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60652608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关于对XX乡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 XX特区 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

2、前景令人堪忧。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XX年, XX乡总人口 12510 人,农村劳动力6940 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 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36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8%。外出劳动力中16 35岁的有1546人, 36 45岁的有407 人, 46 岁及以上的 83 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 978 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 612 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 44 人。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

3、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 人,本市其它县、区94 人,本县其它乡镇 34 人;按就业分: 外出务工时间在 5 年及以上的有 231 人, 3 5 年的有 915 人, 1 3 年的有 510 人, 1 年以下的有380 人;按收入水平分: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 人, 8011000元的有610 人,501 800元的有774 人,500元及以下

4、的有305 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 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 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 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02 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0 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 人。返乡农民工有37 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规模看, 增长较快。 1996 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50 人,到 XX年达 1866 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XX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 万元,年

5、人均纯收入6000 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6 元高出 4834 元。打工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5%,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从分布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 1352 人,多为年龄在 35 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 年人均收入在 7000 元以上。 在省内打工人员 347 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 5000 元左右。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 100 人

6、左右,占打工人数的 5%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 20%;约有 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务工经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工作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

7、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 44 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 612 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 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 1380 人,占整个外出务

8、工人员总数的 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工作,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 元 800元之间。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

9、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三、对策及建设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

10、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工作。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

11、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 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于 XX年 7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