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教学课件《信用风险度量》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0763444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271 大小:8.9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整套教学课件《信用风险度量》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整套教学课件《信用风险度量》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整套教学课件《信用风险度量》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资源描述:

《整套教学课件《信用风险度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套教学课件《信用风险度量》(2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度量第一章第一章 风险及其度量概述风险及其度量概述风险概述风险管理风险度量知识结构图风险风险及其及其度量度量概述概述风险概述风险概述风险度量风险度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风险的定义风险的定义风险度量的定义风险度量的定义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的由来风险的由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组成风险的组成2024/5/53 风险(Risk),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如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等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简明牛津英语词典:风险是“危险,即坏结果、损失或者暴露在不幸事件中的机会”。风

2、险的定义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广义风险,如金融风险等),另一方面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狭义风险,如企业经营风险等)。风险的性质主要涉及不确定性、损失、可能性、波动性、危险等内容。一、风险的定义一、风险的定义第一节第一节 风险概述风险概述2024/5/54一种观点认为: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渔民们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难以确定的危险。在出海捕捞打鱼的劳动过程中,“风”即意味着“险”,“风险”一词即源出于此。另一种观点认为:“风险”一词是舶来品。有观点认为该词来自阿拉伯语,也有观点认为来自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

3、UE”一词。随着人类活动复杂性和深刻性的层层递进,“风险”一词的含义逐渐深化,并囊括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等方面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无论如何理解“风险”,其核心含义均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则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未来遭受破坏或损失的概率,或者更进一步地通过智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还可能通过风险获得收益。二二、风险的、风险的由来由来2024/5/55(一)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与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关系是理论界

4、关于风险的含义如何界定的争论焦点之一。第一种观点:风险与不确定性没有本质差别,风险本身就是不确定性。可以直观地将不确定性理解为事件发生后最终结果的多种可能状态,即确定性的反义。尽管这些可能状态的数量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进行事前估计,但事件的最终结果表现为何种状态并不能准确地在事前进行推断。因此,根据能否在事前对事件最终结果的可能状态和各状态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可以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三三、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2024/5/56(一)风险与不确定性第二种观点:尽管风险与不确定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不

5、能简单地将它们混为一谈。风险是指决策者面临的这样一种状态,即能够事先知道事件发生后的各种可能状态,并且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比较准确地预知每种可能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即知道该事件各种未来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不确定则意味着决策者不能预知各种状态最终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概率分布。在此种情况下,决策者无法预知全球性战争何时发生,或即使得知也无法预知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布。因此,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决策者是否可以预知事件发生后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综上所述,风险来源于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但是不确定性并不等价于风险。三三、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2024/5

6、/57(一)风险与不确定性根据事件的不确定性程度可以对风险的等级进行区分。零级:完全确定。未来的后果与发生的概率可完全确认,无风险。一级:客观不确定。未来的后果可确定,但发生的概率无法客观判断。二级:主观不确定。未来的后果与发生的概率均无法客观判断。三级:完全不确定,或混沌不明,未来的后果与发生的概率均无法判断,风险程度最高。三三、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图1-1说明,时间(T)距离到期日(T3)的时间间隔越短,决策者掌握的信息量就越多,认知能力也越来越高;同时,不确定性程度也随着时间间隔的缩短而不断下降,风险也越来越小,直至无风险。图1-1风险水平2024/5/58(二)风

7、险与损失风险与损失(Loss)也具有紧密联系。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降低。无论将风险解释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是与期望的偏离,风险的含义中都包含了损失的概念。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与期望的偏离,即投资者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所关注的风险仅在于最终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即只有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才可称之为风险。此时,风险往往被称为下侧风险(Downside Risk)。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应的风险是一种变量的波动性,持该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张用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风险,如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此时能够考察高于预期收益的上侧风险(Upsid

8、e Risk)。尽管风险与损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风险只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损失,即风险为事前概念,而损失则是事后概念。风险在事件发生前就已形成或存在,而损失则并未发生,只是存在造成损失的潜在可能性。损失一旦发生,风险则不复存在,因为不确定性已转化为确定性。三三、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2024/5/59(三)风险与可能性风险与可能性(Probability)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性的数理统计表达方法是概率,是对不确定性的量化描述,是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状态风险进一步认知的结果,也是投资者衡量风险水平高低的主要工具。(四)风险与波动性在多数情况下,风险

9、表现为一种变量在未来时期的波动性(Volatility),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是由于利率、汇率等因素连续不断地波动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在事前无法对波动进行准确预测,也无法获知其变动规律,因此这种波动性首先表现为一种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此外,这些市场变量的波动也是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的频繁甚至连续的变动。三三、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2024/5/510(五)风险与风险暴露由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而言,无论该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如何,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大小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风险暴露(Risk Exposure),也即风险

10、敞口,是指在各种业务活动中容易受到风险因素影响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或者说是暴露于风险中的头寸规模。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风险因素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在特定风险因素下的暴露程度。三三、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2024/5/511风险构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一)风险因素风险因素(Hazard)是指能够产生和增加损失频率(即一定数量的标的在确定的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与损失幅度(每发生一次事故导致标的毁损的状况,即毁损价值占被毁损标的全部价值的百分比)的潜在条件,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例如,雷击、电路短路是造成火灾的风险因素;

11、健康状况和年龄是人体生病的风险因素;酒后驾驶是造成车祸的风险因素。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四、风险的组成四、风险的组成2024/5/512(二)风险事故风险事故(Peril)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外在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当存在风险时,只有发生风险事故才能导致损失。如果风险事故并未发生,那么风险仅表现为损失的可能性,尚未形成损失。就某一事件而言,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那么就是风险事故,如燃放烟花炸伤人;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成为风险因素,如燃放烟花造成建筑物失火,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四、风险的组成四、风险的组成2024/5/51

12、3(三)损失狭义损失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经济价值的减少、灭失以及额外费用的增加。广义损失还包括一般情况下财产的正常损失。在信用风险管理范畴内,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是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原因,是损失的媒介;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四、风险的组成四、风险的组成风险因素会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损失,损失则又表明风险事故的大小,同时也能够体现风险

13、因素的隐患和危害。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交错的联动关系,如图1-2所示。图1-2 风险三要素的关系2024/5/514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风险管理主体用以降低风险导致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即通过开展风险识别及风险度量、使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后果,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其内容包括:1.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2.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以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以及风险控制。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这个角度看,风险

14、管理即是在降低风险得到的收益与相应付出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延伸阅读风险管理发展简史一、风险一、风险管理管理的定义的定义第二节第二节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2024/5/515(一)风险识别的过程和特质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即认识风险的来源与所在。1.风险识别过程(1)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行后续分析,寻找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因素。(2)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只有对风

15、险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效地识别风险。风险的存在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当期风险,又有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既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既有静态风险又有动态风险等等。因此,进行风险管理必须找出风险的变化规律,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要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出风险管理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16(一)风险识别的过程和特质1.风险识别过程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资料和风险事故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找出各种明显的和潜在的风险及相应的损失规律。因为风险具有动态性、可变性,所以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和系统的工作,要求风险管理者密

16、切注意原有风险的变化,并随时识别新的风险。2.风险识别的特质风险与时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未来就有风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持续且有制度、有系统地识别风险。需要持续是因为需要减少不可知风险;有制度和系统保障,才能使工作持续。总之,持续与有制度、有系统是风险识别的工作特质。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17(二)风险的终极根源天、地、人是风险的终极根源,可归纳为两大类:1.自然环境纯与自然宇宙有关,全无人为因素在内的风险根源。2.人为环境只要受到人类行为的影响,均属此类风险根源。(三)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是风险的终极根源,这些根源需靠全人类共

17、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变。通常,风险主体能进行控制的大部分为次级根源。例如,企业无法也无需改变现有政治体制,但对于源自政治体制的可能引发财产被没收等结果的风险来源,如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则可以缩小政治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冲击。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18(三)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根据分析对象和方法的不同,用于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政策分析法、财务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和实地检视法等方法。1.政策分析法政策分析法(Policy Analysis)是针对政府形成的政策,分析辨识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来源。基于对各国政局的稳定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贸政策、国际金融政策等政策

18、的分析,可辨识出各国政治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具体来源。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19(三)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2.财务分析法财务分析法(Financial Analysis)是根据财务报表与其他财务资料识别可能的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缩影,分析财务报表有助于认识经营风险可能的来源。此方法也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风险识别方法。(1)依据资产负债表,可以认识公司的风险暴露类型,例如,风险属于财务性风险还是资产性风险。(2)依据损益表,可以了解公司业务盈亏风险的来源。(3)依据现金流量表,可以认识现金流量风险的来源。(4)根据各种财务比率运算的结果,进一步以其他相关资料为佐证,追踪可

19、能的风险来源。例如,如果“Z-score”值低于1.8,则公司未来破产的可能性约为90%,在此基础上追踪可能的来源是风险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203.流程图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Flow Chart Analysis)是通过生产过程或管理流程识别可能的风险。属于生产制造内部的流程称为内部流程,以中国台湾某鞋厂的生产制造内部流程为例,参见图1-3;属于行销运送的流程称为外部流程,以中国台湾某鞋厂的外部流程为例,参见图1-4。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图1-3中国台湾某鞋厂生产制造内部流程图图1-4中国台湾某鞋厂外部流程图(三)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三)识别风险的常

20、用方法2024/5/521(三)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4.实地检视法顾名思义,实地检视法就是通过实地走访与现场勘查来辨识可能产生的风险。俗语有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前几种识别风险的方法完全是纸上谈兵,是“坐而言”的阶段。“起而行”阶段的实地检视法能更完整地识别风险,从而有助于达到更好的风险管理效果。实地检视法更有助于了解风险来源的实情。另外,实地检视法提供了风险管理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顺畅实施与绩效提高大有帮助。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22(四)识别风险时其他应注意的事项1.应与相关部门及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以保证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风险2.注

21、重对过往已发生的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归档,为风险分析做好数据准备。3.应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作适当的归类,并用文字进行清晰的描述,为下一步的风险度量做好准备。二、风险识别二、风险识别2024/5/523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主体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损失控制。(一)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风险管理主体为了完全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风险行为。风险回避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而其他任何方式只能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或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或对

22、损失发生后及时予以经济补偿,因而均没有直接回避风险的效果彻底。风险回避的主要优点是将损失概率保持在零的水平,并消除以前曾经存在的损失出现的机会,因而简便易行,经济安全。三、风险控制三、风险控制2024/5/524(一)风险回避回避风险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其一,只有当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非常严重且风险管理主体无力承担、消除或转移该风险时,回避风险才有必要。其二,避免风险需要以放弃某项计划作为代价,从而消除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与损失。但是,与风险相对的则为收益,为避免风险而放弃某项计划必然随之失去与该计划相关的各种机会和利益。因此,简单地回避风险带有消极防御的性质,机会成本较高,在确定采用此方法前应谨

23、慎权衡,避免得不偿失。其三,回避风险的方法有时可能并不现实。因为回避风险需要停止或放弃某项行为,容易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停顿,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不应为了降低可能的损失而放弃获取收益的机会,不能盲目回避风险。三、风险控制三、风险控制2024/5/525(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主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其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他人。转移风险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保险即被保险人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通过保险的方式,风险承担主体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的信用为标的的信用保险就是金融风险保险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保险产品。2.买卖

24、契约在买卖合同中订立保证条款也可将风险转移出去。例如,通过期权交易可将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3.担保根据担保合同,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作为第三方的担保人必须保证合同按规定履行。例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常会要求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作为该笔贷款的还款保证,如果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担保人必须代为清偿。三、风险控制三、风险控制2024/5/526(三)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减少风险损失的行为。但是,进行风险分散时,也可能将收益同时分散。风险分散是基于简单的哲理“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例如,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

25、通常采用多样化投资组合策略来分散风险。(四)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尽可能全面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竭力降低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所以,损失控制的基本点是预防损失发生和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损失控制是风险控制中最重要的措施。相对于其他措施而言,损失控制更积极、合理、有效。主动地预防与积极地实施抢救比单纯地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三、风险控制三、风险控制2024/5/527(四)损失控制首先,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其次,从宏观角度来看,损失控制要优于转移和分散风险。就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而言,二者只是使风险从某些个人或单位转移给

26、他人,并不能在更宏观的层面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损失控制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损失,但它仍不失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预防与减少损失的措施。损失控制的划分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按控制目的可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第二,按措施的执行程序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损失的事前控制基本相当于损失预防,事中和事后控制实际上就是损失抑制;第三,按采取措施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工程法、教育法和程序法。三、风险控制三、风险控制2024/5/528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出巨灾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15年3月10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

27、务公司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展现了良好信用度的特征,意味着其评级较中国的主权评级(Aa3稳定)最多低两个子级。2015年1月21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依据大公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和偿债能力评级方法公布了包含266家网络贷款平台的黑名单。随后,2015年3月9日,宜信公司、阳光保险等11家中国P2P、小微贷行业的企业与全球最大的预测分析及决策管理软件公司费埃哲(FICO)签约,并将采用最新发布的费埃哲信贷评分决策云平台(FICO Alternative Lending Platform)服务,提升中国P2P互联网金融和小微贷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四、我国风险管理实践四、我国风险管理实践

28、2024/5/529在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时期,中国银监会修订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15年3月12日发布。指引指出,适度延长并购贷款期限,将并购贷款期限从5年延长至7年;适度提高并购贷款比例,将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从50%提高到60%;适度调整并购贷款担保要求,将并购贷款担保的强制性规定修改为原则性规定。在适当调整并购贷款条件的同时,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并购贷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防控财务杠杆风险;加强防范虚假并购行为;加强完善并购贷款统计制度。案例分析三鹿集团败于管理失控延伸阅读风险管理研究:历史与现状四、我国风险管理实践四、我国风险管理实践2

29、024/5/530一、风险一、风险度量度量的定义的定义第三节第三节 风险度量风险度量风险管理的过程始于风险识别终于风险控制,而风险度量在这两者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风险度量(Risk Measurement)即在认知风险的来源与所在后,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进而采取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此处的分析实际上是对风险的影响和后果进行估计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影响范围和发生时间的度量。2024/5/531风险估计(Risk Estimation)是将风险分析得到的信息依据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幅度予以量化的统计过程,简言之,风险估计是风险的量化过程。(一)风

30、险估计的主要内容1.估计损失频率(Loss Frequency)估计损失频率即希望获知损失次数的概率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条件概率得到的贝氏定理(Bayes Theory)、理论概率分布(例如Poisson分布)、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和失误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等方法。2.估计损失幅度(Loss Severity)估计损失幅度的最新标尺是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在险价值是由损失分布的形态、信赖水准和变异程度所决定的,是综合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与外汇风险等财务风险于一体的统一标尺。二、风险估计二、风险估计

31、2024/5/532(二)风险水平的评估随着科技水平的纵深发展,新的风险预测工具也不断推陈出新,如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灰色理论(Grey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以及模糊理论(Fuzzy Theory)等。事实上,即使再精准的预期数量模式也无法完全在事前料定风险,因为任何预测模式,本身即存在风险,称为模型风险(Model Risk)。因此,如果能掌握关键资料,辅以灵活的经验予以判断,进而评估各类风险的程度,其结果在风险管理中将有明显作用。二、风险估计二、风险估计2024/5/533(二)风险水

32、平的评估【例1-1】假设一:损失频率X为五类,它们分别是极少发生X(1)、可能性较小 X(2)、中等概率X(3)、很有可能X(4)和基本肯定X(5)。假设二:损失幅度Y亦为五类,他们分别是可忽略Y(1)、不严重Y(2)、中等 Y(3)、很严重Y(4)和最严重Y(5)。假设三:X(I)=I,其中I=1,2,3,4,5;Y(J)=J,其中J=1,2,3,4,5;R(I,J)=X(I)+Y(J),其中,R表示风险水平。当2R4时,称之为低度风险;当5 R7时,称之为中度风险;当8 R10时,称之为高度风险。二、风险估计二、风险估计2024/5/534(二)风险水平的评估【例1-1】构建一个风险矩阵表

33、用以表示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1所示,其中各行表示损失频率,各列表示损失幅度。表1-1中的风险矩阵表可根据实际需求做不同的调整。另外,每一风险 可根据此矩阵表显示的分数,归类得到相应的风险水平,如图1-5所示。二、风险估计二、风险估计表1-1 风险矩阵表图1-5 风险水平落点2024/5/535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是指人们针对风险的来源和风险估计值决定其重要性与价值的一种过程,包括人们对风险的认知(Risk Perception)以及认知损失与认知效益间的关系,是风险管理活动在风险识别以及风险估计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一)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1.风险认知

34、的含义风险认知是风险管理主体对影响其日常生产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与认识过程,是用来描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的概念。三、风险评价三、风险评价2024/5/536(一)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2.风险认知的理论。以科技风险为例,对人们风险认知的解释有以下五种理论:(1)知识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科技知识水平差异是解释风险认知差异的最佳途径。(2)个性理论。每个人个性的差异与风险认知差异之间是相关的,因此,以个性差异解释风险认知差异是最佳途径。(3)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风险认知与经济生活水平以及科技产生的效益有关。(4)政治理论。个人参与的社会运动团体、对科技政策的看法与人们的风险认知有

35、关。(5)文化理论。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即文化形态,是影响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对非科技风险而言,这五种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风险认知上的差异。三、风险评价三、风险评价2024/5/537(一)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三、风险评价三、风险评价图1-6风险认知图2024/5/5383.影响风险认知的因素(1)风险活动的特质。风险活动有损失与收益两个方面。就损失而言,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可知,有两个最基本的风险特质对人们的风险判断和认知产生影响,那就是损失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熟知程度,如图1-6所示。(2)认知者本身的特性以及媒体和社会文化及政治形态。认知者本身的个性特点、媒体对

36、风险真相报道的多寡、人们对体制机构团体的信赖以及社会形态以及文化类型和政治形态,均影响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认知。(二)风险评价的功能风险评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1.有助于风险管理主体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即确定能够接受的风险底限。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不仅需要考虑技术与经济层面,人文方面的社会政治形态也是必须要考量的因素。2.有助于风险管理主体制定风险沟通策略。例如,化工类企业在确定其外部沟通策略之前,必须详细调研并了解民众对其产品风险的认知以确定相应的沟通方案,以求最大程度的避免不利影响。三、风险评价三、风险评价2024/5/539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度量第二章第二章 信用风险及其度量概

37、述信用风险及其度量概述信用风险概述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度量知识结构图2024/5/542信用风信用风险及其险及其度量概度量概述述信用风险概述信用风险概述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信用概述信用概述信用风险度量的定义信用风险度量的定义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概述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概述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演进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演进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能够履行与他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它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表现为以偿

38、还为条件的商品和货币的让渡形式,即债权人用这种形式赊销商品或贷出货币,债务人按规定日期支付欠款或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英文中的信用是“Credit”,源于拉丁文“Credere”,本意也是信任、信赖。到了12世纪,欧洲已经出现赊账销售,信用的经济含义日益显现。韦氏新国际词典的解释是“The system of buying and selling without immediate payment on security”。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信用风险概述信用风险概述2024/5/543(一)信用的含义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信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对它的解释也日趋多样化,可以从五个

39、角度来理解信用的内涵。1.伦理视角从伦理的角度理解,信用即“诚信”,具体来说,即“诚实善良,遵守诺言,童叟无欺,实践成约,从而取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国语周语上说“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此处的“信”即可理解为“诚实、不欺”。日常生活中的“讲诚信”、“说话算话”、“守时守信”、“讲信用”、“一诺千金”等所反映的就是“信守诺言”的意思。国际社会对诸多国家的研究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信用水平越高,经济越落后的国家信用水平越低。信用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伦理角度理解的信用是信用的所有不同内涵中最为基础和根本的一点。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44(一)信用的含

40、义2.经济视角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实际上是一种借贷关系,是“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本杰明富兰克林:“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就经济的角度而言,信用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国家、银行、企业乃至个人等多个层次来理解。国家信用:首先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贷关系,即所谓的主权债务;其次为国家政府与本国的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是相互的。银行向企业和个人借款(吸引存款)取得信用;企业需要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用以维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并扩大生产规模等,个人也可以通过向银行借贷用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企业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一是商业信用(也称交易信用,即Trade C

41、redit或B to B信用);二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信用(也可称为B to C信用)。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45(一)信用的含义3.法律视角从法律的角度看,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这一关系中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执行存在时间差。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存在时间差,那么则存在信用;二是指双方当事人按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其中,“契约”可以被看成是狭义的经济合同,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社会契约;同时,契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即时交割,这是构成法律上的信用的必要条件。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参与交易的企业间只要存在非现金交易,就无时无

42、刻不与法律角度的信用密切相关。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46(一)信用的含义4.货币视角以约翰劳、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认为,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二者是等价的。约翰劳认为“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有同样的效果。”信用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即资本。熊彼特:“更有用的方法可能是从信用交易着手,把资本主义金融看成是一种清算制度,它抵消债权债务,将差额转移到下期使得货币支付成为特殊情况,没有任何特殊的根本重要性。换言之,就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而言,一种信用货币理论可能要优于一种货币信用理论。”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47(一)信用

43、的含义5.社会视角信用可以被看做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信用不仅是基本的道德规范问题,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影响着国家、地区、城市和企业乃至个人的竞争力。如果没有信用,社会的持续发展将失去其最根本的源动力。政府如果失去信用(即公信力),将使本国居民人心惶恐,各自为政,最终将出现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企业如果失去信用,轻则大大提高交易成本,降低盈利水平,重则丢失客户与市场,最终倒闭;个人如果失去信用,那么必将失去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基础,最终被时代淘汰。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48(二)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行为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出现而产生,信用关系的建立有五个基本要素:1.信用主体信

44、用主体是指信用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要有行为主体,即行为双方当事人,其中转移资产、服务的一方为授信人,而接受的一方则为受信人。授信人通过授信取得一定的权利,即在一定时间内向受信人收回一定量货币和其他资产与服务的权利,而受信人则有偿还的义务。2.信用客体信用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必定有被交易的对象,即信用客体。信用客体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信用客体的存在具有必要性,若没有这种信用客体,就不会产生信用交易,也就不会有信用行为的发生。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49(二)信用的基本要素3.信用内容在信用交易发生过程中,授信人取得一种权利(债

45、权),受信人承担一种义务(债务)。具有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信用的内容,是信用的基本要素之一。4.信用工具授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需要表现在一定的载体上(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这种载体被称为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信用关系的载体,没有载体,信用关系无所依附。5.时间间隔信用行为与其他交易行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进行的,没有时间间隔,信用就失去存在的基本意义。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50(三)信用的基本形式1.国际信用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等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等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2.公共信用亦称政府信用,即

46、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举债的能力。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需要发行或出售各种信用工具。这些信用工具代表政府对持有人所做出的将来偿还借款的承诺。3.企业信用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者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主要包括生产企业间的信用销售、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等)对企业授信进行预付贷款等。4.金融机构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而且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5.消费者信用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一、一、信用概述信用概述2024/5/551(一)信用风险的含义现代意义上的信

47、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变动和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进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这种不愿或不能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发生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付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收到应得的全部证券或价款,造成已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由于交易对手违约导致交易不能实现,而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信用风险也不

48、可避免的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企业、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再到债务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等等,类似的案例数见不鲜,已经影响到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2(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出现问题贷款或货款的偿还一般是通过取得经营收入(最主要的)、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的。因此,衡量受信方履约能力的最主要评判依据在于其生产经营水平及获利能力。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适用。2.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履约意愿出现问题履约意愿主要是由借款人

49、或市场交易对手的品格决定的。品格是指受信方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还需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因而要求受信方必须诚实可信,并且能够努力经营以确保自身具备履约能力。然而,现实中受信方的品格难以使用科学方法计量,通常仅能根据历史记录和经验对受信方进行评价。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3(三)信用风险的特征1.不对称性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授信方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假设投资人现在手中同时持有A公司的一份股票和一份债券。股票的价格受市场风险的影响而随机波动,那么投资人在股票投资中得到收益与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投资人的股票收益率

50、的分布是对称的。然而,在债券市场上,投资人的最大收益是该债券承诺的利息,最大损失则是投资人应该得到的利息与本金之和。显然,投资人持有债券的可能收益和可能损失不对称。通常,持有债券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投资者面临的可能收益和可能损失不对称,收益率的分布也不对称。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4(三)信用风险的特征1.不对称性持有股票和债券分别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情形下收益率的分布如图2-1所示。对于承担信用风险的投资者,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分布的右尾(收益部分)比面临市场风险的金融工具“薄”,而左尾(损失部分)则比承担市场风险的金融工具“厚”。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

51、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5图2-1信用风险收益和损失发生可能性的非对称性(三)信用风险的特征1.不对称性信用风险使金融工具的收益与损失不对称,显示出其自身的诸多性质。(1)信用风险难以充分分散化。假设投资人同时持有相同金额的A公司和B公司的股票,且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完全负相关的。由于 市场风险的收益与损失具有对称性,因此同时投资于A公司和B公司的投资组合显然可以对冲市场风险。假设投资人手中持有两个公司的债券,那么在某个时刻,如果A公司违约,尽管B公司经营状况较好,但是投资人能够收回的资产至多为B公司支付的本息和,同时不得不承担A公司违约造成的投资于A公司债券的本息损失。因此,尽

52、管A和B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完全负相关,投资人持有债券组合的信用风险仍然存在。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6(三)信用风险的特征1.不对称性(2)信用市场上的“一边倒”特征。在图2-1中,存在信用风险时,投资行为获得一个较小的收益的概率大于市场风险情形;相反,产生一个较大的损失的概率同样大于市场风险情形。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使得收益和损失的可能性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快速发展时,信用市场上容易出现“过分借出”现象,此时出现的是图2-1b中纵轴右边的“大概率”,此时会造成企业或金融机构的“信用集中风险”;而经济形势下滑时,为避免图2-1b中纵轴左边的“大损失”,又将出

53、现“过分惜贷”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影响企业是盈利能力。“一边倒”现象会对企业的发展所需的平稳信用保证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过分借出”情形将导致给出的信用过多地集中于一些高度正相关的行业、部门、企业、个人之中,一旦经济形势发生转变,这一群体将受到负向冲击,使这一巨大的信用资产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对授信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7(三)信用风险的特征1.不对称性(3)信用风险保护的提供者少于购买者。在信用需求方最希望授信人提供信用风险保护时,这种局面反而更加明显。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雷曼兄弟(Lehmen Brot

54、hers)以及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等机构的信用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信用供给严重不足使之面临信用危机,最终导致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被并购。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在经济危机发生时,社会总体信用风险较高,即图2-1b中分布函数在纵轴左边的大损失小概率事件已经转变为大概率事件,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授信人不愿在此时提供信用风险保护。于是,信用风险越大、越明显的时候,越不容易寻找到能够真正转移信用风险的保护提供者;最愿意提供保护的主体,往往是与产生该信用风险的主体高度相关的主体,如果令信用风险在这些主体间转移,又将进一步增强信用风险的集中程度。因此,在转移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市场中,最重要

55、的是如何改善信用风险保护的提供者少于购买者的局面,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8(三)信用风险的特征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也可称为“传染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积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在一定的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引起经济危机的特点,如图2-2所示。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59图2-2信用的链式反应当市场出现衰退时,企业i(i=l,2,N)的产品难以在市场上销售,资金不能回笼,或企业投资的资产价格暴跌,则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循环的“三角债”将逐渐扩散;若这些企业均向银行贷款,此时如果有一个企业违约,则

56、可能导致信用链条中的每个企业都无法偿还其他企业的债务以及银行贷款,所以信用风险的产生具有非线性的蔓延特征。(三)信用风险的特征2.累积性在信用风险扩散过程中,银行作为整个信用链条(甚至呈网络状)的中心,将受到最大的影响,进而可能诱发经济危机。可能的模式是:资产泡沫破灭企业无力偿还相互拖欠的债务大量企业不能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良资产不断累高银行信用水平下降存款人挤兑银行出现流通性障碍,不能克服而破产经济危机。因此,信用风险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存在于两个交易对手之间,还会产生滚雪球式的效应,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两点启示:第一,信用风险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一种风险。第二,从经济视角分析信用风险时,企业

57、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是分析的核心和基础,如果这个层面的信用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势必会影响与信用息息相关的整个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是管理整个社会信用风险的关键步骤和基础。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60(三)信用风险的特征3.系统性系统风险指受到某一共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尽管信用风险通常被视作非系统风险,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到冲击导致市场剧烈波动并广泛蔓延时,信用风险则表现为一种系统风险。将信用风险分解成为两个部分:一是受到共同的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受到特殊的个体因素,比如企业或者银行的高层管理者本

58、身的人格、人品等个体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系统性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因素是企业间商业信用总额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商业信用总额明显与全社会的信用风险总量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信用风险是受到宏观经济因素驱动的一种重要的系统风险。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61(三)信用风险的特征4.内源性与行为因素Froot认为可管理的风险应具备以下特征:风险来自于公司外部,即外源性特征;对公司以外的人而言,无需花费较大的成本就可以得到证实,即透明性、可证实性原则。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一种风险不完全由客观因素决定,而是含有主观的、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的因素,那么通常难以对这种风险进行

59、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恰恰是这种不完全客观的风险,它含有明显的行为因素。因为信用风险不符合外源性、可证实性的特点,所以它是一种比较难以管理的风险。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二、信用风险的基本内容2024/5/562信用风险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一)信用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二)信用风险管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三)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一、信用风险管理的

60、意义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2024/5/563(一)总体目标信用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较小风险获取较大利益。(二)分部目标1.国家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和谐的、有序的市场经济。2.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将信用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指标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3.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有效销售的增长,提高流动资金的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方法为“过程控制”,即事前的征信调查、授信额度和信用账期的设定,事中对受信方的还款意愿和能力的实时监控,事后的货款追收以及对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评价和调整

61、。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2024/5/564(一)信用风险管理定量化(二)信用衍生产品迅速发展(三)信用风险对冲手段出现(四)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向动态发展三、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三、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2024/5/565居住领域信用管理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产品开发诚信建设保险销售诚信建设保险服务诚信建设资金运用诚信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等八家单位信息采集合作案例分析美国某医药公司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案例延伸阅读2015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四、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实践四、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实践2024/5/

62、566(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产生为强化国际型银行体系的稳定,避免因各国资本需求不同所造成不公平竞争,国际清算银行下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了巴塞尔协议(即Basel I)。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业活动的纵深发展,金融创新一日千里,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由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新协议提出一个能对范围更大、更敏感、并与当前市场状况相一致的风险进行计量的新资本标准,明确将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并要求银行对风险资料进行更多的公开披露,从而使市场约束机制成为

63、监管的有益补充。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况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况2024/5/567(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除了包含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内容外,还引入了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银行最低资本的要求。配合新协议将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举措,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三个支柱”: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2.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况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况2024/5/568(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除了包含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内容外,还引入了操作风险和利

64、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银行最低资本的要求。配合新协议将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举措,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三个支柱”: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2.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延伸阅读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的信用影响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况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况2024/5/569信用风险度量是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和后果所进行的评价和估量,包括对信用风险影响范围以及对信用风险发生时间的评价和估量等多个方面。其主要作用是根据这种度量去制定信用风险的应对措施以及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度量是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赊销或各种资产业务承担信用风险敞口时衡量信

65、用风险水平的方法和手段。例如,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必然要承担来自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能否正确地接收或拒绝一笔业务以及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技术是否恰当、有效等均取决于信用风险度量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是信用风险度量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一、信用风险度量的定义一、信用风险度量的定义第三节第三节 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度量2024/5/570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即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建立在那些长期从事信贷业务并具有丰富授信经验的信用管理主体(即专家)的个人经验和分析判断基础上,信用管理主体的主观判断具有决定性。专家系统在信用风险上的关注点主要在违约而非信用水平的变化,而且专家系统没有

66、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衡量信用风险。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构建于期权定价理论和资产组合管理理论两个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之上,应用金融市场数据分析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它不仅关注违约,更注重债务人风险水平的波动,而且将资产组合效应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考虑在内。代表模型是J.P.Morgan于1997年推出的CreditMetrics模型和KMV公司的以EDF为核心手段的KMV模型。二、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演进二、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演进2024/5/571(一)专家系统目前被采用的专家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关键要素构架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5C评价法以其良好的实践效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及企业信贷部门。5C信用评价分析法:从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对借款人进行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银行或企业在掌握了客户在以上5个方面的品质信息后,可以对客户的信用品质进行综合判断。对综合评价高的客户可以适当放宽信用条件,而对综合评价低的客户则需要采用严格的信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