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861560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比较研究以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为例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easant WorkersSocial Support Network社会学专业学生 王海员 指导教师 姚兆余 狄金华摘要:通过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研究表明,进城后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业缘关系成为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中的新生力量;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以平行关系的拓展为主,上行关系增加较少;由传统地域社会的封闭型网络向现代社会的开放型网络转变。传统文化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所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社会支持网的重新建构。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文化;

2、制度Abstract: Using the result from the survey on peasant workers conducted in Nanjing in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in which qualitative features are measured by the size of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migration, the size of the p

3、easant workers social support network is smaller, the density of it is lower, the heterogeneity of it is stronger.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the peasant workers have set up is partly different from that they had before the move. The original network, which exists in village, is the basement of the

4、reestablished network in city. What they have done does not essentially change the social network links based on affinity and local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entralizes the discussion on the transition of institutional condition and culture.Key words: peasant workers; social support network; cu

5、lture; institution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工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从社会学学科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农民工的流动行为,如农民工流动方式、流动途径等研究;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如社会屏蔽(social closure)、组织程度与城市适应等;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与分层,如地位获得、职业分化、代际分化等;农民工群体流动本身以及由流动引起的问题,如流动的性别选择问题、就业问题、失范问题、农业女性化问题等;流动人口管理,如户籍改革、制度供给等研究;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如工资拖欠、福利保障、子女教育。由此可以得出,农民工问题在研究上存在三个基本特性,即多样

6、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对于农民工来说,告别熟悉的乡土社会来到陌生的城市社会,要在城市中扎根立足,“社会网络对移民的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1在割断了与乡土社会的空间联系后,他们的社会网络是一种怎样的构架?他们又将如何从这种社会网络中摄取所需要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又是如何支持他们的城市适应过程并进而推动他们逐渐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因此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切入农村工的互动关系及其结成的关系纽带,是种更容易走进他们的特殊生活的研究范式。2本文尝试从农民工城乡社会支持网变迁的实践和内在逻辑出发,考察两个时点上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对农民工的微观社会结构进行文化和制度视角的解释。一、文献回

7、顾社会网络在社会学表达的其实是一个“结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体系。3通常认为,社会支持网是社会网的子集,它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各种帮助。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农民工从社会支持网中所获得的精神支持和财务支持两方面内容。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支持有三种含义:一是个人面临某种危机时,与之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他人(如家人、朋友、同学)可以对其进行援助的社会关系,即社会互动关系;二是个人对自己与他人联系的认知,即个人主观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怀、鼓励、表扬等;三是他人表现出的具有支持或援助意味的具体行为,即外

8、在于被支持者的社会性活动。然而社会支持的主体包含四个方面,即国家、企业、社团和个人。4本文所涉及到的社会支持的研究主体专指个人。 社会网络分析是20世纪60年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分析方法,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第一次使用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这个术语。Burt(美国)和Van der Poel (荷兰)的设计方案是国内学者进行网络研究的入门读物。随后,社会网络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快速兴起,70年代正式形成社会学一个学科分支,如今已有自己学科的杂志和专门的学术组织。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涉及到社会流动、社会整合、城市化等领域,也有一部分人将其用于研究个人的社会支持,如社会支

9、持网对个人的幸福、健康、长寿的影响。国内有关社会支持网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开始出现一些成果。最早以社会网络为题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是阮丹青等人于1990年进行的“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的研究。5该文是对中国城市社会网第一次系统调查研究的分析报告,并对社会网的各项指标提供了详尽的定义与说明。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从个体网的角度对一些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给予关注,比如农民工和老年人等。李树茁等人最先从整体网络的角度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和讨论网的网络特征进行了研究。6但是,目前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仅限于对其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出进城后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具有规模

10、小、强关系为主、紧密度高、趋同性强、异质性低等特点,而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比较少见。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网的研究主要参照西方学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主要局限于网络结构和规模,缺少本土化研究,尤其缺乏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动态的、纵向的研究。因此,笔者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考察农民工群体入城前后社会支持网的差异,并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对这种现状进行解释。二、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网络规模(size),是指构成个体社会网成员的数目。通常来说,一个农民工如果拥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朋友,那么他往往会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实际帮助。7要说明的是,若农民工获得的某种社会支持源于

11、组织,而并非某个具体的成员,则不包含在本次社会支持网的研究中。紧密度或网络密度(density),是衡量网络成员间相互联系程度的概念。一般来说,一个成员关系紧密的社会网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个人的行为也有较强的制约力。异质性(heterogeneity 或diversity),指网络成员之间在社会特征及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的分布状况。(二)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对农民工世界最真实、最深刻的了解,来自于对农民工个体的生活史、事件史或者人类学般的阐释分析。但是,由于田野调查方法和定性研究的特点,研究者常常会不自觉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到研究对象身上,把研究对象塑造成预想中的那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

12、歪曲了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为尽可能地减小这种主观因素的影响,笔者首先全面掌握相关原始材料,然后按照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内在特性去描述因变迁而产生的差异。通过对农民工个体社会生活的全景描写,对网络中重要人物、重要事件进行聚焦式的描述,将被调查者的表述置放于其所产生的场境中进行解读,探求其表述背后的文化与制度因素,进而探讨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变化特征。本文主要采用深入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的研究方法,并对收集的访谈资料采用了编码、分类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研究步骤:个案编码:用“个案”一词的英文单词“CASE”中首字母和访谈的先后顺序表示,如个案1为“C1”。案主的编码:使用被访者姓氏的汉语拼音的首字

13、母表示。话题的编码:用英文字母A、B、C、D来表示话题1、话题2、话题3、话题4等。编码的方法:第一位为个案编码,第二位为案主编码,第三位为内容编码,各内容间用“-”号隔开。例如“C1-W-B”表示:个案1 (C1)中 W 姓案主对于话题 B 的看法或陈述。(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文对农民工进城前后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是基于两个时点上网络特征的对比展开的。为了清晰地描述这种差异,笔者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要求调查对象必须在南京有2年以上的生活经历,其中大部分研究对象属于所谓的“第一代农民工”。10位调查对象中,2人为80年代后出生,其余均为70年代出生且已婚;其中2人高中文化,6人初中文化,2人小学

14、文化。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职业状态或阶层属性把农民工区分为工人阶层、白领职业阶层和自雇佣者阶层等。8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工人阶层和自雇佣者阶层中的体力劳动者和小本经营者,10位调查对象中,2人为建筑工人,2人为店员,其余6人均为小本经营者。三、结果分析具有工具性意义的社会支持网络,其内在的逻辑要求是能够披沙拣金,淘汰与丰富并行,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结果不容乐观。(一)两个时点上网络的相似性1亲属是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中坚力量 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亲属。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尤其表现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具性支持领域。无论进城前后,农民工都不断从这种先赋性的强纽带关系中获

15、得他们在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社会支持。当时家里太穷了,就想出来。南京这边有亲戚,他(指丈夫)的姐姐姐夫在这边。我们开始来了没有地方住啊,就住在他姐家了,人家让出一个房间给我们住。也没有工作啊,他姐夫认识人,就把我们俩都弄到牛奶厂了,这样我们才找到活干的。(C3-W-A)谁能跟亲戚比啊?邻居当然也处的很好,但关键时候还是要找亲戚啊。我那时在家结婚,没有钱盖房子,都是从亲戚那借的,借了一万多呢。你要是从别人那,肯定借不了那么多啊。(C2-T-A)尽管农民工的社会生活场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边界。9亲属关系在社会支持网特别是财务支持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家

16、庭这种初级社会群体在人们的社会支持网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配偶在精神支持方面提供的帮助较少奇怪的是配偶尤其是妻子对农民工本人的精神支持作用并不明显。衡量一种关系是否重要,不仅要看其在网络构成中所占的百分比,还要看被访者提到该关系的比例。在本次调查中,虽然大部分的调查对象是已婚者,但是在访谈的过程中主动谈起自己配偶的频数非常低。有事也一般都不会跟别人讲的,要是遇到了就跟朋友说说。肯定不会跟她说的,都是自己解决,说了也没有用啊(无奈地笑了)。有一段时间店里的生意很不好,因为是放假了,学生都回家了,周围来配眼镜的人也少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天回家去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想说,就是在那看看电

17、视,有时还喝点酒。(C5-T-B)她也不在南京这,说了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打电话回家时也不会说,说了没用,她也不能来啊。(C2-T-B)男性被调查者反映妻子在精神方面给予的支持微乎其微,而女性被调查者却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有什么事,主要是回家跟家里的他说说,有些事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那时刚来的确遇到不少的事,下班回去也只能跟他讲讲了。(C3-W-B)日常生活中配偶在彼此的生活世界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调查中却得到了与常识相悖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相悖”并不能否定常识的判断。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解释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差序格局”下的传统家庭,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前者对后者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在

18、涉及到相当信任程度的个人问题时(如本文研究的“心情不好想找人谈谈”这类情感性问题时)人们往往希望找一个地位平等的交谈对象,而不至于因为地位不平等从而使拥有权力的一方控制或干涉自己的私人问题。农民更倾向于到家庭之外寻求平等的精神支持对象,并不是他们的交往范围更广泛、交往观念更现代,而是他们在家庭范围内找不到足够的地位平等的交谈对象。所以,地位的不平等成为配偶尤其是妻子,在情感支持中作用微弱的根本原因。(二)两个时点上网络的差异性1邻居在农村比在城市有着更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精神支持网还是在财务支持网中,邻居在农村中所起到的作用均比在城市中重要。类似“远亲不如近邻”的话语能够典型地反映出,农村社区中

19、邻里关系在社会支持中的作用。我平时跟邻居联系不多,见了面也许会打个招呼。但很少说话,也没有到他们家去坐过。我也没找过邻居帮什么忙。在农村里,没有事一般就会到邻居家串门,有事的时候也会找邻居帮个忙。(笔者补充问到都有哪些事会找邻居帮忙?)很多事啊,有时家里没有什么东西了,就到邻居家拿点。出门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了,就让孩子到邻居家吃饭。还有很多啊。(C4-X-D)邻居(城市里)挺好的,有时家里没有人,下雨了他们还帮着收拾衣服。孩子有时也在一起玩。但我感觉还是不像在农村,像这样的邻居(刚才提到的)很少的,大部分遇到的都不怎么联系的,也不说话。(C3-W-D)由于农村人口居住上的地理邻近性,人们之间在社

20、会支持特别是工具性支持中的相互依赖性较强,而在城市中,这种依赖性明显减弱。这与城乡不同的居住结构和居住稳定性不无关系。10城市里的居住稳定性不像农村那么强,搬家对农民工来说似乎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由此造成了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对不稳定。再者,农村以胡同里巷式的平房为主的开放式住房结构有利于邻里之间开展密切的情感交流,而城市以公寓式单元为主的封闭式住宅结构则容易形成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2业缘关系成为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中的新生力量城市就业制度的逐步改革,促进了各阶级、阶层的分化和组合;而劳动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农民工在空间、职业、单位和行业之间的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

21、了城市社会结构的解组、分化和重新整合,也使得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突破了传统地域社会的局限,在他们的生活中建立起全新的业缘关系。 许多打工者都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同事关系建立更多的社会联系。在一家理发店做理发师的栗先生就是通过以前一块打工的同事找到了目前这家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更让他满意的理发店,并且职位也得到了升迁:他(过去的同事)先过来的,觉得不错,就介绍我也过来了。他来得比较早,算是元老了。这家店是连锁店,需要招人,他就介绍我来了,那时我还在以前我们在以前工作的那家店。来了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成了发型师了,以前在那边一直是技师。有朋友真好。(那你在家里的时候没有朋友吗?)肯定有朋友,但是那时大家

22、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好得了多少。不像现在,有新朋友,我就多亏了这些朋友帮忙,要不现在哪能这样。虽然这些业缘关系绝大部分仍然属于同质群体(来自于其它地区的打工同事)之间的交流,但却开始了他们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分工社会的转变。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业缘关系已经成为他们社会网络中的强纽带关系,并且同样成为他们在城市奋斗历程中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3老乡是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中的“明星”老乡或同乡“是一种颇有弹性的表述,它既包括毗邻而居的乡亲、鸡犬相闻的村黎,同镇、同县的故人,由此推广出去,还包括来自不同市集村镇仅为同省籍的人”。11调查过程中,“老乡”是被调查者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刚出来的打工

23、的时候时到了上海一个工厂,跟自己去的还有周围村镇上的老乡。因为我做得好,不久就升职了,管一些事。我对自己的老乡特别照顾,一起来的小姑娘都很信任我,叫我是大姐。她们有时要是太忙了,或没有饭吃,我就做好了带给她们。现在还有很多人跟我保持着联系,因为大家都感谢我。(C1-X-E)刚来南京在学校工地上的工作是老乡介绍的。后来开始修自行车,有一次受到另一家修车的人欺负,他找人来踢我的摊子,不让我在学校门口修车。后来也是老乡帮忙把这件事“摆平”了。(C4-X-E)由于存在与城市主流社会的隔阂,进城农民工只能依靠同质性较强的同乡群体内部的互帮互助来克服困难。而由于先赋因素(地缘关系)的存在,使得老乡成为农民

24、工们津津乐道的重量级“网友”。(三)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变迁的特点1网络规模缩小,紧密度降低,职业异质性相对增强在农村,作为熟人社会,整个村落的居民或许都属于个体的网络内资源,而且彼此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城市里,较频繁的职业、地域流动,使得个体将以前拥有的社会网络被迫放弃,而在居住的城市又难以形成固定的基于单位制而结成的业缘关系,更难以形成像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缺乏流动的地缘关系。网络的紧密度明显下降,虽然这些业缘关系绝大部分仍然是基于同质群体,但由于在城市往往会经历过不同的工作,所结成的业缘关系也就具有了差异性,相比农村几乎清一色的农民而言,新建构的网络中职业的异质性明显增强。而且原来农村

25、里大量初级关系的丢失,使得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整体规模趋于缩小。2以平行关系的拓展为主,上行关系增加较少社会地位结构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在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限制条件,从而使得地位一致的群内交往比群外交往更加普遍。12作为在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方面均处于劣势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几乎没有可资利用的稀缺资源或特殊等价物能够参与到城市更广泛的社会交换中,去换取自我发展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在农民工社会支持网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农民工具有强烈的群体内选择倾向。但是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农民工群体内部不同职业间又存在着明显的交往区隔倾向,产业工人几乎不会与小本经营者发生什么联系。在调查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部分农民工

26、能够结识到一些地位、身份超过自身的“厉害人物”,如炒货商人汤某与一些批发商(供应链的上游)的联系,但这只是暂时性和交易性的,是一种非社会性的交往,随时可以中断,很难转化为稳定的网络联系和社会资本。3由传统地域社会的封闭型网络向现代社会的开放型网络转变在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社会,他们在日常互动中逐渐调整和重新编织着自己的社会支持网。一方面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初级关系仍然是他们社会支持网中的强纽带关系,农民工们主要从这种先赋性的强纽带关系中获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职业的转换使农民工们突破了传统地域社会的局限,生活中建立起了全新的业缘关系,这种新鲜元素的加入打破了其原

27、有的封闭式社会网络,使其关系脉络如同生长的藤蔓一样逐渐具有了向外扩张和延伸的功能,并因而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开放性。13 图1 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变迁图示农民(工)农村城市注:代表亲属关系;代表邻居关系;代表业缘关系;代表老乡关系四、讨论:文化和制度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笔者将从文化和制度的视角对上述研究进行解释。当然,影响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构建的原因不只限于文化和制度,同时还与农民工个体的个人属性、人力资本状况和后天的学习适应能力存在关系,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一)解读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文化视角主流价值观及社会生活习惯深刻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农民工在研究者的视野中或许是个独特的群体,但

28、他们无法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在他们的亚文化中。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观察、解释入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差异,会对农民工当前的生存状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它一直被许多学者作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逻辑起点。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差序格局”,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14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庭和亲属关系一直处在自我社会网络的中心。美国学者朗(Lang)也指出:家庭在中国比在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被有意识的栽培并因而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15 亲属关系在社会支持网特别是财务支持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与中

29、国传统文化重视个体对家庭义务和忠诚密切相关。就农民工从亲属中寻求财务支持的情况来说,人们往往以亲情交往的原则来处理这种经济关系。在他们看来,亲属之间的财务关系并不能按照精确的利益和市场原则来处理,利益的分割越模糊,越能维持亲属之间的良好关系。16对于亲属之间财务支持的施者和惠者而言,一般不需要正式的借据和担保人,也不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发生经济关系的基础主要是双方的信任和义务。即使寻求财务支持的一方不具有偿还能力,但出于维持亲属之间良好关系的目的,往往也会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因此,血缘关系必然成为任何状态下的社会支持网中的中坚力量。地缘关系作为血缘关系的“投影”,在农村时表现为邻居的重要性,到

30、了城市里老乡就自然的成为网络中的“明星”。农民工由于受到的更多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地缘关系在农民工社会支持网中发挥着仅次于血缘关系的重要作用。布劳认为流动的人不能简单的抛弃旧有的角色属性和角色关系。17农民工在城市建构起的以初级群体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其功能毫无疑问地要受到他们的农村背景和现在所处城市文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进城的农民工能很快适应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沦为城市化的失败者;另一方面,强化了农民工生存的亚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了农民工身上所具有的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18大多数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圈子通常局限于同类之中,使农民工与市民减少

31、了互动的广度,而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使农民工与市民缺少生活中的感情性互动,降低了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深度。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力弱与城市的排斥力量迫使他们固守在狭隘的交往圈,客观上形成了社会隔离状况,使农民工与城市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相疏离,这种状态使农民工对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并没有很高的热情。(二)解读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制度视角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附属于这个社会结构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重新构建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1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社会支持网重新建构的基础性制度在城市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工面对的是一系列有别于城市居民的制度,如就业制度、社会保

32、障制度、医疗制度等,这种二元化的城市制度生存环境根源于城市的二元化户籍状况。城市相关制度被人为地贴上了“户口”的标签,使得原本应当与户籍无关的制度却与户籍的性质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户籍制度已经超越其本身单纯的人口登记和统计的功能,成为上述城市制度的“母体”,19并成为制度性排斥的基础性制度,它将农民工排除和屏蔽在分享城市现代工业文明的成员之外。20如今许多城市在改革的名义下,仍对农民工实行限制政策。南京2003年开始的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农民工转为城市户口时,应具备以下条件:个人在南京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业主连续两年每年纳税2万元以上和个体工商户连续2年每年1万元以上的

33、;南京有一个限制还没有取消,那就是父母投靠子女,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凡在南京市购买商品房(含购买五年内未办购房落户的二手房)6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的,允许夫妇及子女3人落户,每增加20平方米可增办直系亲属1人落户。由此可见城市门槛还没有真正消除,这不但不利于农民工改变思想观念和就业,也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社会支持网的构建。2就业制度影响了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预期计划经济时期,农民进城就业具有不可能性,等级分明的就业安排否定了个体的活动空间与就业自由,堵塞了农民进城市就业的渠道,农民只能世世代代是农民。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农民能够进城就业了。但在现行的就业制度下

34、,农民工就业具有不公平性。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就造成了我国城市里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着二元的划分。而农民工个人的社会支持网本应充当的“信息桥”角色,从一开始就被抹杀了。次级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准备的工作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三D(dirty,dangerous,demeaning)21工作。另外,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城市国有企业与政府机构改革,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许多城市怕受到“民工潮”的冲击,制定了限制民工就业的规定,由此导致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心理预期不稳定。农民工从迈进城市的那天起,命运就已被制度之手悄悄地安排。低层次的就业,实质上就是

35、一种水平流动,不过是从国家的“边缘”到了城市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重新建构适应城市生活的社会支持网,几乎是不可能的。3社会保障制度的畸形降低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稳定性市场化的结果,使人的发展从“家庭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22进入市场,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打破了固定的身份;加之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人们已经不能完全依靠单位、家庭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起社会安全网,不论贫富,不论强弱,包容各社会阶层,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的安全感。但在当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与居民户口挂钩。背井离乡的农

36、民工无法享用幼儿园、敬老院、康复疗养中心等福利设施,也无法享用医疗、交通、住房等补贴;住房的每一分钱都得自己掏,看病没有保障,这也加重了农民工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理性的农民工是不愿意付出更出的精力去建立一个空中花园般的社会网络的。4农村土地制度减弱了农民工重新建构社会支持网的决心推进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支持网的构建,不仅仅是城市单方面的责任,农村的制度安排和生活状况也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重新构建产生影响。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使农民工外出打工无论多长久,土地仍然可以保留。这为进城农民工的家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成为农民工与农村无法割断的“脐带”。23农村的现行土地制度使农

37、民工对城市无法产生根本性依赖的条件,也使农民工融入城市、建构新网面临着巨大的退出成本。五、结语: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变迁趋势本文考察了进城前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异同及变迁特点,并从文化和制度的视角讨论了变迁中的逻辑因素。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化和制度因素对个人的社会支持网起着限制和形塑的作用。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若干年后,其社会支持网的变迁路径逐渐清晰,但实质内容尚无较大变化,说明农民工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合受到城乡体系整体性的影响,受到制度安排、社会网络、劳动力市场、文化价值的综合作用。随着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所表现的向有产者倾斜、对占绝大多数农民工

38、进一步封锁的倾向,农民工在实现职业转换的同时,其社会支持网的发展受到限制,阶层地位向上流动受到阻碍。我国二元的社会阶层结构,决定了农民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及其改变自身阶层属性之方式的特殊性。在较少国家制度干预的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地位属性的改变,主要通过职业与生活路径的改变而实现;而二元构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农民社会地位的改变,则更多地受到制度性条件的制约。24 在农民工大量集聚和长期居留的背景下,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制度改进促进农民工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合,为农民工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这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非常感谢姚兆

39、余、狄金华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姚老师百忙之中抽出了大量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狄老师求真求美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着我。此外,衷心感谢班主任朱考金老师,从一开始就对我进行督促,并在论文初期给予了很多指导,使我受益匪浅,为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王毅杰,童星.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4(2):36.2 渠敬东.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J.中国学术,2001(2):42-43.3 文军.论农民市民化的动因及其支持系统以上海市郊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5.4 赵延东.再就业中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J.社会学研究

40、,2002(4):24.5 贺寨平.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与农村老年人身心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2002(3):43.6 李树茁,杨绪.松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22.7 刘精明.市场化与国家规制转型期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2006(5):50. 8 张文宏.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J.社会学研究,1999(2):19.9 李培林.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1(1):14.10 李培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乡镇企业社会交换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58-59

41、.11 陆绯云.同乡关系网络与中国大陆的“民工潮”J.世纪中国,2001(3):29.12 Laumann,Edward O. Bonds of Pluralism:The Form and Substance of Urban Social NetworksM.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3:111-130.13 单菁菁.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J.现代乡镇,2006(10):34.1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22-2315 Lang,Olga. Chinese Family and SocietyM.NewHaven:Yale

42、University Press,1946:76-77.16 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学,1998(2):41-42.17 张文宏.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阶层差异J.社会学研究,2005(4):27-28.18 朱力.从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城市适应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19 蔡昉.市场经济如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6):31.20 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17-218.21 文军.上海城市的劳动力新移民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0.22 曹子

43、玮.农民工的再建构社会网与网内资源流向J.社会学研究,2003(3):37.23 米庆成.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析J.青年研究,2004(3):41.24 刘精明.向非农职业流动:农民生活史的一项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6):23. 附录10例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访谈主要结果整理C1项女士 水果摊主 高中文化江苏泗阳人。来南京四五年了,来了就是卖水果,儿子也在这幼儿园。17岁就不读书了,先去了北京,那边有亲戚,在亲戚的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家了。后来去了上海,村里还有很多小姑娘跟我一起,在那我很照顾她们,有的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后来从上海回去就结婚了,没几个月我们就来了南京。南京这边有亲戚

44、,他们也在这做生意,我们来了之后是我们自己去找的房子,没有找亲戚帮忙。两个人经常吵架,性格不怎么像,总是想不到一起。这种事我一般不跟别人讲,觉得习惯了。但心里肯定难受。说了有的人爱听,有的人不爱听,有点像祥林嫂。生活有些不愉快,也不找人谈。这些事都尽量不去想,当然愿意跟一个人说出来。在南京没什么朋友,整天都局限在这个摊子上。学校里的很多老师我都认识。我没怎么送过东西给别人,也送过。为了儿子在这边上幼儿园,因为现在这里不收外地人,所以就送了一次。在外面我感觉亲戚比朋友重要。在这边我没找人借过钱,在农村的时候,都可以找邻居。邻居很好的。现在在这边也可以,有时我不在家,下雨了邻居也帮着收拾衣服。在这

45、边没有特别亲的朋友。C2 汤先生 炒货商人 初中文化江苏徐州人。96年来的南京。很早就出来工作了,那时先到的东北,还到过山东,去过很多地方,大部分都是做炒货。一般去的地方都有朋友或老乡,觉着有个熟人,心理上有个安慰。但也不都靠别人,住的地方都是自己找的。后来来南京,是因为我这边有来两个姐,一个姐在学校的医院工作,还有一个来这边做生意,忙不过来,说让我来帮忙我就又来了南京。我这么多年,觉得亲戚比朋友可靠。尤其是在经济上,亲戚帮的忙比较多。我现在老婆孩子都在家,反正想他们了就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有时也打给我。我在外面有什么事也不跟她说,说了没用。我出来找工作,也找过中介,老乡也帮过忙。我在外面这么

46、长时间,认识了不少人,做生意上也有一些朋友。我有的时间拿货没有钱,就跟老板说一声,他就让我等几天再给他,关系都挺好的。C3王女士 个体商户 初中文化安徽阜阳人。来南京20多年了,当年来这也是觉得有亲戚在这。先生他姐姐姐夫在这边工作。那时主要是因为家穷,还欠着别人家钱。到现在为止,户口还是在安徽。我们来的时候过的很苦,他姐夫在这边比较有势力,把我们都弄进牛奶厂工作。那些经常一个人偷偷哭,一是想家,再就是有些活你不会干啊,着急。我虽然住在他姐家,但他姐对我不是很好。后来他们搬走了。去年开始,房子开始收钱了,我住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收水电费的,省了不少钱。也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做起了生意。一个朋友说地

47、下室有空地方,愿意给我做生意。后来我想想,要不就试试。我比较好奇,什么事都愿意做。我就下来做业务了。我在南京这边,不太愿意找人帮忙,我不愿欠别人的。这么多年,我也从来没送过礼给别人。我在这边朋友还是比较多的,大部分都是工人,我觉得都比自己强。以后肯定回老家的,小孩愿意留在哪是他们的事,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C4夏先生 修车师傅 高中文化江苏泗阳人。99年就来了南京,那时候在南京农业大学内做泥瓦工。也是老乡给介绍的工作。当时是一个人来的南京。做了几个月,剩不下多少钱,就回家了。没过多长时间,又回来了。这次回来时修车。这个生意还可以。赚的比以前多。来南京先是在卫桥找的房子,后来换了好几次。每天都是工

48、作,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刚出来做事,也想家,几天就打一次电话。那时我修车,也受在那边的那个人欺负了。他不愿意让我在这修车,我抢他生意了。找人来踢我的摊子,后来还是以前的老乡帮忙,把这个事摆平了。老婆04年来的南京。就跟着我,帮个忙,别的她也不会。两个人赚的也多点。我们在这不串门的,有事都是自己处理了。一般也没有什么事,有几次搬家,找老乡帮忙了。当年因为穷出来,现在也还是穷。也有寂寞的时候,那有什么办法,又没有钱找小姐。在这时间长了也有几个朋友。我现在找的房子,就是身后院子里的一个人告诉我的。其实在外面挺苦的,什么都不方便,还贵。我们的衣服都是在老家买的。将来还是要回老家的。农村讲个请,城里讲个

49、钱。C5童先生 某眼镜店负责人 初中文化江西农村人。初中读了两年后考中专,在中专读了一年半,那时也就15、16岁的样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不想读书了,其他的想法也没有,没有想过是为了赚钱。最开始先在自己那边的市里边做些副食品、杂货的小生意。没有几个月,到湖南帮亲戚卖糕点。自己本来就想出来,这时正好湖南有亲戚,所以就到了湖南。做了半年,之后就到南京了。那时是2000年吧。南京这也有亲戚的,舅舅在这边很早就开始卖眼镜了。平时休息的时间很少,接触的主要是生意上的伙伴。这边江西人还挺多的,过节的时候大家都会聚聚,吃饭喝酒唱歌什么的。没有什么南京人朋友。妻子也在这边,负责另一家店,

50、孩子还小。两个人的工资还挺高的。现在在南京做生意,以后还要回老家的。老家的房子便宜,而且也有了房子了。孩子现在还在老家,也要考虑让他在哪上学。生活中有什么事都是跟长辈商量,一般不跟家里的说,说了也没有用。实际上跟老乡也就是认识一下,有事的时候还是亲戚重要,不是玩的很硬的,没有人会借钱给你的。C6 罗女士 某眼镜店店员 初中文化江西农村人。现在24岁。没考上高中,就出来工作。到过赣州、宁波,后来来的南京。一开始就是想出来看看,现在觉得反正哪都是工作,没什么关系,哪都一样。在南京也没觉得城市里的人不好,也不交往的。跟旁边店里的人,看到了能认识,但不说话也不聊天的。和老板之间关系也挺好,因为都是一个

51、地方的人。他有时说错了,我也会反驳几句的。这边的工资挺好的,我也不怎么花钱,也没有时间去逛,每天都在店里。也就不用借钱了。现在每天就是稀里糊涂的过,觉得活着不是很充实,但也没有什么不好,平平淡淡的挺好的,有时也会想着换工作,但又不是很想。我在这没有户口,不过没觉得有什么差别,感觉还好吧。在这有时也会觉得挺寂寞的,也希望有个人说说话,一般是给家里打电话。不过有什么事一般都放在心里了,不太愿意说出来。也不是非常想家,那哪有这边好啊。如果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我也愿意。但要是谈恋爱,我一般不会同意的。城市里人心眼多。我觉得自己不太算是农民工,那些做泥瓦工才是吧。C7 栗先生 理发师 初中文化安徽芜湖人

52、。23岁。初中毕业就开始出来工作了,先后做过不同的工作。后来觉得理发比较轻松,就跟人家学理发了。我以前主要在安徽几个市,后来才来到南京的,应该是在03年吧。南京这边工作也不是很找,多亏我学过理发,到南京这就很容易找到了工作。我一个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也不用太担心房子什么的。还没想结婚,城市里的人结婚都比较晚。我也不着急。在这边跟朋友一起租个房子住,走到哪租到哪,很方便。一般有什么事都跟身边的朋友说说,不过也不是都说。有些事我就不太愿意讲。我感觉出来朋友还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我的一个朋友给介绍的。他先过来的,觉得不错,就介绍我也过来了。他来得比较早,算是元老了。这家店是连锁店,需要招人,

53、他就介绍我来了,那时我还在以前我们在以前工作的那家店。来了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成了发型师了,以前在那边一直是技师。有朋友真好。(那你在家里的时候没有朋友吗?)肯定有朋友,但是那时大家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好得了多少。不像现在,有新朋友,我就多亏了这些朋友帮忙,要不现在哪能这样。C8张先生 建筑工人 小学文化江苏宿迁人。2000年才出来工作的。村里面的一个人拉了个工程队。我在家也就种地,不赚钱,就想还是出来工作吧。跟着工程队也还去过南通一些地方,走了不少地方。我基本一年都在外面,就过年的时候回家。有时候农忙可能也会回去帮忙,不过并不一定。我在外面因为很多都是村里人,所以都很熟,大家都彼此互相照顾。有

54、一次我病了,都是我的老乡帮我打的饭,还给我买东西。大家都挣得不多,还给我买东西,真的很感动。其实说起来到外面想交朋友不容易,我们也多亏是一个村的。我有时也会打电话回去,也想老婆孩子。没办法,你不可能说把她们接过来住,我挣得也不多,但是比家里挣得多。反正在外面干几年,也就不干了,活太累了。出来挣钱不容易啊。而且在外面也不好过,我觉得还是农村好。C9 李先生 某商店店主 初中文化江苏淮安人。95年的时候就来南京了,那时刚来先做点小生意在周围,后来才到学校的。那时在学校开了个小饭店,后来学校要拆迁,给了我这么个地方,我就开了个商店。来了这么多年我的户口一直在农村,我也没想弄过来。给你个户口,你算什么

55、?你住在大马路上啊?如果完全有个自己的房子,我也愿意把家里都接过来住,现在其实老婆也在这边,看着店。再干10年估计也买不起房子,最后肯定还是要回去。现在这边的花销比较大,每个月还要交各种各样的费用。也羡慕城市里人过的生活,不过再辛苦也过不上好生活。现在也不觉得比城市里人矮一截,慢慢努力吧。城里人把钱看得太重,也不容易交到朋友。我在这边这么多年,也认识很多人了,各行各业的。反正在面子上都还过得去,但也不是说关系就多么好。城市里大家交朋友不像在农村那样,很容易就交了。城市里骗子太多。有的人说是你的老乡,还是骗你。有一次,有一个人开始还是老乡,跟我们交往挺多,后来跟我借了几百块钱,就跑了,找不到了,

56、所以我交朋友很小心的。C10 王先生 建筑工人 小学文化江苏扬州人。99年的时候就到外面开始工作了。我是因为又结了一次婚,所以欠了很多钱。在家里实在是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只好出来工作。开始到南通的建筑队,那边的建筑队比较多。后来干了两年,就和朋友又一起到了南京这。我们现在的建筑队还属于南通的,但基本上都是在南京。我这几年就去过常州干过一次活,一般都在这边。出来认识了很多朋友,我觉得大家都处得挺好的。我有什么事也与愿意跟他们说。其实也没有多少事,每天都是呆在工地上,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们在外面干活也不做别的,也不跟别人借钱,我从来没跟别人借过钱。晚上都是看电视,也没有钱出去逛啊。我半年就把钱寄回去,有时回家农忙就把钱带回去。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一个中学,读书要不少钱。我现在挣的也就差不多够,老婆在家忙活点地,有时帮别人做点事赚点,反正能过下去。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