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2478311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二)(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与物联网有关的热门工作岗位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互联网与物联网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概念和分层结构,接着分析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最后展望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层次结构两者关系发展趋势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1页 共9页 目录 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2互联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互联网的定义.42.2互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43物联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物联网的定义.5.3.2物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54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64.2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6.5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错误

2、。未定义书签。 5.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8 5.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8设计心得体会9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2页 共9页 1引言 物联网是互联网在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和延伸的产物,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标志。互联网的技术在信息社会是不能够完善的,随着人们的需求多样化,人们已经不满足现在互联网的状态,所以就产生了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研究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3页 共9页 2互联网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和文化形态发

3、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改变了现实世界,更催生了虚拟世界。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2.1互联网的定义 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fnc)认为,“互联网(internet)”这个词的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通过全球性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2.2互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一般认为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的,故可以分为五层:

4、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2.2.1物理层 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低层,但它既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也不是指负责信号传输的具体物理媒体,而是指在连接开放系统的物理媒体上为上邻的数据链路层提供传送比特流的一个物理连接。 2.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与物理层之间,它的基本任务是。把网络层下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往下传给物理层;从接收到的物理层上传无差错帧中提取ip数据报上交给网络层。具体有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检测等。 2.2.3网络层 网络层是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低层。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帧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多个网络经由路由器连接成一个互联网络

5、的各种问题。它负责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一条互联的链路,为不同网络的进程间的通信提供合适的路由控制和数据交换等。 2.2.4传输层 从网络体系结构的角度,传输层既是面向通信的最高层,又是用户功能的最低层。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利用通信子网为两台主机的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性能可靠、价格合理、透明传输的通信服务。传输层还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2.2.5应用层 应用层是网络结构体系的最高层。应用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扩展性。应用层协议规定了应用进程在通信时需要遵守的具体规范,并通过位于不同主机的多个通信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4页 共9页 3

6、物联网 自1999年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的概念至今,物联网正逐步深入人类智慧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3.1物联网的定义 与互联网相比较,物联网的概念、范围、技术体系、标准都是不清晰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信息传感装置,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他们与互联网相连,使我们在信息与通信的世界里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将沟通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沟

7、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3.2物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网络技术,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但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物联网基本体系具有典型的层次结构特性。本文将物联网划分为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支持层、应用接口层。 3.2.1感知识别层 感知识别层是解决对客观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目的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全面感知和识别。由于物联网终端的多样性,该层涉及众多技术层面,核心是要解决智能化、低能耗、低成本和小型化问题。具体有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 3.2.2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位于

8、感知识别层和应用支持层中间,负责两层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传输层就是利用公网或专网以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方式,提供信息传输的通路。其中特别需要对安全及传输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以避免出现数据的丢失、乱序、延时等问题。 3.2.3应用支持层 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同时,云计算是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储存和分析平台,将是应用支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 3.2.4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的功能是根据物联网的业务需求,采用建模、企业体系结构、soa等设计方法,开展物联网业务体系结构、应用体系结构、i

9、t体系结构、数据体系结构。技术参考模型、业务操作视图设计等。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5页 共9页 4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4.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物联网连接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如果说互联网扩充和丰富了“地球村”的内涵,而物联网将带领我们通向“智慧地球”。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 4.1.1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

10、,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4.1.2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扩展的,使其具备了互联网的特性,我们不妨对将要到来的物联网展望一下,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物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由人找物,而且能够实现以物找人,通过对人的规范性回复进行识别,还能够做出方案性的选择。 合作性、开放性、适用性这些特性是互联网在应用中的重要基本特征,就是这些基本特征,引发了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物联网来说,通过人物一体化,就能够在性能上对人和物的能力都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就犹如一把宝剑能够极大地增加人类的攻击能力与防御能力;在网络上

11、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就好像通信工具的出现,可以增加人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伴随着这些交流与互动的增加,产生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的网络基础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在基础网络数据中来进行分组的,也都是应用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的分组进行了对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于承载的网络结构。但是人们对实物与数据的承载网与进行物品交易和交流的业务平台是完全分开来的,物品交易和交流的业务平台可以完全自己独立完成网络系统设计与延续发展,因此互联网是这样,而且物联网也是这样的。 4.2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 尽管物理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但是两者在许

12、多方面仍有很大不同。 4.2.1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构复杂度不同 互联网主要是电脑与电脑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比较单一;物联网具有强大的感知能力,它能在各种物体种类上植入微型感应芯片,这些物品就有了感觉就有了感受,就能够与人们交流和沟通,结构比较复杂。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6页 共9页 4.2.2互联网与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不同 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互联网主要强调规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对安全、可信、可控、可管等都没有要求,ipv4是如此,ipv6也是如此;

13、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目前ip网难以提供。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两者是有差别的,至少目前是如此。 4.2.3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不同 互联网的应用是虚拟性的,而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物,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两者的应用在成本上的差异性。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不仅是企业和组织,个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因此应用的种类丰富,对用户需求把握也较好。而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基本是企业来实现,在把握用户需求和实现应用的多样性上难度较大。 4.2.4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终端连接方式不同 互联网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

14、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受电子邮件,阅读新闻,通过网络电话通信等。 而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节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网络。互联网需要人自己来操作才能得到相应的资料,而物联网数据是由传感器或rfid读写器自动读出的。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7页 共9页 5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5.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

15、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多点的搜索方式。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绿色化。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支持物联网。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支持云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

16、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至2021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

17、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8页 共9页 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本设计,我加深了对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理解,也更加清楚地明白了两者的关系。物联网和互联网将会在相互发展中共同前进,物联网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知识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对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学习研究兴趣。 由于我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多多指教,

18、我十分乐意接受批评与指正。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9页 共9页 参考文献 1杨心强.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112蒋林涛.互联网与物联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3刘化君.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代电信科技.2021.4崔艳荣等.物联网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5薛燕红.物联网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6陈世军.从互联网角度分析物联网.湖北电信业务技术支撑中心.2021.7张玉学.互联网与物联网关系及融合初探.苏州职业大学出版社.2021.98郭育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研究.现代电信科技.2021.49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0毕业论文网.浅谈物联网与互联网. http:/ 第 13 页 共 1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