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空气质量监测基础课件

收藏

编号:2179725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84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6-16
20
积分
关 键 词:
第一章 空气质量 监测 基础 课件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及设备运行第一章第1讲1.1 大气基本常识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命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大气”和“空气”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组同义词,所指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在环境保护中:(1)对特定场所或区域,供人和动植物生存的气体称为“空气”。(2)以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为研究对象时,采用“大气”一词。1.1.1 大气的组成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由干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悬浮固体杂质组成。可分为:恒定组分:O2、N2、氩、惰性气体。它们的比例在地球表面上 任何地方几乎是可以看作不变的。可变组分:CO2、水蒸汽、O3。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是随地区、季节、气象、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第一环境问题引起的:由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 不定组分: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灾难所引起的。第二环境问题引起的:SOX、NOX、CFCS、CHX1.1.2大气圈的构成一、结构一、结构 对流层对流层 平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中间层 暖暖 层层 外外 层层二、特点1.对流层(1)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5。(3)空气对流运动显著。(4)温度、湿度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1)空气比较干燥,几乎没有水汽。(2)下层气温基本不随高度变化,是一等温层,上层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迅速上升。(3)空气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大气透明性好,很难出现云雨雪等 天气现象。思考与讨论:飞行员跳伞时候的适宜高度是多少?3.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垂直混合明显。4.暖层 这一层空气稀薄,气体分子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又称它为电离层。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5.外层 是大气圈的最外层,空气极为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空气粒子运动速度极高,可以摆脱地球引力逸散到太空中去,是大气圈逐步过渡到星际空间的大气层。思考:人类对极光现象的认识过程1.2大气污染1.2.1 大气污染的概念与来源一、大气污染的定义 所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燃 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核试验等 自然过程: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发、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风化以及大气圈的空气运动等自然现象。二、大气污染的类型局域性污染局域性污染局域性污染局域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全球性污染全球性污染全球性污染全球性污染煤烟型污染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混合型污染按范围按范围按范围按范围按按按按放放放放射射射射性性性性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物理化学污染物理化学污染大气大气大气大气污染污染污染污染按特征按特征按特征按特征三、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主要研究对象)天然污染源1.燃料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工矿企业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燃料燃烧,以及各种民用炉灶、取暖锅炉的燃料燃烧均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2.工业生产过程 石油化工厂、有色金属冶制厂、钢铁厂、焦化厂、水泥厂等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引入:甘肃徽县百名儿童铅中毒事件3.交通运输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苯并()芘等,有的还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20%从曲轴箱漏出的从曲轴箱漏出的从曲轴箱漏出的从曲轴箱漏出的气体气体气体气体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20%汽汽汽汽 车车车车 排排排排 气气气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氮氧化物4.农业活动此外,人为污染源还有以下分类方法:点源点源点源点源线源线源线源线源面源面源面源面源按位置按位置按位置按位置按按按按高高高高度度度度地面源地面源高架源高架源污染源污染源污染源污染源按时间按时间按时间按时间连续源连续源连续源连续源间断源间断源间断源间断源瞬时源瞬时源瞬时源瞬时源按按形形式式固定源固定源流动源流动源1.2.2大气污染物一、大气污染物的概念与分类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常采取以下两种分类方法。(一)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1.颗粒污染物2.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黑黑黑黑 烟烟烟烟 雾雾雾雾 TSP TSP 飘飘飘飘 尘尘尘尘降降降降 尘尘尘尘粉粉粉粉 尘尘尘尘 烟烟烟烟 飞飞飞飞 灰灰灰灰 悬浮在大气中粒径悬浮在大气中粒径 小于小于100100 m m的各种颗的各种颗 粒物的总称。粒物的总称。粒径小于粒径小于10m的颗粒的颗粒状物质,能够在大气状物质,能够在大气中长期飘浮。中长期飘浮。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碳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卤素化合物卤素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大气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物质名称物质名称化学式化学式或符号或符号发生源及相关行业发生源及相关行业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SO2煤、油及其他含硫物质的燃烧,煤、油及其他含硫物质的燃烧,硫酸、冶金、造纸等行业硫酸、冶金、造纸等行业三氧化硫三氧化硫SO3煤、油及其他含硫物质的燃烧,煤、油及其他含硫物质的燃烧,或或SO2转化,硫酸、有机化工行转化,硫酸、有机化工行业业硫化物硫化物H2S火山喷发、沼泽、污水、化工、火山喷发、沼泽、污水、化工、石油炼制,煤气工程,纸浆生产石油炼制,煤气工程,纸浆生产行业行业硫酸硫酸H2SO4硫酸生产,肥料工业,无机化工硫酸生产,肥料工业,无机化工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O土壤中细菌作用及燃料高温燃烧,土壤中细菌作用及燃料高温燃烧,硝酸工业,燃料工业硝酸工业,燃料工业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土壤中细菌作用及燃料高温燃烧,土壤中细菌作用及燃料高温燃烧,硝酸工业,纸浆生产,甘油硝化硝酸工业,纸浆生产,甘油硝化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N2O土壤中细菌的作用,燃料燃烧和土壤中细菌的作用,燃料燃烧和化肥的施用化肥的施用碳氧化物碳氧化物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燃料不完全燃烧、森林火灾、生燃料不完全燃烧、森林火灾、生物腐烂物腐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燃料完全燃烧、动植物呼吸、火燃料完全燃烧、动植物呼吸、火山喷发、海洋脱气山喷发、海洋脱气碳氢化物碳氢化物甲烷甲烷CH4厌氧细菌发酵,发生在沼泽、泥厌氧细菌发酵,发生在沼泽、泥塘、湿冻土地带塘、湿冻土地带非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自然界植物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自然界植物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烷、烯烃及醛、醇类),合物(烷、烯烃及醛、醇类),汽油汽油 燃烧、焚烧炉的排放,有燃烧、焚烧炉的排放,有机物溶剂的使用机物溶剂的使用,石油工业,石油工业,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卤素化合卤素化合物物氯化物氯化物HCl盐酸工业,烧碱工业,塑料处理,盐酸工业,烧碱工业,塑料处理,金属表面清洗金属表面清洗氯化氢氯化氢HF化肥生产,电解铝,化工厂,玻化肥生产,电解铝,化工厂,玻璃工业璃工业(二)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1.一次污染物(进入大气之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尚未发生改变)如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2.二次污染物(经过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新污染物质)。如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都是典型的二次污染物。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1.颗粒物 PM15 PM10 PM5 PM2.5 2.硫氧化物3.氮氧化物4.碳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光化学烟雾7.硫酸烟雾 作业:请对比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其各自的产生机理、危害、以及治理方法。大气污染控制及设备运行第一章第2讲1.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3.1国内外大气污染概况一、国外大气污染概况 1.早期大气污染 属于煤烟型污染,主要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2.20世纪50-60 年代 主要是机动车污染或石油型污染。CO、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急剧上升,大气中飘尘、重金属、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普遍存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酸雨发生:最早出现在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随后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和东欧,直至覆盖整个欧洲。v扩展: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和东欧,直至覆盖整个欧洲。v全球三大酸雨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v 1979年11月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欧洲和北美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多数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制订了减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规和措施等。在欧洲,一系列硫协议的执行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量削减,酸雨进一步加重的势头得以控制。二、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二、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三)酸沉降(三)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酸沉降的研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酸沉降的研究始于酸雨研究。酸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区域性究始于酸雨研究。酸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人为和天然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人为和天然排放的排放的SOX(SO2和和SO3)和)和NOX(NO和和NO2),),其天然其天然源一般是全球分布的,而人为排放的源一般是全球分布的,而人为排放的SOX和和NOX则具有地则具有地区性分布的特点。区性分布的特点。酸酸 雨雨二、我国大气污染现状(3)产煤区污染高于非产煤区严重,尤其是高硫煤区为重。(1 1)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要是S0S02 2和烟尘,和烟尘,大气污染的特征属于煤烟型。大气污染的特征属于煤烟型。(2 2)北方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北方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南方城市是南方城市是S0S02 2造成的酸雨和高硫煤地区的造成的酸雨和高硫煤地区的S0S02 2污染,北方城市的突污染,北方城市的突 出问题是冬季采暖期的烟尘和出问题是冬季采暖期的烟尘和S0S02 2污染,非采暖期由于风沙和扬尘污染,非采暖期由于风沙和扬尘 的作用,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也较高的作用,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也较高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概况1.3.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 所谓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指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其内涵就是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运用多科学、多途径、多种手段进行防治,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防与治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立足于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之上。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应遵循的原则(1 1)防与治相结合,以防为主。)防与治相结合,以防为主。(2 2)回收资源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以回收资源为主。)回收资源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以回收资源为主。(3 3)分散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分散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4 4)按功能区实行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按功能区实行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5 5)人为净化与自然净化相结合。)人为净化与自然净化相结合。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2.合理利用能源(1)改善能源结构,推广应用清洁能源。(2)开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3)采用先进的清洁煤技术,集中供热,发展城市煤气。(4)改进燃烧技术和燃烧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提倡清洁生产,控制废气排放(1)清洁生产 源头控制(2)控制废气排放工程技术措施 安装除尘净化装置。高烟囱排放。4.做好大气环境规划,按功能区实行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5.绿化造林,增加自净能力。1.4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限制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而制定,是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防治大气污染的依据和手段。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按按用用途途按按范范围围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思考题: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的关系思考题: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的关系实施主体差异:实施主体差异:违反后的后果差异:违反后的后果差异:生命周期长短差异:生命周期长短差异:讨论:在一些敏感的环境质量区域内,尽管企业排污达标了,是合法排污,但在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仍然造成环境损害的情况,环保机关如何处理?1.4.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为目标,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质量管理和评价、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我国1982年制定并于1996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了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和氟化物等9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 疗养地等。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其中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依次类推。1.4.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我国于1979年重新修订公布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一些污染物在国家没有制定它们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时,可以使用这一标准。在生产岗位上,为了保护长期进行生产劳动的工人不引起职业病的危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还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1.4.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以实环境大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所规定的允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以便直接治理污染源,防止污染。它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设计的依据,是控制大气污染的关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我国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我国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目前,我国规定了许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各行业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均以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为基准。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标准不交叉的原则,锅炉工业、火电厂、炼焦炉、水泥厂、汽车、摩托车排放必须执行上述各自的行业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均需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4.4 空气污染指数 所谓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项可以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指标,是将若干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参照一定的分级标准,经过综合换算后得到的无量纲的相对数。空气污染程度级别划分空气污染程度级别划分等级等级API值值(x)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一级一级x50优优二级二级50100良良三级三级100 x200轻度污染轻度污染四级四级200 x=300重度污染重度污染1.5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1.5.1 臭氧层破坏 地球的保护伞:地球的保护伞:地球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是生命的保护层。紫外线能杀死、杀伤生物细胞,或造就细胞、遗传物质畸变,导致生命的死亡和产生各种病变。臭氧层的分布大气的两个最低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曲线。大部分大气质量都大气的两个最低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曲线。大部分大气质量都集中在对流层,但是臭氧却主要集中在平流层集中在对流层,但是臭氧却主要集中在平流层 大气中臭氧浓度分布(单位1012个分子/cm3)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的作用大气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大气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 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纯氧理论(纯氧理论(Chapman Mechanism)臭氧吸收紫外线的反应臭氧吸收紫外线的反应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平流层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催化清除理论催化清除理论v20世纪70年代建立v活性催化物质的链式反应:vY活性物种,包括奇氢HOx、奇氮NOx、奇卤XOx三大家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ODSsCFCs、哈龙哈龙CCl4、甲基氯仿(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溴甲三氯乙烷)、溴甲烷烷部分取代的氯氟烃部分取代的氯氟烃ODSs的破坏能力的破坏能力臭氧耗减潜能(臭氧耗减潜能(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势(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含量减少1,地面紫外线增加,地面紫外线增加23危害危害人体健康人体健康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加 可破坏蛋白质与可破坏蛋白质与DNADNA结构,引发皮肤癌结构,引发皮肤癌 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陆生生态系统植物质量下降陆生生态系统植物质量下降水生生态系统水面附近生物减少水生生态系统水面附近生物减少城市空气和建筑材料光化学烟雾,材料老化城市空气和建筑材料光化学烟雾,材料老化大气结构辐射收支变化,气候变化大气结构辐射收支变化,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的控制策略臭氧层破坏的控制策略1)开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技术)开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技术无氟氯昂制冷设备无氟氯昂制冷设备2)制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措施)制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措施环境管理手段环境管理手段 经济手段经济手段3)国际行动)国际行动1985年,年,28个国家个国家 维也纳公约维也纳公约1987年,年,46个国家个国家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的蒙特利尔公约1.5.2 温室效应 一、概念及原理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二、温室气体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O3、CFCs、N2O、C2H3Cl3、CCl4、CO、CF3Br等。近年来由CH4及CFCs、CO2以外的温室气体数量大而造成的影响逐渐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三、温室效应的后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些岛屿国家与沿海城市将可能淹于水中,其中包些岛屿国家与沿海城市将可能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东京与悉尼等。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东京与悉尼等。四、怎么减少温室效应1.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如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2.另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与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3.植树造林,减少使用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4.其它1.5.3 酸雨1.酸雨的界定:酸雨的界定:指PH值5.6 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地理分布几乎整个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东亚,中国南方地区二、酸雨的形成过程(1)SO2的氧化过程 SO2通过催化氧化和光化学氧化两种途径转化为SO3,再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催化剂催化剂(Fe、Mn盐气溶胶雾滴)盐气溶胶雾滴)光照光照大气中含有大气中含有NOX和和CxHy2 2 SO2+H2O+O22H2 SO42 2 SO2+O22H2 O+2SO3水合过程水合过程2H2 SO4(2)NOX的氧化过程HNO3O O3 3、N N2 2O O3 3、N N2 2O O5 5、OHOH+O3、自由基自由基OH+等等NO NO2(3)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的SO2和NOX等酸性气体在经过了上述复杂的反应过程后,形成了不易挥发的硫酸和硝酸等污染物,被吸收到云内,在降雨初期被雨水捕集,进而形成酸性降水。三、酸雨的危害1.损害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2.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3.破坏森林的生长中国酸雨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中国酸雨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技术路线技术路线“两控区两控区”划分范围划分范围19981998年年1 1月国务院批复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月国务院批复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两控区两控区”共涉及共涉及27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5175个地市个地市pH值小于值小于5.6区域区域酸雨控制区酸雨控制区SO2污染控制区污染控制区“两两控控区区”的基本情况的基本情况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城市数城市数 面积面积 人口人口 GDP SO2排放排放“两控区两控区”酸雨控制区酸雨控制区SO2控制区控制区“两控区两控区”的基本情况的基本情况酸雨控制区省份酸雨控制区省份SO2排放情况(排放情况(1995年)年)“两控区两控区”的基本情况的基本情况二氧化硫区控制省份二氧化硫区控制省份SO2排放情况(排放情况(1995年)年)中国酸雨及中国酸雨及SO2污染控制区损益分析污染控制区损益分析四、控制酸性污染物排放和酸雨污染的主要途径 洗煤洗煤开发低硫燃料开发低硫燃料改进燃烧技术改进燃烧技术烟气脱硫烟气脱硫机动车净化机动车净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章-空气质量监测基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797256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