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599482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一、相关概念阐释(一)义务教育3(二)教育公平3二、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现状4(一)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的社会不公平性4(二)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自身的不公平性63、 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8(一)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8(二)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很不完善9(三)城乡二元体制加大了城乡义务教育差距10(四)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11(五)受价值观念和经济条件双重影响,学生辍学严重.11四、促进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2(一)增加教育投入总量13(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14(三)加强农村师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素质15(四

2、)建立激励型的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16五、总结17后记.18参考文献.19摘要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而教育不公平是则又无情地存在于客观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和持续拉大是当前河南省义务教育的重要问题。分析河南省义务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通过针对问题深入浅出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加强农村师资建设;建立激励型的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本文试图用以上对策指导河南省义务教育

3、阶段的城乡教育,并解决其中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教育公平;对策研究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探究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故而重视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难以统筹发展,双方错位加大成了当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河南省做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阶城乡教育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十分重要。一、相关概念阐释(一

4、)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二)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合理性是指不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还要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

5、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府要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政府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政府要使受教育者的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进一步要求,也是“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二、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现状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城到乡的风雨历程。从总体上说,河南省义务教育

6、阶段教育发展成绩很大,无论是在教育体制建设、教育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河南省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其间也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其中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社会不公平性和教育自身的不公平性。(一)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的社会不公平性由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教育结构,使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不同,投入的力度不同,城市各类学校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在农村,学校绝对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许多学校硬件设施相当落后,办学经费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上占据很小的份额。1. 教育经费投入城乡分配极不平衡教育

7、经费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无论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感受还是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衡量教育财力资源分配有多项指标,但是最能体现资源占有多寡的是各项生均教育经费。20042007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42007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R,2008,见表1由表1可以得出:农村中小学占有的各项教育经费远低于城镇,这是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最主要表现。2. 办学条件城乡差距大 以郑州外国语中学为例,办公楼教学楼配备齐全,外观美观,每个教室都配

8、备有空调、电脑、投影仪,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师生可以在教室内实现上网,不论从多媒体教室到省级示范性实验室,从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体育场到现代化的体育馆,郑州外国语中学早已经成为河南省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窗口学校。然而与此同时,偏远的农村中学形势就不那么乐观了,以河南省民权县李庄寨中学为例,该校办公楼教学楼外观破旧,学生使用的课桌已经使用过十几年,并且学校只提供课桌,板凳要学生自己解决;学校只有一个象征性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图书馆,根本不对学生开放;电脑也是多年前配备的电脑,机房基本上没用过;别说现代化的体育馆了,学校就连基本的操场都只是一块荒地。近两年政府财政投入有所加大,这一状况有所改善,

9、但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依然存在。3. 城乡师资队伍结构差距大首先,教师学历结构差距大。2010年,河南省82.38万中小学教师中 2010年河南教育年鉴,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91%,比2009年提高了4.03个百分点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通报,其中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6.25。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50.74%,比2009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6.72,不论是农村的小学还是中学,都远远低于河南省城乡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与直接与城市相比了。此外,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是

10、由原来的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代课教师也主要集中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在许多学校都是“一枝独秀”。因为在许多人眼中,教师是最适合女性的职业之一:工作稳定,受人尊重,又能相夫教子,所以在中小学中,女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有些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学校甚至出现女教师要排队怀孕的社会问题。2008年,中小学女教师占据教师总数的51.9%,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就达到了54.2%,同比增长了2.3个百分点 2010年河南教育年鉴。最后,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教师“单向上位流动”现象十分普遍。所谓的“单向上位流动”是指教师从偏贫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学校流

11、向城镇学校、从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流向重点学校的单一方向的流动。这种自发性的教师流动是当前我国教师流动的主导模式之一,它给我国义务教育带来的冲击是: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质量差异日益扩大,并以“雪球效应”向前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教育师资配置失衡现象。这种后果虽然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目前城乡教师之间的额外收入、工作条件和发展前景的差距依然客观存在,教师“单向上位流动”的诱导因素仍然没有消除。(二)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自身的不公平性1.教育的起点存在不公平在2000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前,河南省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但是到2004年,河南省10的农村地

12、区尚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0年河南省义务教育小学招生187.7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5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通报,也就是说河南2010年有4694名适龄儿童因各种原因不能入学,他们多是偏远地区、经济困难、父母素质偏低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可以说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2.教育的过程存在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材、课程设置、师资、教育导向等方面。目前河南省内的各中小学校选用的教材是按照城市适龄儿童的接受能力编写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仍以升学为目标,统一编订教材,统一考试。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技能在教材上没有显现,使

13、得农村毕业生回乡之后,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使人觉得读书无用。农村因师资达不到,有的课程停开或降低标准开办。如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很多农村小学只讲授语文和数学课程,近年来小学三年级以上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对其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够。农村师资普遍短缺,许多学校出现一个老师带多门学科的情况。农村教育导向出现偏差,教师过分强调升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觉得升学才能出人头地,才有未来,这也成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双方都无意识地忽视了教育的基本功能,忽视了通过接受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3.教育的结果存在不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均衡发展机会。根据教育

14、的起点、过程、结果间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推出,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升学率的城乡差距就能直接反映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河南省从1998年到2009年,城市初中升学率提高了近33个百分点,县镇初中升学率高了22个百分点,农村初中升学率提高了却不到6个百分点 2010 河南教育年鉴。笔者调查了郑州外国语中学和民权县李庄寨中学的二十名学生,四名教职工,结果发现,城乡中学辍学率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总的来说重点中校的辍学率非常低,排名靠后的学校辍学率较高;被调查学校初一到初三的人数均呈“金字塔”分布,很多乡村中学都是初一时三个班,初二时

15、两个班,初三时一个班,辍学程度可见一斑,大大超过了“普九”关于把农村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要求。当然,辍学率的高低也跟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以濮阳市为例,濮阳市是全省公认的教育资源比较优越的城市,2009年普通中学的毕业生数是84407人,初中生入学率达到99.96%,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为104.53% 2010 河南教育年鉴,也就是说,2006年入学时学生仅为80749人,经过初中阶段,学生不仅没有流失,全市反而增加了3658名学生。此外,同样的学习成绩却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教育结果不同。家庭有门路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可以凭关系上重点高中;成绩再差些,家里富裕的可以多交钱上普通高中;还可以通过户

16、口迁移把学生送到人口较少、高考分数较低的省份学习,做高考移民;有的家庭富裕的干脆把孩子送出国读高中。同样是学习成绩不太好,家庭困难、没有门路的学生,就只有读中专、复读或辍学了,这意味着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只有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赶上别人。城乡的教育不公平致使部分农村学生“升学无路,就业无门,致富无术” 朱子倬.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邵阳学院学报.2008.169一17l。三、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义务教育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有精英教育理念引起的“重高轻基”,有价值观念、学生自身的问题等诸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公

17、共职能缺失,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与不公。(一)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是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仅达到3.48% 中国新闻网,2008年教育经费占GDP的3.48% 仍未达到4%的目标,仍远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以前义务教育投入主体还是乡镇,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

18、,中国教育年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41242。2005年义务教育投入主体改革后,我国义务教育的投人体制采取“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模式。也就是说,义务教育资金的支付和统筹责任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初步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转变为“人民教育政府办”,减轻了群众负担,缓解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 刁玉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发展历程的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8136。但因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溢出效应,人才“东南飞”现象使得培养地并不能使用本地人才,所以大家都认为办好义务教育是中央政府的职责,经费应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为全体国民免费享用。经

19、费实行县级统筹,直接导致了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相互推诿。而且不同区县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而以县投入为主的经费管理模式使得全国义务教育的投入差距很大。总之,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省市政府严重缺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没有很好解决。(2) 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很不完善1. 中央政府的责任转嫁 在2000年以前是把自己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转嫁到乡镇,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乡镇、村承担,中央政府只负责普及义务教育的专项基金,只承担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的责任;2000年至2005年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又转嫁给了县级政府。中央政府要保证宏观调控的力度就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作保障,然而现行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中央

20、政府应当担负的具体责任,造成现实中中央政府的职能缺位,中央政府只提供少量的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在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受学费、杂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承担。” 刁玉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发展历程的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2010.128136页话虽如此,然而调查的一些农村中小学表明,很多农村中小学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强制学生买统一的作业本和教辅书,学生不交钱就不给学生发教材,而学生交的钱远远高于自己直接去书店商店买的价格,学校通过这种手段变相的收取学杂费。2. 受经济条件制约,各地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义务教育采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模式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县与县之间以及乡与乡之间的财政收入差异较大,因此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就显露出很大的弊端。2011年3月,河南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给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全省158个县,到2012年底多数县实现县

22、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15年底,累计100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20年底,全省158个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作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诺 2020年实现县域基本均衡。由此可见,目前河南义务教育县城间的发展还很不公平。3. 义务教育有限的经费经常被挤占、挪用 有限的专项资金经中央、省拨付下来后,经常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各地中小学校,资金长期被滞留在财政或教育主管部门。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200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46个县的中小学校和教育、财政部门共挤占挪用公用、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115亿元 腾

23、讯网 审计署:挤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现象普遍,人为地阻碍义务教育的发展。(三)城乡二元体制加大了城乡义务教育差距1.城乡二元体制和“城市偏向”政策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形成的。建国初期,我国之所以会实行城乡二元体制,是为了用最有限的资源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因此,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国家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去,以支持城市发展重工业,而对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国家非但没有支持,反而通过“剪刀差”的政策从农业中抽走大量的资金,来保障工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稳定。同时,通过“城乡分治,一国两户”的户籍制度,将广大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城市之外,并且人为地扩大城乡差距,使得城乡长

24、期处于不公平的地位之中,加剧了农村的相对贫困。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被歧视般地叫做“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做的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艰苦,报酬很低。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可以说是城乡二元体制强加给他们的,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2.二元体制带来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形成的客观差距,决定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是实现义务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拥有的义务教育资源比农村具有明显的优势。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形成的客观差距,使得

25、重点学校也都集中在城市。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重点中小学学校的硬件条件、豪华程度不仅早已超过国内的重点大学,而且超过发达国家重点中小学的水平。农村不仅没有重点学校,而且教学设施也相当落后。可以说,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了办学力量的悬殊,使得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拉得更大。(四)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精英教育论认为国家财力有限,教育不可能全面提高,只能突出高等教育,确保重点院校,主张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少数精英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教育模仿苏联模式走上了“精英教育”的道路。国家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高等教育免收学费,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重理轻文”,“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正是这一时

26、期全民对教育的偏颇认识。精英教育的实行为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精英教育发展的重心在高等教育,体现的是国家对效率的追求,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为保证高等教育生源,义务教育也跟着办重点学校,使得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带来义务教育不公平,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加大,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权利受到损害,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长期被边缘化。我国教育政策应该从教育的社会公共产品性质出发,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更加重视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均衡配置,加强义务教育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五)受价值观念和经济条件双重影晌,学生辍学严重1

27、.受价值观念影响辍学打工跳出农门、进入城市工作,是农村学生上学的初衷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接受教育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最好途径。因此,农村家长无论生活多艰难,都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期望他们能考上大学。目前农村家长、学生的升学价值观有所转变:第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让更多的农民开始考虑教育的投资与回报。以2010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公示的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为例,文科生收费标准是3400元/生/年,理工类是3700/生/年,医学类是4500/生/年,艺术类是5700/生/年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一览表(2010年),再加上住宿费,教材费,生活费等费用,每年每生的花销也要在一

28、万元以上。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806.95元 河南省人民政府 去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农村家庭独生子女特别少,有的农村家庭中就有好几个大学生,这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很现实的经济问题,还不如趁早让孩子打工去挣钱。即使农村学生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在很长时间里也不能收回教育投资;第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在义务教育方面享受的资源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他们在“公平”的高考面前更多地成为失败者。另外,同一时期打工热潮波及农村校园。打工挣钱是农村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许多农民选择的脱贫增收方法。一些中学生看到打工

29、回来的同龄人西装革履,便认为外面世界很精彩,纷纷辍学打工,致使学业荒废。2.就业难的影响高中和大学学费昂贵,学生毕业了称心如意的好工作不好找,却又不得不干一些粗、累的工作,使许多农村学生及家长认为“不读书也能打工,读了书还是打工”,这一观念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3. 家庭的原因 一方面是家庭的结构不利于学生完成学业。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缺乏劳动力,或者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病人或幼儿,或者家庭中父母离异或常年外出打工等造成辍学。另一方面是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放任子女辍学。经访谈许多家长把孩子上学读书看成自己家的私事,或放任孩子,不关心他们的学习,随意迫使他们辍学 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

30、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一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4页。四、促进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正在成为社会不公平的根源。这与国家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协调的。在人们日益追求教育公平的今天,就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增加教育投入总量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义务教育相应地比其它省份更加落后,根据义务教育的完全社会公共产品属性,河南为全国培养输送大量人才,理应尽快在河南建立“以中央、省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中央、省政府应承

31、担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主体责任,从而尽可能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来源稳定, 尽可能减弱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程度。原先由县级承担的教育经费可以减少一些,余下部分用作教师培训,改善农村教师福利、优化农村教学环境等,省级财政重点调节教育经费的不平衡部分,尤其是城乡、区域、校际间的不平衡,使义务教育在省内基本保持公平。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首先应当确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比例。2005年12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

32、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所免学杂费和提高的公用经费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对校舍维修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为:中西地区5:5,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性支持。从近期来看,河南省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投入主体责任比例定为中央70,省级政府20、市级政府10 马建新.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6页,具体说:(1)中央财政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人员工资等经费;(2)省级财政、市级财政承担

33、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建校舍、校舍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如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专项经费等;(3)县级政府负责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和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福利,改善办学环境等。这样,中央和省级政府才算承担了相应的主体责任,平衡了公共财政负担,实现教育投入均衡,保障河南省义务教育的公平快速发展。从长远看,中央财政收入以超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绝对规模迅速增大,为履行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责任提供了财政保证,中央财政应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认为三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应确定为:中央政府约90,省级政府约10,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则主要负责义务教育的政策宣传和具体管理实施,以确保义务教育的入学

34、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并根据自身财力改善教师福利,加强教师培训、进修,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办学水平等。这样既保证了中央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调动了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以分散管理为主的投资分配模式,属于典型的低重心投资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在整个义务教育资金的筹措与分配中一般仅占有较低的比重或份额,并且只能发挥十分有限的协调和保证作用;而县级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由于投资主体层次较低,难以保证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1.

35、义务教育投资重心上移 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国家是义务教育利益的获得者。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公共投资主体大多集中在中央或高层地方政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经费的稳定来源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一做法,提升义务教育投资主体重心,合理安排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投资负担比例,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比重应达到或超过50%;改革现有财政管理体制,依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2. 以法律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规则,确保投入规范 把“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4%”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继续加大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法律体系仍欠缺系统性和完备性,尤

36、其是欠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法律法规,问责机制名存实亡,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行为随领导认识以及地方经济、财政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人为性过大。另外,在以公平作为首要原则,以保证每个适龄青少年儿童就学机会均等作为投入基本原则的同时,重视经费投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防止资源的浪费与滥用。3. 健全教育经费使用机制,提高投入效率 在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方面,河南省应当建立全省统一的最低标准,超出全省最低基准的可由各市自行决定。同时,尽快完善中央、省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转移补充县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地区、贫困学生等处境不利学生群体的扶持力度。

37、从长远方面考虑,我省应建立以学生为直接拨款对象的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尽量减少经费运行的中间环节,提高教育资源拨付的效率。4.实行义务教育券制度教育券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an提出的一种用以安排教育经费的有价证券。它的基本观点是政府改变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而是由政府把经过预算的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凭券自主选择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而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则以收集到的教育券向政府有关部门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以支付办学费用。其目标要素包括: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教育私有化,学校公平竞争,家长教育选择权,教育公平等。

38、其中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是教育券的核心观点。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城市为主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和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引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实行义务教育券制度,有利于保证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义务教育券制度要求政府按规定发给每个适龄儿童等值证券,学生凭证券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受学区的限制,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这将使学生的受教育机会更趋公平,也进一步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公平原

39、则。(三)加强农村师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鉴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来均衡各种师资力量。1. 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定期流动机制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那么教师的管理权限就集中在某一级政府,有利于政府对教师进行调配,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有机会得到优秀的教师;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实行有偿流动,国家出台相应的补偿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教”工作,设立特岗,继续推广免费师范生政策,为农村

40、学校教师资源“输血”。2. 农村学校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 针对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英语课、艺术课教师缺乏,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农村学校及基层政府应该加紧招聘、培养年轻教师。由于农村学校生活、工作环境较差,高校毕业生多选择在城市工作,造成农村招聘教师困难,我认为可以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改变这一现状。具体说就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面向本地农村,招收一定数量的身心健康、成绩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强、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优秀中学毕业生,并与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保送或通过考试优先选拔到师范类院校进行定向培养。这些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地方政府可给予一定学

41、费和生活费补贴,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实行免学费,补贴生活费。但是,享受该项目资助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必须履行协议规定,回农村学校任教。2011年,河南省“特岗计划”名额共有l万人,经过选拔安排在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其他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总体缺编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县市任教。这既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又缓解了农村高学历教师短缺的矛盾,可谓一举两得。(四)建立激励型的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河南省财力相对不足,穷省办大教育,很有必要拓宽筹资渠道,吸收社会资金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可考虑建立义务教育发展基金会,集聚来自各个方面的捐赠也可发行义务教育彩票。另外,河南省有社会力量办学的优良传

42、统,由民营企业家和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人们出资办教育,既是回馈社会,也是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环境的善举。可以作为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一种辅助形式。上述四项对策旨在有效解决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从而使得河南省义务教育更加全面地体现教育的精神与教育的本质。五、总结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直接影响着河南省义务教育的成效,通过对其现状分析与探讨深知解决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迫在眉睫,因而深入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是关键。本文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建立在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公平的实际问题之上,并提出了建议,

43、旨在解决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增强河南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改变城乡教育的不公平面貌,从而使得河南省的义务教育彰显公平精神,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后 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进入郑州大学教育系学习四年来,不敢说学业有成,至少是追求不懈,回首往事,不禁感慨、感激和感动。凡事但求无愧于父母的养育、恩师的教诲和自我的努力,所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从一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如今我在新的起点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了几个月的选题、搜集资料、王老师耐心的指导、同学的帮助,论文终于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刻,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反而是更多感动。在王献玲教授的耐心辅导悉心教导下,我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

44、到反复修改,都得到了王老师莫大的帮助。王老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从忙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指导我的论文,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点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大学四年,王老师教导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将受益终生。在此,我向恩师王献玲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此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一路走来谆谆教导我的教育系的其他老师。主要有吴春苗老师、赵江涛老师、郭连峰老师、崔来廷老师、郭建清老师、顾成敏老师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我一生最美好的求学生涯中,教会了我很多,他们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在我平时的学习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还要感谢陪我走过四年的大学同学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远离了生活

45、的孤单,尤其是杜艳英,陈晓丽,张晋龙等同学,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感觉自己一直很幸福快乐。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陪伴与支持,在我心里不开心或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们都会以各种方式让我重拾信心,他们是我永远坚强的后盾。不禁想起苏轼的句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自己在未来路途中还会留下新的雪泥鸿爪,但在郑州大学的这段求学生活我将会永远铭刻在心。毕业对于我来说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我将踏上新的征程!参考文献1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一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梁东奇.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

46、大学硕士论文,20043高原教育公平:“新义务教育法”基本精神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4杨东平.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李强.从教育经济学视角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黄崴,苏娜.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7揭晓海.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教育公平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8邓涛, 孔凡琴.关于推进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9张静.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孙小林.教育公平要

47、从县域入手 应试教育要在省域解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刘茗,姚冰,王大民.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12张书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天中学刊.200513彭淑颖,谢元态,汪世君.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J.14邱小健.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继续教育研究,200815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6李明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0817席广涛,陈春霞.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师资配置均衡问题实证分析J18刘延东.促进教育公平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