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应试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703319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应试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应试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应试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应试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应试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 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 展开的。(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 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等。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能发挥什么作用?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 程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问 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A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50年代未)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到70年代)。(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形。(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5)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摸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5、如何理解心理发

3、展的涵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6、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A、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B、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C、认知与情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A、目得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增强(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A、有意注意已占主导地位B、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C、抽象记忆占优势(4)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A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

4、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B、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5)中学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 7、皮亚杰在儿童在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合和建构的倾向,同

5、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面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皮亚杰认知发展

6、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8、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 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不变的阶段,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 可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 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阶段(23岁)。(3)发展主动性阶段(45岁)。(4)变得勤奋的阶段(61l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一l1岁。(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左右)。(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

7、(2565岁)。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 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9、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有那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和启发作用?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部队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适应于社会的活动。(2)、心理发展观。它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 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 的影响下,逐渐向高级技 能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 有四个表现

8、:A 随意技能的 不断发展 B 抽象概括的不 断提高 C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D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

9、的影响.从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的界定和解释可以推论,维果斯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的影响着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构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入一些背景性和一些过程性因素.10、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之时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潜力,我们必须根

10、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的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和作用,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时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11、什么是智力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及、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12、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其含义是,首先这一定义说明学习表现为行为或潜能的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

11、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三,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13、加涅按照学习结构把不同的学习分成哪些类型(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14、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桑代克通过其著名的饿猫出迷箱试验,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桑代克 通过试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

12、律准备律,学习者再进入某种情景时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作出了这种活动时,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不他作出这种行为它会产生烦恼。练习律。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或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效果律。这时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又加强或削弱作用。再对某个情景做出一个反应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桑代克的学习连接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此即放映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的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

13、点。15、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斯金纳通过迷箱研究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之后,有强化刺激未遂,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斯金纳认为,任何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大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的随意方应。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巴甫洛夫的经典

14、性条件反射重视的是刺激替代,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则是活动的反应。1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已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大脑中认知结构。(1)学习观,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B、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便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2)教学观,A,教

15、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B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四条,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总之,根据结构主义的教学观及其原则,为了促进中学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即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教材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的过程。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17.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好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好处

16、:(1)可以是的学科内容更容易理解。(2) 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景中去广泛的迁移应用。(4)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18、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1)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传统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动物或人的学习基本上机械学习,它对学习教育没有什么价值,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言语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它是有意义学习,而非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到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二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

17、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它受以下条件制约,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2)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的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3)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向各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4)接受学

18、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 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二次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总之,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区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作了具体解释,他重在用同化来解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获得问题,对实际教学有重要价值,19、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启示: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

19、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的的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其主要内容有(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来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语句以个体之外。(2)学生观.A.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B.其次,建构主义

20、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20.举例说明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的三种模式。(1)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一种是派生类属,例如,知到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

21、“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另一种是相关类属,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到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了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就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之下,但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变化;杠杆并不一定是一根细长的棒子,他也可以是一个轮子。(2)下位学习又称“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 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活的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倒如,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蔬菜”这类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3)组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

22、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比如质量与能力、需求、价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在这种学习中,实际上学习者头脑中没有最直接可以利用的概念,学习者只能在更一般的知识背景中为新知识寻找适当的固定点 21、什么是先行组织供先行组织者以及如何提者?举例什么时闻需要提供?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了心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强新旧

23、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下位学习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得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抖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22、评述加涅的学习对信息加工论。 加涅对信息加工模式是这样的: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各种感受器,如眼、耳等,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首先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象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O. 252秒,经过注意和初步加工,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之后再次对它进行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

24、习者不断复述信息,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可以保持的长一些,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对信息的复述及组织,经过对它的精细加工从而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信息可以被转移到长时已忆中进行储存,以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回忆起来 具体到学习活动中加涅又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成八个阶段,即:动机即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加涅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对我们理解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加涅是个典型型的折中主义者,从他的理论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 23、什么是知识?知识的作用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

25、作用而形成的 知识是人对行为进行定向和调节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知识具有辨别功能,人可以基于有关知识对感觉到事物进行辨认和归类,从而对它们不再感到陌生,知识具有预期,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时,人就可以道过推论对事物形成一定的预期推知事物会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发展变化等知识还具有调节功能,个体总是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来确定活动的程序并对活动的实施过程连行监控和调节。 24、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 对教学有何启示?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看到

26、,可以明确地说出来,而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而且,到底有没有程序化知识也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判断,程序化的知识的表现不是被个体回忆起来,而是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交换,所以,程序化知识是与一定的问题联系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面前,它会被激活,而后进行的,不需要太多的意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常常是与学习知识的分类常常是与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相联系的学习常常从陈述知识的获得开路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知识 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与程序化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陈述性知

27、识常常是学习程序化知识的基础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是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25、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分别是以什么形式表征、存储的?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命题和句子并不完全对应,有些句子可能包括两个甚至多个每题,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在这种网络中,哪些相关观念之间可以相互扩散、激活,从而被个体提取和利用,课件学习者并不是按照信息原有的形式头脑中,而是要按照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对意义开重新组织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越深,所形成的联系

28、就越多,命题网络越复杂。(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是由一系列“条件一行动”规则构成的 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作出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即在满足某个行动,与前面所说的相对更为静态的命题网络不同。产生是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特定的条件 相应的行为就会发生,这常常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而且,一个产生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其他的行动,这从而引发其他的行动,这样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样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 26,什么是图式?什么是认知结构? 所谓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

29、主题是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谈话语它是某广义而言谈话语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27,试用同化和顺应来解释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对新信息的理解总是依赖于学习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者必须在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才能获得新信息的意义,学习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就

30、叫做新知识的同化。同化过程涉及感知、判断、推理、记忆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一旦学习者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绝对化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新概念的进入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知识,有时,新概念会与原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这时,新观念会与原有观念之间完全对立,这时,学习者需要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韵味者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贯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和顺应作为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综上所述,知识建构是通

31、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活的新知识时,学习者需要充分调动有关的知识经验,分析、组织当前的新信息,生成对新信息的理解、解释。同时,学习者要反省新知识和旧知识的一致性、鉴别、评判他们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积极的思考着建构自己的知识。 28.理解的生成过程是怎样的? (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它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学习者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当前的工作记忆) (2)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是图不仅注意外来的、意想不到的信息,也能主动的对感觉经验

32、进行选择性注意。注意有哪些已经有过经验、仍有持续兴趣的信息,去进行选择性的知觉在这种注意和直觉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作出有意识地控制和努力。(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4)在最后完成意义建构,学习者首先要试探性地建立这种联系,进行试验性的意义建构学习者激活一些有关的知识激活一些有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解,同时,监视这种试探性理解是否合适。(5)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性联系、展开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作比

33、较。(6)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回到感觉信息,检查信息与长时记忆等试验性联系的策略。这包括:第一,构成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直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第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联系的信息是否合适:第三,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适。第四,如有必要,应该系统的考察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所有可能的联系(7)如果意义建构成为,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 29.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抖的内容。 首先,学习材料的意义下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 其次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2)学习材料的形成。学习材料在表达性损伤的直观性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 30、影响理解的主观因素有哪

34、些? (1)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第一,它既包括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直接的基础性知识,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一般的经验背景。第二,这种知识背景不仅包括学习者在学校学习的正规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接经验第三,这种 知识背景不仅包括与新知识相一致性而且也包括与新知识相冲突的经验。静经验,第四,这种知识背景不仅包括具体领域的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学习者的基本信念。第五、这种知识背景既包括直接以现实的表征方式存在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一些潜在的观念。 综合所述,学习者的原有背景会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而这种知识背景有着丰富的而广泛的含义,它包括来源不得,以不同的表征方式存在的知识经验,是一个动态的

35、,整合知识结构。31、什么是学习迁移,它有哪些不同的类别。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活动的影响。(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级前一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划分为同化性迁移和顺应迁移、重组性迁移。32、解释下列概念1、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3)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6、(4)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5)一般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6)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7)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食物中去。(8)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和成分,调节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33、简述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7、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时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4、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有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者是否用于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前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

38、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三、原有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35、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36、为什么说通过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化。知识的应用过程是一个建构过程,原有知识会在应用过程中被充实、深化、整合和发展。(1)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巩固与熟练化。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加工和记忆,有利于陈述性知识的保持,有利于程序性知识的熟练化。(2)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深化理解,

39、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在解决问题时,学习者常常需要激活多方面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作一定的推理和转化者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化知识的理解,在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更为丰富的联系,形成更为整合、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3)通过解决某种问题来建立其相关的新知识,通过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概念,形成新原理。通过解决某种问题,学习者可能会对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形成新的理解。37、什么是技能,技能的特点有哪些。一般认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运动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来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即起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

40、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38、什么是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怎样分类的,特点有哪些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本身可移动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细微性操作技能与粗放性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性操作技能,与机械性操作技能,39、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和特点有哪些运动技能的形成基本阶段有,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

41、作的熟练。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操作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延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40、心智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和特点有哪些。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是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其特点有;一、对象具有观念性,二、执行具有内潜性,三、结构具有简缩性。41 ,技能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是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型、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景,(2)

42、技能还是活的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42、简述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作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43、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的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有

43、所减少,三,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称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四、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44,简述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 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和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的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动觉的专门控制,可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的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的方式,(4)动作效能 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

44、少,动作具有轻快感,45、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的清晰的动觉4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的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47、简述心智技能的各阶段的含义,作为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1)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为完成主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要

45、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B、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C、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D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B、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知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C、要注意活动

46、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D、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 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有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要使操作原型成功的内化为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A、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在道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B、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再逐渐缩减。C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的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D、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

47、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转化。48、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型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9.如何理解态度与品德?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结构?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理解: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成分主要有: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向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

48、会道德行为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个方面。50.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于联系道德与品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道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道德的社会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A.适应全社会各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B.统一社会中各阶级之间所共有的道德准则或道德观念习俗。道德的阶级性。主要表现为:各个阶段都是以自己的道德观念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利益。各阶级的道德都是其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品德的特

49、征有:品德形成的后天性。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品德表现的行为性。品德结构的稳定性。品德选择的自觉性。品德和道德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与社会道德。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与社会道德。品德和道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是相同的,他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51.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其区别是: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52.简述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的内容。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

50、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强度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它对到的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上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的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程,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极大的相关性。53.皮亚杰研究的儿童的思维结构有哪些特点?儿童道德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与孤立的行为片面相对的道德观念的总和。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前一阶段总是融合到后一阶段,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每个儿童都为建立他们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的模式。道德认知发展先在阶段是后阶段的必要组成成分。54.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51、各有什么特点?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深感运动时期,行为与生理本能地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亚阶段:A.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单向理解规则,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意见和要求。B.权威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的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既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型。这一时期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反对权威的绝对服

52、从和崇拜为特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以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在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时期的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如果说上一阶段自律的萌芽,真正达到了自律阶段。55.试述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1)在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肯定了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必要条件指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情感的发展以及儿童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受认

53、知水平的制约,认为道德情感的激发有赖于道德认识,价值判断有赖于事实判断。(2)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的规律问题即道德展中的作用,也注意到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行”的因素。(3)关于成人的强制或约束以及协作在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皮亚杰绝对否定成人约束对儿童道德发展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57.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道德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1)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可观的责任。(2)第二阶段:相互利己主义的定向,特点

54、是: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和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系的。 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与别人的期待传统秩序的保持(3)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特点是:遵从大多数人的定性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4)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后习俗水平。自觉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5)第五阶段: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特点:为了求得一致,成认准着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被理别人的意志和福利。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6)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55、。特点:不仅遵循规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同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心使其主导作用的动因。58.中学是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A.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品德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渡。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59.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包括依从、服从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伴随他人行为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和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

56、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是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60.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有哪些?外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6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除此之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57、。62.什么是问题?它一般包括哪些要素?问题有哪些类型?问题是指给的信息化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任何问题都包含三个成分,即一是给出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和障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和或界定清晰与无结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63.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点是什么?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64.说明有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问题的差别。有结构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解法的确定性。与有结构不同,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模糊性

58、和开放性,他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联系在一起。65.简单描述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主要由(1)建立问题表征。(2)搜寻解法66.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1)理清问题及其情景限制。(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7)调整解决方案。67.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A.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B.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C.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A.结合具体学

59、科,教授思维方法。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学生思考习惯。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8.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主要特征有:(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69.对比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差别?发散思维创造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70.举例说明什么是类比思维?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

60、一个人没有相关的知识,那它可能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比如,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可以以太阳系来类比原子结构,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就向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71.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着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72.如何利用个性因素提高创造思维的水平?(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73.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哪几种?发散思

61、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5)头脑风暴训练。74.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和做法?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畅谈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从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75.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相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76.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

62、系。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对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使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但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先于他会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等,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

63、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消弱。77.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学习动机具有哪些功能?(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的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或诱因、这就需要在其中作出选择。这种目标选择即取决俄语学生对不同目标或诱因的期望强度,又取决于学生

64、已有的知识经验(3)强化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坚持把学习任务完成的毅力,而学习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则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4)调节功能。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方向。如果行为活动为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化行为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78.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将地理思维效率.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随因素而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根据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反之,会低些。不仅如此,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