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630540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 2前 言为规范重庆市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统一重庆市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保障重庆市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质量,在重庆市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中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依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根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要求,结合市 DB50/139200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DZXXX200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本规定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地质环境调查、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成果等八章组成。本规定按国家标

2、准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1-2000)编制。本规定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规定由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本规定主编单位: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本规定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本规定起草人:彭先孚、方玉树、任幼蓉、江景雄、黎力、何 平、王敬林、李进财、彭光泽、王靳、唐剑波、向强。3目目 次次前前 言言 .21 1 范围范围 .4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44 4 总则总则 .54.1 一般规定.54.

3、2 评估工作程序.64.3 评估级别.65 5 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环境调查 .85.1 一般规定.85.2 致灾地质体及致灾地质作用调查.85.3 水文地质调查.95.4 地下空间调查.106 6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06.1 一般规定.106.2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级.116.3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级.136.4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建议.137 7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47.1 一般规定.147.2 现状评估.147.3 预测评估.157.4 综合评估.167.5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建议.177.6 建设

4、场地适宜性.178 8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成果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成果 .188.1 一般规定.188.2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88.3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8附录附录 A A .20附录附录 B B .21 4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1 1 范围范围本规定规定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区和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技术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5、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Z/T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 万15 万)DZ0225-2004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XXX-200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50/139-200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143-20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工程地质勘察规

6、范DBJ50-04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 地质环境 geo-environment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岩石圈的表层空间。3.2 地质环境问题 geo-environmental problems对生产生活有不利影响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3.3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assessment of geo-environmental effect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3.4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

7、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5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3.6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3.7 滑坡 landslide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3.8 危岩 dangerous rock陡坡或悬崖上可能失稳的岩体。3.9 崩塌 rock(soil) fall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53.10 泥石

8、流 debris flow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3.11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土体或岩体向下塌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和洼地的现象。3.12 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区域性的地面高程降低的现象。3.13 地裂缝 ground fissure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3.14 含水层 aquifer 饱含重力水的土层或岩层。3.15 含水层破坏 aquifer breakage 人为活动引起的含水层水位降低、水量减小、范围缩小、水质恶化等现象。3.16 地质遗迹 geological traces 被县级以上政府列为保护单位的具有观赏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

9、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3.17 地质遗迹破坏 geological traces breakage 人为活动引起的地质遗迹的消失或观赏与科学研究价值的降低。3.18 地下空间 underground space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形成的有一定用途的地下洞室。3.19 地下空间破坏 underground space breakage地下空间的毁坏、破损。4 4 总则总则4.1 一般规定4.1.1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宜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进行。4.1.2 评估时段不应小于评估项目设计使用年限。4.1.3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应包括

10、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质遗迹破坏、地下空间破坏及由地下空间开挖引起的岩土体变形,其中地质灾害种类尚应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4.1.4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不应小于规划区和建设场地范围,应视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影响范围、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种类按下列原则确定:可能受崩塌、滑坡影响和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崩塌、滑坡所涉及的范围。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泥石流三区(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中所在区及其上游区分布范围,可能引发泥石流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泥石流主要影响范围,调查范围宜包含完整的泥石流流域。可能受地面塌

11、陷影响和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可能塌陷范围。可能受地裂缝影响的评估项目,当根据已有资料不能对地裂缝作出恰当评价时,评估范围应包含地裂缝延展的范围。可能受地面沉降影响的评估项目,当根据已有资料不能对地面沉降作出恰当评价时,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引发该区地面沉降主控因素所在的范围。可能引发地表水体渗漏的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各渗漏途径的分布范围,调查范围宜包含地表水体的汇水范围及用水范围。可能造成含水层破坏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整个含水层分布范围。可能造成地下空间破坏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导致地下空间破坏的各主控要素影响范围,调查范围宜包含整个地下空间分布范围。水利、水

12、电工程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枢纽、引水工程、厂房和库区(含库区水域及受库水位影响的岸坡);调查范围应适度扩大,库区宜包含枢纽以上全流域,调查范围6边界应到达库区两岸级分水岭,涉及向邻谷渗漏时,宜到达邻谷。各类拟建项目的评估范围均应包含可能受拟建工程影响的区域。调查范围不应小于评估范围,以能合理划定评估范围为原则。4.1.5 规划区和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分别具有下列与项目相关的资料:规划区范围、规划功能和布局。建设项目用地范围、拟建物平面布置、功能、规模、整平高程、项目投资。4.2 评估工作程序评估工作宜按图 1 所示的程序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确定调查评估范围与等级地质环境调查分析项目

13、调查分析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编制评估报告编制评估纲要图 1 评估工作程序4.3 评估级别4.3.1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为一级。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按表1 划分。当拟建线状工程长度小于 30km 大于等于 10km 或非线状工程用地面积小于 0.5km2大于等于 0.1km2时,按表 1 划分的评估级别如为二、三级则应提高一级;当拟建线状工程长度大于等于 30km 或非线状工程用地面积大于等于 0.5km2时,评估级别应定为一级。表 1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地质环

14、境复杂程度项目重要性复 杂较复杂简 单重要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一级二级三级一般二级三级三级4.3.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建设项目重要性按附录 A 划分,附录 A 未列出的其它项目的重要性应根据相应行业建设工程设计规模划分表确定,大型为重要,中型为较重要,小型为一般;未列入相应行业建设工程设计规模划分表的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宜根据其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严重为重要,较严重为较重要,不严重为一般。74.3.3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应符合表 2 规定。表 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a判定因素复杂较复杂简单地形坡角30301515岩坡30301515地形条件自 然陡坡高度em土坡

15、151588土层厚度m101055岩层厚度薄层状中厚厚层状巨厚层状岩土性质岩层或土层组合多元组合二元组合岩性单一裂隙发育程度有断裂带或裂隙超过4 组,间距0.3m裂隙 34 组,间距 0.31.0m裂隙少于 3 组,间距1.0m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e外倾临空且倾角20外倾临空且倾角 2010,切向临空且倾角20,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外倾临空时倾角10,切向临空时倾角20,顺向不临空时倾角20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b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大中等小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大中等小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c %30301515土质边坡151588 边坡高度em岩质边坡30301515

16、地表水30301010漏失量占蓄(流)量的比例e%地下水30301010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e1133破环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d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30301515注 1:自然陡坡系指坡角35的自然土坡或坡角60的自然岩坡。注 2:洞顶覆岩厚度不包括应力松动圈 (冒落带) 、土层和强风化层厚度;洞跨指洞室最大宽度,当为分离式复洞其相邻侧壁底 45+/2 角射线交点高于塌落拱高度时,可分别按单独洞室计算覆跨比,反之应合并成一个洞室计算覆跨比。注 3:贯通性结构面指岩层层面、岩土界面、断层面及贯通性裂隙。注 4:表中采空区限指开采深厚比200 的采空区。a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除

17、自然陡坡高度、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等 6 项外,其余项中有 5 小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自然陡坡高度、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6项中,有任 1 小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b 地震基本烈度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确定。c 不良地质现象面积含其影响范围面积,影响范围可结合工程类比法确定。d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6 小项中,有任 1 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即为该等级。e

18、 用自然陡坡高度、边坡高度、洞顶覆岩厚度、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及地表水、地下水漏失量占蓄(流)量比例决定复杂程度时,当以上各要素影响面积之和小于用地面积 10%时,宜降一个档次;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不8包含采空区。5 5 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环境调查5.1 一般规定5.1.1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进行地质环境调查。调查应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等内容。5.1.2 地质环境调查前应搜集区内的气象、水文、地震及各种地质资料尤其是地质灾害及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资料。5.1.3 地质环境调查所用图件,应是能准确反映区内地形地物的地形地质图或

19、地形图,对建设场地该图还应反映拟建工程布置及整平高程,涉及矿山尚应反映矿山开采境界、已有及未来采空区范围、采矿影响范围、覆岩厚度、深厚比、冒落带高度及导水裂隙带高度,以及地下水疏排量与污染情况。图件比例尺应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致灾地质体及地质环境问题数量、规模而定,以能清晰反映区内地质环境特征尤其各致灾地质体的基本特征并便于阅读使用为原则,但对规划区应采用不小于规划图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对重要地段应采用不小于 11000 的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地质环境调查所用图件比例尺不应小于成图比例尺。5.1.4 地质环境调查中,平面图上每 0.01 m2面积内的地质调查点对一级评估不应少于 3个,

20、二级评估不应少于 2 个,三级评估不应少于 1 个,重点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微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及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地段应有调查点。5.1.5 基岩出露区不同构造部位均应有裂隙统计点,裂隙调查和统计宜符合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7-1994)的规定。5.1.6 剖面线布置应考虑总体地形坡向、岩层倾向,拟建工程和保护对象;每条剖面图上均应有不少于 3 个控制性地质调查点或勘探点。重点地段均应测制或修测代表性纵横剖面图,剖面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平面图比例尺。5.1.7 特殊性岩土调查内容和方法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其它相关规范的规定。5.2 致灾地质体及致灾地质作

21、用调查5.2.1 滑坡应调查滑坡要素及变形特征,分析滑坡的规模、类型、主要引发因素及滑坡影响范围,评价其现状和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调查分析方法宜符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B50/143-2003)及相关规范的要求。5.2.2 危岩崩塌应调查陡崖的形态、岩性组合、岩体结构、结构面性状、危岩体被裂隙切割的程度、基座变形情况,分析危岩的形态、类型、规模及崩塌影响范围,评价其现状和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调查分析方法宜符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B50/143-2003)及相关规范的要求。5.2.3 泥石流应调查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条件、植被发育情况、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2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类型、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9及泥石流影响范围,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方法宜符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的要求。5.2.4 地面塌陷调查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岩溶塌陷和黄土湿陷应调查塌陷形态、边界、形成塌陷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对地表水体及含水层的破坏情况、洞穴充填情况、建(构)筑物变形及处理情况。并结合区域岩溶发育规律,分析评估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发育程度。采空塌陷和地下挖掘塌陷应调查塌陷所处地下采(挖)空区的位置、边界、埋藏深度、开采(挖)时间、处理方法、含水层破坏及采空区积水等情况,地表裂缝和陷坑几何特征,及其与地下采

23、(挖)空区和覆岩性质、地质构造的关系,建(构)筑物变形及处理情况。应分析重力和地表荷载作用、震动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及塌陷影响范围,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方法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5.2.5 地裂缝的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调查地裂缝的几何特征与活动特征,单个地裂缝及群体地裂缝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地裂缝对地面地下建(构)筑物的破坏特点,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划分地裂缝成因类型,判定引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分析与同地区其他地质灾害的关系。调查分析方法宜符合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DZ/T0097-1994) 。5.2.6 地

24、面沉降的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调查地面沉降区的位置、原因、历史、地下水采灌情况及矿山开采情况,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区内的岩土组成及均匀性,各类土层的性状及厚度,地面沉降的危害。分析产生沉降的原因,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地面沉降累计量及沉降速率,预测沉降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方法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5.2.7 斜(边)坡的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挖方边坡应调查边坡长度、高度及坡度,边坡物质组成和状态、结构面组合情况及其与边坡的关系、基岩面性状以及边坡变形迹象,分析边坡岩土体类型、可能破坏方式、稳定性及失稳后的影响范围。对建设项目将形成

25、的挖方边坡,当无放坡设计方案时,稳定性分析所用坡角宜按 90考虑。填方边坡应调查原地面形态、物质组成及状态,填土的物质组成和状态,填方高度、长度及坡度,分析边坡沿填土层内部弱面、原地面、原滑面或岩土界面滑动的稳定性及失稳后的影响范围。对建设项目将形成的填方边坡,当无放坡设计方案时,稳定性分析所用坡角宜按临时休止角考虑。斜坡应调查斜坡的长度、高度及坡度,斜坡物质组成和状态,结构面(特别是贯通性结构面)性状、斜坡类型、可能破坏方式、稳定性及失稳后的影响范围。岸坡应调查岸坡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水位变化及水下和水上稳定坡角、地下水作用等情况,分析岸坡稳定性、塌岸类型、强烈程度及影响范围。调

26、查分析方法可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5.2.8 各级评估对致灾地质体稳定性均应进行定性评价,经定性评价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未达到稳定要求时,尚应进行定量评价。当根据地面调查或已有资料不能对致灾地质体稳定性做出正确评价时,宜采取适当的勘探手段。105.3 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中应调查分析下列内容:地表井泉水位、水量,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随降水量的变化,划分和圈定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类型、赋存状态、含隔水层特征(含导水裂隙或断层导水性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变化。地下工程对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位下降、井泉流

27、量减小或干涸、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态及分布范围、疏排水量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情况及用途。地下水的疏排量可据抽放水资料确定,在没有抽放水资料时,可按渗入系数法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Q =2.73h F (1)试中 Q-地下水的疏排量; -区域地层渗入系数; h-降雨量; F-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地表汇流区面积。渗入系数可通过小流域降水测流计算求得,或据不同区域岩土性质查表 3 确定。表 3 渗入系数参照值表地 域岩类渝西渝东北渝东南汇流区0.50.70.50.80.50.8碳酸盐岩非汇流区0.30.40.360.470.30.6碳酸盐岩夹碎屑岩0.10.20.15

28、0.30.250.3碎屑岩夹碳酸盐岩0.050.20.050.250.050.2碎屑岩0.040.060.10.150.10.15泥页岩0.0050.0080.0050.10.0050.02注1渝东渝西的界定以雷口坡组/巴东组、飞仙关组/大冶组相变带为界。注2碳酸盐岩中,厚层石灰岩取较大值,泥质、白石质灰岩取较小值。注3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类,视夹碳酸盐岩的多少取值,夹碳酸盐岩多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注4碎屑岩类须家河组砂岩取较大值,其他砂岩取较小值。注5泥页岩类以含钙质砂质成份多少判定,钙质砂质泥页岩取较大值,单纯泥质岩取较小值,粉砂质泥岩界于其间。调查分析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29、价规范 (DZ0225-2004) 。5.4 地下空间调查5.4.1 天然洞穴应调查洞穴的展布特征、断面形状及尺寸、围岩性质、覆岩厚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疏排特征及疏排量,分析覆盖层的稳定性及其对地面保护对象的影响。5.4.2 采掘空间应调查分析矿层(体)赋存条件、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开采历史、采空区范围及处理方法、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地表移动变形特征、采矿对地面保护对象的影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疏排范围、疏排量及污染情况等。115.4.3 地下洞室应调查洞室的开挖方式、支护情况,展布特征、断面形状及尺寸、围岩性质、覆岩厚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疏排特征、

30、疏排范围及疏排量,地表移动变形情况以及洞室的运行情况。对于地下水疏降范围,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难以确定时,宜根据含水层破坏情况、地下水疏排量,结合含水岩组渗入系数综合判定。6 6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6.1 一般规定6.1.1 本章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6.1.2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根据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并提出规划建议。6.1.3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应分为大、中等、小三个等级。6.1.4 当规划区内地质环境差异明显时,应分区进行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及地质环境影响分级。分区应符合下列规

31、定:在不利工况下未达到稳定要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致灾地质体及其影响范围应单独分区。地质环境影响相同、位置相邻的各区可归并为一个区。地质环境影响相同、位置不相邻的各区和地质环境影响相同但灾种不同的各区应视为同一区的亚区。6.2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级6.2.1 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根据相应灾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判定,当能判断致灾地质体的稳定性时,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在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按表 4 判断。表 4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按致灾地质体稳定性判定致灾地质体在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不稳定、欠稳定可能性大基本稳定可能性中等稳定可能性小对不能用稳定性判断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

32、的灾种,其发生可能性应根据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充分程度按表 5 判断。表 5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按形成条件的充分程度判定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充分程度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充分可能性大较充分可能性中等不充分可能性小6.2.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山采空区地段,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应定为大: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非连续变形的地段;地表移动活跃的地段;特厚矿层和倾角大于 55的厚矿层露头地段;由于地表移动变形引起斜(边)坡失稳的地段;地表倾斜大于 10mm/m,地表曲率大于 0.610-3 /m 或地表水平变形大于 6 mm/m12的地段。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矿山采空区地段,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应根据开采深厚比按表

33、 6判定。表 6采空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按开采深厚比判定开采深厚比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120可能性大120200可能性中等200可能性小6.2.3 地下洞室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计算,当无条件计算时可根据地下洞室围岩基本质量等级与覆跨比按表 7 判定。表 7地下洞室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判定覆岩级别覆跨比 、1大大大中等13大大中等小3大中等小小注 1:覆岩级别按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50218-94)进行划分。注 2:当覆跨比大于 6 或地下空间已按经审查批准的衬砌设计衬砌,且效果良好或已有经审查批准的衬砌设计时,其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宜为小。6.2.4 地下空间的

34、开发(采矿活动、隧道开挖、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对区域含水层破坏及影响程度按表 8 判定。表 8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判定影响半径(R)m降 深(s)m500500100100H/2h可能性大可能性大可能性中等H/2H/41hh/2可能性大可能性中等可能性小H/4h/2可能性中等可能性小可能性小注1 H潜水含水层厚度注2 h承压水水头高度注3 当无抽(放)水试验成果时,宜根据影响范围内含水层井、泉涌水量下降程度确定,30%为大,30%10%为中等,10%为小。6.2.5 地裂缝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根据地裂缝活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程度按表 9 进行划分。表 9地裂缝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划

35、分地裂缝活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程度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13近期活动明显或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强烈可能性大近期活动较明显或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较强烈可能性中等近期活动不明显且主要影响因素变化不强烈可能性小6.2.6 地面沉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根据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按表 10 进行划分。表 10地面沉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划分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地面沉降指标大中等小累计沉降量 mm15001500800800沉降速率 mm/a50503030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由可能性大向可能性小推定。累计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两项中,有一项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其可能性即为该等级。6.2.7 当按第 6.2.1 条至

36、6.2.6 条划分的地质环境问题或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不一致时,地质环境问题或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按其中的较高者确定。6.2.8 当致灾地质体的稳定性或形成条件充分程度难于判定时,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应根据地质环境各因素的异同进行初步分区,各区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可根据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按表 11 确定。表 11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按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分级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 Y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Y 0.80可能性大0.80 Y 0.60可能性中等Y 0.60 可能性小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应按附录 B 计算。6.3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级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

37、级,应根据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大小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后可能危害范围与规划区面积的比例,按表 12 确定。表 12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级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危害范围占规划区面积的比例b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 a大于 30%30%10%小于 10%可能性大影响程度大影响程度大影响程度小可能性中等影响程度中等影响程度中等影响程度小可能性小影响程度小14a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按第 6.2 条确定。b 分区评估时,取地质环境问题范围与分区面积比例。6.4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建议6.4.1 规划区内各区的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阐明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影响致灾地质体稳定性或形成条件

38、充分程度的地质环境因素。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明确主导因素。判定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划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等级。6.4.2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条件分析,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对未来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圈定地质环境问题危害范围,划分地质环境影响等级。以产生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背景条件为基础,结合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进行分区(亚区、段) ,对各区(亚区、段)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强度、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定性、半定量评价,对各区(亚区、段)环境地质问题发展趋势-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定量预测。6.4.3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根据各区的地质环境影响,结合规划功能和布局,综

39、合评价规划用地的地质环境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议,并遵循下列原则:地质环境影响大的区域一般不宜规划建设项目,确需规划建设项目时,应同时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或规划具有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功能的建设项目。在地质环境影响中等的区域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在地质环境影响小的区域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避免引发地质环境问题。7 7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各类拟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7.1.2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40、应依次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作出场地建设适宜性结论并提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建议。7.1.3 当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差异明显时,尚应分区段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线状工程一般应分段进行评估,弃渣工程应分坝区、填埋区、进出场道路区和截排水区分别进行评估,水利水电工程应分枢纽区、库区、引水区和厂区分别进行评估。7.2 现状评估7.2.1 现状评估应对评估区内各地质环境问题(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斜坡、边坡、含水层破坏、地下空间影响)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引发因素、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给拟建工程造成灾害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危害性进

41、行评估。7.2.2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应按 6.2 条确定。7.2.3 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应按表 13 分级。表 13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分级损失大小a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b万元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b %受威胁人数b人15损失大500030500损失中等500010003010500100损失小100010100a 损失大小判定的三因素中,有一个因素达到某较高等级的标准时,损失大小级别即为该等级。b 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受威胁人数,应是地质环境影响涉及范围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受威胁人数;当有正式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或明

42、确具有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功能的建设工程方案时,可只考虑方案实施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当直接经济损失难于估量时,可根据其影响破坏的严重性或强烈程度判定,即影响破坏严重或强烈为损失大,较严重或较强烈为损失中等,不严重或不强烈为损失小。7.2.4 地质环境影响危害性大小应根据地质环境影响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按表 14 进行判定。表 14地质环境影响危害性分级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b地质环境影响发生可能性a损失大损失中等损失小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害性大危害性中等可能性中等危害性大危害性中等危害性小可能性小危害性小a 地质环境影响发生可能性按第 6.2 条确定。b 当地质环境影响

43、发生的可能性小时,不考虑损失大小。7.3 预测评估7.3.1 预测评估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拟建项目特点,对其引发地质灾害或加剧致灾地质体(滑坡、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致灾的可能性、影响范围、规模、危及对象进行分析,评估其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危害性。7.3.2 地面建设工程主要预测评估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挖填方边坡、基坑边坡的分布、规模、岩土体结构类型、各类结构面及其组合特征,评估其稳定性及其对已有致灾地质体、致灾地质作用加剧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挖填方边坡对相邻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单位、土地资源、地表水体及建构筑物的影响。当建筑物基底低于地下水位

44、时,应评估地下水浮力的影响;建筑物基底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时,应评估水位升高产生浮力的影响及水位降低产生沉陷的影响。在有水头压差的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应分析评估潜蚀、流砂、涌土、管涌的可能性及危害性,分析评估地下水水压力对支挡结构物的作用。在地下水位下开挖基坑时,根据岩土的渗透性、地下水补给条件,分析评估降水或隔水措施的可能性及其对基坑、对邻近工程的影响。对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石、残积土、湿陷性土、膨胀性和盐渍岩土,应分析评估地16下水的聚集和散失所产生的软化、崩解、湿陷、胀缩和潜蚀的可能性及危害性。7.3.3 地下洞室主要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地下洞室的规模、覆岩性质及厚度,结合地质环境条

45、件,分析评估其进出洞口仰坡、边坡的稳定性,洞身成洞条件。根据地下洞室与含水层的关系,评估地下洞室对含水层的破坏特征、破坏程度及可能的疏排水量、疏降范围。对含水层破坏的可能性宜按表 8 判定。地下洞室可能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变形程度及其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和建构筑物的影响。地下工程从地表水体下穿越时,分析评估地表水体与地下工程的相互影响。地下洞室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应根据稳定性按表 4 确定,稳定性应按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等相关规范计算。当无附加荷载时可按表 7 判定。7.3.4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预测评估内容应符合下列

46、规定:分析枢纽区(含厂区) 、库区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大坝、厂房、岸坡稳定性及危害性。根据枢纽区、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大坝坝底渗漏、绕坝渗漏、库区渗漏、引水工程渗漏的可能性及其影响。按特征水位评估库区淹没、浸没范围、水库诱发地震及水域淤积速率与影响。根据汇水区环境特征评估水体污染的可能性及影响。7.3.5 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危害性大小,应按第 7.2.3 条和第 7.2.4 条确定。7.3.6 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影响程度应按表 15 进行分级。表 15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程度划分影响破坏程度类别严重较严重一般市级及以上级难以恢复基本能恢复简

47、单维护地质遗迹区县级不能恢复难以恢复基本能恢复市级及以上级10 年以上方可恢复510 年可恢复5 年内能恢复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区县级不能恢复难以恢复基本能恢复市级及以上级难以恢复基本能恢复简单维护人文景观区县级不能恢复难以恢复基本能恢复土地资源损坏耕地ha2211建构筑物撤迁或大修(C、D 级)中修(B 级)小修(A 级)注 1:ha-公倾注 2:A、B、C、D 级参见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992004 年版 )7.3.7 对地表水体及地下水影响程度应按表 16 进行分级表 16对地表水体及地下水影响程度分级类别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程度17强烈较强烈不强烈地表水漏失量占蓄

48、(流)量比例%30301010井泉漏失量占流量比例 %30301010水污染、类水类水、类水注:水污染分类参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7.4 综合评估7.4.1 综合评估应根据地质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对建设场地及周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7.4.2 建设场地或场地内各区段地质环境影响应根据相应范围内各致灾地质体、致灾地质作用致灾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判定。7.4.3 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应是相应范围内各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之和。地质环境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划分应符合第 7.2.3 条的规定。7.4.4 地质环

49、境影响危害性大小应按第 7.2.4 条确定。7.4.5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分级应按表 17 判定。表 17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害性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和建构筑物的影响对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影响大危害性大严重强烈中等危害性中等较严重较强烈小危害性小不严重不强烈分级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个因素符合某较高等级的标准时,就定为该等级。7.5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建议7.5.1 根据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得出的地质环境问题、分区分级结果,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宜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7.5.2 按照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

50、和一般防治区,依序阐明其分布、面积、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7.5.3 对场地范围内未达到稳定要求的已有致灾地质体或建设中和建成后新形成的致灾地质体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7.5.4 工程建设对地下空间、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和建构筑物、地表水体、含水层等的影响,应提出保护与恢复措施建议7.6 建设场地适宜性7.6.1 建设场地或场地内各区段的适宜性应根据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及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难度按表 18 确定。表 18建设场地适宜性划分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难度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难度大难度中等难度小18大适宜性差适宜性差基本适宜中等适宜性差基本适宜适宜小适宜7.6.2 建设场地

51、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难度,主要取决于防治技术方案及防治工程费用的经济合理性,宜按表 19 判定。表 19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难度划分表防治费用占工程总投资比例 %防治技术方案30301010需专门论证的方案难度大难度大难度中等常规技术方案难度大难度中等难度小简单维护难度中等难度小难度小注:需专门论证的技术方案,主要指超规范条件、常规技术难以奏效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方案,前者如高边坡治理、含水层破坏后地下水恢复、过江类定向钻进,后者如高空作业、井下作业、水下作业等。7.6.3 确需在适宜性差的场地或区段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要求同时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编制具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功能

52、的工程建设方案,且方案应经过专门论证及主管部门批准。8 8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成果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成果8.1 一般规定8.1.1 规划区和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成果应以评估报告方式提交。报告应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平面图、剖面图,必要时尚应附与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有关的专项图件。8.1.2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平面图应以地形地质图为背景,反映致灾地质体及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对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尚应反映规划方案,对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尚应反映拟建工程概况及周围保护对象。8.1.3 当需分区段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时,应编制分区段评估图件和各区段特征说明表。8.1.4 致灾地质体及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应

53、有专门的平面图、剖面图、照片或素描图,剖面图纵横比例尺应一致。当有勘探测试资料时应附勘探测试成果图表。8.1.5 当有正式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方案或具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功能的工程建设方案时应附相应方案。8.1.6 评估报告的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8.2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8.2.1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前言(目的、任务、调查范围、执行的技术标准、评估工作概况) ;规划项目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析;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分级;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估;19规划建议;结

54、论与建议。8.2.2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图应主要反映规划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致灾地质体及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危害性分区等内容。平面图应配置代表性剖面图和危害性分区说明表,说明表应反映分区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致灾因素、规划建议等。8.2.3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平面图及剖面图中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代号及色标应符合表 20的要求,亚区代号应以分区代号加阿拉伯数字下标表示。表 20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代号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分区代号色标影响性小A浅绿影响中等B浅黄影响大C浅红8.3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8.3.1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前言目的、任务、评估范围、调查范围

55、、执行的技术标准、评估级别、评估工作概况;拟建项目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措施建议;建设场地适宜性;结论与建议。8.3.2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区段进行评估的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附反映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分区段评估图和反映各区段地质环境问题或影响特征的典型纵、横剖面图。7.3.3 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平面图及剖面图中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代号应符合表 18 的要求,亚区代号应以分区代号加阿拉伯数字下标表示。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

56、分区评估平面图中不同影响等级的区域宜采用不同的颜色。8.3.3 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及剖面图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代号及色标应符合表 20 的要求,亚区代号应以分区代号加阿拉伯数字下标表示。20附录附录 A A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 A.1。表 A.1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项 目重要性a类 型重要军事设施,人防指挥中心,国家级自然、文化遗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主体工程中高度大于 15m 的土质边坡工程或高度大于 30m 的岩质边坡工程,年输油能力大于 600104t 或长度大于 120km 的输油管道,年输气能力大于 2.5108m3或长度大

57、于120km 的输气管道;互通式立交桥,总长大于或等于 200m 或单孔跨径大于或等于 50m 的公路桥,多孔跨径总长大于或等于 100m 或单孔跨径大于或等于 40m 的市政桥梁;放射性设施,核电站,机场,库容大于或等于 1108m3的水库,单机容量大于或等于 120MW 的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大于或等于 300MW 的水电厂,电压高于或等于 330kV 的变电站或送电工程,日供水量大于或等于 20104m3的给水工程,日处理能力大于或等于 10104m3的排水工程,日处理能力大于或等于 8000kN 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总容积大于或等于 80000m3或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 20000m

58、3的原油成品油油库,总容积大于或等于 15000m3或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 5000m3的天然气库;31 层及以上高层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高耸构筑物,座位达到或超过 1500 个的大型影剧院(礼堂) ,座位达到或超过 5000 个的体育场馆,容量达到或超过 1000 人的娱乐场所,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 5000m2的商场或市场,床位达到或超过 300 个的医院(疗养院) ,吊车吨位大于 30t 或跨度大于 24m 的单层工业厂房,跨度大于 12m 的多层工业厂房;较重要省级自然、文化遗产;城市主要干道、二级公路,主体工程中高度为 8m15m 的土质边坡工程或高度为 15 m30m 的岩质边

59、坡工程,年输油能力小于或等于 600104t 或长度小于或等于 120km 的输油管道,年输气能力小于或等于 2.5108m3或长度小于或等于 120km 的输气管道;总长小于 200m 但大于 30m 或单孔跨径小于 50m 但大于或等于 20m 的公路桥,多孔跨径总长30m100m 或单孔跨径 30m40m 的市政桥梁;21库容(0.11)108m3的水库,单机容量 30MW120MW 的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50MW300MW 的水电厂,220kV 的变电站或送电工程,日供水量(520)104m3的给水工程,日处理能力(410)104m3的排水工程,日处理能力 3000kN8000kN 的

6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总容积30000m380000m3或单罐容积 10000m320000m3的原油成品油油库,总容积小于 15000m3或单罐容积小于 5000m3的天然气库;8 层30 层建筑,高度 30m100m 的高耸构筑物,座位 500 个1500 个的影剧院(礼堂) ,座位1000 个5000 个的体育场馆,容量 500 人1000 人的娱乐场所,建筑面积 1000m25000m2的商场或市场,床位 100 个300 个的医院(疗养院) ,吊车吨位 15t30t 或跨度 18m24m 的单层工业厂房,跨度小于或等于 12m 的多层工业厂房;一般三级或四级公路;总长小于等于 30m

61、 或单孔跨径小于 20m 的公路桥,多孔跨径总长小于 30m 或单孔跨径小于 30m 的市政桥梁;主体工程中高度小于 8m 的土质边坡工程或高度小于 15m 的岩质边坡工程;库容小于 0.1108m3的水库,单机容量小于 30MW 的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小于 50MW 的水电厂,110kV 的变电站或送电工程,日供水量小于 5104m3的给水工程,日处理能力小于 4104m3的排水工程,日处理能力小于 3000kN 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总容积小于 30000m3或单罐容积小于 10000m3的原油成品油油库;7 层及以下的建筑,高度小于 30m 的高耸构筑物,座位少于 500 个的影剧院(

62、礼堂) ,座位少于 1000个的体育场馆,容量小于 500 人的娱乐场所,建筑面积小于 1000m2的商场或市场,床位少于 100 个的医院(疗养院) ,吊车吨位小于或等于 15t 或跨度小于或等于 18m 的单层工业厂房。a 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监狱的监舍及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其重要性当按本表划分为较重要或一般时应提高一级。建设工程中各单位工程重要性不在同一级别时其重要性应取其中的最高级。附录附录 B B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和降水量指数按下式计算:Y =0.62D +0.38R (B.1)式中

63、:Y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D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取值由基本分值和附加分值两部分构成。基本分值在地质环境复杂时取 0.75,在地质环境较复杂时取 0.50,在地质环境简单时取 0.25;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 2划分,附加分值由表 B.1 确定;R降水量指数,根据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和多年年平均降水量按表 B.2 确定。表 B.1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附加分值表地质环境较复杂时各个达到复杂或较复杂标准因素的附加分值a地质环境简单时各个达到复杂或较复杂标准因素的附加分值a地质环境复杂时各个达到复杂标准因素的附加分值a达到复杂标准的因素达到较复杂标准的因素达到复杂标准的因素达到较复杂标准的因素

64、0.0060.0160.0160.0260.0060.0160.0160.0260.0060.016注:表中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定因素系指表 2 中的各判定因素。a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附加分值应是表内相应复杂程度栏中各因素附加分值的总和。各因素附加分值应视其影响程度在给定的区间内选取,不宜都取极大值。22表 B.2 降水量指数表多年年平均降水量b 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a mm150010007004001201.000.900.850.80950.900.850.800.70700.850.800.700.60450.800.700.600.50a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超过 120mm 时按 120mm 计,低于 45mm 时按 45mm 计;b多年年平均降水量超过 1500mm 时按 1500mm 计,低于 400mm 时按 400mm 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