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36893673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岛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海岛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海岛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海岛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岛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ICSA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HYHY/T 海岛调查规范海岛调查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sland survey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国国家家海海洋洋局局 发发布布i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目 次次前前 言言.I1 范围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14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25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25.1 调查方案设计.25.2 调查目的与内容.25.3 调查方式.25.4 调查成果.35.5 资料整编与汇交.35.6 成果图件格式要求.56 海岛岸线调查海岛岸线调查 .66.1

2、调查内容.66.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66.3 主要成果.77 海岛岸滩地貌与冲淤动态调查海岛岸滩地貌与冲淤动态调查 .77.1 调查内容.77.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87.3 主要成果.98 海岛潮间带底质调查海岛潮间带底质调查 .98.1 调查内容.98.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98.3 主要成果.109 海岛潮间带沉积化学调查海岛潮间带沉积化学调查 .119.1 调查内容.119.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19.3 主要成果.1210 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 .1210.1 调查内容.1210.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210.3 主要成果.1311 海岛滨海湿

3、地调查海岛滨海湿地调查 .1311.1 调查內容.1311.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411.3 主要成果.14ii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2 海岛区域气候调查海岛区域气候调查 .1512.1 调查内容.1512.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512.3 主要成果.1613 海岛地质调查海岛地质调查 .1613.1 调查内容.1613.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713.3 主要成果.1814 海岛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海岛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1814.1 调查内容.1814.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914.3 主要成果.1915 海岛植被调查海岛植被调查 .2015.1 调查内容.20

4、15.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2015.3 主要成果.2016 海岛土地利用调查海岛土地利用调查 .2116.1 调查内容.2116.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2116.3 主要成果.2217 无居民海岛使用现状调查无居民海岛使用现状调查 .2217.1 调查内容.2217.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2217.3 主要成果.23附录附录 A(规范性附录)专题图件编绘(规范性附录)专题图件编绘.24附录附录 B(资料性附录)海岛调查类型(资料性附录)海岛调查类型.28附录附录 C(资料性附录)海岛调查用表格式(资料性附录)海岛调查用表格式.25附录附录 D(规范性附录)资料格式(规范性附录)资料格式

5、.32I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前前 言言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是:国家海洋局 908 专项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小明、贾建军、时连强、曾江宁、刘毅飞。1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海岛调查规范1 1 范围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岛调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海岛基础环境要素综合调查工作。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6、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0202-19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T 12763(所有部分)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4158-1993 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 15918-1995 海洋学综合术语GB 17378.1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 17378.2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2

7、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 17378.3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5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6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T 18190-2000 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HY/T 080-2005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海岛 island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3.2 有居民海岛 inhabited isla

8、nd作为公民户籍所在地的海岛。3.3 无居民海岛 uninhabited island不作为公民户籍所在地的海岛。2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3.4 海岸线 coastal line平均大潮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3.5 潮间带 intertidal zone平均大潮高潮位到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的区域,一般指海岸线至海图 0 米等深线的区域。4 4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海岛调查包括大陆海岸线以外的我国所属全部海岛。可根据海岛专项调查的需要,分类、分区或分阶段实施调查。调查区域包括海岛全部陆域和周边海域,周边海域一般向海延伸至海图 0 米;可根据海岛调查任务的需要,向海适当延伸。滨海湿地调查区域

9、至水深 6 米。5 5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1 调查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a)任务的目的与要求;b)设计的依据,除任务书要求外,还应包括海岛调查区域前人工作概况、环境要素基本特征等;c)调查船、仪器、调查比例尺与测线、站位布设,工作量与基本方法;d)技术要求与措施;e)外、内业安排及进度计划;f)预期成果与调查报告内容;g)课题(项目)人员组成,分工与协作;h)经费概算。5.2 调查目的与内容根据海岛调查任务书确定具体的调查目的与内容。总体上,能够达到查清海岛调查对象的数量和质量,并作出有效评价的目的,为海岛的开发、规划、保护与管理等提出科学依据。海岛调查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基础性调

10、查,根据海岛调查的具体需要确定调查内容,一般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气候调查、岸线调查、地质地貌调查、化学调查、生物调查、滨海湿地调查、植被调查、土地利用调查等。当海岛调查区域向周边海域延伸,需进行水体、海底环境要素调查时,调查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按照 GB/T 12763 的相关规定执行。5.3 调查方式采用点(观测点、取样点、验证点) 、线(剖面测线) 、面(卫星或航空遥感探测)相结合的3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方式进行海岛综合调查。当以现场调查为主时,点、线的布设应满足成图比例尺的要求;当以遥感调查为主时,遥感影像数据的分辨率、波段、时相等应满足调查要素判识和成图比例尺的要求。5.4 调

11、查成果5.4.1 样品包括沉积物样品、岩石标本、生物样品等。5.4.2 原始记录包括现场工作日志、现场描述记录、导航定位记录、影像记录、数据磁带记录及各种记录表、簿等。5.4.3 基础图件对调查获得的样品、原始记录经室内处理、分析与计算,按成图比例尺要求,编制各要素的基础图件。海岛调查的基础图件主要包括气候要素分布图、地形图、区域地质图、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海岸线类型分布图、底质类型分布图、滨海湿地类型分布图、底栖生物分布图、环境质量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等。专题图件编绘基本要求见附录 A。5.4.4 调查报告海岛调查报告可以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专题调查报告的内容

12、主要包括:a) 前言,介绍调查任务的来源、目的和任务,调查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调查项目内容和工作量,外、内业工作时间和分工协作情况等;b) 调查分析及资料整理,陈述调查工作方法、测线站位布设、样品分析方法、仪器和设备系统的性能及各项指标、原始资料质量、资料整理方法等;c) 资料分析和解释,包括资料分析方法及其依据、各要素的分布特征、规律和综合分析等;d) 海岛环境要素状况评价等;e) 结论与建议。5.5 资料整编与汇交5.5.1 原始资料整理5.5.1.1 原始资料整理内容原始资料整理应将原始调查、现场记录、分析测试等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形成规范的原始资料档案;并对原始电子文件进行整理标

13、识。原始资料包括调查实施计划、调查报告、导航定位记录、站位描述表、各种现场记录、分析测试鉴定等记录表,图象或图片及文字说明、数据磁盘等。5.5.1.2 原始资料整理方法 原始资料整理方法包括:a) 原始资料保留原始介质形式和记录格式。4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b) 纸质材料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封面格式(见表 D.1) ;电子载体资料在载体上加统一格式的标识,格式见附录(见表 D.2) ,并在根目录下建立名为 README 文件,对每个电子文件的内容、资料记录格式进行说明。c) 编制原始资料清单目录。5.5.2 成果资料整编5.5.2.1 资料整编内容成果资料整编应将原始测试分析报表或电子

14、数据按照资料内容分类整理,并按照统一资料记录格式整编成电子文件。整编的资料包括:海岛海岸线调查等获取的资料。5.5.2.2 资料格式要求 资料格式要求包括:a)各类资料按照各章节设计的记录格式进行整编;b)对于未规定整编格式的资料,可根据资料特点设计格式,格式中应包含调查时间、站号、经纬度、样品类型等基本数据,并附资料记录格式说明。5.5.2.3 资料质量要求 资料质量要求包括:a)整编资料采用光盘、软盘存储;电子文件应采用 ASCII 码的文本文件;b)光盘、软盘中要有资料文件目录和说明,应以 README 文件名存放在根目录下;c)资料光盘、软盘封面(见表 D.2)进行标识;d)原始资料为

15、纸质报表的,经录入后,应不同人员进行三遍以上的人工校对;e)形成电子文件后,进行质量控制;f)整编后的资料应注明资料处理人员、资料审核人员等;g)对应的资料应附资料质量评价报告;h)资料整编时,应建立资料整编记录。5.5.2.4 整编资料元数据提取5.5.2.4.1 元数据提取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总项目、专题、子项目)和编号、资料名称,资料覆盖区域范围、资料时间范围,调查航次、调查船/平台,采样设备和方法、分析测试及鉴定等的仪器名称和精度,资料要素名称、数据量(站数、记录数) 、资料质量评价,调查单位、测试分析单位,有关资料分析、处理负责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编等,元数据对应的数据文件

16、名称和存储位置(电子载体名称/编号、文件目录等) 。5.5.2.4.2 提取元数据的格式元数据记录格式(见表 D.3) 。5.5.2.4.3 提取元数据存放要求5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每一航次的每种记录格式文件提取一条元数据,所有元数据形成一个元数据文件,采用ASCII 码的 txt 文本文件格式,打印并以光盘或软盘存储,在存储载体上加注“xxx 元数据”标志。5.5.3 资料汇交5.5.3.1 汇交内容包括:a)任务书、合同书或委托书;b)课题论证报告、技术设计、方案报告及其审批意见;c)课题调查实施计划、站位表、测线布设图等;d)整理后的原始资料:包括现场调查、实验、测试分析等原始

17、记录;e)整编资料:包括计算、分析整理的成果数据及说明,各种成果图表、采样站位分布图和成果图件(包括底图) 、照片及文字说明;f)调查报告;g)专题总结报告;h)调查、研究报告及成果鉴定、审议书;i)元数据;j)资料质量评价报告;k)资料审核验收报告;l)资料整理和整编记录;m) 资料清单。5.5.3.2 汇交形式包括:a)原始资料汇交复制件或复印件;b)整编资料汇交整编资料光盘或软盘和相同内容的打印件;c)研究报告同时汇交打印件和相同内容的 WORD 电子文件光盘或软盘; d)图件成果按照图件成果格式要求汇交。5.6 成果图件格式要求图件成果资料应符合以下规定的电子文档格式,在提交电子文档图

18、件的同时应提交相同内容的纸图,具体内容如下:a)图件的坐标系采用 WGS84,高程基准采用 85 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或者当地平均海平面;b)图件的投影方式及相关参数必须详尽说明;c)具有空间地理坐标的图件成果资料必须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成图,并且通过拓扑规则检测,图件格式采用 ESRI 公司的 E00 格式,并同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说明;元数据说明内容必须包括制图数据的采集(时间、地点、使用的设备、采用的手段等)的情况、数据精6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度,制图人、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专题图成图基本比例尺为 1:50000,可根据任务需要扩大或缩小,分幅和编号的要求见

19、GB/T13989-1992;d)制图相关的属性数据必须随 E00 数据一起提供;e)无空间地理坐标的图形数据采用 AutoCAD 的 dwg 文件格式提交,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说明;元数据说明内容必须包括制图数据的采集(时间、地点、使用的设备、采用的手段等)的情况、数据精度,制图人、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f)独立的属性数据可以采用 FoxPro 6.X 的 DBF 格式 或 ACCESS 的 MDB 格式提交,并提供相应的数据说明,以保证与图形数据联接;g)图件的图式图例必须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色彩的 RGB 或 CMYK 值,形状、大小、含义等。h)图件对应的元数据文件及相关的说明文件均采

20、用 MS WORD 格式提交。注:空间地理坐标,指地理空间位置或者经纬度坐标;6 6 海岛岸线调查海岛岸线调查6.1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a) 海岛岸线(参见表 B.1)位置、类型、长度及相关的自然地理要素等。b) 海岛位置、类型(参见表 B.2) 、面积、数量等。6.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实地勘测和遥感调查为主,结合调访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陆图、海图、地形图资料综合对比分析。6.2.1 资料收集a) 不同时相的海岛遥感(卫星和航空)资料;b) 不同历史时期地形图、海图;c) 海岛调查历史资料、图件;d) 海岛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e) 地方志、水利志、交通志、海岛志、地名志等。6.2.2

21、 工作底图选取最新版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工作底图比例尺应满足成图比例尺要求。6.2.3 现场调查路线与观测点布设a) 调查路线沿海岸线(平均大潮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布设,观测点选取海岸线特征点(如岸线拐点、遥感解译的岸线验证点等);b) 岸线测量点应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海岸线现状,并能满足成图比例尺要求;c) 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现象的岸段加密观测点不同岸线类型交界点、不同沉积物类型及其7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交界点(面)、特殊地貌类型及其转折处、岸线变化强烈区、人为因素对海岸线有特殊影响处等。6.2.4 野外观测沿调查路线进行观测和海岸线特征点位置测量,在工作底图上

22、标明观测点位置、岸线类型、海岸形态及冲淤特征等,人工岸线要标明岸线的性质等。6.2.4.1 观测记录a) 观测点应按序编号;b) 观察记录需详细,确保测量数据正确;c) 观察记录须注明工作时间、工作期间的天气和海况;d) 对典型岸段现象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与摄像;e) 各测点应填入观测记录表(参见表 C.1) 。6.2.4.2 调查仪器及技术要求a) 现场岸线特征点位置测量,采用 DGPS 或 RTK GPS 等定位系统,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 1m;b) 观测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2m;c) 音像采集使用数字式设备。6.2.5 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a) 整理外业记录,进行站位校核、照片编号等;b) 根

23、据现场观测记录和遥感影像岸线信息提取,填写海岸线整编记录表(参见表 C.2) ;c) 现场调查数据、历史资料和遥感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6.3 主要成果6.3.1 资料汇编a) 海岛岸线现场观测纪录表;b) 海岛岸线整编记录表;c) 海岛特征统计表(数量、类型、位置、面积、岸线类型与长度、行政隶属等) ;d) 典型海岛岸线影像集及登记表等。6.3.2 专题图件内容主要包括岸线类型与分布、岸线变迁、海岸稳定性类型与分布等;6.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8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7 7 海岛岸滩地貌与冲淤动态调查海岛岸滩地貌与冲淤动态调查7.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a)

24、 潮间带类型(参见表 B.3) 、面积及分布;b) 岸滩地貌类型(参见表 B.4)及分布特征;c) 典型岸滩剖面综合观测,包括类型、形态、成因及其相互关系;d) 典型岸滩动态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等。7.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根据典型岸滩剖面综合观测,结合海岸线沿程踏勘和不同历史时期海图、地形图、多时相遥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7.2.1 资料收集a) 不同时相的海岛遥感资料;b) 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海图;c) 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图、海洋功能区划图、规划图等;d) 海岛调查历史资料;e) 岸滩动态变化观测资料;f) 岸滩附近动力、泥沙、沉积、人为活动等资料;g) 沿海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件和资料;h) 各

25、类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i) 地方志、水利志、交通志、海岛志等。7.2.2 现场调查路线、剖面、观测点设置a) 结合海岛岸线勘测,沿程进行岸滩地貌类型及分布观测,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现象的区域应设观测点不同潮间带类型及其交界处、特殊地貌类型及其转折处、人为因素对岸滩地貌有特殊影响处等 ;b) 可根据岸段的重要性、历史资料和开发利用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岸段设置观测剖面,尤其在潮间带典型发育及近几十年来岸滩变化明显的岸段加密布设,必要时可进行重复观测。c) 岸滩地貌观测点应根据岸滩地貌类型、沉积物变化、冲淤变化等合理布设,满足成图比例尺要求。在岸滩地形变化的岸段应加密观测点。7.2.3 野外

26、调查7.2.3.1 观测记录a) 填写岸滩剖面综合观测记录表(参见表 C.3) ,描述岸滩剖面沉积、地形地貌、冲淤变化特征等要素;9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b) 观测剖面应按调查规定编号,准确记录位置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明;c) 对典型岸段现象应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与摄像;7.2.3.2 调查仪器及技术要求调查仪器采用 DGPS、RTK 系统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标称准确度:平面定位优于 1 m,高程 cm 级。7.2.4 室内分析a) 整理外业记录,进行站位校核、照片编号;b) 现场调查数据、历史资料和遥感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7.3 主要成果7.3.1 资料汇编a) 岸滩剖面综合观测记录表(

27、参见表 C.3) ;b) 岸滩剖面地形测量记录表(参见表 C.4) ;c) 海岛潮间带特征统计表(类型、面积等) ;d) 海岛调查影像集及登记表等。7.3.2 成果图件主要内容包括潮间带类型与分布、岸滩地貌类型与分布、岸滩稳定性类型与分布、典型岸滩地形和地貌剖面、典型岸滩冲淤变化剖面。7.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8 8 海岛潮间带底质调查海岛潮间带底质调查8.1 调查内容底质的类型、特征与分布。8.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为主,遥感分析为辅,结合历史资料综合分析。8.2.1 资料收集a) 海岛遥感影像资料;b) 历史地形图、海图;c) 土地利用现状图

28、、海洋功能区划图、开发规划图;d) 海岛底质调查历史资料;e) 沿海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件和资料;f) 各类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等。10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8.2.2 底质调查剖面与站位布设a) 可根据岸段的重要性、历史资料和开发利用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岸段设置底质调查剖面。剖面位置尽量与岸滩综合观测剖面一致。b) 至少在每个剖面的高滩、中滩和低滩布设一个站位,采集表层底质样,并进行位置测量。若滩地较宽可适当加密站位。c) 根据任务要求,可在重点海岛的潮间带上布设柱状采样站位。8.2.3 样品采集及要求a) 采样点应按调查规定编号,准确记录位置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明;b) 对沉积

29、物的颜色、气味、物质组成、分选性等进行常规描述;对典型的、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进行详细描述和拍摄照片;c) 每个表层样品采集至少 1000 g,柱状样品长度不得少于 100 cm;d) 表层样品可用土样袋、玻璃瓶、塑料袋包装,孢粉微古、放射性测年等样本需密封包装,并贴上样品标签(参见表 C.5) ;e) 柱状样品要放在特别设计的样品箱内,做好标记;f) 填写采样记录表(参见表 C.6 和 C.7) 。8.2.4 调查仪器及技术要求a) 表层底质采集采用各种可行的采样器,柱状样品采集常采用重力、重力活塞及浅站等设备;b) 采样点定位采用 DGPS 系统,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 1 m;8.2.5

30、样品分析 a) 粒度分析,对所有表层沉积物样和柱状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按照 GB/T 12763.8-2007 的要求执行。b) 矿物分析, 对于需要进行物源或沉积环境分析的沉积物样品,可进行矿物分析,按照 GB/T 12763.8-2007 的要求执行。c) 沉积物古生物鉴定,必要时,选取柱状样品进行古生物鉴定,按照 GB/T 12763.8-2007 的要求执行。d) 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根据调查任务需要,对柱状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按照GB/T 12763.8-2007 的要求执行。e) 沉积物放射性测年,选取适宜柱状样进行放射性测年,按照 GB/T 12763.8-2007 的要

31、求执行。f) 沉积物样品(原样)送样品库保存。8.2.6 资料整理a) 整理外业记录,进行站位校核和照片编号;b) 样品整理,包括编号、造册,选定样品的分析项目,并填写送样单(参见表 C.9) ,送实11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验室分析;c) 填写采样站位汇总表(参见表 C.8) ;d) 现场调查资料、历史资料和遥感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8.3 主要成果8.3.1 资料汇编a) 现场底质采样站位汇总表;b) 现场底质采样观测纪录表;c) 底质样品分析鉴定表(粒度、矿物等);d) 底质样品分析汇总表(粒度、矿物等);e) 底质样品保存纪录表;f) 现场底质采样影像集及登记表。8.3.2 成果

32、图件海岛潮间带底质类型分布图。8.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5.4.4。9 9 海岛潮间带沉积化学调查海岛潮间带沉积化学调查9.1 调查内容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总有机碳,石油类) ,营养元素(总氮,总磷等) ,重金属(铜、铅、锌、铬、镉、汞、砷等) ,氧化还原环境(Eh、pH、硫化物) 。9.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9.2.1 资料收集a) 海岛及相邻水域沉积物化学调查历史资料;b) 海岸工程海洋环境评价项目的沉积物化学数据; c) 土地利用现状图、海洋功能区划图、开发规划图;d) 污染物排放等相关资料;e) 海域使用(养殖业、港航、工矿业等)情况等相关资料;f) 土壤调查资料以及相关图件

33、。9.2.2 调查剖面与采样站位布设a) 选取典型生态环境变化岸段,沿垂直潮间带等深线布设沉积化学调查剖面,布设剖面、站位尽量与底质调查剖面站位一致;b) 在每个剖面的高滩、中滩和低滩采集样品;12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c) 取样剖面和观测点有代表性,能总体反映潮间带沉积化学的分布特征。9.2.3 现场样品采集a) 样品的现场采集与处理按 GB 17378.5-2007 的要求执行。b) 对沉积物样品的颜色、气味、物质组成、分选性等进行常规描述;c) 观察记录调查剖面及附近岸段的沉积地貌、水文泥沙、开发利用、人为活动等资源环境特征。d) 现场完成样品采样记录表(参见表 C.10)。9.

34、2.4 调查仪器及技术要求a) 采样点采用 DGPS 系统定位,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 1m; b) 样品采集和现场测试设备应满足 GB 17378.5-2007 的要求;9.2.5 室内分析与资料整理a) 整理野外记录,进行站位校核;b) 样品和标本整理,包括编号、造册,选定样品的分析项目,并填写送样单(表)送实验室分析(参见表 C.9);c) 样品采集、储存、运输按照 GB 17378.5-2007 的要求执行;d) 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分析记录表按照 GB 17378.5-2007 的要求执行;e) 根据历史资料和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沉积物化学环境变化特征及原因。9.3 主要成果9.

35、3.1 资料汇编a) 潮间带沉积化学采样观测记录表(参见表 C.10);b) 潮间带沉积化学样品分析记录表(参见表 C.11、C.12、C.13);c) 潮间带沉积化学样品分析汇总表。9.3.2 成果图件a) 海岛潮间带单站环境质量评价图;b) 海岛潮间带环境质量区域分布图;9.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1010 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10.1 调查内容a) 潮间带底栖生物类型、数量与分布;b) 潮间带底栖生物体质量。13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0.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0.2.1 资料收集a) 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相关历史资料;b) 相邻海域

36、底栖生物调查资料;c) 相邻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数据;d) 土地利用现状图、海洋功能区划图、开发规划图;e) 沿海污染物排放等相关资料。10.2.2 调查剖面与采样站位布设a) 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选取生态环境变化大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代表性岸段,布设调查地点和调查剖面;b) 通常应选择在滩面底质类型相对均匀、潮带较完整、无人为破坏或人为扰动较小且相对较稳定的地点或调查断面;c) 在调查海区内必须选择不同生境(如泥滩、沙滩和岩滩)的潮间带断面,断面位置应有陆上标志,走向应与等深线垂直;d) 在每个剖面的高滩、中滩和低滩采集样品,取样站布设按照 GB/T12763.6-2007 的要

37、求执行,尽量与沉积物化学剖面站位一致(岩滩除外) 。10.2.3 现场调查与技术要求调查时间与频率、采样面积、调查要素,以及采样设备、采样过程、样品的处理与保存、现场记录等按照 GB/T12763.6-2007 的要求执行。10.2.4 室内分析与资料整理a) 对标本的整理、鉴定、保存及资料整理按照 GB/T12763.6-2007 的要求执行;b) 对生物体质量的分析方法与技术要求按照 GB17378.6-2007 执行。10.3 主要成果10.3.1 资料汇编a) 潮间带底栖生物野外采集记录表;b) 潮间带生物定量采集记录表;c) 潮间带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d) 潮间带生物主要种分布记录表

38、;e) 潮间带生物主要种类垂直分布表;f) 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统计表;g) 潮间带生物体残毒分析鉴定表;h) 潮间带生物体残毒分析统计表等;i) 现场底栖生物采样影像集及登记表等。14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0.3.2 成果图件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布图。10.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1111 海岛滨海湿地调查海岛滨海湿地调查11.1 调查內容滨海湿地类型(参见表 B.5) 、面积与分布;滨海湿地植被的类型、面积与分布;湿地景观结构,湿地基底背景等。11.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遥感调查与典型剖面调查相结合,实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相结合。11.2.1 资料收集a) 不同时

39、相的遥感影像资料;b) 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图;c) 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d) 海岛林业调查资料;e) 海岛土壤调查以及相关图件;f) 海岛湿地生态环境资料;g)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料等。11.2.2 现场调查观测11.2.2.1 滨海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以最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其他调查研究成果,获取调查区的滨海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等基本数据。实地调查验证观测剖面和观测点的布设,能总体反映湿地类型、分布和演变特征。观测点进行 DGPS 位置测量,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 1m。11.2.2.2 湿地景观结构调查按照 HY/T080-20

40、05 的要求执行。11.2.2.3 湿地基底环境调查按照 HY/T080-2005 的要求执行。11.2.2.4 滨海湿地植被调查按照 HY/T080-2005 的要求执行。15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1.2.3 室内分析与资料整理a) 整理外业记录,进行站位校核与照片编号;b) 湿地植物标本的鉴定;c) 遥感调查资料、现场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11.3 主要成果11.3.1 资料汇编 a) 海岛湿地现场观测纪录表;b) 各海岛湿地类型与分布汇总表;c) 海岛湿地特征统计表(按类型、面积、行政隶属等) ;d) 典型海岛湿地影像集及登记表等。11.3.2 成果图件a) 海岛湿地类

41、型分布图;b) 海岛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图;11.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1212 海岛区域气候调查海岛区域气候调查12.1 调查内容12.1.1 基本气象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风、气压、湿度、雾、日照、无霜期、能见度等。12.1.2 灾害性天气台风、寒潮、气旋、霜冻、低温阴雨、浓雾、大风、暴雨、雷暴等。12.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收集海岛区及其附近海岸带有关台站(包括气象站、海洋站、水文站等)的历史资料为主;资料以月报、年报中的初步成果资料为主;已完成海区气候资料整编的,可直接引用其成果;了解重点海岛区的气候特点,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时间、地点、次数、影响范围及其危害

42、程度等。12.2.1 气候资料统计12.2.1.1 气温资料统计a) 气温统计特征采用如下指标:平均气温、气温极值等;b) 平均气温包括以下各项:累年各月平均气温、累年各月逐旬平均气温、累年各月平均最高16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气温、累年各月平均最低气温等;c) 气温极值包括以下各项:累年各月极端最高温度、累年各月极端最低温度。12.2.1.2 降水资料统计a) 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的季节分配等;b) 各级降水量日数;c) 累年各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其降水量;d) 累年各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e) 累年各月降雪日数;f) 累年各月积雪日数及初、终期和积雪深度超过 30 厘米日数;

43、g) 累年各月最大积雪深度。12.2.1.3 风资料统计a) 历年各月平均风速;b) 历年各月最大风速及其风向;c) 累年各月极大风速及其风向;d) 累年各风向频率;e) 累年各月各风向最大风速;f) 累年各月最多风向及频率;g) 历年各月大风日数。12.2.1.4 其他气象资料统计12.2.2 灾害性天气统计分析a) 灾害性天气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累年各月影响海岛区的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次数、持续天数、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初终期、极值情况及其地区分布等。b) 海岛区各灾害性天气统计标准原则上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有关规定进行。12.3 主要成果 12.3.1 资料汇编a) 收集的历史资料(台站气候数据

44、报表);b) 海岛气温资料统计报表;c) 海岛降水资料统计报表;d) 海岛风资料统计报表;e) 其他气象资料统计报表;f) 海岛灾害性天气统计报表等。12.3.2 成果图件海岛区域气候图;单站综合气象要素图等。17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2.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1313 海岛地质调查海岛地质调查13.1 调查内容a) 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b) 区域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及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c) 区域工程地质基本特征。13.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收集历史资料为主,结合现场补充调访验证。尤其收集最新的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及图件, 以及有关水利工

45、程、港口、码头、道路、桥涵等工程中的岩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和岩土体的工程性质评价成果。13.2.1 资料收集13.2.1.1 区域地质13.2.1.1.1 地层a) 地层单位划分等资料;b) 沉积岩、喷出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含付矿) 、化学成分等;c) 各种地层的层序、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及其与褶皱、断裂的相互关系;d) 沉积岩沉积建造、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韵律和旋回等;e) 火山沉积岩系的火山岩相、喷发(沉积)类型、喷发旋回等;f) 变质岩的原岩特征、变质相、变质时代以及所划分的变质带和混合岩带;g) 各地层的含矿性,含矿层位和赋存条件,以及变质作用与矿产的关系。13.2.1.1

46、.2 侵入岩a) 侵入岩系的相对顺序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b) 各时代岩体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含稀土分量)结构、构造、以及岩相变化特征;c) 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产状形态,接触变质及热液蚀变,同化及混杂现象,原生及次生构造、包体异离体、捕虏体等岩脉等特征,以及与矿产的关系。13.2.1.1.3 构造a) 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各种构造形态的实际材料;b) 褶皱和断裂的性质、产状、形态、规模、分布规律和形成时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c) 构造运动的时期和类型,以及与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关系。18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3.2.1.1.4 矿产a) 各种矿产(

47、包括矿点、矿化点、以及建筑材料)的类型、规模、质量、赋存条件、分布规律以及开发利用状况;b)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各种矿产(如砂矿、泥碳、浅层天然气) 。以及沿海一带的各种特殊资源。如贝壳层、珊瑚礁。13.2.1.2 水文地质a) 含水层的数目、产状、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规律和各层之间的水力联系;b) 各种类型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以及与矿床开发利用的关系;c)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在饮用水、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方面的意义;d) 地下水的水量、开采条件、动态变化及开发利用状况;e)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海水影响的范围,以及某些低陆地、沼泽地、盐碱地等与地下水的关系;f

48、) 海岛咸淡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并注意水下淡水泉的成因,补给和出露条件;g) 地下热水或肥水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实用价值。13.2.1.3 工程地质a) 收集有关水利工程、港口、码头、道路、桥涵、工厂及民用建筑、国防工程中的岩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以及岩土体的工程性质评价;b) 海岛平原地区持力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c) 坚硬岩层中的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条件;d) 岩石的节理裂隙系统、破碎或蚀变程度、风化强度等,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e)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及岸蚀等物理地质和工程地质现象。 13.2.2 现场补充调查按照 GB12020-1988 和

49、 GB/T14158-1993 的要求执行。充分应用 RS、GIS、GPS 等技术,发挥遥感技术在野外填图中的引导作用。要注意不同地质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界限,典型地质现象应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与摄像。13.3 主要成果13.3.1 资料汇编a) 收集的历史资料(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成果资料);b) 现场调查验证观测记录表;c) 现场典型地质现象影像集及登记表。13.3.2 成果图件a) 海岛区域地质图;b) 海岛水文地质图;c) 海岛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19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3.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1414 海岛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海岛地貌与第

50、四纪地质调查14.1 调查内容a) 海岛地貌的成因类型(参见表 B.4)及分布特征 ;b) 海岛第四纪地质的成因类型(参见表 B.6)及分布特征 。14.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收集历史调查成果资料为主,遥感调查分析与现场补充调查为辅进行调查。14.2.1 资料收集a) 不同时相的海岛遥感图像;b) 地形图、海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c) 海岛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成果与图件;d) 土地利用现状图、功能区划图、开发规划图;e) 最新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件和资料;f) 各类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g) 地方志等。14.2.2 现场调查路线、剖面、观测点设置a) 海岛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现场调查路

51、线与岸线调查一致,观测剖面结合岸滩地形观测剖面综合进行;b) 要求穿过不同地貌单元和第四纪沉积类型及其交界处,进行观测与定位,在第四纪地层的天然和人工剖面处要布设观测点进行观测。14.2.3 调查仪器及技术要求a) 观测点采用 DGPS 系统定位; b) 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 1 m;14.2.4 室内分析a) 整理外业记录,站位校核,照片编号;b)现场调查、历史资料、遥感调查数据综合分析。14.3 主要成果14.3.1 资料汇编a) 收集的历史资料;b) 现场调查验证观测记录表;20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c) 现场典型地貌与第四纪特征影像集及登记表。14.3.2 成果图件a) 海岛第四

52、纪地质图;b) 海岛地貌类型分布图;14.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5.4.4。1515 海岛植被调查海岛植被调查15.1 调查内容a) 植被的类型(参见表 B.7) 、面积与分布;b) 植被资源类型、分布等。15.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资料收集、遥感调查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补充调查验证。15.2.1 资料收集a) 不同时相的海岛遥感资料;b) 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c) 海岛综合农业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等;d) 海岛现有不同时段植被调查数据和报告;e) 沿海防护林调查规划资料f) 土壤志以及相关图件。15.2.2 现场调查与验证15.2.2.1 遥感影像预判与解译建

53、立遥感解译标志和分类样本库,进行室内植被信息解译,提取植被信息,形成解译图。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图,结合样地调查进行野外实地验证,拍摄相应的现场实况照片,并作现场记录。15.2.2.2 典型植被群落调查对典型的植被,有选择地开展群落调查。群落调查尽量与遥感现场验证结合。使用 GPS 进行定位,确定现地调查点的地理位置;调查记载植被因子、生境因子,完成植被外貌、结构、生境和植物等的摄录;进行群落样方调查;采集代表性植物标本,压制蜡叶标本。15.2.2.3 植物区系调查利用现有资料,结合群落样方调查进行植物区系调查,编制植物名录。21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5.2.3 室内分析与资料整理a)

54、植物标本的鉴定与制作;b) 植物名录的编制;c) 植被分类;d) 植被分布与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植物与植被资源的变化分析。15.3 主要成果15.3.1 资料汇编a) 植被验证观测记录表;b) 植被样地调查记录表;c) 海岛植被资源统计表;d) 现场典型植被影像集及登记表等。15.3.2 成果图件海岛植被类型分布图。15.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 5.4.4。1616 海岛土地利用调查海岛土地利用调查16.1 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分布(分类按照 GB/T 21010-2007)。16.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遥感调查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补充调访验证。16.2.1 资

55、料收集a) 不同时相的海岛遥感资料;b) 海岛综合农业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等;c) 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d) 海岛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图件和报告;e) 土壤志以及相关图件;f) 海岛行政区划图,各部门生产现状分布图和发展规划图等。16.2.2 遥感影像预判与解译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和分类样本库,进行室内土地利用信息解译,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形成解译图。22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6.2.3 现场补充调查验证a)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图,对调查区的主要地类在现场实地拍摄照片,确定地类,并在卫星遥感影图上的相应位置标示。b) 注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界限;c) 对典型土

56、地利用类型应拍摄照片、进行摄像;16.2.4 调查仪器及要求a) 现场观测采用 DGPS 定位系统,标称准确度优于 5 m;b) 采用数字音像记录设备。16.2.5 室内分析与资料整理a) 整理外业记录,进行站位校核,照片编号;b) 现场调查数据、历史资料和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16.3 主要成果16.3.1 资料汇编a) 现场观测记录表;b) 海岛土地利用统计表(按类型、行政区划、地理单元);c) 现场观测影像集及登记表等。16.3.2 成果图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16.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5.4.4。1717 无居民海岛使用现状调查无居民海岛使用现状调查17.1 调查内容无居民海

57、岛使用的类型、方式、位置、面积、构筑物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等。17.2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现场调研、实地勘测与高分辨率遥感探测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17.2.1 资料收集a) 无居民海岛自然环境条件与资源数据;b)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c) 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等;d) 大比例尺陆图、海图;e) 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资料;23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f) 无居民海岛工程建设项目资源环境调查数据等。17.2.2 无居民海岛使用的类型与方式无居民海岛使用类型(参见表 B.8)主要包括城乡建设用岛、农林牧用岛、交通运输用岛、旅游娱乐用岛、工业用岛、

58、渔业用岛、矿产开采用岛、可再生能源开发用岛、公益性用岛、特殊类型用岛、其它类型用岛等。无居民海岛使用的方式(参见表 B.9)主要包括灭失用岛、整体用岛、局部用岛等。17.2.3 现场调查与技术要求a) 进行现场踏勘和验证,并完成现场观测记录(参见表 C.14) ;b) 对重要目标(如构筑物、资源环境破坏情况等)进行摄像、摄影、定位和编号;c) 定位采用 DGPS 系统,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 1 m。17.2.4 室内分析与资料整理对现场数据进行校对;对各专题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汇总。17.3 主要成果17.3.1 资料汇编a) 无居民海岛使用现场观测纪录表(参见表 C.14) ;b) 无居民海岛使用

59、基本情况登记表(参见表 C.15);c) 无居民海岛使用基本情况统计表(按类型、方式、行政区划、地理单元等);d) 无居民岛现场观测影像集及登记表。17.3.2 成果图件无居民岛使用现状分布图。17.3.3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见5.4.4。24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附录附录 A A (规范性附录)专题图件编绘A.1 最小图斑海岸带各地物类型在图上用面积表示的最小图斑为 25 mm2,对于某些有特别意义的重要内容面积小于 25 mm2的,用非比例符号表示。A.2 色块、符号、线划各海域使用类型以不同颜色的色块、符号、线划表示。A.3 文字注记水系名称;岛、礁名称;居民地名称;山体名称

60、;海域使用类型区编号。A.4 邻区(专题内容区以外的区域)的表示陆地用浅黄色,山形线用棕色,水系用兰色;滩地用淡绿色;海域用蓝色系,随地势降低,色调由浅到深,潮水沟用淡蓝。A.5 绘图工具成果图绘制采用计算机制图,数据格式采用“.e00”标准格式。A.6 图廓整饰A.6.1 图廓式样内图廓线粗 0.1 mm,外图廓线粗 0.8 mm,内图廓线至外图廓线外沿的距离为 10 mm。方里网线粗为 0.1 mm。图廓边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1 mm,对角线、方里网格线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3 mm,格网交点的直角坐标位移小于等于图上0.6 mm。A.6.2 图廓分化间距图廓划分间距分为最大分划、次

61、分划、细分划及最小分划四级。A.6.3 经纬线网图内 10 展绘经纬网线。纬度数字注于纬线上方,如度数与分数同时注出时,度数注于纬线上方,分数注于纬线下方。经度数字注于经线左侧,如度数与分数同时注出时,度数注于经线左侧,分数注于经线右侧。A.6.4 区域注记区域注记注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县级市、县级区、自治州)、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村庄。A.6.5 图名25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岛调查类型表B.1表 B.9分别给出了海岸线类型、海岛类型、潮间带类型、地貌类型、湿地类型、第四纪地层时代分类、植被分类、无居民海岛使用类型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方式分类。表 B

62、.1 海岸线类型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基岩岸线砂砾质岸线自然岸线粉沙淤泥质岸线人工岸线包括防潮堤、防波堤、护坡、挡浪墙、码头、防潮闸、船坞、道路等挡水构筑物组成的岸线等河口岸线入海河流与海洋的水域分界线表 B.2 海岛类型分类指标一级类二级类或说明有居民海岛省级岛、地市级岛、县级岛、乡级岛、村级岛、自然村岛按社会属性分类无居民海岛特大岛面积2500 km2大岛2500 km2面积100 km2中岛100 km2面积5 km2小岛5 km2面积500 m2按面积大小分类微型岛500 m2面积基岩岛大陆地块延伸到海洋并露出海面、由岩石构成的海岛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物质堆积并露出海面形成的海岛珊瑚岛

63、由海洋中造礁珊瑚的钙质遗骸和石灰藻类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海岛按成因分类堆积岛由于泥沙运动堆积或侵蚀形成的海岛表 B.3 潮间带类型岩滩砾石滩 砂质海滩粉砂淤泥质滩(潮滩)潮间带类型生物滩26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表 B.4 地貌类型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火山地貌火山锥粉砂淤泥滩地震砂锥粉砂滩地震地貌地震构造塌陷湖贝壳堤残丘贝壳沙滩孤丘贝壳沙堤冲沟芦苇滩深槽泥坎山麓堆积坡盐蒿滩花岗岩崩坍堆积坡草滩陡崖潮滩潮沟平谷底海蚀阶地裂点古海蚀崖侵蚀阶地海蚀柱阶地陡坎海积阶地倒石堆海蚀沟断层海穹石侵蚀剥蚀低山断层崖阶地陡坎侵蚀剥蚀丘陵深陷盆地老海蚀穴侵蚀剥蚀台地温泉礁石洪积冲积平原堆积阶

64、地海蚀崖冲积平原冲积扇海蚀穴冲积海积平原天然堤海蚀残丘泻湖平原洪积扇岩滩连岛砂坝三角洲平原浅洼地沿岸砂堤海积平原温泉水下砂堤陆地地貌类型风成沙丘地离岸砂坝盐田贝壳砂坝养殖场泻湖港口码头潮汐通道人工岛冲积扇水库沙滩海档海滩岩人工地貌防潮闸海滨沙丘入海水道滩脊河口砂坝海滩沙嘴河口冲刷槽砾石堤河口河口砂咀砾石滩潮间带地貌类型潮滩淤泥滩潮间带地貌类型砾石滩沙砾滩27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表 B.5 湿地类型类型含义说明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包括

65、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 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覆盖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本次调查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砂质海岸潮间带植被盖度30,底质以砂、砾石为主。粉砂淤泥质海岸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滨岸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沼。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海岸泻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淡水泻湖。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滨海湿地三角洲湿地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水库为灌溉、水电、防洪等目的而建造的人工蓄水设施。养殖池塘 稻田 人工湿地盐田 表 B.6第四纪地

66、层时代分类第四纪地层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时代符号Q1Q2Q3Q428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表 B.7 植被分类级级级级1 落叶针叶林针叶林2 常绿针叶林阔叶林1 落叶阔叶林灌丛1 落叶灌丛1 草丛草丛2 灌草丛1 肉质盐生植被2 禾草型盐生植被滨海盐生植被3 杂类草型盐生植被1 草本沙生植被滨海沙生植被2 灌木沙生植被1 沼生植被天然植被沼生水生植被2 水生植被1 经济林2 防护林木本栽培植被3 果园1 农作物群落2 特用经济作物群落植被人工植被草本栽培植被3 草本型果园表 B.8 无居民海岛使用类型使用类型说明城乡建设用岛作为城乡建设用地的海岛。农林牧用岛农林牧开发利用的海岛。交通运输用岛建设跨海桥梁和连岛坝道路的海岛。旅游娱乐用岛开发为景观旅游、度假旅游的海岛。工业用岛港口航运、中转仓储、临海工业等工程建设的海岛。渔业用岛岛陆及其周围海域实施水产养殖、繁殖,或在岛上建有养殖场、渔业码头,或有渔汛期渔民居住或管理人员居住的海岛。矿产开采用岛开采石料、矿产的海岛。29 / 47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可再生能源用岛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等开发利用的海岛。公益性用岛建立导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