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234867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析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的思考论文摘要 作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核心,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由于仲裁与诉讼具有法律强制性,因而被广泛用来解决劳动争议。但是,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实行的“一裁二审”模式未能理顺仲裁和诉讼的关系,导致劳动争议出现了仲裁程序虚化、司法资源浪费和当事人诉累等问题,为此,学界提出了诸多替代现行模式的构想。本文认为导致前述问题的原因不是制度上出现问题,而是裁审衔接上存在问题,应通过对现行模式的完善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将劳动争议分类处理,强化各自程序;加强仲裁机构的改革,落实“三方原则”;统一证据规则,建立卷宗移送制度。

2、论文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裁审衔接 一裁两审 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中仲裁与诉讼的衔接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机制是指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内容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与法院的关系、劳动仲裁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我国现行裁审关系延续着建国之初的“一裁二审”、“先裁后审”模式,即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只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后,方能向人民法院起诉。概括来说两者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二、对学界建立新裁审模式构想的分析 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加,使得现行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部分学者对现行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一裁二审”是导致目前仲裁程序虚化、权威性不

3、强、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不少学者提出了建立新裁审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只裁不审”模式 该模式是指当事人在选择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方式时,只能选择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不能选择通过法院进行审理,仲裁与诉讼处于完全隔绝状态。该模式看来是符合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简捷的特点,但它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司法救济途径缺乏,导致仲裁活动权力制约受限,裁决结果缺乏权威性,可能会出现执行难的情况。其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其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其人员、经费、机构都受制于当地政府,其成员虽由劳动行政部

4、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但在实务中绝大部分的劳动争议案件均采用简易程序,并由一名仲裁员进行审理,因此“只裁不审”模式容易导致“仲裁行政化”,难以保持裁决的中立,政治任务或政府目标可能会弱化当事人的权利,这与司法救济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只审不裁”模式 该模式是指当事人在选择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方式时,只能选择通过法院进行审理,而不能选择专门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该模式虽然方便当事人诉讼,符合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精神,同时也肯定了司法救济的权威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首先,基于我国司法体系的现状,若全部将劳动争议纠纷交由普通法院审理,不仅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有悖于劳动争议

5、柔性处理的原则,而且还会加重法院的负担。其次,我国目前的司法体系中并没有专门的劳动法院(庭),若为了减轻普通法院的压力而重新设立专门的劳动法院(庭),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也与我国要求精简机构的任务相违背。 (三)“或裁或审”模式 该模式是指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双方的协议,从仲裁与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其中一种作为解决争议的途径。“或裁或审”避免了重复劳动和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流,减轻了法院的压力。但是,这种模式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仲裁机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的程序法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而法院审理此类案件适用的程序法却是民事诉讼法,这有可能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因适用

6、不同法律而对同类案件做出不同裁决,从而造成处理结果的混乱。 三、现行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部分学者对现行模式的质疑,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一裁二审”“先裁后审”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一,对于涉案标的少,案情简单的劳动纠纷,只需要简单、快捷的处理方式即能解决。仲裁的灵活、及时适合该类纠纷的解决;对涉及到劳动者权益性问题的案件,需要有严格的制度来保障,允许劳动者在仲裁无果的情况下,寻求司法的最终解决,并非是司法资源的浪费,而是该类案件的特质所需。第二,一裁二审模式具有历史传承性,仲裁前置程序在解放前的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开始实施,建国后也一直采用,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处理机制早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7、和理解。第三,一裁二审模式也是目前我国现实的选择。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新法的出台实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增加,通过仲裁前置程序,可以将绝大部分的案件解决在仲裁阶段,而真正到法院起诉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而且多是案情复杂,双方争议较大且涉及重大劳动权益的案件。基于此,在法院内设立劳动法庭还为时过早。 四、我国现有裁审衔接机制的不足与缺陷 (一)程序过长,当事人负担过重 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审理期限为45日,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服裁决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当事人起诉后的程序,适用民事诉讼中关于一审二审的规定,以上规定在遇当事人有特殊事由时可适

8、当延长。综述,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到最终的判决可能会历时一年以上的时间。这与劳动争议处理“快立、快审、快结”的目标相违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在经济和精神方面增加了当事人的成本。 (二)仲裁前置程序的设立导致仲裁程序的形式化 虽然仲裁程序的前置为化解矛盾纠纷、减轻法院压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有些用人单位利用现行的处理制度拖延时间,“迟到的正义”对劳动者来说也是一种侵权。同时在诉讼程序中,仲裁裁决对法院的审理毫无作用,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的起诉后,将按照自己的程序和标准,从立案审查阶段到最终的法律文书制作阶段,重新进行审理。仲裁仅是法院受理案件的依据和要件,仲裁机构的工作也只是一种形式。 (三)劳动仲

9、裁与诉讼的证据规则不一致并缺乏衔接 随着法制的进步,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但是,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对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诉讼的证据规则不一致并缺乏衔接,导致劳动仲裁与诉讼的证据规则难以实现程序正义要求。 首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一方不服仲裁裁决并向法院起诉,法院不得做出维持或者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判,而只能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这意味着只要劳动争议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法院在程序上完全可以重新进行,包括对仲裁阶段已经核实过的证据重新质证,如此显然是对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使得仲裁程序完全虚化,还可能出现当事人一方反言违背诚信的情况,这也是对法

10、律权威性的挑战。 其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两类特殊案件为终局裁决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证明终裁案件存在第49条所规定的6种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法院受理后若裁定撤销的,当事人也可以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经法院撤销后再起诉的案件,对当事人在仲裁阶段已经举证、质证的证据以及自认的效力如何,民事诉讼法并未做明确规定。 五、对我国现有机制的完善措施 (一)将劳动争议分类处理,强化各自程序 为解决目前我国劳动争议程序冗长的困境,笔者建议我国的仲裁制度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将劳动争议分为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同时建立以自愿性仲裁为主,强制仲裁为辅的仲裁制度。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对个人争议仲裁自愿选择的

11、同时,加强对集体争议的强制性仲裁。自愿性仲裁可以借鉴商事仲裁的相关程序,在争议发生之前,由劳资双方协商议定仲裁员以仲裁的方式解决,仲裁人可以从仲裁机构中的专职仲裁员或兼职仲裁员中选定。除仲裁裁决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之外,双方对仲裁裁决应严格执行。强制仲裁只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影响大的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按照现行模式寻求救济。笔者认为,采取将劳动争议分类处理,并强化各自程序的方式,可以简化程序,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二)加强仲裁机构的改革,落实“三方原则” 根据我国劳动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在劳动行政部门,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与

12、国际劳动组织要求各国将仲裁机构及其组织建设作为保证程序公平的前提相违背。因此,为了保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高效运行,使仲裁前置真正发挥化解矛盾作用,笔者认为,在我国的裁审机制改革中,首当其冲的是对机构的改革,只有机构独立了,才能保证制度不受行政的干预。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已步入正轨,各部门的人员配备、编制划分、制度完善等方面仍在紧张锣鼓的进行中,但尚未完成。其次,笔者认为在完善“裁审衔接”机制的过程中,仲裁和诉讼两阶段皆应落实“三方性”原则。“三方性”原则是国际上通行的公正的基础和象征,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坚持“三方性原则”不仅是有利于给当事人以公平感,而且三方成员各自具

13、有关于劳动关系的专业知识,有利于争议公正、及时的解决。只有在坚持“三方性原则”基础上,才更有可能保证裁决和判决的一致性。 (三)建立统一的证据规则,实行卷宗移交制度 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仲裁委员会的作用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及所提供的材料作出裁决,整个仲裁过程就是固定双方证据的过程,诉讼程序也是如此。由此可见,证据在整个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证据规则的统一,同时落实禁反言原则,防止当事人为追求胜诉的效果而违背诚信原则,在法院审判时隐匿对己方不利的证据,甚至伪造证据。笔者认为,案件起诉到法院后,法院只需对当事人不服的范围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主要围绕认定事实是否正确,适用法律是否得当。对于证据部分,当事人不应对仲裁时已提交的证据重复举证质证。对当事人在仲裁阶段不愿提交的证据,除对事实的认定起关键性作用外,法院应不予接受;对当事人在仲裁阶段拒绝提交的证据,法院应一律不予接受。同时,在案件起诉到法院时,仲裁机构与法院应建立案卷移送制度,通过卷宗的移送,法院可以判断是否应接收当事人新提交的证据组织并组织质证。同时,通过卷宗的移送,可有效的避免当事人反言,即使出现反言否认的情况,亦可当场通过仲裁笔录进行核实,提高诉讼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