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9050269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7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生 物物必修必修3 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题30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栏目导航1 12 2基础自主复习基础自主复习考点分类透析考点分类透析5 5易错易混警示易错易混警示课时强化作业课时强化作业3 34 4热点题型讲练热点题型讲练 基础自主复习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由_与它的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结构:组成成分_和生物群落(包括_、_、分解者);营养结构_。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无机环

2、境生物圈生物圈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1)生物代谢类型: _(主要是绿色植物)。 (2)地位:是生态系统的_。 (3)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消费者 (1)生物代谢类型: _(主要是指各种动物)。自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3)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生物代谢类型: 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2)地位:生

3、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3)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_分解成_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而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生态系统_的渠道。生产者生产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点分类透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两大部分,四种基本

4、成分。可表示为: 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桥梁:生产者、分解者;主导(基石):生产者。考考 点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及其联系(1)图解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必需成分生产者自养型生物(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必需的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最活跃的成分成分归

5、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分解者异养型生物(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联系(2)析图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如果一个生

6、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1)模式图:ABCDE。 (2)举例: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考考 点点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 (3)构成条件: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

7、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食物网 (1)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 (2)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3)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 4生态

8、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

9、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名师提醒 (1)数食物链的规则:生产者最高营养级,不中断、不漏掉。 (2)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 (3)数量波动变化应以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 (4)特殊情况: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止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

10、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 本考点在高考中单独考查很少,但会以本节为基础进行综合考查,主要涉及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各成分的功能和联系,食物链的判断和食物网中食物链的确定,也常常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结合进行考查,题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热点题型讲练(2015年海南卷)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本题考查生态

11、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小。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自养型的生产者,即泥巴中的藻类。【答案】C例例 1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例例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及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知识。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

12、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答案】B(2015年天津卷)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例例 3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本题考查生态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根据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的从属关系及题中图示,可推

13、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错;丙(群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C项错;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B项错;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无机环境中的地形、含水量、气候等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式,D项正确。 【答案】D(2014年课标卷)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例例 4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

14、.5612.8010.300.48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间关系的判断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题干可知: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

15、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应属于第四营养级。(2)根据(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1) (2)捕食消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

16、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2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生物类型a.光能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藻等b.化能自养生物:硝化细菌等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如菟丝子)腐生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部分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作用(1)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1)加快物质循环(2)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17、重新利用 1(2016届河北邢台摸底考试)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 A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B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C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 D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 解析: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食物网变得简单,则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每种生物可以位于多条食物链中,而在不同食物链中的位置可能不同;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起来构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即食物网。 答案:D 2(2016届苏北四市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

18、一定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B分解者都是具有异养能力的微生物 C动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D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 解析: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蚯蚓为动物,属于分解者;动物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答案:C 3(2016届陕西西工大附中模拟)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的四种经济动物(M、N、O、P)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 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C四

19、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 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 4(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乙、丙、丁、戊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3条食物链组成 B戊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从图中可以看出,戊占有三个营养级 D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解析:戊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无竞争关系,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戊占有两个营养级,C错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图中缺少分解者,D错误。 答案:A 5.(2016届石家庄检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

20、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数量最多,但是生产者只有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时,才单纯耗氧,如果有光照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的数量要大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的数量。在耗氧方面,显然第二营养级的生物要大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所以根据曲线可以判定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 答案:D6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

21、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

22、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浮游植物B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使浮游植物B的数量增加;鳙鱼与池塘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量随之增加,导致分解者活动增强,消耗了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最终使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 答案:(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

23、 易错易混警示易错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误区归纳点拨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温度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光能、热能属非生物成分的能量 易错点2不会根据提供的信息正确书写食物链 点拨(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

24、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营养级ABCDPg15.9870.71.9141.0 (2)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下图: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 (3)根据题干提

25、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D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D 纠错演练纠错演练1错因分析:对四

26、种成分的作用及代表生物模糊不清。纠错笔记: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必需成分生产者自养型生物(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必需的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最活跃的成分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分解者异养型生物(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把动植物遗体、排出

27、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联系各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纠错演练纠错演练2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gm2)2.5013.309.800.28220.00图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AB C D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竞争,所以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本题易错之处是将乙和丙当做两个营养级,因为二者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

28、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 答案:A 错因分析:不会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某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常见的信息有有机物总量、能量多少、富营养化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少等。 纠错笔记:1.碳循环及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判断 2物质循环与生物富集 (1)物质循环的平衡打破,将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碳循环失衡温室效应,主要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硫循环失衡酸雨 (2)生物富集: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原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

29、度越高。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总结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各种生物间的捕食、竞争关系,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或增加时,直接影响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动,而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其影响结果不同。 (1)数食物链的规则:生产者最高营养级,不中断、不漏掉。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竞争。 (3)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 (4)数量波动变化应以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 4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食物链(网):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

30、、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根据上述材料,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以表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判断正误1杂草和水稻都可以作生产者。()2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5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的弱。()6虽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环境,但从功能上看都由四部分组成,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7植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细菌都是分解

31、者。() 8生态系统中自养型生物未必是生产者,异养型生物未必是消费者。() 9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一般都属于消费者,但是蚯蚓、蜣螂、秃鹫等腐食动物例外,它们属于分解者。() 10食物链中营养级的计算总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均为分解者。() 1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12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3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1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15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16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1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8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第一营养级。() 19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20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2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4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二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2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课时强化作业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