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93020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99.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XX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XX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XX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建设单位概况2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21.4 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51.5 主要结论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72.1 项目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143.1 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况状143.2 自然条件143.3 项目区水环境193.4 生态环境现状223.5 项目区粮食生产现状223.6 实施条件24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254.1 项目建设目标254.2 项目建设措施25第五章 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285.1 土地集中整理工程285.2 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建设及土壤改良325.3 *

2、省级湿地保护工程365.4 农民集中居住区工程52第七章 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537.1 项目管理537.2 实施计划56第八章 工程投资估算578.1 编制依据578.2 项目主要内容578.3 概算总价588.4 资金筹措588.5 项目还本付息计算58第九章 环境评价619.1 环境状况619.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619.3 施工期环境保护629.4 环评结论63第十章 效益评价6510.1 社会效益分析6510.2 生态效益分析6610.3 经济效益分析66XX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农业产业园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

3、:*滨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1.3 项目拟建地点和实施范围*农业产业园位于*市*区*镇,这里与镇江仅一江之隔,自古就有“京口*一水间”之说,是*城区的南大门和对外的窗口。*农业产业园南临长江,北接沿江高等级公路,东靠*路,西临*大桥北接线,规划面积约8000亩,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以*镇文化路为界分两大块,其中南侧沿江湿地保护及生态林建设面积3000亩,北侧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5000亩。1.1.4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初步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四个工程建设内容。1.1.5

4、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4327万元。1.1.6资金筹措由*区政府自筹17327万元,向*区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1.7亿元。1.1.7建设期项目建设期约2年1.2建设单位概况*滨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出资设立的区直属国有企业。公司于2006 年7月开始筹建,办公地点位于*市*区*生态农业产业园,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现有员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包括本科以上学历5人。公司经营范围为: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销售及农业生态旅游。公司法人代表*, 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县、乡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

5、年,熟悉经济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经营理念清晰,工作协调能力强。现任*市*区常务副区长。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3.1.2有关规定和文件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

6、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6.(关于印发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大中型建筑物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和下达前期工作任务的通知)苏水计(1997)181号7.*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管(1997)80号8.关于我省长江远期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计(1997)210号9. 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等。1.3.1.3标准和规范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2.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3.防洪标准GB50201-944.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7、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9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1.3.1.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1. *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3. 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市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5.公司委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3.1.5项目区有关资料1.项目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

8、总表3.项目区土壤资料4.项目区农业区划资料5.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6.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7.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1.3.2 研究范围本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2、建设条件;3、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4、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5、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环境评价;8、效益评价等。1.4 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0亩,其中优质粮生产基地5000亩、湿地保护区3000亩。针对产业园的建设,初步研究和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

9、设内容。其中:1、土地集中整理,包括2.8公里江堤加固及堤顶机耕路2000米、疏浚灌溉排涝河道10条,吹沙回填面积200亩,场地平整450亩,水闸新建、改建各1座、排涝站3座、翻水站2座、配电房3座等。2、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主要包括:田间机主次机耕路12条,共73800平方米,主次灌溉渠23条39200米,土壤改良5000亩等;3、湿地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水体恢复250亩、湿地植物恢复1100亩,经济林建设750亩、苗圃建设800亩等,4、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1.5 主要结论1、项目区粮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老化不全,加上管理

10、措施不完善,水、旱灾害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地方政府对将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改造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2、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立项得到了*区政府、*市政府的支持。3、通过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4、项目实施后,防洪圈封闭,排水系统完善,旱涝保收,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后,便利了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质量、粮食产量,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5、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将滩涂

11、进行改造,拆除零星的农民庄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区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经济上是可行的。同时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效益分析,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党的十五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决定指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必然要求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并且指出今后农业发展地重点在动植物品种培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植技术、农业生物

12、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今后的农村工作重点是: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产品和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2、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在多层次加工转化中着重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活动资金支持各地有计划、有重点的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抓紧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试验室和科技园区。并制定政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

13、业集团。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陆效通便利,是*市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全区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2万亩。人口5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 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9.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江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从*沿江地区目前的

14、农用地利用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1、用地布局不太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交叉现象,尤其是村镇建设用地零散分布,造成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彼此有一定的干扰。这种利用现状,不利于土地利用规模效益的发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2、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人口过于稠密,人均耕地不足0.8亩,人与地的矛盾尖锐。近年来全市人口基本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加上工业、城市和道路建设,*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对现有耕地进行保护(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盘活耕地存量,同时通过必要的土地综合整理来增加农用地

15、,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对于保持*的社会安定团结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耕地利用程度不够。*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分散经营,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耕地地力的提高,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养用结合,以保证耕地的及时给养。土地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各级党委、政府从稳定农业、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耕地、整理土地、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沿江地区由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壤肥沃,属灌溉水量充沛的自然浇灌地区,没有受到过任何工业污染

16、,生态良好,最适宜将作为*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此,*区政府决定在*镇西南部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通过湿地保护、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需做出理性的选择。农业生产应从粗放型走集约型装边,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后期,*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17、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尤其是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提高商品率和优质品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从国际上看,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今年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仅大米一项中国每年要消费500亿斤,世界大米贸易粮仅有400亿斤。从全国来看,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徘徊在9100亿斤,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当年产需缺口在500-700亿斤,2003年超过了800亿斤,粮食产量已降到14年来最低水平。其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四个减少”,即耕

18、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除了我们主动、合理的调整粮、经、饲三元结构和退耕还林减少播种面积以外,还有优质粮生产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1、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入世后,可以适当进口粮食,但必须适度,否则会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给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同时,食品加工、粮食转化、“千万工程”推进以及人口增长都需要粮食产量增加。因此,增强粮食责任意识,立足于粮食自求平衡并略有节余,应是*优质粮生产发展的战略方针。2、粮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据统计数据分析,粮食产量的高低和

19、价格的涨落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减。长期以来,劳务输出和畜牧业的增收也是建立在粮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实施粮食优质化、产业化,搞好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本身也是重要的增收门路。因此,抓粮食就是抓增收,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相互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3、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粮价涨,百价涨;粮价稳,人心稳。如果粮价大幅上升,一旦引发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冲击,对社会稳定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粮食问题解决得不好,新世纪的大发展将无从谈起,国家安全也无法谈起。为此,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努力抓好优质粮生产,才能安定人心,促进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

20、坚实的物质基础。*区环绕历史文化名城*,地少人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8亩,水稻生产的在农民收入中贡献份额虽然不大,但稻米是我区城乡居民的主食,占全区口粮消费的90%左右,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大米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交通、技术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建设一定规模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也是完全必要的。2.2.2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的必要性在人口和经济的压力下,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类不断减少,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湿地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

21、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及依附其生存的各种生物,同时因为*四水厂的取水口就位于湿地风景区规划境内,因而更需加强保护,为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水源。2、项目的建设是*市城市规划和*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市城市规划,*城市的性质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方向为“主导向南,西进东联”。*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也将滨江平原生态复合区作为*生态城市五个生态复合区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要求在科学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整合长江水域及滨岸带的水陆自然景观特色,形成独特的长江沿江湿地生态

22、景观走廊,发展以生态、科普、研修、度假、休闲、观光等为主体的滨江生态旅游业。本项目地处*城区西南,长江北岸,西邻*大桥,项目所在地*镇素有“江北重镇、千年古渡”之称,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3、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市旅游业的发展的需要。*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的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来扬游客每年大幅度增长,*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化,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结构还不完整,传统“一日游”、“过境游”局

23、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为此,*市实施了大旅游发展的战略,明确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大力培育的新生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该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滩涂,具有典型的滩涂地自然生态地貌,是长江三角洲独特湿地旅游资源的代表,充分体现了长江三角洲湿地“水陆交接,自然过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将成为集观赏游览,科普宣传教育及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它的建成对让更多的公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参与湿地保护积极性都将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4、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自二00二年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块金牌

24、后,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市又提出了创建了“国家文明城市”、“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也面临着与全国其它城市同样的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加强林地建设和湿地保护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项目地处*城区的南端,是*长江大桥的景观工程,也是“绿扬城廓、生态*”的重点工程,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森林在保护湿地、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3.1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况状*市*区位于*省中部,环绕历史文化名城

25、*,南临长江,北濒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宁通高速公路横穿东西,*长江大桥与京沪高速公路接线穿境而过,*港和宁启铁路*客运站也坐落境内,交通十分便捷。全区辖11个镇、3个街道,163个行政村,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2万公顷。人口5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从业人员21.67万人。全区财政收入12.7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3亿元。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9.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030元。按照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区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标

26、准化、产业化、生态化进程,着力发展具有城郊特色的现代农业。3.2 自然条件3.2.1气候1、季风显著。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来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湿热的东南到南风。在过渡季节中,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基本风压每平方米为0.4KN,基本雪压为每平方米0.35KN,风荷载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2、四季分明。按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10-22 之间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冬季较长,达四个多月,夏季次之,约为三个月,春、秋季较短,各约为两个月。3、冬夏冷热悬殊较大。最热月为7、8两月,其平均气温为27.5、27.3,极端最高气温达39.1(19

27、67年8月21日);全年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平均为8.1天,最多23天(1967年和1994年),1960年、1968年、1982年无大于35的高温日数。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1.8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7.7(1955年1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的年份平均两年一遇。最热月与最冷月气温之差平均为25.7。4、无霜期较长。常年平均无霜期为220天。最长达247天(1984年),最短为190天(1987年)。5、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020.4mm,*市历年最大瞬时降雨量为28.8mm/10min,雨量最多的年份达1645.1mm(1991年),最少的仅440.6mm

28、(1978年)。每年夏季雨量偏多,一般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具有多雨的特点,是我区的雨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梅雨季节。3.2.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长江河口三角洲平原,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古陆的交接部。基岩埋深在300400m以下,主要为侏罗纪上统火山岩及白垩纪上统细砂岩、粉砂岩和砾岩。基岩之上为第三纪、第四纪地层。第三纪由未固结、半固结的粘土夹砂层组成,为陆相沉积物。第四纪厚达300400m。包括河流相、海相和过渡相沉积。河床质均由第四纪河口三角洲沉积的粉砂和粉质灰色极细砂组成。沿江一带地势低平,成陆较晚,约是1700年左右。3.2.3水文地质1、水文*汛期降雨集中,又遭江淮水位高,造成本市地势低洼

29、的平原圩区排水困难,更易成涝。而遭少用水高峰期,又常是江淮来水量较枯的时期,旱情极端易形成。淮河入江水道多年平均经流量为233亿立方米,最大来水量702.6亿立方米,最枯年份仅10.6亿立方米;入江水道实际年最大行洪流量为10700立方米/秒(1954),当年六闸最高水位8.76米。长江上承大通来水,处于大通至江口感潮段的中部,多年平均年经流量8891亿立方米,年经流量1954年达13590亿立方米,最枯的1978年仅6780亿立方米,丰枯极值比2.0。有水文记录以来,长江水位为1996年8月1日*站6.89米,三江营6.27(主要受8号台风及潮位共同影响)1954年8月17日水位6.69米,

30、三江营5.85米大通来量92600秒立方米。长江最低水位为*1959年负0.42;长江堤防按长流规50年一遇标准设计水位*7.1米,三江营6.6米。2、地质此地为深层夹粉砂土和夹薄层淤泥亚粘土。大部分地区地基承载力大于10吨/平方米,可作天然地基使用,在地质构造上属*-铜陵地震带中段,抗震设计按地震强度7度设防。项目区地处黄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前缘江口北岸,属沿海低平原。局部地区由于原来是港汊地段,故略有起伏。由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演变特点,项目区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海水浸渍,成土母质富含以氯化钠为主的可溶盐,土体呈强石灰反应,PH值偏高,各土层容许承载力一般为120Kpa/m2。3.2.4水资源

31、*市地处长江、淮河下游,长江流域面积1766km2,淮河流域面积4872km2。1、水资源量(1)降雨量:*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左右,但年际变化大,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930.6mm,最小年降雨量424.1mm。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60%集中在汛期6-9月份。(2)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而得。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0.2亿m3。2、可利用水资源量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水资源总量(含外来水量)中通过水工程调节,可加以利用的水量。流经

32、我市的长江、淮河年径流量很大,但由于工程限制和水量相对集中,大多数水量都排入了下游,地下水中也有很大部分难以利用,所以我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为:平水年57.8亿m3 ,中等干旱年50.5亿m3,特殊干旱年51.3亿m3。3、水质概况根据全市主要河流与月塘水库的水质监测,大部分地表水水质都优于类,少部分大于类。影响地表水质主要为有机物污染,主要超标污染河段为古运河、新通扬运河、北澄子河、宝射河、仪扬运河。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地下水水质都优于国家地面水类标准。4. 水位项目所处地带常水位为3.2米,洪水位为4米。3.2.4 植被项目区处于沿江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该地区植被以草科为主,种植的禾本科

33、植物占50%,豆科植物占43%,其他占7%。当地主要是由农田和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组成的农村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人工生态环境所取代。当地植被以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高大的乔木大部分分布在村庄、道路两侧和农田周围。低矮的灌木一般分布在河道、坑塘周围。项目区植被主要有水稻、玉米、麦子、大豆等。3.2.5 土壤项目区内主要有潮土、水稻土、棕色石灰土等三个土种的土壤,土体构型为上下均一型。510厘米土壤容量平均为1.29g/cm3,总孔隙度51%,其中毛管孔隙为38.8%,非毛管孔隙为12.2%,田间持水量为32%;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全氮含量为0.07%,速效3.63PPM,速效钾含量为3

34、46PPM,PH值为9。项目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偏低,对种植农作物有轻度影响。该土壤经过整田平地后,其土层及结构难免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将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拟采取河泥覆盖、稻草麦杆还田、增施绿肥、猪粪、羊粪等优质无公害有机肥料,结合平衡配方施肥进行土壤改良。3.3 项目区水环境3.3.1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方法1、评价项目评价项目为pH、氯化物、硫酸盐、溶解盐、氨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镉、铅、铜、铁、锌、氟化物、化学需氧量、锰。2、水质断面评价标准及方法各水质检测断面水质类别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具体

35、标准限值如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mg/L评价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pH 6-9 溶解氧 7.5 6 5 3 2氨氮 0.15 0.5 1.0 1.5 2.0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五日生化需氧量 3 3 4 6 10总磷 0.02 0.1 0.2 0.3 0.4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砷 0.05 0.05 0.05 0.1 0.1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六价铬 0.01 0.05 0.05 0.05 0.1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铅 0.01 0.01 0.05 0.

36、05 0.1铜 0.01 1.0 1.0 1.0 1.0锌 0.05 1.0 1.0 2.0 2.0氟化物 1.0 1.0 1.0 1.5 1.5化学需氧量 15 15 20 30 40断面水质类别的确定按照水利部水资源司和部水文局印发的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评价暂行规定(试行)中的相关要求执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同一评价因子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情况时,按最优类别确定;水质综合评价则从劣不从优,以最劣评价因子水质类别确定现状水质。3.3.2水环境现状从全年统计结果看,2005年内河年均水质为类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3.3.3污染分析从污染物

37、类型分析,内河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其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某些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此外,有机指标上升会增加水体的厌氧效应,在厌氧环境中,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历史资料显示,水量降低、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对氨氮浓度的升高有一定作用。而总磷作为一项水体富营养化指标,与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指标密切相关。从全年各断面监测结果来看,溶解氧、氨氮、总磷浓度和有机指标之间的变化总体上也是较为一致的。3.4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地表植被基本为人工植被,其中经济林木有胡桑

38、、桃、银杏等;用材树木以水杉、意杨为主;庭院林木以美人蕉、石榴、月季、冬青等观赏植物和桃、葡萄、枇杷等果树为主;农田植被一般为水稻、麦类、油菜、大豆、季节性蔬菜等;水生植被有菱角、茭白、水花生、水草等。由于人类活动,野生动物较少,一般为常见的兔类、鼠类、蛇类和鸟类等。项目区沿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长江高潮位江水漫滩,有大量草本及乔木分布,主要优势物种为河杨、芦苇、香蒲、车前等耐水湿草本。总的来说,项目区陆地生态现状比较完善,覆盖率较高,但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次生林和人工林比例较大,且均由较大面积的单一物种组成,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较弱。3.5项目区粮食生产现状水稻是*市*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水

39、稻种植面积32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0%左右,总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0%以上。近几年来,随着“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有所回升,水稻生产水平有所提高。面积基本稳定,沿江地区基本实现了优质粳稻化生产,沿湖丘陵地区籼粳搭配种植。新品种 、新技术应用面积大。特别是近年来的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优良品种武粳9538、宁粳1号、扬辐粳8号等新品种(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品种更新的力度。在栽培技术方面,水稻群体质量、塑盘抛秧等水稻高产轻型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尤其是近两年试验、示范、推广的麦田留高茬免耕抛秧、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抛秧、超高茬麦套稻等麦草全量还田等新型稻作技术

40、,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稻作水平。我区地处*城郊,经济发达,坚持农业“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沟 、渠 、路 、闸等设施较完善,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占70%左右,生产环境优良。全区水稻灌溉用水均为江水、湖水直灌,水质优良。在投入品方面上大力推广应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推广生物农药,控制有害有毒物品使用,全区有19.2 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的认证。*市*区还在杭集 、沙头两镇顺利实施了5万亩国家级优质稻米建设项目,为我区全面推广优质稻米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对照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十字方针,我区水稻生产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量 、品质

41、 、抗性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少。近几年推广品种产量较高,米质也有所提高,但抗病性仍不强,尤其是仍然没有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品种,限制了我区水稻持续发展。二是新技术应用不平衡性较大。沿江地区全面推广应用塑盘抛秧、群体质量等高产轻简栽培技术,平均亩产为600公斤以上;而丘陵地区由于旱育稀植等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应用面积较少,平均亩产一般为500多公斤。三是病虫草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存在盲区。我区虽然注重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但仍有个别农户应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且应用不科学,导致防治效果差,残留多,病虫草的抗药性有所增加。四是耕地质量下降。近几年来由于有机肥、秸秆还田应用面积不足,或个别化肥质量不达标,导

42、致土壤贫瘦板结,耕地质量逐渐下降。3.6实施条件*各级政府的领导对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非常支持,把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提上议事日程,今后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项目区的群众非常支持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为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市农业科技发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人才众多,通过加强管理,能够充分保证施工的质量。本项目所需材料主要有、黄沙、石料、水泥、钢材、木材和排灌设备等,砂、石料可从仪征、六合、天长等地砂石场运入,其它材料和设备鉴于*市区水陆运输条件较理想,且目前建材市场旺盛,故资源条件基本能保证该项目的建设要求。

43、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4.1项目建设目标*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以湿地保护和长江生态林建设及配套完善农田水得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业为重点;以江堤治理,河道疏浚、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建设示范性农业工程为手段。通过生态观光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相结合,为项目区全面实现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及水稻生产的环境清洁化、栽培轻型化和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开拓和示范作用。4.2项目建设措施*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措施是:一是加强长江岸线堤坝建设,确保园区内防洪防涝;二是完善长江防护林及生态林建设,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三是调整优化灌溉区水系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用水保障水系;四是配套农

44、田防渗设施,提高灌溉和水资源利用率;五是优化田间灌溉布局,实现能灌、能排、能障、能控;六是美化农田环境,改善园区农业生态;七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水稻生产品种,提高比较效益;八是改善田间交通,方便农机作业;九是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工程的效益;十是用高新技术装备林业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2.1水利措施防洪工程:封闭防洪圈,加固现有江堤,改造现有穿堤建筑物,提高项目区防洪能力。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4.2.2农业措施农田工程

45、: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m以上。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农业机

46、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4.2.3科技措施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第五章 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根据*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初步研究和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

47、”、“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设内容。5.1土地集中整理工程土地集中整理由江堤加固、吸沙平整场地、灌溉排涝河流清淤和水闸、配电房等公用设施建设组成。5.1.1*江堤加固和堤顶机耕路1、江堤加固项目实施区南侧为长江,为提高沿江防洪排涝能力,保证项目实施区防洪安全,需对现有江堤进行加固处理。根据*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规划标准,参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标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787规定,确定本工程为级水工建筑物,根据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江堤堤顶高程为8.60m。根据防洪标准,确定围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48、。堤在正常运行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20,施工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10。断面设计:堤顶高程为8.6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顶宽10m;外坡1:3;内坡1:2.5。主要工作内容:在原有江堤的基础上,加宽加高,主要工作包括运土、铺平、夯实等。主要工程量和投资:堤长2800米,土方量51.3万方。单位长度造价为5500元,约需投资1540万元。2、堤顶机耕路根据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在防洪堤顶部建8米宽(局部6米)机耕路。道路结构层为:15cm厚泥灰结碎石(含量:石灰2%;土18%;碎石80%)+2cm石屑磨耗层。主要工程量和投资:道路面积20000平方米,单位面积造价80元,约需投资1

49、60万元。5.1.2吸沙、场地平整1、吸沙湿地保护区西侧有滩涂面积200亩,拟采用吹沙回填的方式对土地进程合理利用。主要工程量和投资,土方量40万方,单方价格15元,约需投资600万元。2、场地平整项目实施区范围对450亩的非农用地(包括零星的农民庄台和工厂企业用地)进行复垦平整。主要工程量和投资,土方量30万方,单方价格30元,约需投资900万元。5.1.3灌溉排涝河流清淤项目实施区有灌溉排涝河道10条,共长9500m,目前平均淤积深度0.70.8m,共清淤36000m3,具体位置见附件。1、清淤灌溉排涝河流清淤的工程量和投资详见下表:灌溉排涝河流清淤工程一览表河道名称 河道宽度(m) 清淤

50、段河道长度(m) 平均淤泥深度(m) 清淤土方(m3) 河道等级*农场1#河 6 1000 1.0 6000 三级堤脚2#河 7.5 1200 0.5 4500 四级*水厂3#河 3 800 0.5 1200 四级军桥4#河 7 1300 0.5 4550 四级鹅瘤5#河 7.5 800 0.6 3600 四级沙施1#河 5 1200 08 4800 四级沙施2#河 4 1100 07 3080 四级沙施3#河 4 900 07 2520 四级沙施4#河 5 650 08 2600 四级沙施5#河 7 550 08 3080 四级合计 9500 35930灌溉、排涝用河道疏浚后的预期效果:灌溉

51、保证率达到95%,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强度的标准。2、灌溉排涝河流河岸整理对清淤河道的河岸进行清理,清理长度19000米,单位长度造价10元,约需投资19万元。5.1.4其它公用工程5.1.4.1水闸项目区内需新建水闸1座,改建水闸1座,共需投资约110万元,其中新建投资80万元,改建投资30万元。5.1.4.2排涝站项目区内需新建排涝站3座,每座价格约40万元,约需投资120万元。5.1.4.3翻水站项目区内需新建翻水站2座, 每座价格约20万元,约需投资40万元5.1.4.4供配电区域内供电由*镇10KV供电线路引入配电房,由于区域供电范围较大,供电负荷分散,需建配电房3座。

52、每座价格约200万元,约需投资600万元。区域内10KV供电线路长3000米,单位长度造价1000元,约需投资300万元。区域内380V供电线路长7200米,单位长度造价150元,约需投资108万元。5.2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建设及土壤改良5.2.1规划原则1、 该工程项目以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解决沿江防洪排涝能力低的现状,通过田间配套灌溉,提高灌水保证率,改善优质粮生产基地的粮食生长条件,保证粮食增产、稳产。2、项目区水利建设,以建设水源工程为主,同时综合开发和利用地表水,保证灌溉用水量,并积极做好田间工程配套、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工作。3、在工程规划布置上,要考虑上、下游,当前与长远

53、,局部与整体水利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兼顾。5.2.2建设标准1、设计水平年和保证率项目区工程的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充分考虑项目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结合作物种植结构及当地水文、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95%。2、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按照项目区面积,确定项目区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3、排涝标准项目区干、支沟排涝标准20年一遇,防洪标准50年一遇。5.2.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百亩一方、田块一框、高灌低拆、节水灌溉、配套齐全、设施栽培、道路路上

54、、绿化成行”以及“四分开、三控制”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初步现场察勘与测量,该处东西长平均为1200km,南北长平均为2800km,拟划分为23块田地,在田块之间建设机耕路,在机耕路两侧分别建设排灌水渠,为节水灌溉,在水渠的底和两侧铺筑砼板块,并用水泥砂浆勾缝。5.2.3.1机耕路东西向设2条主机耕路,长度为1200*2km,宽度为6米; 6条次机耕路,长度为1200*6km,宽度为3米;南北向设1条主机耕路,长度为2800km,宽度为6米; 3条次机耕路,长度为2800*2+1400km,宽度为3米。主次机耕路路面均为素土夯实,碎石或炉渣面层,路面两侧进行植树绿化、美化。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55、主次机耕路面积73800平方米,单位面积造价60元,约需投资442.8万元。5.2.3.2排水渠采用“双排”布局为主,支、斗、农渠军采用“U”型砼预制槽衬砌,渠道底部高于灌区田面,渠底比降按照当地地形采用1/3000左右。断面尺寸在实施方案中进一步确定。排水模板为Q=2.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相当于日降水200毫米,二日内排完),灌水模数为3m3/S/万亩。主渠道建设(总计约为16000km):东西向有4条,长度为1200*4km;南北向有4条,长度为2800*4km;次渠道建设(总计约为23200km):东西向有10条,长度为1200*10km;南北向有5条,长度为2800*3+1400*

56、2km。主要工程量和投资:主渠长度16000米,单位长度造价240元,投资384万元,次渠长度23200米, 单位长度造价160元,投资371.2万元。合计约需投资755.2万元5.2.4土壤改良项目区内主要有潮土、水稻土、棕色石灰土等三个土种的土壤,该土壤经过整田平地后,其土层及结构难免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将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拟采取河泥覆盖、稻草麦杆还田、增施绿肥、猪粪、羊粪等优质无公害有机肥料,结合平衡配方施肥进行土壤改良。1)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料,可促使土壤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通透性能和土壤缓冲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消除耕层板结,对作物

57、根系的舒展和增加产量有明显效果。应积极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一般每年每亩施用秸秆200公斤或施用精制有机肥200公斤,以降低或消除障碍层。采取这一措施,对潮土、水稻土类型的改土作用尤为显著。2)合理施用化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该类土壤养分含量低,氮、磷、钾配合使用,特别是提高磷钾肥投入比例,既可以增加土壤磷、钾的含量,又可利用氮磷、氮钾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肥用量,协调作物生长,充分发挥淀浆板结土壤的增产潜力。氮磷钾三要素投入比例应达到1:0.3:0.5以上。3)合理轮作,培肥土壤。该区土壤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瘠薄,板结,通透不良,改良的根本措施在

58、于如何合理利用,实行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4)搞好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完善灌排系统,实行灌排分开,降低内河水位,建立配套的排水系统,确保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减少潜层冷浸水。从而提高土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变中低产田为高产田。5)合理布局,干耕晒垡。可安排稻、麦、或稻、绿肥轮作,减少土壤浸水时间,以利于干湿交替,促进养分分解。种植绿肥,能改善土壤不良结构,使土变松、田变肥、僵泥变熟泥。主要工程量和投资:土壤改良面积5000亩,每亩投资400元,约需投资200万元。5.3*省级湿地保护工程*省级湿地保护工程位于项目区的南部,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湿地除长江江岸的湿地资源外,园区内部

59、的湿地资源亦很丰富。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项目区处于长江下游,光、热、水、土、气候等自然资源丰富,且光、热、雨峰期同季,十分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也为各种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保护与恢复价值。但由于水域周边植物群落较单一,由于人为破坏,资源特色正在减弱。5.3.1项目区规划规划指导思想: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规划为依据,以湿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环境的维护和发展为目的,综合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基本理论,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局,努力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公园。规划理念:项目的建设结合区域外部条件,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注重与外部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中心保护,外围发展,在规划区内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滩涂、陆地、水岸和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