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4441348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刍议中国画教学中的“三从法则”珠晖区东站路小学教师 周灵芝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折服。中国画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展示了“诗画一律”之美,是世界上思想含量、文化含量、艺术含量最大的画种,潘天寿先生称它为“文中之文”。近年来,中国写意画被引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且所占比重较大,由此可见我国对传统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长期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中,很显然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宣纸的性能极富变化,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是非常难以控制,以学生的能力要在

2、这样变化多端的宣纸上用难以控制的毛笔去模仿规定的形象,是极其困难的;中国画丰富的线条与干湿浓淡的变化,更令学生感到难上加难。第三,从小学美术教学的课时分配上看,要想用有限的课时去解决中国画的问题,是没有可能性的。因为中国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基于以上三点,我以为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做的是:在课堂上,利用现有的课时,借助教材中可以升华的内容,讨论一些浅层的中国画的问题。尽可能的为学生扫除一些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中国画的文化,和中国画建立起感情,对中国画产生亲近感,使他们产生想学习中国画的愿望。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从笔

3、法到章法,章法大于笔法。中国画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对小学生的辅导要强调理解中国画的画意,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学中国画,教学可以从笔墨游戏开始,让学生熟悉国画课,并培养其乐趣。如在教学三年级彩墨游戏一课时,我让学生随便在纸上滴几滴墨,然后通过猜猜看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宣纸上随时添加,随时观察,随时猜想,看看最后整张画面会呈现一幅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最后通过添加变成什么其它的样子。这样在促进学生把握整体的同时,还把握了局部,正确地处理好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学生作业画面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有添几笔变

4、成人物的,有滴几滴墨色变成景色的,通过这种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训练了想象力。随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大师的作品(如吴冠中的彩墨作品),让学生了解水和墨在宣纸上能产生许多出人意料的晕染效果,而我们的古人也正是运用这种特有的笔墨效果才表现出许多传世佳作。此时,让学生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等,可以增强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体验到柔软的笔毛在宜纸上划过时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在这一阶段,要注意不用笔墨去画具像的造型,撇开画中的造型难度,不以“象”为本, 扫除学生心中的造型障碍。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以水为调料在宣纸上随意画出浓淡、干湿、粗细、长短不同

5、的点、线、面。让学生把毛笔当成玩具,玩耍似的使用,使其看到在自由的运用下,笔将水与墨混合,在宣纸上留下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笔墨的不同形态在宣纸上所产生的变化,为继承传统中国画文化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在兴趣的基础上,再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步加入造型要素。先自由,后规矩,逐渐提高要求。先让学生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分别画出大小不同的点、线、面来表达不同的情绪,使他们知道点、线、面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形象语言要素。然后,再通过用笔入纸的角度、快慢、轻重和墨色的浓淡、干湿来制造出不同的节奏,使画面产生美感,并能抒发出不同的情感。让学生在体验艺术表现的同时,对中国画的材料不再畏惧,为学生临摹中国

6、写意画打下一点笔墨的基础,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文化而建立信心,为将来中国画的学习注入了动力。这一阶段,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以及中锋、侧锋、逆锋的运笔要求,并尝试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和干湿的水分控制,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画用笔、蔽墨、蔽水、调色等基本方法,为学生初步表现水墨奠定基础。五年级画桃这课是学生第一次学画国画,我适时给学生讲授一些章法知识。章法也叫构图、布局、经营位置,指画面的构成和安排。1、宾主,每幅画中要有宾主之分,主体是立意的中心,须摆在适当的中心位置,宾体起陪衬的作用。“桃”这幅画中,主体是桃,宾体是盛桃的盆子。描绘的重点是桃,处在宾

7、体位置的盆子只要简单地表现出来就行了。2、呼应。画好桃,就要注意众多颗桃相互的关系,应处理好上下,左右,前后堆叠的关系,并于散落在盆外的樱桃作呼应。3、穿插。使画面不刻板,富有变化,这样气势与节奏明确而又紧凑。留白是中国画独有的章法。画面的留白,是画家苦心经营的部分,也是一画意境的重要体现,以寒江独钓图为例,画中大片留白,那垂臂独钓的老者,便处于虚虚实实之中,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淡泊渺远又有一点伤怀的情感。空白在山水画中,有时代表水、瀑布,有时代表轻烟、雾气、光芒,有时也用来作为调节画面布局的手段,它如同山水画的“眼”,起到传神的作用。结合李可染的作品枫林暮晚、黄山云烟、万山红遍,进行比较分析“空

8、白”在三幅中的不同作用,分别代表瀑布、云霞、白墙,共同目标就是使画面更有生机,布局更合理,意境更美好。学生对传统画论中“以白计黑”的原理有了基本了解,自觉地处理好画面的“空白”。二从形似到神似,神似高于形似。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

9、,不是去模仿自然,而是画家用自己的文化去解读自然,表现画家胸中的自然,是一种借物抒情的精神产物。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讲究骨法用笔,讲究用墨,强调“墨分五色”、“尚纯而戒驳”,构图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

10、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从而抒发作者的性情,表达作者的心意,这正是中国画艺术美的本质。谢赫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创作方法:应物象形,就是鼓励学生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和凭借,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又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在教学美术欣赏齐白石的虾戏图,我是这样引导赏析:白石画虾以入化境,虾体透明且有弹性,浮

11、游动势轻捷有力,每根虾须都很活跃,虾的向背,阴阳,轻重,厚薄,软硬都在简略的笔墨中充分体现出来,而且看上去总是在水中,是湿润的。他画纸上每一笔,不是单纯为了笔墨趣味,而是既有凝神流畅的书法美,又构面了该物的形神特征,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是这样地出神入化。作品的“画意”产生于作画前,完善于创作中。三从美术到美育,美育重于美术。我们的美术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去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审美感受、形象思维、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发展个性、修炼品德、启迪智慧,美化人性,提升人生价值水准。从半坡到秦汉到明清直到当代,中国画审

12、美风格千种风情,万般旖旎。以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文化主体,使中国文化形成了内核为“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东方艺术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将各个时期的绘画艺术串成一条璀璨的珍珠,绵延流传,生生不息。中国画讲究用具有审美个性和审美共性的线条、墨色来表现对象,同时,又把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审美追求注入到笔墨里面去。石涛运墨,酣畅沉郁称于世;黄胄运墨,以泼辣取胜;石鲁用墨,以雄豪见长。观名家之墨法,乃各家之眼界各家之心声也。心声各异,笔下演绎自然各入化境,法象自然而别开生面了,墨色之中,大有天地。于此可见,在墨法之间表人生哲理乃中国画艺术性之一大特色。就中国画笔墨而言,是“技”也是“道”。如用

13、笔之快慢、刚柔、虚实、疏密、起伏,墨色之浓淡、干湿、润枯等,这一切的对立关系,都是互生互动的,是朴素辨证法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的观念。中国画在用笔墨造型的同时,加入了作者的情意,加入了文化内涵。并进入到得意忘形、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便是中国画艺术之美的本质。自然界的万千物象由于画家本人的学识修养,人品素质,审美情趣,人生经验的不同在画面上都有不同的体现与流露。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简单的说,“造化”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与自然物象浑然合一。中国画在创作时

14、,下笔运作,提出“存心要恭。落笔要松”:在处理客观物象与主观理性关系方面,强调“似与不试之间”,在画面布局技巧上 ,要求具备宾主 、开合、聚散、疏密等关系:在笔墨技巧上应体现运笔的轻重、起伏、疾徐,用墨的浓淡枯润等等。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绘画语汇都直接起源于谈论哲学和宇宙观的用语,虚实、气理、向背、心意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实质是道家精神,道的特征与天地之美的契合,追求主客相融 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 主客体 的生命精神,轻视对物象外在表象的摹仿。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绘 画追 求天地之大美,着力表现 天地万物的生机 活力,表现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的生命情调 ,表现这种大化生命的宇宙精神。因此

15、中国传统绘 画注重体现生命、生机,追求气韵生动。中国传统绘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是把艺术更多地视为自修、成就人格、求仁得仁的内省功夫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孔子儒学对在中国绘画的表现中,有时既强调变化,也注重和谐,绘画语言虽有起伏,但不张狂,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打动力,但格调平和,合乎法度,显然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绘画表现中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中国山水画时,早在北宋理论家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对山水画就有一段形象的比喻,他把山水比作人体:“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

16、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这真是把山水作为有机生命来看待了,在山水画中不仅寓含着哲理,还显示着生理,极其精辟。当我以自己的一幅山水画作品为参照讲述这段话时,学生听得入了迷并深切体会到:树是山的最重要部分,没有树,山就不会有清泉、烟云,象人缺少了血、毛发,只能是死山一座,同样,水中如没有鱼,也是死水一潭。所以,画好山上树、水上垂钓者是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内容,平时,我们更应保护好树木,爱护好水源,那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接着教师示范树木、水流的画法,学生学得更专心,因为他们对山水画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山水画中的山水、树木、亭榭、烟云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摇曳生姿的艺术表现力魅力无限。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唯愿,能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领悟、去解读、去品读、去学习,指导学生继承传统,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熟知其特点和艺术规律,使学生成为各方面都很丰富的、修养全面的最优秀的人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