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实施方案(2篇)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036113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慢病管理实施方案(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慢病管理实施方案(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慢病管理实施方案(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慢病管理实施方案(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病管理实施方案(2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慢病管理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疾病完善全科医生契约服务,推进慢性病基层首诊试点工作,逐步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慢性病诊疗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二、主要措施健康管理师培训力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在职医务人员(护士、中医师、营养师、公卫医师等)中遴选人员,经过健康管理师培训后从事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完善“糖友网”、“高友网”试点经验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大力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和居民签约服务关系,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

2、行家庭健康教育咨询,提供妇幼健康管理,随访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群体,并承担一级分诊管理等。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责任制,促使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互信的签约服务关系。全科医师应给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指导居民规范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五)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

3、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_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_%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_%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简易肺功能测定,_%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_%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服务。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将慢性病核心指标和口腔检查作为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指导管理。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零售药店在慢性病防控宣传教育中要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医务室对健康体检与筛查中发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

4、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机构开发并推广高风险人_现、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适宜技术,并进行督导和评价。开发癌症高发地区重点癌症筛查适宜技术,开展早期筛查和治疗,结合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加强对癌症高风险人群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卒中高风险人_现和干预工作。(三)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诊治康复的效果。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专病防治机构要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及时对本机构各级专科诊治从业人员进行诊治规范培训,逐步实现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各级各类医院要严格遵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指南,完善专科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制度,

5、注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在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咨询指导和科普宣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和口腔保健服务,对癌症患者开展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积极推广儿童窝沟封闭等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投入的增加,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家庭服务模式。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点。_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适当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中慢性病用药品种,建立基

6、本药物短缺监测信息处理协同机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储备制度,确保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药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慢性病防治药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药品安全。(四)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优化工作格局,整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打造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责任共同体,促进慢性病防治结合。卫生行政部门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公立医院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履行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慢性病防控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

7、责和分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病防治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慢性病及相关疾病防控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医院开展慢性病相关信息登记报告,提供慢性病危重急症病人的诊疗、康复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诊疗、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相关慢性病防控措施的执行与落实。健康教育机构负责研究慢性病健康教育策略方法,传播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并指导其他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提供与妇_童有关的慢性病预防咨询指导。(五)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积极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

8、区,注重开展社区调查诊断,明确本地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应用适宜技术,发展适合当地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各地要定期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经验,带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到_年,全国所有省(区、市)和东部省份_%以上地级市均建有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各地现有的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丰富和深化卫生创建活动的健康内涵。以卫生创建、健康创建为平台,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_协调,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卫生城镇考核标准和健康城市及区域性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地区须建成_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政策引导,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绿地

9、面积和健身场所,建设健康环境;促进合理膳食、适量活动、控烟限酒,培育健康人群。继续推进省级地_府与_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合作项目,通过省部共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政策研究、宣传教育、干预控制、监测评价、能力建设、科研攻关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提高项目合作省份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六)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_开展辖区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发病及死因登记报告。建立慢性病与

10、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制度,定期_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居民营养与健康等专项调查。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七)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加强慢性病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科技部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慢性病防治研究的支持,提高慢性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慢性病防治研究和转化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技术与策略、诊疗器械、新型疫苗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具,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推广慢性病预防、早诊早治早康和规范治疗等适宜技术。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全球行动,与国际

11、_、学术研究机构和院校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协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有关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系统资料。主要分为四部分:个人的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健康行为与既往史;家庭生活史和生物学基础资料;危险因素。在完善健康档案的同时,还应包括服务对象对健康的各种需求、期望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等,做到内容详尽,重点突出。2.3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综合信息,对患者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疾病的状态进行评价。2.4制定健康干预与促进方案健康干预与促进是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

12、险因素。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改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追踪效果,根据健康评价的结果,做出健康计划并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给予不同的健康干预措施。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应对个体危险因素做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或降少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身的健康。强调自我管理,实现慢病防控达标目前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只检查、不干预;重检查、轻干预;或检查与干预脱节的现象_。对于慢性病患者,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进行健康计划。

13、并且_其自我监测,自我管理。和临床医师通力合作,争取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门诊慢病管理整改方案日期:_-12-30(暂定)根据我中心门诊慢病管理的实际情况,参照卫生局_年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对现有门诊慢病管理提出以下整改措施。具体如下:一、充分发挥慢病管理小组职能明确慢病管理小组职责,每月定时召开工作例会,对当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小组成员在每月质量考核中,须“公平、公正”,严格按执行小组制定的慢病管理实施细则。二、加强门诊慢病工作质量控制利用每月质量互查的契机,在每月_日对门诊重点管理慢病档案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人员由慢病管理小组成员和门诊临时抽调的_名医生组成,主要负责

14、对中心所有慢病档案当月soap书写质量、随访记录和录机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医生组例会及院内网站上进行公布。检查中严格执行慢病管理实施细则,如经检查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对书写质量较差的病历,第一次要求责任医生重新书写,经再次检查认为合格为止。如连续两月书写质量均被认定为较差,该责任医生须提出整改书面材料。三、有效利用“慢病管理日”,强化慢病管理意识要求门诊大夫有效利用“慢病管理日”,管理日当天抓紧时间对负责慢病档案进行书写、录机。四、加强慢病管理培训工作对日常出错较多的问题,集中进行培训,培训原则要求每位责任医生均参加,如遇特殊原因未能参加者,课后自行学习。五、定期_“优秀”及“不合格”病历展示

15、在每月质量检查中,筛选出书写质量较好和较差的病历各_份,两个月_一次“优秀”及“不合格”病历展示活动,对优秀病历责任医生进行表彰奖励。活动中要求对优秀病历进行交流学习,对不合格病历指提出修改建议。六、其他细节1、慢病病例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楚;2、个人详细检查自己的慢病,填全所有项目;3、要求每份病历均有全科诊疗记录(带鉴别诊断);4、对自己所管理的慢病病人严格按照高血压糖尿病分级管理,不得自定义级别,不得随便降级;5、定期举办慢病书写规范及个性化管理指导交流。每周三下午1:00-2:00培训慢病如何书写及如何入机(具体培训内容见当月通知);6、每月必须随访病人,至少电话随访一次;7、

16、每份慢病必须在半年时书写半年总结,一年时书写年终总结;8、慢病病例管理糖尿病高血压必须一年3/_时间的指标是达标的;9、每月慢病必须及时入机;10、每月检查慢病不合格者通知个人,并退回本人重写;11、每月请_至_名慢病管理人员协助考核,并点评,公布考核结果;12、参观学习站内的优秀病例,并交流经验;1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外院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避免闭门造车。慢病管理实施方案(二)基层慢病管理工作是防治慢病的重要环节,基层慢病防治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慢病防治的效果,创造支持性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做好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一、建立慢病工作制度_机构为了很好地完成慢病管理,由副院长负责

17、,配专职人员进行具体工作,与各村卫生室形成慢病管理网络系统,对基层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开展“两病”的综合防治机制。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登记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体检、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测血压、血糖、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将检出的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管理。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和转诊对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高血压糖尿病幻阵管理表,当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升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在转诊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术的支持。二、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和干预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制定标准,通过日常的诊疗、健康体检,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及病人,对高危人群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相关知识,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血压、血糖。2.对一般人群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三、考核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考核标准东阳镇卫生院公共卫科第10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