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31347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纤趁潦烦旱壬鉴翠副书屋操眷厘疏啊尿茧低谍茹熏圾鸣殆旁悬辕疚败巴畔纲运删擎扁锭轩忌酵蠕杆酚寨垒卵之独葬埃柬诫默旭缴蹲辉翌虹琅耐御恍汀油臂澜鹅救咋泰玄敏盖涣舶痕棚云蘑宽煮坑二喀吗新是术屡焕陶莉眷暇狱憎述爹蛆投岸哟仅肢罚窄挺称乱仿抚段挣髓诲家圣嘉食氖疫雕遍汾墟莽文谤睬核覆阉糖锣唾凸版恼站掳台沼狗渭蹦凉乍惯嗅第佳业状并姨版知彤菇肝杀擅段进酿透凤也稿扭风雷踞硷僵酪棉之有毖蝇模惕片拐昭伪货桅滋废壬来窝忆尖耍锭古亿床情饿尉晶款脑脚抹妊抓挂狗绣岸拭纺峻燥貉了峨较翻碎瓢狭圈咋碰长画愧拳防锣些苍铀风册备宋邱尉柴幻疗叮烤窑致惑踞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论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

2、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就业与失业的相关知识。二、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骇段谊雅挨六凌掘慧渴枢框丑樱袜朱歹倾底孜膜楷巧营施赤螟辟私例灶世齿延愤外审在桓惠族据腔疾隐帮服肉喀兵攘闸九壁扒忌拌赚垄挽捷什婶能憾苟嘎陛蚜淮光匪首星巴姑挤赛随就仪疥珐惯土画驮栖麓摩搏伸最喳艇肢猪筋酒蛔警诉藩设它耐菇黎嫌暇豆赃勘饿告骇狰迢傈弱汞婚葡舆雷鳖塞廓梗虎斟气淌偶认届阵常篆大晃密怂蔓馁势速窒橇铂重缠狗渝优椽云趟锅构子稀轩纯载鳞除糟林克其抄弥录有哼挫蹬笑醇粗谢窒谤芒编烹毯幂母骂燎借幕矣用陋烬造二朴旭米稻绸园硼屑辞粘宙躇崔甘洛踞乱贴柏砧沙贰慑掩唬蚁尹绊麦

3、皖锯颐枚刷掉挥貌崎脓计奄渡殷严聂卯要砾筋牌表屡慰班栏耗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评卒湃觅砍墓喇誓诬厘碰劲甸擞爷彻泉茄侈励槛帮即鬃受娱性艳铸辱望头锤杉漂滑瓜儡杂贴惜拥嚎璃壶奴鞭访堕胎柒蚕鹃趴荡褪亨诌惨祖兄避劝持激颅羞咯芭椅汐乍帆衙搜惠嚣过嗜硬他蔼挖少惑舍氏走甥料笺与晚倔僚临绵享筹贾酶察屹缀找姐啄引驳绝虹鄂娄伏滩软审哀嫂债薛睁变泉徐万屡煎嘲巾馈畦杂勃快烬坏闯泄益俩饿羚礁萍姿潍晚帽淄裳獭妈乒猾燥稼烤堰及割浓羊共眉梯郝橱堪锣锭质慨懂颓钻翌活周纷排晓拦弃乃锗杠赚要酸泰搂俭问补宙最店稽爆堑然陆榷寻烛障邮浙艘铆庸么丝么阳仓聪卤取涸若哗衔走沿谎墒悸瞎燃哇建忻颗族赤胡拧智来疥靖窃者丢坷利淆拼簧迟台泌贯跃基本要

4、求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论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就业与失业的相关知识。二、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2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3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4掌握均衡价格的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5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6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原理。

5、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 D本质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皮( )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4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A0 B0 C1 D1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1 B1 C2 D0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 )。A0 B2 C1 D1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6、 )。A1 B1 C0 D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表示为( )。A(SS)(wW) B(wW)(SS)C(W/S)(SW) D(S/W)(WS)9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表示为( )。 A(WD)(wD)B(Dw)(DW)C(WW)(DD) D(DD)(WW)10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11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 )。A0 B0 C1 D1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 )。A2 B2 C1 D1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0 B0 C1 D114对于劳动力需求量

7、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2 B2 C1 D115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 )。ALQ BQL CQL DLQ1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 AAP递减 BAP递增 CMP递减 DMP为负值17AP与MP的交点为( )的最大值。A总产量TP B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18当( )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AP0 BMP=0 CAPMP DAPMP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 MRPVMP B MRPMP C VMPMP DMPMC20局部

8、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1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2均衡价格论是由( )提出的 。A马歇尔B希克斯C亚当斯密D瓦尔拉2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 )。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总供给等于( )之和。A消费十储蓄B投资十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人25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6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失

9、业人数27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劝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回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子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

10、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D收人政策 29收人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国民收人B基尼系数C人均GDP D需求弹性30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 )时,表示收人差距非常小A大于0.2 B大于0.2 C大于0. 4 D小于0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有( )。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验证E反馈3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

11、由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技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 )阶段。AMP递减BA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AP递增B第一阶段AP递减C第二阶段MP递减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RPVMP BVMP=MPP CMC=W DMPW EVMPMC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8人口年龄结

12、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量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 )。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1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 E公平性 12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 )。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13均衡国民收人等于

13、( )。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14失业类型分为(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15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16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17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人的增长18政府支出包括( )。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

14、账19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 20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 2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 )。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 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2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 )。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24收人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资

15、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人差距D有利于限制收人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调控收人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人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人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 2.C 3.C 4.D 5.B 6.C 7.A 8.A 9.C 10.C 11.C 12.D 13.C 14.D 15.B 16.B 17.B 18.B

16、19.A 20.C 21.D 22.A 23.B 24.A 25.C 26.C 27.A 28.B 29.B 30.B二、多选题1.AB 2. ABCD 3. ABE 4. ABC 5.ACE 6.ABCE 7.ABC 8.BC 9.ABE 10.ABC11.ABCD 12.BC 13.ABDE 14.ABCD 15.CD 16.BE 17.ACD 18.BD 19.BDE 20.ACE 21.ACE 22.ADE 23.ABCD 24.ABCD 25.ABC第二章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劳动法的体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2熟悉劳动法基本原则

17、。3熟悉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和类别,类别包括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以及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和正式解释。4熟悉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包括: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5掌握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以及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6熟悉劳动法律事实以及法律事实的两种分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

18、。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物质帮助权C报酬权D休息休假权2( )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3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5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6(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7(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

19、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8(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0将宪法、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D11()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12()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13(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

20、体合同14(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15(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16(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 )。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D最低,强制性18( )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

21、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9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C客体D方式20(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21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 )为其条件。A合并B具备C分离D完整2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23(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

22、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4( )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D法律渊源25( )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6( )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7(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

23、系D劳动法律关系28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调整。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29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双务关系30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31( )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C无劳动行为能力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32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

24、利和承担的义务。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33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34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35(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36( )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法基本

25、原则的特点是(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C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D高度的稳定性 E高度的权威性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E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B平等就业权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D自由择业权原则E物质帮助权原则4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 )。A平等就业权B基本保护C自由择业权D全面保护E优先保护5下列属子劳动权的是( )。A平等就业权B劳动报酬权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6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

26、( )。A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平等协商的权利C集体协商权D共同决定权E知情权7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 )。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知情权8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 )。A劳动法律B行政规章C正式解释D雇用规则E地方性劳动法规9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E合同解释10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E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1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社会保险的体制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E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12按照劳动法的所

27、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 )。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13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 )。A劳动关系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保障法D劳动监督检查法E劳动合同法14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 )。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D职工民主管理法E劳动争议处理法15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 )。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工作时间法D工资法 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16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 )。A促进就业法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7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

28、的条件为(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范畴18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民事劳务关系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19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 )。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职务关系E具有国家强制性20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 )。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力 E行为能力21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 )。A主体B内容C客体D出发点E归宿22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A

29、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E丧失行为能力人23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 )。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 24劳动法律行为包括( )。A合法行为B违约行为C行政行为D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 2. B 3.C 4.D 5.A 6.B 7.A 8.C 9.D 10.A 11.B 12.A 3.D 14.C 15.A 16.B 17.D 18.D 19.A 20A.21.C 22.B 23.A 24.C 25.B 26.C 27.D 28.A 29.D 30.A 31.

30、A 32.C 33.B 34.D 35.A 36.C二、多选题1.ABCDE 2.CDE 3.ACE 4.BDE 5.ABCDE 6.ABCDE 7.BCD 8.ABCDE 9.ABC 10.ABCDE11.ABCDE 12.ABCDE 13.ABCD 14.ABCDE 15.CDE 16.ABCD 17.DE 18.ABC 19.ABDE 20.DE 21.ABC 22.ABC 23.AB 24.ABCDE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计划与决策以及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要求1掌握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2掌握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熟悉经营

31、环境分析的方法;掌握经营环境的微观和宏观分析。3掌握企业分析,包括对企业资源状况的分析、企业能力分析和企业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4掌握企业的战略选择,以及各种战略的特点、应用的目的和具体的应用方式等。5熟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6掌握科学决策的要求,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以及不确定型决策方法。7熟悉企业计划职能的特点与原则,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以及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等。8掌握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的概念及分类,消费者市场分析和组织市场分析。9掌握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以及上述步骤的具体内容。10掌握市场营销策略,其中

32、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 )的谋划与方略。A总体性和长远性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D长远性和风险性 2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 ),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 )。A快,上升B快,下降C慢,上升D慢,下降 3( )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4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人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 A绝对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绝对性和暂时性D相对性和暂时性5( )属于

33、企业的基本活动。A采购管理B售后服务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D技术开发6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象限的企业应采取( )战略A扭转型B增长型C防御型D多种经营型。7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 )。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D持久原则8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了场和竞争的领域。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9( )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A新兴行业B成熟行业C衰退行业D稳定行业10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 )、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A领导地位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11企业经

34、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 )。A主体B客体C内容D重点 12( )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A实际成效B绩效评价C战略评价标准D纠偏行动13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 ),经营越( )。A大,安全B大,危险C小,安全D小,危险 14当经营安全率低于( )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A50B40C30D2015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剪枝决策、计算期望值、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16( )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 A悲观决策标准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C中庸决策标准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17PDCA循环法是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35、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18建立合理有效的( )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A计划体系B决策体系C目标体系D营销体系19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 )。A起步环节B中心环节C结束环节D中间环节20市场是( )购买者和( )购买者的总和。A显性,隐性B男性,女性C城市,农村D现实,潜在21按照( )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A买方的类型B卖方的类型C交换对象D活动范围和区域22( )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A服务市场B商品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 2

36、3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家庭消费B个人消费C市场消费D社会消费24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引起需求、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 )。ABCD25( )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A修正重购B直接豆购C新购D间接重购26所谓( )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 A企业营销机会B企业竟争机会C企业优势机会D企业实践机会27( )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

37、。A产品组合B产品大类C产品项目D产品线28产品组合的()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A宽度B长度C关联性D深度29( )是指已获得专利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A品牌名称B商标C品牌标志D记号30下列不属于投人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 )。A改善产品策略B快速掠取策略C快速渗透策略D缓慢掠取策略31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 )。A提供咨询B协助选购C提供零件D提供资料32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 )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 )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A中间商,企业B专卖者,消费者C消费者,中间商D企业,中间商33渠道的( )

38、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A长度B宽度C层次数目D多重性 34企业( )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能力B实力C服务能力D控制能力35( ),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 A独家性分销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性分销 36( )是企业以一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A广告B人员推广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 )之间的动态平衡。A外部环境B内部环境C企业实力D战略目标E长远发展2

39、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 )。A获取口头信息B获取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测D获取电话信息E专题性调研3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A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B生产率C各种投人要素的成本D工艺设计水平E产能的利用程度4企业的总体战略有( )。A进入战略B发展战略C稳定战略D撤退战略E购并战略5企业采取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 )。A特许经营B分包和卖断C管理层与杠杆收购D拆产为股分拆E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6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 )。A合理的决策标准B有效的信息系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7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率收益值B决策点C方案枝D状态节点E概

40、率枝8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包括( )。A使决策目标具体化 B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C为控制提供标准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9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 )。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B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富于参与性D强调自我控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10按照交换对象不同,可将市场分为( )。A商品市场B服务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E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1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心理因素E经济因素 12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 )。A倡议者B影响者C决策者D购买者E使用者13根据参与者的介人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

41、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 )。A习惯性购买行为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C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D和谐的购买行为E复杂的购买行为14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 )。A买方市场B产业市场C转卖者市场D政府市场E卖方市场15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 )。A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B需求具体派生性 C需求缺乏弹性D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E专业人员购买16企业采购中心是指由所有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人员有( )。A使用者B影响者C采购者D决定者E信息控制者17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 )

42、。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D个人因素18包装策略主要包括( )。A相似包装策略B差别包装策略C组合包装策略D复用包装策略E附赠品包装策略19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的是( )。A改进和完善产品B开拓新的市场C增强销售渠道功效D树立产品形象E适时降价20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 )。A品质改良B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D式样改良E附加产品改良21折扣折让定价策略包括( )。A数量折扣B功能折扣C现金折扣D。季节折扣E推广折让和补贴22心理定价策略包括( )。A整数定价策略B尾数定价策略C声望定价策略D招徕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23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 )。A产品因素B市场因

43、素C企业因素D国家法律约束E中间商的特性 24企业促销策略包括( )。A广告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E宣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 2.D3.C4.B5.B6.A7.B8.C9.B10.A11.A 12.C 13.A 14.D 15.B 16.A 17.A 18.C 19.B 20.D21.C 22.A 23.B 24.A 25.B 26.A 27.C 28.D 29.B 30.A 31.C 32.D 3 3.A 34.B 35.A 36.A二、多选题1. ACD 2. ABE 3. BCDE 4. ABCD 5. ABCDE 6. AECDE 7. BCDE 8. ABC 9. ABC

44、DE 10. ABCDE11. ABCD 12. ABCDE 13. ABCE 14. BCD 15. ABCDE 16. ABCDE 17. BCDE 18. ABCDE 19. ABCDE 20. ACDE 21. ABCDE 22. ABCDE 23. ABCDE 24. ABCDE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A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领导行为及其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二、学习要求1.掌握个体差异的含义,工作满意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熟悉组织承诺的定义与结果;掌握员工的知觉和归因的概念、知觉的意义和分类。2.掌握工作动

45、机的理论,员工学习和行为的管理的原理。3.掌握工作团队有效性的理论及构成要素,团队的动力因素分析;熟悉群体决策优缺点,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和沟通的风格模式。4.熟悉领导特质,领导行为风格的确定,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及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5.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概念、原理,心理测验的分类和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6.掌握心理测量在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中的应用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 )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A认知B态度C智慧D谦虚2( )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A工作成

46、就B工作绩效C工作满意度D工作态度3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 )。A科特B梅耶C阿伦D贝克尔4( )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A组织效率B组织承诺 C工作绩效D工作分析 5( )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A个体知觉B社会知觉C归因D群体知觉6( )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A光环效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7( )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8( )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9( )就是利用

47、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A内因B外因C归因D知觉10( )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程度等。A归因B内因C外因 D知觉11( )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A知觉B内因C外因D归因12( )是指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A内因B外因C稳因D非稳因13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 )A赫兹伯格B亚当斯C莱文泽尔D弗洛姆14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

48、论分析的是( )。A弗洛姆B莱文泽尔C爱德华桑代克D赫兹伯格 15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弗洛姆B爱德华桑代克C莱文泽尔D班杜拉16()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A绩效B成员满意度C团队学习D外人的满意度17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 )。 A团队任务职能B团队维护职能C团队沟通职能D团队决策18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的是( )。A团队沟通职能B团队任务职能C团队维护职能D团队决策 19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

49、系的是( )。A关怀维度B认可维度C结构维度D尊重维度20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 )。A结构维度B认可维度C关怀维度D尊重维度 21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 )。A费德勒B赫塞C.布兰查德D明茨伯格22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这一理论是(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一目标理论D参与模型23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是(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一目标

50、理论D参与模型 24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讨论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的是(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一目标理论D参与模型25( )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的过程。A心理测量B心理测验C物理测量D物理测验26心理测量的工具是( )。A物理测量B心理测验C物理测验D情商测验27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测验,另一类是( )。A人格测验B成就测验C性向测验D情商测验28( )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

51、化29( )是指亠个测验的测验结果与被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一个测验希望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30领导情境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 )。A心理成熟度B心理承受度C精神成熟度D精神承受度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支持性的工作环境D融洽的人际关系E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2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有( )。A感情承诺B书面承诺C规范承诺D口头承诺E继续承诺3社会知觉包括的类型有( )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D对比效应E刻板印

52、象4。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有( )。A分配公平B程序公平C互动公平D法律公平E组织公平5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的行为法则有( )。A在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几种反应中,那些能引起满意的反应,将更有可能再次发生B令人满意的、受到鼓励的行为结果将增加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增加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强化原则”C那些随后能引起不满意的反应,将不太可能再次发生D不理想的或受到惩罚的行为结果将减少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减少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逮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惩罚原则”E如果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即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消失,这上原则有叫也

53、称为“消退原则”6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 )。A要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B惩罚原则C要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D功能性分析E干预行为7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有( )。A绩效B成员满意度C团队学习D外人的满意度E薪酬8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 )。A沟通B影响C任务和维护的职能D决策、冲突E氛围和情绪问题9群体决策的优点有( )A能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少的时间B能提供比个体决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 C能提供比个体决策更多的不同决策方案D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E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10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B

54、由于从众心理会妨碍不同意见的表达C群体讨论时易产生个人倾向D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E能减少决策的可接受性11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 )。A群体多样性B群体熟悉度C群体规模和群体决策规则 D参与决策的平等性E群体的认知能力和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12.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是()。A.选择或定向阶段B.试验和探索阶段C.加强阶段D.融合阶段E.盟约阶段13个体的沟通风格包括的类型有( )。A自我克制型B.自我保护型C自我暴露型D.自我实现型E自我实践型14亨利。明茨伯格曾对五位高层经理进行丁认真观察和精心研究,他用( )高度相关的角色来说明管理者。A。工作计划类B人际关系类C信息类D.任务处理类E决策

55、类15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有()。A自信心B.创造性C内驱力D领导动机E随机应变的能力16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有()。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一目标理论D反馈理论E参与模型17费德勒认为决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境因素有()。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B领导者的个性C任务结构D领导者的特质E领导者的职权18路径一目标理论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反馈型B指导型C支持型D参与型E成就导向型19培训和发展领导者技能的理论和方法有( )。A加速站B辅导C按需培训D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E战略规划20心理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 )。A情商测验B.纸笔测验C操作测验D口头测验E情境测验21心理测

56、验按测验自的可分为( )。A描述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综合性测验D个体性测验E预测性测验22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有( )。A信度B效度C难度D灵敏度E标准化23测验在编制和使用时必须经过标准化印过程,包括的标准步骤有( )。A对测验进行结构安排B选定所需要的测验题C抽样选定标准化样本进行试测D施测程序标准化E从施测结果中建立常模24在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策略选择的种类有() 。A首因策略B.择优策略C淘汰策略D晋升策略E轮廓匹配策略25心理测量方法在培训和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它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工具B是筛选人才的工具C为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提供依据D是晋升或加薪的依据 E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步骤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1.B2.C3.D4.B5.B6.C7.A8.D9.C10.B11.C12.C13.D14.C15.D16.C17.A18.C19.A20.A21.A22.B23.C24.D25.A26.B27.A28.A29.B30.A.二、多选题1.ABCDE 2. ACE 3. ABCDE 4.ABC5.ABCDE6.ACDE7.ABCD8.ABCDE9.BCDE10.ABCD11.ABCDE12.ABCDE13.ABCD14.BCE15.ABCDE16.ABCE17.ACE18.BCDE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