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9867262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90.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土建工程监理项目 (IV-JL-04标)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 编制: 批准: 日期: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苏州IV-JL-04标项目监理部2014年10月26日目 录一、治理方案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 (一) 工程概况(二)本工程的五方责任主体 (三)项目开工时间、计划竣工时间三、工作目标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 (二)管理范围和内容五、工作计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3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三)总结分析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六、重点工作任务 (一)落实本工程项目建设五方

2、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 (二)严厉打击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 (三)发挥监理机构在本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 (一)地下连续墙质量防治措施 (二)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 (三)旋喷桩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 (四)三轴搅拌桩质量通病及治理 (五)主体和附属工程质量通病及治理 (六)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七)盾构施工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八)联络通道及泵站八、各阶段检查用变及管理台账 (一)动员部署阶段所用表式及归档资料 (二)组织实施阶段所用表式及归档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所用表式及归档资料1、 治理方案编制依据(一

3、)政策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 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5、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6、 还包括除上述已列明外的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7、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7号 2014.6.25 8、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市2014118号 2014.8.4 9、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8号 2014.8.14 10、 住房城乡建设部

4、关于印发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的通知 建市(2014)123号 2014.8.25 1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市(2014)124号 2014.8.25 12、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建市2014130号 2014.9.1 13、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办市201434号 2014.9.4 14、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工作的通知 建办市函2014545号 2014.9.9 15、 住房城乡

5、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的通知 建办质201444号 2014.11.5 16、 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释义的通知 建市施函2014163号 2014.11.24 17、 关于发布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倡议书的通知 中建监协201466号 2014.11.28 18、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通知 苏建质安2014371号 2014.7.21 附件:建设部令17号19、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建建管(201

6、4)425号 2014.8.20 附件:建设部令18号20、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集中开展打击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及“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 苏建建管2014490号 2014.9.28 附件:1.建市(2014)545号;2.建市(2014)118号;3.苏安办(2014)65号。21、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建建管2014500号 2014.9.30 22、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苏建质安(2014)533号 2014.10.20 附

7、件:建质(2014)124号23、 关于做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的通知 苏建质监20149号 2014.10.21 (二)技术规范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50108-2008)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9

8、、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1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1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12、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94-2012)17、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1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19、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20、 普通

9、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50080-2002)2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2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2011)23、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6、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328-2014)27、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其它强制性标准28、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关设计技术要求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监测报告29、 本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监理合同、监理投标文件等。二、工

10、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苏州4号线及支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IV-JL-04标包括以明挖法(车站)及盾构法(隧道)施工为主的三个施工标段和一个管片厂,其中包括:IV-TS-11标的花港路站、江陵西路站、兴中路站花港路站区间、花港路站江陵西路站;IV-TS-12标的江兴西站路、流虹西路站、江陵西路站江兴西路站区间、江兴西路站流虹西路站区间;IV-TS-13笠泽西路站、顾家荡路站、人民路站、流虹西路站笠泽西路站区间、笠泽西路站顾家荡路站区间、流虹西路站笠泽西路站区间、顾家荡路站人民路站区间盾构区间隧道及附属工程;管片生产监理(2号线太东路站苏州高速路站、4号线元和停车场阳澄湖路站、乐桥站宝带东路站、兴

11、中路站人民路站区间的管片生产)。(二)本工程的五方责任主体如下: 1、建设单位: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监理单位: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3、勘察单位: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4、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5、施工单位:施工IV-TS-11标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施工IV-TS-12标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IV-TS-13标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合同开工及竣工时间: 施工IV-TS-11标:2013年3月2015年10月 施工IV-TS-12标:2013年3月2015年10月 施工IV-TS-13标:201

12、3年3月2015年10月三、工作目标通过工程质量治理行动,有效控制建筑施工质量,杜绝出现施工质量事故;提高质量责任意识,强化质量责任追究,落实质量责任,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管理,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完善工程流程控制;提高我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努力把该项目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达到工程质量两年治理要求。四、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项目部成立质量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邵军(总监)副组长:、姜庆(施工IV-TS-11标总代)、吴爱生(施工IV-TS-12标总代)、韩顺超(施工IV-TS-13标总代)成员:孙波、欧阳晨光、李洋、杨满春、孙建平、孙立波、王厚杰、林凯、冯向锋、王召尚、蒋国庆、杜明保

13、、许峰。目前我监理标段所管辖的施工标段正在进行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二)管理范围和内容范围: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IV-JL-04标包含的所有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内容:监理项目现场人员配备、到岗履职情况;监理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履职情况;建设工程违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情况;合同备案、按图施工、标准执行、工程材料检验、编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等情况;各类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技能培训情况等。五、工作计划(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3月)本项目在2月底前,召开贯彻落实工程质量质量行动工作会议;3月10日前按照住建部、省

14、住建厅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组织宣传贯彻,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1、自查自纠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监理部编制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在项目部检查落实情况。自查的主要内容为:1)监理项目责任主体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情况;2)监理对本项目的施工违法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行为的监督检查的情况;3)本监理项目部人员的配置、在岗及切实履职情况。4)监理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与治理管控情况。 检查频次:每月监理部根据文件要求进行一次自查自纠。 2

15、、全面检查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根据“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推进,针对自查阶段发现的重点问题及未能整改到位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检查和治理。项目总监组织项目经理、总工对项目工程质量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区间、附属结构施工质量、渗漏水等。检查频次:每月施工和监理项目部联合进行一次排查(三)总结分析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 对本方案实施的成效进行总结,针对项目部于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总结完善,结合本项目竣工后的质量成效检验,逐步完善和增强监理项目部质量管理制度,实现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常态化,提高项目工程质量水平。六、重点工作任务(一)落实本工程项目建

16、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1、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质2014124号)规定,落实本项目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签订。 2、按照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建质2014123号)规定,督促本项目施工企业切实落实好项目经理的质量安全责任。 3、协助建设单位建立五方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并于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保存。 4、加大质量责任追责力度。项目总监要按照合同要求到位履职,并督促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每日到场履责,对于项目

17、经理到岗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的检查落实是否到岗,避免造成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或无人落实,发现施工单位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规定,给予暂停施工、限期整改、扣除项目经理考核分值等处罚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处置。 (二)严厉打击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1、认真组织项目监理机构成员学习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14118号)的相关规定,促使监理机构责任成员能够准确认定,并及时发现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 2、学

18、习贯彻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14118号)文件,我项目监理机构将组织针对已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总包、分包单位进行逐一排查,重点检查排查总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花名册、项目经理劳动合同、注册证书,技术负责人劳动合同、职称证书,安全负责人劳动合同、职称证书,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是否有违法分包,杜绝出现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 3、严惩各类违法行为的监理措施和手段。对认定有违法发包、转包、违法 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给予暂停施工、对总包进行管理考核扣分的等相应处罚外,还要按照

19、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规定,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等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 (三)发挥监理机构在本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公司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组建成项目监理机构,健全公司级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项目监理部全员进行组织学习,以增强现场项目部人员的管理成效; 2、项目监理机部每月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学习培训,重点加强对建设分公司质量安全“双梯次”管理办法(试行)、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等质量文件以及标准规范的学习,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组织培训项目部员工掌握风险管控的重点及管控技能,以增强项目部成员的质量管理成效及专业素质

20、。七、质量问题预防措施和治理实施方案第一部分 质量管理程序(一)程序控制1、项目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质量管理办法确定的工作程序控制工程施工,比如工程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审、质保体系及方案的专家评审等必须落实到位后才准许开工。2、首件引路 对关键工序实行首件验收、样板引路的方式控制工程质量。3、标准化管理 严格按照苏州轨道公司建设分公司质量安全“双梯次”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标准化管理,控制工程质量。4、质量问题控制程序(二)原材料管理1、对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严格按照合同及业主相关文件规定中材料的准入名单选择钢筋供应厂家,确保进货来源可靠。2、对商品混凝土,

21、项目部严格执行驻场制度,对钢筋及防水材料等严格执行材料检测及见证取样制度,并按要求建立材料台账。3、对现场材料严格按照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管理办法进行检测。第二部分 苏州地铁3号线7标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控制(一)导墙变形、开裂、下沉1 现象导墙的质量是否稳定乃是地下连续墙顺利施工的必要前提,导墙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往往被忽视,表现在导墙变形、开裂、下沉,其危害是容易漏浆、墙后被泥浆掏空下沉,导致承载力不足形成鼓包、钢筋笼无法下入,严重时返工重做。2 原因分析导墙埋入不深,底部未插入原状土层中,墙背回填土不密实,拆模后未加木支撑且暴露时间过长向内倾斜,与地墙中心线不平行;养护

22、措施不得当、不及时、混凝土养护龄期不足受力导致开裂;便道与导墙净距不够,其承载力不足,被压坏下陷而损坏等,直接制约着下步施工,容易留下隐患。3 预防措施3.1 根据项目地理环境、土层性质、水文、所受施工机械荷载、机械能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施工进度综合设计,选择较好的导墙形式和足够的埋深,段落划分应与槽段错开,确保表面平整,高度一致。 3.2 在软弱地层中,可将导墙底部地基用振冲、高压悬喷、深层搅拌等方法预以加固,在端头井阴阳角拐弯处,导墙应往外延伸一定距离,以免造成槽断面不足,影响钢筋笼施工。3.3 基槽开挖时采用小型挖掘机,严禁超挖,欠挖。边挖边控制标高,回填土用跳夯分层夯实。3.4

23、严格控制成槽机停机位置、吊机及罐车的开行路线,在导墙边上铺设(9300195020,Q235B)钢板,减小接触应力,避免导墙内倾变形、下沉、开裂。在灌注砼时,把灌注高程提高到导墙底以上0.30.5米,保持导墙稳定。4 治理方法已破坏或变形的导墙应拆除,并用在优质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石灰)回填夯实,重新建导墙。(二)地下连续墙槽壁塌坍(塌方)1 现象在槽壁成槽、下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时,槽段内局部塌坍,出现水位突然下降,槽口冒细密的水泡,成槽时出土量增加而不见进尺,成槽机负荷显著增加的现象。2 原因分析 2.1 本标段存在2层粉砂微承压水层,易发生塌孔。2.2 护壁泥浆选择不当,泥浆质量差,密度不

24、够,不能在壁面形成良好的泥皮,起液体支撑作用。2.3 暴雨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地面水进入槽段内,使泥浆变质,并产生渗流通道。2.4 地下水位过高,泥浆液面标高不够,或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2.5 配制泥浆水质不合要求,含盐类和泥砂过多,易于沉淀,使泥浆性质发生变化,不能起到护壁作用。2.6 泥浆配制不合要求,质量不符合指标规定,废泥浆未经认真处理就继续使用,使泥浆失去效用。2.7 由于泥浆漏失或在泥浆循环过程中未及时补浆,使槽内泥浆液面降至安全范围以下。2.8 在松软砂层中成槽,抓斗出槽或入槽过快,将槽壁扰动,或存在地下障碍,处理方法不当。2.9 单元槽段过长,或地面附加荷载过大,或属

25、易塌坍的异型槽段。2.10 成槽后未及时吊放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槽段搁置时间过长,使泥浆沉淀失去护壁作用;或地下水位过高,槽壁受到侧向力增大。3 预防措施3.1 在粉砂层成槽时,应采取匀速成槽,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段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3.2 严格控制泥浆质量。成槽应根据土质情况选用合格泥浆,并通过试验槽段确定泥浆密度。3.3 泥浆必须认真配制,并使其充分溶胀,储存24h以上,严禁将膨润土、火碱等直接倒入槽内;所用水质应符合规定,废泥浆应经循环过滤处理后始可使用。3.4 做好地面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减少渗流和高压水流冲刷,控制槽内泥浆液面在安全范围以内。3.5 尽量采用对土体扰

26、动较少的成槽机械,减少地面荷载。3.6 根据成槽情况,随时调整泥浆密度和液面标高;发现泥浆漏失或变质,应及时补浆或更新泥浆。3.7 槽段成孔后,紧接着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尽量不使其搁置时间过长。同时尽量减少大型机械在槽段周边频繁走动。3.8 加强施工操作控制,缩短每道工序的间隔时间。4 治理方法4.1 对严重塌方的槽段,在塌坍处填入较好的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回填至塌坍处以上12m,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成槽4.2 槽壁局部塌坍时,可加大泥浆密度;已坍土体可用抓斗抓出,直至设计标高。(三)地下连续墙槽壁垂直度不达标1 现象 槽孔向一个或两个方向偏斜,垂直度超过1/300。2 原因分析2.1 成

27、槽机机械自身故障。2.2 成槽中遇较大孤石或探头石或局部坚硬土层。2.3 成槽机司机技能水平不高、质量素质不高和施工经验不丰富。2.4 单元槽段成槽顺序不科学。3 预防措施3.1在成槽前检验导墙宽度、垂直度及成槽机抓斗尺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挖槽过程中随时检查成槽机运行状况是否良好。3.2 成槽机司机加强培训,调用素质高、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当,不得疲劳施工。3.3 成槽中加强垂直度控制,按照成槽机上垂直度显示仪上显示的垂直度,及时调整臂杆的角度来调整抓斗的垂直度,利用抓斗自身上下活动刷除不直之处,也可用超声仪每隔35m进行抽查,发现倾斜度超限时及时纠正,尽可能随挖随纠。3

28、.4 抓斗每次下放和提起时都要缓慢、匀速进行,使抓斗两侧阻力均衡。减少对槽璧的碰撞及泥浆的振荡。3.5 单元槽段成槽时遵循现抓两边在抓中间的成槽顺序,确保每次抓斗受力均匀。4 治理方法查明槽段偏斜的位置和程度,对偏斜不大的槽孔,一般可在偏斜处成槽机抓斗上下往复纠偏扫孔,使槽壁正直。对偏斜严重的槽孔,应回填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到偏孔处lm以上,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施钻;或在基坑开挖前在此槽段地墙接缝处补旋喷桩进行止水。(四)地下连续墙沉渣过厚 1 现象 槽段清孔后,积存沉渣超过规范允许厚度,影响墙承受垂直荷载能力和墙底隔水性。2 原因分析2.1 遇杂填土、砂层等松软土层,易于坍落形成沉渣。2

29、.2 成槽后,槽底沉渣未清理干净。2.3 槽口未保护好,上部行人、运输,槽口被拢动,虚土掉入槽内。2.4 吊放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灌漏斗时,槽口土或槽壁土被碰撞,掉入槽内。2.5 成槽后未及时吊放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泥浆沉淀、槽壁剥落沉淀,使沉渣加厚。3 预防措施3.1 遇杂填土及砂性土层,成槽后应加强清渣工作,除在成孔后清渣外,在下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前还应再测定一次槽底沉渣和沉淀物,如不合格,应再清渣一次,使沉渣厚度控制在规范允许100mm以内。3.2 保护好槽口。运输材料、吊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等作业,应防止扰动槽口土和碰撞槽壁土掉入槽孔内。3.3 清槽后,尽可能缩短吊放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的间

30、隔时间,防止槽壁受各种因素剥落掉泥沉积。4 治理方法经测定沉渣超过规范允许厚度时,应用吸力泵或空气吸泥法清渣。如将冲出泥浆的潜水砂泵和吸出泥浆的潜水砂泵组合放在槽底,进行冲吸,进行清底作业。(五)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尺寸不准或变形1 现象钢筋笼制作尺寸偏差过大,或扭曲变形,造成无法运输、安装。2 原因分析2.1 钢筋笼制作未在平台上放样成型,未用卡板控制尺寸,使各部尺寸不一,运输扭曲变形散架,无法吊放安装就位。2.2 钢筋笼尺寸大,刚度差,未设或设置纵向钢筋桁架及斜向拉筋加固数量不够。2.3 吊点不当,在运输和吊放时,因刚度不足而造成扭曲变形。3 预防措施3.1 钢筋笼制作应在平台上放样成型,在水

31、准仪校核过的平台上制作,用卡板控制尺寸,使钢筋笼尺寸一致,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外形尺寸应比槽段尺寸小140150mm。3.2 钢筋笼除结构受力筋外,一般应加设纵、横向桁架和剪刀筋。纵横向受力筋相交处的焊接,钢筋笼四周(即槽段两端)的5根竖向主筋与横向水平的交点必须100%点焊;水平筋和纵向桁架交点及竖向主筋和横向桁架交点要100%点焊,其他交点50%点焊。3.3 吊点应设置合理,并对吊点位置进行计算校核,确保吊点的布设使受力均匀,以避免变形。4 治理方法对尺寸偏差过大、已扭曲变形的钢筋笼,应拆除重新在平台上设卡板按尺寸制作,并按要求对钢筋笼进行加固处理。(六)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上浮 1 现象

32、 槽段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被托出槽孔外,出现上浮现象。 2 原因分析2.1 钢筋笼重量太轻,槽底沉渣过多,被托浮起。2.2 混凝土浇灌导管埋入深度过大或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钢筋笼被挤托起上浮。 3 预防措施3.1 做好清槽工作,使槽底沉渣厚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3.2 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固定钢筋笼,以阻止上浮。3.3 控制混凝浇筑速度和混凝土浇灌导管最大埋深不超过3m。 4 治理方法对钢筋笼上浮,应及时在上部加压使部分回复原位,并在上部导墙上加设锚固点,以控制继续上浮。(七)地下连续墙导管埋入混凝土槽段内拔不出 1 现象 混凝土浇灌一定高度后,提升导管,导管拔不出来。 2 原因分析2.1 混凝

33、土浇灌间隔时间太长,没有及时上下活动导管,致使导管与混凝土粘牢拔不出来。2.2 钢筋笼上一些钢筋未焊接牢固,吊放和浇灌混凝土时被碰撞散开,将导管卡住。2.3 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过大,摩阻力太大。3 预防措施3.1 尽可能缩短浇灌间歇时间,如必需间歇时,要把导管提升到最小插入深度,同时经常活动导管,以防止与混凝土粘结。3.2 发现钢筋笼散开,影响导管插放活动时,应立即纠正补焊牢固。3.3 经常测定槽段内混凝土上升面高度,并据此确定导管在混凝土中的插入深度,一般导管埋入混凝土内不大于3.0m。4 治理方法当发生导管埋入槽段混凝土内不能提动或拔不出时,可立即用大吨位起重机或锁头管顶拔装置提升导

34、管。(八)地下连续墙断墙1 现象墙体浇筑后,地下连续墙壁混凝土存在局部或大面积泥夹层。2 原因分析2.1 混凝土导管埋入混凝土内过浅,浇筑混凝土时提管过快,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致使泥浆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2.2 浇筑管摊铺面积不够,部分角落浇筑不到,被泥渣填充。2.3 浇筑管埋置深度不够,泥渣从底口进入混凝土内。2.4 导管接头不严密,泥浆渗入导管内。2.5 首批下混凝土量不足,未能将泥浆与混凝土隔开。2.6 混凝土未连续浇筑,造成间断或浇筑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初凝失去流动性,而继续浇筑的混凝土顶破顶层上升,与泥渣混合,导致在混凝土中央有泥渣,形成夹层。2.7 混凝土浇筑时局部塌孔。3 预防

35、措施3.1 经常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据此拔管。操作时,提升导管速度要慢。3.2 采用浇筑槽段过长时,应设23根导管同时浇筑。3.3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1.53.0m,不能过浅或过深。3.4 导管接头应采用粗丝扣,设橡胶圈密封。3.5 首批灌入混凝土量要足够充分,使其有一定的冲击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与混凝土隔开。3.6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快速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15min。3.7 导管提升速度不应过快。槽内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应低于2m/h。3.8 采取匀速连续浇筑,一个槽段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以防时间过长坍孔。4 治理方法4.1 若导管已提出混凝土面以上,出现夹层,应

36、在浇筑完成后采取压浆补强方法处理。4.2 若混凝土已经凝固,导管不能拔出,应重新下方导管浇筑,出现夹层,应在浇筑完成后采取压浆补强方法处理。(九)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渗水 1 现象 基坑开挖后,在槽段接头处出现渗水,漏水、涌水等现象。 2 原因分析2.1 成槽机成槽时,粘附在上一槽段混凝土接头面上的泥皮、泥渣未清除掉,就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使形成泥土隔层。2.2 槽段内沉渣未清理干净,沉渣过厚,在混凝土浇筑时,部分沉渣会被混凝土的流动推挤到墙段接头处和两根导管中间(此处混凝土面较低),形成墙段接缝夹泥渗水和墙体中间部分渗水。 3 预防措施3.1 在清底的同时,对上一槽段接缝混凝土表面,应将圆形

37、钢丝刷或刮泥器等工具用起重机吊入槽内紧贴接头混凝土往复上下刷,直到泥渣清除干净,但均应在清底换浆前进行。3.2 按要求做好槽底清渣工作,使沉渣厚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防止挤入接头面及墙体中间,造成渗漏。 4 治理方法如渗漏水量不大,可采用双快水泥修补;渗漏涌水量较大时,可根据水量大小,用胶管引流,周围用双快水泥封住,然后在背面用水泥或化学灌浆,最后堵引流管;漏水量很大时,用土袋堆堵,然后用水泥或化学灌浆封闭,阻水后,再拆除土袋。(十)钻孔灌注桩孔壁坍陷1 现象钻进过程中,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2 原因分析2.1 护筒的长度不够,护筒变形或形状不合适;2.2 保持的水头压力不

38、够;2.3 地下水位有较高的承压力;2.4 有未处理彻底的管道,孔中出现跑水现象;2.5 泥浆的指标不达标;2.6 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中来不及形成泥膜;2.7 桩机钻头在护筒底部成孔时触动了孔周围的土壤;2.8 吊放钢筋时,碰撞了孔壁,破坏了泥膜及孔壁;2.9 桩机的机械力过大,致使护筒与土层之间的粘着力减弱。3 预防措施3.1 施工现场在埋设灌注桩的护筒时,坑地与四周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必须注意保持护筒安装垂直,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泥浆液面比地下水位不小于1m的水头高度;3.2 当发现地基有地下水时,应密切注意是否夹有不透水层。当下层的承压水的水头比下层的地下水位高时,

39、必须能保持足够的泥水压力,在施工前的地质情况勘测中,一定要求给出地下水的压力、出水量、水流方向等要素条件;3.3 泥浆的比重应符合规范及现场施工要求。另外,当中断成孔作业时,要着重监视漏水、跑浆的情况;3.4 在反循环钻孔法的成孔施工中,钻孔速度不宜过快,如果孔壁未形成有效泥浆膜,施工中将易出现孔壁坍塌的质量事故。成孔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并参照相应规范选取,对于淤泥质等非常软弱的地质,如果成孔速度过快,造孔的桩孔将很不规则,对于砂、砂砾等土层若成孔速度过快,会产生桩的径向摆动,而发生孔壁坍塌现象,根据以往经验,在负压的作用下,孔壁非常容易发生坍塌现象。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

40、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是确保成功施工的关键因素,塌孔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当地层呈现稳定状态后,应适当的停置35天后再度施工为宜。 4 治理方法4.1 对严重坍孔的,在塌坍处填入较好的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回填至塌坍处以上12m,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成槽。 4.2 当局部塌坍时,可加大泥浆密度;已坍土体可用抓斗抓出,直至设计标高。(十一)钻孔灌注桩缩颈1 现象钻孔灌注桩局部桩径小于设计桩径。2 原因分析主要由于钻机成孔后不能及时的进行砼灌注,泥浆自重压力无法支撑砂层收缩及溃流带来的压力。3 预防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优质泥浆,确保泥浆质量。成孔时,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

41、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钻头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钢使比原有钻头直径增加10cm。4 治理方法4.1 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4.2 调整施工方案,做好钻孔灌注桩的工序衔接,缩短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间。(十二)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1 现象成孔后,在浇筑混凝土时,有时钢筋笼会发生上浮。2 原因分析2.1 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2.2 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

42、,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3 预防措施3.1 发生钢筋笼上升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3.2 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2.0-3.0m。4 治理方法对钢筋笼上浮,应及时在上部加压使部分回复原位,并在桩机上加设锚固点,以控制继续上浮。(十三)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量过多 1 现象没有清孔或清孔不彻底,使桩孔中的沉渣不符合设计要求,降低了桩基的承载力。2

43、原因分析2.1 桩底的沉渣过多主要由于施工中违犯操作规定,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造成的;2.2 使用的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桩底的沉渣浮起困难,沉渣将堆积在桩底,影响桩与地基的结合;2.3 钢筋笼吊放过程中,钢筋笼的轴向位置未对准孔位,将会发生碰撞孔壁的事故,孔壁的泥土会坍落在桩底;2.4 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3 预防措施3.1 施工中应保证灌注桩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使桩底的沉渣悬浮,循环出孔底的沉渣;3.2 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能用清水进行置换;3.3 钢筋笼吊放时,务必使钢筋笼

44、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3.4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十四)钻孔灌注桩断桩 1 现象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疏松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2 原因分析2.1 混凝土导管埋入混凝土内过浅,浇筑混凝土时提管过快,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致使泥浆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2.2 浇筑管摊铺面积不够,部分角落浇筑不到,被泥渣填充。2.3

45、 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于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2.4 施工中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3 预防措施3.1 桩孔钻成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这就要求在灌注混凝土前,应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3.2 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3.3 施工中应明确规定,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一旦

46、开始浇筑工序,一定要连续完成该作业,确保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连续浇注,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并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4 施工中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亦满足灌注要求。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避免埋下质量事故的隐患。(十五)旋喷桩缩颈1 现象开挖后,旋喷桩桩径小于设计尺寸,未形成有效搭接进行止水,导致围护结构渗漏水。2 原因分析土层密度偏大,喷射压力偏小,提升速度过快,喷射过程中出现故障等。3 预防措施切实把握地质分层资料,对密实程度大的土层制

47、定详细的旋喷施工措施。4 治理方法在渗漏水处的外侧重新施工一排旋喷桩将该部位包裹住。(十六)三轴搅拌桩邻桩搭接长度不足1 现象相邻三轴搅拌桩之间的搭接长度小于“套接”及“搭接”的设计值。2 原因分析2.1 审图不细或未按图施工。有些施工人员审图不细,而将搅拌桩的组接方式混淆,甚至为了偷工减料谋取利益而故意违背图纸意图随意施工,势必造成质量问题。2.2 桩机定位出现偏差。在实际测量放线当中,由于操作失误或者测量不精细而造成的搅拌桩搭接长度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3 预防措施3.1 仔细审图、严格按图施工。3.2 仔细定位在搅拌桩机导向架上安装定位架,将定位架上的垂线对准控制线上的标识点位。桩机操作手

48、操作搅拌桩机将钻头放置于开挖好的导沟里,支撑导向架上的定位架对准标识好的胶带。4 治理方案在搭接长度不足的搅拌桩位置用旋喷桩对该部位进行处理。(十七)三轴搅拌桩冷缝1 现象相邻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间歇超过24小时,未形成“套接”及“搭接”的有效组接形式,未起到护壁或止水等作用。2 原因分析2.1 通挖掘机难以触及)障碍物;2.2 停电;2.3 工需要而人为安排造成。3 预防措施3.1 在钻不进时,判断其原因是由于障碍物而造成时,则根据其埋深由普通挖掘机直接挖除、长臂挖掘机放坡挖除、冲击钻冲击等施工方法清除。3.2 机械故障或停电机械进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现场配置1台功率大于搅拌桩机组用电

49、负荷的发电机,以应对停电造成的施工间断。4 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补做搅拌桩或旋喷桩等技术措施。在搅拌桩初始施工处和终止施工处做好标记,待适当时候补强处理。(十八)主体和附属工程钢筋制作尺寸和加工不符合规范及图纸要求1 现象1.1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1.2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1.3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1.4 钢筋机械连接端头缩径、毛刺、凸起,切口面与钢筋轴线不垂直;1.5 钢筋机械连接丝牙长度不够或超标;1.6 钢筋的焊接质量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 原因分析2.1 箍筋边长成型尺

50、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2.2 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2.3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2.4 电焊工和钢筋工职业素质或技术不过硬;3 预防措施3.1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3.2 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

51、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现两边分画。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等)以作为示范。3.3 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因为并

52、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掌握后再配料。3.4 经常性对套丝机长度控制卡的松动情况进行检查,做到“双检”即交班检、上下班检。3.5 对上岗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6 套丝前对需要加工的钢筋端头进行切割;同时保证切割钢筋支垫平整,与切割机的加工平台为一水平面。杜绝不支垫切割。严禁使用切断机切割。3.7 对电焊工进行教育交底,并进行技能考试。4 治理方法4.1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直接废除重新加工。4.2 当所成型钢筋

53、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废除重新加工。4.3 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应做以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4.4 对不合格的机械连接切断后重新套丝连接。4.5 对不合格的焊接接头进行补焊,或者接头切断后重新焊接。(十九)主体和附属工程钢筋骨架外形尽寸不准1 现象1.1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1.2 绑扎完成的钢筋骨架,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大于或小于设计骨架

54、)。2 原因分析2.1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2.2 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3 预防措施3.1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3.2 钢筋绑扎时,采用符合规范及设计的马镫、桁架和U形架进行固定骨架。4 治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二十)主体和附属工程混凝土保护层不准1 现象浇筑混凝土前发现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2 原因分析2.1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

55、度不准;2.2 垫块尺寸过小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薄;2.3 垫块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匀;2.4 垫块强度值偏低,绑上钢筋后,上人施工导致垫块破碎;2.5 没有垫块;2.6 把板、墙、梁和柱的垫块用错。3 预防措施3.1 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依据设计图纸结构说明中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设计值来进行制作或购买垫块。自己制作的水泥砂浆垫块龄期要满足要求,强度要有保证,并根据施工面积大小适当垫够。3.2 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架立筋尺寸防止保护层偏差。3.3 要保证模板表面平整、有足够的刚度、模板的支撑系统要牢靠。3.4 结构上表面四周做保护层厚度控制线。3.5 受力

56、筋下均匀分布马凳,浇筑混凝土时,均匀浇注不得集中堆放,以免钢筋受压变形;混凝土浇注人员不得踩踏钢筋,以免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4 治理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报设计院重新核算,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二十一)主体和附属工程钢筋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 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2 原因分析2.1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

57、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2.2 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2.3 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2.4 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 预防措施3.1 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编号,注明哪个编号与哪个编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3.2 记住轴心受力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3.3 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 “同一连接区段”含义。3.4 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应在图纸会审中提出,请设计院进行明确。4 治理方法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

58、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果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内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二十二)主体和附属工程钢筋间距不一致1 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钢筋间距绑扎钢筋骨架,发现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钢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2 原因分析2.1 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2.2 钢筋绑扎时,未做好划线定位工作,导致钢筋实际间距与设计间距偏差过大。3 预防措施3.1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钢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内架时作为依

59、据。3.2 钢筋绑扎前,先做好钢筋间距划线定位工作。4 治理方法4.1 如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钢筋。4.2 对已绑扎钢筋间距偏差很大的骨架,进行拆除重新绑扎。(二十三)主体和附属工程模板轴线位移1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 原因分析2.1 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2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2.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2.4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2.5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2.6

60、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2.7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 预防措施3.1 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3.2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3 墙、柱模板根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3.4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3.5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3.6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7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4 治理方法1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位移的进行拆除后重新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