根底,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科根 底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根底知识,主要包括 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了解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 根底知识;3具有较强的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力学技术问题的有限元分析能力 与实验技能;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

25、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2 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企业学习阶段, 实行 “双导师制。本科阶段:按照 “3+1模”式进行培养,即 3 年在校学 习,累计 1 年与企业联合培养。 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工科 根底教育, 1年企业培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工程实践的培养,主要任务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毕业生对 企业的适应能力5.3知识体系的根本框架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一般根底 知识道德修养等政治类课程道德修养、法律根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中国近代 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 事理论;大学英语、英语

26、口语、英语听力、科技写作与 交流;计算机根底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根底、军事训练外语大学计算机根底计算机程序设计根底专业及专业 开展专业导论、职业生涯指导 讲座工程力学沿革与开展、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相互关联;学 科体系、知识结构;专业领域职业开展、现代工程师的 职业要求,学习和心理指导新能源汽车技术、现代车 辆制造技术开展前沿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简介根底科学 知识科学技术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 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力 学头验、工程与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根底、数值 分析、数学物理方法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哲学、社会学

27、、心理学等文化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知识核 心 单 元根本理论机械设计根底、机械制造技术根底、振动力学、计算力 学、实验力学、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汽车工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有限元分析与应用选 修 单 元理论、计算方法、材 料及工艺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工程传热学、计算力学程序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 艺根底等汽车工程中力学问 题汽车CAD/CAE汽车优化设计、汽车可靠性、汽车试验 学、MATLAB及其结构分析应用、随机振动5.4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541理论课程体系校内与校外1公共根底课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4832马克思主义根

28、本原理483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643军事理论3223体育12841/2/3/4大学英语256121/2/3/4大学计算机根底3221计算机程序设计根底C语言4832高等数学160101/2线性代数402.5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4833数值分析B402.53数学物理方法B563.53大学物理A11272-3物理实验A5623-4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4491/2/3/4小计137674.52学科根底课称 名 程 fn-K 诱期 学 课必修课6111A742B743A6444644556536匕匕 厶冃 性 学 力 料 材 程 工3224验 宀头

29、B3213B6441B885456534D426A6445O4选修课程 过 机 随 用 应434、a565343223D3225板壳力学3225小计20012.5选修要求6443专业课称 名 程 fn-K 诱期 学 课必修课一42556536学 力 验 宀头426B3226计 小8615 a1选修课322632253227复56536复322632263227322632273227学 验 试 车 汽437计 小293524.02521542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由两局部构成:一局部是在课内教学统一安排的集中实践教学任务;一局部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性学习与实践完成。(1)课内实践教学

30、环节实践环节名称内容和要求周数学分英语听说训练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到达跨文化交流交际的初步能力,要求到达国家英语四级测试 水平。22军事训练根本军事理论和体能训练,军姿、队列和射击工程训31.5练。电工电子实习 B电子元件的特性和使用,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控制 系统。11机械制造工程 实训C金属浇注、车、铳、刨、磨等金属成型和加工实训, 熟悉金属加工的根本工艺方法和过程。22力学根底强化训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计算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中的 疑难问题,并用可视化技术对结果进行后处理。11计算力学课程 设计应用计算力学的根本知识和求解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使学生通过计算力学的学习为今后

31、的工程实际问题 的分析、计算打下良好根底。11有限元分析与 应用课程设计结合汽车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使用有限兀软件ANSYS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静力和动力特性进 行求解分析。22力学综合实验通过多目标、多途径方法、多知识点的综合设计 型实验的学习,学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般方法。22专业实验材料根本力学性能测试、电阻应变测量、振动力学实 验、光弹性实验。11小计1513.5(2)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名称内容和要求学分周培源大学生 力学竞赛通过参加此项全国性高水平的赛事,促进实验动手创新能力 和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4能力拓展训练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管理

32、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工程,并通过相应考核。2开放实验室工 程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参加开放实验室工程的设计、立项及 相应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结题考核。4机动车驾驶证 工程课外时间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并通过考查,获得资格证。2其他学科竞赛数学、建模及文育等方面,根据不冋奖项给予不冋的奖励学 分。13社会实践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有效建议及冋题解决方 案。1英语及计算机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考试并获相关证书者23论 文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或被录入会议论文集2参加学术活动参加规定次数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并提交详细记录与心得。1注:1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外特色实践环节不

33、得少于8个学分。超过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数内。2凡冋一奖项屡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543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名称内容要求学分周数生产工 艺实习了解汽车企业的生产工艺 流程、生产布局、生产水 平,熟悉各主要生产环节 的工艺要求和方法、设备 的类型和原理,收集在线 生产具体技术数据。熟悉典型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了解根本的技术、工艺流程,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新技术和新工乙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根本 认识。11岗位实 习了解汽车领域力学的开展 与应用情况,学习有限兀 模拟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在 各种工况下的计算分析技 术,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力 学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 学习车辆各部件的静、动 态的力学

34、测试技术。通过岗位实习,掌握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模 拟计算技术和力学测试技术,培养、锻炼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根本技 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实践动手能 力。提高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 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 变。77毕业设 计论文市场调查和文献检索、创 新命题、方案设计与讨论、 模型建立、工程实施、课 题交流、工程控制与调整、 课题完成总结、撰写论文 或说明书。能够通过调研和文献查询,结合企业实际 情况提出工程问题、 能够分析工程问题中 关键点、根据关键点

35、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 和特定试验测试后,能够提出适宜的解决 方案和详细的设计方案,并预计成果节 点、对阶段性成果和问题及时交流和整 理,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并能够进行客观 的分析和总结、论文应到达学士优秀论文 水平。1515小计2323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6.1组织保障成立 工程力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和试点工作组,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系专家委员会由理学院院长任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 院长、合作培养企业负责人,企业教授级高工、工程结构与力学系主任、 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学科责任教授等学校与企业的各方 面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工程力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试点工

36、作组由理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 书记、工程结构与力学系主任任副组长,教学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实 验中心负责人、 各相关企业一线负责人参加, 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管理、 组织、协调。学院教学办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负责起草相关教学管理文 件,协调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师资聘请与培训, 学生实习, 教学质量监控等。 在各合作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站, 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到企业后的各项工作。6.1.2 建立会议制度,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每年协助汽车行业董事会组织召开一次汽车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会 议,及时沟通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每年召开

37、三个座谈会,即学生座谈会、骨干教师座谈会、企业人员 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感受、企业期望及社会对毕业生 的评价,及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下一步方案的优 化与落实提出预案。每学期召开 1-2 次试点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本学期人才培养方案落 实方案情况,提出下学期方案执行方案,落实各环节责任人。6.2 条件保障6.2.1 建立鼓励机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鼓励机制,鼓励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相 关试点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 了解生产实际, 提高教 师的工程素养。 同时,专业

38、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 通过工程合作共同完成 技术开发等方式, 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另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教师提升 工程能力。另一方面,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 与日常教学活动, 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讲座,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 方面的教育、 工程师方面的根本训练。 形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两 方面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做到参与 “卓越工程师 培养方案的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 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 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在 4年内到达每一届学生有 6 门 专业课是由具备 5 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在企业实践、毕业

39、设计环节实施 “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 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创新提供指导或现场 咨询。6.2.2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开放教学 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我校在车辆 工程和力学学科的传统优势, 将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利用校内各个研究基地现有的大型设备、 试验体系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出台实验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方法,鼓励实验室、科研基地、 训练基地对学生开放。利用学校举办国内、国际会议时机,安排学生参 与接待、效劳、交流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 流能力。6.2.3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学校

40、将设立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 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每年根 本建设经费将向试点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倾斜。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实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形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 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教 学质量评价和反响体系。领导听课与巡视检查 : 开学初、期中及期末,校、院部领导带 队开展教学巡视。 坚持校、院部领导及职能部门干部听课、 巡课制度。督导员全面督查 : 通过随机与重点听课、开学初及节假日后教学检 查、考试巡查,对课程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41、实验室管理、实 验教学、实习等环节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和有针对性地抽查, 以及围绕教风、 学风等展开座谈与调查等,实现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管理部门监控 : 教务处通过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建设和科学管理, 实现教学质量控制; 人事处通过岗前培训、 外派进修、 职称评定与教学质 量挂钩以及政策倾斜等措施严把师资质量关。学工部与教学部门密切配 合,通过学生事务的严格管理以及学风建设等,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作用。教、学互评: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同行听课评教、评学。建立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反响教学信息,实现教 -学相长。6.4标准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641建立合理化、标

42、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习在方案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那么,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统一标准,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 作性。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并相应的做 出成绩评定准那么。实习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数比重%工作岗位评价车辆工程专业贴近度5理论知识结合度5技能训练的时效性10毕业设计题目的结合度5工作过程评价团队合作能力的表现10实习工作态度表现10业务操作能力表现10实习手册完成度5实习成果的评定作品产品制作或方案筹划10竞赛或评比中获得荣誉10实习总结报告10实习辩论10加分项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参与技术解决0 10%减分项不服从管

43、理、发生责任事故、严重违纪10 20%642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企业对实习学生视为岗位职工,采用同一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 ,才能加快社会人的 转变。企业按员工的考核方式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 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学 院那么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获得的技能等级、遵守学院管理制 度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643企业实习手册和辩论根据实习工作性质的不同,编制了实习手册,要求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包括岗位根本情况、考勤、薪酬、工作周记、业务报 告、成果记录等各方面内容,并附

44、相关证明材料。材料审核后,进入辩论 阶段,有岗位技术人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644实施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实习评价工作,在实践中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还实施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由院企双方共同 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 工学结合教育实习证书,以此为手段进一步 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 性。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 一方面,实行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制。 学院定期向实习单位发放实习 学生质量跟踪调查表, 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工作适应性、 根底理 论知识、专业知识、 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 分析

45、学生的 就业走向,并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或学院反映, 使学院能及 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根 据学院的要求, 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形式, 注重将企业内部岗位技能需要 与社会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 不仅满足了企业管理岗位对学生技能 素质的需要,还为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了更广的选择空间。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7.1 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7.1.1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工程师培养要求,需要精简传统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大量增 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 适当增设人文社科、 管理技术类知识, 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体系

46、。工程力学内涵和外延的拓展,按 照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研究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 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素质,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7.1.2 建立和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工程师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培养质量的主题,工程训练体系是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要研 究并建立 “全过程、递进式的工程教学实践体系和创新训练体系, 实现 工程训练系统化、创新训练系列化、能力培养实效化。7.1.3 构筑适合汽车工程师培养的开放式教学系统根据工程力学的开展趋势,立足本校特色,结合学科背景,改革教 学方式和方法,构筑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 才知识

47、、 能力和素质的根本要求、 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7.2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7.2.1 教学组织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 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 构建教学 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 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 环节,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合作组织模式。7.2.2 师资队伍的建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 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 政策和其他鼓励政策,也包括教师培训、提高的措施。需要探索和建立 工程教育中 “教师 -工程

48、师有机结合的机制,有效地提升教师工程能力。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工作。企业导师 的指导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需要企 业有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7.2.3 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研究探讨紧密校企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一是通 过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培养的支持,和企业联合进行工程工程研究,为 企业输送优先人才,企业优先选录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等途径,调 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积极性。二是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采 取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办学工程,聘请外国教授或工程教育培训机构来 学校讲课,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开展的工程

49、师。建立高层次、多样化国 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7.3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主动效劳于社会需求为目标,因此新的质 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应该是由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企业和 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响体系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1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课程内容、 知识学习方式的变化,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也相应发生变化,需要研究如何进行校内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包括教学师资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 量等科学评价,并将校内学习的教学质量与后续培养阶段的质量联合进 行评价和

50、监控。 2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建立 :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 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重注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等方 面的达成度的评价。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及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联 合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是研究主要内容,需要企业、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 研究完成。附件 1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主要从事与汽车、车辆、机械等行业相关的工程计算分析,以及 CAE软件二次开发与工程工程的实施工作。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工程力学专业的工程学士,在到达ANS 丫軌械分析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

51、得 ANS YS机械分析师的专业技术资格。一、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具备初步相关技能,使用 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分析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1、21.1 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根底,包括数学、物理、测 试与试验技术等。1.2 工程技术包括工程力学,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 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1.3 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根本理论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 法。1.4 人文和社会科学: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

52、会学、情 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 运用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2、 掌握扎实的工程根底知识和本专业的根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 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开展现状和趋势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4、 5、82.1 工程力学根底: 掌握工程力学的根底知识; 掌握力学测试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了解与车辆工程相关的实验方 法与技能; 了解车辆工程领域中研究方法及技术开展、趋势。2.2 车辆工程仿真与分析技术: 掌握汽车整车及部件实体造型与建模技术; 掌握汽车整车及部件总成的工作原理和仿真分析技术, 能够对汽 车零部件及整车的静力和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包括汽

53、车车架的强度和刚 度分析、模态分析、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撞车仿真试验分析及可靠性 分析等。2.3 车辆工程的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 掌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测工艺选用根本原那么与方法; 掌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根本测试技术的内容、 方法和特点, 熟 悉汽车试验学、汽车质检与性能试验及传感器技术; 熟悉用于汽车产品生产的主要设备以及工艺装备验收的有关知 识。2.4 计算机应用技术: 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根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了解计算机在车辆工程应用中的常用软件,并能在设计、测试、生产中运用; 熟练使用 CAD 和 CAE 工具软件,并能进行 CAD 和 CAE 软件 二次开发。3

54、、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前沿开展, 相关行业的政策、 法律和 法规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8二、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 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 训练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4、5、61工程应用技能1.1 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 力;1.2 能够参与汽车产品的分析,并具有测试和维护能力的根本技能。2工程设计及实施能力2.1了解市场、 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开展, 具备编制支持汽车产 品应用和改良方案的能力;2.2 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汽车生产本钱、质量、 平安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

55、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 完成汽车产品及零部件设计应用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 案;2.3 具备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的能力, 并能实施解决方案, 完成车辆工 程领域相关的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2.4 能参与改良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响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3工程创新能力初步3.1 具有对工程问题的根本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发现、分析和判 断问题的症结所在;3.2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 的初步能力。三、掌握参与工程及工程管理的根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对应国 家通用标准 1、 8、9、101工程及工程管理系统方案的设计1.1 具备工程工程集成的

56、意识和初步能力, 能够对汽车产品及零部件 优化提出方案和建议;1.2 使用适宜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案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 源。2工程及工程管理系统方案的实施与运行2.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平安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 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2.2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 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行动;2.3具备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以及参与评估工 程,提出改良建议的能力。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9、111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1.1 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根本能力;1.2

57、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团队运行、成长、和壮大中的各种变 迁,初步 具备带着团队前行的指向和能力根底。2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2.1 能够熟练利用现代交流媒介进行工程表达,并进行工程文件的 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工程任务书等,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2.2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他人需 求和意愿;2.3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 环境和工作环境;2.4能够跟踪工程力学领域最新技术开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 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3外语交流能力3.1 熟练阅读外文材料和文献,具备较强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3.2 能够使用

58、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表达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对应 国家通用标准 1、3、71. 职业道德标准1.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标准,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1.2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平安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 恪守职 业道德标准,遵守汽车行业企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那么;1.3 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开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 身职业开展方案的能力。2. 平安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开展意识2.1具有良好的质量、平安、效劳和环保意识,承当有关健康、平安 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2.2 具有汽车产品、生产过程及

59、装置的平安可靠性、环保关联性等 方面的根本知识。附件 2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企业阶段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面向机械设计、汽车制造行业,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加强在汽车CAE分析以及实验测试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 企业的实践环节中, 培养实践技能、 科研与工程创新以及管理能力, 使学 生在学习车辆工程知识、 企业管理知识的同时,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分 析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CAE分析、轻量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振动控制、降噪、车辆试验等方面的技术开 发及效劳工作,也可承当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60、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二、培养标准1.掌握车辆领域CAE分析、实验测试,拥有解决车辆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开展现状和趋势(1) 掌握汽车结构强度、刚度、模态分析;(2) 掌握汽车噪声、振动和舒适性NVH分析;(3) 掌握汽车结构零部件及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分析;(4) 掌握汽车碰撞与平安性分析;(5) 掌握汽车气动和流场分析;(6) 掌握汽车试验测试方法与实施技能, 具备试验结果分析与工程化 初步技能;(7) 熟悉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 法律法规, 能够综合协调研发、 技术、市场、质量、平安之间的关系2具备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 认识社会环境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参与生产过程和管理程序 的实施环节,具备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并能在不同的组织中顺利工作;了解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工程系统的构思和设计方法,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具备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和选择完成车辆工 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具备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的能力以及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 完成车 辆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