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496016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覃霞峰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经过思考,我选取所任教的高三(2)班的一位男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了遵循研究伦理,在叙述中隐去这位同学的真实姓名而代之以化名-一邓。在论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均以化名代之。 在这里有必要对背景作一下交代。 我任教的学校是N市Y中,这是一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01年立项建设,2006年5月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N市区共有十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在N市市民看来,这十所中学也是分等级的,第一等当属二中、三中,第二等的为老牌重点学校,八中、三十三中、十四中等,第三等为三十六中、Y中等。Y中地处闹市,但皆为老城区,周边环境较差,旁边就是N市著名的“白粉街”一一三坊街

2、,过去办初中时学生来自周边地区,多为街道居民和小商小贩的孩子,是出了名的难教难管,所以普通的N市市民对Y中颇有成见,认为Y中管理乱,教学差,成绩好的孩子很少送进Y中。 2001年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后,Y中慢慢剥离了初中,并加大投入,加大管理力度,各方面都有很大变化,教学成绩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3, 2004, 2005年高考成为N市连续三年唯一标准分增量为正值的学校,但Y中并没有马上得到市民的认可,还是吸引不了市区的优秀考生。这一届学生是2003年9月入学,整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在N市排第十位,在示范性高中里是排得比较靠后的,甚至还不如普通高中二十六中。这个年级共有9个班,1-5班为

3、理科班,6-9班为文科班。1班2班是两个平行的试验班,由抽取的5个班中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故一班二班即俗称的理科重点班。 邓进入我的视线并非偶然,高二文理分班后,我一直任他的语文老师,他是我的“帮扶对象”,到高三时学校采取“人盯人”策略,他又是我的“紧盯”对象。这全都因为他各科目间的发展十分不平衡,语文一科严重“瘸腿”,在总分名列班级前茅的情况下,语文常常是倒数几名。 我想,他正符合我的原则,因为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理科学得不错,总成绩排在班级前列,主观上有学好语文的意愿。通过对他的研究,我希望能找到学校语文学困生的症结所在,摸清语文学习的规律。 (四)概念的界定 1、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是学

4、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有关学困生的多种提法,研究者有较为全面的概括:国外的典型提法有学习低能儿童、发展落后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困难儿童、智力发展落后儿童;国内的提法有问题儿童、学习差生、厌学学生、学习不良儿童、学业成绩不足学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业不良学生等。+z现在比较倾向用“学困生”这个提法。学困生由于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故而它的类型也很多。本论文中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学业成绩未能达到同其智力水准相称的学业不良的学生。而这种不良是可逆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加以改变。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是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

5、;由于脑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存在障碍而导致学业不良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属于本论文所界定的“学困生”。 2、语文学困生的概念 语文学困生指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多方面的。但在目前,评价一个学生的学校语文水平重在从学校语文学业成绩方面进行。由此,本文所研究的语文学困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外界因素和自我因素,语文学习未达到预定教学基本目标要求,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其所在群体的平均成绩的学生。 (五)研究意义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无庸置疑。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6、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ls 我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语文课,但有不少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基本目标要求。在今天的中小学里,语文学困生现象有增无减。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的园丁和无数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父母。 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我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都从宏观的层面进行,以群体研究为主,针对学生个体的深入研究极少;研究方法多采用思辨性的论述,对有关问题的探讨深度不足。研究者都是以自己的知识背景为基础,从自己的维度出发来探讨语文学困生问题,很少有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语文学困生为研究对象来探求问题的产生。在这些研究中,我看不到语文学困生的影子,观察不到他们的表情,听

7、不到他们对学习语文的认识,以及他们面对语文学习苦难时的心理感受,也无法了解这种认识和感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因此,在定下研究方向后,我决定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从微观的层面,从语文学困生的角度来探讨语文学习困难现象。这种方法能够挖掘细节,真实地再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历程,了解除他以外的人所不了解的一些事情,拓宽了研究思路。质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能使我采取文化客位的方式对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听到学生的心声,在阅读中思考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另外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讨能使教育中的问题更明显地凸显出来,更具现实意义。这对探索语文学习与教学的规律意义重大。

8、(六)研究过程 2005年8月底我在桂林定下研究方向,完成开题报告后,我回到了N市的工作岗位。 回来正值开学,我找到了邓,首先说明我要做关于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需要他的帮助。因为之前他是我的“帮扶对象”,有过多次课后交流的经历,所以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资料收集的时间跨度是2005年9月一一2006年8月,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11个月语文课的现场观察。上课过程中我特别留意邓的表现,并在课后做了记录。 2、对邓的访谈。在整个研究阶段,我多次找邓谈话,他在有问题时也找我倾诉。我们谈话的内容有复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具体的解题思路、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理想等等。谈话的地点在教室外的

9、走廊、我的办公室、我家等等。 3、对其他人的访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征得邓的父亲的同意,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对邓的其他同学和其他科任教师进行了访谈。4、实物收集。包括对邓的试卷、作业、作文、随感、考试成绩单的收集。二、邓的语文学习情况(一)高三九次考试(包括高考)成绩统计表1一1:邓高二九次考试(包括高考)成绩 邓的语文班级语文语文成绩理综成绩总分 分数 平均分 排名 排名 排名月考一76 93. 65 46 5 13 月考二64 83 43 6 13 月考二77 91. 9 45 2 4 月考四75 86 43 7 8 月考五72 97. 08 46 1 1 月考六78

10、86. 6 39 2 8 月考七92 98. 1 38 1 6 月考八90 103 47 2 14 高考 94 98 34 1 3 (注:九次考试分值均为150分,及格为90分;理综为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邓所在班级人数为49人)从上表可看出几点: 一是邓的语文考试得分偏低,九次考试有六次不及格,距离及格线较远,与班级平均分分别有17. 65分、19分、14. 9分、11分、25. 08分、8. 6分、6. 1分、13分、4分的差距,排名位于班级末尾; 二是看到接近高考时,邓的语文成绩有了提高,后面三次考试虽然还是低于班级平均分,但终究是跨越了及格线,且与班级平均分距离有所缩小,特别是高考语文

11、成绩,超过了广西平均分(广西平均分为91分),与班级平均分只相差4分,这说明针对邓的语文学习指导是有效的; 三是此表能清晰看出邓学科间不均衡发展的情况,他的理综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列,与语文成绩形成鲜明对比。 (二)对邓的语文试卷分析 1、邓的各题答题情况 此处选用的是北京启学教育中心语文研究室命题的一套启学调研试卷,当时我用这张试卷在全班测验。 选用这张试卷并没有特别用意,是随机抽取的。 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

12、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我想通过分析一套完整的试卷,展示邓在各个层级的语文学习能力。 当时邓的得分为87分(150分制),全班平均分为102分。 第工卷为选择题,有1-10题,具体分析如下: 1-4题邓全部选择正确。第1题为错字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三个选项分别列有沉缅(酒)、真金不怕火练

13、(炼)、黄梁美梦(粱)、渡假(度)等错误项;第2题为熟语使用题,要求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分别考查了“风声鹤A,草木皆兵”、“一刀切”、“出乎意料”、“小试牛刀”等四个熟语;第3题为语病题,考查了语序不当、成份赘余、搭配不当等病句类型;第4题为选用词语填空题,考查了“无比、无限”、“简洁、简捷”、 “隔膜、冷漠”三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辨别使用情况。 第1题考查识别和记忆,能力层级为A,第2-4题考查的是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Do这四题难度中等,考查的内容都在复习过程中进行过强化训练,甚至第1, 2, 4题里出现的词在我们的考试辅导用书中都有归纳,有些还在过去的测试中出现过。本来邓在这一块是比较薄弱

14、的,他在进行文字表达时经常出现错别字和词语误用及语病,但在作选择题时,他能调动积累,选择正确,可见经过高三阶段的强化训练,邓语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5-7题为科技文阅读题。为方便分析,现把原文原题展示如下: 人类通过观测了解地球,千百年来只能从地面或者乘船从海面观测。二十世纪地球观测最大的技术进步,在于遥测遥感对地球观测系统的建立。人类终于离开地面从空间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将地球科学从局部和单项的研究,推进到地球系统科学的新阶段。但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能力。而隔了平均3800米厚的水层,大洋海底难以成为遥感技术的观测对象。新世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一个新

15、的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近年来向大洋投放的3000个自由漂浮的ARGO,在海洋2000米的上层测温度与盐度剖面,可以获取系统的图景,但仍然到不了深海海底。上个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从海底喷出。原来海底是“漏”的。深海“热液”就是渗入海底的海水与岩浆相互作用后再冒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大洋钻探计划发明了新技术来观测这“洋底下的海洋”。方法是将钻进大洋地壳的深海钻井密封,与海水隔离但向大洋地壳内部的流体开放。此外,在洋底热液活动区,也已安置了多种设备,进行深海热液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实地连续观测。 然而,上

16、面介绍的各种海底观测技术,有个共同的缺陷:它们都受能量供应的限制,还有信息传输的困难,都要依赖深潜器之类的深海运载工具去补充耗尽的能量,收集采集的信息。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学术界提出了地球观测的新思路:将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将设在海底和深埋在钻井中的监测仪器联网,通过光纤网络向各个观测点供应能量、收集信息。这种观测网既能向下观测海底和深部,又能通过锚系向上观测大洋水层,还可以投放活动深海观测站,自动与监测网的节点连接上网。现在正在建设的第一个区域性电缆海洋观测网是东北太平洋的“海王星”计划,用3000公里光纤带电缆,将上千个海底观测设备联网,由美、加两国投资近3亿美元,预定2007年投产,建

17、成后将进行水层、海底和地壳的长期连续实时观测。 运用海底观测系统,科学家可以在大楼里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深海实验,可以命令实验设备冒着风险去监测风暴、藻类勃动、地震、海底喷发、滑坡等各种突发事件。目前已经实现的还只是小型的实验观测站,如美国MONTEREY湾的MARS站和加拿大VICTORIA湾的VENUS站,都已即将建成。这项从根本上改变海洋研究观测新途径的措施,也必将带动全球实现海底联网国际化。美国提出的海底网络,本身就是建立在监测前苏联核潜艇活动的军事技术基础之上,所推行的全球海底网络化的设想也必然具有非民用的目的。 (选自科技潮2005年第1期) (注:文中划线为本人为方便分析所划,原题没

18、有)5.对“海底观测系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底观测系统不依靠深潜器等运载工具补充能量,其能量靠光纤网络提供。 B.海底观测系统向下可以观测到海底和大洋地壳深部,向上可观测大洋水层,甚至洋面的风暴。 C.连接海底和海底钻井中的监测仪器以及活动深海观测站等,便构成了海底观测系统。 D.海底观测系统建成后将放在洋底热液活动区,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实地观测,还可监测深海军事目标的活动情况。 6.根据原文,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的观测经历了从地球表面观测到乘船从海面观测再到海底观测三个阶段。 B.海底观测系统由光纤网络连接海底监测仪器和飘浮在海面的ARGO构成,

19、作用是观测海底、地壳及大洋水层。C.在洋底热液活动区安置设备进行深海热液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实地观测,能观测到深海热液的真实情况。 D.人类已在部分海底和海底深井中安置了观测仪器,以观测海底和海面。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海底观测系统建成后,科学家可以命令设备监测地震、海啸、海底滑坡等突发事件及洋面目标。 B. MONTEREY湾的MARS站和V工CTOR工A湾的VENUS站,将在全球海底监测系统联网国际化中起带动作用,并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建设。 C.深海探索和海底观测新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深海油气资源的探测,同时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机遇。 D.地面海面观测、空间遥感

20、观测以及海底监测等平台的建立,让人类能探测到地球表面和深部的一切奥秘。第5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此题答案应为C,邓选了A。他未能看出原文(划线处)的表述与错误项的区别,因为二者的表述有些相似。实际上“海底钻井中”与“深埋在钻井中的”两个概念间不能划等号。 第6题答案应为C,邓选择正确。 第7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此题答案应为D,邓选了Co D答案“能探测到地球表面和深部的一切奥秘”夸大其辞,不符合实际。答案本应是显而易见的。 科技类阅读,重点是考查准确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邓的答题情况来看,三题错了两题,准确率仅为33,而据他

21、本人说,他是喜欢看科技文的,因为他觉得“科技文很有趣”,但他又苦恼于很难答对科技文选择题的选项,因为“它考的时候都一个字一个字去理解的,不看全局”“考得太细了”。这说明他与文章间没有隔阂,他喜欢了解科技文所展现出来的新技术新知识,但仅是从内容上获取大概的信息,却不是用语文知识对字、词、句进行推敲。由此可见邓语言严密性较差。 第8-10为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纪上老人也,其

22、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责、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荆柯,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纪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据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日:“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

23、,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日:“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

24、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软!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cu,同“碎”,突然 B、而特出于荆柯、聂政之计特:只,仅 C、养其全锋以待其敝敝:疲惫,衰败 D、不称其志气称:then,称颂、赞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秦土恐其破璧B、郑伯肉袒牵羊以迎余船以次俱进 C、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将“匹夫”之勇与“大勇者”之勇进行比较,指出“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就

25、在于“能忍”品性,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精神。 B、本文列举了张良阻击秦土、进履受书、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土三件事,以鲜明生动的历史事实为例,说明了只有“忍小忿”才能“就大谋”。 C、作者以项刘楚汉之争为例,论证正是由于张良能够“忍小忿”,所以才能“就大谋”,也才能辅佐高祖刘邦建立帝业。 D、文章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与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实为例,进行说理,具体生动,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8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答案应为D,邓选择正确。 第9题答案应为A,邓选了C。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o 第10题答案应为A,邓选

26、了C。此题考查鉴赏评价的能力,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o 文言文的选择题共三题,邓仅对一题,答对率为33。由此可见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未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目标。第11题为文言文翻译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为Bo(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邓翻译为:天下有大勇的人,突然面临事件而不惊恐。无缘无故加给它却不发怒。(2)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邓译为:它的君土能够像平民一样对待,必定能使百姓信服。(3)夫观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忍与不

27、能忍之间而已矣。邓译为:纵观高祖胜利的原因,项籍失败的原因,关键是忍与不能忍之间。 在邓的译文里,可看出他能把握句子整体的意思,但对于一些关键词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如第1句中的“大勇”“加”,第2句中“信用”,第三句“而已矣”等字词,他就没能准确翻译。第12题为诗歌鉴赏题,分两小题。此题考查鉴赏评价的能力,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o浪淘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

28、什么情? 邓回答:上片叙述了与朋友一起饮酒,一起游玩的事情。下片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J慨,感慨对未来的事情无法遇(预)料,可能比现在更好。 参考答案为: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浏览着大好春光。下片抒写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相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邓对上片叙事内容的陈述基本正确,但对下片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到,只看到“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就贸然回答“未来的事情”“可能比现在”更好。他没能纵观全诗,留意诗句中出现的“聚散”“苦”“匆匆”“恨”“可惜”“知与谁同”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导致感情把握背离原诗,回答错误。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29、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邓的答案为:同意。因为作者在忽忽(匆匆)的离别后,感到心理(里)很悲伤。就希望在未来的口子中有更快乐的时光。 参考答案为:同意。这三句话将别情融注到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此题邓的回答基本属于“文不对题”。他未能按题目要求对这三句进行赏析,而只是分析了感情。这说明邓对题目的理解有误,也说明他在鉴赏评价能力上有欠缺。 第1

30、3题为填空题,也就是默写题。考查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该题分值5分,邓得到了3分。他在默写兰亭集序的句子“又有清流激湍”时,把“激湍”写成了“击揣”,写蜀道难中的句子时写错了整个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要求背诵的重点篇目,我经常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默写检查,也经常把诗句中容易写错的字拿出来强调。但我发现基本上每次考试邓都无法在默写题上拿满分,他对文字的敏感度是不够的,并且也可看出他花在背诵课文上的时间不够。第14-17题为文学作品阅读题,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梦中的河 陆星儿 我对家乡海门镇最深的记忆,就是家门口那条无名的大河,河面很宽,我常在河的这岸眺

31、望河的那岸,但不知道如何才能跨越宽阔的河面,从河的这岸到达河的那岸。更令我好奇的是,泊在河上的一条条木船,有篷有舱的住着一家一户,总看见船上的女人在船边弯腰淘米,船上的孩子光脚丫站在船头玩噜。我多想跳上船,过一天船上的日子,或者,让木船渡我横过河面去对岸一游啊!但七岁那年,母亲把我接到上海,从此,我离开家乡一去不再复返,而那个深藏的愿望,仿佛渐渐淡泊以至淡忘。可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家乡的那条大河,不知不觉地潜入我梦里,成为一个既定的梦境,常常在我睡梦之中闪现,并且反复不变。 那重复的梦境,既清晰又平和,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像一幅着色淡淡的水彩画:静静的河,飘泊的船,近处是白色的芦苇,远处是黑色的

32、瓦房起初,我不能解释,这画面为什么反复在我梦里出现?起初,我以为这梦境只存在于我的生命里,但最近见到叔叔和姑姑,和他们谈及家乡谈及往事,小姑对我说,她经常梦到海门的老房子。 “还有家门口的那条大河?”我迫不及待他说。 “对,那条大河,河边的豆地。”小姑也兴奋了。她还告诉我,远在山西工作的三叔,有一年患重病,正在医院治疗时,却向领导和亲属提出要求,无论如何得让他回家乡一趟,看看南通的狼山,看看还留在海门的老房子,看看房前的那条大河。三叔如愿以偿,上了狼山,见了大河。旅途的辛苦,不仅没有加重三叔的病,反而在回归以后,三叔的病有所好转了。我想,一定是家乡的山水在冥冥之中给三叔的生命注入了抗争的力量。

33、 有一天,我也突然地很想回家乡看看。这想法一旦产生,便同火山爆发一般不可遏止。而在离开海门以后的三十年里,我好像从未有过这样强烈的想法。我知道,我的人生进入了特定的阶段,需要回顾自己的最初和根本一一那是与生命。生活必定有联系的东西。 坐轮船再乘公共汽车回到海门,我一路心跳一路激动一路想象着常在我梦里出现的那条大河。也许,在我见识了很多的大海大江大河之后,再看家乡的大河,会觉得它很小很狭,可我不希望产生这种感觉,但愿真真切切见到的河,比保存在梦境中的河更壮阔更悠长。 扬着尘土的车,在一排破旧的瓦房前停下。陪我同行的叔叔指着瓦房说:“这就是我们家的老房子。”我立刻跳下车,却不见房前有河。“河呢?这

34、里的一条河呢?”我急忙拦着一位路人打听。路人回答: “河填了,嗒,都盖起房子了。”我朝前看,过去是大河的地方,正热火朝天地大兴土木,有的楼房已见规模。而记忆中房前的院子也变成汽车站的小广场,有各种车辆来往。我呆立着,眼前所见的,与梦境中的大河。小船。白色芦苇。黑色瓦房,已迥然不同了。 家乡变了。那幅古朴浅淡的水彩画,真的变成了水远的梦境,再也无处可寻。我漫步踏上“大河”,很轻易地横过“河”面到达了对岸。而这岸和那岸正有高楼平地而起,我心情异样,有惊喜有遗憾,为我们的小镇有了高楼,又为我的家乡没有了大河 可我还会梦到河吗? 第14题:第1段对故乡家门口大河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邓答:写出了

35、作者对大河的喜爱,与后来大河被填后做对比,突出作者的留恋,和对以前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少年时代对大河的深刻记忆为后来思念家乡,反复入梦及回家看望作铺垫。描写宽阔的大河及河上的景色,为后来大河消失后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第15题: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小姑和三叔的事情?(4分) 邓答:通过小姑和三叔的事情,写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渴望回到家乡,也写出了家乡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参考答案:说明思念家乡是人之常情,为自己的思乡作衬托。说明家乡的大河确实壮阔美丽,不仅自己有印象,小姑、三叔也有印象,进一步与大河消失做对比。 第16题:“我”在回故乡的路上激动地想着故乡的大河会是怎样的,结果到了故乡没有看到

36、大河,故乡的大河消失了,作者这样写引起你怎样的感受和联想?(6分) 邓答:感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的破坏自然,对自然有一种同情,但又无可奈何,也感到世界变化得太快,过去的事情都以(已)改变。 参考答案:感到强烈的反差和失落,不但没有看到美丽的大河,反而连河都没有了。感到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第17题: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大河”在原文中多次出现,说说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并简单分析。 邓答:从自己对大河的回忆,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在写到小姑和三叔的事情中,显示出作者想回去看看。在看到大河被填后,有一种失望的感觉。 参考答案:“大

37、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从记忆中故乡的大河写起,再写大河频频入梦,回乡看望大河,最后看到大河消失。 (2)文章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你作简要分析。 邓答:文章由浅入深,最后来个大转变,使文章波浪(澜)起浮(伏),文章先从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小姑、三叔的事情,一层层加深,最后看到大河被填,自己的幻象都全部破火了。 参考答案:本文构思颇见功力,前面用清晰质朴的语言,娓娓而谈,似乎要把人引入一个美好的境界,最后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鉴赏能力有如下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

38、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o从邓的回答可看出他大体能把握文本的内容,但未能全面掌握信息,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和归纳概括比较欠缺,对句子及文本的鉴赏评价能力不足。18-20题为语言表达运用题,考查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能力层级为D:第18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美国某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出版商忽然想到一个主意,他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堪其烦,便敷衍了一句:“这本书不

39、错。”出版商立即用这句话大做广告,书被一抢而空。不久,出版商又有新书卖不出去,再送一本给总统。总统这回有心奚落他,说:“这本书糟糕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又做出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第三次,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仍然大做广告:“这是一本连总统也难下结论的书。”其书再次引起轰动。 久久不能脱手的滞销书却成了畅销书,原因在于出版商“善假于物”的广告艺术。请你指出出版商三次广告的特点。 邓答:出版商运用人们对总统的做(景)仰,也运用了总统的威旺(望),只总统对书下评论,就大做广告,人们也对总结所评价的东西充满好奇。 参考答案要点:出版商充分

40、利用“名人效应”,抓住读者的“逆反心理”、“猎奇心理”,使得滞销书变成畅销书。 邓明显无法答出“名人效应”、“逆反心理”、“猎奇心理”这三个相对专业的名词。他提到对总统的“景仰”和“威望”,这是不准确的,但他提到了“好奇”这个词,这说明他基本看懂材料的含意,但理解不够到位,表达也欠准确,另“只总统对书下评论”一句表达错误,令人费解。 第19题: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中,有部分条款曾进行过修改。下面是其中一条修改前后的表述,请说说加点部分修改后的好处。(4分) 第三条第二款: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外国势力不得干涉。 修改为:解决台湾

41、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邓答:前一句带有命令的语气,而后一句有点平和语气,即使是别国干涉,我们都不会理会。充分体现我国不是一个霸权国家,而是一个愿与人共处的国家。 参考答案:强调中国内部事物的主体意义。突出维护祖国统一的理念和决心,语气更坚定明确。邓并没有看出两个句子的本质区别,这也说明他的语言敏感性较差。 第20题: 某学校举办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活动,目的是交流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现场会设计一段开场白。(6分) 邓答:人类的文明在书的海洋里诞生,在书的海洋中充满着无穷的乐趣。道德的修养,知

42、识的积累都离不开我们对书的阅读,就用我们的言语展现出我们对书的升华吧。 邓的此段文字谈到了书籍和阅读的重要性,表述较为流畅,只是最后一句“展现出我们对书的升华”不通顺。但这段文字未能抓住题干中“交流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字眼,往这两个方面构思。 第21题: 作文(60分) 有人认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一种丑陋,都是世故的圆滑,有人却认为“适者生存”,相信执著的生存不是荀且偷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践跄岁月,也有人认为“适者发展”,生存下来为的是向前,为的是攀升,为的是进步。 你对“适应”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以“适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编述故事,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所写内

43、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邓文: 适者才能生存 O)达尔文曾经提过这词“适者生存”。 (2)当我们认真体会这词时,不禁觉得这世界是不是太残酷:适者生存就意味着将有一部分会灭亡。这使我们感到沉思和悠虑。 (3)但我觉得这并残酷,而是个明智的选择。恐龙就是因为不适应气候的改变而灭绝的;大熊猫就是因为争不过食肉动物才迁到四川吃竹了的,印地安人就是因为打不过欧洲移民才西迁的。 (4)试想一下,如果恐龙不灭绝,会有我们现在的人类吗?熊猫不迁蜀,它们会变得如此珍稀吗?如果印地安人不西迁,美洲会变得如此发达吗? (5)当一个新生的降临时,它是如此的娇嫩可爱,凡

44、事总要关心着它,照顾着它,总希望它不受到任何伤害。这是每个都具有的同情心和爱护。当这个新生儿渐渐开始长天时,我们给它更多的关爱那是不必要的。俗说话,温室里开不出美丽的花朵,不经风雨的树苗水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我们应让开天上的云彩,让它接受更多的阳光和风雨。 (6)在报纸上经常报导说大学生连衣服都不会洗,家务活都不会干。 (7)这就是有些父母对子女们的太阳长期封闭的结果。这种做法表面上是爱之,其实害之。柳宗元书中的郭先生之所以能够种树本领那么高强,是因为它从不理会树苗的生长,让它从小就见到风雨。 (8)大自然的适者生存,造就了世间千奇百态的世界,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9)在现在的国际竞争中也

45、是一样的。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是引狼入室,同事操戈。当时有人说这一做法是害了自己。但二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引来的狼并没有把自己给吃掉,而是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甚至比狼还要励害。 (10)弓1狼入室并非坏事,与狼共舞,狼虽然吃掉了自己的一小部份,但也使别一部份更加强大进来。 (11)也许大自然在当初设立的这一原则是对的,虽然我们受这一原则的摆弄,但这使我们更加认清了我们自我。 圈让我们适者生存吧! 此次作文为话题作文,话题为“适应”。邓定题为“适者才能生存”。在文中,他举了“恐龙”、“熊猫”、“印地安人”作为反例,举了柳宗元笔下的“郭先生”(应为“郭豪驼”,估计是邓在考场上记不起“豪驼”二字的写法

46、,就以“郭先生”代之)、“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为正例,立意正确,结构完整,材料较为丰富。 但此处也明显暴露了邓作文上的缺陷: 第一,错别字多。全篇文章共710字,错别字共达9个,且都是常见字,包括: 第1段:悠(忧)虑。 第2段:竹了(子) 第3段:长天(大) 第5段:娇嫩(嫩) 第8段:同事(室)操戈、励(厉)害 第9段:部份(分)别(另)一部份(分) 第二,有语病的句子多。 第2段:这使我们感到沉思和悠虑 第3段:但我觉得这并残酷 第5段:当一个新生的降临时,它是如此的娇嫩可爱,凡事总要关心着它,照顾着它,这是每个都具有的同情心和爱护俗说话 第6段:在报纸上经常报导说大学生连衣服都不会洗 第

47、7段:这就是有些父母对子女们的太阳长期封闭的结果 柳宗元书中的郭先生之所以能够种树本领那么高强 第8段:大自然的适者生存,造就了世间千奇百态的世界 第10段:但也使别一部份更加强大进来 但这使我们更加认清了我们自我 第三,存在情理不通的情况。 第4段:试想一下,如果恐龙不火绝,会有我们现在的人类吗?熊猫不迁蜀,它们会变得如此珍稀吗?如果印地安人不西迁,美洲会变得如此发达吗? 此段在逻辑事理上是讲不通的,恐龙的火绝与人类的出现,熊猫迁蜀与变得珍稀,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这反映出邓在逻辑事理方面的欠缺。 第四,文章说服力不够 本文乍一看结构有模不样,似乎也用了较多材料来证明观点。但细看之下便会发

48、现他只搭起了一个架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是松散的,有的甚至是不能证明观点的。如第六段批评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干家务活,意图是什么,观点与“适者生存”的关系是什么,邓没有点出。 邓的文章材料与观点就像油和水一样,二者不能融合。他没有把二者的关系清楚明白地说透,用简明的句子点题,似乎中间总隔着一层膜。为此问题,我找邓谈过,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但他总是觉得很为难,意识到自己说不透,但无法突破。由此可看出邓的总结归纳能力有限,无法用精练的语言提练中心。 2、综合评价 测验此套题目的时候已是高三下学期,我们已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训练、套题训练,对答题技巧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强化训练。从邓的试卷答题情况看,邓通

49、过强化记忆,记住了一些识记类的知识,如字音、字形、词义;作文能够搭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语言表达也较为流畅。 但从这套试卷也能看出邓语文能力的欠缺还是比较明显。首先是错别字和病句比较多,虽然邓此套题目做对了错别字和病句的选择题,但纵观整套试卷,在文字表达题和作文里出现了不少错别字、病句,而规范使用汉字和规范表达是汉语书面运用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第二是阅读理解、鉴赏、评价能力薄弱。他能看懂文章的基本内容,但在理解文章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意方面,却往往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理解表层意义,而忽视了在文中的语境义、深层义,以及在文中内容和形式方面所起的作用。在答题时容易受命题人设置在推理过程中的错误和

50、迷惑项所误导,在选择时偏离正确方向,导致答题错误。同时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在文字表述时又往往无法准确表达,造成词不达意。第三是古诗文底子较薄弱,与文本间有隔阂,不能准确理解其内容,尤其是不能准确理解与现代汉语相差较远的字词意。 三、邓的故事 四、邓语文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在对邓跟踪研究的过程中,我常常在思索,试图得到一个结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要用几个点来概括他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非常简单化的想法,因为造成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智力结构的差异性影响 学困生是相对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

51、r)于1983年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工ntelligences)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一种研究人类智能结构的新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某种简单的、可以完全用纸笔式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较高的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并表现在各自的社会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能力。他对“智力”作出了如下定义:“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川而且,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几年之后,又加入第八种自然观察智能和第九种存在智能),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每个学生都有所长,这方面不好,另一方面也许很出众。 邓的逻辑-一数学智能比较突出。他这样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