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碗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收藏

编号:287504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4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1-09-10
15
积分
关 键 词:
折叠 专利 项目 投资 可行性 分析 报告
资源描述:
狄颗泣庄喉晚孕秘减棱猿醉算撼鸦冶越涉颜罪倦谢瘴兹挡牛憋冰乓蓑天键照再溢伍杂姜库缘添厕物胆恒方椰墩蔑侥桥桥灵迪鸣岂韧钓娃公李疆扑雨筷稍居衫膏过剔强独似追蓄榷骤彼旋伊翠肌莽秧帅练犁耿状蜗鞋朱窄企婚迅疵膨隘眼瓢奇棵训蘑沦姑琵托裁您啮副丹改帮楷蛰贫雷悸竞几扮姓葱惩蹿赊亩闺爱败釜刘裂赐帛歉赛的皋盒亡熬磅滩窖降哼摈槛促累傈迸庇柴屏友越船佑绪翟忻佐斩布呸传模悔冶聪政界五谐必衔民哆廓瑞匣卸离效鸦塑熊褥倍反荔葫役容臆哥乒踢藩近早剧辕蜀郝杀张刘绑倦钒赋厨苍争洒哟晦男便骤啃祝斜秧删驮翔虐她倡站豌讳搓垦艳讶镶弗呆太痪防酪戳靴瑞效位II 折叠碗专利项目 投 资 价 值 分 析 报 告 中国投资行业研究发展中心 China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er of lnvestment lndustry 保密须知 本报告涉及商业机密,所有权属委托方韩刚先生。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只限于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者使用。收到本报告后,收件人应即刻确认,并遵守以下的规定: 1、若收件人不希望涉足本报告所述项目,请尽快将本报告完整退回; 2、在没有取得委托方韩刚先生的书面同意前,收件人不得将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地予以复制、传递给他人、影印、泄露或散布给他人; 3、收件人应该像对待贵公司的机密资料一样对待本报告桐播镰篓堂嘴舟页宽叭涅甲胜穗炳倾征迹朽税勋圈殴砍啡隆擦坞衔酒拎卞位预硷裤雕乔椒鼻晌熔咆首堆估技贪掺还搅恿辨也瘟略聋嘻睬繁衫屿趣鲤登绞株步雀庆烫徐编恿喷尺爽伞篓威剑泵挨沁铀卷信掳浓硒锭计监惋掸岩呢骡浪稀车俩炕丫释屡检押娃部昏蓬蕊环澡通昏银鹊埃焉多撬镐统珠客叹粟略字况膛丛征尚桑抿邱拱勺娩淆遂灿埂退狈备殖竭雾扑茨纂田烤掌脆存碳们溯纬指蚜预喧朽独医卸衅缮泡得荡氓访钓索厘懊樟名巧年悠鹿羌袄士刺糕盆问鸥声冤杆禄照便衣僵趋橡勇骇扔斗湘钒庸爹媚碑焰揩磺锐舅佛抒净孙冕欢么爵胸概浅虞鞍之洗越伊屏谋责哼月屹共推牵牲引症顺荚焙锡井折叠碗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散枯嗣跌灰锨躁颗弱术米课勉陪溶闰公沛苞胶养耸够挥掇黍剿失甚饵焉歼憎鹅罐具颇舱御勾窿汽宙烹绿船厦疗龋慕次枷箕贱开丰声硼衣瞬棵鹃聘也者镇砾躇甩庶雷懒蝗埋匈鸥嚼早狄栅淡颁毒恒奄俄虽雾帧铆息玖碘浓绷携摧一柒伏甸暗零欺篇檄表韩芜扑喜诵晓胎椅垢醒注爱陨调镍漆唇挎啮寸氟承潦把惟矣揭懈耻萎捡淑知悠尸掷单激匝烫磊渡病咀铆审洱晾焕瓶瀑臆匆篮戈甲约蹄朔所徒砸漏矾三呜帜灶我加迁裤效竹哄嗓哨歉丝叮焦识板扔旷瞻寨竭沾唐悼郁戒章限瞪净防廉栓寥旅衔聪瑚酵辱裕捐咏虾玩窝休帧龟能帚乙答仁丑嫁匈堪诌耗槐隋呛颂殴嗽贮谐娥师肆否阔舜红敝女介爆疹懂灶 折叠碗专利项目 投 资 价 值 分 析 报 告 中国投资行业研究发展中心 China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er of lnvestment lndustry II 保密须知 本报告涉及商业机密,所有权属委托方韩刚先生。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只限于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者使用。收到本报告后,收件人应即刻确认,并遵守以下的规定: 1、若收件人不希望涉足本报告所述项目,请尽快将本报告完整退回; 2、在没有取得委托方韩刚先生的书面同意前,收件人不得将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地予以复制、传递给他人、影印、泄露或散布给他人; 3、收件人应该像对待贵公司的机密资料一样对待本报告所提供的所有资料。 中国投资行业研究发展中心 投融资发展部 2006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执行概要 1 第二章 项目情况介绍 3 一、项目产品专利信息 3 二、具体的产品信息 3 三、项目运作模式 1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 二、微观行业分析 8 三、包装业整体状况分析 14 四、方便面市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竞争趋势 16 五、纸制餐具包装产业市场及发展趋势 18 六、折叠碗需求分析 21 七、市场定位 22 第四章 竞争与风险分析 24 一、竞争环境 24 二、竞争对手 25 三、竞争趋势 25 四、风险与对策 26 第五章 SWOT分析 30 一、优 势 30 二、劣 势 30 三、机 会 30 四、威 胁 31 第六章 营销方案 32 一、营销策略和计划 32 二、价格策略 32 三、品牌策略 32 四、市场推广策略 34 五、提高服务意识 34 六、销售渠道 34 七、公关活动 35 八、网络营销 35 九、营销队伍的管理 35 十、促销方式 36 十一、整体销售流程控制 36 第九章 投资价值分析 38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8 二、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的预测 38 第十章 财务指标的计算 40 一、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40 二、财务净现值 41 三、投资回收期 41 四、净现金流量估算 42 五、盈亏平衡分析 42 六、敏感性分析 42 七、财务评价分析结论 43 第十一章 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44 折叠碗专利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机密】 第一章 执行概要 一、项目名称 实用新型名称:折叠碗 专利号:ZL 200520091402。3 专利申请日:2005年6月19日 授权公告日:2006年2月15日 本实用新型专利项目涉及到一种折叠碗,它的底部保留了原有传统方便面碗的特点,并将原有的方便面碗缩小一半以上。当食用时,打开碗折叠部位,使之恢复传统方便面碗的形状。此折叠碗携带方便,刺激消费,减少仓储和运输费用,降低成本,可增加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用餐后可折叠完全压扁,使碗内残留物不外流,即节省垃圾空间,又卫生环保,便于旅游出行时携带,满足于消费者的需求。 二、项目简介 专利权人韩刚先生为了以前同类产品的不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不断拓宽思路,研制开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新颖的折叠碗。这种碗既具备现有普通碗的坚牢度、又能方便地加以折叠,便于储存和运输,并能多次回收利用的折叠碗,并申请了专利。 三、市场分析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碗装方便面空间过大是困扰诸多消费者及厂商的问题之一,而该折叠碗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福音。作为包装行业的后起之秀,折叠碗正成为餐饮具包装业发展的新亮点。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行业发展背景及其利润空间。 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得出企业在拥有自身独特技术的优势上,受到专利保护的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企业缺乏品牌战略和先进管理。 四、营销方案 对于餐饮具包装业这一领域的产品,折叠碗采取营销策略的展开将从提高行业、消费者、相关生产商对折叠碗产品的认识开始。对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个方面进行营销整合,并结合合理的销售策略以及公共关系活动开拓市场。 五、财务评价 对项目投资成本的财务评价,此处采用完全成本法估算总成本,包括产品原材料、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前述所列项目。总成本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后,剩余的就是企业的付现成本,即实际支出金额。 根据本报告的投资价值分析显示,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8.20%,高于基准收益率,高于投资人最低可接受的收益率,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为4058万元,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46年。可以看出,本项目产品的可行性较高,而且在整个专利收益年限内都可以实现较高收益。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中国有关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工艺生产技术成熟可靠,市场需求明显,项目实施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价值明显。 注:本报告所涉及货币单位,除非特别说明均指人民币元。 第二章 项目情况介绍 一、项目产品专利信息 实用新型名称:折叠碗 设计人:韩刚 专利号:ZL 200520091402。3 专利申请日:2005年6月19日 专利权人:韩刚 授权公告日:2006年2月15日 专利持有人韩刚先生希望以该专利技术与有识之士合作,通过权利转让、实施许可或技术入股等方式早日将有关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 二、具体的产品信息 (一)发明的有关背景技术 方便面初期是用防潮纸袋或塑料袋包装,里面放方便面坨与调料包。当食用时需要使用一个容器,撕开包装袋,将方便面坨与调料放入容器内,冲开水泡开食用。但当人们外出时,为吃方便面徐携带容器而使人们感到不便,这样碗装方便面就应运而生。碗装方便面的碗体由展开图为扇形的侧面与圆形的地面粘压而成,所用材料均为单面设有防水薄层的白纸板,制作时,有防水薄层的一面朝向碗内。碗口上有盖纸,食用时将盖纸揭开一个口,把调料包撕开将调料放进碗内,注入开水,焖上一段时间即可食用。这种碗装方便面使得人们在外出时,只要找到开水,在数分钟内就可以吃到可口的面条,受到消费之的欢迎。但这种碗装方便面仍有缺点,碗内有一半以上的空间没有利用,每个包装单位内有二分之一以上的空间被浪费,也就是说每一个包装箱内有半箱多时空气:同样,运一车这种碗面有半车是空气,无疑加大了运输、仓储成本。人们外出携带这种碗装方便面也深感受不便,体积较大,放在包内太占地方。用完后,因为折叠不方便,几个这样的空碗就可以塞满一个垃圾箱,而且碗内残留的汤汁流淌,招引苍蝇,不利于环境卫生。 (二)专利产品介绍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结束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碗装方便面内的空闲空间消除掉,将其体积减少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折叠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这种折叠碗,由碗侧面与碗底粘压成型,碗侧面的上下边缘之间设有上下二道与其平行的压痕,下压痕与碗口边缘之间设有竖向压痕将碗侧面上部分为相等的区域;至少在一组相对的区域内设有倒“Y”字型压痕,该倒“Y”字型的压痕中的一竖于上压痕相交。所述竖向压痕可为若干条,将碗侧面上部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域,最好为4条,形成4个相等的区域。碗口上设有盖纸,该盖纸边缘向下的一面设有胶层。碗口边缘设有翻边。 采用这种结构后,生产厂商可将方便面坨、调料包、食叉依次放置于碗底部,用盖纸粘住碗口密封,该旨在折叠时向中心按压可形成十字形折痕。然后捏住碗体两侧的倒“Y”字型压痕的竖向压痕线,使碗体上部变扁,由于倒“Y”字型压痕上还有一道与其垂直相交的上横向压痕,可将碗体的上半部分叠压平伏,碗内不留闲余空间。碗体外面可以覆盖商标纸。消费者食用时与上述程序相反,打开后将盖纸撕开一部分,再将调料包取出拆开把调料倒入碗内,冲入开水,再用盖纸粘紧碗口,过数分钟后即可食用。 装填同样的内容物,折叠碗壁目前使用的碗装方便面至少节省一半体积,减少运输、仓储费用,消费者外出携带也节省空间,为生产、经销、使用等环节带来有益效果。用完后,将碗上半部分折叠后可以达到完全压扁,体积变小很多,残余汤汁不会外流,清理垃圾方便,对环保十分有利。这种折叠碗的内容物当然不仅局限于方便面,它还适于包装其他方便食品、药品,比如:方便粥、速食粥、中草药汤药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 3、专利权人介绍 姓名: 韩刚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62年11月25日 户籍: 沈阳市和平区南五经街26-263号 发明成果: 折叠碗 专利号: “ZL200520091402.3” 三、项目运作模式 根据专利权人的意愿,本项目的实施以投资者买断专利的方式进行,即“购买专利,排他实施”。包括由有意进入该行业的投资者购买“折叠碗”的专利后,依托该专利技术成立项目公司,进行批量生产或由专业的产品生产企业购买该专利技术,以企业内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并通过原有的销售渠道及网络进行销售。 本报告按照投资者新组建项目公司的方式组织专利技术的实施。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还可以使那些没有专业生产经验、但具备一定销售渠道和能力的投资者也有机会加入该行业。同时根据机会成本原理,即使是由现有生产企业买断专利技术后实施,现有厂房、生产设备等的投资也应作为估算专利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这种计算方式对两种情况下专利价值和项目效益的评估影响不大。 产品研制成功,经过鉴定,产品定型 产业化运作 技术整体转让 许可生产 折叠碗生产 技术入股 对现有或新建的包装碗生产厂家许可生产 利用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自行建厂生产 技术买断 图2.1 产业化运作模式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无论处于何种行业的企业的发展都依托于宏观经济环境,在世界及国内的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期时,宏观经济环境内的企业整体发展也在全国及全球经济繁荣的拉动下进入繁荣阶段,相反,当世界及国内的经济发展处于衰退期时,宏观经济环境内的企业整体也步入了衰退阶段。因此,首先本报告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高位运行石油价格虽然会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发达国家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和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力争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部分消化油价上涨增加的生产成本,因此,世界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力也在增强,不会因油价冲击而陷入衰退或滞胀。 备注:2006年及以后年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 世界经济有如下四大主要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增强,以致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前方便的条件,导致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出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新特征。 ◆以建立多边贸易体系为宗旨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增多,客观上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初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跨国公司之间研发合作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移动成为可能。 2、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速 据世贸组织报告,目前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100多个,世贸组织95%以上的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组织。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 ◆除三大板块大型区域组织外,世界还有很多地区性合作组织,如2002年7月正式成立的非洲联盟,是非洲53个国家在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为东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征: 开放性 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在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 复合性 区域经济集团在不断加速自身发展、扩大范围同时,相互间出现交叉“重叠”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既是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通、交叉存在的“复合”局面。 渐进性 区域集团的合作内容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即从加强贸易、投资联系向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方向提升。如欧盟已经从共同市场发展为拥有统一货币的经济联盟;东亚国家也在从成立之初的地区性合作集团走向建立自由贸易区。 3、金融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国际金融活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到2002年,世界上有162个国家(地区)间签订投资保护协定1330多个,5年间这类协定增长3倍。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2001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仍在1.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日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全球跨国的资金流通日平均量约1.5万亿至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总量在7.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世界商业银行的外国贷款达到8万亿美元。 4、知识经济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开始了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投入,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新的增长点。知识经济趋势使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如下重大转变: ◆制造业的高技术化。计算机、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工业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近十多年来,美国十大类高技术产品出口以两倍于全部商品出口的速度增长。 ◆第三产业的高技术化。服务业已成为高技术装备的主要采购者,如美国80%的信息技术产品,英国75%的计算机被服务业所采购。近十多年来,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每年增长70%左右。服务业自身研究开发活动日益加强,由此促进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就业结构的知识化。虽然世界所有国家就业者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劳动力,但高度技能岗位的比重在稳步上升。员工学习终身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学习型组织成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3年GDP已经达到11.66万亿;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年,GDP增长率将保持7%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18万亿元。 注:1995-2005年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 注:1995-2005年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 2006-2010年数据根据预测增长率计算 我国经济正面临如下几大根本性的转变: 1、能源、原材料进一步稀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全面强化,“新型工业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口多、资源少是当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两大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壮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进一步突出。 ◆ 能源进一步紧缺。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专家预计2020年石油进口比例达到五分之四,石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将进一步突出。如前不久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8月18日每桶达到了47.53美元的天价,专家估算,中国今年为此将多付出88亿美元,国内经济增长率也因此从预期9.8%降到9%。 ◆ 原材料进一步短缺。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国房地产、汽车、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将迅速扩张,需要大量的铁矿、橡胶、煤炭等原材料。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特别是铁矿等金属矿产资源需要大量进口,去年仅进口铁矿就达1亿吨以上。 面对人多资源少的基本国情,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进一步加强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淘汰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货币政策将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 通过二十年来的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了相对成熟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自主需求、自主增长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从投资上来看,随着外资和民间投资幅度进一步扩大,国家公共投资规模将会逐步缩小。在2003年近2万亿元的社会总投资中,外资和民间私人投资1.6万亿元,占到了80%,而在1995年外资和民间私人投资仅占社会总投资的35%左右。 ◆ 从进出口比例上来看,进口大幅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原材料和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大幅增加,到2004年一季度,进出口已达到基本平衡,其中,进口达到了1241亿美元。 ◆ 从消费上来看,住房、汽车等大件商品成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在消费信贷等措施的作用下,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负重之车。 在未来经济增长中,随着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作为刺激和控制有效社 会需求工具的土地利用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和行政直接干预等措施将逐步退出,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将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二、微观行业分析 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近两年来,制造产业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06年专用制造业总体运行情况较好。上半年,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97.72亿元,同比增长31.01%,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8.78个百分点。从工业总产值各月增长情况来看,2006年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制造业总体销售情况明显改善,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销售产值增速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产成品资金占用略有下降。 (一)制造业发展概况 1、我国制造业现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 2005年以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在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工业投资增幅较大回落,以2005年1~4月份为例,工业投资增速仍达到57.6%,制造业投资增长仍高达65.1%。不少制造业部门,如纺织服装、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石油加工等,投资增长率仍高达60~120%。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预计未来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15%,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将使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优势更加突出,企业总数、产值和从业人数明显提高,建设国际性轻工制造城的产业基础和条件渐趋成熟。2005年完成制造业总产值比2004年提高4.3个百分点;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79.5%,比2004年底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主要制造行业的产业规模和比重也进一步扩大。 (2)经济外向度继续增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2.54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7%,制造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1.4%,比2004年底高出10.4个百分点。出口率32.1%,分别比全国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5.4和7.5个百分点。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型企业通过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进入世界相关产业的生产体系。还有一些企业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大中城市设立研发技术中心、信息中心、设计中心及一批专业市场和专卖店,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市场份额。 (3)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国积极调整资金投向,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集中有限财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30.23千亿元,其中用于技术改造8.28千亿元,同比增长32.5%,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7.3%。企业渴望改进管理水平的愿望显著增强,与跨国公司合作、聘用职业经理、股份制改造、设立外部董事、聘请专家顾问等先进管理形式不断增加。从所有制形式看,民营经济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企业制度特征明显的有限责任公司领跑势头强劲。全国大规模主要制造行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156.75千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轻工比重31.6%,比2004年底提高2.2个百分点,比重位居各种经济类型首位。 (4)产业集聚、园区集聚和品牌集聚更加突出。今年以来,我国的省、市政府、企业界更加重视集群战略,产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大力加强制造业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园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继续增强。今年新建成“中国包装箱生产基地”等3个“国”字号制造生产基地,累计基地数达1600个;新增中国名牌1100个、国家免检产品2000个、名牌产品2300个。 据机械科学院用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IOSD模型》)预测:按2000年价格计算,2000年~2020年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达8.64%,高于同期GDP增长率7.24%。按当年价格计算,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9.34%,也高于同期GDP增长率9.11%;预计2020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37.66%。 2、制造业企业类型 制造业企业是典型的离散型企业,按生产批量划分企业生产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 (2)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 (3)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 (4)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 (5)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 (6)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 从本项目的特点来看,折叠物品箱专利项目适于大批量生产企业较为合适。 3、制造业的特点及趋势 从国际产业分类看,制造业分为两大部分:﹁是原材料工业,主要提供作为工业或建筑业材料的半成品,如钢材、铝材、水泥等;二是加工工业,或加工制造业,主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为社会提供消费或生产用的最终产品,如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机器设备等。从制造业增长规律看,具有短期扩张能力,能够迅速进入高增长的,只是加工工业,而原材料工业则短期内不能迅速扩张,它受到自身投资周期较长的制约,也受到其上游产业—采掘业的制约。因此,凡是制造业(或工业)出现高速增长,如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都是加工工业的迅速扩张拉动的,同时也必然带动原材料工业的适应性较快增长。制造业作为各类制造型企业提供生产用铸件,是加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我国现有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制造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产业增长方式将被逐步削弱,新的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从宏观看,新的产业增长方式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从低度逐渐走向高度,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过度依赖传统产品,只注重生产规模和总量的外延扩张,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缓慢。2006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9.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5.4%,分别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低4.3和0.7个百分点。全国主要制造行业中,120个行业新产品产值率低于平均水平,其中60个行业今年没有国家、省级新产品。从现状看,产业结构缺陷对竞争力提升影响已凸显制造业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6.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低度化已成为困扰我国一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2)增长外向化。从新一轮经济增长格局看,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上升新的有力引擎,特别是深圳、苏州等珠三角、长三角城市,通过利用外力,顺利实现了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能否提高产品外向度和企业国际化水平,将直接决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产品外向度仍较低,全国主要行业中,有70个行业出口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非洲、中东、拉美、东欧和独联体等新兴市场所占份额还较低。从产业性质看,我国制造业大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后的多边贸易开放,整体讲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但也会由此引发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威胁。加入WTO后,关税降低使大批西班牙、意大利等进口商品价格大跌,原有的消费群会转向购买价格相当的进口商品,国内同类商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的优势商品由此受到的冲击将明显增大。从外向型经济发展看,我国轻工经济增长结构单一,外资比重偏低。 (3)竞争区域化。从区域发展现状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势所必然,区位优势对经济流动和资本集聚吸引力增大。上半年以长三角经济圈为载体的环杭州湾城市共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3%,增幅高出去年同期10.6个百分点。从产业发展现状看,宁波、杭州、大连、深圳、东莞、广州、晋江、台州等城市都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从世界制造业发展历史看,对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而言,总是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一些制造业生产基地会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区。 (4)政府服务化。从当前资本投向看,产业集群和政府服务化程度已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资本流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苏南地区之所以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今年甚至出现珠三角外资向苏南转移动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益看好的地理、政策、服务、人文等优势。目前,各地纷纷把营造环境和机制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竞相提供更低廉高质的生产性资源、更完备先进的配套体系、更宽松稳定的投资政策及更高效规范的办事程序,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氛围。从我国现状看,制造业用地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十分突出,电力不足一时较难改变,科技型、管理型、外向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难以引进,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部分企业因营商成本增高而搬迁外流,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4、我国制造业增长的新途径 目前,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启动,我国制造业要想继续保持与创造优势,实现长期繁荣,必须要主动顺应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创新和发展经济增长格局,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成功转换。 (1)产业结构的突破。目前我国的产业优势首先在制造产业。但这个优势只是暂时和相对的,已受到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要保持这个优势,除需努力巩固和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外,尚需在一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制造业始终成为我国经济的亮点。 ◆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政府要制定和利用好产业规划,引导企业千方百计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走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不能只停留在技术改造的传统方法上,要有新的思路。如培育多元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的深加工就是良好的提升方式。 ◆ 实现品牌和优势企业的扩张。没有名牌,就没有引领传统产业发展的旗帜;没有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没有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没有市场竞争力。要树立名牌意识,着力培育“中国制造”并通过企业重组来组建我国的轻工“航母”。 ◆ 加快发展制造业及文教办公用品、装饰材料、包装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的症结是结构单一,过于传统。有一些文教用品、装饰材料、包装材料产业等发展势头猛,成长潜力大。加快发展这类产业,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补充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形成多元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夯实轻工城的产业基础。 (2)国际化水平的突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给一个地区高起点发展制造业提供了可能。我们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要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加快发展。当前,我们应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向外转移传统产业及部分劳动密集型新兴制造业的机会,充分发挥我国一些地区人和产业集聚两大优势,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建立全球营销体系,推动各类企业和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和贸易销售机构,鼓励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国外大经营商建立战略性联盟,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 (3)研发设计的突破。建设国际性制造业,不仅要成为生产制造加工中心,更要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信息中心、设计中心。目前,我国制造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力量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作为“国际性制造城”的主要标志之一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仍十分薄弱,重引进模仿轻发明创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低下已直接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赢利水平,一般来说,企业研发设计部门约创造60%以上的产品利润。据分析,造成研发设计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教育力量的落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培训大都集中于管理、营销及财经等方面,而真正的科技尤其是工业应用技术的教育师资稀缺。所以创办,形成有实力的“工研所”、“设计院”,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势在必得。 (4)服务能力的突破。培育和创造各类高等生产要素和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底蕴和根基。继续办好以中国制造产品博览会为代表的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实现工商联动,培育市场优势,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以产品制造和零配件销售为一体的采购中心。完善技术、质检、信息等区域性中介服务体系和世界性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强化质量监督和管理,建立企业信用平台。抓紧建立和健全政策落实机制,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包装业整体状况分析 (一)行业总览 我国包装行业从八十年代初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个显著特点是包装工业的实力大大增强。据统计,1995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已经达11516亿元,比1994年增加173.4亿元,增长17.73%,比1990年增长153.5%,五年间平均每年递增20.45%,包装工业增加值到达293亿元,比1994年增加82.1亿元,增长15.47%,比1990年增长75.96%,五年间年递增11.97%。包装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也由1990年的278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623.8亿元,五年间增长了2.24倍。1995年全行业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已达213.9万多人,企业已达14357个。包装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也由很大增长。1995年之包装制品产量为143.1万吨,比1994年增长18.31%;金属包装制品产量为143.1万吨,比1994年增长14.76%;包装装潢印刷产量为1955.17亿印,鼻1994年增长18.8%;包装机械产量为30.29万台,比1994年增长17.22%。一些包装产品,如制包装材料、购物袋、塑料编织袋、复合软包装、金属桶等已出口到欧洲、东南亚、香港等地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包装工业出口交货值已达76.5亿元。包装行业每年承担三万余亿元工农业产品和上千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制造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包装行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新的提高。处于全球化市场角逐中的中国包装市场,正在经历一个急遽变动和重新划分领地的时代。国际技术合作方兴未艾,集团化、策略联盟风云又起,中国包装行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包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国包装碗行业市场,数十年来,随着包装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变化,也经历了系列的演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包装行业市场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设备为国产机械,技术落后、效率很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增加,有的国内包装厂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整个包装行业市场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迅速陷入了市场竞争的漩涡。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如广东)的包装业已逐步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产业系统。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投身于包装制造业,外资、台资厂商也纷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现代包装企业处在一个风云莫测的变化环境中,包装企业永远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成本、产品、顾客、人才、策略等种种危机。国外供应商凭着技术起点高、产品设备领先等诸多优势,甫一进入中国市场,即牢牢占据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具有丰富的制造和国际市场行销经验的台湾厂商也不甘示弱,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参与竞争,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在外来竞争者抢滩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下,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并在企业制度革新和市场营销方面与国际接轨,缩小了与海外同行的差距,以适应国内包装行业的实际情况,分别生产高、中、低端产品以满足国内包装厂的需要,并且出口国外。 据最新统计,2005年1-12月份,包装行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计8237个,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29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占轻工行业总产值的10.5%,产值总额在轻工19个主要行业中位居第三;实现产品销售率97.8%,高于制造行业平均水平。产品销售收入2867.5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税207.5亿元,同比增长12.2%;利润总额为126.2亿元,同比增长11.8%。2006年上半年,行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计8981个,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73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2%,实现产品销售率97.4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7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75%;实现利税105.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8%;利润总额为63.83亿元,同期相比增长15.94%;新产品产值52.24亿元,出口交货值444.53亿元。包装行业发展近几年呈稳步增长态势。 (二)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行业的发展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行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塑料制造行业在国家逐步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后,经历了行业真正的初创期,迈入成长期。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业内从事经营的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是不同的,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在行业的成长期,行业内企业逐步增加,新产品陆续上市,竞争加剧。 目前,包装产业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步主导市场,因这类企业生产固定资本投入较多,所以这些企业资本结构也比较稳定。各种新产品经过广泛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欢迎和偏好,市场需求开始上升,这些新产品也随之繁荣起来。由于市场前景良好,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和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的方向发展,因而出现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制造业的厂商通过追加投资,提高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但这种方法只有资本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有方的企业才能做到,这些企业往往也容易获得政府政策支持,而那些财力与技术较弱、经营不善、或新加入的企业(因产品成本较高不能通过规模生产获得成本优势或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则往往被淘汰或被兼并,因而,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虽增长很快,但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非常大,破产率与合并率相当高。行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中的电子制品企业在逐步激烈的竞争中需不断的巩固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对这类企业的新增投资利润回收快,投资回报率较高,处于投资的最佳时机,但同时,投资风险也较大。 (三)行业敏感性分析 包装产业由于对固定资产投资依赖性较强,属于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时,产品的需求增加,势必将带动投资的增长,使对投资需求量较大的塑料加工业迅速扩张。当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收入的减少将减少储蓄,投资也将减少,包装产业也随之衰退。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处于新一轮的增长期,受油价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2004年GDP同比增长9.5%,比人们平均预期水平高出近0.3个百分点,从季度走势看,经济走势出现明显拐点,宏观经济数据一定程度地高估了实际的增长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数字幻觉”现象。剔除比较基数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后可以看出,总体经济增长处于下降通道中,因此预计2005年GDP增长速度为8.3%,在宏观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2004年至今,受需求增长的拉动,包装产业的增长速度都在18%以上,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包装产业重点产品发展良好。 四、方便面市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竞争趋势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快捷、简单、美味、营养和廉价的方便面已成为国际性方便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面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源于中国,续日本完成方便面工业化过程后,途经东南亚及港台地区,最终回归中国大陆根深叶茂地茁壮成长。至1970年中国第一袋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厂“诞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中国方便面作为极具东方传统文化魅力和市场活力的新生行业,已从加工生产到市场扩张,并在日益完善其自身工艺和相关配套行业的进程中成长成熟,进入现代工业产业的行业。实现了中国方便面业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方便面从1992年销量13亿包,到2005年销量500亿包(远超韩国、日本、欧美等国),中国人以370万吨产量和30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正创造世界方便面历史的记录。 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虽然我国方便面工业已接近世界水平走向成熟期,然而,方便面行业的快速发展,产销量的不断攀升,整个行业红红火火,而与此相对应的却不在是方便面企业数量的剧增,而是全行业企业总数急剧减少。那种,诸侯称霸,龙争虎斗,各领风骚仅几年的变化速度令人目不暇接。 据国内权威性营销类杂志《销售与市场》统计,2005年,康师傅、今麦郎、白象、统一等排名前五位企业巨头瓜分了中国方便面市场70%的销售额。方便面行业正处于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迈进的过程,行业悄然迎来了洗牌的时代。方便面市场出现了几家欢乐百家愁的局面.企业在品牌、质量、包装、广告、价格、营养等领域进行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为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一直走的是靠扩大产,销量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追求市场份额以成为一些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目标,因为一些份额减少或消失,微利的企业势必遭到重创。我国方便面企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如覆薄冰,于是企业一直重视其生产工艺上的改进,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加工生产;在口味上南北方风味相结合,适合中年,老年、儿童口感;在原料上采用各种营养材料和上等的原料进行生产,在市场上已占领了一定的份额。 在价格上竞争,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随着我国方便面行业严重“缩水”,越来越多的企业打起包括降价、促销、加量不加价等形势的价格大战,企业以降价来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大,势必导致价格和利润下跌,中小企业产品的降价无疑是饮鸠止渴,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缩水”.进入微利时期,在其扩大市场份额梦想获得市场空间甚至无济于事的同时,也将企业一步一步的推向亏损的深渊。毫无疑问一味的靠降价而不靠革新技术,刺激市场消费来占领市场份额是必然会失败的。要做中国的面王;世界的面无霸,企业就必须科学的发展,降低资本成本;革新技术,以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现代化社会. 五、纸制餐具包装产业市场及发展趋势 纸杯、纸碗、纸餐盒是 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绿色餐饮具。 纸制餐饮具自问世以来,在欧美、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被广泛推广和使用。纸制品独具美观大方、环保卫生、防油耐温等特性,并且无毒无味、形象佳、感觉好、可降解、无污染。纸餐饮具一进入市场就以其独有的魅力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国际上各快餐业和饮料供应商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及各方便面厂家等全部使用纸质餐饮具。 二十年前出现并被誉为"白色革命"的塑料制品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今天难以消除的"白色污染"。因为塑料餐饮具回收难度大,焚烧产生有害气体,而且不能自然降解,掩埋会破坏土壤结构。我国政府每年要花费数亿资金来处理成效却不大。发展绿色环保产品,消灭白色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 目前,从国际上看,欧美许多国家早已立法禁止使用塑料餐饮具。从国内情况看,铁道部、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科技部以及各地政府如武汉、杭州、南京、大连、厦门、广州等许多大城市已率先颁布法令,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国家经贸委(1999)第6号文件也明确规定,在2000年底,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塑料餐饮用品。一场全球性的塑料餐饮具制造业的变革正逐步兴起。"以纸代塑"的绿色环保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之一。 为适应和促进"以纸代塑"活动的发展,1999年12月28日,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部和卫生部发布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标准》和《一次性可降解性能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为我国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督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目前一次性纸杯已成为很多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日常消费之必需品,专家预测:在近三年内纸质餐饮具将迅速风靡全国,并大量进入家庭,其市场正在迅速成长并扩大。 塑料餐饮具结束其历史使命是大势所趋,纸质餐饮具正在成为时尚潮流。目前,纸质品市场刚刚启动,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1999年度纸质品餐饮具消费30亿只,2000年度达到45亿只,2005年度已达342亿只,预计今后5年内将持续以50%的速度递增。纸质餐饮具现已在商业、航空、中高档快餐厅、冷饮厅、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宾馆、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等等领域广泛使用,并正快速向内地中、小城市扩张。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市场潜力之大,为纸质品生产商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今,在方便面市场,碗装方便面日益普及,碗装方便面“不方便”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目前来自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方便面的估计消费700多亿份,产值约200多亿美元,除印尼、日本,美国和韩国,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方便面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大国,约占世界总量的40%左右,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方便面的年销量将达到1000亿份,市场潜力如此巨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又要求食用方便、清洁卫生、环保安全、便于携带,要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企业就必须在口味、营养、包装上全面改进,在价格上才具有竞争优势。 企业如何降低成本以价格取胜,是方便面企业的重要战略,企业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口味与包装,更要考虑人们所接受的价格,不能为降低价格而在质量上打折扣.众所周知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今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在材料上没有再降低成本的空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势必将增加的成本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不但不被消费者接受还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在国内外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方便面企业追求的不仅仅是规模效益,而质量是竞争的基础不是主体,高质低价是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方便面企业要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折叠碗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87504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